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鞍山市2023届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第二次质量监测(二模)化学试题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4151309/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辽宁省鞍山市2023届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第二次质量监测(二模)化学试题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4151309/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辽宁省鞍山市2023届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第二次质量监测(二模)化学试题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4151309/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各地区2023届高三下学期高考化学模拟(一模、二模、三模)试卷
辽宁省鞍山市2023届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第二次质量监测(二模)化学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辽宁省鞍山市2023届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第二次质量监测(二模)化学试题,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实验题,原理综合题,工业流程题,有机推断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
1.(2023·辽宁鞍山·统考二模)下列化学物质的用途及对应性质,说法正确的是
A.使用来减轻盐碱地(含)的碱性,是利用显酸性
B.葡萄酒添加杀菌,是利用的漂白性
C.果汁中添加维生素C(又称抗坏血酸)防变质,是利用维生素C的酸性
D.铁表面镀锌防腐蚀,是利用活泼的作牺牲阳极
2.(2023·辽宁鞍山·统考二模)设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质量分数为46%的乙醇溶液中,含键的数目为
B.晶体含有离子总数为
C.含的浓硫酸与足量的镁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
D.常温下,的溶液中,的数目为
3.(2023·辽宁鞍山·统考二模)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中子数为18的氯原子,符号为:B.反-2-丁烯的键线式:
C.的空间结构模型:D.甲基的电子式:
4.(2023·辽宁鞍山·统考二模)广东名酒“玉冰烧”始载于宋代赵珣的《熙宁酒课》,其独特的风味在于从醪液中得到浓度更高的初酒后,浸入猪膘肉“陈肉酝浸”而成。下图为“玉冰烧”的简要酿造流程,其中说法错误的是
A.糖化过程中,淀粉是分步水解为单糖的
B.酒化过程的反应原理为:
C.操作1为过滤
D.猪膘肉中溶出的酯类化合物可使酒的香气、口感更丰富
5.(2023·辽宁鞍山·统考二模)已知冰醋酸能与氯气在碘催化下发生反应:。对实验过程进行监测,发现过程中出现了键,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实验中键的产生,可通过红外光谱结果证明
B. 键比键更易形成,且键能更大
C.中存在键
D.的酸性比强
6.(2023·辽宁鞍山·统考二模)化合物Z是药物合成的重要中间体,其合成路线如下。下列有关X、Y、Z的说法错误的是
A.X→Y、Y→Z都是取代反应
B.X、Y均能与发生加成反应,且等物质的量的X、Y消耗的氢气相等
C.Y中除氢原子外,其余原子均可处于同一平面上
D.与足量溶液反应最多消耗
