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生物中考复习 专题10 人体代谢废物的排出-2020年中考生物三轮复习必刷题(含答案和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中考复习 专题10 人体代谢废物的排出-2020年中考生物三轮复习必刷题(含答案和解析),共16页。
专题10 人体代谢废物的排出(总分:50分,时间:30分钟)一.选择题人体内多余的无机盐排出的主要途径是()A. 排尿、呼吸 B. 排尿、出汗 C. 出汗、呼吸 D. 呼吸、排便下图为人体的泌尿系统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 尿素在甲处形成的
B. 乙是人体内唯一有排泄功能的器官
C. 血液中的尿素等代谢废物可在乙处滤过并形成尿液
D. 尿液中的大部分水分,在丁处会被重吸收
小李发现自己排出的尿液发红,去医院检查尿液后,发现其中有红细胞、蛋白质等成分,据此推断小李病变的部位可能是A. 肾小体 B. 肾小囊 C. 肾小管 D. 肾小球某人身患糖尿病,可能是体内哪一种激素出现异常?或是肾单位的哪个结构出现病变?A. 胰岛素 肾小球 B. 甲状腺激素 肾小囊
C. 胰岛素 肾小管 D. 肾上腺素 肾小管血液流经下列器官后,血液中的代谢废物会减少的是:
A. ①和② B. ②和④ C. ①和③ D. ②和③人体正常排泄时,排出的物质不包括()A. 二氧化碳 B. 无机盐 C. 葡萄糖 D. 尿素如图为人体消化、呼吸、泌尿、循环系统的关系示意图,图中①、②代表与肾脏相边的血管,a-b代表生理过程。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 由b过程进入血液中的氧气,主要与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结合
B. 食物中的蛋白质在小肠最终被消化成葡萄糖,才能通过c过程进入血液
C. 图中d代表的生理过程包括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D. 健康人体内,②与①相比,明显减少的物质除氧气外,还有尿酸、尿素等代谢废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膀胱是形成尿的主要器官
B. 肾小球具有过滤作用,肾小囊具有重吸收作用
C. 进入肾小球的血管为小动脉,出肾小球的血管为小动脉
D. 体内水分排出的渠道有两个,分别是肾脏和皮肤下列不属于排泄的是()。A. 呼气 B. 出汗 C. 排尿 D. 排便下列描述中错误的是:()A. 皮肤对人体起保护作用属于上皮组织
B. 汗液是由汗腺分泌的
C. 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
D. 膀胱是储存尿液的器官图中字母a,b、c、d分别表示人体的四种生理过程,下列相关描述不正确的是
A. a表示消化过程 B. b表示气体交换过程
C. c表示过滤 D. d表示重吸收下表记录的是被测者的血浆、肾小囊、输尿管中甲和乙两种物质的浓度,请据表分析甲和乙分别是()
A. 甲是蛋白质,乙是葡萄糖 B. 甲是葡萄糖,乙是尿素
C. 甲是无机盐,乙是葡萄糖 D. 甲是尿素,乙是蛋白质下列关于人体代谢废物的排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其他成分如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都可以过滤到肾小囊腔内,形成原尿
B. 原尿流经肾小管时,没有被重吸收剩余物质如一部分水、一部分无机盐和尿素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流向肾盂
C. 皮肤表皮和真皮内有丰富的血管和感觉神经末梢,皮肤有保护、分泌和排泄、调节体温、感受外界刺激、有再生能力
D. 汗液通过导管到达体表被排出,同时,也带走体内的一部分热量,对人体的体温具有调节作用下图为人的泌尿系统示意图,箭头表示液体流动的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1中流的是静脉血,通过上腔静脉流回心脏
B. 2中血液的二氧化碳含量高于1中血液的二氧化碳含量
C. 3中液体尿素浓度低的原因是肾小管处有重吸收功能
D. 1、2、3中尿素浓度从低到高依次是1、2、3
下列哪种物质排泄途径最少()A. 水、无机盐 B. 尿素 C. 二氧化碳 D. 粪便二.非选择题为探究肾脏功能,科学家运用微穿刺技术,以小鼠肾脏为实验材料进行了一系列实验,见下图。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使小鼠离体肾脏仍具有生命活性,首先将肾脏置于特殊的容器中(见图一),并用浸泡了________(蒸馏水/生理盐水)的棉花覆盖在肾脏表面,然后在棉花上覆盖琼脂及矿物油,起到保温和保护作用;此外,不能扭曲、挤压与肾脏相连的血管和__________,以免对肾脏的正常功能造成影响。(2)在显微镜下,放大150倍后,能观察到肾脏浅层的肾小囊。科学家用毛细玻璃管刺入肾小囊并注入染液(见图二),染液随着原尿进入与其相连的[A]_______中。与血浆相比,原尿中不含大分子蛋白,原因是______________。(3)在A的①②③④处分别进行穿刺,并检测抽提出的液体,发现某物质的含量在不断降低,最终为零,该物质是_________(无机盐/葡萄糖/尿素)。科研人员为研究慢性肾病患者的盐代谢功能,进行了如下实验。据图回答问题:
(1)人体多余的无机盐会进入肾脏的______中形成原尿,最终通过尿液中排出。
(2)科研人员选取了正常组(20人)和患病组( 20人),在实验开始前的48小时内,为正常组和患病组均提供含盐量相同的食物,并检测正常组和患病组每天通过尿液接出无机盐的量(如图一)。
①为正常组和患病组均提供含盐量相同的食物,目的是______;
②分析图一,实验结果是______。
(3)由图二可知,当人体每天排出无机盐量大于2mg时,患病组肾动脉血压______(用“高于”、“等于”或“小于”填空)正常组。长此以往,这种现象会加重肾脏血液输送的负担,引起高血压等并发症。
