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备战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通关宝典课件+专题检测 专题15:八上文言文阅读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课件
      备战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通关宝典 专题15:八年级上册文言文整理【课件讲练】.pptx
    • 原卷
      专题15:八上文言文阅读【专题检测】-备战2023中考语文一轮复习通关宝典(原卷版).docx
    • 解析
      专题15:八上文言文阅读【专题检测】-备战2023中考语文一轮复习通关宝典(解析版).docx
    备战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通关宝典  专题15:八年级上册文言文整理【课件讲练】第1页
    备战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通关宝典  专题15:八年级上册文言文整理【课件讲练】第2页
    备战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通关宝典  专题15:八年级上册文言文整理【课件讲练】第3页
    备战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通关宝典  专题15:八年级上册文言文整理【课件讲练】第4页
    备战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通关宝典  专题15:八年级上册文言文整理【课件讲练】第5页
    备战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通关宝典  专题15:八年级上册文言文整理【课件讲练】第6页
    备战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通关宝典  专题15:八年级上册文言文整理【课件讲练】第7页
    备战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通关宝典  专题15:八年级上册文言文整理【课件讲练】第8页
    专题15:八上文言文阅读【专题检测】-备战2023中考语文一轮复习通关宝典(原卷版)第1页
    专题15:八上文言文阅读【专题检测】-备战2023中考语文一轮复习通关宝典(原卷版)第2页
    专题15:八上文言文阅读【专题检测】-备战2023中考语文一轮复习通关宝典(原卷版)第3页
    专题15:八上文言文阅读【专题检测】-备战2023中考语文一轮复习通关宝典(解析版)第1页
    专题15:八上文言文阅读【专题检测】-备战2023中考语文一轮复习通关宝典(解析版)第2页
    专题15:八上文言文阅读【专题检测】-备战2023中考语文一轮复习通关宝典(解析版)第3页
    还剩4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备战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通关宝典课件+专题检测 专题15:八上文言文阅读