7.(2023·辽宁鞍山·统考二模)已知X、Y、Z、W是短周期元素。X元素原子的能级处于半充满状态;Y元素原子L电子层上s电子数和p电子数相等;Z元素的价阳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与氖原子相同;W元素原子的M电子层有1个未成对的p电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含有Y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B.电负性:Y>X
C.Z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大于同周期其他元素
D.若W为金属元素,则其单质能与溶液反应放出氢气
8.(2023·辽宁鞍山·统考二模)铝电解厂烟气净化的一种简单流程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可用陶瓷等硅酸盐产品作吸收塔内衬材料
B.采用溶液喷淋法可提高吸收塔内烟气吸收效率
C.合成槽中会随着合成的进行而不断减小
D.冰晶石可作为电解熔融氯化铝制铝时的助熔剂
9.(2023·辽宁鞍山·统考二模)下列实验方案设计、现象和结论都正确的是
A.AB.BC.CD.D
10.(2023·辽宁鞍山·统考二模)某反应的速率方程为,其半衰期(当剩余的反应物恰好是起始的一半时所需的时间)为。当其他条件不变,改变反应物浓度时,反应的瞬时速率如表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的速率方程中的
B.该反应的速率常数
C.表格中的
D.在过量的B存在时,反应掉93.75%的A所需的时间是
11.(2023·辽宁鞍山·统考二模)甲酸钠燃料电池是一种膜基碱性电池,提供电能的同时可以获得烧碱,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CEM隔膜为质子交换膜
B.甲为电池负极,电极反应为:
C.电池在工作时,乙极附近溶液增大
D.单位时间内甲极产生的与乙极消耗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12.(2023·辽宁鞍山·统考二模)L-脯氨酸催化有机反应的机理如图所示(、分别表示向纸面内、向外伸展的共价键)。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L-脯氨酸的化学式为:
B.过渡态中存在分子内氢键
C.若,则内盐中含有3个手性原子
D.图中总过程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13.(2023·辽宁鞍山·统考二模)是中学化学常见的药品之一,其相图(时,用于描述体系共存形式的平衡曲线)见图,已知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则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0℃时,的溶解度约为
B.对海水进行冷冻,可获取淡水资源
C.由饱和溶液中析出的晶体是否带结晶水主要由结晶速率决定
D.5℃时,取适量20%的溶液于洁净试管中,用玻璃棒刮擦试管内壁后无明显现象
14.(2023·辽宁鞍山·统考二模)常温下,用的溶液滴定的二元酸溶液。溶液中,分布系数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例如的分布系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曲线①代表
B.滴加溶液体积为时,溶液中
C.的水解常数
D.a点时溶液中
二、多选题
15.(2023·辽宁鞍山·统考二模)普鲁士蓝是一种辐射应急药物。最初,狄斯巴赫把草木灰和牛血混在一起,制成亚铁氰化钾(其三水合物俗称黄血盐),之后与反应获得了普鲁士蓝。如图是普鲁士蓝晶体的单元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黄血盐的化学式为
B.在制备黄血盐时,牛血的作用是仅提供元素
C.普鲁士蓝中与的配位数均为6
D.普鲁士蓝的每个晶胞中实际含有3个
三、实验题
16.(2023·辽宁鞍山·统考二模)四氯化锡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主要用于有机锡化合物的制造,也可用作分析试剂、有机合成脱水剂等。已知锡单质在加热时可直接与氯气化合生成,某实验小组用如下装置对其进行合成。
【相关药品性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
