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3届江苏省部分地区高三3月语文模拟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3届江苏省部分地区高三3月语文模拟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第1页
    2023届江苏省部分地区高三3月语文模拟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第2页
    2023届江苏省部分地区高三3月语文模拟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第3页
    还剩3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3届江苏省部分地区高三3月语文模拟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届江苏省部分地区高三3月语文模拟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共34页。
    文言文阅读
    江苏省南通等七市2023届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卫庄公娶于齐东宫得臣之妹,曰庄姜,美而无子,卫人所为赋《硕人》也。戴妫生桓公,庄姜以为己子。公子州吁,嬖人之子也,有宠而好兵,公弗禁,庄姜恶之。石碏①谏曰:“臣闻爱子,教之以义方,弗纳于邪。将立州吁,乃定之矣,若犹未也,阶之为祸。君人者将祸是务去,而速之,无乃不可乎?”弗听。其子厚与州吁游,禁之,不可。桓公立,乃老。
    四年春,卫州吁弑桓公而立。
    宋殇公之即位也,公子冯出奔郑,郑人欲纳之。及卫州吁立,将修先君之怨于郑,而求宠于诸侯以和其民,使告于宋曰:“君若伐郑以除君害,君为主,敝邑以赋与陈、蔡从,则卫国之愿也。”宋人许之。故宋公、陈侯、蔡人、卫人伐郑,围其东门,五日而还。
    公问于众仲曰:“卫州吁其成乎?”对曰:“臣闻以德和民,不闻以乱。以乱,犹治丝而棼之也。夫州吁,阻兵而安忍。阻兵无众,安忍无亲,众叛亲离,难以济矣。夫兵犹火也,弗戢,将自焚也。夫州吁弑其君而虐用其民,于是乎不务令德,而欲以乱成,必不免矣。”
    秋,诸侯复伐郑。宋公使来乞师公辞之羽父②请以师会之公弗许固请而行诸侯之师败郑徒兵取其禾而还。
    州吁未能和其民,厚问定君于石子。石子曰:“王觐为可。”曰:“何以得觐?”曰:“陈桓公方有宠于王,陈、卫方睦,若朝陈使请,必可得也。”厚从州吁如陈。石碏使告于陈曰:“卫国褊小,老夫耄矣,无能为也。此二人者,实弑寡君,敢即图之。”陈人执之而请莅于卫。九月,卫人使右宰丑莅杀州吁于濮,石碏使其宰獳羊肩莅杀石厚于陈。
    君子曰:“石碏,纯臣也,恶州吁而厚与焉。大义灭亲,其是之谓乎!”
    卫人逆公子晋于邢。冬十二月,宣公即位。
    (节选自《春秋左氏传》)
    【注】①石碏:卫国大夫。②羽父:鲁国公子翠的字。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宋公使来乞师/公辞之羽父/请以师会之/公弗许/固请而行/诸侯之师败/郑徒兵取其禾而还
    B. 宋公使来乞师/公辞之羽父/请以师会之公/弗许/固请而行诸侯之师/败郑徒兵/取其禾而还
    C. 宋公使来乞师/公辞之/羽父请以师会之/公弗许/固请而行/诸侯之师败郑徒兵/取其禾而还
    D. 宋公使来乞师/公辞之/羽父请以师会之公/弗许/固请而行/诸侯之师败/郑徒兵取其禾而还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修,整治,引申为从事某种活动,与屈原《离骚》中“又重之以修能”的“修”意思不同。
    B. 公,指鲁隐公。因《春秋》是由鲁国史官记录鲁及诸侯国的事件,故常用“公”代鲁君。
    C. 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常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如老子、孔子等。文中是对石碏的尊称。
    D. 逆,与“顺”相对,文中指迎接,与《孔雀东南飞》中“逆以煎我怀”的“逆”意思相同。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庄姜漂亮却没有生孩子,就把桓公当作自己的儿子抚养,卫国人因此创作了《硕人》这首诗赞颂她的美德。
    B. 石碏劝卫庄公应以道义去教育州吁,而不要过分宠爱他,并禁止儿子与他交往,都没效果,就告老回家。
    C. 州吁即位后期望与宋、陈、蔡一道攻打郑国,以此报先君之仇,同时求得诸侯的尊崇,在百姓中树立威信。
    D. 石碏设计让州吁去朝见陈桓公,借此机会让陈国除掉州吁。陈国抓住州吁和石厚后让卫国派人处置他们。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人者将祸是务去,而速之,无乃不可乎?
    (2)石碏,纯臣也,恶州吁而厚与焉。大义灭亲,其是之谓乎!
    14. 唐太宗李世民曾言:“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你从这段史传中得到哪些启示?请从不同的身份角度作简要概括。
    【答案】10. C 11. D 12. A
    13. (1)君主应致力于去除祸害,现在却招致祸害,恐怕不可以吧!
    (2)石碏是个忠臣,憎恨卫州吁,而石厚结交他,(就连同杀掉石厚)。大义灭亲,大概说的就是这个吧!
    14. ①作为父母,应以道义教育孩子,而不能过分宠爱孩子;
    ②作为子女,应多听父母建议,慎重交友;
    ③作为国君应致力于美德,以德和民;
    ④作为臣子,应忠君爱国。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宋殇公派人前来请求出兵相救,隐公推辞了。羽父请求出兵相会合,隐公不同意。羽父坚决请求以后便前去。诸侯的军队打败了郑国的步兵,割取了那里的谷子便回来。
    “羽父”做“请以师会之”的主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B;
    “公”做“弗许”的主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D。
    故选C。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和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又重之以修能”中的“修”的意思是“美好”。句意:准备向郑国报复前代国君结下的怨恨/再加上卓越的才能。
    D.“‘逆’意思相同”错误,意思不同。“逆以煎我怀”中的“逆”的意思是“预先,预料”。句意:卫国人到邢国迎接公子晋。/想到将来,我心里像煎熬一样。
    故选D。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A.“卫国人因此创作了《硕人》这首诗赞颂她的美德”错误。由原文“卫庄公娶于齐东宫得臣之妹,曰庄姜,美而无子,卫人所为赋《硕人》也”可知,卫庄公娶了齐国太子得臣的妹妹为妻,名叫庄姜,庄姜长得很美,但没有生孩子,卫国人给她作了一首诗叫《硕人》。由此可知,是因为庄姜长得很美,但没有生孩子,卫国人给她作了一首诗叫《硕人》,并不是赞颂她的美德。
    故选A。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务”,致力于;“去”,去除;“速”,招致;“无乃……乎”,恐怕……吧。
    (2)“石碏,纯臣也”,判断句,“也”表判断;“恶”,憎恨;“其”,大概。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筛选和概括的能力。
