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2单元自编知识点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4151743/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2单元自编知识点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4151743/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2单元自编知识点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4151743/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2单元自编知识点
展开
5《草船借箭》1. 《草船借箭》以“借”为主线,按事情发展顺序进行叙述。先写了草船借箭的原因;接着写了诸葛亮做草船借箭的准备;然后重点写了草船借箭的经过;最后写了事情的结果──诸葛亮如期交箭,周瑜自叹不如。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叙述得清清楚楚。2. 《三国演义》全称《三国志通俗演义》,是一部长篇历史小说,作者是明朝的罗贯中。《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长篇章回小说的开山之作,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与《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齐名。3. 《草船借箭》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故事中主要人物有诸葛亮、周瑜、鲁肃、曹操 。4. 弓弩.(nǔ) 擂.(léi)鼓 幔.(màn)子 水寨.(zhài) 草把.(bǎ)子 调.(diào)度 丞.(chéng)相5. dù妒.忌、渡.河、温度.、肚.子 màn 幔.子 、 漫.步 、 慢.慢.、 曼.妙6. 多音字当 dàng 上当、当铺 dāng 当然、当机立断巧记:诸葛亮当(dāng)机立断,上演了一出空城计,成功地让司马懿上了当(dàng)。7. 近义词:神机妙算—料事如神 妒忌—嫉妒 推却—推辞 迟延—拖延8. 词语搭配:立.军令状 摆.酒 席 擂.战 鼓 挖.陷 阱9. 故事的起因: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用十天内造十万支箭的任务为难诸葛亮。经过: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箭。结果:诸葛亮如期交箭,周瑜不得不佩服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自叹不如
主要内容: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以公事为由,让诸葛亮十天之内造十万支箭,意欲加害他。诸葛亮同周瑜斗志,立下军令状,做好准备工作,利用草船向曹操成功“借箭”十万多支,箭如期如数交付周瑜,挫败了周瑜的阴谋。周瑜了解经过后,自叹不如。10. 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重罚。”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诸葛亮答应三天造好十万支箭,并主动立下军令状,是因为他已经识破周瑜的奸计,对如何获得十万支箭有了成熟的想法,可以说胸有成竹。诸葛亮这样做,可以打击周瑜的锐气,让他心服口服。通过读前文可以知道,周瑜妒忌诸葛亮,所以周密策划,安排了这番对话,假借公事,步步为营,想把诸葛亮逼到“死无退路”的境地。这“高兴”,是周瑜自以为是、得意忘形之态。