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泰安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word版含解析
展开 高一年级考试
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
1. 蓝细菌广泛分布于河流、湖泊、海洋等各种水体,具有固氮能力和对不良环境的抵抗能力,因此可在沙质海滩及荒漠上找到,并有"先锋生物"的美称。下列有关人体细胞与蓝细菌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二者结构上的最大区别是人体细胞较大,有多种复杂细胞器
B. 蓝细菌细胞中无叶绿体但是能进行光合作用
C. 人体细胞中有染色体,而蓝细菌细胞中无染色体
D. 人体细胞和蓝细菌细胞结构上既有差异性也有统一性
【答案】A
【解析】
【分析】1.由原核细胞构成生物叫原核生物,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叫真核生物;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但原核生物含有细胞膜、细胞质等结构,也含有核酸和蛋白质等物质。
2.常考的真核生物有绿藻、衣藻、真菌(如酵母菌、霉菌、蘑菇)、原生动物(如草履虫、变形虫)及动、植物等;常考的原核生物有蓝藻(如颤藻、发菜、念珠藻、蓝球藻)、细菌(如乳酸菌、硝化细菌、大肠杆菌等)、支原体、放线菌等;此外,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既不是真核生物也不是原核生物。
【详解】A、蓝细菌为原核生物,而人为真核生物,因此蓝细菌与人体细胞二者结构上的最大区别是人体细胞较大,且有真正的细胞核,A错误;
B、蓝细菌为原核细胞,其中无叶绿体但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等光合色素,因而能进行光合作用,B正确;
C、人体细胞为真核细胞,其中有染色体,而蓝细菌细胞为原核细胞,其中无染色体,C正确;
D、人体细胞和蓝细菌细胞一个是真核细胞,一个为原核细胞,因此二者在结构上具有差异性,但二者也有共性,如都有细胞膜、细胞质、DNA和核糖体,因此二者在结构上也有统一性,D正确。
故选A。
【点睛】
2. 下列关于新型冠状病毒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高温可破坏新型冠状病毒蛋白质的空间结构
B. 新型冠状病毒遗传物质是RNA,易发生变异
C. 病毒能够在餐具上增殖,用盐水浸泡餐具可以阻止病毒增殖
D. 戴口罩可以减少新型冠状病毒通过飞沫在人与人之间的传播
【答案】C
【解析】
【分析】新冠病毒是RNA病毒,RNA为单链,易发生变异。
【详解】A、高温可使蛋白质变性,高温可破坏新型冠状病毒蛋白质的空间结构,A正确;
B、新型冠状病毒遗传物质是RNA,由于是单链,易发生变异,B正确;
C、病毒必须寄生在活细胞中,不能在餐具上增殖,C错误;
D、戴口罩可以减少新型冠状病毒通过飞沫在人与人之间的传播,D正确。
故选C。
3. 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不断从环境中吸收水。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根系吸收的水有利于植物保持固有形态
B. 结合水是植物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
C. 自由水和结合水比值的改变会影响细胞的代谢活动
D. 同一株植物的老叶细胞比幼叶细胞中自由水含量高
【答案】D
【解析】
【分析】水在细胞中以两种形式存在:
(1)一部分水与细胞内的其他物质相结合,叫做结合水。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大约占细胞内全部水分的4.5%。
(2)细胞中绝大部分的水以游离的形式存在,可以自由流动,叫做自由水。自由水是细胞内的良好溶剂,许多种物质溶解在这部分水中,细胞内的许多生物化学反应也都需要有水的参与。多细胞生物体的绝大多数细胞,必须浸润在以水为基础的液体环境中。水在生物体内的流动,可以把营养物质运送到各个细胞,同时也把各个细胞在新陈代谢中产生的废物,运送到排泄器官或者直接排出体外。
【详解】A、充盈的液泡使植物细胞保持坚挺,有利于植物保持固有形态,液泡中的主要成分是细胞液,而细胞液中的主要成分是水,故根系吸收的水有利于植物保持固有形态,A正确;
B、一部分水与细胞内的其他物质相结合,叫做结合水,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B正确;
C、细胞中结合水和自由水比例不同,细胞的代谢和抗逆性不同,当细胞内结合水与自由水比例相对增高时,细胞的代谢减慢,抗性增强;反之代谢快,抗性差,C正确;
D、自由水含量越高细胞代谢越旺盛,同以株植物的幼叶细胞代谢旺盛,而老叶细胞代谢明显减弱,故老叶细胞比幼叶细胞中自由水含量低,D错误。
故选D。
4. 松花蛋是一种我国特有的食品,具特殊风味,大部分松花蛋是以鸭蛋为原料制作的腌制松花蛋所需的材料有盐、茶以及碱性物质(如:生石灰、草木灰、碳酸钠、氢氧化钠等)。下表是每100g普通鸭蛋与松花蛋中几种主要成分含量的比较。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食物名称
蛋白质(g)
脂肪(g
糖类(g)
钠(mg)
铁(mg)
锌(mg
环(mg)
鸭蛋
12.6
13.0
3.1
I06.0
2.9
1.67
15.68
松花蛋
142
10.7
4.5
542.7
3.3
2.48
25.24
A. 普通鸭蛋制作成松花蛋后内容物变为固态或半固态,主要量因为含水量减少造成的
B. 松花蛋内的锌元素能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增强免疫力,体现了无机盐对人体的重要性
C. 与普通鸭蛋相比,松花蛋无机盐含量明显增加与腌制材料成分有关
D. 松花蛋中糖类和脂肪被人食用、吸收后,与人体的能量代谢有关
【答案】A
【解析】