    由原文“公子州吁,嬖人之子也,有宠而好兵,公弗禁,庄姜恶之。石碏谏曰:‘臣闻爱子,教之以义方,弗纳于邪’”可知,公子州吁是庄公宠妾的儿子,受到庄公宠爱,喜好武事,庄公不加禁止,庄姜讨厌州吁。大夫石碏劝庄公说:“下臣听说喜爱儿子,要教导他做人的正当道理,不要使他走入邪路。”由此可知,作为父母,应以道义教育孩子,而不能过分宠爱孩子;
    由原文“其子厚与州吁游,禁之,不可。桓公立,乃老”可知,石碏的儿子石厚与州吁交游,石碏禁止他,不听。卫桓公即位,石碏就告老辞官了。由此可知,作为子女,应多听父母建议,慎重交友;
    由原文“臣闻以德和民,不闻以乱。以乱,犹治丝而棼之也。夫州吁,阻兵而安忍。阻兵无众,安忍无亲,众叛亲离,难以济矣。夫兵犹火也,弗戢,将自焚也。夫州吁弑其君而虐用其民,于是乎不务令德,而欲以乱成,必不免矣”可知,我只听说用德行安定百姓,没有听说用祸乱的。用祸乱,如同要理出乱丝的头绪,反而弄得更加纷乱。州吁这个人,仗恃武力而安于残忍。仗恃武力就没有民众,安于残忍就没有亲附的人。大家背叛,亲近离开,难以成功。军事,就像火一样,不去制止,将会焚烧自己。州吁杀了他的国君,又暴虐地使用百姓,在这种情况下不致力于建立美德,反而想通过祸乱来取得成功,就一定不能免于祸患了。由此可知,作为国君应致力于美德,以德和民;
    由原文“君子曰:‘石碏,纯臣也,恶州吁而厚与焉。大义灭亲,其是之谓乎’”可知,君子说;“石碏真是一位纯粹正直的臣子。他痛恨州吁,把石厚也一起杀了。大义灭亲,大概就是说的这种事情吧!”由此可知,作为臣子,应忠君爱国。
    参考译文:
    卫庄公娶了齐国太子得臣的妹妹为妻,名叫庄姜,庄姜长得很美,但没有生孩子,卫国人给她作了一首诗叫《硕人》。戴妫生了卫桓公,庄姜把桓公当作自己的儿子对待。公子州吁是庄公宠妾的儿子,受到庄公宠爱,喜好武事,庄公不加禁止,庄姜讨厌州吁。大夫石碏劝庄公说:“下臣听说喜爱儿子,要教导他做人的正当道理,不要使他走入邪路。要是准备立州吁为太子,就定下来算了;如果还没有定下来,就会成为祸乱的根源。作百姓君主的人,要努力除去祸患,如今却加速它的到来,恐怕不可以吧?”庄公不听。石碏的儿子石厚与州吁交游,石碏禁止他,不听。卫桓公即位,石碏就告老辞官了。
    鲁隐公四年的春天,卫国的州吁杀了卫桓公,自己当上了国君。
    当宋殇公即位的时候,公子冯逃到了郑国。郑国人想送他回国。等到州吁立为国君,准备向郑国报复前代国君结下的怨恨,以此对诸侯讨好,安定国内人心。他派人告诉宋国说:“君王如果进攻郑国,除去君王的祸害,以君王为主,敝邑出兵出物,和陈、蔡两国一道作为属军,这就是卫国的愿望。”宋国答应了。所以宋殇公、陈桓公、蔡国人、卫国人联合进攻郑国,包围了国都的东门,五天以后才回去。
    鲁隐公向众仲询问说:“卫国的州吁能成功吗?”众仲回答说:“我只听说用德行安定百姓,没有听说用祸乱的。用祸乱,如同要理出乱丝的头绪,反而弄得更加纷乱。州吁这个人,仗恃武力而安于残忍。仗恃武力就没有民众,安于残忍就没有亲附的人。大家背叛,亲近离开,难以成功。军事,就像火一样,不去制止,将会焚烧自己。州吁杀了他的国君,又暴虐地使用百姓,在这种情况下不致力于建立美德,反而想通过祸乱来取得成功,就一定不能免于祸患了。”
    秋季,诸侯再次进攻郑国。宋殇公派人前来请求出兵相救,隐公推辞了。羽父请求出兵相会合,隐公不同意。羽父坚决请求以后便前去。诸侯的军队打败了郑国的步兵,割取了那里的谷子便回来。
    州吁无法安定卫国的民心,于是石厚便向石碏请教安定君位的方法。石碏说:“能朝见周天子,君位就能安定了。”石厚问:“怎么才能朝见周天子呢?”石能答道:“陈桓公现在正受周天子宠信,陈国和卫国的关系又和睦,如果去朝见陈桓公,求他向周天子请命,就一定能办到。”石厚跟随州吁去到陈国。石碏派人告诉陈国说;“卫国地方狭小,我年纪老迈,没有什么作为了。来的那两个人正是杀害我们国君的凶手,敢请趁机设法处置他们。”陈国人将州吁和石厚抓住,并到卫国请人来处置。这年九月,卫国派遣右宰丑前去,在濮地杀了州吁。石碏又派自己的家臣獳羊肩前去,在陈国杀了石厚。
    君子说;“石碏真是一位纯粹正直的臣子。他痛恨州吁,把石厚也一起杀了。大义灭亲,大概就是说的这种事情吧!”
    卫国人到邢国迎接公子晋。冬季,十二月,卫宣公即位。
    江苏省南京市、盐城市 2023 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子孔当国,为载书,以位序,听政辟。大夫、诸司、门子弗顺,将诛之。子产止之,请为之焚书。子孔不可,曰:“为书以定国,众怒而焚之,是众为政也,国不亦难乎?”子产曰:“众怒难犯,专欲难成,合二难以安国,危之道也。不如焚书以安众,子得所欲,众亦得安,不亦可乎?专欲无成,犯众兴祸,子必从之!”乃焚书于仓门之外,众而后定。
    楚子囊救郑。十一月,诸侯之师还郑而南,至于阳陵。楚师不退。知武子①欲退,曰:“今我逃楚,楚必骄,骄则可与战矣。”栾黡曰:“逃楚,晋之耻也,合诸侯以益耻,我将独进。”师遂进。己亥,与楚师夹颍而军。子蟜②曰:“诸侯既有成行,必不战矣。从之将退,不从亦退。退,楚必围我。犹将退也,不如从楚,亦以退之。”宵涉颍,与楚人盟。栾黡欲伐郑师,荀罃不可,曰:“我实不能御楚,又不能庇郑,郑何罪?不如致怨焉而还。今伐其师,楚必救之。战而不克,为诸侯笑。克不可命,不如还也!”丁未,诸侯之师还,侵郑北鄙而归。楚人亦还。
    王叔陈生③与伯舆争政。王右伯舆,王叔陈生怒而出奔。及河,王复之,杀史狡以说焉。不入,遂处之。晋侯使士匄④平王室,王叔与伯舆讼焉。王叔之宰与伯舆之大夫瑕禽坐狱于王庭,士匄听之。王叔之宰曰:“筚门闺窦之人而皆陵其上,其难为上矣!”瑕禽曰:“昔平王东迁吾七姓从王牲用备具王赖之而赐之骍旄之盟曰世世无失职若筚门闺窦,其能来东厎乎?且王何赖焉?今自王叔之相也,政以贿成,而刑放于宠,官之师旅,不胜其富。吾能无筚门闺窦乎?唯大国图之!下而无直,则何谓正矣?”范宣子曰:“天子所右,寡君亦右之;所左,亦左之。”使王叔与伯舆合要,王叔不能举其契。王叔奔晋。
    (节选自《左传·襄公十年》)
    [注]①知武子,即荀罃,晋军统帅。下文中,栾黡是晋军将领。②子蟜,郑国臣子。③王叔陈生,即王叔,与伯舆都是周灵王的卿士。④士匄,晋国臣子,又称范宣子。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昔平王东迁吾七姓/从王牲用备具/王赖之而赐之/骍旄之/盟曰世世/无失职/
    B.昔平王东迁/吾七姓从王牲用/备具王赖之而赐之/骍旄之盟/曰/世世无失职/
    C.昔平王东迁/吾七姓从王/牲用备具/王赖之/而赐之骍旄之盟/曰/世世无失职/
    D.昔平王东迁吾七姓/从王牲用/备具王赖之/而赐之骍旄之/盟曰世世/无失职/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门子,周及春秋时卿大夫的嫡子。此与《红楼梦》中贾政口里“门子也会钻了,由知府推升转了御史”的“门子”所指不同。
    B.涉,步行过水。与《诗经·氓》中“送子涉淇”的“涉”含义相同,与《归去来兮辞》中“园日涉以成趣”的“涉”含义不同。
    C.宰,本意是充当家奴的罪人,后来成为古代官吏的通称。文中的“宰”和《促织》中“宰严限追比”的“宰”意思相同。
    D.寡君,是指臣民对别国谦称本国国君,和《齐桓晋文之事》中“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的“寡人”意思不一样。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子孔执掌政权后,虽然制作规定官员各守其职、服从命令的盟书,但大夫、各部门官员等不肯听从,经子产劝说后他才平息了愤怒。
    B. 子蟜认为诸侯已经做好了撤军的准备,一旦诸侯退兵,楚国一定会包围郑国。为了避免被楚军包围,郑国就与楚国结成了同盟。
    C. 在攻打楚国的事情上,荀罃认为可以利用楚国的骄傲与之交战,而在攻打郑国的事情上,他又认为楚国定会救援,很难取胜。
    D. 王叔与伯舆争夺政权,周灵王支持伯舆,引发王叔出走,士匄受命调解王室纠纷,让王叔与伯舆相互对证,王叔拿不出证据。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为书以定国,众怒而焚之,是众为政也,国不亦难乎?
    (2)逃楚,晋之耻也,合诸侯以益耻,我将独进。