他为诸葛亮没有识破他的计谋而高兴,为自己阴谋得逞而高兴。11.借箭过程中,哪些地方体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①算好天气:第三天有大雾(知天文)。②算好受箭方法:把船一字摆开,两面受箭(晓地理)。③算好鲁肃:忠实守信。(识人心)④算好周瑜:嫉贤妒能,阴险狡诈。⑤算好曹操:谨慎多疑。⑥布置周密、准确。历史上神机妙算的人还有:张良、孙膑12.“一万多名弓弩手一齐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样。”这句话中把箭说成是雨,从中可以看出曹军射的箭非常多。13.《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神机妙算,能言善辩,张飞勇敢粗鲁等。学完课
文,我对诸葛亮有了进一步的了解,面对周瑜的陷害,他没有斤斤计较,而是顾全大局,用自己的智慧“借”到了十万支箭。我还想了解诸葛亮的“空城计”、“七擒孟获”、“三气周瑜”、“火烧赤壁”等故事。“三顾频频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对诸葛亮一生的总结。14.概括故事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周瑜:心胸狭窄、阴险狡诈、嫉贤妒能、不顾大局。诸葛亮:神机妙算、顾全大局、豁达大度、足智多谋、才智超群、有胆有识、知人善用。鲁肃:忠厚守信、顾全大局。曹操:生性多疑、小心谨慎。15.出自《三国演义》的成语:草船借箭 三顾茅庐 刮目相看 如鱼得水 单刀赴会 舌战群儒 鞠躬尽瘁 乐不思蜀 吴下阿蒙 妄自菲薄6《景阳冈》1. 《景阳冈》是根据施耐庵所作著名古典小说《水浒传》第二十三回选编的。课文记叙了武松在阳谷县的一家酒店内开怀畅饮后,趁着酒兴上了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表现了武松豪放、勇武而又机敏的英雄性格。2. 《景阳冈》记叙的是武松打虎的故事,按照喝酒→上冈→打虎→下冈。3. 景阳冈.(gāng) 请勿.(wù)自误 霹.(pī)雳 踉.(liàng)跄 坠.(zhuì)落 血泊.(pō)4. 多音字绰:chāo 绰起 chuò绰号、影影绰绰
巧记:月光下,影影绰(chuò)绰好像有只大老虎,他绰(chāo)起棒子,警惕地向前走。泊:pō湖泊、血泊 bó停泊、漂泊巧记:蓝湛湛的湖泊(pō)里,停泊(bó)着一叶小船。5. 词语意思【筛酒】斟酒。【晌午】中午。【哨棒】行路防身用的棍棒。【店家】旧时指旅馆、酒馆、饭铺的主人或管事的人。【客官】旧时店家、船家等对顾客、旅客的尊称。【大虫】老虎。【但凡】凡是;只要是。【榜文】古代指文告。【请勿自误】请不要使自己受伤害。【印信】政府机关的图章(总称)。【踉踉跄跄】形容人走路不稳的样子。【说时迟,那时快】形容行动迅速、动作快捷或事发突然等。旧小说中常用的套语。【掀他不着】掀不着他。【平生气力】全身的力气。平生:生;终身。【定睛】集中视线。【酥软】(肢体)软弱无力。6. 词语搭配:轮起哨棒 提起拳头 揪住顶花皮 迸出鲜血7. 酒家为何给店取名为“三碗不过冈”?武松知道真的有虎,他为什么还执意上冈?因为酒家的酒力足,凡是客人到店中,吃了三碗的就醉了,过不得前面的山冈,因此叫做“三碗不过冈”。武松之所以执意上冈,一是怕店家耻笑自己,二是对自己战胜老虎有很大的信心,表现了武松的倔强固执和英勇无畏 。8. 武松想:“转身回酒店吧,一定会叫店家耻笑,算不得好汉,不能回去。”细想了一回,说道:“怕什么,只管上去,看看怎么样。”这句话对武松的
