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宁夏青铜峡市宁朔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含解析
展开
青铜峡市宁朔中学
吴忠中学青铜峡分校
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
高二年级地理期中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40个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北京时间2021年10月27日14:19,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快舟一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将“航空星云·常熟一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航空星云·常熟一号”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后所属的最低级别天体系统是( )
A. 河外星系 B. 银河系 C. 太阳系 D. 地月系
2. 关于“航空星云·常熟一号”卫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飞行中穿越了小行星带 B. 穿越地球大气时气温逐渐下降
C. 发射前属于人造天体 D. 进入预定轨道后成为天体
【答案】1. D 2. D
【解析】
【分析】
【1题详解】
“航天星云·常熟一号"卫星进入预定轨道后,它将围绕地球转,因此它成为地球的人造卫星,属于最低的天体系统应是地月系,D正确;“航天星云·常熟一号”卫星属于太阳系和银河系,,但太阳系和银河系不是最低级别的天体系统,BC错误;人造卫星不属于河外星系,A错误,本题选D。
【2题详解】
“航天星云·常熟一号"卫星进入预定轨道,并没有脱离地球的引力进入小行星带,A错误;卫星穿越地球大气时,在对流层气温下降,但是在平流层以及高层大气的部分大气层气温会升高,B错误; 它在发射前还没有离开地球,不属于人造天体, C错误;只有当它进入预定轨道后,围绕地球转动才成为天体,D正确。故选: D.
【点睛】判断某一物质是不是天体,可以用“三看”来概括:一、是看它是不是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星际物质尽管用肉眼看不见,但它是天体。二、是看它是不是宇宙间的物质,天体的某一部分不是天体。三、是看它是不是位于地球的大气层中,位于外层空间的是天体,位于地球大气层中的不是天体。
如图为太阳大气层的结构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 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黑子和耀斑分别出现在( )
A. ①、②层 B. ①、③层 C. ②、③层 D. ②、④层
4. 太阳黑子数的变化周期大约是( )
A. 9年 B. 11年 C. 13年 D. 15年
【答案】3. C 4. B
【解析】
【分析】
【3题详解】
根据位置判断,图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太阳内部、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太阳黑子出现在光球层,耀斑出现在色球层,即分别出现在图中②、③两层,C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
【4题详解】
根据观测发现,太阳黑子数有些年份多,有些年份少,太阳黑子相对数最多(或最少)的年份出现的平均周期约为11年,由此可知,太阳黑子数的变化周期大约是11年,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太阳大气结构,由里到外分为光球、色球和日冕。太阳活动:黑子(光球层)、耀斑和日珥(色球层)、太阳风(日冕层)。太阳活动周期(黑子数目变化周期)为11年。
读下图。完成下列小题。
5. 图中四地的自转线速度( )
A. 甲>乙>丙>丁 B. 乙>丙>甲>丁 C. 丙>乙>丁>甲 D. 丁>丙>乙>甲
6. 图中四地的自转角速度( )
A. 甲>乙>丙>丁 B. 乙>丙>甲>丁 C. 丙>乙>丁>甲 D. 丁=丙=乙=甲
7. 图中四地中,每年有两次太阳直射现象的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答案】5. A 6. D 7. A
【解析】
【分析】
【5题详解】
根据地球自转线速度除南北两极点外由赤道向两极递减规律,四地纬度由低到高到顺序为:甲、乙、丙、丁,所以线速度由大到小排序为甲>乙>丙>丁,故选A。
【6题详解】
根据地球自转角速度除南北极点外任何地点的角速度都相等的变化规律,四地角速度由大到小排序为丁=丙=乙=甲,故选D。
【7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回归线之间的地方,每年有两次直射现象,读图甲在赤道上,每年有2次直射现象,故A正确;乙位于北回归线上,一年有一次直射现象,故B错误,丙、丁在北归归线以北地区,没有直射现象,故CD错误,所以该题选A。
【点睛】地球自转线速度除南北两极点外由赤道向两极递减,角速度除南北极点外,均为15°每小时;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回归线之外的地区,没有直射现象,回归线上一年有一次直射现象,回归线之间一年有两次直射现象。
读“地球部分圈层结构”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8. 图中A圈层的名称是( )
A. 岩石圈 B. 生物圈 C. 大气圈 D. 水圈
9. 下列对于图中各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水圈是由液态水组成的圈层 B. 生物圈位于水圈和岩石圈之间