    14.请简要概括三则故事中子产、荀罃、瑕禽言说方式的共同点。(3分)
    【分析】(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该题可以根据句意、虚词和结构判断。
    (2)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以及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文化常识题的作答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与识记。文言实词题的作答,考生要根据课内的积累并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
    (3)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注意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
    (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5)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章信息的能力,作答时明确题目要求,筛选正确信息,用简明的语言概括。
    【解答】(1)“平王东迁”是主谓句,“吾七姓”为下一句“从”的主语,前面断开,排除A、D;“吾七姓从王”主谓宾齐全,其后断句,排除B。故选:C。句子翻译为:往昔平王东迁,我们七姓大夫跟随平王,牺牲全都具备,平王依赖他们,赐给他们以骍牛为牲品的重盟,说:“世世代代不要失去职守。”
    (2)C.“意思相同”错误。文中的“宰”是“官吏”的意思。句意:王叔的家宰与伯舆的大夫瑕禽在周王的朝廷上争讼/《促织》中“宰严限追比”的“宰”,县令。句意:县官定了限期,严厉追逼。
    (3)A.“他才平息了愤怒”错误,根据原文“乃焚书于仓门之外,众而后定”可知,是平息了众怒。
    (4)①为书:制定盟书,制作盟书;为政:执政,当政,管理政事;难:动词,很难治理。句子翻译为:制作盟书是为了安定国家,因为众人发怒就烧了它,这就成了众人执政了,国家不就很难治理了吗?
    ②逃:避让,躲避;合:会合,汇合,联合;进:进军,进攻。句子翻译为:避让楚军,是晋军的耻辱,会合诸侯会增加耻辱,我打算单独进军。
    (5)子产:“众怒难犯,专欲难成,合二难以安国,危之道也。不如焚书以安众,子得所欲,众亦得安,不亦可乎?专欲无成,犯众兴祸,子必从之!”
    荀罃:“我实不能御楚,又不能庇郑,郑何罪?不如致怨焉而还。今伐其师,楚必救之。战而不克,为诸侯笑。克不可命,不如还也!”
    瑕禽:“昔平王东迁吾七姓从王牲用备具王赖之而赐之骍旄之盟曰世世无失职若筚门闺窦,其能来东厎乎?且王何赖焉?今自王叔之相也,政以贿成,而刑放于宠,官之师旅,不胜其富。吾能无筚门闺窦乎?唯大国图之!下而无直,则何谓正矣?”
    根据上述信息可知,他们都运用反问,表达一种强烈的语气;运用比较,观点鲜明;运用假设,推断合理。

