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五年级下册数学期中考试1-4单元素养测评卷(一)(苏教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五年级下册数学期中考试1-4单元素养测评卷(一)(苏教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结束后将试卷交回,下面说法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保密★启用前2022-2023学年五年级下册数学期中考试1-4单元素养测评卷(一)考试分数: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请将答案写在规定的位置上。2.选择题、判断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答案,非选择、判断题必须使用黑色墨迹签字笔或钢笔答题,请将答案填写在规定的位置上。3.考试结束后将试卷交回。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6分)1.甲数=3×5×7,乙数=3×7×11,甲、乙两数的最小公倍数是( )。A.3×7 B.5×11 C.3×5×7×112.下面的分数中,分数单位最大的是( )。A. B. C.3.47除以一个数所得的商是6余5,求这个数的方程是( )A.6x+5=47 B.6x﹣5=47 C.47÷6﹣5=x4.一个书架上、下两层共有357本书,下层书的本数是上层书的2.5倍,这个书架上层有多少本书?解:设这个书架上层有x本书,可列方程为( )。A.2.5x+x=357 B.2.5x-x=357 C.2.5x=3575.一些三位数被3,5,7除都余1,把这些三位数从小到大排成一排,其中第5个数是( )A.106 B.524 C.5266.暑假里,小东和小强一起去参加书法培训,小东每4天去一次,小强每6天去一次。7月3日他们同时参加培训后,( )他们会再次相遇。A.7月27日 B.7月15日 C.7月17日7.兔子和乌龟进行12千米赛跑,它们从同一地点同时出发。兔子和乌龟跑的距离与时间关系图象如下图所示。关于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兔子的速度始终比乌龟快B.兔子和乌龟同时到达终点C.兔子跑的路程比乌龟多8.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①要直观反映张云本学期几次考试成绩的变化情况,应该绘制条形统计图。②各上市公司股票的涨跌情况用复式折线统计图表示比较合适。③在折线统计图中,折线越陡,变化越小。④折线统计图能直观地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A.①和② B.①和④ C.②和④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6分)9.把一根绳子对折,再对折,完全打开后,每段占全长的( )。10.五(2)班今天到校32人,2人请病假,到校人数占全班总人数的( )。11.用统计图表示数量之间的关系更形象具体,使人印象深刻,常用的统计图有( )、( )。12.1.6x+3.4x-x-5=27的解为( ).13.从10以内的偶数中任选两个数,组成一个能同时被2和3整除的两位数,这个数最大的是( ),把它分解质因数是( ).14.李叔叔每3天爬一次山,张叔叔每4天爬一次山,3月2日两人在山上相遇,下次相遇的时间是( )。15.有两根彩带,一根长36分米,一根长45分米,把它们截成同样长的小段且没有剩余,每段长( )分米。16.一个两层书架,下层书的数量是上层书的3.5倍,如果把下层的书搬45本放到上层,则两层的书就一样多了,原来上层有( )本书,下层有( )本书。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8分)17.折线统计图一定比条形统计图好。 ( )18.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乘10,这个分数的大小不变。( )19.6x+2x=356既是等式,又是方程。( )20.若a÷b=4(a、b为非0自然数),则a是b的4倍。( )四、计算题(共18分)21.(6分)解方程。x÷3.2=0.5 5x+6x=12.1 0.45x-4.5×6=45 22.(6分)写出下面各数组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13和52 16和24 12和11 23.(6分)把下面不是最简分数的化成最简分数. 五、作图题(共6分)24.(6分)涂一涂。 六、解答题(共36分)25.(6分)疫情防控期间,某街道办开展“暖心六问”敲门行动,28名志愿者分成两组前往新兴小区逐户开展敲门行动,全天共摸底调查1144户。第二组平均每人摸底调查多少户?(列方程解答) 26.(6分)同学们去植树,六年级植树108棵,比五年级的2倍少12棵,五年级植树多少棵?(用方程解答) 27.