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广东专用化学一轮考点梳理复习主题6 碳和碳的氧化物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年中考广东专用化学一轮考点梳理复习主题6 碳和碳的氧化物课件PPT,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集气瓶,浓硫酸,黑色粉末变成红色,切割大理石,制铅笔芯,制石墨电刷,医学及生物,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吸附性,疏松多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 下列关于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用石蕊溶液可区分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B. 金刚石和石墨的硬度都很大C.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都能灭火D. 木炭和一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都能与氧化铜发生置换反应
2. (2022·眉州)我国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做好碳中和工作。碳中和是指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措施,抵消因人类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量,达到相对“零排放”。下列行为不利于实现碳中和的是( )A. 教科书循环使用B. 用自行车代替汽车上下班出行C. 燃烧农作物秸秆以增加土地肥效D. 研发新工艺将二氧化碳转化为化工产品
3. 某兴趣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制取气体的原理、方法及性质。请结合如图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图1中标号a仪器的名称:__________。
(2)若要制取并收集较纯净的二氧化碳,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应选择的收集装置是____(填字母)。
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3)图2所示为进行有关碳及其氧化物的性质实验。①进行该实验时,需要从左侧导管通入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需要选择图1中的_______(填字母)作为发生装置,并与装有_______(填药品名称)的F装置相连,但该发生装置有一处错误,请你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伸入液面以下,形成液封
②炭粉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③氧化铜处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丁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 + CO2 == 2CO
除去CO2并收集CO
一、 C、CO和CO2
二、 碳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
①可燃性(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可燃性(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可燃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 + O2 == CO2
2C + O2 == 2CO
2CO + O2 == 2CO2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2 + H2O == H2CO3
H2CO3 == CO2↑ + H2O
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2 + 2NaOH == Na2CO3 + H2O
Na2CO3 + 2HCl == 2NaCl + CO2↑+ H2O
CO2 + Ca(OH)2 == CaCO3↓ + H2O
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aCO3 == CaO + CO2↑
Na2CO3 + Ca(OH)2 == CaCO3↓+ 2NaOH
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还原性(碳和氧化铜在高温下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还原性(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下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aO + H2O == Ca(OH)2
C + 2CuO == 2Cu + CO2↑
3CO + Fe2O3 == 2Fe + 3CO2
【易错提示】(1)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石墨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金刚石属于_______(填“化学”或“物理”)变化。
(3)活性炭有较好的_______,这是因为其具有_________的结构。(4)常温下碳单质的化学性质_________,高温下具有_______性和_______性。
2CO + O2 == 2CO2
CO + CuO == Cu + CO2
防止冷凝水回流到热的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
石灰水倒吸入试管,使试管因骤然冷却而炸裂
防止生成的铜再次被氧化成氧化铜
增大药品的受热面积,受热均匀,使反应更充分
排出装置内的空气,防止CO不纯,加热后发生爆炸
防止生成的铜在较高温度下再次被氧化成氧化铜、防止石灰水倒吸入试管,使试管因骤然冷却而炸裂
CaCO3↓ + H2O
Na2CO3 + H2O
1. 工业制取(高温煅烧石灰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学方程式)2. 实验室制取(详见“专题一 气体的制取及净化”)
