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4149408/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10课 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4149408/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10课 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4149408/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2022-2023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同步练习(15份)
- 第8课 现代社会的移民和多元文化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 试卷 1 次下载
- 第9课 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 试卷 1 次下载
- 第11课 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 课时作业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 试卷 1 次下载
- 第12课 近代战争与西方文化的扩张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 试卷 1 次下载
- 第13课 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 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 试卷 1 次下载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第四单元 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第10课 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综合训练题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第四单元 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第10课 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综合训练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10课 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一、单选题1.1876年,浙海关税务司文书李圭参加美国万国博览会后写道,博览会“原以昭友谊,广人才,尤在扩充贸易”,而国人出外甚少,“多以无益视之”,若能明了西人办会之意,“亟亟焉图维之,上可以裕国,下可以利民”。李圭的言行表明( )A.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国人需重视对外交流C.美国成为世界工厂和世界贸易中心 D.首倡师夷长技以制夷2.清代光绪年间,有士人作《柏林竹枝词》,描述柏林“女儿也具英雄气,斜日登临数战功”;《伦敦竹枝词》载“未知海防筹边策,且效高冠短褐装”;《日京竹枝词》云“樱花开到八重逑,春气成霞夹水流”。这些竹枝词作为直接论据,可用于研究( )A.时人社会观念的变化 B.洋务运动的原因C.自然经济解体的趋势 D.辛亥革命的影响3.据下表可推知( )1719一1833年黄埔港往来西方船只统计表起止时间法国船只数量/艘英国船只数量/艘西方国家来往广州船只总量/艘所占百分比法国英国1719-1769年10637776914%49%1770一1778年4515927816%57%1779-1833年56260741121.4%63% A.《航海条例》导致法国船只数量下降 B.法国国内革命影响海外贸易C.英国确立“日不落帝国”世界殖民霸权 D.贸易成为海外殖民主要方式4.1902年11月11日,天津《大公报》撰文指出“诚能多编戏曲以代演说,不但民智可开,而且民隐上达”,故所谓“开化之术”唯有“编戏曲”。这表明《大公报》( )A.重视艺术的社会功能 B.呼吁政府进行政治改革C.反对激进的革命思想 D.倡导京剧实行内容革新5.1924年《申报》刊登第一则女子征婚广告,到1929年数量达到32则;《大公报》在1927—1936年女子征婚广告有15则,占到总征婚广告数量的近25%。这一数据说明当时( )A.近代通讯的发展影响时代需求 B.婚姻观念呈现出自由平等气象C.民众普遍接受了新式婚姻观念 D.女性的社会地位得到较大提升6.欧洲人向美洲输出工业品,及其用工业品从非洲换来的黑人奴隶,在美洲换成白银,再把这些白银运往亚洲,换取亚洲的香料、生丝、绸缎、棉布、瓷器、茶叶、胡椒,运回欧洲。材料说明( )A.新航路开辟后州际经济联系大大加强 B.美洲和亚洲已成为西方工业品市场C.掠夺非洲是西欧资本积累的主要途径 D.亚洲主导了当时世界经济贸易活动7.美国学者米高邦曾在22个东、西方国家开展华人价值观调查,结果显示1965—1984年间经济发展较快的日本及亚洲“四小龙”在“儒家工作动力”(包括节俭、毅力、稳重等)这项指标上均排在前列。这说明上述东亚国家( )A.大量吸收西方文化精华 B.经济发展以儒学为导向C.有类似的儒家文化背景 D.尊重宗教信仰的多样性8.17世纪,东印度公司的一位牧师患痛风被中国的艾灸治愈,他敏锐地注意到艾灸的价值,迅速收集有关资料并出版书籍,很快引发了艾灸在荷兰、英国、德国等国的流行。中医一度成为当时欧洲上流社会养生调理、治病诊疗的潮流之选。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 )A.东方知识丰富欧洲医学研究 B.人类文明的传播具有互补性C.中国医学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D.宗教成为东西方交流的载体9.18世纪欧洲开始烧制瓷器,其图案最初是以华瓷为范本,德国梅森瓷器的“蓝洋葱”图案是对中国“福寿双全的桃子和代代绵延的石榴花纹”的误解。据此可知( )A.对外交流促使西方近代工业发展 B.外来物品的传入推动了西方思想解放C.新航路开辟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 D.西方用本上文化对外来文化加以解读10.18世纪,英国作家塞缪尔·约翰逊称茶是"思考和谈话的润滑剂"。1797年,英国人艾登写道∶"我们只要在乡下,就可以看到草屋里的农民都在喝茶。他们不但上午、晚间喝茶,就是在中午也习惯以茶佐餐。"据此可知,英国当时( )A.垄断世界茶叶贸易 B.文学创作成果丰硕C.失地农民蜂拥入城 D.饮茶之风相当盛行11.1825年至1835年英国议会通过了54项各式各样的铁路条例,1836和1837两年间,又通过了39项铁路法案。1845与1846年通过的铁路法案分别是120件和272件。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A.