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专题复习—阅读理解训练题(含解析)
展开第二单元专项训练——阅读理解训练题
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课内文段,完成练习。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的人连面对面都看不清。五更时分,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呐喊。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雾散了就回去。”
曹操得知江上的动静后,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必有埋伏,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拨水军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便是。”然后,他又派人去旱寨调来六千名弓弩手,到江边支援水军。一万多名弓弩手一齐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样。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
1.选文中画“ ”的句子是______描写,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草船借箭》是按照______顺序写的,选文的故事情节可以这样概括:船靠近曹军水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诸葛亮为什么“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边呐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从第1自然段中找出三个直接表现诸葛亮口胸有成竹的词语,写在下面的横线上:______、______、____。
5.鲁肃的“_______”和诸葛亮的“笑”形成对比,突出了诸葛亮的“______”。
6.结合选文,对“诸葛亮笑着说”中“笑”的理解正确的有( )(多选)
A.笑曹操疑心重,用兵谨慎,断定曹操不敢贸然出兵。
B.嘲笑鲁肃不明白自己的用意。
C.表现了诸葛亮的胸有成竹,是诸葛亮神机妙算的体现。
D.是诸葛亮故作镇定,既是安慰自己,也是安慰鲁肃不要怕
二、阅读短文《徐庶走马荐诸葛》,完成练习。
①徐庶(shù),字元直。他化名单福,投奔刘备。刘备非常高兴,拜他为军师。徐庶几番设计,帮助刘备大败曹军。败军回许昌,曹操大为吃惊,问左右:“不知何人为刘备出谋划策?”谋士程昱(yù)答道:“此人非单福,他是颍(yǐng)川的徐庶。丞相若用此人,召来不难。”便献上一计,曹操按程昱说的,派人把徐庶的母亲接到许昌,又让人模仿徐母笔迹,给徐庶写了一封假信,让他速来许昌相见,以救母命。
②徐庶是个孝子,他幼年丧父,弟弟徐康不久前也死了,家中只有老母亲一人,无人照顾。徐庶见信,泪如泉涌,只得拿着信去见刘备,把情况告诉刘备,请求能让他去与母亲相见。刘备闻言大哭,二人相对而泣,想不出什么好办法。第二日,刘备设筵(yán)席为徐庶送行。
③刘备、徐庶骑着马出了城,至长亭,下马相辞。刘备不忍相离,送了一程又一程。徐庶说:“送君千里,终有一别,请您不要再送了,咱们就此告别吧。”刘备拉着徐庶的手说:“先生此去,天各一方,不知什么时候才能相见!”说罢,泪如雨下。徐庶挥泪告别。刘备骑马立于林畔,目送徐庶。看着看着,目光被一片树林挡住。“我真想把这片树林砍光,好多看他几眼!”刘备以鞭指道。
④忽见徐庶拍马而回,刘备喜出望外:“莫非先生改变主意了?”徐庶勒马对刘备说:“我因心绪如麻,忘了一件大事。有一位奇士,就在襄阳城外二十里的隆中,您何不把他请来,此人必有大用。”这个人就是后来鼎鼎有名的人物——诸葛亮。徐庶详细介绍了诸葛亮的才德,建议刘备亲往隆中相请。刘备欣然接受。