1. 植物的___________可以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CO2的含量升高会加剧___________。2. *自然界中的碳循环(如图所示)
3. “低碳”生活: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传播“低碳”(所谓“低碳”,就是较低的_______排放)理念,倡导“低碳”生活。4. 二氧化碳本身没有毒性,但不能供给呼吸。当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超过正常含量时,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因此在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干涸的深井和深洞底部前,必须先做_______试验。
▶典例1 (2022·仙桃)下列有关碳及其氧化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 CO2是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因此大气中CO2的含量越少越好B. 碳的单质有多种,用途各不相同,是因为它们的性质各不相同C. CO具有可燃性,在空气中燃烧产生黄色火焰D. 焦炭在工业上用于冶炼金属,在反应中表现出氧化性
▶典例2 (2022·长宁一模)实验室利用6.4 g铜网制氧化铜,探究一氧化碳的还原性。实验装置如图(装置气密性良好,夹持仪器省略)。(1)关闭弹簧夹K,点燃酒精灯,铜网与装置内的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u + O2 == 2CuO
(2)打开弹簧夹K,打开装置A中分液漏斗并控制蒸馏水流速平缓,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段时间后,B中铜网表面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说明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此时C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产生此现象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锥形瓶中的一氧化碳缓缓排出
(3)装置D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为了能重复使用铜网,有人建议将铜网取出并称量,若质量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6.4 g,说明铜网表面残留氧化铜,需完全除去后才能重复使用,你是否同意该方案,并阐述你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贮存未完全反应的一氧化碳
不同意,因为实验过程中需加热铜网使其转化为氧化铜,所以不需要除去铜网表面残留的氧化铜
▶典例3 (2022·连云港)用图1所示装置制取干燥的CO2,并对CO2的部分性质进行探究。(1)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①装置B中饱和NaHCO3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装置C中试剂X应该选用_______(填字母)。a. 稀硫酸 b. 浓硫酸 c. KOH溶液
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氯化氢气体
(3)[数字化实验]收集CO2并验满。将集满CO2的锥形瓶与盛有足量NaOH溶液的注射器和传感器密封连接,缓慢地将NaOH溶液注入到锥形瓶中,采集信息形成图象(如图2)。①检验装置D中CO2已经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锥形瓶口,若木条熄灭,则CO2收集满
②随着反应的进行,锥形瓶中压强降低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反应结束后锥形瓶中的压强保持在40 kPa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装置内气体减少,压强减小
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的二氧化碳气体不纯
(4)取2 mL饱和澄清石灰水于试管中,用4 mL蒸馏水稀释,向其中缓慢通入足量CO2。测定反应体系的电导率变化如图3所示。(忽略反应前后溶液体积的变化)
【查阅资料】材料一:溶液的导电能力越强,溶液的电导率越大。材料二:单位体积溶液中某离子的个数越多,则该离子的浓度越大,溶液的导电能力越强。相同浓度的不同离子导电能力不同。材料三:Ca(OH)2溶于水能完全解离出Ca2+和OH-。
材料四:CaCO3遇到溶有CO2的水时,能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Ca(HCO3)2,Ca(HCO3)2在水中能完全解离出Ca2+和HCO3-。①石灰水中通入CO2气体,溶液的电导率先逐渐降低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使溶液中离子的浓度逐渐降低,溶液的导电能力逐渐下降
②反应最终电导率的稳定值低于初始值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成的 CaCO3未能完全转化为Ca(HCO3)2
OH-的导电能力强于HCO3-
▶典例4 [跨学科实践](2022·安徽)海洋封存是实现“碳中和”的途径之一,其原理是利用CO2在水等溶剂中的溶解性来吸收CO2。某小组开展如下探究。【活动一】探究CO2在水和食盐水(模拟海水)中的溶解情况
相同条件下,该小组分别用排水法、排食盐水法收集CO2(如图1),待收集100 mL CO2后,移出导管。每隔一段时间观察并记录量筒内CO2体积,重复实验,所测数据平均值如下表。
(1)图1发生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_。
2HCl + CaCO3 == CaCl2 + H2O + CO2↑
(2)由上表数据分析:①能用排水法收集CO2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相同条件下,等体积水和食盐水吸收CO2更多的是_______(填“水”或“食盐水”)。(3)海洋封存CO2可能带来的危害是__________(写出1点即可)。
短时间内二氧化碳溶解的少
