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荷塘月色》课件 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1页
    《荷塘月色》课件 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2页
    《荷塘月色》课件 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3页
    《荷塘月色》课件 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4页
    《荷塘月色》课件 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5页
    《荷塘月色》课件 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6页
    《荷塘月色》课件 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7页
    《荷塘月色》课件 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8页
    还剩2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3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基础模块 下册荷塘月色朱自清完美版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基础模块 下册荷塘月色朱自清完美版ppt课件,共31页。
    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以及本文的写作背景。2.赏析作者所描绘的荷塘月色的美景,领悟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3.学习比喻、拟人、通感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生于光绪二十四年十月初九( 1898年11月22日),逝于1948年8月12日,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原籍浙江绍兴。 1948年,朱自清因为反对美国政府的扶日政策,参加了拒绝接受美国救济粮的运动,本已身患肺病的他更是虚弱不堪,终于在贫病之中逝世,年仅50岁。 朱自清有著作27种,共约190万言,包括诗歌、散文、文艺批评、学术研究等,大多收入1953年开明书店出版的4卷《朱自清文集》。朱自清的散文主要是叙事性和抒情性的小品文。其作品的题材可分为三个系列:一是以写社会生活抨击黑暗现实为主要内容的一组散文,代表作品有《生命价格──七毛钱》《白种人──上帝的骄子》和《执政府大屠杀记》。二是以《背影》《儿女》《悼亡妇》为代表的一组散文,主要描写个人和家庭生活,表现父子、夫妻、朋友间的人伦之情,具有浓厚的人情味。第三,以写自然景物为主的一组借景抒情的小品,《绿》《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等,是其代表佳作。后两类散文,是朱自清写得最出色的,其中《背影》《荷塘月色》更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其散文素朴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炼、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
    文章写于1927年7月,那时作者在清华大学教书,住清华园西院。文章里描写的荷塘就在清华园。这一年中国接连发生了“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大屠杀,白色恐怖笼罩着中国大地。朱自清处于苦闷彷徨中。他自己也知道,“只有参加革命或反革命,才能解决这惶惶然”,但他最终还是选择了“暂时逃避的一法”(《忆佩弦》)。但是他毕竟是一个爱国的民主主义者,面对黑暗现实,又不能安心于这种“超然”。在《一封信》中他表白说:“这几天似乎有些异样,象一叶扁舟在无边的大海上,象一个猎人在无尽的森林里。……心里是一团乱麻,也可以说是一团火。似乎在挣扎着,要明白些什么,但似乎什么也没有明白。”《荷塘月色》就正是作者自己想“超然”而又想“挣扎”的心迹的真实描摹和生动写照。
    学生自由诵读课文,谈谈自己的整体感受。
    7.脉脉(mò mò):默默,文中形容水没有声音。8.梵婀(ē)玲:vilin,小提琴。9.棹(zhà):船桨。10.敛裾(liǎn jū):提起衣襟。
    1.蓊蓊(wěng)郁郁:形容树木茂盛的样子。 2.踱(duó)步 :慢步的走来走去,步行。3.袅(niǎ)娜:柔美的样子 。        4.霎(shà)时:刹那,极短的时间。5.弥(mí)望:满眼,充满视野。6.斑驳(bān bó):一种颜色中杂有别种颜色,或各种颜色杂在一起。
    荷塘上的月色,月色下的荷塘
    淡淡的喜悦、淡淡的哀愁
    三、读第4自然段思考问题1.这一段写什么景,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的?
    月下荷塘美景:荷叶、荷花、荷香、荷波、荷韵五个方面。
    三、读第4自然段,思考问题 2.作者是怎样从这五个方面描绘这月下荷塘美景的?
    荷叶“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运用比喻手法写出荷叶的风姿,写出其动态美。
    荷花“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运用拟人、比喻的手法。“袅娜”写出荷花的饱满盛开状,“羞涩”写荷花含苞待放。这两个词本是用来描写女子娇美姿态、羞涩神情的,现在用来写荷花,赋予物以生命力和感情。这是拟人写法。接着连用三个比喻,把荷花比作是“一粒粒的明珠”“碧天里的星星”“刚出浴的美人”,分别描绘了淡月辉映下荷花晶莹剔透的闪光,绿叶衬托下荷花忽明忽暗的闪光,以及荷花不染纤尘的美质。
    三、读第4自然段,思考问题 2.作者是怎样从这五个方面描绘这月下荷塘美景的?
