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中考复习 专题05 人体的营养和呼吸-三年(2020-2022)中考生物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中考复习 专题05 人体的营养和呼吸-三年(2020-2022)中考生物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解析版),共3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05 人体的营养和呼吸
一、选择题
1.(2022·广东)某兴趣小组按照下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预测实验现象最可能为( )
组别
加入的物质
处理
温度(°C)
保温时长(min)
加碘液后的现象
甲
适量馒头碎屑
2mL唾液
搅拌
37
10
①
乙
适量馒头碎屑
2mL清水
搅拌
37
10
②
A.①变蓝 ②不变蓝 B.①不变蓝 ②不变蓝
C.①不变蓝 ②变蓝 D.①变蓝 ②变蓝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所述,甲试管滴加的是唾液,乙试管滴加的是清水,所以,甲不变蓝,乙变蓝,甲试管不变蓝的原因是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促进淀粉的分解,可见C说法正确。
2.(2022·聊城)在学校的健康体检中,测得某同学的肺容量变化如图所示,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该同学的肺容量最大为4升
B.AB段表示吸气过程
C.BC段膈肌处于收缩状态
D.D点表示吸气结束的瞬间,肺内气压等于外界大气压
【答案】B
【解析】A.据图可见14秒左右:该同学肺容量最大要大于4升,A不符合题意。
B.AB段肺容量变大,表示吸气过程,B符合题意。
C.BC段肺容量变小,表示呼气过程,膈肌处于舒张状态,C不符合题意。
D.D点表示呼气结束的瞬间,肺内气压等于外界大气压,D不符合题意。
3.(2022·苏州)如图表示人体呼吸的全过程,其中通过扩散作用实现气体交换的过程有( )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D
【解析】过程②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和④血液与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过程,是通过气体扩散作用实现的。过程②肺泡内的氧气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
4.(2022·呼和浩特)如图为喜马拉雅登山队的队员们在为期110天的训练过程中随运动轨迹改变(虚线),红细胞数量变化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由于血液中氧含量降低,肾脏上皮细胞分泌的促红细胞生成素会增加并释放到血液中,运送至骨髓,这个过程属于激素调节
B.氧气通过呼吸系统进入肺泡时,膈肌和肋间肌处于收缩状态
C.高海拔地区气温寒冷,鼻腔内表面的黏膜中分布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可以起到湿润空气的作用
D.回低海拔时,人体红细胞对高海拔的适应性变化会逐渐消失
【答案】C
【解析】A、激素是由内分泌腺分泌的,其分泌物直接进入腺体内的血液。由于血液中氧含量降低,肾脏上皮细胞分泌的促红细胞生成素会增加并释放到血液中,运送至骨髓,这个过程属于激素调节,A不符合题意。
B、氧气通过呼吸系统进入肺泡中,此时,膈肌和肋间肌处于收缩状态,肺泡内的氧气通过气体扩散作用进入到肺泡周围毛细血管中,B不符合题意。
C、高海拔地区气温寒冷,鼻腔内表面的黏膜中分布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可以起到温暖空气的作用,C符合题意。
D、重回低海拔时,人体红细胞对高海拔的适应性变化会逐渐消失,D不符合题意。
5.(2022·烟台)2022年春节,乘“神舟十三号”进入太空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吃上了中国传统的年夜饭——饺子,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饺子主要在小肠内被消化和吸收
B.小肠吸收的营养物质运输到大脑需要两次经过心脏
C.航天员的脸变胖了是因为吸收了丰富的营养
D.航天员工作和生活所需能量主要来自糖类
【答案】C
【解析】A.蛋白质在胃内胃液的作用下初步分解,初步分解的蛋白质在小肠内消化液的作用下分解为氨基酸。糖类在口腔内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分解为麦芽糖,麦芽糖在小肠内消化液的作用下分解为葡萄糖。因此,饺子中的主要营养物质为淀粉和蛋白质,这些营养物质主要在小肠中被最终消化和吸收,A不符合题意。
B.小肠吸收的营养物质要经过小肠的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脑部的毛细血管网,最终进入脑中,这个过程两次经过心脏,B不符合题意。
C.航天员的面部变胖是因为太空环境下没有大气压,不是吸收了丰富的营养成分引起的,C符合题意。
D.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为生命活动提供主要能量,D不符合题意。
6.(2022·苏州)如图为呼吸系统的组成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①分泌的黏液会形成鼻涕 B.③是食物和空气的共同通道
C.④管道内表面有黏膜和纤毛 D.⑥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