【分析】蛋白质变性是指蛋白质在某些物理和化学因素作用下其特定的空间构象被破坏,从而导致其理化性质的改变和生物活性丧失的现象。
【详解】A、普通鸭蛋制作成松花蛋后内容物变为固态或半固态,主要量因为在碱性条件下蛋白质空间结构改变造成的,A错误;
B、松花蛋内的锌元素能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增强免疫力,体现了无机盐对人体的重要性,B正确;
C、腌制松花蛋所需的材料有盐、茶以及碱性物质(如:生石灰、草木灰、碳酸钠、氢氧化钠等),所以与普通鸭蛋相比,松花蛋无机盐含量明显增加,C正确;
D、松花蛋中糖类和脂肪被人食用、吸收后,可参与呼吸作用提供能量,与与人体的能量代谢有关,D正确。
故选A
5. 2021年,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青蒿素被世界卫生组织称作是“世界上唯一有效的疟疾治疗药物”,青蒿素化学式为C15H22O5,是从黄花蒿茎叶中提取的无色针状晶体,是有过氢基团的倍半萜内酯药物,可用有机溶剂(乙醚)进行提取。它的抗疟机理主要在于其活化产生的自由基可与抗原蛋白结合,作用于疟原虫的膜结构,使其生物膜系统遭到破坏。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原核细胞星有生物膜,但没有生物膜系统
B. 青蒿素进入疟原虫细胞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C. 青蒿素可破坏疟原虫的细胞膜、核膜和细胞器膜
D. 青蒿素的抗疟机理包括破坏线粒体的功能
【答案】B
【解析】
【分析】青蒿素能溶于有机溶剂(乙醚),属于脂溶性物质,抗疟机理主要在于其活化产生的自由基可与抗原蛋白结合,作用于疟原虫的膜结构,使其生物膜系统遭到破坏。
【详解】A、原核细胞只有细胞膜,没有细胞器膜与核膜,所以原核细胞有生物膜,但没有生物膜系统,A正确;
B、青蒿素可溶于有机溶剂(乙醚),属于脂溶性物质,B错误;
C、由“抗疟机理主要在于其活化产生的自由基可与抗原蛋白结合,作用于疟原虫的膜结构,使其生物膜系统遭到破坏“可知,青蒿素可破坏疟原虫的细胞膜、核膜和细胞器膜,C正确;
D、青蒿素活化产生的自由基可与抗原蛋白结合破坏线粒体的膜,从而影响其功能,D正确。
故选B。
6. 溶酶体是细胞的“消化车间”,内含多种水解酶,下图表示溶酶体分解衰老细胞器和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原体的过程,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图中的溶酶体来源于高尔基体
B. 在溶酶体中合成的水解酶能够分解受损伤的细胞器
C. 衰老线粒体经水解酶分解的产物除图中所示去向外还可被细胞回收利用
D. 溶酶体内的多种水解酶一般不会水解溶酶体膜与其膜蛋白的特殊结构有关
【答案】B
【解析】
【分析】溶酶体是由高尔基体断裂产生,单层膜包裹的小泡,溶酶体为细胞浆内由单层脂蛋白膜包绕的内含一系列酸性水解酶的小体。是细胞内具有单层膜囊状结构的细胞器,溶酶体内含有许多种水解酶类,能够分解很多种物质,溶酶体被比喻为细胞内的“酶仓库”“消化系统”。
【详解】A、据图可知,图中的溶酶体是由高尔基体断裂形成的,A正确;
B、水解酶的本质是蛋白质,其合成场所是核糖体,B错误;
C、衰老线粒体在自噬溶酶体中水解后的部分产物可被细胞再利用(如氨基酸),有的排出细胞外,C正确;
D、溶酶体内的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但不水解自身的膜结构,可能与溶酶体膜上的特殊结构有关,D正确。
故选B。
7. 如图是伞藻的核移植实验,该实验说明
A. 伞形盖的形成与细胞质有关
B. 生物的遗传物质只存在于细胞核中
C. 生物体形态结构的建立主要与细胞核有关
D. 细胞质是遗传物质存在的主要场所
【答案】C
【解析】
【详解】分析图形可知伞形盖的形成是与细胞核有关的,A错误。生物的遗传物质主要在细胞核,但细胞质中也有,B、D错误。由图可知,生物体形态结构的建立主要与细胞核有关,C正确。
8. 在进行“观察叶绿体”的活动中,先将黑藻放在光照、温度等适宜条件下预处理培养,然后进行观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制作临时装片时,实验材料不需要染色
B. 黑藻是一种单细胞藻类,制作临时装片时不需切片
C. 预处理可减少黑藻细胞中叶绿体的数量,便于观察
D. 在高倍镜下可观察到叶绿体中的基粒由类囊体堆叠而成
【答案】A
【解析】
【分析】观察叶绿体步骤:
(1)制片: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用镊子取一片藓类的小叶或取菠菜叶稍带些叶肉的下表皮,放入水滴中,盖上盖玻片。
(2)低倍镜观察:在低倍镜下找到叶片细胞,然后换用高倍镜。
(3)高倍镜观察:调清晰物像,仔细观察叶片细胞内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情况。
【详解】A、叶绿体呈现绿色,用显微镜可以直接观察到,因此制作临时装片时,实验材料不需要染色,A正确;
B、黑藻是一种多细胞藻类,其叶片是由单层细胞组成,可以直接用叶片制作成临时装片,B错误;
C、先将黑藻放在光照、温度等适宜条件下预处理培养,有利于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保持细胞的活性,更有利于观察叶绿体的形态,C错误;
D、叶绿体中的基粒和类囊体,属于亚显微结构,只有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到,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到,D错误。
故选A。
9. 某兴趣小组在生物实验室中发现一酶试剂,由于标签受损,无法确定该酶的具体种类(该酶可能是淀粉酶也可能是蔗糖酶),为判断该酶的具体种类和作用条件,该小组成员给出了以下建议。下列选项中不合理的是()
A. 取部分酶和少量淀粉溶液混合,一段时间后,滴加碘液检测
B. 取部分酶和少量蔗糖溶液混合,一段时间后,利用斐林试剂检测