    荷波“这时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微风过处叶花颤动的情状,既有视觉形象,叶子“有一丝的颤动”化为“一道凝碧的波痕”;又有听觉形象,风吹花叶的颤动声音。动静结合,形象地传达出荷塘富有生气的风姿,创造出了清幽恬静的氛围。
    荷香“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运用通感的手法,由嗅觉向听觉转移。“缕缕清香”与“渺茫的歌声”在许多方面有相似之处,如时断时续、若有若无、轻淡飘渺、沁人心脾等,其间感觉的转移伴随想象的跳跃。
    荷韵“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作者把所见与想象结合,“脉脉”本指默默地用眼神或行动来表情传意,这里用来写流水,塘水在茂密的荷叶下是看不到的,作者却由叶子的“风韵”想象到那叶子下的水“脉脉”有情,真正做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
    齐读第四自然段,品味其写景特点。
    叶、花、树写出了月色朦胧飘渺的特点。
    四、阅读鉴赏第5段。1.本段写荷塘上的月色,月色本是难写之景,作者借哪些景物,写出荷塘上月色的特点?
    画——有“人为”动作含于其中,仿佛有无形的手在展纸描绘“倩影”,写出了投在荷叶上的月影之真、之美。
    洗——写“叶子和花”在月光映照下一种奶白色而又柔润欲滴的状态。
    浮——写深夜水汽由下而上轻轻升腾,慢慢扩散、弥漫,以动景写静景,描绘雾的轻飘状态。
    四、阅读读鉴赏第5段。2.月色本是难状之景,作者用了一些传神的动词描绘出了可感的月光形象,试结合语境分析这些动词的特点。
    总结:本段虽着意写月色,但又处处不忘荷塘,用几个传神的动词,从不同角度写出淡月辉映下荷塘里雾光叶色、水气交相杂糅而形成的朦胧景象,使难状之景如在眼前。
    云想衣裳花相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一枝秾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
    五、阅读鉴赏第6段。1.提问:本段是怎么写荷塘四周的景色的?
    本段则以树为着眼点,由近及远,写了树色、烟雾、远山、灯光,再由静到动,写到蝉声、蛙声。
    五、阅读鉴赏第6段。2.本段写月下荷塘的四周景色,作者选用了一些叠字叠词试结合语境,说说这些词语的妙处。
    远远近近、高高低低——写出了树的错落有致,既开阔又有立体感,用语平实自然。 重重、阴阴、隐隐约约——传神地描述出特定环境中的景物特点,不仅写出了树木之多,而且加强了夜色的浓重气氛。
    作者多层次、多角度地描写月下荷塘的景色,抒发自己向往自由宁静生活的思想感情。
    3.荷塘的美景使作者获得了片刻的宁静,但蝉声和蛙声又打破了他内心的宁静,作者的思绪由理想回到现实,似乎可以收尾,为什么还要写一段描写古人采莲和记起《西洲曲》情景的文字?试结合语境谈谈自己的看法。
    《采莲赋》--梁元帝 漂亮的少年、美貌的少女,心心相印采莲去。首船头来回转,交杯频递笑把爱情传。桨板轻摇水草紧绊,船头微动浮萍才分开。姑娘身材多窈窕,白绸衫儿束细腰。情意绵绵难分割,恋恋不舍把头回。春末夏初好季节啊,叶儿正嫩花儿才开。撩水逗乐笑微微,怕水珠溅身弄湿衣。忽然又觉船儿斜,急忙收起绫罗裙。《西洲曲》 秋天的南塘里她摘着莲子,莲花长得高过了人头。低下头拨弄着水中的莲子,莲子就像湖水一样青。
    从全文看,这是在游完荷塘往回走的路上想起的,刚游完荷塘,由荷花想到采莲,这顺理成章。游荷塘没有使作者摆脱“不宁静”,于是作者又回忆历史,描绘出了一幅热闹欢快的景象,这不仅反衬出此时的静,更表现了对美好自由生活的向往。“可是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历史只能想想而已。又记起《西洲曲》里的句子,《西洲曲》是以谐音描写一个青年女子思念情人的痛苦。犹如两幅图画,形成了“冷”与“热”、“静”与“动”的强烈对比,写出了一个知识分子内心的矛盾与冲突。“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一句,是全文的点睛之笔,既是因回忆而勾起了乡思,也含蓄地揭示了“心里颇不宁静”的原因所在。深切而又微妙地反映了作者想摆脱这种不宁静而又摆脱不掉的万分苦恼的心情。
    1.从课文结构看,作者的一切活动都是由“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引起的,这是“文眼”,是理解全文的关键,试联系背景讨论作者“这几天心里”为什么“颇不宁静”?