【答案】B
【解析】A、①是鼻腔,分泌的黏液形成鼻涕,不符合题意。
B、②是咽,咽是食物和空气的共同通道,③喉是发声器官,符合题意。
C、④是气管,管道内表面有黏膜和纤毛,不符合题意。
D、⑥是肺,是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器官,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不符合题意。
7.(2022·怀化)图是康康同学制作的模拟人体胸廓变化与呼吸关系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模拟吸气,乙模拟呼气 B.甲模拟呼气,乙模拟吸气
C.结构A模拟的是气管 D.结构C模拟的是肺
【答案】B
【解析】AB.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膈肌顶部下降,胸廓的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呼气时,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膈肌顶部升高,结果胸廓容积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因此,甲表示呼气,乙表示吸气,A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CD.分析图可知:A气管、B支气管、C肺、D膈,CD不符合题意。
8.(2022·陕西)我们从食物中获得的营养物质具有提供物质和能量,维持生命和健康的作用。下列营养物质的作用与举例不相符的是( )
A.提供物质,如蛋白质 B.维持健康,如维生素
C.维持生命,如水 D.提供能量,如无机盐
【答案】D
【解析】A.蛋白质是组成细胞的主要有机物,如蛋白质是构成细胞膜、染色体的主要成分,A不符合题意。 B.维生素不是构成细胞的主要原料,不为人体提供能量,人体每日对它们的需要量也很小。但是,维生素对人体的重要作用是其他营养物质所不能代替的。人体一旦缺乏维生素,就会影响正常的生长发育,甚至患病,B不符合题意。
C.水是人体内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约占体重的60%~70%。水是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水,C不符合题意。
D.无机盐在人体内的含量不多,不提供能量,是构成人体的重要原料,如钙和磷是构成牙齿和骨骼的重要成分。无机盐还参与人体的各种代谢活动,是人体生长发育等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重要保证,D符合题意。
9.(2022·衡阳)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提出:“阳光体育”——“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生活一辈子”。进行体育运动时,尽量用鼻呼吸而不用口呼吸。下列原因不合理的是( )
A.鼻腔内的鼻毛能阻挡灰尘,清洁空气
B.鼻黏膜分泌的黏液能清洁和湿润空气
C.鼻黏膜内丰富的毛细血管能温暖空气
D.鼻黏膜内有嗅觉细胞,能分辨气味
【答案】D
【解析】A.鼻腔的前端生有鼻毛对吸入的气体有清洁作用,减少对身体有害物质的吸入,所以用鼻呼吸比用嘴呼吸好,A不符合题意。
B.鼻腔内表面的黏膜可以分泌黏液能湿润和清洁气体的作用,湿润会减少空气中的浮尘,有利于气管的润滑作用,所以用鼻呼吸比用嘴呼吸好,B不符合题意。
C.鼻粘膜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可以温暖空气,从而减少对肺的刺激,所以用鼻呼吸比用嘴呼吸好,C不符合题意。
D.鼻黏膜内的嗅细胞能感受气味的刺激,和用鼻呼吸还是用嘴呼吸没有多大关系,D符合题意。
10.(2022·成都)学校开展体质健康检测,常通过测定肺活量来反映肺功能的强弱。测定肺活量过程中尽力吸气时( )
A.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胸廓扩大
B.膈肌和肋间外肌收缩,胸廓扩大
C.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胸廓缩小
D.膈肌和肋间外肌收缩,胸廓缩小
【答案】B
【解析】肺富有弹性,当肋骨间的肌肉和膈肌收缩使得胸腔容积扩大时,肺便扩张,肺内的气体压力相应降低,于是外界气体就被吸入。当肋骨间的肌肉和膈肌舒张使得胸腔容积缩小时,肺便收缩,肺内的气体压力相应增大,于是气体就被呼出。所以,测定肺活量过程中尽力吸气时:膈肌和肋间外肌收缩,胸廓扩大。
11.(2022·天水)人的生长发育需要各种营养成分,营养摄入不均衡可能导致人患病。下列疾病与病因的对应关系中,正确的是( )
A.坏血病——缺乏维生素B1
B.夜盲症——缺乏维生素A
C.佝偻病——缺乏维生素C
D.地方性甲状腺肿——缺乏含铁的无机盐
【答案】B
【解析】A.维生素C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维持骨肌肉和血液的正常生理作用,增长抵抗力,缺乏维生素C时患坏血病、抵抗力下降,A不符合题意。
B.维生素A能促进人体正常发育,增强抵抗力,维持人的正常视觉,缺乏维生素A时引起夜盲症、皮肤干燥、干眼症B符合题意。
C.维生素D促进钙、磷吸收和骨骼发育,缺乏维生素D时引起佝偻病、骨质疏松等,C不符合题意。
D.地方性甲状腺肿大是缺碘引起的,缺乏含铁的无机盐会引起贫血,D不符合题意。
12.(2022·泰安)下图表示同一名受测者在奔跑、休息、慢跑三种活动中吸入气体体积的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在CD段,受测者每分钟呼吸的次数是18次
B.a点到b点表示吸气过程,受测者的肋间肌和膈肌收缩
C.AB段、CD段、EF段依次进行的是慢跑、休息、奔跑
D.在EF段,受测者吸入气体总量增加是呼吸频率增加导致的
【答案】B