【活动二】探究植物油隔离对CO2在水中溶解情况的影响(4)小芳设计并完成如下对照实验:用两个量筒分别收集100 mL CO2倒置于水槽中,向其中一个量筒内注入少量植物油,使CO2与水被植物油隔开(CO2与植物油不反应),测得量筒内CO2体积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2。分析该图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植物油可以减少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
(5)①小松用图3表示无植物油隔离时,量筒内气体中存在的CO2分子的微观示意图。请参照图3的表示方式,在图4方框中画出有植物油隔离时,量筒内植物油和水中存在的分子的微观示意图(植物油分子用 表示)。
②为检验有植物油隔离时CO2是否会进入水中,请设计实验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取少量水槽中的水,滴入紫色石蕊溶液,若溶液变红,证明有植物油隔离时,二氧化碳会进入水中;若无明显现象,则证明有植物油隔离时,二氧化碳不会进入水中
1. 判断对错,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差异很大, 但是化学性质相似。( )(2)C、CO、CO2三种物质都有还原性。( )(3)石墨烯是新型的化合物。( )(4)CO与CO2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组成物质的元素不同。( )
(5)CO中含少量CO2,除去CO的方法是先通过氢氧化钠溶液,再通过浓硫酸。( )(6)CO2中含少量CO,可以用点燃的方法除去CO。( )(7)二氧化碳通入石蕊溶液中,溶液变红,说明二氧化碳呈酸性。( )
(8)检验二氧化碳,可以用紫色石蕊溶液。( )(9)实验室和工业上吸收二氧化碳一般都是使用氢氧化钠溶液。( )(10)碳酸盐能和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所以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也能使用碳酸钠代替石灰石,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 )
(1)√ [金刚石和石墨因为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所以物理性质差异很大,但是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所以化学性质相似(都具有碳单质的化学性质)](2) × (还原性是指能夺取含氧化合物中的氧元素,C和CO有还原性,CO2没有还原性)(3)× (石墨烯是指单层的石墨,只含有碳元素,不是化合物)(4)× (CO与CO2组成的元素相同,但因为分子构成不同,所以化学性质不同)
(5)√ (6)× (除去CO2中的CO,只能利用其还原性,通过灼热的氧化铜)(7)× (二氧化碳通入石蕊溶液中,溶液变红,是因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使石蕊溶液变红)(8)× (检验物质,只能用其特性。检验CO2应该通过澄清石灰水)
(9)× [实验室吸收二氧化碳一般使用氢氧化钠溶液;工业上使用石灰浆或石灰乳(降低成本)](10)× (碳酸盐能和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但是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速率太快,不易收集CO2;稀硫酸与碳酸钙反应会生成微溶于水的硫酸钙,覆盖在大理石表面,使反应停止)
2. 干燥气体(1)干燥二氧化碳一般采用的方法是将气体通过_______。(2)干燥氢气可以采用的方法是将气体通过_________________。(3)干燥氧气可以采用的方法是将气体通过_________________。
3. 气体除杂(1)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氯化氢气体, 可以将气体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除去氢气中的氯化氢气体,可以将气体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饱和的碳酸氢钠溶液(或硝酸银溶液),再通过浓硫酸
氢氧化钠溶液,再通过浓硫酸(或直接通过碱石灰)
4. 某同学将用一定浓度的盐酸制取的二氧化碳通入到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变红,加热溶液没有变回紫色,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二氧化碳中混有氯化氢气体。
1. (2022·株洲)为应对气候变化,我国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庄严目标。下列措施中不利于实现该目标的是( )A. 绿色出行 B. 植树造林 C. 发展氢能源 D. 推广燃煤发电
2. (2022·山西)黄河是华夏文明的摇篮,它绵亘万里,延续千年,创造出一个个历史辉煌。为保护其生态环境,我们要努力做到( )A. 加大矿产开采B. 限制林草种植C. 防止水土流失D. 兴建牧场养殖
3. (2022·德城区二模)下列关于碳及其氧化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 CO2可以使干燥的石蕊纸花变红B. 金刚石、石墨和C60的性质相似C. CO与CuO反应,是利用了CO的氧化性D. 利用木炭来吸附一些食品和工业产品里的色素
4. (2022·开福区校级二模)“归纳和比较”是化学学习的常用方法。下列关于CO2与CO的归纳和比较不正确的是( )A. 组成:CO2与CO都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B. 性质:CO2能溶于水,不能燃烧;CO难溶于水,能燃烧C. 结构:CO2比CO多一个氧原子D. 变化:在一定条件下,CO2与CO可以相互转化
5. (2022·扬州)制取、收集CO2并验证相关性质,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6. [中国科技](2022·桂林节选)近年来我国航天事业迅速发展,彰显了我国科技力量的日益强大。“天宫课堂”广西地面分课堂上,某同学提问“空间站的氧气是怎么来的?”,太空教师叶光富解答是通过电解水得到的,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太空教师王亚平将泡腾片塞入蓝色水球中,产生很多小气泡,还闻到阵阵香气。“闻到香气”说明分子具有__________的性质。航天员用过的水净化后可循环使用,其中利用活性炭的_______性可除去水中的异味和色素等。
