高中地理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演练测评(二)含答案
展开合格演练测评(二)
(地球上的大气)
一、单项选择题
小明同学暑假在青海茶卡盐湖游玩,他在游记中写到:“蔚蓝的天空下,我走在洁白的盐滩上,感到阳光很刺眼,但气温却不高。”据此,完成1~2题。
1.导致晴朗天空呈蔚蓝色的主要大气作用是( )
A.散射 B.反射
C.吸收 D.保温
2.白天在盐滩上游玩时,小明需要同时注意防晒和保暖,主要原因是( )
①云层较厚,大气反射太阳辐射多 ②大气稀薄,到达地表太阳辐射多 ③下垫面反射率较低,地面反射少 ④大气稀薄,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少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3.下图为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臭氧层主要分布在大气垂直分层中的( )
A.对流层 B.平流层
C.高层大气 D.地球表面
臭氧层是大气层中臭氧浓度较高的区域,主要位于距离地面约20~30千米的高空,它能吸收紫外线,保护人类健康。下图示意9月份30°S~80°S平流层臭氧总量多年变化状况。据此,完成4~5题。
4.随年份的推移,臭氧总量( )
A.最大值所在位置南移
B.随纬度增高而递增
C.在高纬地区递减明显
D.均未发生明显变化
5.臭氧总量减少可能导致( )
A.到达地面紫外线减少
B.平流层气温降低
C.对流层云雨现象增多
D.电离层高度增加
小明暑假到赤峰某农村奶奶家度假,发现堂屋虽然没有空调,但白天因“穿堂风”而感觉凉爽。下图为房屋布局图。据此,完成6~7题。
6.与“穿堂风”的形成有关的地理原理最符合的是( )
A.热力环流形成原理
B.水循环的形成原理
C.大气受热过程原理
D.热胀冷缩形成原理
7.白天“穿堂风”近地面气流的运动方向是( )
A.由西向东 B.由东向西
C.由北向南 D.由南向北
8.某科研所对四川盆地一灌木型茶园进行气温测量(下图中两曲线表示距离地面1米和3米高度的温度)。在低温季节,当地常利用风扇以提高茶树冠层的温度。该茶园安装风扇提高温度,主要是通过( )
A.多云的白天开启,使上层暖空气下沉
B.晴朗的白天开启,使下层暖空气上升
C.多云的夜晚开启,增强大气的保温作用
D.晴朗的夜晚开启,促进上下层空气交换
伊犁河谷位于中国南北天山山脉之间,呈西部宽而低、东部窄而高的喇叭形。河谷北面有科古琴山、婆罗科努山,南面有哈克他乌山和那拉提山,呈三面环山之势。伊犁河谷冬季平均气温较同纬度内陆偏高,河谷逆温层广泛发育,逆温带在海拔800~1 200米,大约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升高0.5 ℃。下图示意伊犁河谷位置。据此,完成9~10题。
9.伊犁河谷逆温层广泛分布的主要原因是( )
A.大气逆辐射增强
B.周围山地环绕
C.山谷风环流发育
D.地面积雪覆盖
10.伊犁河谷逆温层的存在,带来的影响是( )
A.阻止准静止锋过境
B.增强冬季的寒冷
C.缩短河流结冰期
D.减少暴风雪的影响
下图示意某地理研究员绘制的某地区某日某时刻近地面的等温线分布状况,该时刻天气相对较稳定,风向主要受热力环流影响。据此,完成11~12题。
11.此时水库附近等压线与等温线的分布是( )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12.①②③④四地的风向是( )
A.①地西北风 B.②地东北风
C.③地西南风 D.④地东南风
二、多项选择题
海水温度的季节变化影响带鱼在我国边缘海域季节性游动,北方带鱼在黄海和渤海之间作越冬游与繁殖游;南方带鱼沿东海西部边缘作越冬游与繁殖游。带鱼在南、北游动的过程中形成鱼汛。下图为“我国近海2月与8月表层海水温度分布图”(单位: ℃)。据此,完成13~14题。
13.我国近海表层海水温度( )
A.最低值出现在渤海
B.夏季长江口比周边略低
C.冬季南北差异较大
D.季节变化从南向北减小
14.能够在我国边缘海域形成带鱼鱼汛的有( )
A.北方带鱼春季向北游
B.北方带鱼秋季向北游
C.南方带鱼春季向南游
D.南方带鱼冬季向南游
城市热岛强度是指城区与郊区气温的差值。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研究我国东部某城市的热岛强度变化。下图为同学们根据数据绘制的该城市多年年平均和某年某次冬季强降雪后热岛强度变化图。读图,完成15~16题。
15.关于热岛强度在一天中的变化情况及其原因,正确的是( )
A.白天强
B.白天城区人为排放的热量较多
C.晚上强
D.晚上郊区排放热量少且散热快
16.冬季强降雪后热岛强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郊区积雪积存时间长
B.郊区积雪保温作用强
C.城区工厂生产停工多
D.城区家庭取暖耗能多
参考答案
1.A 2.D 第1题,当太阳光通过大气时,波长较短的紫、蓝、青色光最容易被散射,而波长较长的红、橙、黄色光散射得较弱,由于这种综合效应,天空呈现出蔚蓝色,所以A对;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没有选择性,B错误。吸收作用是大气中的水汽、氧、二氧化碳、臭氧等,对太阳辐射有吸收作用,也使得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弱,吸收具有选择性,C错误。大气的保温作用是近地面大气对地面长波辐射具有很强的吸收能力,又通过大气逆辐射的形式,把能量反还给地面,对地面起了保温作用,D错误。故选A。第2题,由材料知道,小明在青藏高原,海拔高,大气稀薄,云层少,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少,到达地表太阳辐射多,小明需要注意防晒,所以 ②对,①错;盐滩颜色浅,下垫面反射率较高,地面反射多,因此③错误;由于海拔高,大气稀薄,水汽、二氧化碳含量少,所以近地面大气对地面长波辐射吸收少,气温低,小明需要注意保暖,④对;故选D。