(2)写出水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将少量置于空气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
(3)检验装置气密性后,向A中装入固体,小试管D内装入片,恒压滴液漏斗中加入浓盐酸,_______(填“操作”及“现象”),点燃酒精灯开始反应;
(4)若无洗气瓶B,可能会导致的问题是_______;洗气瓶C中所盛放的药品是_______;
(5)试验结束后,小试管E内收集到的液体呈淡黄色,其原因是_______;
(6)碳与锡可形成多种氯化物,其沸点如下:
*注:加热至623℃,未沸腾直接分解
解释表中氯化物沸点差异的原因_______。
四、原理综合题
17.(2023·辽宁鞍山·统考二模)随着工业的发展,氨氮废水(主要含)的排放对环境造成很大的影响,常见的处理方法有:生物脱氮法、吹脱-氧化法、电化学氧化法等。请回答下列问题:
(1)氨氮废水排放最直接的影响是加速水体富营养化,可造成_______(填写一个可出现的环境问题);
(2)生物脱氮法流程如下:
①两步反应的最佳温度为35℃,当温度低于5℃,反应接近停止的原因是_______;
②步骤I中若的消除速率为,则的消耗速率为_______;
(3)吹脱-氧化法:
①吹脱时,与在溶液中存在下述平衡:,如图是不同温度下,水中与随变化的相对含量图:
由图像可知,越大,水中含量越高,其原因是_______。50℃平衡的平衡常数_______;
②氧化原理如下:
(i)其他条件相同时,向一定体积的氨氮废水中通入,根据上述原理推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填代号);
a.该过程中N元素既有被氧化的过程又有被还原的过程
b.优良的催化剂不但能降低的活化温度,还能提升的平衡转化率
c.单位时间内生成的活性氧(O·)越多,对转化为无害物越有利
d.随着温度升高、单位时间内的转化率提升说明该转化一定是吸热反应
(ii)其他条件相同,不同催化剂X、Y在发生催化作用时,对比结果如下:
X催化剂_______Y催化剂(填“优于”或“劣于”);
(4)电化学氧化法:
其原理为电解时阳极产生的羟基自由基氧化或成为而被去除。实验结果表明,当溶液中存在时,或转化率大幅提升(如图所示),其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
五、工业流程题
18.(2023·辽宁鞍山·统考二模)钼酸钠是一种金属缓蚀剂,金属钼是重要的合金材料,下图是由辉钼矿(钼元素的主要存在形式为)生产两种物质的流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第五周期元素,与同族,其基态原子价层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
(2)辉钼矿在空气中焙烧时,加入氧化物X可减少空气污染物的排放,烧渣中以的形态存在,则X为_______(填化学式),焙烧方程式为_______;
(3)已知:25℃时,,则该温度下,饱和溶液中的浓度为_______;
(4)溶液在对烧渣进行浸出时,温度对浸出率的影响如下图所示:
“操作1”需选择“高压浸出”的理由是_______;
(5)从上述流程中可分析出属于_______(填“酸性氧化物”或“碱性氧化物”);
(6)由获得可以选择做还原剂,相关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填代号);
a.其原理属于热还原法冶金
b. 的金属活动性可能位于、之间
c.工业上可用与钼酸盐溶液直接作用冶炼钼
(7)已知晶体有类似石墨的层状结构,预测其可能的用途是_______。
六、有机推断题
19.(2023·辽宁鞍山·统考二模)盐酸哌替啶是一种镇痛药,其合成路线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芳香烃A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反应①选择的无机反应物和反应条件是_______;
(2)D的同分异构体有多种,满足分子中只含有一种官能团且除苯环外无其他环状结构的化合物共有_______种,写出其中能发生银镜反应且只有一个支链的化合物的结构简式_______;
(3)E→F的转化需要加入环氧乙烷(),以下是由乙烯合成环氧乙烷的两种方法:
(i)
(ii)
试从绿色化学的角度评价两种方法的优劣_______;