(4)根据以上情况,科研人员尝试设计饮食调整方案。将患病组再平均分为2组,甲组给子正常饮食,乙组给予低盐饮食。一段时间后,测量甲、乙两组的肾动脉血压(如图三)。结合图三,为慢性肾病患者提出一条饮食建议:______。
(5)人体排尿,不但起到排出废物的作用,而且对______、维持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也有重要的作用。下图是与人体排泄有关的主要器官结构示意图, 请据图回答: (1)气管中能保证气体畅通的主要结构是________。(2)图甲中从血液进入肺泡的气体①是________, 从肺泡进入血液的气体②是________。(3)图乙中形成尿液的器官是________,其基本单位由③________,肾小球,肾小管三部分构成。(4)图丙中汗腺由导管和________构成,通过分泌________能排出部分废物。(5)上述甲、乙、丙三图, 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尿素的是________。下图为肾单位的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填写结构名称:⑤___________。(2)当入球小动脉中的血液流经结构①时,小动脉血液中的小分子物质会被过滤到结构④中形成________。(3)当结构④中的液体流经结构⑤时,该液体中的大部分水和无机盐,和全部的_________被结构⑤重新吸收利用。(4)尿液⑥形成后,可以暂时贮存在_________中。 答案和解析1.【答案】B
【解析】【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排泄的概念、途径和意义,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排泄的途径。
【解答】
A.水、无机盐、尿素、尿酸等废物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以气体的形式通过呼吸系统排出;A错误;
B.水、无机盐、尿素、尿酸等废物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水、无机盐和尿素以汗的形式通过皮肤排出;B正确;
C.水、无机盐和尿素以汗的形式通过皮肤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以气体的形式通过呼吸系统排出;C错误;
D.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以气体的形式通过呼吸系统排出;排便不属于排泄,D错误。
故选B。
2.【答案】C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尿液的形成过程,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知泌尿系统各器官的功能。【解答】A.甲为肾动脉,尿素是人体的组织细胞进行生理活动时产生的,并不是在甲处形成的,故错误;
B.体内的一些代谢终产物二氧化碳、尿素、多余的水和无机盐等排出体外的过程叫做排泄,排泄有三条途径:二氧化碳和水以气体的形式由呼吸系统排出;水分、无机盐和尿素以汗液的形式通过皮肤排出;多余的水、无机盐和尿素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所以乙为肾脏,是形成尿液的主要器官,除了肾脏之外,还有呼吸系统和皮肤等,也可以排出废物的作用,故错误;
C.乙为肾脏,肾脏是泌尿系统中最主要的器官,每个肾脏由100多万个肾单位组成,血液在流经肾单位时,经过肾小球的过滤与肾小管的重吸收等过程,将血液中多余的水分、尿素等物质形成尿排出体外,故正确;
D.丁为膀胱,肾脏形成尿液后,肾盂把所有形成的尿液集中起来,由输尿管把尿液输送到膀胱,暂时储存,最后排除体外,而尿液中的水会被排出体外,不会被吸收,故错误。
故选C。
3.【答案】D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肾单位的结构与功能及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肾单位的结构与功能及尿液的形成和排出。
【解答】
尿的形成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的和肾小囊内壁时,除大分子的蛋白质和血细胞不能被过滤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过滤到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大部分的水、全部的葡萄糖、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外包绕的毛细血管重新吸收会血液,而剩下的水、尿素和无机盐等就形成了尿液。据以上知识判断:正常的尿液中不会有蛋白质和血细胞,若出现了,可能是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出现了问题,很有可能是肾小球有炎症通透性增强导致的。综上所述,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4.【答案】C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胰岛素的作用及分泌异常时的症状,肾单位的结构和功能,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解题的关键是熟记胰岛素的作用及分泌异常时的症状,肾单位的结构和功能及尿液的形成过程。
【解答】
胰岛素可以降低血糖浓度,而糖尿病病人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使血糖浓度过高导致的。尿液的形成过程包括肾小球的过滤作用、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的水、全部的葡萄糖和部分的无机盐等被重吸收。若肾小管出现病变,使葡萄糖不能被重吸收,形成糖尿,糖尿是糖尿病的症状之一。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5.【答案】C
