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九单元 溶液【习题专练】——2022-2023学年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单元综合复习(原卷版+解析版) 试卷 0 次下载
- 第八单元 金属和金属材料【习题专练】 ——2022-2023学年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单元综合复习(原卷版+解析版) 试卷 0 次下载
- 第八单元 金属和金属材料【知识梳理】——2022-2023学年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单元综合复习 试卷 0 次下载
- 第十一单元 盐 化肥【习题专练】 ——2022-2023学年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单元综合复习(原卷版+解析版) 试卷 0 次下载
- 第十一单元 盐 化肥【知识梳理】 -2022-2023学年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单元综合复习 试卷 0 次下载
第九单元 溶液【知识梳理】——2022-2023学年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单元综合复习
展开
第九单元 溶液
过知识
【知识点一】溶液
1. 溶液
(1)溶液的形成
如图中实验,蔗糖逐渐消失在水中,得到澄清的液体。是因为蔗糖分子在水分子的作用下,逐渐向水中扩散,最终蔗糖分子均匀地分散到水分子中间,形成一种混合物,我们称之为蔗糖溶液。同样,氯化钠溶液的形成是钠离子、氯离子均匀地分散到水分子中间的结果。
(2)溶液的概念
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3)溶液的特性
①均一性:溶液中任意一部分的组成完全相同。
②稳定性:只要溶剂不蒸发、温度不变(外界条件不变),溶质与溶剂就不会分离。
特别注意:
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水、酒精等。
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氯化铁溶液是黄色的。
(4)溶液的组成
①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
a.溶质:被溶解的物质。
b.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
宏观上,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微观上,溶液是由溶剂的分子(或离子)和溶质的分子(或离子)构成的。
②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
③溶质的种类
溶质可以是固体(硫酸钠、氯化钠)、气体(氯化氢)、液体(酒精、硫酸等)。一种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一种或多种。
④溶剂的种类
常见的溶剂一般都是液体。水是最常见的溶剂,汽油(能溶解油脂)、酒精(能溶解碘)也可作为溶剂。
2. 溶质、溶剂的判断
溶液 | 溶质 | 溶剂 | |
有水存在的溶液中 | 其他物质 | 水 | |
没有水存在的溶液中 | 固体+液体 | 固体 | 液体 |
液体+液体 | 量少的液体 | 量多的液体 | |
气体+液体 | 气体 | 液体 |
特别注意:
若溶液是两种物质反应生成的,且恰好反应,则溶质是反应后除溶剂外的可溶物质。如锌和稀硫酸恰好反应得到的溶液是硫酸锌溶液。
若溶液是物质与一种溶剂液体反应得到的,则溶质是反应生成的物质。如三氧化硫溶于水可生成硫酸,形成的溶液的溶质是H2SO4。
(1)溶液的命名
命名 | 例子 |
溶剂是水的溶液,溶液命名:溶质名称+溶液 | 氯化钠溶于水形成的溶液是“氯化钠溶液” |
一般溶液的命名:溶质名称+的+溶剂名称+溶液 | 碘溶于酒精形成的溶液是“碘的酒精溶液” |
(2)物质的溶解性
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中的能力,叫做溶解性。我们常常用易溶、可溶、微溶和难溶来描述。
溶解性的影响因素:
①内因:不同物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不同;同一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也不同。溶解性跟溶质的性质和溶剂的性质有关。
②外因:温度、压强不同,溶解性也不同。对于大部分物质来说,温度越高,溶解性越强;对于气体来说,温度越低,越强越大,溶解性越强。
(3)溶液的用途
①在实验室,进行物质之间的反应时,好多时候把它们配成溶液来进行,溶液中的反应一般较快,现象明显。
②溶液对动植物的生命活动有重要的意义,溶液植物吸收的养料一般是溶液,人生病时输的液也是溶液。
【技巧方法】
1. 溶液不一定都是无色的,如CuSO4溶液为蓝色,FeCl3溶液为黄色,FeSO4溶液为浅绿色;
2. 一种溶剂里可以溶解多种溶质;
3. 能与水反应的物质放入水中,生成物为该溶液的溶质。
4. 常见的溶质和溶剂:
①常见的溶剂有水、酒精、汽油;
②固体(或气体)与液体混合——固体(或气体)是溶质,液体是溶剂;
③液体和液体混合——质量小的为溶质,质量大的为溶剂。如果其中一种液体是水,那么水是溶剂;
④当两种物质完全反应后,新生成的物质是溶质,而析出的沉淀或产生的气体不是溶质,溶剂仍是水。例如锌溶于稀硫酸后,所得到的溶液中的溶质是硫酸锌。
⑤CaO、SO3等易与水反应的物质溶于水时,与水反应分别生成氢氧化钙和硫酸,溶质是后者而不是前者。
⑥溶液的命名:“[溶质]的[溶剂]溶液”。如果没有指明溶剂,我们就认为水是溶剂。
【拓展延伸】
1. 判断一种物质是否是溶液根据溶液的特征(均一性、稳定性、混合物)即纯净物一定不是溶液
2.溶液与是否有颜色无关。
【知识点二】溶解时吸热或放热现象
1. 物质的溶解过程
(1)扩散过程: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向水中扩散,这一过程吸收热量。
(2)水合过程: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和水分子作用,生成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这一过程放出热量。