C. 大气圈全部由气态物质组成 D. 岩石圈由上地幔顶部和地壳组成
【答案】8. A 9. D
【解析】
【8题详解】
地球内部圈层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其中地壳和软流层之上的上地幔顶部合称岩石圈,图中A圈层位于地表以下,属于地球内部圈层中接近地表的部分,应为岩石圈,选项A符合题意;生物圈、大气圈和水圈属于地球外部圈层,分别是图中的B、D、C,排除选项BCD。故选A。
【9题详解】
水圈由液态水、固态水(冰川等)和气态水(大气水等)组成,A错误;生物圈包括水圈的全部、岩石圈上部和大气圈底部,B错误;大气圈中的大气包括水汽、固体杂质和干洁空气,C错误;岩石圈指软流层之上的地球内部圈层,包括上地幔顶部和地壳,D正确。故选D。
【点睛】地球圈层结构分为地球外部圈层和地球内部圈层两大部分。地球外部圈层可进一步划分为三个基本圈层,即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地球内圈可进一步划分为三个基本圈层,即地壳、地幔和地核。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合称岩石圈。这些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
读二分二至日时地球的位置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 关于地球公转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地球公转过程中有一个近日点,速度较慢
B. 地球公转轨道是近似为圆
C. 地球绕日公转的周期是365日6时9分10秒,叫一个恒星年
D. 围绕太阳自西向东运动
11. 从劳动节到教师节,地球公转的速度变化是( )
A. 持续变快 B. 先变慢再变快 C. 逐渐变慢 D. 先变快再变慢
【答案】10. A 11. B
【解析】
【分析】
【10题详解】
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D对;公转轨道是一个近似正圆的椭圆形轨道,太阳在其中一个焦点上。当地球运行到远日点位置的时候,也即为每年的七月初,公转的速度较慢,当地球运行到近日点位置的时候,也即为每年的一月初,公转的速度较快,A错,B对;公转的周期是365日6时9分10秒,叫一个恒星年,D对。符合题意故选A。
【11题详解】
根据上题分析可知,每年的七月初,公转的速度较慢;每年的一月初,公转的速度较快。从劳动节(5月4日)到教师节(9月10日),地球公转的速度变化是先变慢再变快,B对。故选B。
【点睛】公转的特点:(1)地球公转的方向自西向东(与自传方向一致);(2)公转的周期是365日6时9分10秒,叫一个恒星年;(3)公转轨道是近似圆形的椭圆;(4)每年1月初过近日点,公转速度快,太阳照射南半球;每年7月初过远日点,公转速度慢,太阳照射北半球。
12. 下列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A图显示该图为北极俯视图,地球自转方向应为逆时针自转,而图中为顺时针自转,排除A;B图显示该图为南极俯视图,地球自转方向应为顺时针自转,而图中为逆时针自转,排除B;C图显示该图为北极指向上的侧视图,地球自转方向应为从左至右自转,图中也为从左至右自转,选项C符合题意,D图显示该图为北极指向上的侧视图,地球自转方向应为从左至右自转,而图中为从右至左自转,排除D。故选C。
【点睛】
读“我国太阳年辐射总量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 太阳能热水器利用条件最优和最差的城市分别是( )
A. 成都、乌鲁木齐 B. 拉萨、重庆 C. 石家庄、西安 D. 包头、杭州
14. 图中甲乙两地都是太阳年辐射总量丰富区,其共同的原因是( )
A 气候湿润 B. 大气透明度差 C. 海拔很高,空气稀薄 D. 晴天多,日照时间长
【答案】13. B 14. D
【解析】
【分析】
【13题详解】
受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天气状况、白昼长短、地形等因素的影响,太阳辐射在地表面分布不均匀。由图可知青藏高原为我国太阳辐射能最丰富的地区,拉萨位于青藏高原,太阳辐射强。四川盆地属于太阳能贫乏区,重庆位于四川盆地,所以太阳能热水器的推广利用条件最优和最差的分别是拉萨和重庆,所以B对,A、C、D错。故选B。
【14题详解】
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很多,有海拔高度、地形、纬度、天气状况等。甲、乙两地均为太阳能丰富的地区,但是成因不同。甲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大气稀薄,大气透明度好,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辐射强;晴天多,日照时间长,所以太阳能资源丰富;乙位于西北地区,气候干旱,大气透明度好,降水少,晴天多,日照时间长,所以太阳能资源丰富。所以两地的共同原因是晴天多,日照时间长。D对,A、B错;海拔很高,空气稀薄,是甲地突出特点,C错。故选D。
【点睛】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很多,有海拔高度、地形、纬度、天气状况等。青藏高原为我国太阳辐射能最丰富的地区,而四川盆地是我国太阳辐射最贫乏区。
我国空间科学家在2012年开始实施的“夸父计划”,由三颗卫星组成,其中A星设置在距地球150万千米的日地连线上,用来全天候监测太阳活动的发生及其伴生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15. 卫星可在光球层监测到的太阳活动是( )
A. 黑子 B. 耀斑 C. 日冕 D. 日珥
16. 太阳活动可能产生的明显影响不包括( )
A. 气候异常 B. 磁暴现象 C. 长波通信中断 D. 极光现象
【答案】15. A 16. C
【解析】
【分析】