C. 若已确定该酶是淀粉酶,可使用斐林试剂作为检测剂来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D. 若已确定该酶是蔗糖酶,可利用蔗糖来研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
【答案】C
【解析】
【分析】淀粉酶能将淀粉分解形成麦芽糖,麦芽糖属于还原性糖,可用斐林试剂检测。蔗糖酶能将蔗糖水解形成葡萄糖和果糖,葡萄糖和果糖也属于还原性糖,可用斐林试剂检测。淀粉遇碘液变蓝。
【详解】A、酶具有专一性,淀粉酶能分解淀粉,蔗糖酶不能分解淀粉,取部分酶和少量淀粉溶液混合,一段时间后滴加碘液检测,若溶液不变蓝,说明淀粉被分解了,加入的酶应是淀粉酶,若溶液变蓝,说明加入的酶是蔗糖酶,A不符合题意;
B、蔗糖酶能分解蔗糖,淀粉酶不能分解蔗糖,蔗糖属于非还原性糖。取部分酶和少量蔗糖溶液混合,一段时间后,利用斐林试剂检测,若水浴加热后出现砖红色沉淀,说明蔗糖被分解形成了还原性糖,则加入的酶是蔗糖酶,若溶液不出现砖红色沉淀,说明加入的酶是淀粉酶,B不符合题意;
C、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不能用斐林试剂检测,因为其使用过程需要加热,会改变实验的预设温度,C符合题意;
D、蔗糖酶可分解蔗糖,不同pH对酶的活性影响不同,若已确定是蔗糖酶,可利用蔗糖来研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0. 下列有关ATP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ATP的合成与分解需要不同酶的催化
B. ATP的化学元素组成和有些酶相同,结构由1个腺嘌呤和3个磷酸基团构成
C. 图中两次ATP的合成,前者能量来源于光能且在人体细胞中不会发生
D. 图中两次ATP的水解,后者能量可用于各项生命活动
【答案】B
【解析】
【分析】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
2、ATP是腺苷三磷酸的英文名称缩写。ATP分子的结构式可以简写成A—P~P~P,其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一种特殊的化学键。由于两个相邻的磷酸基团都带负电荷而相互排斥等原因,使得这种化学键不稳定,末端磷酸基团有一种离开ATP而与其他分子结合的趋势,也就是具有较高的转移势能。
【详解】A、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ATP的合成与分解是不同反应,需要不同的酶催化,A正确;
B、酶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ATP由1个腺嘌呤核糖核酸和2个磷酸基团构成,ATP水解两个磷酸基团后是组成RNA的基本单位之一,因此ATP的化学元素组成和有些酶相同,B错误;
C、人体细胞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图中两次ATP的合成,前者能量来源于光能且在人体细胞中不会发生,C正确;
D、图中两次ATP的水解,前者能量储存在有机物中,后者能量可用于各项生命活动,D正确。
故选B。
11. 下图1是酵母菌细胞呼吸过程示意图,图2表示某些环境因素对酵母菌有氧呼吸速率的影响。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1中条件X和条件Y下,产生物质a的场所分别为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
B. 仅检测图1中的物质a是否生成,无法判断酵母菌进行的细胞呼吸方式
C. 图2中影响酵母菌有氧呼吸速率的环境因素有O2浓度和温度
D. 由图2可知,30°C是酵母菌有氧呼吸的最适温度
【答案】D
【解析】
【分析】分析图1,条件X为无氧条件,物质a为二氧化碳,条件Y为有氧条件,物质b为水;
分析图2,图为氧气浓度和温度对有氧呼吸速率的影响 ,a点和b点氧气浓度已达到饱和,限制因素为温度,c点未达到饱和,主要限制因素为氧气浓度。
【详解】A、在图1中条件X无氧条件下产生二氧化碳的场所是在细胞质基质中,在有氧条件Y下产生二氧化碳的场所线粒体基质,A正确;
B、物质a为二氧化碳,因为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能产生二氧化碳,故只检测二氧化碳是否生成,无法判断酵母菌进行的细胞呼吸方式,B正确;
C、该实验的自变量有温度和氧气浓度,据图2可知,在不同温度条件下, O2浓度饱和点不同,在一定范围内,不同氧气浓度下的有氧呼吸速率不同,说明影响酵母菌有氧呼吸速率的环境因素有O2浓度和温度,C正确;
D、由图2只能判断酵母菌有氧呼吸的最适温度在30 ℃左右,D错误。
故选D。
12. 研究人员从菠菜中分离类囊体,将其与16种酶等物质一起用单层脂质分子包裹成油包水液滴,从而构建半人工光合作用反应体系。该反应体系在光照条件下可实现连续的CO2固定与还原,并不断产生有机物乙醇酸。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产生乙醇酸的场所相当于叶绿体基质
B. 该反应体系不断消耗的物质仅是CO2
C. 类囊体产生的ATP和O2参与CO2固定与还原
D. 与叶绿体相比,该反应体系不含光合作用色素
【答案】A
【解析】
【分析】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水的光解产生[H]与氧气,以及ATP的形成;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基质中):CO2被C5固定形成C3,C3在光反应提供的ATP和[H]的作用下还原生成糖类等有机物。
【详解】A、乙醇酸是在光合作用暗反应产生的,暗反应场所在叶绿体基质中,所以产生乙醇酸的场所相当于叶绿体基质,A正确;
B、该反应体系中能进行光合作用整个过程,不断消耗的物质有CO2和H2O,B错误;
C、类囊体产生的ATP参与C3的还原,产生的O2用于呼吸作用或释放到周围环境中,C错误;
D、该体系含有类囊体,而类囊体的薄膜上含有光合作用色素,D错误。
故选A。
【点睛】本题需要考生将人工装置和光合作用的过程及场所联系,综合分析解答。