2H2O == 2H2↑+ O2↑
7. (2022·常德)“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第24届北京冬奥会充满着“化学元素”。(1)绿色冬奥:北京冬奥会广泛使用氢能源车辆,成为了第一个“碳中和”的冬奥会。氢气作为燃料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一点即可)。
本身无毒,且燃烧后生成物是水,无污染
(2)[跨学科·物理]科技冬奥:有“冰丝带”之称的国家速滑馆是全球首个采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系统的冬奥速滑场馆。固态二氧化碳俗称干冰,可作制冷剂,其制冷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干冰升华吸热,使水蒸气冷凝
8. (2022·梧州)图1、图2是自然界中碳、氧循环简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图1中的转化1是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B. 图2可实现有机物与无机物的相互转化C.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D. 碳、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O2和CO2含量相对稳定
9. 实验室进行有关碳及其氧化物的实验,装置如图(图中夹持仪器已略去)。请根据题意回答问题并填写相应的空格。(1)实验过程如下:①连接好装置;②检查装置气密性;③装入药品并在装置中充满二氧化碳;
④打开弹簧夹,缓缓通入CO2,先点燃A处的酒精喷灯,加热一段时间,木炭粉减少,D中有气泡产生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点燃B处的酒精喷灯,一段时间后,硬质玻璃管内出现___________________的现象时,说明CO具有_____(填“氧化”或“还原”)性;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有石灰水进入E中
⑥关闭弹簧夹,熄灭两处的酒精喷灯,C中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有同学认为该装置需要添加尾气处理装置,你认为是否需要?____(填“是”或“否”),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中石灰水倒吸入C中
未反应的CO进入D装置,不会逸散到空气中
(3)硬质玻璃管中发生的两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O + Fe2O3 == 3CO2 + 2Fe
10. [跨学科实践](2022·永州)为了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我国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碳中和”是指在规定时期内实现排放多少CO2就做多少抵消措施来达到平衡,实现CO2净零排放)。如图是“碳中和”部分过程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大气中CO2含量的不断上升,从而导致_______效应增强,使全球气候变暖。(2)生物固碳: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化学反应原理为6CO2 + 6H2O == C6H12O6(葡萄糖) + 6O2,该过程中将太阳能转化为_______能。
(3)化学固碳;以CO2和NH3为原料生产尿素[CO(NH2)2]是实现“碳中和”范例之一,其中合成的尿素在农业生产中常用作_______(填“氮”“磷”或“钾”)肥。
(4)减少CO2排放:氢气是21世纪正在开发利用的一种新能源。使用氢能源能有效减少CO2的排放。我国科学家研究的一种储氢、释氢材料为AlH3,其中释放氢能原理是利用AlH3与H2O发生反应生成Al(OH)3和H2,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lH3 + 3H2O == Al(OH)3 + 3H2↑
(5)为了控制大气中CO2的含量相对稳定,下列采取的措施可行的是_______。(填字母)A. 积极开展绿化国土的行动,建立绿色家园B. 提高煤炭产量,增加火力发电在电力生产中的比例C. 鼓励使用电动汽车,加快充电桩的配套设施建设D. 积极开发利用风能、太阳能、地热能和潮汐能
11. [跨学科·生物](2022·海南)中国科学家在人工合成淀粉方面取得重大颠覆性、原创性突破——国际上首次在实验室实现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从头合成。该方法由自然界合成淀粉所需60多步反应缩减为11步反应,合成速率是玉米的8.5倍。部分合成路线如下:
(1)关于二氧化碳合成淀粉的意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填字母)。A. 能够消耗二氧化碳,将有助于减少温室效应B. 能够合成淀粉,将有利于解决粮食短缺问题C. 可以节约耕地,减少化肥农药对环境的影响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3.2 溶液复习ppt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节约用水,防治水体污染,氢气的性质,氢气的验纯,水的净化方法,活性炭,色素和异味,防止暴沸,颗粒大小不同,颗粒较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年中考广东专用化学一轮考点梳理复习主题10 复分解反应的应用课件PPT,共5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复分解反应,交换成分,氯化银AgCl,硫酸钡BaSO4,常考的八种沉淀,AlOH3,CuOH2,FeOH3,BaSO4,AgCl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年中考广东专用化学一轮考点梳理复习主题9 常见的酸、碱、盐课件PPT,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CO32-,酸H+,碱OH-,盐+水,酸+盐,碱+盐,盐+盐,盐+金属单质,氯化氢HCl,盐酸小液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