心理描写非常贴切、真实。武松这时才相信冈上有虎,但是一点也不害怕。武松毕竟是英雄好汉,也出于自尊和面子,他不愿下冈。表现了武松的倔强固执和英勇无畏的英雄气概。9. 原来大虫抓人,只是一扑,一掀,一剪,三般都抓不着,劲儿就泄了一半。“般”这里是指种、样。武松三“闪”,消耗了老虎的体力,挫伤了它的锐气。表现了武松的以退为进,机智灵敏,有勇有谋。10. 《水浒传》中的故事: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林冲棒打洪教头、杨志卖刀、劫取生辰纲、三打祝家庄11. 《水浒传》中的好汉及绰号:及时雨宋江、豹子头林冲、智多星吴用、浪里白条张顺、行者武松7《猴王出世》1. 《猴王出世》选自我国明代杰出的小说家吴承恩的古典神话小说《西游记》第一回。课文主要写了花果山上的一块仙石,孕育了一只石猴,这石猴与群猴玩耍时,敢于第一个跳进水帘洞,被群猴拜为猴王。表现了石猴活泼可爱、敢作敢为的特点。2. 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讲石猴出世及他的生活情况。第二部分讲石猴和群猴一起寻找山涧源头,来到瀑布旁,石猴第一个跳进瀑布,竟发现了水帘洞。第三部分写群猴进入水帘洞,拜石猴为王。3. 迸.(bèng)裂 涧.(jiàn)泉 楷.(kǎi)书 顽劣.(liè) 镌.(juān)刻 死不瞑.(míng)目 抓耳挠.(náo)腮4. qiào:窍.门、陡峭.、俊俏.、翘.起来 jiàn:山涧.、溅.水、宝剑.、健.康5. 多音字呵:a 列位呵 hē呵呵、呵欠
巧记:多冷的天气呵(a),小明一边看书一边呵(hē)手。遂:suì 遂愿、遂心 suí 半身不遂巧记: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导致他半身不遂(suí),想要走遍中国的梦想遂(suì)止。6. 词语解释【拖男挈女】带着儿子和女儿。挈:挈带;带领。【瞑目】闭上眼睛。【拱伏无违】抱拳举到头上,趴下身子,表示顺从。【序齿排班】按年龄大小的顺序依次排列。序齿:同在一起的人按照年纪长幼来排次序。7. 近义词:开辟—开拓 瞑目—闭目 喜不自胜—喜不自禁 力倦神疲—精疲力尽8. 词语搭配:食.草木 饮.涧 泉 采.山 花 觅.果 树 登.王 位9.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的意思是一个人如果没有信用,不知道他怎么去做人。连群猴都懂得这个做人的起码道理,如果作为一个人,就更应该讲究诚信 。10. 石猴是一个集猴、神、人三者为一体的神话人物形象:他来历不凡,是一个感受日月精华的石猴,出世充满神奇色彩。其次,他具有动物特点——野性、机灵、顽皮。文中描写他出世后的生活生动地表现了这一点。第三,他具有人的思想感情,机警、聪明、勇敢以及心想他人的可贵品质,有时还透着天真、活泼的稚气。11. 主要人物介绍:唐 僧:诚实善良,一心向佛,慈悲为怀,胆小怕事,迂腐软弱,不辨是非。孙悟空:桀骜不驯,勇敢机智,神通广大,百折不挠,敢作敢当,疾恶如仇。
猪八戒:忠勇善良,战斗勇猛,知错就改,淳朴憨厚,好吃懒做,见识短浅,爱搬弄是非。沙 僧:肯吃苦,憨厚老实,忠心耿耿,任劳任怨,没有主见。12. 出自《西游记》的成语:腾云驾雾 大显神通 铜筋铁骨 火眼金睛13. 孙悟空的称号:美猴王、弼马温、齐天大圣、孙行者、孙大圣、斗战胜佛8《红楼春趣》1. 《红楼梦》作者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2. 《红楼梦》中贾宝玉、林黛玉的故事,在我国广为流传。黛玉很小的时候,母亲去世,父亲把它送到荣国府,与外祖母贾母一起生活。宝玉是黛玉二舅父的儿子,也是贾母的宝贝孙子。课文讲述的是宝玉、黛玉等在大观园里放风筝的故事。3. 故事中,第一个向大家提出放风筝的是林黛玉,唯一没把风筝放起来的是贾宝玉。大家放风筝,既是因为好玩,也是为了防晦气。4. huì:忌讳.、晦.气、汇.合、鸟喙. tì抽屉.、代替.、鼻涕.、剃.头5. 多音字喇:lā呼喇、哇喇 lǎ喇叭、喇嘛巧记:“豁喇(lā)喇”一阵响,远处走来一队喇(lǎ)嘛。6. 紫鹃笑道:“难道天下没有一样的风筝, 单他有这个不成!”反问句表达了肯定的意思,且语气更为强烈,表现了人物直爽的性格特点。7. 宝玉说丫头们不会放, 自己放了半天,只起房高,便落下来了。急的宝玉头上出汗,众人又笑。宝玉恨的掷在地下,指着风筝道:“若不是个美人,
