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语文朗读宝
    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专题复习—阅读理解训练题(含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专题复习—阅读理解训练题(含解析)01
    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专题复习—阅读理解训练题(含解析)02
    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专题复习—阅读理解训练题(含解析)03
    还剩1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专题复习—阅读理解训练题(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专题复习—阅读理解训练题(含解析),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阅读,课外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四单元专项训练——阅读理解训练题

    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

    荷塘旧事

    ①那是我刚好念四年级的时候,妈妈叫来在城里念大学的舅舅,让他带我去乡下,到外祖母家去过暑假。

    ②外祖母家居住的村子周围有四个大水塘。其中最美的一个便是村东北的野荷塘,塘中长满了荷花。又有人叫它“月牙泡”,因为它的形状像月牙。

    ③月朗风清的夜晚,舅舅领我去那塘边散步。来到塘边,只见满塘浮光跃金,如繁星闪烁。塘四周的树木在微光下形成一围黑绿。整个月牙泡恰似一弯晶莹的新月嵌在田野上。

    ④白天,塘面在阳光下泛着绿光,在微风中漾着绿浪;绿色的荷叶铺在水面上,绿叶中点缀着许多粉红的荷苞和荷花,娇嫩而洁净的荷花颤动着,像披着青纱跳舞的少女。

    ⑤塘面上有块白水,荷叶在白水边形成一条弯曲的边缘线。我和村里的伙伴们经常来到这块白水边,在几株垂柳下脱光衣服,走过一段湿润的沙地,跳入清凉的水中。恬静的塘面便响起一片喧闹声,一条条“黑泥鳅”在水中钻来钻去。水流像母亲柔和的手,轻轻地抚摸着我们,我们像荡在摇篮中。

    ⑥有时,我们排成整齐的横队,有人发一声喊,只听得“扑通通”“扑通通”,像哪个鼓队敲乱了套似的一阵乱响,身后翻着大菊花似的浪。这就是我们常玩的“狗刨比赛”。

    ⑦“刨”到岸边,人人都气喘吁吁,仰面倒在柔软的沙滩上。太阳热烘烘的,晒得我们昏欲睡,驾云似的。

    ⑧有时,我们分成两队,相互击水。那情景更是闹得慌,急速的水线向对方射去,又从对方射来,水线交射在一起撞击出点点白珠,腾起,落下。“哗哗”的撩水声,“呀呀”的叫喊声,乱糟糟响成一片。塘边树上的鸟也被骇得停止了鸣叫。两条战线越逼越近,最后混成一团。搞不清谁和谁是一队的啦,只是闭着眼,嘴里“扑扑”地吐着,使劲往外击水。当我们互相扭在一起时,便停止了击水,哈哈大笑起来。

    然而,无论怎样闹,决不能超越那道荷叶形成的绿色边缘线。大家告诉我,线那边水深,还有些杂草,小朋友都怕。可是,我却根本没把这些警告放在心上。我一个城里的孩子,见识比他们多多啦,我才不怕呢!

    ⑩刚学会几下“狗刨”时,我觉得有了水中自卫的本事,就满不在乎地冲破了那道绿线,到了荷叶丛中。该城里人向乡下人炫耀了,我想站立起来,再向小朋友骄傲地喊上一声:“你们看!”可是这壮举刚开头,水便一下子没了我的头顶。顿时,一种不可名状的恐惧感紧紧地攫住了我。

    ⑪我挣扎出水面,凄厉地嚎起来:“救命啊……”

    ⑫“咕噜”,一口水进了肚。

    ⑬我晕头转向地一个劲往上挺,每次冒头只能喊“救……”,便“咕噜”喝一口水。

    ⑭我双脚够不着底,身子像铅块般地往下坠,只觉得眼前金花乱冒,耳朵里嗡嗡作响,脑袋涨得几乎要炸,水还一个劲往嘴里涌。突然,我觉得有人抓住了我的手腕,接着一股力把我拉出来。原来,小伙伴们在水中排成一队,手拉手铁链般将我拖到岸上。

