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第14课明朝的统治(课件+视频)-课件(部编版)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课件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pptx
    • 视频
      明朝第一大案:胡惟庸.mp4
    • 视频
      朱元璋的发展.mp4
    • 视频
      朱元璋: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mp4
    • 视频
      清朝统治者解释八股文 .mp4
    • 视频
      锦衣卫刺探消息.mp4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第1页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第2页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第3页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第4页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第5页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第6页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第7页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第8页
    还剩3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4课 明朝的统治优质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4课 明朝的统治优质课件ppt,文件包含第14课明朝的统治pptx、明朝第一大案胡惟庸mp4、朱元璋的发展mp4、朱元璋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mp4、清朝统治者解释八股文mp4、锦衣卫刺探消息mp4等6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39页, 欢迎下载使用。
    1.了解明朝建立的相关史实,识记朱元璋强化皇权的措施,知道明朝经济的发展;2.掌握明朝的八股取士,理解其影响;3.理解朱元璋强化皇权的原因和影响,认识这是中国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在政治上的表现。
    明朝到底发生过哪些事儿呢?
    人的一生当中要读很多的书,但是有些书毫无价值,有些书虽然有价值,但是却让人提不起兴趣,而《明朝那些事儿》既是一本有价值的书,也是一本让人读起来很感兴趣的书籍。这本书中的人物全程演绎明朝300年兴衰风云,图解历史,小细节、大事件一目了然,通俗易懂。
    姓名:朱元璋学历:无文凭,自学成才家庭出身:贫农(至少三代)籍贯:安徽凤阳生卒:1328-1398 职业:和尚——皇帝主要工作经历:1328年-1344年放牛1344年-1352年做和尚1352年-1368年造反1368年-1398年大明王朝皇帝
    世之寒微有能过我者呼?斯寒微之至极也!——朱元璋
    材料:“堂堂大元,奸佞专权。开河变钞祸根源,惹红巾万千。官法滥,刑法重,黎民怨。 人吃人,钞买钞,何曾见? 贼做官,官做贼,混贤愚。哀哉可怜!” ——《醉太平小令》
    历史背景:1、元朝末年吏治腐败,民不聊生。2、元末农民起义的爆发。3、朱元璋所领导的起义军实力强大,消灭了各方面势力。朱元璋强化自身实力的策略: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时间:1368年 都城:应天府(南京)明朝建立的历史意义:结束了元朝的统治,开启了君主专制变革的新局面。
    (2)政治:全面改革官制
    ①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布政使司、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
    “三司”互不统属,从而分散行省权力。
    ②封王驻守各地,监控地方,巩固皇室。
    1.原因:元朝的灭亡是由于地方分权和朝臣权力过大所致
    2.目的: 巩固统治,强化皇权
    为了巩固统治,强化皇权
    (1)经济:积极恢复发展社会经济
    蓝玉案诛杀1.5万人以上,胡惟庸案诛杀2万人以上
    明初大案——诛杀胡惟庸
    丞相胡惟庸,开国老臣,位高权重。因是百官之首,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而常与朱元璋发生“口角”,朱元璋以“谋反”之罪灭其九族,并借此上朝废除丞相,改革行政机构。 思考:朱元璋为什么杀宰相胡惟庸?
    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 ——朱元璋《皇明祖训》
    在中央,朱元璋为进一步集中权力(目的),废除了以往长期存在的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提升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的职权,并使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
    思考:行省制度始于什么朝代?丞相设立于什么朝代?
    行省制度:元朝; 丞相制度:秦朝
    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朱元璋
    “秘书”批答如何处理(文字书写)
    材料 仅在洪武十九年九月十四日到二十一日,朱元璋就处理诸司奏章1660件,平均日处理291件。平均算来,朱元璋每天处理批审的公文多达207余份,处理的事务多达411件。 ——樊树志《国史纲要》
    问 题 思 考阅读P68相关史事,想一想:朱元璋该怎么处理这么庞大的政事?
    画一画明朝废丞相、设内阁之后的中央官制图
    皇帝
    中书省(丞相)
    内阁
    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行中书省
    布政司(行政)
    按察司(监察)
    都指挥司(军政)
    短期:一方面加强了君主专制,另一方面加重了君主的负担。长期:1、以“祖制”的形式废除丞相制度,导致明朝政治制度趋于僵化,“家天下”色彩浓重。2、导致内阁的产生(明成祖时期)内阁的性质:是皇帝的秘书机构,非法定机构,阁臣权力的大小由皇帝决定,所以,内阁是明朝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
    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披被。——朱元璋
    (3)军事:目的:分散兵权
    ①把原来的大都督府分为中、左、右、前、后五军都督府。
    ②调兵和武官任命的权力归兵部。
    明朝大学士宋濂曾经与客人在家饮酒。第二天上朝时,朱元璋问他昨天请了什么客人、吃的什么菜、喝的什么酒,宋濂一一如实回答。皇帝笑着说:“你没有骗我”。 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朱元璋为什么说宋濂没有骗他?
    (4)特务组:朱元璋设立锦衣卫,明成祖时期设立东厂。合称“厂卫”。
    掌管侍卫、缉捕、刑狱诸事,保护皇帝,镇压官民。
    由皇帝直接指挥,不受法律的约束。是皇帝的耳目和爪牙。
    朱元璋设立锦衣卫,明成祖设立东厂,明宪宗增设西厂,合称“厂卫”。
    威慑群臣的措施:廷杖(体现出君臣关系的紧张和冷漠)作用/意义/影响:加强了君主专制,奠定了明清两朝政治制度的基本框架。
    材料:时(明朝初年)京官每旦入朝,必与妻子诀别,及暮无事则相庆,以为又活一天。——《稗史汇编》