【解析】【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排泄的途径。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排泄的途径。
【解答】
排泄途径主要有三条:呼吸系统呼出气体、泌尿系统排出尿液、皮肤排出汗液。呼吸系统呼出的气体,主要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皮肤产生汗液,排出一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大部分的水、无机盐和尿素通过泌尿系统以尿的形式排出体外,是排泄的主要途径。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肺,泌尿系统的主要是肾脏,因此肺和肾脏都有排泄作用。所以血液流经下①肺、③肾脏后,血液中的代谢废物会减少。②肝脏和④心脏没有排泄作用,血液流经②肝脏和④心脏后代谢废物不会减少,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6.【答案】C
【解析】【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人体的排泄。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人体排出的代谢废物的种类。
【解答】
人体可以通过呼吸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通过排汗和排尿排出水和无机盐、尿素等。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液中的尿素、水、无机盐和葡萄糖等物质通过肾小球的过滤作用,过滤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回到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的血液里。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等就形成了尿液,因此正常人的尿液中一般不含有葡萄糖。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7.【答案】B
【解析】【分析】
此题考查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消化、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尿液的形成、血液循环途径。明确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消化、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尿液的形成、血液循环途径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解答】
A.血液流经肺泡处毛细血管时,肺泡内的氧气由b气体扩散过程进入血液中,主要与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同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肺泡,这样静脉血就变为动脉血,A正确;
B.食物中的蛋白质在消化道最终被消化成氨基酸,才能通过c吸收过程进入血液,B错误;
C.据图可知,图中d代表的生理过程是尿液的形成和排出,包括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经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形成原尿,经过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C正确;
D.图中①是肾动脉,②是肾静脉。血液流经肾脏时,血液中的一部分水、尿酸、尿素等会以尿液的形式排出,另外血液中的一部分氧气进入组织细胞,因此,健康的人体内,②与①相比,明显减少的物质除氧气外,还有尿酸、尿素等代谢废物,D正确。
故选B。
8.【答案】C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泌尿系统的组成、尿的形成过程、肾单位的结构和功能、排泄的途径。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泌尿系统的组成、尿的形成过程、肾单位的结构和功能、排泄的途径。【解答】A.泌尿系统是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组成的,肾脏是形成尿的主要器官,输尿管、膀胱、尿道是排出尿的通道,膀胱还有暂时储存尿的作用,故A错误;
B.尿的形成包括肾小球与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故B错误;C.进入肾小球的血管是入球小动脉,出肾小球的血管是出球小动脉,入球小动脉和出球小动脉都是小动脉,里面流动的都是动脉血,故C正确。
D.体内水分的排出途径可通过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和皮肤,但主要依靠泌尿系统通过尿液形式排出,故D错误。
故选C。
9.【答案】D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排泄的概念及途径。解题关键是明确排泄的概念及途径。【解答】人体细胞代谢活动产生的废物,如二氧化碳、水、无机盐、尿素等,它们属于代谢终产物,它们排出体外过程称为排泄。排泄的途径:一部分水和少量的无机盐、尿素以汗的形式由皮肤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以气体的形式通过呼吸系统排出;绝大部分的水、无机盐和尿素等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通过泌尿系统以尿的形式排出体外,是排泄的主要途径。人体内食物残渣叫做粪便,它排出体外的过程叫排遗,不属于排泄,D符合题意。