3.B 对流层集中了大气圈3/4的质量,几乎所有的水汽,杂质集中在对流层,A错误;臭氧主要分布在平流层中,在20~30千米的高空,臭氧含量最大,形成臭氧层,B正确;高层大气与地球表面并未含有大量的臭氧,CD错误,所以选择B。
4.C 5.B 第4题,读9月份30°S~80°S平流层臭氧总量多年变化状况图可知,随年份的推移,臭氧总量整体减少,D错误;最大值所在位置向更低的南纬方向移动,即北移,A错误;随纬度增高而先增加后减少,B错误;在高纬地区曲线下降快,即递减明显,C正确;故选C。第5题,臭氧可以吸收紫外线,总量减少可能导致到达地面紫外线增加,A错误;平流层因吸收紫外线减少,气温降低,B正确;臭氧与对流层云雨现象无关,C错误;臭氧减少与电离层高度无关,D错误;故选B。
6.A 7.C 第6题,由图可知,因堂屋北侧的植被和南侧的水泥地的热力性质不同,所以白天和夜晚受热不均,引起空气的运动而形成“穿堂风”,该原理与热力环流最接近,A正确;水循环主要是自然界的水在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中连续不断的运动过程,图示没有反应该原理,B错误;大气受热过程原理主要是指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图示没有反应该原理,C错误;热胀冷缩原理指的是物体在冷热交替下出现的膨胀和收缩现象,“穿堂风”指的是大气运动现象,D错误,故选A。第7题,根据所学知识,白天,南侧的水泥地气温高,气流垂直上升,形成低气压;北侧的植被气温低,气流垂直下降,形成高气压,同一水平面气流由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所以近地面的气流由北向南流,C正确。排除A、B、D选项,故选C。
8.D 由所学知识可知,多云的白天1米处气温高,上层气温低,A错误。晴朗的白天,太阳辐射强,气温较高,不用开启风扇,B错误。多云的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强,如果气温较高,可以不用开启风扇,C错误。晴朗的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弱,需要开启风扇,使上下的冷暖空气得以交换,提高茶园温度,起到防冻害作用。D正确。故选D。
9.C 10.D 第9题,白天,周围山脉接受太阳辐射被加热,山顶气温髙于周围气温,局地热力环流将山顶的暖空气输送到山谷上空,形成谷地气温低于高空的逆温层;夜间,山坡辐射冷却,冷空气下滑,在山谷堆积,形成夜间逆温层。这一过程为谷风与山风的交替过程,C正确。第10题,伊犁河谷很少受到准静止锋影响,A错误;逆温使一定海拔地带气温偏高,B错误;谷地气温偏低,会延长河流的结冰期,C错误;逆温层抑制大气对流运动,不利于暴风雪形成,D正确。
11.B 12.C 第11题,根据图中等温线分布可知,水库地区气温低于周边地区,则气压高于周边地区。结合等温线和等压线的弯曲原理可知,水库地区等压线上凸,等温线下凹,符合条件的是图①和图④。B正确。第12题,结合材料“该时刻该地区天气相对较稳定,风向主要受热力环流影响”可知,风向受气温的影响,湖区气压高形成湖风,并在向右的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形成。①地北部为低温中心,即其北部为高压,则①地吹东北风;②地东南部为高压中心,则②地吹偏南风;③地南部为高压中心,则③地吹西南风;④地西部为高压,则④地吹偏北风。C正确。
13.AC 14.AD 第13题,从我国近海2月与8月表层海水温度分布图可以看出,最低值都出现在渤海海域,A对;夏季长江口受大陆的影响较大,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比周边海洋的水温高,B错;从图中可看出冬季等温线密集,南北温度差异较大,C对;从图中等温线数值可看出季节变化从北向南减小,D错,故选AC。第14题,纬度越高,水温越低。渤海纬度高于黄海,水温低于黄海。秋季北方带鱼从渤海游向水温更高的黄海,春季水温回升,带鱼从黄海游向渤海,A对,B错;冬季南方带鱼沿东海向纬度更低水温更高的南方游动﹔春季水温回升,带鱼向北游回,C错,D对。故选AD。
15.CD 16.AD 第15题,由图可知,白天12时-16时热岛效应强度最小,热岛效应强度最大应该出现在夜晚,因此白天弱,晚上强,A错、C正确;图示为多年平均状况,白天城区和夜晚城区废热排放量大,降温慢,郊区较为空旷,排放热量少,热量散失较快,降温快,城郊温差大,B错,D正确。故选CD。第16题,冬季强降雪后,与城区相比,郊区人类活动相对较少,积雪积存时间较长,积雪反光能力强,白天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较少,使夜间地面辐射弱,气温偏低,城区和郊区气温差增大,城市热岛效应增强,A正确。积雪对地面有保温作用,但对大气没有保温作用,B错误。降雪对于工厂生产影响不大,不会造成大范围停工停产,C错误。强降雪后气温下降,城区家庭取暖能耗增多,废热排放量也增加,造成城区与郊区气温差增加,城市热岛效应增强,D正确。故选AD。
高中地理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演练测评(十一)含答案: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演练测评(十一)含答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演练测评(九)含答案: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演练测评(九)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演练测评(四)含答案: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演练测评(四)含答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