(4)H是最简单的胺类物质,G与H的反应发生在_______和_______之间(填官能团名称);
(5)请运用学过的知识并结合上述流程,写出以氯乙烷为有机原料合成丙酸乙酯的合成路线_____ (其他无机试剂任选,合成路线流程图示例见本题题干)。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设计
现象和结论
A
证明碳酸钠遇水放热
向碳酸钠粉末中加少量水,观察现象并用手碰触试管外壁
结块,试管外壁变热,说明生成含有结晶水的碳酸钠晶体,同时放出热量
B
蛋白质在某些物质作用下变性
向蛋白质溶液中加入浓溶液
得白色浑浊,说明蛋白质发生了变性
C
检验1-溴丁烷消去产物
取适量、1-溴丁烷、无水乙醇,共热,将产生的气体直接通入酸性溶液中
酸性溶液紫红色褪去,有1-丁烯生成
D
证明某无色溶液中含有
取少量溶液,加入盐酸后,滴入溶液,观察现象
滴入溶液后,立即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含有
0.25
0.50
1.00
0.50
1.00
0.050
0.050
0.100
0.100
0.200
0.200
v/(ml-1∙L-1∙min-1)
药品
颜色、状态
熔点(℃)
沸点(℃)
其他性质
银白色固体
231
2260
较活泼金属能与、等气体发生反应
无色液体
114
极易水解产生溶胶
氯化物
沸点(℃)
76
623(分解)*
114
催化剂
转化温度(℃)
转化率(%)
选择性(%)
X
250
90
50
Y
225
90
90
参考答案:
1.D
【详解】A.使用来减轻盐碱地(含)的碱性,是因为硫酸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难溶的碳酸钙和硫酸钠,硫酸钠溶水显中性,使土壤碱性降低,且硫酸钙为强酸强碱盐不显酸性,故A错误;
B.葡萄酒添加,是利用的还原性,起到抗氧化作用,与漂白性无关,故B错误;
C.维生素C具有强的还原性,果汁中添加是起抗氧化作用,与酸性无关,故C错误;
D.铁表面镀锌形成原电池,Zn作负极,铁做正极,铁被保护,该方法为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故D正确;
故选:D。
2.A
【详解】A.乙醇溶液溶质CH3CH2OH分子中有O—H键,每个乙醇分子中一个O—H键,溶剂H2O分子中也有O—H键,每个水分子中两个O—H键;n(C2H5OH)= ==1ml,O—H键数目1NA,n(H2O)===3ml,O—H键数目6NA,所以O—H键数目共7NA,故A正确;
B.由2个钠离子和1个过氧根离子构成,则含有离子总数为,故B错误;
C.初始浓硫酸与镁发生反应,生成MgSO4、SO2和H2O,随着硫酸浓度变稀,稀硫酸与镁反应生成MgSO4和H2;如果只发生第一个反应,每两个H2SO4分子中有一个参与变价,转移电子2个(生成SO2),但有第二个反应发生,每分子H2SO4均参与变价,生成H2,转移电子2个,故0.2ml H2SO4中参与变价的H2SO4物质的量应大于0.1ml,转移电子总量应大于0.2NA,故C错误;
D.溶液没有给出体积数据,无法计算微粒数目,故D错误;
故选:A。
3.A
【详解】A.中子数为18的氯原子,其质量数为35,核素符号为:,故A正确;
B.甲基同侧为顺-2-丁烯,故B错误;
C.为平面三角形结构,故C错误;
D.甲基的电子式:,故D错误;
故选:A。
4.C
【详解】A.糖化过程中,淀粉首先水解成二糖,再水解为单糖,故A正确;
B.酒化过程中葡萄糖在酒化酶作用下生成乙醇和二氧化碳,反应方程式正确,故B正确;
C.操作1是从醪液中得到浓度更高的初酒,从溶液中得到乙醇,应采用蒸馏,故C错误;
D.猪膘肉中的油脂类酯溶于乙醇中,可改善酒的香气和口感,故D正确;
故选:C。
5.B
【详解】A.红外光谱可用于确定化学键类型,故A正确;
B.I原子半径大于Cl,因此键长比键长要长,键长越长键能越小,故B错误;
C.羧基中C原子采用杂化,羧基相连的碳原子采用杂化,两碳原子之间形成键,故C正确;
D.Cl原子的电负性大于H,导致中O-H键的极性大于中O-H键,更易电离出氢,酸性强于,故D正确;
故选:B。
6.C
【详解】A.对比X和Y的结构可知X中羰基邻位碳上的氢被溴原子替代,属于取代反应,对比Y和Z的结构可知Y中的溴原子被替代,也属于取代反应,故A正确;
B.X、Y中均含有1个苯环和1个羰基,等量的X、Y能加成等量的氢气,故B正确;
C.苯环为平面结构,羰基也为平面结构,而溴原子所连碳为饱和碳原子,该碳所连的甲基碳原子和溴原子有且不能有一个处于苯环的平面内,故C错误;