故选D。
10.【答案】A
【解析】【分析】 此题考查了皮肤的结构和功能、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熟练掌握皮肤的结构和功能、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等基础知识是解决此题的关键。【解答】A.皮肤对人体起保护作用,由多种组织构成,属于器官。故A错误;B.汗液是由汗腺分泌的,能够排出水分、无机盐和尿素等代谢废物。故B正确; C.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形成尿液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故C正确; D.膀胱是储存尿液的器官,能够暂时储存尿液。故D正确。故选A。
11.【答案】A
【解析】【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人体的部分生理活动。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知食物的吸收、肺泡内的气体交换以及尿液的形成过程。
【解答】
A.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叫吸收,a表示吸收过程,A错误;
B.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发生在肺泡和血液之间,b表示气体交换过程,B正确;
C.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c表示过滤,C正确;
D.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构成了尿液的成分,d表示重吸收,D正确。
故选A。
12.【答案】C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尿液的形成,以及在尿液形成过程中肾小球和肾小管的功能。
【解答】
肾小囊腔内的液体是原尿,输尿管内的液体是尿液。肾小球不能过滤蛋白质,因此原尿与血浆相比原尿中不含蛋白质,而甲中血浆和原尿一样多不可能是蛋白质,然而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的全部葡萄糖被重吸收了,乙物质在血浆和原尿中都含有而尿液中不含有的物质是葡萄糖,故乙是葡萄糖;由于肾小管重吸收了大部分水和无机盐,而不是全部吸收,甲物质在血浆和原尿中一样多,在尿液中部分减少,因此,甲是无机盐。
故选C。
13.【答案】C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尿的形成,皮肤的结构和功能,汗液的排出,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尿的形成,皮肤的结构和功能,汗液的形成与排出。【解答】AB.尿的形成包括肾小球的和肾小囊壁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液中的成分除大分子蛋白质和血细胞外的水、无机盐、葡萄糖、尿素和尿酸等物质经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过滤到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发生了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原尿中的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又回到了血液循环系统,剩余的水、无机盐、尿素和尿酸等在肾小管末端形成尿液,尿液流向肾盂,故AB正确;C.皮肤包括表皮和真皮两层,表皮包括角质层和生发层,角质层可以防止体内水分过度散失,具有保护作用,生发层细胞可以分裂产生新细胞;真皮内含有丰富的血管和感觉神经末梢,可以感受外界各种刺激,皮肤的主要功能有保护、分泌、排泄、调节体温和感受外界刺激等作用,故C错误;D.汗液的成分有水、无机盐和尿素,所以皮肤具有排泄功能;当气温高时,人体大量出汗,汗液蒸发过程中可带走身体的部分热量,起到降低体温的作用, 这说明皮肤具有调节体温的功能,故D正确。故选C。
14.【答案】D
【解析】【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人的泌尿系统的相关知识,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知肾脏的结构和功能。
【解答】
图中1是肾静脉,2是肾动脉,3是输尿管。
A.肾静脉中流的是静脉血,血液的流向由肾静脉通过下腔静脉流回心脏,故A错误;
B.血液流经2肾动脉进入肾脏时,血液中的氧气和养料供肾脏细胞利用,血液由肾静脉流出肾脏,氧气和养料都会减少,肾脏产生的代谢废物如二氧化碳随血液带走,流出肾脏的血液中,二氧化碳增多,故B错误;
C.输尿管内流的是尿液,尿液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在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中,全部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被重吸收,尿素没有被重吸收,故C错误;
D.血液中的部分尿素和尿酸等废物随尿液排出,从而使肾静脉流出的血液中尿素、尿酸、无机盐等废物减少,因此,输尿管内尿素最高,肾动脉次之,肾静脉最低,所以1,2,3三处尿素的浓度从低到高排列是1、2、3,故D正确。
故选D。
15.【答案】C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人体代谢废物的排出。掌握排泄的三种途径是解答的关键。
【解答】
排泄是细胞代谢终产物排出体外的过程,如水、无机盐和尿素、二氧化碳等。排泄有三条途径:一、二氧化碳和水以气体的形式由呼吸系统排出;二、水分、无机盐和尿素以汗液的形式通过皮肤排出;三、大部分的水、无机盐和尿素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排出粪便是排遗过程,二氧化碳的排泄途径只有一条,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16.【答案】(1)生理盐水;神经