    答案:
    (1)C
    (2)C
    (3)A
    (4)①制作盟书是为了安定国家,因为众人发怒就烧了它,这就成了众人执政了,国家不就很难治理了吗?
    ②避让楚军,是晋军的耻辱,会合诸侯会增加耻辱,我打算单独进军。
    (5)①运用反问,语气强烈;②运用比较,观点鲜明;③运用假设,推断合理。

    参考译文:
           子孔掌握政权,制作盟书,规定官员各守其职,服从执政的命令。大夫、各部门官员、卿的嫡子不肯听从,(子孔)准备诛杀不顺从的人。子产劝阻他,请他把盟书烧了。子孔不同意,说:“制作盟书是为了安定国家,(因为)众人发怒就烧了它,这就成了众人执政了,国家不也很难治理了吗?”子产说:“众人的怒气难以触犯,专权的欲望难以实现,把两件难事合在一起来安定国家,这是危险的方法。不如烧了盟书以安定众人,你得到了你所想要的,众人也得到安定,不也是可以的吗?专权的欲望不能达到,冒犯众人会引起祸患,你一定要听从他们。”于是在仓门外焚毁盟书,众人这才安定下来。
           楚子囊救援郑国。十一月,诸侯的军队绕过郑都向南开进,到达阳陵。楚军不退。荀罃准备退兵,说:“现在我们避让楚军,楚军一定会骄傲,骄傲了就可以和他们交战了。”栾黡说:“避让楚国,是晋国的耻辱。会合诸侯却增加耻辱,我要单独进军。”军队于是前进。己亥,与楚军夹着颍水扎营。郑子蟜说:“诸侯都已经作好了(撤回的)准备,一定不会和楚国交战。顺从他们(他们)将退兵,不顺从他们他们也将退兵。诸侯退走,楚军必然包围我国。同样是要退兵,不如顺从楚国,也让楚国退兵。”夜间渡过颍水,与楚国人结盟。栾黡想攻打郑军,荀罃不同意,说:“我们的确不能够抵御楚国,又不能够庇护郑国,郑国有什么罪?不如把这份怨恨让给楚国而回兵。现在攻打郑国的军队,楚国必定会救援他们,交战如果不能取胜,就会被诸侯嘲笑。取得胜利没有绝对把握,不如回去吧!”丁未,诸侯的军队回兵,侵袭了郑国北部边境后回国。楚国人也退回。
           王叔陈生与伯舆争夺政权。周灵王站在伯舆一边,王叔陈生发怒而逃离。到达黄河边,周灵王请他回国,并杀死史狡以让他高兴。(王叔陈生)不肯回都,就住在黄河边。晋悼公派士匄调解王室纠纷,王叔与伯舆提出诉讼。王叔的家宰与伯舆的大夫瑕禽在周王的朝廷上争讼,士匄听取他们的申诉。王叔的家宰说:“蓬门小户的卑贱人家却都要凌驾于他上面的人,上面的人就很难安定了。”瑕禽说:“往昔平王东迁,我们七姓大夫跟随平王,牺牲全都具备,平王依赖他们,赐给他们以骍牛为牲品的重盟,说:‘世世代代不要失去职守。’如果是蓬门小户人家,他们能来到东方安居下来吗?而且天子依赖(他们)什么?现在自从王叔辅相天子后,政事依靠贿赂来完成,而任用宠臣专施刑罚。各有关官员,不能承受他们的富足,我们能不落到蓬门小户的地步吗?请大国好好考虑一下!在下面的人有理不能得到申诉,那什么叫做公正呢?”士匄说:“天子所支持的,寡君也支持。天子所反对的,寡君也反对。”让王叔与伯舆相互对证,王叔拿不出令人信服的证据。王叔逃奔晋国。
    【点评】文言翻译最基本的方法:
    1.留: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书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古代专有名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2.补:补出省略成分。
    3.删:删去不译的词语。文言中凡是无实在意义,只表语气、停顿、补足音节和舒缓语气等的虚词,都可略去。
    4.换: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相应的古代词汇。
    5.调:调整倒装句句序,按现代汉语习惯句式将其调整过来。
    除了掌握以上的原则和方法,翻译时还必须有步骤:解词——串意——顺句。注:直译即逐字逐字地译。意译即译出大意即可。文言文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遇到比喻、借代、引申,直译不通时,用意译。

    江苏省苏锡常镇四市2023届高三3月教学调研语文试卷(一)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题。
    孙炎,字伯融,金陵句容人。身长六尺余,面黑如铁,一足偏跛。持辨风生,举辞如云,以经济自负,常轻视章句儒,众中常自许曰:“孙炎男子,岂死蒿下耶?”会江淮大乱,今皇帝①渡江来金陵,闻炎名,召见与语,累千数百言,劝上延揽贤士,以成大业,上甚悦之。
    己亥十一月,擢行省都事。是年十二月,会师克处州,择守者,咸以处在山泽间,盗贼凭结不解,难其人。上既才炎,遂以炎为处州总制,钱谷兵马之籍,悉以委之,不取中报,且以勅牒未署者付之,听其辟任。炎至,召城中民列阶下,谕之曰:“元之不为天佑,人共知之,今四海裂为七八,然吾观其志,皆无以生民为心者,得天下者,必吾主上也。主上不忍加兵,故命我面谕尔民,将以安尔,非厉汝也。”民叩头拜谢,誓不敢二心。炎复择其勇健者练为兵将将教习之择其为众所服者为之长有寇则率以御无事罢归为农 民赖以安,人人谓愿得孙使君治吾郡。
    时秀民有才能者,皆伏居山谷中不肯出,炎为书遣使者招致之,而故中丞刘基、章溢、知府叶琛皆为处士所推。基最有名,使者再往返,不起,以一宝剑送炎。炎作诗以为剑当献之天子,我人臣不可私受,封还之。草数千言,开陈天命以谕基。基不答,逡巡就见,置酒与饮,论古今成败之事如倾峡,滚滚不休,基乃深钦叹之曰:“基自以为胜公,观公议论如此,基何敢望哉!”炎遂致基于京师。
    壬寅二月,贼将李某、贺某叛,炎被擒。炎始绐以生吾能为若用,贺李知非其本情,恐留自遗患。以烤雁斗酒噉炎曰:“以此与公诀。”炎拔剑割雁,举卮酒曰:“嗟乎,我乃为鼠辈所陷,尔死,犬豕且不尔食。”贼持刀视,炎饮酒自如,贼叱其解衣,炎骂曰:“此紫绮衣,主上赐者,吾当服以死。”勿解,引枕而卧。贼不忍,伺其睡乃害之。
    事闻,上嗟悼,以某年月日葬于金陵南门外聚宝山。
    (方孝孺《孙伯融传》,有删改)
    [注]①今皇帝:指明太祖朱元璋。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炎复择其勇健者/练为兵/将将教习之/择其为众所服者为之长/有寇则率以御/无事罢归为农/
    B. 炎复择其勇健者/练为兵将/将教习之/择其为众所服者为之长/有寇则率以御/无事罢归为农/
    C. 炎复择其勇健者/练为兵/将将教习之/择其为众所服者为之/长有寇则率以御/无事罢归为农/
    D. 炎复择其勇健者/练为兵将/将教习之/择其为众所服者为之/长有寇则率以 御/无事罢归为农/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伯融,“伯”表示排行;“融”字取自火神祝融,体现与名“炎”在意义上的 联系。
    B. 勒牒, 一般指古代君王下达的诏书,属于国家公文,文中是指朝廷颁布法令的文书。
    C. 四海,古人认为中国四境皆海,故称;亦指天下、全国各处,如“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D. 使君,汉代称刺史为使君,汉以后用作对州郡长官的尊称,也可泛称奉命出使的人。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孙炎虽然足有残疾,但善雄辩,有经世济民的抱负,他看不起治章句之学的 儒士,不甘心默默无闻地老死民间。
    B.在群雄纷争的年代,孙炎建议朱元璋广揽贤才,到任处州后,听闻刘基才名, 立即亲自登门拜访,可见其远见卓识。
    C. 处州盗贼纠集,孙炎到任后安抚百姓,告诉他们朱元璋必能取得天下,他还组织训练地方武装,使百姓安居乐业。
    D. 孙炎被叛贼擒获,将被处死时,大骂叛贼,饮酒自如,毫无惧色,至死不肯脱去紫绮衣,表现出他的赤胆忠心。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主上不忍加兵,故命我面谕尔民,将以安尔,非厉汝也。
    (2)炎始绐以生吾能为若用,贺李知非其本情,恐留自遗患。
    14. 刘基最终为何答应孙炎的邀请出山?请根据文意简要概括。(3分)
    【分析】(1)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通读全文,首先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等。因为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注意主语常省略。其次找动词,动词通常作谓语。借助句子成分,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此外,文言虚词和特殊句式对文言文句读有很大的辅助作用。断句题还可以抓住一定不能断开的地方,用排除法做题。
    (2)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其次,要回归文本,吃透文本表达的观点,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推敲琢磨。
    (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
    (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通读全文了解文章的内容及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根据原题所问找到答题区间并对答题区间进行分析与归纳,最终概括出答案。
    【解答】(1)句意:孙炎又选择其中勇敢健壮的人,训练他们成为士兵,率领将领们教导训练他们,选择其中被众人佩服的人做他们的长官,有敌人来犯就率领他们来抵抗,没有战事的时候就让他们回去种田。“兵”做“为”的宾语,后面断开,第一个“将”是动词率领,不能断到上句,排除B、D;“长”是名词,做“为”的宾语,不能断开,排除C。
    故选:A。
    (2)B.“敕牒,一般指古代君王下达的诏书,属于国家公文,文中是指朝廷颁布法令的文书”错。敕牒,诏书的一种,授官的文书即委任状,所以文中指的就是没有经过皇帝钤印的委任状。
    故选:B。
    (3)B.“立即亲自登门拜访”错,原文“基最有名,使者再往返”,可见不是立即亲自拜访,而是派使者去请。
    故选:B。
    (4)①“加兵”,使用武力;“面谕”,当面告诉;“安”,使……安定;“厉”,残害。译文:主上不忍心使用武力,所以命令我当面告诉你们,我们会让你们生活安定,不会残害你们。
    ②“绐”,欺骗;“生”,使……活;“若”,你、你们;“本情”,本心。译文:孙炎开始用“让我活下来可以为你们所用”这样的话欺骗他们,贺某、李某知道这不是他的本心,害怕让他活下来会给自己留下祸患。
    (5)由“基最有名,使者再往返,不起,以一宝剑送炎。炎作诗以为剑当献之天子,我人臣不可私受,封还之。草数千言,开陈天命以谕基”可知,受孙炎恪守君臣之礼的感召。
    由“基不答,逡巡就见,置酒与饮,论古今成败之事如倾峡,滚滚不休,基乃深钦叹之曰:‘基自以为胜公,观公议论如此,基何敢望哉!’”可知,钦佩孙炎的才华。
    由“使者再往返”“草数千言,开陈天命以谕基”可知,感受到孙炎再三邀请的诚意。