7.短文选自古典名著《________》,另外三部古典名著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本书的作者是_______,有许多成语都出自于这本书,请写出两个:__________、__________。再写一个出自于这本书的歇后语:_____________________。
8.照样子写词语。(至少写出两个)
鼎鼎有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心绪如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情节”是构成小说的要素之一,也是小说的骨架。请根据每段的主要内容梳理相应情节。
曹操设计诳徐庶→刘备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请结合选文中的具体事例,分析一下刘备的特点。
刘备:_____________
11.根据短文结尾,你推测下面的情节会是( )
A.煮酒论英雄 B.桃园结义 C.空城计 D.三顾茅庐
12.对于曹操“挟母以令徐庶”的做法,有人觉得兵不厌诈,可取;有人认为不择手段。你认为呢?请表明你的观点,并写出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读《大圣乱蟠桃》节选,做题。
①原来大圣耍了一会,吃了几个桃子,变做二寸长的小人儿,在那大树梢头浓叶之下睡着了。七衣仙女道:“我等奉旨前来,寻不见大圣,怎敢空回?”旁友仙吏道:“仙娥既奉旨来,不必迟疑。我大圣闲游惯了,想是出园会友去了。汝等且去摘桃,我们替你回话便是。”那仙女依言,入树林之中摘桃。
先在前树摘了二篮,又在中林摘了三篮,到后树上摘取,只见那树上花果稀疏,止有几个毛蒂青皮的。原来熟的都是猴王吃了。七仙女张望东西,只见向南枝上止有一个半红半白的桃子,青衣女子用手扯下枝来,红衣女摘了,却将枝子往上一放,原来那大圣变化了,正睡在此枝,被他惊醒。大圣即现本相,耳朵里掣出金箍棒,幌一幌,碗来粗细,咄的一声道:“你是那方怪物,敢大胆偷摘我桃!”慌得那七仙女一齐跪下道:“大圣息怒。我等不是妖怪,乃王母娘娘差来的七衣仙女,摘取仙桃,大开宝阁,做蟠桃胜会。适至此间,先见了本园土地等神,寻大圣不见。我等恐迟了王母懿旨,是以等不得大圣,故先在此摘桃。万望恕罪。”
②大圣闻言,回嗔作喜道:“仙娥请起。王母开阁设宴,请的是谁?”仙女道:“上会自有旧规,请的是各路神仙、大小尊神,俱一齐赴蟠桃嘉会。”大圣笑道:“可请我么?”仙女道:“不曾听得说。”大圣道:“我乃齐天大圣,就请我老孙做个席尊,有何不可?”仙女道:“此是上会旧规,今会不知如何。”大圣道:“此言也是,难怪汝等。你且立下,待老孙先去打听个消息,看可请老孙不请。”
13.仿照语段中的标注示例,在框中写一写。
14.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联系上下文,我大致猜到这句话是在讲____
15.短文第①自然段主要讲( )
A.仙女来蟠桃园摘蟠桃,一直找不到孙大圣。
B.仙女来蟠桃园摘蟠桃,惊醒了变成小人儿的孙大圣。
C.仙女来蟠桃园摘蟠桃,发现了正在偷吃蟠桃的孙大圣。
16.关注短文中描写孙大圣言行的句子,为他设计一张人物卡。
17.短文选自我国古典名著《西游记》,请按照故事发生的先后排序。(填序号)
①取回真经 ②三借芭蕉扇 ③猴王出世 ④大圣乱蟠桃 ⑤被压在五行山下
( )→( )→( )→( )→( )
四、课外阅读。
李逵杀虎(节选)
李逵背着母亲过沂岭,途中将母亲放于岩石上,自己去找水来给母亲喝。
到得松树里边,石头上不见了娘,只见朴刀插在那里。李逵叫娘吃水,杳无踪迹,叫了几声不应。李逵心慌,丢了香炉,定住眼四下里看时,并不见娘。走不到三十余步,只见草地上一团血迹。李逵见了,心里越疑惑,趁着那血迹寻将去。寻到一处大洞口,只见两个小虎儿在那里舐一条人腿。
李逵心里忖道:“我从梁山泊归来,千辛万苦,把老娘背到这里,却把来与你吃了。那鸟大虫拖着这条人腿,不是我娘的是谁的?”心头火起,赤黄须竖立起来,将手中朴刀挺起来,三两个小虎。这小大虫被搠得慌,也张牙舞爪钻向前来,被李逵手起,先搠死了一个。那一个里便钻了入去,李逵赶到洞里,也搠死了。李逵却钻入那大虫洞内,伏在里面张外面时,只见那母大虫张牙舞爪望窝里来。李逵道:“正是你这业畜吃了我娘。”放下朴刀,胯边掣出腰刀。那母大虫到洞口,先把尾去窝里一剪,便把后半截身躯坐将入去。李逵在窝内看得仔细,把刀朝母大虫尾底下尽平生气力舍命一戳,正中那母大虫粪门。李逵使得力重,和那刀把,也直送入肚里去了。那母大虫吼了一声,就洞口带着刀,跳过涧边去了。李逵却拿了朴刀,就洞里赶将出来。那老虎负疼、直抢下山石岩下去了。李逵恰待要赶,只见就树边卷起一阵狂风,吹得败叶树木如雨一般打将下来。自古道:“云生从龙,风生从虎。”那一阵风起处,星月光辉之下,大吼了一声,忽地跳出一只吊睛白额虎来。那大虫望李逵势猛一扑,那李逵不慌不忙,趁着那大虫的势力,手起一刀,正中那大虫颌下。那大虫不曾再展再扑,一者护那疼痛,二者伤着他那气管。那大虫退不够五七步,只听得响一声,如倒半壁山,登时间死在岩下。