    ⑮我吓得哇哇大哭,一个劲呕水。他们却围着我哈哈大笑,这下,他们可逮着机会嘲笑我这个傲气十足的城市小少爷了。

    ⑯然而,那笑声是多么憨直淳朴啊!我一直留恋那笑声。

    ⑰如今,我的孩子已经上学了,往事也忘了许多,可是,那荷塘却同天上的月牙一样,时时浮现在我的眼前。

    ⑱我怀念那荷塘,在那里我认识了大自然和谐的美和人类淳朴的爱。

    1.这篇短文,作者回忆了小时候在荷塘发生的三件事。请你给每件事加个小标题。

    ①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

    2.“大自然和谐的美”是指___________,“人类淳朴的爱”是指____________

    3.短文中画“        ”的段落在文章结构方面起_______________的作用。

    4.文中多次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你找出两处,用“    ”画出来,并写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最后一段文字用了什么表达方法?文章这样结尾有何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短文既然主要写往事,为什么开头还要写白天和夜晚荷塘的美丽景色?请写出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

    文天祥的故事

    ①文天祥的时代,正是蒙古族侵略南宋的时代。

      ②1271年,元朝建立,派大军攻打南宋,临安危在旦夕。文天祥虽然是个文官,但他认为自己既然是国家的一分子,就应当负起保卫祖国的责任。1275年,他毅然变卖了家产,招兵买马,购买军粮。百姓纷纷响应,加入他的抗敌队伍。

      ③由于元军势力强大,文天祥和其他将领抵抗不住,不得不退守临安。1276年,朝廷派他去和元军讲和,元军将领反而逼他投降,甚至威胁要把他杀死。文天祥说道:“国家存在,我也存在;国家灭亡,我也灭亡。你们就是把刀、锯、油锅放在我面前,我也不怕!”元军将领拿他没办法,只好把他扣留起来,再押送到大都去。

      ④途中,文天祥得到一个船夫的协助,乘机逃脱。他历经许多艰险,好不容易才回到了南方,重新组织抗元救国队伍,还打了几次胜仗,收复了一些失地。

      ⑤1278年,文天祥在一次战役中,被元军俘虏了。元军主帅劝文天祥投降,但被文天祥一口拒绝。1279年,元军消灭了南宋的残余部队。文天祥知道国家灭亡了,伤心欲绝,于是写下了一首诗,表达他以死报国的决心。这首诗的最后两句是:

      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⑦文天祥被押送到大都,关在地牢里。元朝统治者劝文天祥说:“只要你投降,为我们出力,我们就让你享尽荣华富贵。”可是,不管他们怎样威迫利诱,也无法动摇文天祥尽忠报国的决心。

      ⑧文天祥在地牢里,受尽了折磨。1283年,元朝统治者知道无法逼他投降,就下令把他杀了。文天祥临死时,朝南方拜了几拜,沉痛地说:“我报答国家的机会,只能到此了。”

    ⑨文天祥热爱自己的国家,宁死不屈,以身殉国,表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他的光辉事迹和伟大精神,至今仍然永垂不朽!

    7.词语“危在旦夕”的意思是________。

    8.“文天祥虽然是个文官,但他认为自己既然是国家的一分子,就应当负起保卫祖国的责任。1275年,他毅然变卖了家产,招兵买马,购买军粮。”用一个词语来形容这件事,下面词语中最恰当的是(  

    A.威武不屈 B.精忠报国 C.弃笔投戎 D.兢兢业业

    9.文中画线句子是对文天祥的_____、_______的描写,表现了文天祥对国家的_______。

    10.从文天祥身上我们看到了什么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说说你对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外阅读。

    中国第一代核潜艇元勋黄旭华(节选)

    1958年我国开始探索核潜艇艇体线型时,黄旭华直接瞄准了适合水下高速航行的水滴型方案。他通过大量水池拖曳和风洞试验,取得了丰富的数据,决定一步到位将核动力和水滴艇体相结合。

    最终,黄旭华和同事们取得了成功,然而成功之路异常艰辛。

    “我们的团队里没人见过核潜艇,没有任何资料。”黄旭华回忆说,“当时连基本的研制条件都不具备,就开始干了。”

    他和同事们大海捞针一般从国外新闻报道中搜罗有关核潜艇的只言片语,用算盘和计算尺计算核潜艇上的大量数据。为保证计算准确,科研人员分为几组分别计算,结果不同就重来,直到得出一致数据。