【解析】A、在CD段,15秒时间内,完成4次呼吸运动,所以1分钟完成:4×4=16次呼吸,A错误;
B、a点到b点,肺内气体体积增大表示吸气过程,吸气时肋间肌和膈肌收缩,胸廓体积增大,肺也随之扩张,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完成吸气,B正确;
C、AB段呼吸深度浅、呼吸频率小,为休息;CD段呼吸深度较大、呼吸频率较快,为慢跑;EF段呼吸深度大、频率快,为奔跑,C错误;
D、在EF段,受测者呼吸肌收缩力量得到加强,可以扩大胸廓的活动范围,使呼吸的深度加大、加深,吸入气体总量增加是呼吸深度和频率增加导致的,D错误。
13.(2022·南充)呼吸是细胞生物的基本特征。人体通过呼吸系统完成呼吸。下图是人体呼吸系统组成示意图,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⑥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
B.外界空气进入⑥的顺序是①②③④⑤
C.吞咽时,若食物误入②会引起剧烈咳嗽
D.尘肺的形成,说明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
【答案】C
【解析】图中①鼻、②咽、③喉、④气管、⑤支气管、⑥肺。
A、⑥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A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外界空气进入⑥肺的顺序是①鼻、②咽、③喉、④气管、⑤支气管,B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吞咽时,若食物误入③喉,会引起剧烈咳嗽,C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D、虽然呼吸道能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但其对气体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因此,保持环境中的空气清新、清洁是非常重要的,D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14.(2021·青海)图为人体消化系统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是最大的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中含有多种消化酶
B. 丙是最大的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中含有多种消化酶
C. 丁是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内含多种消化液和消化酶
D. 肝炎病人怕吃油腻的食物,原因是乙分泌的消化液过少
【答案】 C
【解析】A.甲是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消化腺,分泌胆汁,储存在胆囊内,通过胆管输送到小肠内,胆汁不含消化酶,促进脂肪的消化,A不符合题意。
B.丙是胰腺,分泌胰液,通过胰管输送到小肠内,胰液含有多种消化酶,B不符合题意。
C.丁是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小肠内有肠腺,分泌肠液,肠液中含有多种消化酶,促进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消化,C符合题意。
D.肝炎病人怕吃油腻的食物,原因是甲肝脏分泌的胆汁过少,胆汁不含消化酶,能乳化脂肪为脂肪微粒,D不符合题意。
15.(2021·鸡西)下列食物成分中,不经过消化就可直接被小肠吸收的是( )
A. 淀粉 B. 脂肪 C. 蛋白质 D. 葡萄糖
【答案】 D
【解析】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其中,维生素、水和无机盐等小分子的营养物质人体可以直接吸收利用,而蛋白质、糖类、脂肪这些大分子的营养物质是不溶于水的,必须在消化道内变成小分子的能溶于水的物质后,才能被消化道壁吸收;即淀粉只有被消化为葡萄糖、蛋白质被消化为氨基酸、脂肪被消化为甘油和脂肪酸后才能被人体吸收。因此选项中只有D可以不经过消化就被人体吸收。
16.(2021·通辽).如图一曲线表示淀粉、脂肪和蛋白质在消化道中各部位(依次用A、B、C、D、E表示)被消化的程度,图二曲线表示某人肾单位内葡萄糖、无机盐和尿素的含量变化情况,其中Ⅰ、Ⅱ、Ⅲ表示组成肾单位的有关结构。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一D内有多种消化液,有许多皱襞和绒毛,这些特点都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
B. 图一中乙为脂肪消化程度的曲线,丙为蛋白质消化程度的曲线
C. 图二中a、b、c曲线代表的物质分别是尿素、无机盐、葡萄糖
D. 图二中Ⅰ、Ⅱ的内壁起过滤作用,正常情况下Ⅱ中液体含有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
【答案】 C
【解析】A.图一中D为小肠,是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小肠里有多种消化液有利于营养物质的消化、有许多皱襞和绒毛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A不符合题意。
B.三大营养物质消化的先后顺序是淀粉、蛋白质、脂肪,从曲线图中可知乙是第二开始消化的,所以乙表示蛋白质的消化过程,丙是最后开始消化的,丙表示脂肪的消化过程,B不符合题意。