    答案:
    (1)A
    (2)B
    (3)B
    (4)①主上不忍心使用武力,所以命令我当面告诉你们,我们会让你们生活安定,不会残害你们。
    ②孙炎开始用“让我活下来可以为你们所用”这样的话欺骗他们,贺某、李某知道这不是他的本心,害怕让他活下来会给自己留下祸患。
    (5)①受孙炎恪守君臣之礼的感召。②钦佩孙炎的才华。③感受到孙炎再三邀请的诚意。

    参考译文:
          孙炎,字伯融,金陵句容人。身高六尺多,脸色像铁一样黑,一只脚跛。持论言谈风生,用词行云流水,因为自负有经世济民之才,常常看不起那些治章句之学的儒士,在众人面前常常自我夸耀说:“孙炎是个大丈夫,怎么能死在草野之中呢?”恰逢江淮地区大乱,明太祖朱元璋渡江来到金陵,听说孙炎的名号,召见他跟他交谈,说了成千上百 句话,孙炎劝说太祖招揽贤能人士,来成就大业,太祖很喜欢他。
          己亥十一月,明太祖提拔孙炎为行省都事。这一年的十二月,恰逢军队攻克了处州,要选择一位把守处州的人,大家都认为处州在山林沼泽之间,盗贼凭借地势纠结,不易消除,很难找到合适的人选。太祖既然认为孙炎有才,就让孙炎担任处州总制,钱粮兵马等书册,全部交给他,没有采用朝廷官报暂且用没有署名的文书交给他,听任他去应征上任。孙炎到了处州之后,召集城中百姓排列在台阶下,告诉他们说:“元朝不被上天保佑,这是人人都知道的,如今天下分裂成七八个地方,然而我看他们的志向,都没有把百姓放在心上,得天下的,一定是我的主上。主上不忍心使用武力,所以命令我当面告诉你们,我们会让你们生活安定,不会残害你们。”百姓纷纷磕头拜谢,发誓不敢有二心。孙炎又选择其中勇敢健壮的人,训练他们成为士兵,率领将领们教导训练他们,选择其中被众人佩服的人做他们的长官,有敌人来犯就率领他们来抵抗,没有战事的时候就让他们回去种田,百姓依赖他们得到安定,人人都说愿意让孙炎掌管治理我们郡。
          当时有才能的杰出的百姓,都隐藏在山谷中不肯出来,孙炎写了信派遣使者招他们前来,而原中丞刘基、章溢、知府叶琛都被处士们推荐。刘基最有名望,使者两次往返,不愿被起用,把一把宝剑送给孙炎。孙炎做了一首诗,认为剑应当献给天子,我是人臣,不能私自接受,封好剑还回去。草拟了几千字的书信,展开陈述天命来开导刘基。刘基没有应答,犹豫不决来见孙炎,孙炎准备了酒宴跟他饮酒,谈论古今成败的事如同洪水倾斜于峡谷,滚滚不停,刘基于是深深钦佩对他感叹说:“刘基自认为超过您,看到您这样的谈论,刘基怎么敢与您相比呢!”孙炎就把刘基送到了京师。
          壬寅二月,贼将李某、贺某反叛,孙炎被擒。孙炎开始用“让我活下来可以为你们所用”这样的话欺骗他们,贺某、李某知道这不是他的本心,害怕让他活下来会给自己留下祸患。用烤雁斗酒给孙炎吃,说:“就用这个跟你诀别。”孙炎拔剑割雁肉,举起酒杯说:“啊,我是被你们鼠辈陷害,你们死去,猪狗都不吃你们的肉。”贼人拿着刀看着他,孙炎饮酒自如,贼人呵斥他解开衣服,孙炎骂道:“这是紫绮衣,皇上赐给我的,我要穿着它去死。”不让解衣,拿来枕头躺下。贼人不狠心,等到他睡着了才害死了他。
          事情被朝廷得知,太祖感叹哀伤,在某年月日葬在金陵南门外聚宝山。
    【点评】解答文言文题目,应遵循三个步骤:
    第一步:初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概。要求集中心思,稳住神,快速浏览一遍。初步明确是“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什么话”等,对全段的内容有个粗略的了解,读懂六七成即可。因为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要一下子全读懂,一般的人是绝对做不到的。
    第二步:细读题目,认真研读字、词、句。在这一步阅读中,要根据题干要求,结合各选项的具体内容,一一落实、理解要求多答的字、词、句、段在文段的位置,引起回忆,运用课内所学过的知识(实词、虚词、句式、活用、倒装、特殊句式等),解决、完成较容易做的题目。
    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站在更高的层次去认知全文,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纠正前两步中出现的偏差,是一个深入和复核的过程。

