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全套高中历史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演练测评含答案
高中历史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演练测评(二)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演练测评(二)含答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有学者认为,欧阳修评论唐朝赋税制度时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合格演练测评(二)(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1.相传诸葛亮曾在云南大规模推广茶叶种植,才有了举世闻名的普洱茶。为了纪念诸葛亮,这里的人们奉诸葛亮为茶祖。类似关于诸葛亮的故事在西南地区还有很多。这种传说反映了三国时期( )A.西南地区得到开发B.中央政府直接管辖西南C.三国鼎立局面形成D.茶税成为政府主要收入来源2.下图为我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的某一片段。图中a政权的建立者是( )A.匈奴族 B.鲜卑族C.氐族 D.羌族3.有学者认为:“科举考试的终结并不意味着其中合理因素与之俱亡。它所体现的许多有价值的观念,具有永久的生命力……成为人类共同的基本理念。”这里“具有永久的生命力……的基本理念”是( )A.文官制度 B.公平公正C.品德为主 D.分科考试4.《史记》《汉书》的本纪和人物传大都开门见山,直述人物言行。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纪传体史书,不仅在“传”首载明其祖、父等先世的官阶、履历,还在“传”末详述其子孙。这一变化反映当时( )A.社会主流思想的变化B.史书编写体例的革新C.门阀士族制度的盛行D.思想活跃局面的形成5.(2022年1月·云南学考)下图是隋唐时期的中央官制示意图,三省中的中书、门下和尚书,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该制度使( )A.地方权力彻底消亡B.君主专制达到顶峰C.相权分割和中央行政效率低下D.中央决策和行政体系日臻完备6.《旧唐书》称武则天“制公卿之死命,擅王者之威力”(意为诛杀公卿,独断专权),某同学却说:“对人民来说,武则天不算是坏皇帝。”该同学得出这样结论的主要依据是武则天( )A.开始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B.在位期间出现了“开元盛世”的局面C.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D.发展农业生产,推动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7.“限于当时的国力,节度使很少得到中央政府的津贴,必须由自己在防区内自给自足地筹措招兵买马、屯粮制械的费用。这种做法的负面效应是明显的,节度使对中央政府的离心力日渐增大。”这直接导致了( )A.黄巢起义 B.安史之乱C.唐朝灭亡 D.开元盛世8.东汉末年,关中地区人口从240万减少到50万,扬州从320万增加到433万,荆州(今湖北境内)从359万增加到620万。导致这一时期南北人口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江南地区开发 B.北方战乱频繁C.经济重心南移 D.民族交融加强9.欧阳修评论唐朝赋税制度时说:“租庸调之法,以人丁为本。自开元以后,天下户籍久不更造,丁中转死,田亩卖易,贫富升降不实,租庸调之法坏而两税行。”该评论( )A.指责租庸调导致社会贫富分化B.肯定了租庸调推行的积极作用C.认为两税法造成严重流民问题D.指出了两税法实施的主要原因10.晋代葛洪在道教典籍《抱朴子》中说:“欲求仙者,要当以忠孝、和顺、仁信为本。”这反映了( )A.儒学正统地位的巩固B.儒道思想的融合C.儒本道末的指导思想D.道教危机的出现11.(2022年1月·云南学考)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出现了“诗圣”“书圣”“画圣”等杰出人物。下列人物中被称为“书圣”的是( )A.王羲之 B.吴道子C.贾思勰 D.祖冲之12.据史料记载,天宝十三载(754年),全国人口有5 280多万,而到广德二年(764年),全国人口只有1 690多万。导致这一时期人口锐减的主要原因是( )A.修建大运河 B.隋末农民起义C.安史之乱 D.黄巢起义13.(2022·广东学考)唐宋时期,周边少数民族语言中多有借用汉语词汇的现象,例如契丹语的“hsin-kun”源于汉语的“将军”,蒙古语的“ong”源于汉语的“王”。这反映出当时( )A.分裂割据局面结束B.汉语外来词汇增多C.出现文字统一趋势D.民族间的文化交流14.(2022·广东学考)唐开元二十四年(736),唐玄宗任命礼部侍郎(正四品下)取代吏部考功员外郎(从六品上)来主持科举考试,从而提高科举考试的地位。这说明了唐朝( )A.士族地位提高 B.社会阶层固化C.重视人才选拔 D.六部分工不明15.(2022·广东学考)唐朝时期,每一政令的下达,必须经过中书出令、门下审议,尚书执行的程序。然而,由于三省分工不同,观点难免有异,致使政令不能及时下达,贻误事机。为此创设政事堂宰相集议制度,以救其弊。这说明( )A.三省职权分工不明确 B.三省六部制不断完善C.三省制度强化了相权D.尚书省职权进步扩大16.下表为唐代宰相出身变化表(注:门荫,指门阀士族阶层凭借门第获得官职)。这种变化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时间唐德宗公元779—804年唐宪宗公元805—820年唐文宗公元826—840年唐宣宗公元845—859年门荫入仕者10人4人3人1人进士入仕者13人17人19人20人A.科举制度的影响B.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C.分散相权的需要D.社会文化水平的提升17.唐朝初年,皇帝授予一些官员“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参议朝政”“参知机务”之类的名号,让他们参与宰相事务,共议军国政事。这一措施( )A.巩固了三省长官的地位B.分化相权并加强了皇权C.解决了效率低下的问题D.加剧皇权与相权的矛盾18.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都是社会转型时期进行的重大改革。相比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的“除旧布新”主要体现在( )A.废分封行县制B.实行盐铁专营C.废旧俗兴汉化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参考答案1.A 2.B 3.B 4.C 5.D 6.D 7.B8.B 9.D 10.B 11.A 12.C 13.D14.C 15.B16.A 科举制的实行打破了世家大族垄断政权的局面,更多的官员通过科举入仕,故A项正确;表格没有体现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故B项错误;表格没有体现对相权的分割,故C项错误;表格没有体现文化的普及,故D项错误。17.B 根据材料“皇帝授予一些官员‘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参议朝政、参知机务’之类的名号,让他们参与宰相事务,共议军国政事”可知,皇帝让一些官员参与宰相事务,共议军国政事,实际上分化了宰相权力,从而达到加强皇权的目的,故B项正确。18.C 为了革除鲜卑族的旧俗,吸收汉族的先进文化,巩固北魏统治,孝文帝首先迁都洛阳,然后革除鲜卑族的旧俗,吸收汉族的先进文化。故北魏孝文帝改革的“除旧布新”主要体现在废旧俗兴汉化方面。故C项正确。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演练测评(十四)含答案,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有学者认为,彼特拉克热爱生活,宣称,马丁·路德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演练测评(十二)含答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图为一学生的学习笔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演练测评(十一)含答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有一位古代哲人说,黑格尔曾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