    一次,有人从国外带回两个美国华盛顿号核潜艇模型玩具,黄旭华喜出望外。掀开玩具窗户,里面密密麻麻的“设备”,竟和他们一半靠零散资料一半靠想象画出的图纸基本一样。核潜艇就是这样,没什么大不了的,他想。

    1970年12月26日,中国海军第一艘核潜艇——091型攻击核潜艇下水,4年后的建军节,它被命名为“长征1号”,正式服役。

    64岁时,黄旭华终于回到离别30年的家。父亲、兄长已经去世,他和90多岁的母亲重逢,想着上次见面时母亲“常回来看看”的叮嘱,他无语凝噎。直到这时,家人都不知道他到底在做什么工作。

    2013年,游弋大洋40余载的“长征1号”退役。而它的总设计师仍在“服役”。他说,自己要做年轻人的“啦啦队”,为他们加油鼓劲,必要时出个点子。“什么时候退休不知道,身体还可以干几年。”他笑道。

    12.画“     ”的两句话中都有“服役”这个词语,请说说它们在句中的意思。

    (1)服役:________________

    (2)“服役”:________________

    13.判断下面句子中引号的作用。

    A.表示直接引用  B.表示特殊含义  C.表示特定称谓

    (1)里面密密麻麻的“设备”,竞和他们一半靠零散资料一半靠想象画出的图纸基本一样。(      )

    (2)想着上次见面时母亲“常回来看看”的叮嘱,他无语凝噎。(     )

    (3)游弋大洋40余载的“长征1号”退役。(     )

    14.选文按照________________顺序,分别写了黄旭华接受任务之后的________________之路、30年不回家的________________精神,以及坚持“_____”不退休等几方面的内容。

    15.根据选文内容判断对错,对的画“√”,错的画“×”。

    (1)“无语凝噎”的意思是嗓子发干,都凝固了,说不出话。(     )

    (2)黄旭华离家40余载才回到家与90多岁的老母亲重逢。(     )

    (3)黄旭华和同事们从美国华盛顿号核潜艇模型玩具得到灵感,设计出中国第一艘核潜艇。(     )

    (4)选文歌颂了黄旭华淡泊名利、为国为民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     )

     

    四、课外阅读。

    宁死不屈的“空军勇士”

    ①一九三七年八月十七日,晴空万里。淞沪会战硝烟弥漫,激战正酣。

    ②天上,战机穿梭往来,煞是忙乱,一朵朵弹花像盛开的木棉,布满天空。突然,一架中国战机被密集的地面高炮击中,拖着黑烟,向西坠去。这时,一个黑点弹出了燃烧的机身,转眼化作一朵洁白的伞花。

    ③降落伞轻柔地飘落空中,阎海文拔出手枪,警惕地四下搜索着。几分钟前,当他把成吨的炸弹准确地投向地面上的日本海军陆战队司令部时,日军虹桥一带密集的高炮击中了他的座机。对此,他早有准备,只是在心里有点儿为他的座机惋惜。

    ④伞花还在飘荡着,突然,一阵逆风吹过,吹得他睁不开眼。不好,他心里一惊,这么飘下去不落到海里,也得落向敌人阵地。他心里急速地考虑着,手中的左轮枪抓得更紧了。与此同时,一队队身躯粗壮的日军从工事、掩体、村落、树林里向他扑来。几天来,他们已尝到了中国空军的苦头,中外舆论对中国空军的赞誉,也对他们有一定的精神折磨,他们急着想看看中国空军到底什么样。日本兵把阎海文团团围在一块坟地里。“砰!砰!砰!”三声清脆的枪声,三个冲在前列的日军扑通倒在地上。“捉活的,不许开枪!”一个瘦瘦的陆军少佐冲上来,狠狠地命令道。一个汉奸探出头来喊话,被阎海文一枪撂倒在地。少佐再也忍不住了。他扬起枪,先扣动了扳机,立时,枪弹在阎海文藏身的坟头掀起一片尘土。“砰!砰!砰!砰!”阎海文躲在坟后举枪射击,又有几个日本兵应声倒地。这时,他检查了一下枪膛,只有两颗子弹了,他抬手又打死了一个日本兵。