    江苏省如皋市2023年高考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孟子将朝王,王使人来曰:“寡人如就见者也,有寒疾,不可以风。朝,将视朝,不识可使寡人得见乎?”对曰:“不幸而有疾,不能造朝。”明日,出吊于东郭氏。公孙丑曰:“昔者辞以病,今日吊,或者不可乎?”曰:“昔者疾,今日愈,如之何不吊?”王使人问疾,医来。孟仲子对曰:“昔者有王命,有采薪之忧,不能造朝。今病小愈,趋造于朝,我不识能至否乎?”使数人要于路,曰:“请必无归,而造于朝。”不得已而之景丑氏宿焉。
    景子曰:“内则父子,外则君臣,人之大伦也。父子主恩,君臣主敬。丑见王之敬子也,未见所以敬王也。”曰:“恶!是何言也!齐人无以仁义与王言者,岂以仁义为不美也?其心曰,‘是何足与言仁义也’云尔,则不敬莫大乎是。我非尧舜之道,不敢以陈于王前,故齐人莫如我敬王也。”
    景子曰:“否,非此之谓也。《礼》曰:父召,无诺;君命召,不俟驾。固将朝也,闻王命而遂不果,宜与夫礼若不相似然。”曰:“岂谓是与!曾子曰:‘晋楚之富,不可及也。彼以其富,我以吾仁;彼以其爵,我以吾义,吾何慊乎哉?’夫岂不义而曾子言之?是或一道也。天下有达尊三:爵一,齿一,德一。朝廷莫如爵乡党莫如齿辅世长民莫如德恶得有其一以慢其二哉故将大有为之君必有所不召之臣欲有谋焉则就之。其尊德乐道,不如是,不足与有为也。故汤之于伊尹,学焉而后臣之,故不劳而王;桓公之于管仲,学焉而后臣之,故不劳而霸。今天下地丑德齐,莫能相尚,无他,好臣其所教,而不好臣其所受教。汤之于伊尹,桓公之于管仲,则不敢召。管仲且犹不可召,而况不为管仲者乎?”
    (选自《孟子·公孙丑》)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朝廷莫如爵乡党/莫如齿辅世/长民莫如德/恶得有其一以慢其二哉/故将大有为之/君必有所不召之臣/欲有谋焉/则就之/
    B.朝廷莫如爵乡党/莫如齿辅世/长民莫如德恶/得有其一以慢其二哉/故将大有为之/君必有所不召之臣/欲有谋焉/则就之/
    C.朝廷莫如爵/乡党莫如齿/辅世长民莫如德恶/得有其一以慢其二哉/故将大有为之君/必有所不召之臣/欲有谋焉则就之/
    D.朝廷莫如爵/乡党莫如齿/辅世长民莫如德/恶得有其一以慢其二哉/故将大有为之君/必有所不召之臣/欲有谋焉/则就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孟子,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人称“亚圣”,与孔子并称“孔孟”。
    B.吊,指祭奠死者或对遭到丧事的人家、团体给予慰问,与《陈情表》中“形影相吊”的“吊”同义。
    C.《礼》,古代礼学的经典,先秦六经之一,常指《仪礼》而言,后来又称作《礼经》《仪礼》。
    D.尧舜,远古部落联盟的重要首领,中国古史传说中的两位圣明的君主,现在经常用来指圣人。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来要朝见齐王的孟子不愿意完全听从召令而去朝见,推说自己不幸生了病,不能到朝廷上去。
    B.孟子告诉景子,自己给齐王讲的都是明君之道,远比那些不给齐王讲仁义道理的人更敬重齐王。
    C.孟子借曾子的话告诉景子,自己无财富无爵位,但有仁德道义,自己的所作所为符合礼的规定。
    D.君王要想有所作为,就得首先尊重每一个臣子,然后再向他们学习,不要随便召唤、教导臣子。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朝,将视朝,不识可使寡人得见乎?
    (2)恶!是何言也!齐人无以仁义与王言者,岂以仁义为不美也?
    14.景子批评孟子不去朝见齐王的理由有哪些?请简要概括。(3分)
    10.(3分)D
    11.(3分)B(内涵不同)
    12.(3分)D(应该是先尊重教导君王的人,不要先把人们作臣子。)
    13.(8分)(1)明天早晨,我将临朝听政,不知(您是否肯来)让我见见您吗?
    评分建议:两个“朝”、“不识……乎”、句意通顺各1分。
    (2)哎!这是什么话!齐国人没有一个拿仁义的道理去说给齐王听的,难道是认为仁义不好吗?
    评分建议:恶、与、反问句、句意通顺各1分。
    14.(3分)①不合君臣的伦理关系;②不合《礼》的规定。
    【参考译文】
    孟子正要去朝见齐王,齐王派人来说:“我本该来看望您的,但是有畏寒的病,不能吹风。明天早晨,我将临朝听政,不知(您是否肯来)让我见见您吗?”孟子回话道:“我不幸生了病,不能到朝廷上去。”第二天,孟子出门到东郭氏家去吊丧。公孙丑说:“昨天推说有病,今日却去吊丧,也许不合适吧?”孟子说:“昨天有疾,今天好了,怎么不能去吊丧?”齐王派人来询问病情,医生也来了。孟仲子应付来人说:“昨天有王的召令,他不巧有点小病,不能到朝廷去了。今天病好了点,急匆匆赶赴朝廷去了,不知道现在到了没有?”孟仲子随即派了几个人到路上去拦截孟子,告诉他:“请您一定不要回家,赶快到朝廷去!”孟子不得已,就到景丑氏家去歇宿。
    景子说:“在家有父子,在外有君臣,这是人世间最重大的伦理关系。父子关系以慈爱为主,君臣关系以恭敬为主。我看到了齐王对您敬重,却没看到您怎么敬重齐王。”孟子说:“哎!这是什么话!齐国人没有一个拿仁义的道理去说给齐王听的,难道是认为仁义不好吗?(只是)他们心里在想:‘这个君王哪值得同他去谈仁义!’那么,(对齐王的)不恭敬没有比这更大的了。至于我,不是尧、舜之道不敢在齐王面前陈述,所以齐国人没有一个像我这样敬重齐王的。”
    景子说:“不,不是说的这个。礼的规定说:父亲召唤,儿子不能用‘诺’应答,(而要恭敬地用‘唯’应答);君王宣召,臣子不等车子驾好就动身。您本来准备去朝见,听了君王的召令却不去了,这恐怕与礼的规定不大符合吧。”孟子说:“难道能这么说吗?曾子说过:‘晋国、楚国的财富,没法比得上。不过,它们凭借财富,我凭借我的仁德;它们凭借爵位,我凭借我的道义,我欠缺什么呢?’难道这话没有道理而曾子随便说说的么?这或许是另有一种道理的罢。天下普遍看重的东西有三样:爵位、年纪、道德。在朝廷里,没有比爵位更尊贵的,在乡里,没有比年龄更尊贵的,辅助君主、管理百姓,没有比道德更尊贵的。(他)哪能有了其中一种(爵位)而轻视另两种(年龄、道德)呢?所以想要有大作为的君主,必定有他不能召见的臣子,要有事情商议,那就(亲自)前去请教。如果他不像这样(诚心实意)地崇尚道德、喜爱仁义,就不值得同他一起干事。所以汤王对于伊尹,(首先是)向他学习,然后才把他当作臣子,所以不费力气就统一了天下;桓公对于管仲,(首先也是)向他学习;然后才把他当作臣子,所以不费力气就称霸诸侯。现在天下(大的诸侯国)土地相等,德行相似,谁也超不过谁,(之所以如此)没有别的原因,是因为(君主)喜欢任用听从他们使唤的人做臣,而不喜欢任用教导他们的人做臣。汤王对于伊尹,桓公对于管仲,就不敢随意召见。管仲尚且不能随意召见,何况不愿做管仲的人呢?”