【15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黑子出现在光球层,耀斑和日珥出现在色球层,日冕出现在太阳大气层的最外层,BCD错误,A正确;故选A。
【16题详解】
太阳活动干扰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C符合题意;太阳活动影响地球的气候,太阳活动释放的高能带电粒子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带电粒子流高速冲进两极地区的高空大气层时,会产生极光现象,ABD不符合题意,所以该题选C。
【点睛】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① 太阳活动产生的电磁波进入地球大气层,引起大气层的扰动,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② 太阳大气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会扰乱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使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③ 高能带电粒子高速冲进两极地区的高空大气,形成极光。④ 地球上许多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如地震、水旱灾害等。
读“20元人民币的背景图案”,完成下面小题。
17. 图中体现出的地球圈层个数为(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18. 地理环境中的生物圈是( )
A. 包括地壳和软流层的顶部 B. 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C. 最活跃且不独自占有空间 D. 地球上所有生物的总称
【答案】17. D 18. C
【解析】
【分析】
【17题详解】
图片体现出的地球圈层个数为4个,有山峰,代表岩石圈。有流水,代表水圈。有植被,代表生物圈。有大气,代表大气圈,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8题详解】
生物圈生物通过生命活动影响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且占有大气圈下部、水圈全部和岩石圈上部,因此生物圈是最活跃且不独自占有空间的圈层,C正确;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所在的生存环境的总称,D错误;生物圈是不连续且不规则的圈层,B错误;岩石圈包括地壳和软流层的顶部,A错误,故选C。
【点睛】地球圈层结构分为地球外部圈层和地球内部圈层两大部分。地球外部圈层可进一步划分为三个基本圈层,即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地球内圈可进一步划分为三个基本圈层,即地壳、地幔和地核。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合称岩石圈。
宇宙是一个有序的,有一定层次和结构的物质世界。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是天体,各种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组成天体系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 下列属于天体的是( )
①哈雷彗星、流星体②月球、星云③航天飞机、陨石④恒星、待发射的航天飞机
A. ①③ B. ①② C. ②④ D. ③④
20. 下列关于天体、天体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天体形态多种多样,是物质的,是孤立存在的 B. 最高级别的天体系统是宇宙
C. 太阳系是比银河系低一级的天体系统 D. 只有相邻的天体才可以构成天体系统
21. 与太阳系其他行星相比,地球上有利于生命形成优越条件是( )
①太阳光照一直比较稳定②表面温度适于生物生存③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④有适于生物呼吸的大气
A. ①② B. ②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19. B 20. C 21. B
【解析】
【分析】
【19题详解】
天体是指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包括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等各种物质,①②正确;地球属于天体,但是天空中的云朵,落到地面的陨石、待发射的飞船和卫星以及地球上的其它事物都属于地球的一部分,不属于天体,③④错误故本题排除ACD,选B。
【20题详解】
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通称天体,天体多种多样,但不是孤立存在的,天体间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AD错;总星系是最高级别的天体系统,是目前我们能够观测到的宇宙的一部分,并非宇宙的全部,故B错。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绕转松成天体系统天体系统共分四级,最高级为总星系即目前观测到的宇审,第二级为银河系与河外星系,第三级为太阳系及其他恒星系统,第四级为地月系及其它行星系统,其中太阳系是比银河系低一级的天体系统,D错误,C正确。所以本题选C。
【21题详解】
注意审题,题干问的是地球上有利于生命形成的优越条件,即地球本身有哪些条件有利于生命形成,故②表面温度适于生物生存和④有适于生物呼吸的大气说法符合题意,B项正确;①太阳光照一直比较稳定和③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均不是地球本身的条件,不符合题意,ACD错误,本题选B。