    展开

    这是一份备战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通关宝典课件+专题检测 专题15:八上文言文阅读,文件包含备战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通关宝典专题15八年级上册文言文整理课件讲练pptx、专题15八上文言文阅读专题检测-备战2023中考语文一轮复习通关宝典解析版docx、专题15八上文言文阅读专题检测-备战2023中考语文一轮复习通关宝典原卷版docx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52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语文一轮 复习通关宝典课件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策略
    对于广大考生而言,第一轮复习是中考全面复习的开始,这时考生必须养成一系列良好的复习习惯,为以后的复习、应考打下良好的基础。 1、制定详细的复习计划 2、使用好恰当的工具书和语文课本 3、书写工整规范 4、大量积累生动活泼的信息 5、尝试建立完整的知识系统 6、勤于练笔 7、考点知识各个击破 在第一轮复习阶段,考生必须对各个知识点弄清楚弄明白,做到各个击破,才能在今后的中考中胜券在握。 (1)基础知识 (2)古代诗文的复习 (3)现代文阅读复习 (4)语言运用 8、作文备考———“先死后活” 总之,中考语文第一轮复习一定不可眉毛胡子一把抓,东一榔头西一槌,而要依照考点,在老师的指导下有条不紊地展开。在首轮复习中要坚决做到定点打桩,桩桩得力,为六月高考的辉煌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专题15:八年级上册文言文整理
    考点概述
    课本知识整理及针对训练
    真题讲解
    模拟练兵
    目录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之、其、而、以、于、乃、虽、为、者、且、则、何、焉、与、所、因)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和用法。3.理解并翻译文章中的句子。4.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归纳文章内容要点。5.分析概括文章所表达的作者的观点态度。6.对文章的内容、语言和写法有自己的体会和见解。
    课标要求
    1.词语的理解:直接填空解释、实词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辨析、实词解释的正误选择。2.句子的翻译:考查课文篇目的句子,采分点主要是句中重要实词和句意。3.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和概括:考查写作技巧、理解概括、主旨情感。还出现了文意理解与分析的选择题。4.结合文章内容迁移运用:文言文的考查注重文本思想内容和知识点的关联,如字词解释迁移到其他篇目,迁移到成语,文意理解题用课内知识迁移到课外等。
    题型概述
    一、《三峡》1.文学常识郦道元,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所撰《水经注》,名为注释《水经》,实则以《水经》为纲,广泛补充发展,自成巨著。2.文章思想内容本文以凝练、生动的笔墨,描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同时也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3.重点字音阙处( quē )襄陵(xiāng)绝巘(yǎn) 属引(zhǔ)沿溯(sù)飞漱(shù) 御风(yù) 猿鸣(yuán)曦月(xī) 素湍(tuān)长啸(xiào)郦道元(lì) 林寒涧(jiàn)肃 重岩叠嶂(zhàng)
    课本知识整理
    【通假字】略无阙处。通“缺”,空隙、缺口。【古今异义】(1)或王命急宣古义:有时。 今义:或者。(2)虽乘奔御风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3)至于夏水襄陵古义:是两个词,动词“至”和介词“于”。 今义:连用在一起,表示另提一事。
    课本知识整理
    【一词多义】(1)自自峡三峡七百里中 介词,在 自非亭午夜分 连词,假如,如果(2)绝沿溯阻绝 动词,断绝 绝巘多生怪柏 形容词,极高的衷转久绝 动词,消失【词类活用】(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2)回清倒影 形容词用作名词,清波(3)空谷传响 名词作状语,从空旷的山谷
    课本知识整理
    4.重点问题(1)作者是怎样抓住特征描写三峡的自然景观的?文章先总写三峡形貌,接下来分写三峡四季不同的景色。因为三峡的夏天以水为主要特色,故而文章写夏水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表现长江汹涌澎湃、一泻千里的迅猛;写三峡春冬之景,突出其“清荣峻茂”的特色,显露出大自然的无限生机,令人心旷神怡;写三峡的秋天,则通过描写“林寒涧肃”、高猿哀鸣且回声久远的情景,有意突出了三峡秋天的凄清悲凉的气氛。(2)结尾引用了渔歌:“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怎样理解这一歌谣的作用?本文融情于景,最后以凄凉的渔歌作结,是为了表现山水虽佳,但世上犹有劳苦和贫穷的人,从侧面表现了当时三峡渔民、船夫的悲惨生活。文章结尾引用渔歌,是为了表现猿鸣之哀,渲染秋天的肃杀气氛。结尾引用渔歌,从结构上看照应了前文,总结了全文,升华了文章中心。
    课本知识整理
    (一)名句默写。(1)《三峡》用“重岩叠嶂,_____”和“自非亭午夜分,_____”分别从正面和侧面描绘了三峡山势的挺拔险峻。(2)李白在《早发白帝城》中写道“千里江陵一日还”,《三峡》中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_____,_____。(3)《三峡》中写夏水浩荡,凶险万分的句子是:_____,_____。(4)《三峡》中总写春冬之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

    隐天蔽日 不见曦月 有时朝发白帝 暮到江陵 夏水襄陵 沿溯阻绝 清荣峻茂 良多趣味
    针对训练
    (二)阅读《三峡》,回答问题。 三 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针对训练
    1.解释下列句中词语。(1)属引凄异 属:____(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疾: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3.填空。(1)文中用“________”描绘了山形的挺拔险峻,用“_________”写出了深秋的凄婉幽美。(2)三峡适合修建水力发电站,这可以从本文中找出两条理由,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并写出文中印证理由的原句。理由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理由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昔日郦道元笔下美丽的三峡,如今更因三峡工程闻名于世,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请你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写一段导游词,向游客介绍三峡的风景特点和时代变化。导游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针对训练
    答案:1. 连接 快 2.在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在山峰之间,常有悬泉和瀑布在那里飞流冲荡。3. (1)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 (2)理由①:水流急 原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或: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理由②:落差大 原句: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4.示例:各位游客,欢迎你们来三峡观光。七百里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四季美景风格迥异。春冬之时,潭水碧绿,怪柏凌峰,瀑布飞悬;夏季水涨,江流汹涌;秋景凄寒,猿鸣哀转。走进三峡人家,品尝金黄蜜橘;登上三峡大坝,感受磅礴气势。多情的三峡风光,热情的三峡人民,欢迎各位常游此地。