我一顿脚跺个稀烂。”通过对宝玉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突出了宝玉天真、顽皮、率直的性格特点。8. 文中的春趣表现在哪里?(1)黛玉提议放风筝,小丫头们急忙七手八脚地去拿风筝,准备放风筝的工具。(2)众人都拿自己的风筝来放,独有宝玉的风筝飞到房子那么高便落下来了,急得他头上出汗,众人都笑他。(3)风劲过来时,黛玉接过风筝来放,感受放风筝的乐趣,却不舍得放走风筝。李纨劝她说放风筝也是放晦气。于是紫鹃绞断风筝线,也放走了晦气。(4)三个风筝绞在一起,众人一齐收线,结果风筝线断,飘飘飖飖飞去,热闹非凡,十分有趣。9. 金陵十二钗: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贾元春、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贾巧姐、李纨、史湘云、秦可卿、妙玉口语交际:怎么表演课本剧1. 课本剧是一种舞台的故事表现形式,把课文中叙事性的文章改编为戏剧形式,以戏剧语言来表达文章主题。2. 课本剧一般格式包括题目、人物、时间、地点、道具、背景、幕名和正文这几个部分。3. 课本剧后要根据表演需要对故事内容进行改编。改编不能脱离课文主题。设计人物的台词、动作、表情,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和性格,让表演的舞台人物更加生动形象。语文园地二1. 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多种多样:联系上下文猜测语句的意思;较难理解的语句,只需知道大致意思即可;了解故事背景或观看相关影视节目,加深对故事中人物的认识。
2. 有些词语出自我们学的古典文学作品,如“榜文"“驿站“等,我们可以联系上下文猜测词语的意思;还有一些词语,如“货郎”“墨客'‘等,可根据字面意思猜测出它的大致意思 。3. “请勿自误”中“勿”是不要的意思,“误”指的是耽误或伤害;“请勿自误”的意思是请不要自己耽误或伤害自己。“胜”是能承受。“喜不自胜”意思是高兴得自己都控制不了自己,形容喜悦到了极点。“瞑目蹲身”的意思是闭上眼睛,蹲下身体。“拱伏无违”指的是拱下身子,伏在地上,没有一只猴有违抗的意思。“序齿排班”意思为按年龄大小的顺序依次排列。4. 猜测句子所描述的人物时,首先要认真阅读,大致理解句子的意思,在头脑中呈现出这个人物的形象。还可以找到句中描述人物特征的关键词语,由此猜出这个人是谁。第一段话写的是孙悟空。我是从“金箍棒”“怪眼似明星”等词语看出来的。因为“金箍棒"是孙悟空的专属兵器,而“怪眼似明星”正点明了孙悟空的火眼金睛。第二段话写的是诸葛亮。我从“头戴纶巾,身披鹤氅(chǎng)”猜出来的。因为这是诸葛亮特有的装束。第三段话写的是武松。因为打虎英雄武松长得“相貌堂堂”,并且有着“万夫难敌之威风”。5.《鸟鸣涧》是唐代诗人王维所作组诗《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的第一首。此诗描绘了山间春夜中幽静而美丽的景色,侧重于表现夜间春山的宁静幽美。诗人用花落、月出、鸟鸣等动态的景物,衬托出月夜春山的幽静与闲适,生动地勾勒出一幅“鸟鸣山更幽”的诗情画意图。
习作 2:写读后感读后感的写作方法及步骤:第一步:要读好原文读后感的“感”是因“读”而引起的,同样观后感也是因“看”而引起的。“读”和“看”是“感”的基础。既然要“读”和“看”就要弄清两个方面:(1)这篇文章、这本书讲述了一个什麽故事(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2)这本书的作者写这个故事的目的、意图是什么?(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只有弄懂了这两个方面,你就会由感而发了。第二步:选准感动点一篇文章、一本书,我们阅后可以列出许多的感动点,但在一篇文章、书中的读后感中只能论述一个中心,切不可面面俱到。因此,你要选择你认为最重要的、角度最新的、现实针对性最强、自己感受最深、写起来又觉得顺畅的一个感动点。第三步:拟订题目读后感的题目一般有两种:(1)直接拟题:如读《……》有感 《……》读后感 读《….》后想到的 我读《……》(2)以感点为正题,以“——读《….》有感”为副题。第四步习作方法和基本格式:
读后感的一般套路:引—介—议—联—结开头:用一两句话点明原文篇(片)名,说明感动点。即点明中心(主题)。“引”的部分。中间:(1) 介:简介原文主要内容。注意:一定要则重写与感动点有关的内容,以便自然引出下文的感想。(2) 议:用一两句话,对原文加以议论,引出下文的“联系实际”(3) 联:具体联系你所了解的、听到的、看到的社会实际或自己的思想、学习、生活实际与感动(受)点,进行对比、比较、联想。这部分是读(观)后感的重点,一定要详写。结尾:再次强调感动点,总结自己受到的启发或教育。范文:《西游记》读后感《西游记》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老少皆宜的作品。其中充满了离奇,精彩的神话故事,每每读起《西游记》,老是会情不自禁地融入那精彩的情节之中。我曾经一遍又一遍地看那令人着迷的电视连续剧——《西游记》。而最近,我把《西游记》一书认真地看了一遍,才真正领略到《西游记》的文字所带来的魅力。《西游记》以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和尚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为线索,一路上跟妖魔鬼怪和险恶的环境作斗争,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取得真经的故事。《西游记》这部名着主要体现了想要办成一件大事,必须大家齐心协力,团结一致才能成功。我们知道神通广大的齐天大圣孙悟空,不仅会七
十二般变化,还有一双火眼金睛,能够分辨人妖,所以,孙悟空善于降妖捉怪,斩邪除魔,为西天取经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如果没有诚信憨厚,善长水性的沙和尚助阵,孙悟空在水中捉妖也就不那么顺利了。猪八戒力大无比是孙悟空捉妖的好帮手,唐僧虽不懂人情世故,但他始终以慈悲为怀,感动了苍天,最终历经千辛万苦,带领徒弟们,终于取得了真经。其中,孙悟空被压在五指山的情景最让我感动,他并非抗拒,努力的等待着他师傅来救他,不管是春夏还是秋冬,是干旱还是下雨,他依然等着,等着,有一天,唐僧他终于来了,把孙悟空从石缝里救了出来。在这件事中,让我读懂了:坚持就是胜利。在《西游记》中,最为精彩的是“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只见孙悟空用火眼金睛一看,就知道了妖怪的计谋,一棍打跑了妖怪。唐僧居然以为孙悟空在伤害生命,所以把他赶回花果山。但是等唐僧被妖怪抓走后,猪八戒去花果山向孙悟空求救的时候,他毫不犹豫地答应了,最后唐僧获救了。是啊,我们应该学习孙悟空的那种不计较,知恩途报的精神。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也应该像他们那样齐心协力,团结一致。这样才能取得胜利。比如:有一次,我们学校要选 3 名同学去参加县里的科技比赛,结果我也被选中了,我和其他两名同学每天下午都去办公室练习,每当遇到困难,我们就一起商量,然后想办法去解决。一但有做的不好的地方就提出来,加以修改,结果在比赛的时候获得了三等奖。这另我们十分开心。《西游记》这本书对我的启发很大,它让我明白了做人要有坚强的意志和宽容别人的精神,以及应齐心协力,团结一致。快乐读书吧西游记
1.《西游记》:一个奇幻的神话世界,体裁:长篇神话小说2.作者:吴承恩,明代小说家3.主要内容:主要写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三人保护唐僧西行取经,沿途遇到八十一难,一路降妖伏魔,化险为夷,最后到达西天、取得真经的故事。主要由孙悟空大闹天宫、唐僧出世、唐僧和孙悟空等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等三大部分,一路上历尽千辛万苦,战胜形形色色的妖魔鬼怪,经过九九八十一难,功成圆满,终成正果。赞扬了以孙悟空为主的师徒四人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可贵精神。