(6分)“时代新人”宣传版面是一块长120厘米,宽80厘米的长方形,现准备将版面分成若干个相同的正方形小版面,而且没有剩余。每个正方形版面的边长最长是多少厘米?可以分成多少个这样的正方形小版面? 28.(6分)一本故事书,小明看了47页,还剩下83页没看,看的页数占总页数的几分之几? 29.(12分)某校五年级将进行跳绳比赛,五(1)班的小芳和小华同学一起进行赛前训练,他们每天跳绳的成绩统计如下。时间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第五天第六天第七天小芳的成绩(下)152155153158160160164小华的成绩(下)144148151156160163168(1)请根据表中的数据制成折线统计图。(2)第( )天两人跳绳的下数相差最大,第( )天两人跳绳的下数相同。(3)观察两人跳绳成绩变化的趋势,你发现了什么? 参考答案1.C【分析】把甲数和乙数公有的质因数和独有的质因数相乘,就可求出它们的最小公倍数。【详解】甲数和乙数公有的质因数:3和7甲独有的质因数:5乙独有的质因数:11所以甲、乙两数的最小公倍数是:3×5×7×11故答案为:C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是两个数公有的质因数和独有的质因数相乘的积。2.B【分析】根据分数单位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1份的数叫分数单位,分别求出各分数的分数单位,根据分子相同的分数,分母越小这个分数越大,即可确定哪个分数的分数单位最大。【详解】A.的分数单位是;B.的分数单位是;C.的分数单位是;6<36<95分数单位最大的是。故答案为:B此题主要考查了分数单位的意义及简单的分数大小比较。理解分子相同的分数比较大小,分母大的分数反而小。3.A【分析】根据47除以一个数所得的商是6余5,可知:被除数、商和余数的数值已知,不知道除数的数值,设除数是x,再根据商×除数+余数=被除数,列出方程即可。【详解】解:设除数是x,由题意得: 6x+5=476x+5﹣5=47﹣56x÷6=42÷6 x=7故选A。此题主要考查有余数的除法各部分之间关系的灵活运用,用到的关系式为:商×除数+余数=被除数。4.A【分析】根据“下层书的本数是上层书的2.5倍”设上层有x本书,则下层有2.5x本书,由“一个书架上、下两层共有357本书”可列等量关系式:上层书的数量+下层书的数量=357,据此列方程解答。【详解】解:设上层有x本书。2.5x+x=3573.5x=3573.5x÷3.5=357÷3.5x=102故答案为:A此题主要考查了列方程解应用题,弄清题意,找出合适的等量关系,进而列出方程是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5.C【详解】试题分析:因为3、5、7最小公倍数105,那么这些3位数就是n倍的105再加上1,所以第5个应该是5×105+1解答即可.解:因为3、5、7是互质数,所以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为;3×5×7=105,第从小到大排成一排,五个数为:105×5+1=526;故选C.点评:解答此题应结合题意,根据求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进行解答即可.6.B【分析】两人再次相遇时,是求4和6的最小公倍数。所以,7月3日他们同时参加培训后的第12天他们会再次相遇。【详解】4和6的最小公倍数是12,3+12=15,所以7月15日他们会再次相遇。故答案为:B本题考查了最小公倍数的应用,掌握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和求法是解题的关键。7.B【分析】速度=距离÷时间,关系图像中,横轴为时间,纵轴为距离,某个时间的速度就等于这个点的纵轴数除以横轴数,据此可得出答案。【详解】A.兔子的速度在前4个小时和8-12个小时这两个时间段比乌龟快,故错误;B.乌龟和兔子终点在同一点上,即兔子和乌龟同时到达终点,故正确;C.乌龟和兔子终点在同一点上,即兔子和乌龟跑的路程一样,故错误;故答案为:B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折线统计图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熟练运用统计图特点,进而得出答案。8.C【分析】折线统计图是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描出各点,然后把各点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以折线的上升或下降来表示统计数量增减变化;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还能够清楚的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折线越陡,变化越大;据此解答。