    针对训练
    二、《短文两篇》1.文学常识 陶弘景,字通明,号华阳隐居,人称“山中宰相”,南朝齐梁时思想家,著有《陶隐居集》等。苏轼,北宋著名文学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擅长诗词、散文,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有文集《东坡全集》传世。代表作品有《赤壁赋》《饮湖上初晴后雨》等。2.文章思想内容《答谢中书书》: 本文以清峻的笔触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并通过借古证今,强调了“山川之美,古来共谈”的观点,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记承天寺夜游》: 本文通过对庭院月光的描写,创造了一个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在其中。
    课本知识整理
    3.重点字词【古今异义】(1)四时俱备 古义:季节 今义:某个时候(2)晓雾将歇 古义:消散 今义:停止、休息(3)夕日欲颓 古义:坠落 今义:衰败,萎靡(4)盖竹柏影也 古义:大概是 今义:器物上部有遮盖作用的东西(5)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古义:清闲的人 今义:指与事无关的人,多含贬义(6)念无与为乐者 古义:考虑,想到 今义:想念(7)月色入户 古义:单扇的门 今义:主要指人家
    课本知识整理
    【一词多义】(1)与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动词,参与,文中指置身其中)念无与为乐者(动词,和)【词类活用】(1)五色交辉(名词做动词,辉映)(2)夕日欲颓(形容词做动词,坠落)(3)相与步于中庭(名词做动词,散步)
    课本知识整理
    4.重点问题(1)《答谢中书书》写景是如何体现动静相衬之美的?一是形体的动与静,高峰为静,流水为动。二是光色的动与静,林青竹翠为静,五色交辉为动。三是声响的动与静,日出雾歇为静,猿鸟乱鸣为动;日落山暝为静,游鱼跃水为动。以上各种景物,交相作用,互为影响,构成了一幅怡神悦性的山水画。(2)你是如何理解苏轼所说的“闲人”的含义?“闲人”并非闲极无聊、无所事事而包含着复杂的意味:首先,指具有闲情雅致的人;其次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在政治上虽有远大抱负,但却被一贬再贬,是一个被贬的闲人。
    课本知识整理
    1.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竟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三房十四叔,非不勤读,只为傲气太胜,自满自足,遂不能有所成。京城之中,亦多有自满之人。识者见之,发一冷笑而已。又有当名士者,鄙科名为粪土,或好作诗古文,或好讲考据,或好谈理学,黑嚣然自以为压倒一切矣。自识者观之,彼其所造,曾无几何,亦足发一冷笑而已。故吾人用功力除傲气力感自满母为人所冷笑乃有进步也。诸弟平日皆恂恂退让,第累年小试不售,恐因愤激之久,致生骄惰之气,故特作书戒之。务望细思吾言而深省焉!幸甚幸甚!国藩手草。(选自《曾国藩家书》)

    针对训练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①四时俱备 俱:_______________②夕日欲颓 颓:_______________(2)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断四处)故吾人用功力除傲气力戒自满毋为人所冷笑乃有进步也。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②务望细思吾言而深省焉!
    (4)所谓“见字如面”,就是“读这封信的内容就像是我当面跟你说话一样”。甲、乙两封书信“说话”的内容及写作目的有何不同?请简析。

    全,都, 坠落故吾人用功/力除傲气/力戒自满/毋为人所冷笑/乃有进步也。①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②希望你们(诸弟)一定要仔细思考我说的话并深刻反省自己呀!甲文侧重描绘山川的自然之美,以此表明自己娱情山水的志趣。乙文侧重阐述戒除傲气、自满之气的道理(或:告诫诸弟为人处世的道理),表达自己对诸弟的殷切希望。