4.小说主题:本书通过神话的形式,表现了丰富的社会内容,曲折地反映出现实的社会矛盾,表达了人民的愿望和要求。在孙悟空身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反抗专制压迫、战胜邪恶和征服自然力的强烈愿望;深深地植要于富有斗争传统的中国人民历史生活的土壤之中,是中国广大人民群众长期斗争生活的艺术概括。它是理想和现实相结合的产物。★孙悟空:典型情节——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车迟国斗法、女儿国遇难、真假美猴王、智取红孩儿、三调芭蕉扇。性格特征——桀骜不驯、敢作敢当、勇敢机智、爱憎分明、幽默、嫉恶如仇,不怕困难,坚忍不拔,英勇无畏。(他乐观、聪明、勇敢、顽皮、灵活、热爱自由、除恶务尽,充满了斗争精神)★猪八戒:典型情节——调戏嫦娥、三打白骨精、四圣试禅心。性格特征——好吃懒做、见识短浅、搬弄是非、耍小聪明、说谎、爱占小便宜、贪恋女色;忠勇善良、淳朴憨厚。
★唐僧:典型情节——三打白骨精、四圣试禅心。性格特征——崇信佛法、严守戒律、目标明确、立场坚定、勇往直前的精神坚不可摧;但有时贤愚不分、好坏不辨。★沙和尚:保护唐僧西天取经路上,任劳任怨,忠心不二,取经路上任劳任怨,忠心不二。善良勇敢、知错就改、淳朴憨厚,取经后被封为“金身罗汉”水浒传1、《水浒传》:以北宋末年宋江起义为主要故事背景,体裁:章回体长篇小说2、作者:施耐庵,元末明初小说家3、主要内容:全书通过描写梁山好汉反抗欺压、水泊梁山壮大和受宋朝招安,以及受招安后为宋朝征战,最终消亡的宏大故事。4、内容梗概: 北宋末年,政治腐败,社会黑暗,官逼民反。其中一支是由宋江领导的农民起义军,他们盘踞在水泊梁山,有一百零八将,三败前来镇压的官兵,一时威震朝廷,宋江也想朝廷前来招安,大宋朝廷知道“剿杀”不行,就只好“招抚”他们。此后梁山英雄为大宋南征北战,抗击辽国的侵略,平定田庆,王虎的起义,南征浙江方腊的起义。一百零八将也去之大半,剩下的梁山好汉回朝受封后不久就被奸臣所害。三国演义1、《三国演义》中忠义的化身是关羽,我们所熟知的他忠、义、勇、谋、傲的事情分别有:千里走单骑、华容道义释曹操、过五关斩六将、水淹七军、败走麦城。
2、《三国演义》中智者的化身当属军师诸葛亮,他未出茅庐,便知天下三分之事,书中记叙了有关他的许多脍炙人口的事迹,如火烧赤壁、七擒孟获、六出祁山、空城计、挥泪斩马谡等。3、《三国演义》中桃园三结义的三弟兄分别是使用双股锏的刘备,使青龙偃月刀的关羽和使丈八蛇矛枪的张飞。4、“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这是我国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的开篇词。红楼梦1. 《红楼梦》又名《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等。《红楼梦》的作者是清代作家曹雪芹,相传后 40 回是高鄂所作。2. 《红楼梦》的两条主线是贾府由盛到衰的演变过程;宝、黛、钗的爱情婚姻悲剧 。3. 《红楼梦》中,“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如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嗔时而有情”。说的是贾宝玉。4. “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的作者是《红楼梦》中的林黛玉,此诗的名字是《葬花词》,此诗意在喻人,悲叹自己的命运,控诉社会的黑暗,其思想性与艺术性均达到最高境界。5. 《红楼梦》中,“绛珠仙草”指的人物是林黛玉,“神瑛侍者”是贾宝玉。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7f0ad84943772f8cdf3a353ba2877c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