    ⑤敌人在一步步逼近,死亡也一步步向他袭来。阎海文擦了擦枪上的尘土,缓缓地站起了身。头上,天空还是那样蔚蓝;脚下,祖国的泥土还是那样芳香。他最后轻蔑地扫了一眼围上来的日军,高声吼道:“中国无被俘空军!”他举起了枪。“砰!”枪响了,一股殷红的鲜血,落在英雄脚下深情的土地上。

    ⑥当天下午,日本兵列队脱帽,向刚树立的一座新坟致敬。为敌人的勇士举行葬礼,这是他们的第一次。

    16.故事发生的时间是_____________,背景是______________,地点是__________,主人公是____________。

    17.下列关于文章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②自然段第一句话用环境描写突出战斗的激烈。

    B.第②自然段画线的句子说明当时形势的险恶,也说明阎海文高超的技艺和早做好了跳伞的心理准备。

    C.第④自然段画线的句子通过对陆军少佐的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表现了阎海文的勇敢无畏,属于正面描写。

    18.在文中用“﹏﹏﹏”画出一处描写阎海文心理活动的句子,并说说表现了他的什么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概括短文第④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日本兵向阎海文的坟墓致敬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狗刨比赛     相互击水     落水被救    2.     水塘边的美景     “我”和小伙伴的友情    3.承上启下    4.来到塘边,只见满塘浮光跃金,如繁星闪烁。整个月牙泡恰似一弯晶莹的新月嵌在田野上。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写出了月牙泡美丽晶莹的特点。    5.结尾用了直抒胸臆的写法,突出了“我”对荷塘的怀念。    6.因为“我”很怀念荷塘的美景,荷塘的美景为下文做铺垫。

     

    【解析】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本文5-15段描写了“我”和小伙伴在荷塘嬉戏的事情,先是写了“我”和小伙伴进行“狗刨比赛”,然后伙伴们分成两队互相击水,最后写了“我”溺水被救。

    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大自然和谐的美”要围绕“大自然”展开分析,文中指的是“我”在乡下外祖母家度过了欢乐的假期,荷塘边的美丽景色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人类淳朴的爱”要围绕“人”展开分析,文中是说“我”和小伙伴们一起玩耍,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3.本题考查对段落作用的分析。

    首先需要体会上下文与该段的内容的联系,理解文段想要表达的内容,抓住要点,加以分析。这一段启示下文要写自己去水深的地方,属于承上启下的作用。

    4.本题考查对比喻修辞手法的理解与分析。

    本文中多处用到比喻的修辞手法,例如:

    (1)“娇嫩而洁净的荷花颤动着,像披着青纱跳舞的少女”一句把“荷花”比作“少女”,体现了荷叶的美丽。

    (2)“水流像母亲柔和的手,轻轻地抚摸着我们,我们像荡在摇篮中”一句把“水流”比作“母亲的手”,体现了水流的柔和。

    5.本题考查对表达方法的理解与分析。

    表达方法分为记叙、描写、说明、抒情、议论。

    从“怀念”一词可以看出,作者在文章最后一段直接抒情,表达了对荷塘的怀念与赞美之情。

    6.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本文主要写了往事,开头还要写白天和夜晚荷塘的美丽景色,是因为写荷塘的美,一方面是间接交代“我”怀念的原因;另一方面也是为下文写人作渲染和烘托,这样更加突出了小伙伴们的心灵纯洁、善良、美好。

    7.形容危险就在眼前    8.C    9.     动作     语言     忠诚    10.热爱自己的国家,宁死不屈的崇高精神。    11.这句话的意思是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史册。表现了诗人忠心报国、视死如归的精神。

     

    【解析】7.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

    要学会掌握理解其中的重要的字,就容易理解整个词语的意思了,还要注意平时的积累。

    “危在旦夕”形容危险就在眼前。

    8.本题考查短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威武不屈:强暴的压力不能使之屈服。表示坚贞顽强。