13. 下图表示小麦叶肉细胞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的过程及其关系图解,其中A-D表示相关过程,a-e表示有关物质。据图判断,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 图中a和c是在细胞质基质中产生的
B. 图中B、C、D过程可以在整个夜间进行
C. 过程A、C、D均可产生d,其中的H元素都来自水
D. 小麦生长到开花前,A、B过程合成的C6H12O6大于C、D过程消耗的C6H12O6
【答案】D
【解析】
【分析】分析图可知,A、B分别表示光反应阶段、暗反应阶段,C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D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a~e 分别表示H2O、O2、CO2、[H]和ATP,据此答题即可。
【详解】A、分析图可知,a表示有氧呼吸第三阶段产生的H2O,场所为线粒体内膜,c表示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产生的CO2,场所为线粒体基质,A错误;
B、分析图可知,A、B分别表示光反应阶段、暗反应阶段,C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D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细胞有氧呼吸的各个阶段在有光和无光条件下都可进行,光合作用暗反应的进行需要光反应提供的[H]和ATP,因此不能在长时间黑暗条件下进行,B错误;
C、过程A光反应阶段产生的d[H]的H元素来自水,过程D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产生的d[H]的H元素来自于C6H12O6,过程C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产生的d[H]的H元素来自于丙酮酸和H2O,C错误;
D、小麦生长到开花前有机物含量增加,所以A、B过程合成的C6H12O6大于C、D过程消耗的C6H12O6 ,D正确。
故选D。
14. 科研人员用显微镜观察被化学药剂外理过的其种植物根尘分生区细胞,发现有的细胞中姐妹染色单体末端黏合,进而在着丝粒分裂后向两极移动时形成“染色体桥”,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分生区细胞经解离,相互分离并保持细胞活性
B. 用碱性染料染色后,需要漂洗染液便于观察
C. 据图中染色体形态判断,此细胞处于分裂中期
D. 图中细胞与同时期正常细胞的着丝粒数目相同
【答案】D
【解析】
【分析】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实验:(1)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实验的原理:低温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子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从而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2)该实验的步骤为选材→固定→解离→漂洗→染色→制片。(3)该实验采用的试剂有卡诺氏液(固定)、改良苯酚品红染液(染色),体积分数为15%的盐酸溶液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解离)。
【详解】A、解离的目的是让细胞相互分离,解离液中的盐酸和酒精会杀死细胞,A错误;
B、制作大蒜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装片的流程为解离、漂洗、染色、制片,即需要经解离、漂洗后再用碱性染料染色,B错误;
C、结合题干信息“在着丝粒分裂后向两极移动时形成染色体桥”,着丝粒向两极移动的时期为有丝分裂后期,故该细胞处于分裂后期,C错误;
D、染色体桥的末端连接处并不形成着丝粒,故图中有染色体桥的细胞中着丝粒数目与同时期(有丝分裂后期)正常细胞的着丝粒数目相同,D正确。
故选D。
15. 人红细胞的寿命为100~120天,人体每立方毫米血液中有数百万个红细胞,所以每分钟就有数百万至数千万个红细胞衰老、凋亡,同时又有同样多的新细胞生成,该过程如下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造血干细胞形成成熟红细胞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B. 造血干细胞通过分裂分化产生各种血细胞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
C. 成熟红细胞的衰老有利于机体更好地实现自我更新
D. 细胞凋亡是一种自然的过程,是细胞死亡的主要形式
【答案】B
【解析】
【分析】细胞的全能性是指细胞经分裂和分化后,仍具有产生完整有机体或分化成其他各种细胞的潜能和特性。
【详解】A、造血干细胞通过增殖和分化形成成熟红细胞,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A正确;
B、造血干细胞通过分裂分化产生各种血细胞体现了细胞的分化,未体现细胞的全能性,B错误;
C、成熟红细胞的衰老是人体内发生的正常生命现象,正常的细胞衰老有利于机体更好地实现自我更新,C 正确;
D、细胞凋亡是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是一种自然的生理过程,是细胞死亡的主要形式,D正确。
故选B。
二、选择题:
16. 人、鼠细胞融合实验是用带有不同荧光染料的抗体标记两种细胞的膜蛋白,一段时间后两种膜蛋白能在杂种细胞膜上均匀分布形成嵌合体。如图是相关的实验记录,据此能得到的结论有()
A. 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贯穿于整个磷脂双分子层
B. 随着融合时间的增加,形成的嵌合体也越来越多
C. 温度会影响细胞膜上蛋白质分子的运动速率