    江苏省新高考基地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大联考语文试题
    3.(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荀攸字公达,彧从子也。祖父昙,广陵太守。攸少孤。及昙卒,故吏张权求守昙墓。攸年十三,疑之,谓叔父衢曰:“此吏有非常之色,殆将有奸!”衢寤,乃推问,果杀人亡命。由是异之。董卓之乱,关东兵起,卓徙都长安。攸与议郎何颙等谋曰:“董卓无道,甚于桀纣,天下皆恐之,虽资强兵,实一匹夫耳。今直刺杀之以谢百姓,然后据殽函,辅王命,以号令天下,此桓文之举也。”事垂就而觉,收颙、攸系狱,颙忧惧自杀,攸言语饮食自若,会卓死得免。
    太祖拔白马还遣辎重循河而西袁绍渡河追卒与太祖遇诸将皆恐说太祖还保营攸曰此所以禽敌奈何去之太祖目攸而笑。遂以辎重饵贼,贼竞奔之,陈乱。乃纵步骑击,大破之,太祖遂与绍相拒于官渡。会许攸来降,言绍遣淳于琼等将万余兵迎运粮,将骄卒惰,可要击也。众皆疑,唯攸与贾诩劝太祖。太祖自将攻破之。
    七年,从讨袁谭、尚于黎阳。明年,太祖方征刘表,谭、尚争冀州。谭遣辛毗乞降请救,太祖将许之,以问群下。群下多以为表强,宜先平之,谭、尚不足忧也。攸曰:“天下方有事,而刘表坐保江、汉之间,其无四方志可知矣。袁氏据四州之地,带甲十万,绍以宽厚得众,借使二子和睦以守其成业,则天下之难未息也。今兄弟遘恶,此势不两全。若有所并则力专,力专则难图也。及其乱而取之,天下定矣,此事不可失也。”太祖曰:“善。”
    文帝在东宫,太祖谓曰:“荀公达,人之师表也,汝当尽礼敬之。”攸曾病,世子问病,独拜床下,其见尊异如此。攸与钟繇善,繇言:“我每有所行,反复思维,自谓无以易;以咨公达,辄复过人意。”公达前后凡画奇策十二,唯繇知之。繇撰集未就,会薨,故世不得尽闻也。
    (节选自《三国志•卷十》)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太祖拔白马/还遣辎重循河而西/袁绍渡河追/卒与太祖遇/诸将皆恐/说太祖还保营/攸曰/此所以禽敌奈何/去之/
    B.太祖拔白马/还遣辎重循河而西/袁绍渡河追卒/与太祖遇/诸将皆恐/说太祖还保营/攸曰/此所以禽敌/奈何去之/
    C.太祖拔白马还/遣辎重循河而西/袁绍渡河追/卒与太祖遇/诸将皆恐/说太祖还保营/攸曰/此所以禽敌/奈何去之/
    D.太祖拔白马还/遣辎重循河而西/袁绍渡河追卒/与太祖遇/诸将皆恐/说太祖还保营/攸曰/此所以禽敌奈何/去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桀纣,夏桀与商纣的合称,二人皆因无道,为商汤与武王所灭。后成为暴君的代称。
    B.殽函,崤山与函谷关的合称,此处地势险要。《过秦论》“秦孝公据崤函之固”即指此地。
    C.桓文,齐桓公与晋文公的并称。《齐桓晋文之事》中齐宣王提到的就是这两位君主。
    D.薨,古代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封王的贵族死去称“薨”,而皇族死去则称“崩”。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荀攸自小聪慧。通过张权的脸色不同寻常,就敏锐判断出他是杀人流亡的逃犯。
    B.荀攸胆识过人。一介文人,敢于行刺董卓,事败入狱也是不惧生死,谈笑自若。
    C.荀攸深受器重。太祖夸奖荀攸是做人的表率,世子甚至曾经亲临病榻问候病情。
    D.荀攸足智多谋。他前后共设十二条奇策,可惜随着钟繇的去世后世竟不得而知。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遂以辎重饵贼,贼竞奔之,陈乱。
    ②我每有所行,反复思维,自谓无以易;以咨公达,辄复过人意。
    (5)在征伐刘表和二袁的先后顺序上荀攸持什么看法?理由是什么?请简要说明。
    3.【分析】(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该题可以根据句意、虚词和结构判断。
    (2)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答题的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与识记。
    (3)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注意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
    (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5)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章信息的能力,作答时明确题目要求,筛选正确信息,用简明的语言概括。
    【解答】(1)“卒”通“猝”,是副词,不能做“追”的宾语,所以要在“追”后断开,排除B、D;“奈何”意为“为什么”,一般放在句首,排除A。故选:C。句子翻译为:太祖攻下白马城后返回,命今押送军用物资沿黄河向西进军。袁绍渡过河来追赶,仓猝间与太祖相遇。诸将领都有些恐慌,劝太祖退回坚守军营。荀攸说:“这些东西正是用来诱捕敌人的,我们为什么要退呢?”
    (2)D.“而皇族死去则称‘崩’”说法错误。古代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封王的贵族死叫薨,也可以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天子、皇后和皇太后等身故称“崩”。
    (3)A.“敏锐判断出他是杀人流亡的逃犯”说法错误,依据原文“攸年十三,疑之,谓叔父衢曰:‘此吏有非常之色,殆将有奸!’衢寤,乃推问,果杀人亡命”可知,荀攸是怀疑张权做了什么奸猾的事情,经过荀衢追查审问才知道他是杀人流亡的逃犯。
    (4)①辎重:军用物资;饵:引诱;陈:通“阵”,阵势。句子翻译为:于是把军用物资丢在路上引诱贼兵,贼兵竞相抢夺东西,阵势大乱。
    ②谓:认为;无以:没有用来……的;易:改变;辄:总是。句子翻译为:我每次有所行动,反复思考,自认为没有什么要改变;但去咨询公达,总是出乎我的意料。
    (5)根据原文“攸曰:‘天下方有事,而刘表坐保江、汉之间,其无四方志可知矣。袁氏据四州之地,带甲十万,绍以宽厚得众,借使二子和睦以守其成业,则天下之难未息也。今兄弟遘恶,此势不两全。若有所并则力专,力专则难图也。及其乱而取之,天下定矣,此事不可失也’”可知,在征伐刘表和二袁的先后顺序上荀攸认为要先二袁后刘表。
    根据原文“天下方有事,而刘表坐保江、汉之间,其无四方志可知矣”可知,理由之一是表面看刘表强大,但其实胸无大志;
    根据原文“借使二子和睦以守其成业,则天下之难未息也”可知,理由之二是二袁兄弟如果和睦,力量更强大。