2. 溶解过程中的温度变化
物质在溶解时,常常会使溶液的温度发生改变。这说明物质在溶解过程中通常伴随着热量的变化,有些物质在溶解时会出现吸热现象,有些物质在溶解时会出现放热现象。
(1)若Q(吸收)大于Q(放出),则溶液的温度较低,如硝酸铵溶于水;
(2)若Q(吸收)小于Q(放出),则溶液的温度升高,如浓硫酸溶于水;
(3)若Q(吸收)等于Q(放出),则溶液的温度不变,如氯化钠溶于水。
3. 常见的在溶解时吸热(或放热)的物质
(1)溶解时吸热的物质:常见的如NaOH、浓硫酸、CaO(与水反应的碱性氧化物)等。
(2)溶解时放热的物质:常见的如NH4NO3、NH4Cl等。
【技巧方法】
溶解时影响固体物质溶解速率的因素:
一是温度,温度升高,固体溶解速率加快;
二是固体物质的颗粒大小,颗粒越小,溶解速率越快;
三是搅拌,也能加快固体物质的溶解速率。
【拓展延伸】
溶解过程中的温度变化
①扩散过程吸收热量>水合过程放出热量,溶液温度降低,如NH4NO3溶于水时溶液温度降低;
②扩散过程吸收热量<水合过程放出热量,溶液温度升高,如NaOH、浓硫酸溶于水时溶液温度升高;
③扩散过程吸收热量=水合过程放出热量,溶液温度不变,如NaCl溶于水时溶液温度不变。
【知识点三】乳化现象
1. 乳化现象
(1)乳化现象
洗涤剂能使植物油在水中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聚集成大的油珠,从而使油和水
不再分层,所形成的乳浊液稳定性增强。这种现象称为乳化。
(2)乳化作用和乳浊液
一种液体以极微小液滴均匀地分散在互不相溶的另一种液体中的作用,叫做乳化作用。这种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乳浊液。
2. 乳化现象的应用
(1)洗涤:用洗涤剂或乳化剂将衣服、餐具上的油污洗干净[11]。
(2)农药的使用:农药的配制是将农药加入到一定量的乳化剂中,再溶解在有机溶剂中,混合均匀制成透明液体乳油,能均匀的喷洒在农作物上。
3. 溶液、乳浊液和悬浊液
| 溶液 | 乳浊液 | 悬浊液 |
定义 | 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 一种液体以小液滴的形式分散在另外一种液体之中形成的混合物 | 固体小颗粒分散在液体中形成的的混合物 |
分散在水中的物质 | 溶于水,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 | 不溶于水,是液体 | 不溶于水,是固体 |
分散在水中的粒子 | 分子或离子 | 许多分子的集合体 | 许多分子的集合体 |
外观特点 | 透明、均一 | 浑浊、不均一 | 浑浊、不均一 |
久置后现象 | 稳定不变 | 分层(不稳定) | 沉淀 |
例子 | 氯化钠溶液、蔗糖溶液 | 植物油和水的混合物 | 泥土和水的混合物 |
相同点 | 都是混合物 |
【知识点四】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1.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1)概念:
①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②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溶质还能继续溶解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2)概念解读:
①“一定温度”“一定量溶剂”是前提条件。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溶剂中,某物质达到了饱和,若改变温度或溶剂的量,该物质的溶液就不一定饱和。
②饱和溶液和饱和溶液是对具体的某种物质而言的。需要明确指出是哪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
③饱和溶液中可以继续溶解其他溶质。
③有的物质不能形成饱和溶液。如水和酒精能以任意比互溶,不能形成饱和溶液。
2. 浓溶液、稀溶液与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项目 |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 浓溶液和稀溶液 | |
区别 | 含义 | 溶液是否饱和取决于溶质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中,所能溶解溶质量的最大限度 | 浓溶液与稀溶液取决于溶质在一定量溶液里含量的多少 |
与温度的关系 | 受温度影响 | 与温度无关 | |
关系 | (1)溶液是否饱和与溶液的浓、稀没有必然联系 (2)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 (3)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4)对于同种溶质,在一定温度下,其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 |
3. 结晶
(1)结晶
热的饱和溶液冷却过程中或蒸发溶剂时,溶质从溶液中以晶体的形式析出,这一过程叫做结晶。
(2)结晶的方法
①冷却热的饱和溶液
又叫降温结晶,一般适用于固体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的物质。如从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得到硝酸钾固体,就用冷却其热的饱和溶液的方法。
②蒸发溶剂
一般适用于固体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的物质,如从海水中提取食盐,就是利用蒸发结晶的方法。
4.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转化
转化
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其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方法与此相反。
【技巧方法】
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与溶液浓稀的关系