    精忠报国:为国家竭尽忠诚,牺牲一切。

    弃笔投戎:犹投笔从戎。指文人弃文就武。

    兢兢业业:形容做事谨慎、勤恳。

    结合词义,可知用来形容“文天祥虽然是个文官,但他认为自己既然是国家的一分子,就应当负起保卫祖国的责任。1275年,他毅然变卖了家产,招兵买马,购买军粮。”的词语应是:弃笔投戎。

    9.本题考查对句子的描写方法的赏析。

    结合“文天祥临死时,朝南方拜了几拜,沉痛地说:‘我报答国家的机会,只能到此了。’”中的“拜了几拜”可知对文天祥的动作进行了描写,“我报答国家的机会,只能到此了。”是文天祥的语言描写,表现了他对国家的热爱及忠诚的情感。

    10.本题考查短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同学们在做此类题目时,要仔细阅读原文,深刻理解原文内容。结合“文天祥热爱自己的国家,宁死不屈,以身殉国,表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他的光辉事迹和伟大精神,至今仍然永垂不朽!”可知,文天祥具有高贵的品质:他为革命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面对敌人宁死不屈。

    1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

    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汗青!”出自宋代文天祥的《过零丁洋》,意思是自古以来,人世间谁能免于一死?只求留下一颗赤胆忠心,永远照耀在史册上。此句慷慨陈词,直抒胸中正气,表现出舍生取义、视死如归的坚定信念和昂扬斗志。这两句诗表现作者忠心报国、为国捐躯的决心,显示崇高的民族气节。

    12.     指“长征1号”在军队中使用。     指黄旭华继续为国防建设作贡献。    13.     B     A     C    14.     时间     艰辛     无私奉献     服役    15.     ×     ×     ×    

     

    【解析】12.本题考查重点语句中的词语解释。

    (1)根据“中国海军第一艘控潜艇﹣091型攻击控潜艇下水,4年后的建军节,它被命名为“长征1号”,正式服役。”分析,这里的“服役"指的是潜艇“服役",也就是“长征1号”下水在军队中使用。

    (2)划线句子的前面一句说的是“2013年,游弋大洋40余载的“长征1号”退役。”后面接着“而它的总设计师仍在服役。”所以这里“指的是的“长征1号”总设计师黄旭华在服役,所以此处“服役”的指的是黄旭华依然在岗位上努力奋斗,继续为国防建设作贡献。

    13.本题考查在理解句子的基础上,明确标点符号的作用。

    引号的作用有:1.表示引用的部分。2.表示特定称谓。3. 表示特殊含义,需要强调。4. 表示否定和讽刺。5. 表示着重论述的对象。6.特殊疑问表示否定。7.表示话语的引用。

    (1)这句话的完整的是“掀开玩具窗户,里面密密麻麻的“设备”,竟和他们一半靠零散资料一半靠想象画出的图纸基本一样。”“里面密密麻麻的设备"指的是玩具的里面,所以这里的“设备”在这里是有特殊含义的,指的是华盛顿号核潜艇玩具的构造,并不是真正的设备,选B。

    (2)“常回来看看“是上次见面时母亲对儿子的叮嘱、期盼,让他无语凝噎的不是现在在面前的叮嘱,而是他的回想,所以这里是对上次的叮嘱进行的直接引用,选A。

    (3)1970年12月26日,中国海军第一艘核潜艇——091型攻击核潜艇下水,4年后的建军节,它被命名为“长征1号”",所以这里的长征1号"是中国海军第一艘核潜艇专有名称、特定称谓,选C。

    1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概括。

    本文中几个段落用时间开头“1958年”、“1970年12月26日”、“64岁时”、“2013年”,同时文章内容从黄旭华研究核潜艇初期写起,到最终成功,回家见母亲,所以选文是按照时间顺序进行描写的。接受任务初期写到“我们的团队里没人见过核潜艇,没有任何资料。”“当时连基本的研制条件都不具备,就开始干了。”体现出当时条件的艰辛。“64岁时,黄旭华终于回到离别30年的家。”充分表现了他舍小家顾大家无私奉献的精神。从“游弋大洋40余载的‘长征1号’退役。而它的总设计师仍在‘服役’。”可以看出黄旭华几十年如一日的对核潜艇做出的巨大贡献。

    15.本题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1)“无语凝噎”意思是嗓子被气憋住,哭不出声,说不出话。此题错误。