那李逵一时间杀了子母四虎,还又到虎窝边,将着刀复看了一遍,只恐还有大虫,已无有踪迹。李逵也困乏了,走向泗州大圣庙里,睡到天明。
18.以上选文跟《武松打虎》一样,都出自我国古典名著_____,作者是施耐庵。
19.请按故事发展的顺序,将下列故事情节的序号填入括号内。
A.怒杀虎仔 B.不见老母 C.再除双虎
( )→( )→( )
20.参照例子,用简要的语言概括两位梁山英雄打虎的不同之处。
武松打虎 | 李逵杀虎 |
在景阳冈打虎 | 在沂岭杀虎 |
_____ | _____ |
_____ | _____ |
_____ | _____ |
21.武松和李逵同为小说中的打虎英雄,你更钦佩谁?请结合课文和所选片段简要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环境 交代借箭时的自然环境,烘托诸葛亮神机妙算的人物形象 2. 事情发展 摆开草船 擂鼓呐喊 曹军放箭 掉船头受箭 3.虚张声势,迷惑曹军,既让曹军不敢出来,又要让曹军多放箭,找到射箭的方向和目标。 4. 笑着 一定 只管 5. 吃惊 神机妙算 6.AC
【解析】1.考查对重点句子的理解。
通读语段可知,文中的“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的人连面对面都看不清”这句话是对环境的描写,其作用是既写出了诸葛亮熟悉知天文,“算”得准,为下文写借箭作了铺垫,又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写作顺序和概括段意的理解。
阅读文章可知,《草船借箭》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的,课文先写了草船借箭的原因,接着写了诸葛亮做草船借箭的准备,然后重点写了草船借箭的经过,最后写了事情的结果。
选段中“五更时分,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呐喊。”“曹操得知江上的动静后,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必有埋伏,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拨水军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便是。”“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
选段的故事情节可以这样概括:船靠近曹军水寨→摆开草船→擂鼓呐喊→曹军放箭→掉船头受箭。
3.考查对文段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阅读文段内容可知,诸葛亮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呐喊是虚张声势,迷惑敌人,制造进攻的假象,既要让敌人不敢贸然出兵,又要让敌人明确射箭的方向和目标,达到借到更多箭的目的。
4.考查对语段内容的理解。
仔细阅读选文第一自然段,当士兵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时鲁肃是吃惊的,而诸葛亮却是“笑”,这一笑可以看出诸葛亮深知曹操疑心重,用兵谨慎,断定曹操不会贸然出兵,表现了诸葛亮的胸有成竹,再从下文“一定、只管”两词更确定这一点。
5.考查找关键词语的能力。
文中“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雾散了就回去。”鲁肃的“吃惊”和诸葛亮的“笑”形成对比,表现了诸葛亮的胸有成竹,是诸葛亮神机妙算的体现。