【详解】①要直观反映张云本学期几次考试成绩的变化情况,应该绘制折线统计图,原题说法错误;②各上市公司股票的涨跌情况用复式折线统计图表示比较合适,说法正确;③在折线统计图中,折线越陡,变化越大,原题说法错误;④折线统计图能直观地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说法正确;所以,说法正确的只有②和④;故答案为:C此题考查了折线统计图的认识,关键理解概念知识。9.【分析】把一根绳子对折两次,就相当于把这根绳子平均分成了4份,每段长占总长的1÷4=;据此解答。【详解】1÷4=本题主要考查分数的意义,熟练掌握概念并灵活运用。10.【分析】根据题意,用五(2)班到校的人数除以全班总人数,即得五(2)班到校的人数占全班总人数的几分之几。【详解】32÷(32+2)=32÷34=此题主要考查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除法解答。11. 条形统计图 折线统计图 12.x=8 【详解】方程左边先简化为4x−5,两边加上,5,再除以4即是答案.【分析】通过解方程可得出答案,本题考查的是方程的解和解方程.13.84,84=2×2×3×7【详解】试题分析:从10以内的偶数中任选两个数,组成一个能同时被2和3整除的最大两位数,则该数的十位数字是8,个位数字为偶数,并且该数各个数位上数的和能被3整除;因为个位是8、6时,8+8=16,8+6=14,都不能被3整除;8+4=12,能被3整除,个位是4;进而得出结论.然后把84进行分解质因数即可.解:这个两位数是84,质因数分解为:84=2×2×3×7;故答案为84,84=2×2×3×7.点评:解答此题用到的知识点:(1)掌握能被2、3整除的数的特征;(2)合数分解质因数的方法.14.3月14日【分析】要求下一次都去爬山是几月几日,先求出他俩再次都爬山所需要的天数,也就是求3和4的最小公倍数,3和4的最小公倍数是12;所以3月2日他们在山上相遇,再过12日他俩就都去爬山,也就是下一次都爬山是3月14日。【详解】因为3和4是互质数,所以3和4的最小公倍数是:3×4=12,也就是说他俩再过12日就能都去爬山。根据第一次都去爬山的时间是3月2日,可推知他俩下一次都去爬山是3月14日,即下次相遇的时间是3月14日。此题考查用求最小公倍数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解决此题关键是先求出这两个人再次都去爬山中间相隔的时间,也就是求3和4的最小公倍数。15.1、3、9【分析】一根长36分米,一根长45分米,把它们截成同样长的小段且没有剩余,就是求36和45的公因数,据此解答即可。【详解】36=2×2×3×345=3×3×5所以36和45的公因数有1,3,9,所以每段长1分米、3分米或9分米。熟练掌握公因数的求法是解决此题的关键。16. 36 126【分析】假设上层书有本书,下层书的数量是本,下层的书搬45本放到上层,即现在下层有本,上层有本,根据题意,列出方程,解出,算出上层和下层的图书数量。【详解】假设上层书有本书,下层书的数量是本,根据题意,列方程:解得,即上层书有36本,下层书有本此题解题的关键是设上层书的数量为,同时表示出下层书的数量,通过分析题意,列出方程,解出最终的结果。17.×18.√【详解】由分数的基本性质可知: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10,分数的大小不变,所以题干的说法是正确的。故答案为:√19.√【分析】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据此解答即可。【详解】根据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6x+2x=356既是等式,又是方程的说法正确。故答案为:√此题考查的是方程与等式的关系,熟练掌握方程的概念是解决此题的关键。20.√【分析】若a÷b=4(a、b为非0自然数),可知a和b是倍数关系,a是b的倍数,b是a的因数,据此判断。【详解】若a÷b=4(a、b为非0自然数),则a是b的4倍。说法正确。故答案为:√此题考查了因数倍数的认识。21.x=1.6;x=1.1;x=160【分析】根据等式的性质2,方程的两边同时乘3.2即可;将方程左边合并同类项,再根据等式的性质2,方程的两边同时除以11即可;根据等式的性质1,方程的两边同时加上4.5×6的积,再根据等式的性质2,方程的两边同时除以0.45即可。【详解】x÷3.2=0.5解:x=0.5×3.2x=1.65x+6x=12.1解:11x=12.1x=12.1÷11x=1.10.45x-4.5×6=45解:0.45x=45+270.45x=72x=72÷0.45x=16022.13、52;8、48;1、132 【分析】先将各数分解质因数,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也就是这两个数的公有质因数的连乘积,最小公倍数是这两个数的公有质因数与独有质因数的连乘积,由此解决问题即可;如果两个数成倍数关系,那么较大的数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较小的数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是互质数的两个数,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1,最小公倍数即这两个数的乘积。