D.1mlZ中含1ml酯基可消耗1mlNaOH,含1ml-Cl可消耗1mlNaOH,氯原子与碱反应生成酚羟基,能继续消耗1mlNaOH,因此1mlZ可消耗3mlNaOH,故D正确;
故选:C。
7.D
【分析】X、Y、Z、W是短周期元素,X元素原子的2p能级处于半充满状态,其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3,则X为N;Z元素+2价阳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与氖原子相同,其质子数为:10+2=12,则Z为Mg;Y元素原子L电子层上s电子数和p电子数相等,外围电子排布为2s22p2,处于第二周期ⅣA族,则Y为C;W元素原子的M层有1个未成对的p电子,外围电子排布为3s23p1或3s23p5,则W为Al或Cl元素,以此来解答。
【详解】A.含有C元素的化合物可能为离子化合物,如碳酸钠、碳酸氢钠等,A错误;
B.同一周期从左向右电负性逐渐增强,则电负性:C(Y)<N(X),B错误;
C.同一周期从左往右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呈增大趋势,Z的单质为金属Mg,属于IIA主族元素,其第一电离能小于同周期的Si、P、S、Cl等,C错误;
D.若W为金属元素,W的单质为Al,Al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氢气,D正确;
故选:D。
8.B
【详解】A.陶瓷成分中含有二氧化硅,二氧化硅在高温下会与碳酸钠发生反应,因此不宜用陶瓷作吸收塔内衬材料,故A错误;
B.采用溶液喷淋法可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提高吸收塔内烟气吸收效率,故B正确;
C.合成槽中发生反应:,所得溶液中碳酸钠的浓度逐渐增大,相同浓度时碳酸钠溶液碱性强于碳酸氢钠,因此所得溶液碱性逐渐增强,故C错误;
D.电解熔融氧化铝制铝,可加冰晶石作助溶剂,故D错误;
故选:B。
9.A
【详解】A.碳酸钠粉末中加少量水试管变热说明溶解过程放热,有结块出现说明生成结晶水合物,故A正确;
B.蛋白质溶液加KCl引起的是蛋白质的盐析,故B错误;
C.乙醇也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应先用水除去乙醇,再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检验消去产物1-丁烯,故C错误;
D.检验氯离子应先加硝酸酸化,再加硝酸银溶液,故D错误;
故选:A。
10.C
【详解】A.当其他条件不变,改变反应物浓度时,反应速率常数k保持不变,第二组数据和第四组数据中,两组的相同、v相同,解得,将第一组数据和第二组数据代入速率方程,得,可知,故A错误;
B.由A项分析可知,该反应的速率方程为,将第一组数据代入速率方程,可得速率常数,故B错误;
C.将第六组数据代入速率方程,可得,解得,将第三组数据代入速率方程,可得,将第五组数据代入速率方程,可得,故C正确;
D.半衰期,设起始时反应物A为,在过量的B存在时,反应掉93.75%的A需经历4个半衰期:起始,所需的时间为,故D错误;
故答案选C。
11.C
【详解】A.该装置同时可以获得烧碱,则钠离子应与氢氧根离子结合,若为质子交换膜(只允许氢离子自由通过),则钠离子与正极生成的氢氧根离子不能接触,无法得到NaOH,故A错误;
B.由装置信息可知乙电极上氧气得电子,则甲电极上HCOONa失电子生成碳酸,电极反应为:,故B错误;
C.电池在工作时,乙极发生反应:,电极附近溶液氢氧根离子浓度增大,pH增大,故C正确;
D.由电极反应可知转移4ml电子正极消耗1ml氧气,负极生成2ml碳酸,则单位时间内甲极产生的与乙极消耗的物质的量之比为,故D错误;
故选:C。
12.C
【详解】A.由结构简式可知L-脯氨酸的化学式为:,故A正确;
B.由结构可知羧基中的H与N原子以及羟基中O原子均形成氢键,故B正确;
C.若,由结构可知两个羟基所连碳原子以及羧基所连碳为手性碳原子,同时N原子也与四个不同原子或原子团连接,也为手性原子,因此共有4个手性原子,故C错误;
D.由图可知该过程中丙酮与RCHO在L-脯氨酸催化作用下最终转化为,故D正确;
故选:C。
13.C
【详解】A.,设溶质质量为m1,溶剂质量为m2,所以有,所以;故A正确;
B.当液体海水变为固体冰时,盐类被分离出来,从而得到淡水;故B正确;
C.根据定义,结晶速率是指物品结晶过程进行到一半所需要时间的倒数,故C错误;