英国的政治制度建设愈发的完善 B.经济发展水平制约国家法治进程C.产业革命推动国家治理方式转变 D.法律体系的完善助推工业现代化12.在美式英语中,一些单词来自印第安语,如tamarack(落叶松)pone(玉米饼)Arizona(亚利桑那)woodchuck(土拨鼠)等。还有一些单词来自非洲黑人语言,如tote(搬运) okra(秋葵)等。这些单词说明了A.美国文化多元的特征 B.美式英语脱离了英国本土语言C.美利坚民族正式形成 D.美式英语脱离了美洲本土语言13.进入20世纪,电影、音乐、电视节目、动漫、书籍等各国的文化产品广销世界各地。这一现象A.反映了区域文化壁全消除 B.得益于交通运输业的发展C.说明各国经济实力的增强 D.是全球贸易网形成的结果14.图表是1950-2000世界贸易发展示意图,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A.二战后国际贸易持续发展B.20世纪70年代国际贸易发展得益于关贸总协定的签订C.WTO成立是20世纪80年代国际贸易发展的重要原因D.冷战结束有利于20世纪90年代国际贸易的发展15.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不仅要作出服从世贸组织规划的承诺,而且对一些发达国家过高的要价筹码要作出一定的让步。这表明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超国家”的专门性国家经济组织A.使民族国家主权弱化 B.使发展中国家成为主要受益者C.使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 D.约束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主权二、材料分析题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史料 19世纪中叶以来的国际分工主要是垂直分工,即由英国等先进国家生产和出口制成品,销往落后的国家和殖民地,而后者出口原料供应前者,前者成了世界大机器生产的中心,后者成为其附庸。在这种国际分工和贸易格局中,英国等欧美资本主义列强在新的贸易格局中占主导地位。到1900年左右,世界终于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世界经济的增长及生产力的上升达到史无前例的水平。1860—1913年世界工业生产增长了不止6倍,1851—1913年间世界贸易总额增长12倍。——摘编自《世界经济史》《世界史·近代史篇》等探究: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世界贸易发展的特点及形成条件。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中国茶从“神农氏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至今,已有近五千年的历史。商朝以前,茶被视为珍物。六朝时期,我国佛教盛行,茶与佛教产生互动,促进了茶文化的萌芽。唐朝时期,茶叶品种更加多样,产量也更高。同时随着茶叶贸易活动不断完善,大众饮茶习惯逐渐形成。唐代大量与茶相关的作品出现,如茶诗、茶画等。世界上第一部专门写茶叶的著作《茶经》出现,其内容丰富,包含生物学、生态学、制茶学、分类学及数理学等一系列学科知识,还包括当时盛行的一些关于茶文化的传说、史记资料、诗词歌赋等。——摘编自郝祁花《中国茶文化的历史演变及内涵研究》材料二 1658年,伦敦《政治快报》上刊登了一则茶叶广告,称饮茶可以改善体质,这是英国最早的关于茶的记载。1669年,英国政府授权英国东印度公司专营茶叶贸易,从中国大量进口茶叶到欧洲市场。1786年,一名法国人到英国旅行时注意到:即使是贫困百姓家,也能和富裕人家一样,一天喝两次茶。因为廉价而且能够迅速补充能量,茶叶特别受工人阶层的欢迎。18世纪末,英国从中国进口的茶叶量达到了230万磅,与这个世纪的头一年相比,足足增长了200倍。1851年,英国人将中国的茶树和制茶技艺带到印度,茶叶在印度和锡兰被大面积种植,欧洲红茶市场摆脱了对中国产地的依赖。——摘编自[英]艾伦·麦克法兰,[英]艾丽斯·麦克法兰《绿色黄金:茶叶帝国》(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茶文化的特点和作用。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7~19世纪茶文化在英国盛行的原因。 1.B2.A3.B4.A5.B6.A7.C8.A9.D10.D11.C12.A13.D14.D15.D16.特点:①工业革命后,国际分工和贸易格局逐渐形成,即英国等先进国家生产和出口制成品,落后国家和殖民地出口原料、成为商品市场。②英国等欧美资本主义列强占主导地位。世界贸易总额大幅度增长。条件:①欧美工业革命迅猛发展,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使欧美国家需要寻求更多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②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加剧,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基本被瓜分完毕,以欧美列强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世界发展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③交通和通信技术的发展进步等。17.(1)特点:历史悠久;饮茶日益时尚化、大众化;受主流文化影响。作用:丰富了中国人的饮食结构;推动了中国农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影响社会文化的发展。(2)原因:世界各地的联系加强,世界市场的推动;茶作为优良饮品,符合大众需求;工业革命的推动;英国的殖民掠夺;种茶、制茶技艺的传播。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第10课 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课时练习,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教科书内容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设计思路,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第10课 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同步训练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历史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第10课 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练习,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