【详解】52=13×4,13和52是倍数关系,最大公因数是13,最小公倍数是52;16=2×2×2×2,24=2×2×2×3,16和24的最大公因数:2×2×2=8,最小公倍数:2×2×2×2×3=48。12和11是互质数,最大公因数是1,最小公倍数是132。灵活运用求几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是解决此题的关键。23. 【详解】略24.见详解【分析】根据分数的意义,分母表示平均分的份数,分子表示涂色份数,据此作图。【详解】作图如下: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25.43户【分析】设第二组平均每人摸底调查x户,用第二组的人数(28-12)人乘平均每人摸底调查的户数,求出第二组调查的总户数,再用第一组平均每人摸底调查的户数乘第一组的人数,求出第一组调查的总户数,根据题中的等量关系:“第一组调查的总户数+第二组调查的总户数=1144”列方程解答即可。【详解】解:设第二组平均每人摸底调查x户。(28-12)x+38×12=114416x+456=114416x=688x=43答:第二组平均每人摸底调查43户。明确题中的等量关系:“第一组调查的总户数+第二组调查的总户数=1144”是解题的关键。26.60棵【分析】根据题意可得等量关系:五年级植树的棵数×2-12=六年级植树的棵数,据此列出方程,并求解。【详解】解:设五年级植树棵。2-12=1082-12+12=108+122=1202÷2=120÷2=60答:五年级植树60棵。本题考查列方程解决问题,从题目中找到等量关系,按等量关系列出方程。27.40厘米;6个【分析】根据题意,求出120厘米和80厘米的最大公因数,就是每个正方形版的边长;再用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除以最大公因数,得到的商再相乘,即可解答。【详解】120=2×2×2×3×580=2×2×2×2×5120和80的最大公因数是:2×2×2×5=4×2×5=8×5=40每个正方形版的边长最长是40厘米;120÷40=3(个)80÷40=2(个)3×2=6(个)答:每个正方形版面的边长是最长是40厘米,可以分成6个这样的正方形小版。本题考查最大公因数的求法,两个公有质因数的连乘积是最大公因数。28.【分析】已知看的页数与剩下的页数,要求看的页数占总页数的几分之几,看的页数÷(看的页数+剩下的页数)=看的页数占总页数的几分之几,据此列式解答。【详解】47÷(47+83)=47÷130=答:看的页数占总页数的。明确除法与分数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29.(1)见详解;(2)一;五;(3)观察两人跳绳成绩变化的趋势,我发现都大体呈上升趋势。【分析】(1)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在统计图上描点,再依次连接,据此完成统计图。(2)根据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可知,表示同一天跳绳成绩的两条折线距离最大的是第一天,两人跳绳下数相差最大,表示同一天跳绳成绩的两条折线相交的第五天,两人跳绳下数相等。(3)根据统计图写出自己的发现即可。【详解】(1)统计图如下: (2)第一天相差:152-144=8(下)第二天相差:155-148=7(下)第三天相差:153-151=2(下)第四天相差:158-156=2(下)第五天相差:160-160=0(下)第六天相差:163-160=3(下)第七天相差:168-164=4(下)8>7>4>3>2>0第一天两人跳绳的下数相差最大,第五天两人跳绳的下数相同。(3)观察两人跳绳成绩变化的趋势,我发现都大体呈上升趋势。(答案不唯一)本题主要考查复式折线统计图,关键从统计图表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解决问题。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五年级下册数学期中考试1-4单元素养测评卷(二)(北师大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结束后将试卷交回,下图中不是正方体展开图,1吨煤用去了,还剩下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一年级下册数学期中考试1-4单元素养测评卷(一)(苏教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结束后将试卷交回,已经检查完视力的有多少人?,86的个位上是8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四年级下册数学期中考试1-4单元素养测评卷(一)(苏教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结束后将试卷交回,用计算器计算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