    三、《与朱元思书》1.文学常识 吴均,南朝梁文学家。吴均长于描写山水景物,风格峻拔清新,时人纷纷效仿,称为“吴均体”。2.文章思想内容 本文作者从行船游江的实见实感出发,由远及近地着力描绘了富春江的水光山色,抒发了作者对官场的厌倦、对功名利禄的鄙视以及希望寄情山水的思想情感。
    3.重点字词【通假字】(1)蝉则千转不穷(通“啭”,鸟鸣,文中指蝉鸣)(2)窥谷忘反(通“返”,返回)【古今异义】(1)一百许里 古义:附在整数词之后,表示约数。 今义:应允,或者,可能。(2)鸢飞戾天者 古义:至,到达。 今义:罪过,乖张。(3)经纶世务者 古义:筹划,治理。 今义:比喻规划、管理政治的才能。
    课本知识整理
    【一词多义】(1)绝猿则百叫无绝(动词,穷尽、断绝) 天下独绝(形容词,绝妙)(2)上负势竞上(动词,向上生长) 横柯上蔽(名词做状语,在上面)(3)直直视无碍(形容词,一直) 争高直指(形容词,笔直)(4)百一百许里(数词,指十个十)猿则百叫无绝(数词,极言其多。这里指不停地,相当于副词。)(5)无直视无碍(副词,没有) 猿则百叫无绝(副词,不)
    课本知识整理
    【词类活用】(1)负势竞上 名词做动词,向上生长(2)互相轩邈 形容词做动词,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3)任意东西 名词做动词,向东或向西(4)风烟俱净 形容词做动词,消净,散净(5)横柯上蔽 方位名词做状语,在上面(6)猛浪若奔 动词做名词,飞奔的马(7)望峰息心 动词使动用法,使……平息
    课本知识整理
    4.重点问题(1)“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这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作者触景生情、以情明志,既从侧面表现了富春江山水的魅力,又表达了作者对富春江奇山异水的赞美、留恋以及鄙弃功名、淡泊名利的思想感情。(2)作者在文中描写了山中的各种声音,有什么作用。作者描写了山中的各种声音,表面上看来热闹异常,其实却是以闹写静,显示出山深无人的幽静。含蓄地否定了世俗社会,表达了对大自然的向往。为后文的“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埋下伏笔,强调大自然对人潜移默化的作用,也表现了大自然的美丽。
    课本知识整理
    1.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1)解释下面画线词语的意思。
    ①负势竞上__________②在昼犹昏___________③水皆缥碧___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急湍甚箭,猛浪若奔。②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针对训练
    (3)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急湍甚箭,猛浪若奔”状波翻浪滚之形。“好鸟相鸣,嘤嘤成韵”摹鸟语串串之声。文章写形写声,形中闻声,声中有形,创设了形声相融的意境。B.文章叙述了作者乘船自富阳至桐庐所见,描绘了这一段的山光水色,直接抒发了作者寄情山水、避世退隐的高洁情趣。C.“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表面看似乎是写鸟禽声音,实则是以声音来反衬山林之寂静。以动写静,寓视于听的手法。D.“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光线随枝条疏密而明暗,是因为人在船中,船随水行。这是以静写动,寓动于静的手法。

    (1)①凭借,②好像,③浅青色(2)①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凶猛的巨浪像飞奔的快马。②治理国家大事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3)B