    (2)文中讲到,“64岁时,黄旭华终于回到离别30年的家。”所以此题错误。

    (3)文中“竟和他们一半靠零散资料一半靠想象画出的图纸基本一样。”这句话看出黄旭华和同事们的图纸是靠一半靠零散资料一半靠想象画出的,以此设计出核潜艇。此题错误。

    (4)选文通过记叙黄旭华30年不回家舍小家顾大家,为了祖国的核潜艇事业,克服重重困难,最终为国造出核潜艇,并在潜艇退役时自己仍继续“服役”的事,歌颂黄旭华淡泊名利、为国为民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

    16.     一九三七年八月十七日     淞沪会战硝烟弥漫,激战正酣     一块坟地     阎海文    17.C    18.对此,他早有准备,只是在心里有点儿为他的座机惋惜。 这句话表现他珍惜国家财产,为了国家视死如归的高尚品质。    19.阎海文跳伞落地后与日军激战。    20.他宁肯自杀也不落入敌手,用自己的热血和正气,征服了敌人。

     

    【解析】16.本题主要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从第一段“一九三七年八月十七日,晴空万里。淞沪会战硝烟弥漫,激战正酣。”能找到事件发生的时间是“一九三七年八月十七日”,故事发生的背景“淞沪会战硝烟弥漫,激战正酣”。

    第三段中“降落伞轻柔地飘落空中,阎海文拔出手枪,警惕地四下搜索着。”出现了主人公——阎海文。

    第四段中“日本兵把阎海文团团围在一块坟地里。”开始了重点叙事内容发生的地点——一块坟地。

    17.本题主要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根据句子具体语境分析,再按要求答题。

    A选项正确。“天上,战机穿梭往来,煞是忙乱,一朵朵弹花像盛开的木棉,布满天空。”将弹花比作木棉,说明子弹发射密集,战斗激烈。

    B选项正确。“密集”一词说明敌人攻击猛烈,阎海文处境危险,而他也能脱离险境,说明他的技术高超,而最后“一个黑点弹出了燃烧的机身,转眼化作一朵洁白的伞花。”也能看出他的反应迅速,早早做好了跳伞准备。

    C选项错误。第④自然段画线的句子通过对陆军少佐的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表现了阎海文的勇敢无畏,应该属于侧面描写。借用敌人气急败坏的反应,反衬出阎海文的勇敢无畏。

    18.本题主要考查人物描写方法及其作用。心理描写就是对人物内心的思想情感活动进行描写。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能反映人物的性格,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通过阅读可见“对此,他早有准备,只是在心里有点儿为他的座机惋惜。”为心理活动的描写,标志性词语“心里有点儿为他的座机惋惜”。

    通过心理活动描写,我们能看到阎海文对国家财产——座机的爱惜不舍,同时也为跳伞做准备,具有视死如归的精神。

    19.本题主要考查自然段内容的概括。段意概括可以用“六要素”进行分析,最后以格式“谁做了什么事,结果怎么样”进行总结概括。

    第四段主要是阎海文跳伞后,在坟地里与敌人激烈战斗的场面。

    找准主要人物、事件之后,再组织语言进行简洁概括:阎海文跳伞落地后与日军激战。

    20.本题主要考查主旨的理解。

    通过分析第五段中,“敌人在一步步逼近,死亡也一步步向他袭来”面对危险,阎海文依旧不放弃,“他最后轻蔑地扫了一眼围上来的日军,高声吼道:“中国无被俘空军!”能看出阎海文勇敢无畏,视死如归的伟大精神。

    “为敌人的勇士举行葬礼,这是他们的第一次。”正是阎海文的“勇士行为”——宁可自杀也决不投降的行为征服了敌人。

     

    相关试卷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专题复习—阅读理解训练题(含答案+详细解析):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专题复习—阅读理解训练题(含答案+详细解析),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课外欣赏,课外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专题复习—句子训练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专题复习—句子训练题(含解析),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书写,选择题,填空题,信息匹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专题复习—阅读理解训练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专题复习—阅读理解训练题(含解析),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阅读理解,阅读,阅读与欣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专题复习—阅读理解训练题(含解析)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