【点睛】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和原因:外部条件:1.相对安全、稳定的宇宙环境。2.太阳光照稳定3.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自身条件:1.表面温度适于生物生存。2.有适于生物呼吸的大气。3.存在液态水。4.地球环境稳定足够长的时间。
由于城市人口集中,工业发达,释放了大量的人为热量,导致城市气温高于郊区,从而引起城市和郊区之间的局地热力环流,称之为城市风。读城市风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2. 市区和郊区相比,市区近地面( )
A. 气温高,气压高 B. 气温高,气压低 C. 气温低,气压低 D. 气温低,气压高
23. 若在图中规划布局某化工厂,为了减少城市风对市区的污染,应选择在( )
A. 甲地 B. 乙地 C. 丙地 D. 丁地
【答案】22. B 23. C
【解析】
【分析】
【22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市区气温高于郊区。气温高,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郊区气温较低,气压较高,近地面形成高压,所以市区和郊区相比,近地面气温高,气压低,ACD错误,选项B正确。故选B。
【23题详解】
城市和郊区之间形成小型热力环流,风向由郊区吹向城市,甲、乙、丁三地在热力环流内,丙在环流圈外;化工厂大气污染严重,如果布局在图中甲、乙、丁处,大气污染物会随风吹向市区,对市区造成污染,ABD错误;而丙地可以减少城市风对市区的污染,C正确。故选C。
【点睛】城市热岛效应是指城市因大量的人工发热、建筑物和道路等高蓄热体及绿地减少等因素,造成城市“高温化”。在近地面温度图上,郊区气温变化很小,而城区则是一个高温区,就象突出海面的岛屿,由于这种岛屿代表高温的城市区域,所以就被形象地称为城市热岛。形成城市热岛效应的主要因素有城市下垫面、人工热源、水气影响、空气污染、绿地减少、人口迁徙等多方面的因素。
2018年11月26日凌晨,蚌埠市出现雾霾天气,能见度普遍低于200米,这给道路交通和市民出行带来不便。左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右下图为城区某处建筑在浓雾中若隐若现。据此完成下列题。
24. 雾霾对近地面大气受热过程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
A. ①减弱 B. ③不变 C. ②减弱 D. ④减弱
25. 左图箭头中,代表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热源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6. 深秋时节,农民有时会在农田里燃烧秸秆制造烟雾,这是为了( )
A. 增加空气中的水汽,满足植物对水的需求
B. 增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以利光合作用
C. 增加地面辐射,减少地面热量的损失
D. 增强大气逆辐射,避免农作物受到冻害
【答案】24. C 25. C 26. D
【解析】
【分析】
【24题详解】
读大气受热过程图可知,①表示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②表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③表示地面辐射,④表示大气逆辐射。雾霾对近地面大气受热过程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②减弱,C正确;①不变,不受大气影响,A错误;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地面温度降低,③减弱,B错误;大气保温效应增强,④增强,D错误。故选C。
【25题详解】
左图箭头中,①表示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②表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③表示地面辐射,④表示大气逆辐射。大气直接吸收的太阳辐射能很少,但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汽等可以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而增温,因此③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C符合题意,排除AB;大气逆辐射(④)是大气释放能量的方式,不是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排除D。故选C。
【26题详解】
农民在深秋季节燃烧秸秆制造烟雾,增大了大气逆辐射,从而增强了大气的保温作用,使得地面降温速度减慢,避免农作物受霜冻侵袭,D正确;制造烟雾不能明显增加空气中的水汽,关键是制造烟雾不是为了满足植物对水的需求,A错误;增加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可以增强大气逆辐射,起到对地面保温的作用,不是为了利于光合作用,B错误;地面辐射是地面释放能量的过程,制造烟雾不是为了增加地面辐射,C错误。故选D。
【点睛】