    针对训练
    四、《孟子》三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1.作者简介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城东南)人。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他继承了孔子“仁”的思想并将其发展成为“仁政”思想,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被称为“亚圣”。游历于齐、宋、滕、魏、鲁等诸国,效法孔子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前后历时二十多年,而没有得到实行。2.背景链接 《孟子》记录了孟子的治国思想、政治观点和政治行动,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主张德治。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孟子》行文气势磅礴,感情充沛,雄辩滔滔,极富感染力,流传后世,影响深远。
    课本知识整理
    重点字词解释:1.天时:(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 2.地利:地理形势。3.人和: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4.三里(之)城:的。5.七里之(郭):外城。 6.(环)而攻之:围。7.(是)天时不如地利:这。 8.(池)非不深:护城河。9.(兵革)非不坚利也:武器装备。 10.(委)而(去)之:放弃。去:离开。1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限制。以:凭。12.(固)国:巩固。13.(威)天下:威慑。 14.寡助(之)(至):到。 至:极点。15.亲戚(畔)之:通“叛”,背叛。 16.天下(顺)之:归顺。17(以)天下之所顺:凭借。 18.(故)君子有不战:所以。
    课本知识整理
    文本理解:1、本文的中心论点?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2、本文的主旨是: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3、从上文看,得“人和”的实质是“得道”,得“人和”的最佳局面是“天下顺之” 。4、本文主要采用的论证方法是:举例论证,对比论证。5、“道”指什么?“人和”指什么?二者间的关系?  “道”指施行“仁政”;“人和”是下文说的“多助”和“天下顺之”,是克敌制胜的重要条件。而只有施行“仁政”,方能得“人和”,得民心,民心所向,作战就会取得胜利。 6、本篇主要是谈战争呢,还是谈政治呢?  本篇主要是谈政治,是借战争谈政治。孟子借谈战争的取胜条件以阐明他的政治主张,他主张国君要有仁德,施行仁政(“得道”),这样才能“多助”,众人才会归顺,而“天下顺之”,“战必胜矣”,国家才能治理好。
    课本知识整理
    四、《孟子》三章——《富贵不能淫》1.文学常识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人,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儒家代表人物。著有《孟子》一书(注: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著)。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宋朝朱熹把《孟子》《论语》《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2.文章思想内容 本文针对景春所谓的“大丈夫”形象,提出了真正的大丈夫之道,倡导儒家的仁义礼智。3.重点字词
    课本知识整理
    【通假字】 往之女家。“女”同“汝”,你。【古今异义】(1)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古义:真正,确实 今义:诚实(2)父命之 古义:教导,训诲 今义:命令(3)丈夫之冠也 古义:成年男子; 今义:女子的配偶【一词多义】(1)戒 戒之曰(告诫) 必敬必戒(谨慎)(2)之 往之女家(动词,到) 妾妇之道(助词,的) 与民由之(代词,指正道)(微信公众号:统编版中学语文教师)【词类活用】(1)威武不能屈 使动用法,使……屈服。(2)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形容词使动用法;苦:使……痛苦;劳:使……劳累;饿:使……饥饿;空乏:使……受到贫困之苦。
    课本知识整理
    4.重点问题(1).你怎样理解孟子提出的“富,贫,威”这一大丈夫的标准? 富贵的时候不能被其迷惑,贫贱不能使其改变自己的道德修养,威逼利诱不能使其屈服。这样才叫大丈夫。无论境遇如何,都不能改变个人的操守,一个人要有自己的处世态度与原则,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更应时刻注意。(2).对于孟子提出的“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这一主张你有怎样的认识? 得志时与百姓同行,不得志时独自坚持自己的原则。即得志时要心怀百姓为民做主,做一个好官。不得志则要加强自我修养,决不能在道德修养上放低要求,力争做个好人。(3).请对比分析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与“大丈夫之道”的不同。 前者为无原则的顺从(幼从父,嫁从夫,夫死从子),如张仪等人,无原则的顺从秦王的意思。而大丈夫则表示为“富,贫,威”是对仁义礼的坚守,正如儒家倡导的那样“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四、《孟子》三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文章思想内容 本文通过历史上六个著名人物从卑微到显贵的事例和有关道理,论证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中心论点。2.重点字词舜(shùn)畎(quǎn)亩 胶鬲(gé) 曾益(zēng)拂士(bì)【通假字】(1)所以动心忍性 忍,通“韧”,坚韧(2)入则无法家拂士 拂,通“弼”,辅佐(3)曾益其所不能 曾,通“增”,增加(4)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衡,通“横”,梗塞,不顺
    课本知识整理
    【一词多义】(1)发舜发于畎亩之中(发,被起用)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发,显露)(2)于舜发于畎亩之中(于:介词,从)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于:介词,给)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于:介词,在)(3)拂行拂乱其所为(fú,违背) 入则无法家拂士(bì,同“弼”,辅佐)(4)士管夷吾举于士(名词,狱官) 入则无法家拂士(名词,贤士)
    课本知识整理
    3.重点语句翻译:(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翻译:所以,上天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个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的体肤受饥饿,使他身受贫困之苦,使他做事情不顺。(2).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翻译:内心困扰,思虑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憔悴枯槁,表现在脸色上,并在声音上显露出来,然后人们才了解他。(3).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翻译:在国内如果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敌对的国家和外来的忧患,国家常常都有灭亡的危险。(4).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翻译:忧患(能激励人勤奋)使人生存发展,享受安乐使人委靡死亡。(5).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翻译:(用这些来)使他内心惊动,性情坚忍起来,增加他原来所没有的才干。
    课本知识整理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甲)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失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乙) 孟子谓宋勾践①曰:“子好游②乎?吾语之游:人知之,亦嚣嚣③;人不知,亦嚣嚣。”曰:“何如斯可以嚣嚣矣?”曰:“尊德乐义,则可以嚣嚣矣。故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穷不失义,故士得己焉;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选自《孟子·尽心上》)