(1)溶液的饱和与不饱和与溶液的浓和稀是从不同角度对溶液进行分类的,两者没有必然联系;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2)在一定温度下,在同种溶剂的条件下,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要比不饱和溶液浓。
溶液的浓稀是相对的,它们的相互关系可结合下图来记忆:
1.对于含不同溶质的溶液,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也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反之亦然。
2.但对于同种溶质来说,在一定温度时,其饱和溶液一定比其不饱和溶液要浓。
【拓展延伸】
1、判断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
在一定温度下,向溶液中加入少量该溶液中的溶质,如果溶质不能再继续溶解,证明原溶液在该温度下是该溶质的饱和溶液,如果溶质继续溶解,证明原溶液在该温度下是该物质的不饱和溶液。
2、浓、稀溶液与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关系:
(1)对于含不同溶质的溶液,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也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反之亦然。
(2)但对于同种溶质来说,在一定温度时,其饱和溶液一定比其不饱和溶液要浓。
【知识点五】溶解度
1. 固体溶解度
(1)概念
固体的溶解度(符号是S)表示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2)溶解度四要素
①“一定温度”:温度是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外因,温度改变,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也改变。说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必须指明温度,否则没有意义。
②“在100g溶剂里”。
③达到饱和状态。
④单位:溶解度表示一定条件下,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其单位是g。
(3)物质溶解性与溶解
①溶解性和溶解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溶解性是说明物质溶解能力的定性方法。溶解度是衡量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在某种溶剂中溶解性大小的尺度,是溶解性的定量表示方法。
②20℃时,根据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大小,可将物质溶解性分为:
溶解度/g | <0.01 | 0.01~1 | 1~10 | >10 |
溶解性 | 难溶 | 微溶 | 可溶 | 易溶 |
2. 溶解度曲线
(1)溶解度曲线
用纵坐标表示溶解度(/g),横坐标表示温度(℃),在坐标系上表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
(2)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①点
a.每条曲线上的点,表示该点对应的温度下该物质的溶解度。
b.两条曲线的交点表示在该点对应的温度下,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
②线
不同的溶解度曲线表示不同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或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势。
③面。
a.曲线上面的各点,表示在对应温度下的溶液是饱和溶液,且溶液中有未溶解的晶体。
b.曲线下面的各点,表示该物质在该温度下的不饱和溶液。
(3)溶解度曲线的特点
①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左低右高,呈“陡升型”,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如硝酸钾等。
②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较平缓,呈“缓升型”,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如氯化钠等。
③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是左高右低,呈“下降型”,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反而降低。如氢氧化钙等。
④气体物质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曲线也呈“下降型”。
(4)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①查找指定温度下某物质的溶解度,并根据其溶解度判断溶解性。
②比较同一温度下(或一定温度范围内)不同物质溶解度的大小;位于上方的曲线所代表的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位于下方的曲线所代表的物质的溶解度。若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相交,则在交点所对应的温度下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③比较和确定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程度,并据此确定物质从饱和溶液中析出晶体或混合物分离提纯的方法。
④确定溶液的状态(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3. 气体的溶解度
(1)气体的溶解度常用体积来表示。通常用的气体的溶解度,是指该气体的压强为101 kPa和一定温度时,溶解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如氮气的压强为101kPa和温度为0℃时,1体积水里最多能溶解0.024体积的氮气,则在0℃时,氮气的溶解度为0.024。