27. 新疆地区有“早穿棉袄午披纱,围着火炉吃西瓜”的说法,形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①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强②夜间大气逆辐射弱③自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④夜间大气吸收太阳辐射能少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③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早穿皮袄午穿纱”反映出新疆地区昼夜温差大的特点。新疆地区深居内陆,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干旱少雨,大气中云量少,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包括反射)弱,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多,导致气温高,出现“午披纱”的现象,①不符合题意,③符合题意;晴朗的夜晚大气逆辐射弱、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气温降温快,降温幅度大,因此气温低,出现“早棉袄……,围着火炉吃西瓜”的现象,②符合题意;夜间大气不能吸收到太阳辐射,在各地均是这样,不是新疆独有现象,也就不是形成“早穿棉袄午披纱,围着火炉吃西瓜”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④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B符合题意,排除ACD。故选B。
【点睛】
下图示意某地植被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8. 图中所示植被类型为( )
A 温带草原 B. 热带草原 C. 常绿阔叶林 D. 落叶阔叶林
29. 图中树木树干粗大、木质疏松、利于储水,主要是适应了当地( )
A. 干湿季交替环境 B. 四季分明环境
C. 终年炎热干燥环境 D. 全年温和多雨环境
【答案】28. B 29. A
【解析】
【分析】
【28题详解】
图中所示植被为热带草原的猴面包树,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9题详解】
因为是热带草原气候,一年分为干湿两季,图中树木树干粗大、木质疏松、利于储水,主要是适应了当地干湿季交替环境,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本题组主要考查热带草原气候的有关知识。
30. 一般分布于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为常绿乔木或灌木群落,叶片常绿坚硬,机械组织发达,退化成刺,以适应当地的气候。该地气候为( )
A.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B. 热带稀树草原气候
C. 温带大陆性气候 D. 地中海气候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分布于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的地区受西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的交替控制,形成了夏季高温干旱,冬季温和湿润的地中海气候,该地区的植物在夏季为了抵御高温和干旱,因此形成了叶片常绿坚硬,机械组织发达,退化成刺的形态,D正确;亚寒带针叶林气候下形成的植被不是常绿植被,A错误;热带稀树草原气候夏季炎热多雨,植被不会出现叶片常绿坚硬,机械组织发达,退化成刺的形态,B错误;温带大陆性气候下的植被冬季要落叶,C错误;故选D。
【点睛】
读世界局部地区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31. 图中的M气压带是指( )
A. 赤道低压带 B. 副极地低压带 C. 南半球副热带高压带 D. 北半球副热带高压带
32. 图中M、N气压带所反映的时间可能是( )
A. M气压带所反映的时间是7月份 B. M气压带所反映的时间是9月份
C. N气压带所反映的时间是7月份 D. N气压带所反映的时间是1月份
【答案】31. D 32. C
【解析】
【分析】本题组主要考查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季节性移动。突出考查了地理实践力、综合思维等地理核心素养。结合图示可知M气压带北侧是西南风,南侧是东北风,因此M气压带是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
【31题详解】
根据图中纬度位置和南北两侧的风向可知,M气压带北侧是西南风,南侧是东北风,M气压带为北半球的副热带高压带,D正确,ABC错误。故选:D。
【32题详解】
M气压带大体位于北纬30°以南,向南移动,可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反映的时间是北半球冬季、南半球夏季,AB错误。N气压带为赤道低压带,位于赤道以北,应是向北移动,说明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反映的时间是7月份,C正确,D错误。故选:C。
【点睛】由于地球的公转运动,太阳直射点随季节的变化而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同时引起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气压带和风带随着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大致与其方向和周期相一致,即北半球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33. 正常年份6、7月间,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 )