D. 图中数据能说明膜蛋白是可以运动的,但不能直接证明膜上的脂质也是可以运动的
【答案】CD
【解析】
【分析】根据曲线可以得出:在0~15℃之间,随着温度的升高,形成嵌合体几乎不变;在15~35℃之间,随着温度的升高,形成的嵌合体越来越多。
【详解】A、人鼠细胞融合实验不能够说明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贯穿于整个磷脂双分子层,A不符合题意;
B、图中横坐标是温度,说明其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故图中数据不能说明嵌合体随融合时间延长不断增多,B不符合题意;
C、在图中横坐标是温度,也就是说自变量是温度,随着温度的升高,形成嵌合体越来越多,说明温度会影响细胞膜上蛋白质分子的运动速率,C符合题意;
D、人、鼠细胞融合实验的原理是利用细胞膜的流动性,根据两种膜蛋白能在杂种细胞膜上均匀分布形成嵌合体,证明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分子可以运动,但不能直接证明膜上的脂质也是可以运动的,D符合题意。
故选CD。
17. 小肠绒毛上皮细胞膜表面存在两种运输葡萄糖的载体SGLT1和GLUT2,前者运输葡萄糖需要消耗能量,后者不耗能;测定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的这两种载体在不同葡萄糖浓度下的运输速率,结果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较低葡萄糖浓度条件下,载体SGLT1先达到饱和
B. 较高葡萄糖浓度条件下,小肠绒毛上皮细胞主要依赖SGLT1吸收葡萄糖
C. 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对葡萄糖的两种吸收方式可同时进行
D. 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体现了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
【答案】B
【解析】
【分析】据题干信息“小肠绒毛上皮细胞膜表面存在两种运输葡萄糖的载体SGLT1和GLUT2,前者运输葡萄糖需要消耗能量,后者不耗能”可知,葡萄糖通过SGLT1,需要消耗能量,属于主动运输;葡萄糖通过GLUT2,不需要能量,属于协助扩散。根据曲线图分析:协助扩散发生的同时,主动运输也在发生。只不过在低浓度下,主动运输的载体就达到饱和;高浓度情况下,主要吸收方式是协助扩散。
【详解】A、分析曲线图可知,较低葡萄糖浓度下,载体SGLT1先达到最大运输速率,所以载体SGLT1先达到饱和,A正确;
B、分析曲线图可知,较高葡萄糖浓度下,载体GLUT2仍有较高的转运速率,而载体SGLT1的运输早已饱和,所以高浓度下小肠绒毛上皮细胞主要依赖GLUT2吸收葡萄糖,B错误;
C、分析曲线图可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总运输速率始终大于SGLT1和GLUT2分别转运的速率,说明两种吸收方式同时存在,C正确;
D、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需要膜上载体蛋白协助,且能根据需要逆浓度梯度吸收葡萄糖,体现出细胞膜的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D正确。
故选B。
18. 在适宜温度和大气CO2浓度条件下,测得某森林中林冠层四种主要植物幼苗的生理指标(见下表)。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物种指标
构树
刺槐
香樟
胡颓子
光补偿点/klx
6
4
1
1.1
光饱和点/klx
13
9
3.5
2.6
注:光补点,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时的光照强度,光饱和和点,达到最大光合速率所需要的最小光照强度
A. 在树冠遮蔽严重的环境中,胡颓子和香樟的幼苗存活率高于刺槐和构树的幼苗
B. 光照强度为10kx时,影响构树幼苗和刺槐幼苗光合速率的环境因素都有光照强度和CO2浓度等
C. 光照强度小于6klx时,构树幼苗叶肉细胞需要的CO2全部来自外界
D. 若光照强度突然由2klx增加到4klx,短时间内香樟幼苗叶肉细胞中的C3会增加
【答案】BCD
【解析】
【分析】1、光补偿点,细胞呼吸释放的CO2全部用于光合作用,即光合作用强度等于细胞呼吸强度。
2、为光饱和点,限制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加的内部因素是色素含量、酶的数量和最大活性,外部因素是CO2浓度等除光照强度之外的环境因素。
3、绿色组织在有光条件下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同时进行,测得的数据为净光合速率。
4、真正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
【详解】A 、由于胡颓子和香樟的光补偿点较低,在树冠遮蔽严重、林下光照较弱的环境中,胡颓子和香樟的幼苗存活率高于刺槐和构树, A 正确;
B 、光照强度为10klx时,影响构树幼苗光合速率的环境因素是光照强度和CO2浓度,而影响刺槐幼苗光合速率的环境因素是CO2浓度, B 错误;
C 、光照强度小于6klx时,构树幼苗叶肉细胞中光合强度小于呼吸作用强度,所以需要的CO2全部来自于细胞呼吸, C错误;
D 、若将光照强度突然由2klx增加到4klx,香樟幼苗叶肉细胞中产生的还原氢和 ATP 会增多,C3会减少, D错误 。
故 BCD
19. 《齐民要术》中记载了利用荫坑贮存葡萄的方法(如图),目前我国果蔬主产区普遍使用大型封闭式气调冷藏库(充入氮气替换部分空气),延长了果蔬保鲜时间,增加了农民收益。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气调冷藏库中的低温可以降低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中酶的活性