(2)影响因素
①内因:气体和水本身的性质。
②外因
a.温度:气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b.压强:气体物质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
【技巧方法】
1、溶液中的氢氧化钙
①氢氧化钙和气体的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降低。所以若把氢氧化钙和气体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在改变温度时要升高温度。
②最可靠的方法是蒸发溶剂、加溶质、加溶剂。
③若想把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可以通入适量的二氧化碳并过滤。
④若想把氢氧化钙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也可以加入CaO并冷却。
⑤氢氧化钙不是晶体,从氢氧化钙溶液也不会析出晶体,所以只能称作“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2、结晶分离混合物时,要提纯哪种物质就用物质适用的方法结晶。
【拓展延伸】
溶解度的四要素:
①温度;
②指明溶剂的量(100 g);
③指明是饱和状态;
④指明单位是g。
【知识点六】溶质质量分数
1. 定义
溶液中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
2. 计算公式
溶质的质量分数=×100%=×100%
归纳总结 溶质质量分数与溶解度的比较
| 溶解度 | 溶质质量分数 |
温度 | 一定 | 不一定 |
溶剂量 | 100 g | 不定量 |
溶液状态 | 达到饱和 | 饱和或不饱和 |
单位 | 克 | 无(是比值) |
相互转化 | 某温度时,某物质任一质量的饱和溶液中,溶解度与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为: 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100% |
【技巧方法】
(1)溶质质量是指已溶解的溶质的质量,溶液的浓度在一定范围内才有意义。在某温度下,某种溶质的饱和溶液的浓度最大。
(2)一种溶液,无论取出多少,取出的溶液与剩余的溶液均与原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
【拓展延伸】
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计算有关注意问题:
①溶质的质量分数用百分数表示,不能用分数表示;
②溶质的质量分数是一个比值,它的大小既与溶质质量有关,也与溶液质量有关,并不是溶质多的溶液的质量分数就大;
③未溶解的溶质不能计入溶质质量。
【知识点七】有关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
(1)计算公式。
溶质的质量分数=×100%,也可将公式变形为:
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液质量=
(2)常见类型。
①已知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求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②计算配制一定质量、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所需溶质、溶剂的质量。
③溶解度与同温度下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换算。
易错提醒
(1)溶质质量分数关系式中的各种量都是以质量表示的,不得以体积数据代替。在计算中如需把体积换算成质量,可以通过密度公式来计算:[m(溶液)]=溶液体积(V)×溶液密度(ρ)来换算。
(2)溶质的质量是指溶解在溶剂中形成溶液的溶质的质量,不包括未溶解或结晶析出的溶质的质量。
【技巧方法】
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要熟记和理解溶质的质量分数及其有关计算方法,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意义,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使用,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方法,以及质量守恒定律解等相关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细致地阅读、分析题意等,联系着生活实际,细心地进行探究、推理,最后按照题目的要求,认真地进行选择或解答。
【拓展延伸】
求反应后所得溶液质量一般用以下方法求得:
①根据溶液的组成来求。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其中溶质为反应后的生成物,一定是可以溶解的(有时所带杂质与生成的溶质相同);溶剂水根据不同题目通常有两种情况:原溶液中的水或反应后生成的水。
②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来求。反应后溶液的总质量是将反应前所有物质质量相加(包括可溶性杂质),再减去反应后放出气体或生成沉淀的质量。
【知识点八】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的溶液浓度计算
1. 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依据是利用化学反应中纯净物间的质量关系。由于溶液是混合物,在根据化学方程式列出有关反应物、生成物的质量比时,要将溶质的质量列比例式,而不能用溶液的质量或体积。
2. 对于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有两种求法:
(1)溶液组成法: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其中溶质一定是溶解的,若生成物中有水,溶剂中还要加上生成水的质量。