    为提高皇帝的权威,用“廷杖”惩处大臣。
    4.朱元璋强化皇权的影响
    利:(权利的分散与制衡)皇权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大为加强。弊:政策皆出于皇帝,容易出现失误,皇帝权力过大,易形成专权恐怖统治。
    权力分散 相互制约加强皇权
    特点:权力的分散与制衡,通过分散中央与地方的权力,防止朝臣和地方官员专权,从而加强了皇权。
    明清时期考生作弊手段以夹带居多,这是为什么呢?
    结合课文与材料,想一想:明朝的科举考试有哪些变化?
    题目必须来自“四书”“五经”;考生对题目的解释,必须是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标准,不得自己随意发挥。
    明朝科举考试变化的主要表现:
    比一比:明朝的八股取士与唐朝的科举制度有什么不同?
    严重阻碍了我国的思想文化、科技的发展与进步。
    扼杀了创造性,不利于教育发展。
    培养出的不讲实际学问的“人才”,不利于选先用能。
    明代著名学者顾炎武曾抨击过八股文:八股文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
    想一想:明清实行八股取士,对中国教育、选官等方面造成什么样的负面影响?
    回顾梳理:科举制度发展史
    【唐太宗增加考试科目 武则天创立殿试 唐玄宗将诗赋作为重要考试内容】
    【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
    成熟周期短、产量高解决了粮食紧张的问题
    棉纺织业在明代已从南方推向北方,南北方都涌现出一批棉纺织业基地;苏州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
    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中心,所产的青花瓷器,畅销海内外。
    明代景德镇瓷器产品占据了全国的主要市场。以青花为主,其它各类产品如釉下彩、釉上彩、斗彩、单色釉等也都十分出色。
    明永乐青花海水江牙纹香炉
    (1)北京和南京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
    (2)出现了商帮,如山西的晋商、安徽的徽商。
    材料一:《苏州风俗考》记载的明代苏州纺织业情况是:“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机户),计日受值。……若机户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
    材料二:明末冯梦龙小说《醒世恒言》描述了明代苏州繁荣盛景:“绸丝牙行,约有千百余家,远近村坊织成绸匹俱到此上市。四方商贾来收买的蜂拈蚁聚,拥挤不开。”
    问题一:上述材料反映了哪些产业?问题二:这些产业的发展程度如何?
    ①纺织业和商业繁荣发达②生产形成体系,有专业商人买卖丝绸,出现了雇佣劳动。
    苏州成为明代的丝织业中心
    中国古代四大商帮:晋商、徽商、浙商、粤商。
    晋商经营盐业,票号等商业,尤其以票号最为出名。徽商经营行业以盐、典当、茶木为最著,其次为米、谷、棉布、丝绸、纸、墨、瓷器等。
    明朝商品经济的活跃,导致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明代社会经济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商业经济在整个社会经济中地位的提高。
    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定都应天府(南京)。
    ①废行中书省,设三司;②分封诸子,监控地方。
    锦衣卫(明太祖)和 东厂(明成祖)
    禁锢思想自由,培养顺从者
    引进原产于美洲的一些农作物
    棉纺织业、丝织业(苏州)、制瓷业(景德镇)
    出现商帮(晋商、徽商)
    废丞相和中书省,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
    使皇权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大为加强
    分散行省的权力,巩固皇权
    军事:设立五军都督府,皇帝直接掌握军事大权
    文化:改革科举制度 八股取士
    1.不属于明朝统治者为加强君权而采取的措施是( ) A.分封子孙到各地做藩王 B.废行中书省,设三司 C.设立锦衣卫、东厂等特务机构 D.明朝科举考试实行“八股取士”
    2.明太祖曾说:“今我朝罢丞相……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可见其废除宰相的主要目的在于(  )A.提高效率B.强化皇权C.控制军权D.制约地方
    4.人们常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来形容宰相的地位。我国古代宰相制度的创设和废除分别是( )A.秦朝和明朝 B.汉朝和明朝 C.秦朝和清朝 D.唐朝和清朝
    3.下列关于明朝经济发展情况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引进了原产于非洲的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 B.棉纺织业已从南方推向北方,南北方都涌现出一批棉纺织业基地 C.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中心,所产青花瓷畅销海内外 D.商品经济相当活跃,出现了数十座较大的商业城市
    1、为加强皇权,朱元璋设立了由皇帝直接指挥的机构,掌管侍卫、缉捕、刑狱诸事,保护皇帝,镇压官民;后来,明成祖又成立了同类机构。上文反映的史实是(       )A.废丞相,权分六部B.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C.文字狱的迭兴 D.军机处的设立2、《皇明祖训》记载:“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并不曾设立丞相。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为此,朱元璋A.尊孔崇儒,八股取士B.废除丞相,权分六部C.强化专制,设军机处D.设置东厂,监视官民

    相关课件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4课 明朝的统治课前预习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4课 明朝的统治课前预习ppt课件,共2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攻占大都,职能特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4课 明朝的统治优质课件ppt: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4课 明朝的统治优质课件ppt,文件包含第14课明朝的统治课件pptx、第14课明朝的统治教案doc、明太祖朱元璋导入视频2mp4、明朝八股取士mp4等4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41页, 欢迎下载使用。

    历史人教部编版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4课 明朝的统治优秀课件ppt:

    这是一份历史人教部编版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4课 明朝的统治优秀课件ppt,共4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第14课明朝的统治,藩王可在封地上,明朝科举考试说明,“比屋皆工织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