    答案:
    (1)C
    (2)D
    (3)A
    (4)①于是把军用物资丢在路上引诱贼兵,贼兵竞相抢夺东西,阵势大乱。
    ②我每次有所行动,反复思考,自认为没有什么要改变;但去咨询公达,总是出乎我的意料。
    (5)先二袁后刘表。表面看刘表强大,但其实胸无大志;二袁兄弟如果和睦,力量更强大。

    参考译文:
    荀攸字公达,荀彧的侄子。荀攸的祖父荀昙,曾任广陵太守。荀攸年少时死了父亲。等到荀昙去世,过去手下一个叫张权的官吏请求为荀昙看守墓地。这年荀攸十三岁,怀疑张权,对叔父荀衢说:“这个官员脸色不同寻常,是做了什么奸猾的事情!”荀衢醒悟了,于是追查审问,张权果然是杀了人在逃亡。从此人们对荀攸另眼相待。董卓叛乱后,关东起兵,董卓迁都长安。荀攸与议郎何颙等人谋划说:“董卓不守信义,比夏桀、商纣还残暴,天下人都怨恨他,虽然他拥有强大的兵力,实际上不过是一介匹夫而已。现在我们干脆杀了他通告百姓,然后占据崤山、函谷关,辅佐君王,来号令天下,这正是当年齐桓公、晋文公的作法。”事情将成时被发觉,何颙、荀攸被捕关在狱中,何颙忧虑恐惧自杀身亡,荀攸饮食、言谈像平常一样,适逢董卓死,得以免罪。
    太祖攻下白马城后返回,命今押送军用物资沿黄河向西进军。袁绍渡过河来追赶,仓猝间与太祖相遇。诸将领都有些恐慌,劝太祖退回坚守军营。荀攸说:“这些东西正是用来诱捕敌人的,我们为什么要退呢?”太祖和荀攸相视而笑。于是把军用物资丢在路上引诱贼兵,贼兵竞相抢夺东西,阵势大乱。太祖随即派步兵和骑兵攻击,大败袁军,太祖于是和袁绍在官渡形成对峙局势。适逢许攸前来投降,说袁绍派淳于琼等人率一万多士兵押运粮草,将领骄恣,士兵懈怠,可以中途截击。众人都怀疑他,只有荀攸和贾诩劝说太祖听从。太祖亲自率军进攻打败了袁军。
    七年,荀攸随太祖到黎阳讨伐袁谭、袁尚。第二年,太祖正在征讨刘表时,袁谭、袁尚争夺冀州。袁谭派辛毗请降求救,太祖想答应,就这件事询问部下。部下大多认为刘表强大,应先平定他,袁谭、袁尚不值得担忧。荀攸说:“天下正值多事之秋,而刘表却稳守江、汉之间地区,他没有吞并四方的志向不问而知。袁氏占据四个州的地盘,有甲兵十万,袁绍凭宽厚得到众心,假使他的两个儿子和睦相处,保守他们的既成功业,那么天下的灾难就不会停息。现在袁氏兄弟交恶,这个形势不会是双方都得到保全。如果二袁合作分量就会强大,力量强大了就不易谋取了。趁他们内乱谋取他们,天下就就可平定了,这个机会不能失啊!”太祖说:“很好。”
    文帝在东宫做太子时,太祖对他说:“荀公达,是做人的表率,你应该尽礼节尊敬他。”荀攸曾经生病,世子前去慰问,独自在床下礼拜,他受到特别尊敬就是这样。荀攸与钟繇友善,钟繇说:“我每次有所行动,反复思考,自认为没有什么要改变;但去咨询公达,总是超出我的的意料。”公达前后共筹划了十二条奇策,只有钟繇知道,钟繇它们撰编成册,未完成,就去世了,所以世间不全知它们的内容。
    【点评】文言翻译最基本的方法:
    1.留: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书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古代专有名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2.补:补出省略成分。
    3.删:删去不译的词语。文言中凡是无实在意义,只表语气、停顿、补足音节和舒缓语气等的虚词,都可略去。
    4.换: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相应的古代词汇。
    5.调:调整倒装句句序,按现代汉语习惯句式将其调整过来。
    除了掌握以上的原则和方法,翻译时还必须有步骤:解词——串意——顺句。注:直译即逐字逐字地译。意译即译出大意即可。文言文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遇到比喻、借代、引申,直译不通时,用意译。

    相关试卷

    2023年河北省部分地区高三一模语文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

    这是一份2023年河北省部分地区高三一模语文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共23页。

    2024届江苏省部分地区10月高三语文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4届江苏省部分地区10月高三语文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含答案),共21页。

    2023届江苏省部分地区高三3月语文模拟试卷分类汇编:语言文字运用Ⅱ:

    这是一份2023届江苏省部分地区高三3月语文模拟试卷分类汇编:语言文字运用Ⅱ,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筛选整合 遣词造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