C.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滤过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血浆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除了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图二中Ⅰ、Ⅱ、Ⅲ依次代表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肾小球不能滤过大分子蛋白质和血细胞,肾小管能重吸收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因此a尿素、b无机盐、c葡萄糖,C符合题意。
17.(2021·邵阳)如图表示血液流经人体器官b时的状况,图中曲线X或Y表示血液中某物质含量的变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若b代表小肠,则曲线Y表示饭后葡萄糖含量的变化
B. 若b代表肾脏,则曲线X表示尿素含量的变化
C. 若b代表肺,则曲线Y表示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
D. 若b代表脑,则曲线X表示氧气含量的变化
【答案】 C
【解析】A.若b代表小肠,由于在小肠内吸收营养物质,因此饭后人体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增加,则曲线Y表示饭后葡萄糖含量的变化,A不符合题意。
B.若b代表肾脏,经过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血液中的尿素含量减少,即曲线X表示尿素含量的变化,B不符合题意。
C.当血液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时,由于吸入肺泡内的空气中,氧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多,而二氧化碳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少,因此肺泡内的氧气扩散到血液里,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肺泡里,这样,血液由含二氧化碳较多的静脉血变成了含氧气较多、二氧化碳较少的动脉血。因此若b代表肺,则曲线Y表示氧气含量的变化,C符合题意。
D.若b代表脑,脑部组织细胞内进行呼吸作用会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血液流经脑时氧气含量会减少二氧化碳含量会增多,因此若b代表脑,则曲线X表示氧气含量的变化,D不符合题意。
18.(2021·襄阳)下列关于人体消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淀粉从口腔开始被消化
B. 蛋白质消化的最终产物是氨基酸
C. 胆汁中没有消化酶
D. 胃只有消化功能
【答案】 D
【解析】A.淀粉在口腔中开始被消化,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分解成麦芽糖,然后在小肠中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成葡萄糖,A不符合题意。
B.蛋白质在胃中开始被消化,在胃蛋白酶的作用分解成多肽。进入小肠后,在小肠分泌的肠液和胰腺分泌的胰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成氨基酸,B不符合题意。
C.肝脏分泌的胆汁中没有消化酶,但它能使脂肪变成微小的颗粒,从而增加脂肪酶与脂肪的按触面积,起到促进脂肪分解的作用,C不符合题意。
D.胃能够初步消化蛋白质,也能吸收部分水、无机盐和酒精,D符合题意。
19.(2021·常州)下图为某同学探究“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的实验设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淀粉在口腔中被分解成葡萄糖
B. 2号试管中的淀粉会被唾液中的蛋白酶消化分解
C. 滴加碘液后,1号试管不变蓝,2号试管变蓝
D. 两支试管放在37℃温水中的目的是模拟人体口腔的温度
【答案】 D
【解析】A、淀粉在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作用下,初步分解为麦芽糖,在小肠中最终分解为葡萄糖,A说法错误。
B、2号试管中滴加的是唾液,内含唾液淀粉酶,所以②号试管中的淀粉会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被初步分解,B说法错误。
C、1号试管中注入的是清水,不能分解淀粉,试管内的淀粉没有被分解,所以滴入碘液会变蓝;2号试管注入了唾液,试管内的淀粉被分解,所以滴入碘液不变蓝,C说法错误。
D、两支试管放在37℃温水中的目的是模拟人体口腔的温度,是淀粉酶的活性达到最佳,D说法正确。
20.(2021·咸宁)如图为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一次平静呼吸过程中肺内气压的变化曲线图,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AB段表示吸气,BC段表示呼气
B. AB段的膈肌处于收缩状态,膈顶部下降
C. BC段的膈肌处于舒张状态,胸廓容积扩大
D. C点为呼气结束点,此时肺内外气压相等
【答案】 C
【解析】分析图示可知:AB段的肺内气压小于大气压的气压,是吸气过程;吸气时,膈肌和肋间肌收缩,胸廓扩大,肺扩张。BC段的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是呼气过程;呼气时膈肌舒张,隔顶上升,肋间肌舒张,肋骨下移,胸廓缩小,肺回缩。B点表示吸气刚好完成(或呼气开始);A、C点表示呼气刚好完成(或吸气开始)此时肺内气压等于外界大气压。综上所述,C符合题意。