    针对训练
    1.解释下列词的意思。(1)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诚: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往之女家 女: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孟子谓宋勾践曰 谓: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人不知,亦嚣嚣 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画线句子。(1)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2)故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3.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4.乙文中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回答)很好地诠释了甲文“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一句。

    1. 真正,确实 这里指夫家。女,同“汝”,你。 对……说 也 2.(1)(大丈夫应该)住进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走着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2)所以士人穷困时不失去仁义,显达时不背离道德。3.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4.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五、《愚公移山》1.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列子•汤问》。《列子》这部书中保存了不少古代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列子,名寇,又名御寇,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 2.重点词语解释 (1)年且九十 且:将近 (2)惩山北之塞 塞:阻塞(3)出入之迂也 迂:曲折,绕远(4)聚室而谋曰 室:家 (5)吾与汝毕力平险 汝:你们(6)杂然相许 杂然:纷纷 许:赞同 (7)其妻献疑曰 献疑:提出疑问 (8)以君之力 以:凭 君:对对方的尊称,相当于“您” (9)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曾:连……都…… 损:削减 丘:土堆 (10)如太行、王屋何? 如……何:把……怎么样
    课本知识整理
    3.通假字 (1)甚矣,汝之不惠 “惠”通“慧”,聪明 (2)始一反焉 “反”通“返”,往返 (3)河曲智叟亡以应 “亡”通“无”,没有 (微信公众号:统编版中学语文教师)(4)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厝”通“措”,放置 (5)无陇断焉 “陇”通“垄”,高地4.重点语句翻译(1)寒暑易节,始一反焉。译文: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 (2)甚矣,汝之不惠 译文:你太不聪明了。 (3)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译文:凭您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这两座山)怎样呢? (4)箕畚运于渤海之尾。译文:用箕畚装上士石运到渤海边上。(5)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译文:他苦于山北道路的阻塞,出去进来都要绕远路。(6)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译文: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连寡妇、孤儿都比不上。(7)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译文: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可是山不会增高加大,还愁什么挖不平呢?
    课本知识整理
    5.课文内容理解(1)“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中的“笑”表现了智叟不智或自作聪明;“北山愚公长息曰”中的“长息”表现了愚公不愚或胸有成竹;“笑”和“长息”属于人物的神态描写。(2)“杂然相许”与“其妻献疑”意思是否矛盾?为什么? 不矛盾。“杂然相许”表明愚公提议移山受到众人的拥护;“其妻献疑”是出于对愚公的关心,并不是反对愚公移山。 (3)从愚公之妻和智叟说话的语气来分析,两人对愚公移山的态度有何不同?这两个人说的话对情节的发展分别起怎样的作用呢? ①愚公之妻的话是关心的语气,她并不反对移山,只是提出要解决“焉置土石”的问题。 ②智叟的话带有轻视的(或讥讽的、挖苦的、责备的怀疑的)语气,以阻止愚公移山。 ③前者“献疑”引出了讨论运土的问题。④后者“笑而止之”引出了愚公的反驳(4)鲜明的人物形象:愚公(他大智若愚,目光长远,不畏困难,坚持不懈),是一个有远大的抱负,对克服困难有坚定的信念,对人与自然的关系有正确认识的智者形象。智叟是一个自作聪明的愚者形象。他轻视愚公,反对移山,目光短浅,无所作为而又好为人师,令人可厌可憎。
    课本知识整理
    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小题。(甲)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节选自《列子·愚公移山》)(乙)铁杵磨针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针对训练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1)惩山北之塞(_____) (2)寒暑易节,始一反焉(_____)(3)方磨铁杵 (_____) (4)媪自言姓武(_____)2.用现代汉语下面句子的意思。(1)汝心之固,固不可彻。(2)太白感其意,还卒业。3.(甲)文中愚公移山的原因是“____________”,移山的目的是“____________”(用原文回答)4.由(乙)文演变的民间俗语为_____________。李白勤学苦读,终成诗仙。请再举一个我国古代名人的勤学事例。人物:________________事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实现中国梦,任重而道远。从选文中愚公和李白的身上,我们可以汲取哪些精神营养?