6.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
仔细读文可知,诸葛亮之所以笑着说,是因为他深知曹操疑心重,用兵谨慎,断定曹操不会贸然出兵,这一个“笑”字表现了诸葛亮的胸有成竹,是诸葛亮英雄本色的表现,决不是诸葛亮嘲笑鲁肃,更不是他故作镇定,安慰自己,安慰鲁肃不要怕,故选A、C两项。
7. 三国演义 《红楼梦》 《水浒传》 《西游记》 罗贯中 望梅止渴 乐不思蜀 徐麻进曹营——一言不发 8. 共井有条 津津有味 力大如牛 暴跳如雷 9. 设宴送徐庶 刘备徐庶洒泪挥别 徐庶荐诸葛 10.刘备: 礼贤下士、重情重义。从文中刘备拉着徐庶的手说:“先生此去,天各一方,不知什么时候才能相见!”说罢,泪如雨下可以看出来。 11.D 12.我觉得不可取,曹操的手段不够光明,胜之不武。或我觉得还行,因为要想在战场上获胜就要不惜一切代价招揽人才。
【解析】7.本题考查对文学学识的掌握。
短文选自元末明初的著名小说家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其它三部古典名著分别是:《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积累两个出自《三国演义》这本书的成语,如:初出茅庐、三顾茅庐等;出自《三国演义》这本书的歇后语。如: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8.本题考查仿写词语。
结合“鼎鼎有名”可知,词语的格式是:AABC式,积累两个即可。如:彬彬有礼、恋恋不舍等。
结合“心绪如麻”可知,词语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如:呆若木鸡、胆小如鼠等。
9.本题考查概括故事情节。
解答此题时,首先要把握文章中心,理清故事发展的先后顺序,再清楚每一个自然段的内容写的是什么,最后用简要语言概括出情节的内容。
通过阅读可知,第一自然段曹操设计骗徐庶;第二自然段刘备设筵席为徐庶送行;第三自然段徐庶挥泪告别;第四自然段徐庶介绍诸葛亮给刘备。
10.本题考查的是对人物形象的分析。
结合“刘备拉着徐庶的手说:‘先生此去,天各一方,不知什么时候才能相见!’说罢,泪如雨下。徐庶挥泪告别。刘备骑马立于林畔,目送徐庶。看着看着,目光被一片树林挡住。‘我真想把这片树林砍光,好多看他几眼!’刘备以鞭指道。”可知,刘备是一位很重情义、礼贤下士的人。
11.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名著《三国演义》的了解。
解答此题时,需要学生对名著《三国演义》有所了解,并熟知经典的几个章节。
A.煮酒论英雄:讲述刘备参与了反曹操的政治流派中,刘备在家里种菜掩饰身份。曹操派人请刘备到小亭青梅煮酒。曹操大谈当世英雄,问刘备当世英雄是谁,曹操说:当今天下英雄,只有你和我两个。
B.桃园结义:讲述了刘备、关羽、张飞义结金兰的故事。
C.空城计:讲述了诸葛亮派马谡驻守街亭失败。司马懿率兵乘胜直逼西城,诸葛亮无兵迎敌,但沉着镇定,大开城门,自己在城楼上弹琴唱曲。司马懿怀疑设有埋伏,引兵退去。
D.三顾茅庐:讲述了刘备为请诸葛亮出山,三次前往隆中的故事。
结合以上几个故事的内容和短文的结尾“徐庶详细介绍了诸葛亮的才德,建议刘备亲往隆中相请。刘备欣然接受”,可知,比较适合接下来的情节的是:三顾茅庐。故选:D。
12.本题考查思维拓展。
可以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答案不唯一,写出自己的体会即可,但要言之有理即可。
如:我赞成。因为在当时,如果想要在战场上获胜,就要不惜一切代价招揽人才,虽然他的手段不够光明,但是他能够看清局势,能够让人才得到重用。
13.联系上下文,我猜测“止有”的意思是:只有。 14.大圣变回原形,取出金箍棒呵斥对方。 15.B 16.大圣道:“我乃齐天大圣,就请我老孙做个席尊,有何不可?” 自尊自信 17. ③ ④ ⑤ ② ①
【解析】13.本题考查了对词语的理解和写批注的能力。
课文中有些词语理解起来有些难度,可以仿照语段中的标注示例来写批注:可以联系上下文猜测词语的意思,“止有”是只有的意思。
14.本题考查了对句子的理解。