B. 荫坑和气调冷藏库贮存果蔬,有氧呼吸中不需要氧气参与的第一、二阶段正常进行,第三阶段受到抑制
C. 荫坑和气调冷藏库的密闭环境,可使得果蔬细胞内乳酸含量升高
D. 荫坑和气调冷藏库环境减缓了果蔬中营养成分和风味物质的分解
【答案】AD
【解析】
【分析】粮食储藏需要低温、干燥、低氧的环境,而水果、蔬菜储藏需要(零上)低温、低氧和湿度适中,这样可以降低细胞呼吸速率,减少有机物的消耗,达到长时间储藏、保鲜的效果。
【详解】A、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在荫坑和气调冷藏库里,属于低温环境下,会降低酶的活性,即低温降低了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中酶的活性,A正确;
B、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在荫坑和气调冷藏库里,属于低温环境下,会降低酶的活性,有氧呼吸第一、二阶段中的酶也会受到低温的影响,降低了相应酶的活性,B错误;
C、在荫坑和气调冷藏库的密闭环境下,采用低氧条件,一是降低有氧呼吸作用强度,减少有机物的消耗,二是氧气的存在对无氧呼吸起到抑制作用,而植物在完全缺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C错误;
D、在荫坑和气调冷藏库的密闭环境下,低氧和低温,抑制了有氧呼吸,减少有机物的消耗,进而减缓了果蔬中营养成分和风味物质的分解,D正确。
故选AD。
20. 用不同浓度的药物X处理大蒜根尖分生区细胞3d、5d后,分别制片观察有丝分裂指数[有丝分裂指数(%)m分裂期细胞数/观察细胞数×100%1,结果如图所示,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药物X浓度为0时,有丝分裂指数只有10%,表明多数细胞处于分裂间期
B. 高浓度的药物X严重抑制了根尖分生区细胞的有丝分裂
C. 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指数呈上升趋势
D. 大蒜根尖分生区细胞能够进行有丝分裂说明失去了全能性
【答案】CD
【解析】
【分析】根据曲线图分析,药物X浓度增加,则有丝分裂指数下降;一个细胞周期=分裂间期(在前,时间长大约占90%~95%,细胞数目多)+分裂期(在后,时间短占5%~10%,细胞数目少)。
【详解】A、药物X浓度为0时,有丝分裂指数只有10%,表明多数细胞处于分裂间期,少数细胞处于分裂期,A正确;
B、据图分析,高浓度的药物X使得细胞有丝分裂指数减少,严重抑制根尖分生区细胞的有丝分裂,B正确;
C、据图分析,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指数下降,C错误;
D、大蒜根尖分生区细胞能够进行有丝分裂,说明细胞还比较幼嫩,无法证明是否失去全能性,D错误。
故选CD。
三、非选择题:
21. 蛋白质功能多样,不同蛋白质起作用的部位不同。饭后人体内的血糖会升高,胰岛素能够降低血糖。胰岛素是在细胞外与细胞膜上的受体蛋白结合发挥作用的,而有的蛋白质需要进入细胞内起作用。
(1)胰岛素(如图所示)含有2条肽链,A链含有21个氨基酸,B链含有30个氨基酸,该胰岛素中含有___个肽键,推测胰岛素分子中S元素最可能在胰岛素单体的___上。若要检测该蛋白,可以使用___观察颜色反应。胰岛素能降低血糖体现了蛋白质具有___的功能。
(2)科学家为了研究某些蛋白质是否能进入细胞核,选取了一种病毒蛋白A(该蛋白由708个氨基酸构成,能够进入到宿主细胞的细胞核内)进行了如下实验:将蛋白A上某些氨基酸删除后,检测蛋白A在细胞内的位置。实验结果如下图:
蛋白A可以通过___(结构)进入细胞核内,采用___法能够定位蛋白A在细胞内的位置。根据上述实验结果,推测蛋白A中负责细胞核定位的序列为___。为验证上述推测,需要在上述实验结果的基础上,进一步补充完成下列实验设计。
第一步:选择一种___(细胞质蛋白X、细胞核蛋白X)。
第二步:向选取的蛋白质添加蛋白A的推测氨基酸序列。第三步:检测蛋白X在细胞内的定位。
若实验结果为___,则推测成立。
【答案】(1) ①. 49 ②. R基 ③. 双缩脲试剂 ④. 调节机体的生命活动/信息传递
(2) ①. 核孔 ②. 同位素标记法荧光标记法 ③. 127-133 ④. 细胞质蛋白X ⑤. 蛋白X定位到细胞核
【解析】
【分析】蛋白质是细胞的基本组成成分,具有参与组成细胞结构、催化、运输、信息传递、防御等重要功能。可以说,细胞的各项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每种氨基酸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NH2)和一个羧基(—COOH),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原子和一个侧链基团,这个侧链基团用R表示。
【小问1详解】
胰岛素含有2条肽链,A链含有21个氨基酸,B链含有30个氨基酸,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数=21+30-2=49个。胰岛素分子中S元素最可能在胰岛素单体氨基酸的R基上。鉴定蛋白质可用双缩脲试剂,蛋白质和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胰岛素能降低血糖体现了蛋白质具有调节机体生命活动的功能。
【小问2详解】
蛋白A是蛋白质,可以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内。想要定位蛋白A在细胞内的位置,可以采用同位素标记法或荧光标记法。
据图可知,删除第1-126位氨基酸序列或删除第136-708位氨基酸序列,蛋白A定位在细胞核内,删除第127-133位氨基酸序列,蛋白A定位在细胞核外,可推测蛋白A中负责细胞核定位的序列为127-133。
为了验证该推测,需要进行实验,选择一种细胞质蛋白X,向选取的蛋白质添加蛋白A的推测氨基酸序列,检测蛋白X在细胞内的定位,如果蛋白X定位到细胞核,则推测成立。