(2)质量守恒法:溶液质量=m(反应物)-m(沉淀)-m(气体),其中m(反应物)代表反应前物质质量总和,m(沉淀)表示生成沉淀的质量,m(气体)表示生成气体的质量。
【典型例题】
(2022年百色市中考)向100gCuSO4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生成沉淀的质量与加入的NaOH溶液质量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请依据图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生成的沉淀的质量为__________g;
(2)求CuSO4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
【答案】(1)4.9 (2)8%
【解析】
(1)由图可知,该反应生成的沉淀的质量为4.9g;
(2)解:设CuSO4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x
2NaOH+CuSO4=Na2SO4+Cu(OH)2↓
160 98
100gx 4.9g
=
x=8%
答:CuSO4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8%
【知识点九】溶液的配制
1. 配制方法及步骤
配制方法 | 用固体和水配制 | 用浓溶液和水配制(浓溶液的稀释) |
操作步骤 | ①计算 ②称量 ③量取 ④溶解 | ①计算 ②量取 ③混匀 |
常用仪器 | 托盘天平、烧杯、玻璃棒、量筒和药匙 | 量筒、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 |
2. 实验流程如图所示(以配制NaCl溶液为例)
3. 误差分析
(1)比实际质量分数偏大:
①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
②将量筒内的水倒入烧杯时有少量水洒在烧杯外。
(2)比实际质量分数偏小:
①称量的溶质不纯,含其他杂质;
②称量时将砝码与药品位置颠倒,并使用了游码;
③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方法总结】
1.溶质的质量分数一般用百分数表示;是溶质质量占溶液质量的百分比,而不是体积关系。
2.溶质的质量分数数学表示式中,溶质的质量是指被溶解的那部分溶质的质量,没有被溶解的那部分溶质的质量不能计算在内。
3.称量固体时,要注意左物右码,规范使用托盘天平。如果砝码跟固体左右颠倒(1g以下用游码),所配溶液就会变稀;量取水时,使用量筒要规范,读数要正确。如果俯视读数,所配溶液就会变浓。
4、配制溶液
【知识延伸】
1.用固体溶质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步骤:①计算→②称量→③量取→④溶解→⑤装瓶
2.用浓溶液溶质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步骤:①计算→②量取→③→混匀④装瓶
3.用98%浓硫酸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时,一定注意:在量取的步骤中,要先根据溶质的质量计算浓硫酸(根据给定的密度)的体积,然后进行混匀,且在稀释时,一定将浓硫酸缓慢注入到装有水的烧杯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知识点九】有关溶液的稀释或浓缩的计算
| 方法 | 计算依据 | 关系式 |
溶液的 稀释 | ①加水稀释; ②加稀溶液稀释 | ①加水稀释前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不变;②加稀溶液稀释时,稀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与浓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之和等于混合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 ①A×a%=(A+m水)×b% ②A×a%+B×b%=(A+B)×c% |
溶液的 浓缩 | ①添加溶质; ②蒸发溶剂; ③加入浓溶液 | ①原溶液中的溶质与后加入的溶质质量之和等于混合后溶液中的溶质质量; ②蒸发溶剂前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不变; ③原溶液中的溶质与后加入浓溶液中的溶质质量之和等于混合后溶液中的溶质质量 | ①A×a%+B=(A+B)×b% ②A×a%=(A-m水)×b% ③A×a%+B×b%=(A+B)×c% |
【技巧方法】
溶液在稀释和浓缩的过程中,溶质质量是保持不变的,这是这类题计算的根本依据!
即:m1×c1%+ m2×c2%=m混×c混%
[11]生活中常见的乳化剂有肥皂、洗洁精等。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知识点总结 第九单元 溶液(人教版)(测试版):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知识点总结 第九单元 溶液(人教版)(测试版),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溶液,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乳化,溶解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十单元 酸和碱【知识梳理】——2022-2023学年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单元综合复习: 这是一份第十单元 酸和碱【知识梳理】——2022-2023学年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单元综合复习,共10页。
第十二单元 与生活【知识梳理】 ——2022-2023学年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单元综合复习: 这是一份第十二单元 与生活【知识梳理】 ——2022-2023学年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单元综合复习,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