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15.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学设计3)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4159197/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学设计,共3页。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学设计:——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教学目标: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词句的深刻含义,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理解文章论证观点的三个事例,体会三个事例在写法上的特点。了解议论文的基本要素,学习用事例论说观点的方法,体会议论文准确严密的语言特点。感受见微知著、锲而不舍、不断探索的科学精神,初步形成怀疑、求证的科学意识。 教学过程:板块一:设疑导入,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1.引导学生对“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质疑。你们对“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个观点有什么疑问?2.学习文章对“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解释。(1)作者是怎样解释这个观点的含义的?(自由朗读,指读第二自然段)(2)理解“司空见惯”一词。(字面理解;生活实例理解;教师讲授理解)(3)“把‘?’拉直,变成‘!’,找到真理。”“?”和“!”分别表示什么?(“?”表示对这些司空见惯的现象产生了疑问;“!”表示经过不断的探索,终于发现了真理。)(4)“把‘?’拉直,变成‘!’”就是“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意思,但是表达方式有什么不同?(用直观形象的方法表示抽象的道理,易于理解)(5)为什么一定是“一百个”问号?(此为虚指,非实指;形容真理的发现要经历长期而艰辛的发问、探索的过程。)板块二:学习文章用事例证明观点的方法理解作者证明观点的三个事例。(1)默读课文,概括文中用哪些事例证明本文观点?(事例:洗澡水的漩涡;紫罗兰花的变色;睡觉时眼睛的转动)(2)这三个事例有什么相同之处?(相同点:从寻常事中发现问题;他们都是“有准备的人”;都是经过反复试验和研究找到真理;三事例的写法相同)学习用事例证明观点的方法(1)三个事例的写法有什么特点?为什么?如果用这三个事例证明“功夫不负有心人”,该怎样写?(通过与记叙文相比较,体会议论文的写法特点。)(写法特点:反复试验写得简略,发现问题和得出结论写得详细。)(要证明“功夫不负有心人”,要详写经过部分,能体现出功夫下得深!)(教师总结:同样的事例在证明不同的观点,所侧重的角度就不一样)(2)既然三个事例基本相同,为什么还要用三个呢?(用三个事例论证观点恰到好处,具有说服力)总结三个事例,体会议论文用词的准确性。(1)“打破砂锅问到底”的人是什么样的人?(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的人)(2)理解“发现”和“发明”:哪些是“发现”“发明”?(洗澡水的漩涡、睡觉时眼珠的转动是发现;石蕊试纸是发明)这两个词有什么不同?(发现的东西本来就有,发明的东西原本没有,是被创造出的)体会“发现”“发明”“创造”“成就”。(四词的先后顺序是有逻辑的,表明了科学贡献的层次和大小;用词准确,严密)板块三:学习文章的结论部分,感受科学精神读倒数第二自然段:“发现真理”难不难?何以见得?(“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只要……就……”)读最后一自然段,“发现真理”容易不容易?何以见得?(“科学的灵感,决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只能”)从这两个自然段你能发现什么?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这是一个自相矛盾的结论: 不难——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增强探索真理的信心 不易——不是凭空产生,决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有准备;独立思考;锲而不舍板块四:总结全文1.梳理文章内容,总结议论文的基本要素。文章内容:提出观点——三个事例——得出结论议论文的基本要素:观点、事例、结论2.培养学生怀疑、求证的科学精神。“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一百个问号”最重要的是第一问。这是不是一个真理呢?有待你课后用事实证明!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回顾旧知,导入新课,自主预习,初读感知,学习第二自然段,学习六,回归整体,总结收获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揭题,读题,学习积累字词,一课三练,巩固提高,随文练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自相矛盾教学设计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复习成语,引入新课,揭示课题,初读课文,理解大意,精读课文,深入理解寓意,联系实际,明道理,指导朗读并背诵,拓展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