    (1)对现实不满的愤激;(2)对政局和个人前途的忧虑;(3)表现了一种我行我素的闲适心情;(4)表现了作者对美好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
    2.平常我们见到的写荷花的文章大多是浓艳明丽的,本文描写的景色却是素淡的、朦胧的。景语即情语,试结合课文谈谈自己的看法。
    作者夜游荷塘是为了摆脱“心里颇不宁静”,追求刹那间的安宁。作者笔下的荷塘是一派幽静安宁的景象,正是作者所追求的,在作者眼中,荷塘景色“恰是到了好处”,不浓不淡,不明不暗,一切都是那样的调和适中安逸。追求刹那间的安宁正是为了暂时忘却现实,分明曲折地反映了他对当时现实的不满。荷塘景色越宁静、安逸,越反衬心里“颇不宁静”。作者把这种情感很自然地融入这月下荷塘的美景中。
    表达技巧:1.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本文的抒情方法,有直接的,如开头的“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第3自然段中比较集中的内心独白和第6自然段中的“我什么也没有”的感叹等。它们都通过叙述自己内心的感抒发了对当时生活现实不满,表达了不能离开现实的矛盾、苦闷心情。这些直接抒情的语句不管是零星的,还是比较集中的,看上去都并不十分强烈,虽没有义愤填膺的大声疾呼,透露出作者心中极度的矛盾和痛苦。 同时,作者把自己的情感寄寓于对荷塘与月色的描写之中,使情与景交融在一起。综观文,本文写景的基调是静、寂二字。“我”外出的时间,是在夜阑人静以后,“月亮渐渐地升高了,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已经听不见了”;“我”所走之处,是“一条幽僻的路,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更何况,“路上只我一个人”。其静、寂可想而知。这与作者的情感基调是十分吻合的。 因此,尽管荷塘是优美的,但月色却是朦胧的,四周的环境又是迷静寂的:“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令人感到压抑!作者虽然在这里得到了暂时的解脱,有了一丝淡淡的喜悦,但心的愁云,原是驱不散、挥不去的!难怪他要感叹“我什么也没有”,要“惦着江南”了。而这种感叹和感觉,不正是对现实不满的流露吗?
    表达技巧:3.精心构思,巧妙布局 本文大至构思缜密、布局精巧,小至用词贴切、表意准确,都显示了作者娴熟的写作技巧和语言功夫,值得我们仔细琢磨,悉心品味。

    相关课件

    中职语文部编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上册二 荷塘月色公开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中职语文部编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上册二 荷塘月色公开课课件ppt,共3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形散而神不散,知人论世,基础字词,写作背景,文章结构,----心里颇不宁静,探究文本,----寻找宁静,颇不宁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职语文部编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上册二 荷塘月色试讲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中职语文部编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上册二 荷塘月色试讲课ppt课件,共1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导入,❖作者,❖解题,❖背景,❖赏析,❖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职语文高教版(中职)基础模块 下册荷塘月色朱自清精品课件ppt:

    这是一份中职语文高教版(中职)基础模块 下册荷塘月色朱自清精品课件ppt,共5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法点拨,猜猜他是谁,荷塘月色,作者简介,听录音,小组讨论,整体感知,写作背景,写作线索,重点赏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