    1. 苦于 通“返”,往返 正在 说 2.(1)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2)李白被她的想法所感动,回去后终于完成了自己的学业。3.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4.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示例:匡衡 凿壁偷光;孙康 映雪照读; 车胤 囊萤读书;孔子 韦编三绝等。 5.示例:有坚忍不拔的毅力;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

    针对训练
    六、《周亚夫军细柳》1.文学常识司马迁,西汉历史学家、文学家。《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它记叙了上自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年间大约三千多年的历史。鲁迅赞《史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2.文章思想内容本文通过对汉武帝亲自巡视、慰劳细柳军场面的描写,刻画了周亚夫治军严谨、刚正不阿、忠于职守的“真将军”形象。3.重点字词【通假字】军士吏被甲 “被”通“披”,穿着。改容式车 “式”通“轼”,扶轼。可得而犯邪 “邪”通“耶”,句末语气词,可译为“吗”
    课本知识整理
    4.重点句子(1)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译文:不久,(皇帝的车队)前往细柳军营,军营的将士都身披铠甲,(手持)磨得锋利的兵刃,挽弓搭箭,(戒备森严)(2)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译文:于是皇帝就派使臣手持符节下诏令给周将军:“我要进军营慰劳三军。”周亚夫这才传令打开营门(让皇帝的车队进来)。(3)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译文:先前(看到的)霸上、棘门的军队,像儿戏罢了,其将士必定会遭到袭击而被俘获。至于亚夫,岂能被侵犯?”(说罢)连连称赞不已。
    课本知识整理
    5.重点内容(1)周亚夫将军是一位怎样的将军?答:治军严格、刚正不阿、恪尽职守、不卑不亢(2)文中在塑造周亚夫形象时,都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呢?答:正面描写:“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侧面描写:“将军令曰”“将军约”(3)课文讲的是周亚夫军细柳的故事,为什么还要写上刘礼军霸上、徐厉军棘门?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答:对比一:细柳军与霸上军及棘门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 “不得入”“又不得入”“乃传言” ——军容严整,常备不懈,严阵以待,军纪严明。“直驰入” ——军规松垮,守备松懈。对比二:文帝及随从入营“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天子乃按辔徐行” ——治军有方,令行禁止。 “直驰入” ——军纪松弛。对比三:三营将领“持兵揖”、“以军礼见” ——周亚夫恪尽职守、刚正不阿“将以下骑送迎” ——众将士受宠若惊,竭尽逢迎之能
    课本知识整理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甲] 周亚夫军细柳(节选)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刀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乙] 戴胄犯颜①中执法 上②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③荫④,赦令自首,不肯者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⑤。”上怒曰:“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对曰:“敕者出于一时之喜怒,法者国家所以布⑥大信于天下也。陛下忿选人之多诈,故欲杀之,而既知其不可,复断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上曰:“卿能执法,朕复何忧!”胄前后犯颜执法,言如涌泉,上皆从之,天下无冤狱。[注]①犯颜:冒犯君主的威严。②上:指唐太宗。③资:资格。④荫:封建时代子孙因祖先的官爵而受到封赏。⑤流:把犯人放逐到边远的地方服劳役。⑥布:昭示。