D.5℃时,20%的溶液不属于饱和溶液,所以用玻璃棒刮擦试管内壁后无明显现象,故D正确;
故答案选C。
14.B
【详解】A.在未加NaOH溶液时,曲线①的分布系数与曲线②的分布系数之和等于1,且曲线①一直在减小,曲线②在一直增加,说明第一步完全电离,第二步存在电离平衡,即,,曲线①代表,曲线②代表,故A错误;
B.由电荷守恒得:,滴加溶液体积为时,根据物料守恒得:,联立两式得:,故B正确;
C.的水解常数,结合图中a点数据可知此时,pH=2,=,,故C错误;
D.a点时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此时溶液显酸性,则,=0,则,故D错误;
故选:B。
15.CD
【详解】A.由晶胞结构可知,与各有4个位于顶点,个数为:,CN-有12个位于棱上,个数为, ::CN-=1:1:6,阴离子为:,黄血盐的化学式为,故A错误;
B.在制备黄血盐时,牛血的作用是提供2+和CN-,故B错误;
C.普鲁士蓝晶体中,与位于顶点,CN-位于棱上,与的配位数均为6,故C正确;
D.CN-有12个位于棱上,个数为,每个晶胞中实际含有3个,故D正确;
故选:CD。
16.(1)蒸馏烧瓶
(2) (胶体) 产生白雾
(3)打开活塞滴入盐酸,待整套装置内充满黄绿色气体后
(4) 未除可与产生,与混合加热时可能发生爆炸 浓硫酸
(5)中溶有
(6)为离子晶体,故沸点最高。与为分子晶体,分子量较大,故沸点较高
【分析】A装置用于制取氯气,因为没有加热装置,因此可选用高锰酸钾与浓盐酸制取,氯气通入盛有饱和食盐水的B中除去HCl,再通入C中干燥氯气,干燥氯气进入D中在加热条件下与Sn反应生成SnCl4,SnCl4进入E中被冷凝,E后的洗气瓶中装有浓硫酸防止水进入E中使SnCl4水解,最终过量的氯气用NaOH溶液吸收,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1)由仪器A的构造可知为蒸馏烧瓶,故答案为:蒸馏烧瓶;
(2)已知水解产生溶胶,水解方程式为:(胶体),将少量置于空气中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发生水解生成HCl气体,会形成白色酸雾,故答案为:(胶体);产生白雾;
(3)为防止Sn与空气中氧气反应,在点燃D处酒精灯前应先制取氯气,用氯气排尽装置中的空气后再点燃D处酒精灯,具体操作:打开活塞滴入盐酸,待整套装置内充满黄绿色气体后,故答案为:打开活塞滴入盐酸,待整套装置内充满黄绿色气体后;
(4)若无洗气瓶B,则挥发出的HCl气体会进入D中与Sn反应生成氢气,氢气与氯气在加热条件下会发生爆炸;洗气瓶C中为浓硫酸目的是干燥氯气防止水蒸气接触产物使其水解,故答案为:未除可与产生,与混合加热时可能发生爆炸;浓硫酸;
(5)过量的氯气会部分溶于液态,使其显黄色,故答案为:中溶有;
(6)沸点较高, 因其为离子晶体,离子晶体的熔沸点高于分子晶体,与为分子晶体,分子量较大,分子间作用力较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大,熔沸点越高;故答案为:为离子晶体,故沸点最高。与为分子晶体,分子量较大,故沸点较高;
17.(1)水华或赤潮
(2) 温度过低,硝化细菌或反硝化细菌无法发挥作用 64
(3) 溶液碱性增强,平衡逆向移动,水中含量升高 或 bcd 劣于
(4)在阳极放电较水更容易,产生将或氧化为
【详解】(1)氨氮废水排放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引起水华或赤潮的环境问题,故答案为:水华或赤潮;
(2)①两步反应的最佳温度为35℃,当温度低于5℃,两种细菌的蛋白质活性都很低, 导致两种细菌都无法发挥作用,故答案为:温度过低,硝化细菌或反硝化细菌无法发挥作用;
②与氧气发生反应,1ml被氧化成失8ml电子,1ml氧气得4ml电子,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得关系式:,则18g反应时消耗64g氧气,若的消除速率为,则的消耗速率为,故答案为:64;
(3)越大,溶液碱性越强,浓度越大,则平衡逆向移动,水中含量升高;50℃平衡的平衡常数,结合图中数据,在pH值为8.5时,和的量正好相等,则此时K==或;
故答案为:溶液碱性增强,平衡逆向移动,水中含量升高;或;
②a.该过程中氨气转化为NOx过程中N元素被氧化,NH2NO转化为氮气时N元素既有被氧化的过程又有被还原,故正确;
b.催化剂不能引起平衡移动,对的平衡转化率无影响,故错误;
c.单位时间内生成的活性氧(O·)越多,对转化为NOx越有利,NOx为有毒气体,故错误;