22. 图甲表示蛋白质合成与分泌的基本途径与类型,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途径②⑧分别表示蛋白质转运的非分泌途径和分泌途径,由图中可看出决定其不同途径的因素是新生蛋白质是否具有___,经内质网加工折叠,形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内质网膜鼓出形成___,到达高尔基体,该图充分体现了___。
(2)细胞各种生命活动所需能量主要由___(填一种细胞器)提供,原因是该细胞器是细胞进行___的主要场所。
(3)若上述细胞外分泌的蛋白为胰岛素,囊泡与细胞膜融合过程,反映出生物膜具有___的特点。胰岛素可随血液到达全身各处,与靶细胞膜表面的___结合,进而影响细胞的功能和代谢,这体现了细胞膜___的功能。
(4)图乙表示细胞膜结构模型示意图,该模型的名称是___模型,其中2表示___,它是构成生物膜的基本支架。
【答案】(1) ①. 内质网定向信号序列 ②. 囊泡 ③. 细胞内各种结构间的协调与配合细胞内各种细胞器的协调与配合
(2) ①. 线粒体 ②. 有氧呼吸
(3) ①. 一定的流动性 ②. 受体糖蛋白糖被 ③. 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
(4) ①. 流动镶嵌 ②. 磷脂双分子层
【解析】
【分析】1、由图甲分析可知,题图甲表示蛋白质分选的基本途径与类型,经过翻译形成蛋白质后,由于内质网定向信号序列的作用,有的蛋白质进入蛋白质转运的分泌途径,依次进入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中进行加工,分别被分泌到细胞外、进入溶酶体和质膜;有的蛋白质转入蛋白质转运的非分泌途径,形成的蛋白质进入线粒体、叶绿体、细胞核和过氧化物酶体中。
2、由乙图分析可知:乙图为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1为蛋白质分子,2为磷脂双分子层,3为糖蛋白,A侧为细胞外侧,B侧为细胞内侧。
【小问1详解】
图甲中途径②表示蛋白质转运的非分泌途径,⑧表示蛋白质转运的分泌途径,由图中可看出,决定其不同途径的因素是新生蛋白质是否具有内质网定向信号序列。经内质网加工折叠,形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内质网膜鼓出形成囊泡,到达高尔基体,该图充分体现了充分体现了细胞内各种结构间(细胞器间)的协调与配合。
【小问2详解】
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通过有氧呼吸氧化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供应细胞各种生命活动所需能量。
【小问3详解】
若上述细胞外分泌的蛋白为胰岛素,囊泡与细胞膜融合过程,反映出生物膜具有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的特点。胰岛素可随血液到达全身各处,与靶细胞膜表面的特异性受体结合,进而影响细胞的功能和代谢,这体现了细胞膜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
【小问4详解】
图乙表示细胞膜结构模型示意图,该模型的名称是流动镶嵌模型,2表示磷脂双分子层,它是构成生物膜的基本支架。
23. 取藓类小叶分别浸入蒸馏水、一定浓度的蔗糖溶液和一定浓度的KNO3,溶液中,图1是在糖溶液中的观察结果,图2是原生质体(植物细胞除去细胞壁后的部分)的体积随时间的变化,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视野中的细胞处于___状态,A中充满的是___,出现图中所示状态的原因之一是___大于细胞壁。
(2)图2的A、B、C三条曲线中,代表浸在一定浓度的KNO3溶液中的是___,请分析该曲线变化趋势的原因___。
(3)一次性施肥过多,会造成烧苗现象,其原因是___,解决措施是___。
【答案】(1) ①. 质壁分离 ②. 蔗糖溶液 ③. 原生质层的伸缩性
(2) ①. B ②. 开始一段时间外界KNO3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细胞失水原生质体体积变小;由于K+和NO3-可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细胞,使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细胞又吸水导致原生质体的体积变大。
(3) ①. 一次性施肥过多,土壤溶液浓度过高,根细胞不能吸水甚至失水,造成植物萎蔫,即烧苗现象 ②. 及时浇水
【解析】
【分析】图1中细胞处于质壁分离状态,图2中A细胞吸水,B细胞质壁分离后复原,C细胞发生了质壁分离。
【小问1详解】
图1中原生质层和细胞壁分离,处于质壁分离状态;由于细胞壁具有全透性,A中充满是蔗糖溶液;出现图中现象的原因之一是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大于细胞壁,导致失水后原生质层体积缩小明显,细胞壁体积变化不大。
【小问2详解】
因KNO3溶液可进入细胞,开始一段时间外界KNO3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细胞失水原生质体体积变小;由于K+和NO3-可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细胞,使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细胞又吸水导致原生质体的体积变大,导致发生质壁分离自动复原,即图中的B曲线。
【小问3详解】
合理施肥在农业生产上尤为重要,若一次性施肥过多,土壤溶液浓度过高,根细胞不能吸水甚至失水,造成植物萎蔫,即烧苗现象,此时为了降低土壤浓度可及时浇水。
24. 下图甲为适宜温度下衣藻的O2释放速率与光照强度的关系;在适宜温度下,将衣藻置于密闭玻璃容器中,每2h测一次CO2浓度的相对值(假设细胞呼吸强度恒定),结果如下图乙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甲判断,光照强度相对值低于6时,影响衣藻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是___图甲中光照强度相对值为7时,要使衣藻的光合作用强度升高,可以考虑的措施是提高___(填"CO2浓度”“光照强度”或“温度”)。