A. 多梅雨 B. 多伏旱 C. 多龙卷风 D. 多冻雨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根据我国锋面雨移动规律,雨带从4到5月开始登陆华南地区,6到7月,雨带移动到长江中下游地区,受江淮准静止锋影响,降水长达一个月,这时正值梅子成熟,所以也称梅雨。7到8月,雨带移动到华北、东北地区,长江流域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形成伏旱,9月雨带迅速南撤,10月退出我国大陆。A正确,B错误。准静止锋控制多降水,龙卷风较少发生,C错误;6到7月,为我国夏季,长江中下游地区一般没有冻雨,D错误。故选A。
【点睛】
34. 2018年9月,超强台风“山竹”登陆我国东南沿海,带来狂风暴雨天气。与这一天气现象相关的图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超强台风“山竹”是热带气旋强烈发展而形成,属于气旋天气系统,气流辐合上升,与图C气流特征相同,C符合题意;图A、图B、图D分别表示冷锋、暖锋和反气旋天气系统,与超强台风“山竹”没有直接关系,排除ABD。故选C。
【点睛】
下图为北半球某地近地面气压(单位:百帕)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5. 四地中风力最大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36. ④处的风向为( )
A. 西北风 B. 东北风 C. 西南风 D. 东南风
【答案】35. C 36. B
【解析】
【35题详解】
同一等压线图中,等压线越密集,风力越大,四地中③地等压线最密集,风力最大,C正确,ABD错误,所以选C
【36题详解】
根据图中信息,④处北侧气压高,水平气压梯度力由④指向③,北半球向右偏转,偏转为东北风,B正确,ACD错误,所以选B。
【点睛】近地面大气水平运动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共同作用,风向与等压线有一夹角;高空大气水平运动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作用,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读天气系统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37. 今年入冬以来湖北多次出现大幅度降温天气,其主要的影响天气系统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38. 下列叙述正确是
A. 甲图的天气系统主要是锋前降水
B. 乙图的天气系统过境时一般会出现暴雨天气
C. 丙图所示的天气系统是气旋
D. 丁图中北半球水平气流呈逆时针方向旋转辐合
【答案】37. A 38. C
【解析】
【37题详解】
材料提到出现大幅度降温,是冷锋天气造成的,图中甲是冷锋,A正确。乙是暖锋,丙是低气压系统,丁是高气压系统,B、C、D错误。故选A。
【38题详解】
甲是冷锋降水在锋后,A错误。乙图是暖锋,过境时出现连续性降水的天气,B错误。丙是低气压系统,也叫气旋,C正确。丁是高气压系统,北半球水平气流呈顺时针辐散,D错误。故选C。
“全球变暖”已是不争的事实,越来越多的证据证明与之相伴随的还有“全球变暗”,即地球大气中的悬浮颗粒物增加,特别是我国有关专家长期以来对气溶胶的研究,更进一步说明气溶胶形成一定浓度后会大量吸收太阳辐射能量,而使能够直接到达地球表面的阳光逐渐减少。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9. 下列可能引起全球变暗的多种因素中,最主要的人为原因是
A. 太阳处于衰老时期,太阳辐射在减弱
B. 使用矿物燃料等排放出大量微粒物
C. 火山喷发产生的火山灰
D. 飞机飞行产生的飞行云迹
40. 抑制“全球变暖”和“全球变暗”共同的有效措施是
A. 大力退耕还湖
B. 减少矿物燃料的使用量
C. 推广使用无氟冰箱
D. 回收和综合利用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等
【答案】39. B 40. B
【解析】
【39题详解】
太阳处于衰老时期,太阳辐射在减弱;火山喷发产生的火山灰这是自然原因,A、C错误。全球变暖的主要人为原因是大量燃烧化石燃料,排放大量微粒物,B正确。飞机飞行产生的飞行云迹较少,影响较小,D错误。故选B。
【40题详解】
全球变暖的主要人为原因是大量燃烧化石燃料,因此为抑制全球变暖应该减少矿物燃料的使用量,燃烧化石燃料会使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削弱了太阳辐射使地球变暗,因此为抑制全球变暗应该减少矿物燃料的使用量,B正确。故选B。
二、综合题(共40分)
4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下图为我国多年平均太阳年总辐射量(单位:108焦/平方米)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太阳能光伏电池是通过光电效应或者光化学效应直接把光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有专家预测今后3—5年内,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市场前景相当广阔。
(1)说出图中等值线a所代表的数值大小。描述我国北方太阳年总辐射量分布的总体特点。
(2)简述图中P地太阳年总辐射量比Q地大的主要原因。
(3)分析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市场前景广阔的原因。
【答案】(1)40。我国北方地区的太阳年总辐射量分布总体上是东部少,西部多。
(2)纬度较低,太阳高度大;地势较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
(3)我国能源需求量大;太阳能是清洁、无污染的可再生能源;我国太阳能资源丰富。
【解析】
