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科版科学五上 第二单元 沉与浮 知识点汇总
展开第二单元 沉与浮
第一节 谁沉谁浮
1、物体放入水中,有的沉,有的浮。
2、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易沉;如果质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易沉。
3、实验活动一:观察不同物体的沉与浮
实验材料:苹果、梨子、蜡烛、松木块、小石块、塑料尺、回形针、水槽、水。
实验步骤:(1)在水槽中装适量的水(至少能完全淹没所有的物体)。
(2)将苹果、梨子、蜡烛、松木块、小石块、塑料尺、回形针等一一缓慢按入水中后再松开,观察它们各自的沉浮情况(稳定后,触底不动为沉,不触底为浮)并记录下来。
实验现象:
材料 | 苹果 | 梨 | 蜡烛 | 松木块 | 小石块 | 塑料尺 | 回形针 |
沉浮情况 | 浮 | 浮 | 浮 | 浮 | 沉 | 浮 | 沉 |
实验结论:物体放在水中,有的沉,有的浮。
4、实验活动二:比较松木板、泡沫板、塑料板三种材料的漂浮能力
实验猜想:泡沫板的漂浮能力更强。
实验材料:松木板、泡沫板、塑料板、水槽、水、垫圈(重物)、镊子。
实验方法:对比实验。分别在三种不同的材料上添加重物。
不改变的因素:三种材料的形状和体积、水量、重物的规格及添加方法。
改变的因素:材料本身。
实验步骤:(1)往水槽里倒入适量的清水,待水面静止后,放入松木板,待其
漂浮状态稳定后,用镊子夹取垫圈轻轻加在松木板上面的中间位置,逐次添加,看它最多能承载多少重物而不沉。
(2) 用同样的方法依次比较另外两种材料。
实验现象:
形状和体积相同的不同材料 | 漂浮时承载的垫圈数 | ||
第一次 | 第二次 | 第三次 | |
松木板 | 7 | 7 | 7 |
塑料板 | 4 | 4 | 5 |
泡沫板 | 10 | 10 | 11 |
实验结论:相同形状和体积的松木板、塑料板、泡沫板漂浮能力有强有弱
漂浮能力由强到弱为:泡沫板、松木板、塑料板。
第二节 改变沉浮
1、当潜艇主压载舱注满水时,潜艇从水面潜入水下。当用压缩空气把压载水舱内的水排出时候,潜艇从水下浮出水面。
2、水密隔舱,这一船舶结构大约发明于我国唐代,宋代以后在海船中被普遍采用,是我国在造船方面的一大发明。
3、实验活动2:怎样让实心橡皮泥浮上来
实验猜想:改变橡皮泥球的形状或将橡皮泥球绑在漂浮能力强的物体上可以让橡皮泥球浮起来。
实验材料:实心橡皮泥球、乒乓球、带盖塑料瓶、水槽、水。
实验步骤及现象:
实验步骤 | (1)将橡皮泥球捏成各种不同的形状放入水槽中,观察橡皮泥的沉浮情况。 | (2)将橡皮泥捏成薄片,然后覆盖在乒乓球上。将乒乓球放入水槽中,观察沉浮情况。 | (3)将橡皮泥球装在带盖塑料瓶中,将塑料瓶放入水槽中,观察沉浮情况。 |
实验现象 | 橡皮泥球捏成有些形状可以浮在水中,如船状。 | 橡皮泥浮起来。 | 橡皮泥浮起来。 |
实验结论:通过一些方法,我们可以让沉在水底的物体浮上来。
4、怎样让浮的物体下沉,沉的物体上浮?
答:可以通过改变物体的形状、在物体上捆绑重物、在物体中装重物等方法让浮的物体下沉。可以通过改变物体的形状、将物体和漂浮能力强的物体捆绑在一起等方式让沉的物体上浮。
第三节 制作航道浮标
1、航道浮标的结构和功能:航道浮标浮于水面,锚定在指定水域,用以标示航道范围、浅滩及碍航物等。结构:航道浮标上轻下重、重心低,水面以上部分中空才能直立。如果是金属材料,上部中空才能漂浮,锚系才能稳定。
2、实验活动 设计制作航道浮标
实验材料:空矿泉水瓶、沙子、铁质螺母、锚系用的线、水桶、水。
实验步骤:(1)往空矿泉水瓶里加一些沙子,然后拧紧瓶盖。
(2)将线的一端系在瓶子的瓶口,另一端系几个螺母。
(3)将做好的航道浮标口朝下放进装满水的桶中。
实验现象:矿泉水瓶保持在水面竖直漂浮不倒。
3、《中国海区水上助航标志》规定:船舶从海上驶近或进入港口、河口、港湾或其他水道时,称为 顺航道 航行,左舷为航道左侧,右舷为航道右侧。航道左侧标的标体、顶标、灯光均为红色,航道右侧标的标体、顶标、灯光均为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