理解画横线的句子“大圣即现本相,耳朵里掣出金箍棒,幌一幌,碗来粗细,咄的一声道:‘你是那方怪物,敢大胆偷摘我桃’这句话时,可以结合“大圣即现本相”“咄的一声道”,可理解为:大圣变回原形,取出金箍棒呵斥对方。
15.本题考查了对文段内容的理解。
结合“原来大圣耍了一会,吃了几个桃子,变做二寸长的小人儿”可知,第一自然段主要描写的是:仙女来蟠桃园摘桃,惊醒了变成小人儿的孙大圣。故答案为:B。
16.本题考查了对人物的理解。
人物形象主要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来体现,任意选取文中任意一处,来赏析,言之有理即可。
如:孙大圣,文中给我印象深刻的是对其语言的描写“你是那方怪物,敢大胆偷摘我桃!”,通过人物的语言表现了孙大圣的尽职、无畏。
17.本题考查了对经典名著的理解。
《西游记》是明代吴承恩的经典名著,描写的是孙悟空、唐僧等到西天取经的神话故事,根据故事发展顺序排列,先是“猴王出世”,接着是“大圣乱蟠桃”,紧接着是“被压五行山”,然后被唐僧救出,协助唐僧西天取经,路途中有“三调芭蕉扇”这个故事,最后是“取回真经”。
18.《水浒传》 19. B A C 20. 杀一虎 杀子母四虎 赤手空拳打虎 用刀杀虎 保命杀虎 报仇杀虎 21.我更钦佩武松。因为李逵是凭着刀杀死了老虎。武松更为机智,面对气势汹汹的老虎,他没有靠蛮力去和老虎搏斗,而是先是机智地躲开老虎,消耗了老虎的体力,然后才开始打虎。
【分析】18.本题主要考查对文学常识的掌握情况。
《李逵杀虎》是选自施耐庵的《水浒传》,与《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一起称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
19.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
首先需要理解整篇文章大致内容,思考题目中的重点信息,抓住要点,再利用关键信息进行分析。选段内容讲述了李逵找水归来未看见母亲,却看见两只虎仔在舔人退,一怒之下杀了一只虎仔,随后跟随一只虎仔进入洞里发现母虎,引来公虎,李逵全部杀死,最后走向了泗州大圣庙。
20.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和概括能力以及对课文知识的掌握情况。
解答时,根据题目要求,结合对课文和文章的理解,进行分析。通过阅读对比可知:武松打虎是赤手空拳打虎,且只打了一只虎,武松是为了保护自己的性命打虎;而李逵是因为母亲被杀为之报仇而杀虎,且是用刀杀死了字母四只老虎。
21.本题主要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鉴赏能力。
通过武松打虎和李逵杀虎故事,根据对武松和李逵的理解,组织语言进行作答,此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专题复习—阅读理解训练题(含答案+详细解析):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专题复习—阅读理解训练题(含答案+详细解析),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阅读《“嫦娥三号”探秘》,做题,阅读下面短文,完成小题,阅读下列短文,完成小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专题复习—阅读理解训练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专题复习—阅读理解训练题(含解析),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阅读,课外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专题复习—阅读理解训练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专题复习—阅读理解训练题(含解析),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阅读理解,阅读,阅读与欣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