【分析】本题以我国多年平均太阳年总辐射量分布图以及太阳能光伏发电为材料,涉及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以及能源利用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图片材料信息提取能力、地理知识调用分析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读图可知,图中等值距为10,我国年太阳辐射的分布西多东少,可知a线的数值应小于50,为40。根据图示信息可知,我国北方地区纬度大致相同,但从东向西受气候的影响年太阳辐射总量呈增多的趋势。
【小问2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出P地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较大;地势较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弱,获得的太阳辐射较Q地多。
【小问3详解】
我国人口数量较多,产业发展,能源需求量大;根据图示信息可知,我国太阳能资源丰富;再加上太阳能是可再生清洁能源,发展前景广阔,可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等。
42. 阅读图文下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电视剧《闯关东》中的场景:“主人公朱开山为了避免所种的庄稼遭受霜冻危害,在深秋的夜晚带领全家人及长工们在田间地头点燃了柴草…”。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
材料二:屋顶绿化是在各类古今建筑物、构筑物、城围、桥梁(立交桥)等的屋顶、露台、天台、阳台或大型人工假山山体上进行造园,种植树木花卉的统称。屋顶绿化可有效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1)简述深秋晴朗的夜晚容易出现霜冻危害的原因。
(2)分析主人公朱开山在深秋的夜晚带领全家人及长工们在田间地头点燃柴草的作用。
(3)运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分析屋顶绿化对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意义。
【答案】(1)深秋晴朗的夜晩,云量少,大气吸收地面辐射能力弱,大气温度低,大气逆辐射弱,大气保温作用弱,地面温度很低且下降很快;温度低,空气中的水汽容易凝华成霜,出现霜冻。
(2)烟雾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水汽、尘埃,能大量吸收地面长波辐射,提高了大气温度,增强大气逆辐射,减少地面辐射热量的损失,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可预防霜冻。
(3)覆盖植被的绿地比水泥面增温慢,温度低,地面辐射弱,被大气吸收的热量相对就少,气温较低;绿地吸收二氧化碳,大气中二氧化碳减少,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减弱,气温降低;土壤水分的蒸发和植物的蒸腾作用吸收周围的热量,也起到降温作用。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电视剧《闯关东》为材料,涉及大气的热力作用的相关内容,考查学生掌握课本知识的能力和综合思维的地理素养。
【小问1详解】
深秋晴朗的夜晩,空中的云量较少,大气吸收地面辐射热的能力比较弱,大气温度较低,这样大气的逆辐射就比较弱,大气保温作用也比较弱,此时地面温度极低且降温速度较快。在温度低到一定程度时,空气中的水汽容易凝结成霜,此时便会出现霜冻现象。
【小问2详解】
柴草在燃烧时会产生大量烟雾,柴草烟雾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以及尘埃,这些物质能大量吸收地面所产生的长波辐射,大气温度会随之逐渐升高,这样大气逆辐射的强度便会增强,大气逆辐射会把一定量的热量返还给近地面,这样可以减少地面辐射热量的损失,对地面起到一定的保温作用,可以用来预防霜冻灾害的发生。
【小问3详解】
由于有植被的绿地比热容比水泥面更大,等量的太阳辐射使覆盖植被的绿地比水泥面增温慢,温度低,地面辐射弱,被大气吸收的热量相对就少,使气温较低;另外绿地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大气中二氧化碳减少,大气对地面辐射吸收作用减弱,气温降低;绿地比水泥面含更多水分,绿地土壤水分的蒸发和植物的蒸腾作用吸收周围的热量,也起到降温作用。
【点睛】
2023-2024学年宁夏青铜峡市宁朔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宁夏青铜峡市宁朔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宁夏青铜峡市宁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 这是一份宁夏青铜峡市宁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组,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青铜峡宁朔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地理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青铜峡宁朔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地理试题含解析,文件包含宁夏青铜峡市宁朔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地理试题含解析docx、宁夏青铜峡市宁朔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地理试题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0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