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下载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21.古代诗歌五首-望岳(教学设计)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21.古代诗歌五首-望岳(教学设计)01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21.古代诗歌五首-望岳(教学设计)02
    还剩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望岳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望岳教案,共4页。

    望岳

    1教学目标

    1.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意思,品味诗歌的语言,受到艺术美的熏陶。
    2.学习鉴赏诗歌的方法,提高文学修养。
    3.体会诗歌的意境,深刻感悟诗人的思想情怀。

    2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刚刚升入初中,能力不足,所以在新授课中,教师仍需要进行指导。先教授方法,然后慢慢培养学生的能力。本班学生比较沉默,课堂气氛不活跃。所以要尽量让学生发言,做到课堂以学生为主体。对于本课古诗来说,学生直接鉴赏还是不易实现,要让学生尽量地多朗读,借助反复地朗读来理解诗歌,为鉴赏诗歌奠定基础。

    3重点难点

    1.学习鉴赏诗歌的方法,提高文学修养。
    2.体会诗歌的意境,深刻感悟诗人的思想情怀。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新课导入

    唐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如果说唐诗是中国诗歌的高峰,那么盛唐诗便是这高峰之巅,而巅峰的诗作则非李白、杜甫莫属。韩愈诗有云:“李杜文章在,光艳万张长。”杜甫自幼聪慧,据他自己说7岁就能作诗:“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并且他把写诗看成是毕生的事业。今天,让我们一起共同学习杜甫年轻时的诗作----《望岳》。

    活动2【讲授】文学常识

    要想理解一首诗歌,必须要先了解他的作者和写作背景。首先让我们复习有关杜甫的文学常识。(播放课件,找同学回答)

    1.杜甫,字子美,因曾居长安城南少陵故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又因曾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工部”之称。唐代现实主义诗人。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诗圣”。

    2.写作背景:(播放课件,找同学朗读)杜甫于开元二十三年在洛阳参加进士考试,不幸落第。这次落第,对杜甫来说并不是沉重的打击,他情绪乐观,对前途充满了幻想,因为这时他只有24岁。从此他漫游齐赵一带,这首诗是他游泰山时所作。《望岳》共三首,分咏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这是第一首。

    活动3【活动】朗读诗歌

    1.示范:“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诵读对于诗歌的理解是多么重要。现在给大家播放一段《望岳》的名家录音。在播放录音的同时,也请同学们欣赏泰山的风景,去试着体会诗人的内心感受。(播放课件)

    2.欣赏了名家的风范,现在请同学们跟随录音,一起来模仿名家进行朗读。

    3.大家对诗的情感应该有了初步的感知,现在给大家几分钟时间,自己大声练习。

    3.找个别学生诵读。

    4.同学们读的都非常好,这堂课我们要完成的任务之一,就是熟读成诵。现在请全体学生齐读,再次进行巩固。

    活动4【导入】整体把握诗歌大意

    1.反复地诵读是为了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思。现在请同学们结合注释,相互讨论诗歌大意。之后找同学来回答。

    2.现在老师再给大家明确一下。(播放课件)

    泰山到底怎么样呢? 苍翠的山峦,在齐鲁大地上连绵不断,望不到尽头。大自然聚集成神奇秀丽的景色,山的南北两面,一面明亮一面昏暗,截然不同。层云叠起,不禁心胸激荡,目送归鸟入巢,眼角几乎都要睁裂了。(我)终要登上泰山的顶峰,(那时)四周的山峦,看起来都会显得矮小了。

    活动5【讲授】鉴赏诗歌的方法

    作为中学生,我们除了要理解诗歌的意思,还要能够鉴赏诗歌。现在我们一起复习一下鉴赏诗歌的常见题型及答题方法。(播放课件,找同学读)

    (一)常见的鉴赏诗歌的题型:

    1.分析意境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境界。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

    答题方法: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2.分析技巧型: 从鉴赏诗歌的角度说,诗歌的表达技巧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

    修辞方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对偶、设问、反问、借代、起兴、互文

    表现手法:联想、想象、衬托、烘托、渲染、象征、对比、用典、动静结合、正侧面结合、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

    答题方法:准确指出表现手法,并说出此手法有何表达效果。

    3.炼字型:应注意的词语-----

    从内容的角度分析:意象词语、情感词语、象征词语、典故词语(诗句)

    从语法角度分析: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数量词

    答题方法: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活动6【活动】鉴赏本诗

    现在让我们结合这几种方法,按照首联、颔联、颈联、尾联的顺序,来鉴赏《望岳》这首诗歌。(播放课件)

    1. 首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何作用?

    答:设问开篇,借齐鲁两地烘托泰山的参天耸立、连绵辽阔的形象。写出了作者初见泰山时的激动、惊叹和仰慕之情。

    2.杜甫在毕生的诗歌创作中,始终坚持“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审美追求。颔联当中的“钟”字、“割”字炼得极好,历来被人称道,试分析其表达作用?

    答:“钟”字将大自然写的犹如人一般有情。“割”字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这两句写出来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表现了诗人对泰山的仰慕与赞美。

    3.颈联抓住了哪两个景物细节?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诗人抓住了“层云”和“归鸟”这两个景物细节,描绘了山云连成一片,鸟儿暮归入朝的画面。表现了诗人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空阔,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4.尾联已经超越了诗本身的境界,被后人誉为“绝唱”,试分析其原因。

    答:运用了想象、夸张的手法。这是诗人想要攀登泰山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这两句诗显示出青年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也表现了诗人的伟大抱负和雄心壮志。因此被人誉为“绝唱”,刻为石碑,与泰山同垂不朽。

    小结:请同学们看黑板。诗人笔下的泰山是如此的雄壮美丽。除了本诗之外,还有众多诗人为我们留下了优美的诗作。那么我们就需要有双欣赏美的眼睛。我们同样可以通过这些方法来鉴赏其它诗歌,去发现它们的优美之处。

    活动7【讲授】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的主要任务我们已经基本完成,现在老师对于《望岳》这首诗,给大家做个总结。请看大屏幕。(播放课件)

    《望岳》是现存杜甫诗歌中最早的一篇作品。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距离是自远而近,时间是从朝至暮,并由望岳设想将来的登岳。

    诗歌写景部分形象地描写了泰山的广度、高度及其天然神韵,突出了它高拔伟岸、巍峨雄壮的气势。更妙之处在于,也写出了诗人的浩然大气、开阔胸襟,天人合一。诗中洋溢着诗人对壮丽河山的热爱和青年时代胸怀大志、积极进取、乐观自信的精神。

    活动8【练习】巩固练习

    练习(播放课件)

    给条件默写

    1.借齐鲁大地来烘托泰山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形象的句子:

    2.既写了大自然造就泰山的神奇,又极言了泰山之高、之壮的句子:

    3.作者胸中荡起无限激情,为我们展现了一幅绝妙的图景:

    4.表现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的句子:

    5.被后人誉为“绝唱”,与泰山同垂不朽的句子 :

    活动9【作业】作业

    1.背诵本诗,并以《望岳》为内容写一篇小楷。

    2.预习《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试用所学的鉴赏方法来赏析这首诗歌。

     

    相关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望岳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望岳教案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人论世,识作者,朗读全诗,明诗意,品读诗文,入诗境,吟诵诗文,品诗韵,妙笔生花,绘诗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望岳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望岳教学设计,共3页。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登幽州台歌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登幽州台歌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读诗韵,释诗意,品诗味,悟诗情,写作训练,拓展延伸,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 精品推荐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