d.随着温度升高、单位时间内的转化率提升可能是反应吸热升温时平衡正向移动,也可能只是加快了反应速率,使单位时间内的氨气转化率增大,故错误;
由表中数据可知,在氨气转化率均为90%时,Y所需温度更低,且最终产物转化为氮气的选择性更高,既能节省能源,也能减小污染,故Y优于X;
故答案为:bcd;劣于;
(4)无氯离子时阳极是水放电生成氧气,而有氯离子时阳极氯离子优先于水放电生成氯气,氯气的氧化性比氧气强,更有利于将氨气或铵根离子氧化为氮气,故答案为:在阳极放电较水更容易,产生将或氧化为;
18.(1)
(2)
(3)0.16
(4)常压无法使溶液的温度上升至浸出率较高的150℃左右
(5)酸性氧化物
(6)a
(7)润滑剂
【分析】辉钼矿(钼元素的主要存在形式为)加入,通入空气焙烧发生反应,所得烧渣加入碳酸钠溶液将转化为,经操作1过滤得到溶液。溶液经系列操作得到Na2MO42H2O晶体。往溶液中加入足量硫酸反应生成沉淀,过滤后灼烧得到,经氢气还原得到M。
【详解】(1)基态原子价层电子排布式为,为第五周期元素,与同族,则其基态原子价层电子排布式为。
(2)在空气中焙烧会生成SO2,加入氧化物X可减少空气污染物的排放,且烧渣中以的形态存在,含有Ca元素,则X为CaO;焙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3)饱和溶液中,=。
(4)由曲线图可知,随着温度的升高,浸出率逐渐升高,当温度在150℃左右时,浸出率已经很高,继续升高温度,浸出率增长不明显。因此溶液在对烧渣进行浸出时,选择温度150℃左右有利于浸出,但常压无法使溶液的温度上升至浸出率较高的150℃左右,所以需要选择“高压浸出”,以使温度提高到150℃左右。
(5)由流程图可知,往溶液中加入足量硫酸反应生成沉淀,过滤后灼烧得到,即对应的水化物为酸,为酸性氧化物。
(6)a.利用做还原剂,将还原为,其原理属于热还原法冶金,a正确;
b.能将还原为,则还原性:>,、能从酸溶液中置换出,则还原性:>,>,因此的金属活动性可能位于、之后,b错误;
c.比较活泼,与钼酸盐溶液直接作用,钠先和水反应,因而不能达到冶炼钼的目的,c错误;
故选a。
(7)晶体有类似石墨的层状结构,层与层之间作用力较弱,很容易在层间发生相对滑动,因而可用作润滑剂。
19.(1) 、光照
(2) 9
(3)途径i原子利用率远低于途径ii,途径ii更好
(4) 碳氯键 氨基
(5)
【分析】由B结构式可知,A为;B中官能团为卤素原子,与NaCN反应生成C,然后在酸性条件下水解得到D,D发生酯化反应生成E;E中酯基旁边的碳上的H在乙醇钠条件下,与环氧乙烷生成F;F中羟基与PCl3反应生成G,最后得到目标物I,据此分析解题。
【详解】(1)据分析可知,芳香烃A的结构简式为;反应①为烷基的取代反应,选择的无机反应物和反应条件是、光照;故答案为;、光照。
(2)D的同分异构体有多种,满足分子中只含有一种官能团且除苯环外无其他环状结构的化合物有,共9种,其中能发生银镜反应且只有一个支链的化合物的结构简式为;故答案为:9;。
(3)由乙烯合成环氧乙烷的两种方法中,途径i原子利用率远低于途径ii,途径ii更好;故答案为途径i原子利用率远低于途径ii,途径ii更好。
(4)H是最简单的胺类物质,对比G和H的结构可知,G中两个Cl原子由N原子取代并成环,所以G与H的反应发生在碳氯键和氨基之间;故答案为碳氯键;氨基。
(5)以氯乙烷为有机原料合成丙酸乙酯,根据已知条件,可先由氯乙烷和NaCN反应后,酸性条件下水解得到丙酸;氯乙烷在碱性条件下水解得到乙醇,丙酸和乙醇发生酯化反应得到丙酸乙酯;反应路线为;故答案为。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辽宁省鞍山市普通高中高三第二次质量监测化学试卷,文件包含2023届辽宁省鞍山市普通高中高三第二次质量监测化学pdf、2023届辽宁省鞍山市普通高中高三第二次质量监测化学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辽宁省鞍山市普通高中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质量监测化学试题PDF版含答案,文件包含2023届辽宁省鞍山市普通高中高三第二次质量监测化学试题pdf、化学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届辽宁省鞍山市普通高中高三第二次质量监测 化学答案,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