21.(2021·荆门)下列有关人体结构与生理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肾小管壁薄且周围缠绕着大量的毛细血管,有利于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B. 肺泡壁和包绕的毛细血管壁都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C. 心房与心室之间,心室与动脉之间,四肢静脉内都有瓣膜,能防止血液倒流
D. 抽血或输血时,针刺入静脉,并在针刺部位的下方(远心端)用胶皮管捆扎起来
【答案】 D
【解析】A.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两部分,肾小体包括肾小球和包绕在肾小球外面的肾小囊。形成尿液的过程中,肾小球有滤过作用;肾小管细长而曲折并绕有大量毛细血管,有利于重吸收作用,A不符合题意。
B.肺是最主要的呼吸器官,是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肺泡是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部位,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些特点都有利于气体交换,B不符合题意。
C.心房和心室之间有房室瓣,心室和动脉之间有动脉瓣,四肢静脉内有静脉瓣,这样保证血液按照一定方向流动而不能倒流,C不符合题意。
D.在静脉血管内,血液是从远心端流向近心端的,用乳胶管扎紧上臂后,在结扎处的远心端的静脉会因血液滞留而膨大,同时,又因静脉内具有防止血液倒流的静脉瓣,所以血液不会倒流而会出现结状突起,所以抽血或输血时,针刺入静脉,并在针刺部位的下方(近心端)用胶皮管捆扎起来,D符合题意。
22.(2021·娄底)如图所示,图甲为某人在呼吸时胸廓容积与肺内气压关系的曲线图;图乙为他的胸腔底部膈肌所处的①、②两种状态示意图,解读不正确的是( )
A. 图甲曲线的a 点,膈肌处于图乙的①状态
B. 图甲曲线的c点,膈肌处于图乙的②状态
C. 图甲曲线的cba段,膈肌舒张,位置上升
D. 图甲曲线的adc 段,膈肌处于图乙的②→①状态
【答案】 D
【解析】A .图甲曲线的a 点,胸腔容积小,肺内气压等于大气压,表示呼气结束的一瞬间,膈肌处于图乙的①状态,膈肌舒张,顶部上升,胸腔容积小,A不符合题意。
B.图甲曲线的c点,胸腔容积大,肺内气压等于大气压,表示吸气结束的一瞬间,膈肌处于图乙的②状态,膈肌舒张,顶部下降,胸腔容积大,B不符合题意。
C.在图甲曲线的cba段时,肺内气压上升,表示呼气,膈肌舒张,位置上升,C不符合题意。
D.图甲曲线的adc 段,肺内气压下降,表示吸气,膈肌收缩,位置下降,膈肌处于图乙的①→②状态,D符合题意。
23.(2021·贵州)下面对人呼吸过程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胸廓扩大,肺扩张,肺内气压大于大气压,气体入肺
B. 胸廓回缩,肺缩小,肺内气压小于大气压,气体入肺
C. 胸廓扩大,肺扩张,肺内气压小于大气压,气体入肺
D. 胸廓回缩,肺缩小,肺内气压小于大气压,气体出肺
【答案】 C
【解析】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①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膈肌顶部下降,胸廓的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完成吸气;②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膈肌顶部升高,结果胸廓容积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完成呼气。
24.(2021·邵阳)下图甲表示气管a、胸腔b、肺c三者的组合示意图;图乙表示胸腔底部膈肌所处的①、②两种状态。当图乙中的膈肌从②状态向①状态转化时,图甲a、b、c三部位的气压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A. b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专题05 人体的营养和呼吸-中考生物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第4期),文件包含专题05人体的营养和呼吸-中考生物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第4期解析版docx、专题05人体的营养和呼吸-中考生物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第4期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3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05 人体的营养和呼吸-中考生物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第3期),文件包含专题05人体的营养和呼吸-中考生物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第3期解析版docx、专题05人体的营养和呼吸-中考生物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第3期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1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中考复习 专题05 人体的营养和呼吸-2022年中考生物真题分项汇编 (全国通用)(解析版),共2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