(2)图乙实验中,4-6h的平均光照强度___(填“>”“=”或“<”8-10h的平均光照强度。
(3)已知图乙实验中有两个小时是没有光照的,这个时间段最可能是___h。
(4)据图乙判断,衣藻经过12小时处理____ (填“有”或“没有”)有机物积累,判断依据是___。
【答案】(1) ①. 光照强度 ②. CO2浓度
(2)< (3)2-4
(4) ①. 没有 ②. 12h处理后密闭容器中CO2浓度与初始值相等,即光合作用等于呼吸作用,积累有机物量为0
【解析】
【分析】O2释放速率和密闭玻璃容器中CO2浓度的变化均表示净光合作用强度,而净光合作用强度=(实际)光合作用强度-呼吸作用强度,据此分析柱形图中O2释放速率或CO2浓度的变化。
【小问1详解】
图甲光照强度相对值低于6时,O2释放速率还在逐渐增加,说明没有达到最大的光合速率,所以光照强度相对值低于6时,影响衣藻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强度。图甲中光照强度相对值为7时,达到光饱和点,则可通过提高CO2浓度的方法提高光合速率。
【小问2详解】
图乙实验中,4-6h的CO2浓度高于8-10h的CO2浓度,则4-6h的平均光照强度<8-10h的平均光照强度。
【小问3详解】
没有光照时植物进行呼吸作用,CO2的浓度上升,所以没有光照的时段为2-4h。
【小问4详解】
据图乙数据可知,12h处理后密闭容器中CO2浓度与初始值相等,即光合作用等于呼吸作用,积累有机物量为0,所以衣藻经过12小时处理没有有机物的积累。
25. 半干旱地区春季多风,干旱少雨;夏季酷热,降水相对较多;秋季凉爽昼夜温差较大。某科研小组对当地甲、乙、丙三种植物在不同季节的生长情况进行研究,结果如下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分离绿叶中的色素常采用的方法是___。光照下,植物的叶肉细胞中ATP的生成场所是___。
(2)研究发现,三种植物都可以通过调节根的吸水能力以适应春季干旱的环境,据图可知适应能力最强的是___,理由是___。
(3)夏季三种植物中生长最快的是___,判断依据是___。
(4)秋季光照下ATP生成速率最慢的植物是___。与其他两季相比,秋季三种植物的呼吸速率___(填“升高”“不变”或“降低”),原因是___。
【答案】(1) ①. 纸层析法 ②. 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叶绿体
(2) ①. 丙 ②. 春季丙呼吸速率较高,促进根通过主动运输吸收无机盐离子,提高根部细胞渗透压,增强植物的吸水能力
(3) ①. 丙 ②. 夏季光照下丙CO2吸收速率最高,净光合作用积累有机物最多
(4) ①. 乙 ②. 降低 ③. 秋季温度低,酶活性低
【解析】
【分析】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
(1)温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在最适温度下酶的活性最强,光合作用强度最大,当温度低于最适温度,光合作用强度随温度的增加而加强,当温度高于最适温度,光合作用强度随温度的增加而减弱。
(2)二氧化碳浓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强度随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当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到一定的值,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强。
(3)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强。当光照强度增加到一定的值,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强。
【小问1详解】
分离绿叶中的色素常采用的方法是纸层析法,植物的叶肉细胞能进行有氧呼吸和光合作用,所以细胞中ATP的生成场所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叶绿体。
【小问2详解】
研究发现,三种植物都可以通过调节根的吸水能力以适应春季干旱的环境,据图可知,春季丙呼吸作用速率较高,促进根通过主动运输吸收无机盐离子,提高根部细胞渗透压,增强植物的吸水能力,所以适应能力最强的是丙。
【小问3详解】
夏季三种植物中生长最快的是丙,判断依据是生长发育需要充足的有机物供应,夏季光照下丙吸收CO2速率最高,说明净光合作用最大,积累有机物更多。
【小问4详解】
根据柱形图可判断,秋季光照下二氧化碳吸收速率最慢的是乙,净光合作用强度较弱,说明ATP生成速率最慢的植物是乙。与其他两季相比,由于秋季温度低,酶活性低,所以秋季三种植物的呼吸速率降低。
山东省泰安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生物试卷(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山东省泰安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生物试卷(Word版附解析),共3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01, 泰乐菌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34页。
2022-2023学年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四中高一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四中高一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共2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