    针对训练
    1.下列断句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已而/之/细柳军 B.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C.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 D.陛下/忿/选人之多诈2.下列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军士吏被甲:同“披”,穿着 B.天子为动:被C.擢为大理少卿:提拔 D.天下无冤狱:监狱3.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②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也。4.[甲][乙]两文有异曲同工之妙,请从内容上简要概括。

    1.B 2.D3.①我是盔甲在身的将士,不便跪拜,请允许我按照军礼参见。②法律则是国家用来公布于众,取大信于民众的根据。4.两文都通过具体的事件,塑造了忠于职守、严于执法的人物形象。

    针对训练
    真题讲解
    (2022海南省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按要求完成下面小题。【甲】自三峽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节选自郦道元《三峡》)【乙】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真题讲解
    1.下列加划线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素湍绿潭(duān) B.飞漱其间(sù)C.饮少辄醉(zhè) D.觥筹交错(gōng)2.给下列词语选择正确的义项。(1)①沿溯阻绝( ) ②绝巘多生怪柏( )绝:A.隔断 B.独一无二 C.极(高) D.气息中止(2)①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 ②临溪而渔( )临:A.到 B.居高面下 C.将要 D.照着字画模仿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4.【甲】【乙】两文同属山水散文,都有动静结合的写法,请各举一例。

    1.D 2. ①A ②C ①B ②A3.(1)即使骑着飞奔的马驾着风,也没有这么快。(2)醉翁的心意(情趣)不在酒上,而在山光水色中啊!4.【甲】示例:素湍绿潭,回清倒影。【乙】示例: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模拟练兵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1.下列句子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发: 舜发于畎亩之 征于色,发于声B.乱: 猿鸟乱鸣 行拂乱其所为C.劳: 劳其筋骨 无案牍之劳形D.是: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斯是陋室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3.以画线的句子为例,谈谈孟子散文的语言特点。

    模拟练兵
    4.结合上面文言文和下面链接材料。用自己的话分条概述导致“国亡”的因素有哪些? 宋昭公出亡,至于鄙,喟然叹曰:“吾知所以亡矣。吾朝臣千人,发政举吏①,无不曰:‘吾君圣者!’侍御②数百人,被服以立,无不曰:‘吾君丽者!’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由宋君观之,人主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者众也。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得反国。(节选自刘向《新序》)(注)①发政举吏:发布政令,任用官吏。②侍御:侍奉君王、贵族的人,这里指侍从、妃子。

    1.C2.(一个国家)在国内如果没有守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势力、地位相当的国家和外来的忧患,这个国家往往会灭亡。3.用同样的句式连举六个事例,形成排比,具有无可辩驳的气势,增强了文章说服力,体现了孟子散文善用修辞,气势磅礴的特点。4.(1)内无贤臣;(2)外无敌国、外患。(3)谄媚者众多,无从知道自己的过错。

    相关课件

    备战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通关宝典课件+专题检测 专题20:七上诗歌鉴赏:

    这是一份备战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通关宝典课件+专题检测 专题20:七上诗歌鉴赏,文件包含备战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通关宝典专题20七年级上册诗歌整理课件讲练pptx、专题20七上诗歌鉴赏专题检测-备战2023中考语文一轮复习通关宝典解析版docx、专题20七上诗歌鉴赏专题检测-备战2023中考语文一轮复习通关宝典原卷版docx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40页, 欢迎下载使用。

    备战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通关宝典课件+专题检测 专题19:课外文言文阅读:

    这是一份备战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通关宝典课件+专题检测 专题19:课外文言文阅读,文件包含专题19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检测-备战2023中考语文一轮复习通关宝典解析版docx、备战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通关宝典专题19课外文言文课件讲练pptx、专题19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检测-备战2023中考语文一轮复习通关宝典原卷版docx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

    备战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通关宝典课件+专题检测 专题18:九下文言文阅读:

    这是一份备战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通关宝典课件+专题检测 专题18:九下文言文阅读,文件包含备战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通关宝典专题18九年级下册文言文整理课件讲练pptx、专题18九下文言文阅读专题检测-备战2023中考语文一轮复习通关宝典解析版docx、专题18九下文言文阅读专题检测-备战2023中考语文一轮复习通关宝典原卷版docx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60页, 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