(2)肾小管;大分子蛋白质不能通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进入肾小囊腔(合理答案均可)
(3)葡萄糖
【解析】【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探究小鼠肾脏功能的实验,掌握实验的步骤和原理、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及尿液的形成过程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1)实验过程中用浸泡了生理盐水的棉花覆盖在肾脏表面,因为生理盐水的浓度与小鼠体内细胞液的浓度相当,用生理盐水以维持细胞的正常的形态,然后在棉花上覆盖琼脂及矿物油,起到保温和保护作用;此外,不能扭曲、挤压与肾脏相连的血管和神经,以免对肾脏的正常功能造成影响。
(2)图中A是肾小管。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余一切水溶性物质(如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都可以过滤到肾小囊腔内,形成原尿。比较原尿和血浆的化学成分,可以证明原尿中没有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因此,在显微镜下,放大150倍后,能观察到肾脏浅层的肾小囊。科学家用毛细玻璃管刺入肾小囊并注入染液,染液随着原尿进入与其相连的[A]肾小管中。与血液的血浆相比,原尿中不含大分子蛋白,原因是大分子蛋白质不能通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进入肾小囊腔。
(3)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如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壁的上皮细胞重吸收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里,而没有被重吸收的物质如一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等则形成了尿液。所以在A肾小管的①②③④处分别进行穿刺,并检测抽提出的液体,发现葡萄糖的含量在不断降低,最终为零原因是全部葡萄糖被肾小管重吸收进入循环系统。
故答案为:
(1)生理盐水;神经
(2)肾小管;大分子蛋白质不能通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进入肾小囊腔(合理答案均可)
(3)葡萄糖
17.【答案】肾小囊腔 控制变量惟一 患病组的尿中含盐量偏低 高于 易食用低盐食品 调节体内水分和无机盐的平衡
【解析】解:(1)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
(2)①设置对照实验要控制变量惟一,在实验开始前的48小时内,为正常组和患病组应提供含盐量相同的食物,才能通过最后的实验测试数据得出正确的结论,如果食物含盐量不相同,依据实验结果就不能确定原因。
②通过图1数据,很明显地看出,患病组的尿中含盐量偏低。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血浆和原尿中的盐浓度应该是相等的,如果原尿中的无机盐含量偏低,很可能是肾小球的滤过功能发生损伤所致。
(3)有图2可知,当人体每天排出无机盐量大于2mg时,患病组肾动脉血压迅速升高,高于正常组。长此以往,这种现象会加重肾脏血液输送的负担,引起高血压等并发症。
(4)根据上题的结论,可推测慢性肾病患者尿液中无机盐含量偏低可能与肾动脉血压偏高有关,而通过图3的数据显示,常食用低盐食品可以降低肾动脉血压,因此为慢性肾病患者提出一条饮食建议是易食用低盐食品。
(5)健康人每天摄取的水量和排出的水量必须维持在相对的平衡,所以我们每天应该喝适量的开水,这样不但有利于体内的废物随着尿液及时的排出体外,而且对调节体内水分和无机盐的平衡,维持组织细胞正常的生理功能。
故答案为:(1)肾小囊腔;
(2)①控制变量惟一;②患病组的尿中含盐量偏低;
(3)高于;
(4)食用低盐食品;
(5)调节体内水分和无机盐的平衡。
(1)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
(2)对照实验又叫单一变量实验,只有一个量不同。其它量皆相同的实验。只有一个变量,这就是实验中所有探究的问题,是可以改变的量,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提高接受图表信息、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
18.【答案】(1)气管软骨
(2)二氧化碳;氧气
(3)肾脏;肾小囊
(4)分泌部;汗液
(5)乙、丙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呼吸系统的组成,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泌尿系统的组成,肾单位的结构以及汗腺的组成,解题关键是熟记理解呼吸系统的组成,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泌尿系统的组成,肾单位的结构以及汗腺的组成。
【解答】
(1)(1)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是气体进出的通道。因此,气管中能保证气体畅通的主要结构是气管软骨。
(2)图甲①②表示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肺泡中的氧气含量高于血液,通过扩散作用进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高于肺泡,通过扩散作用进入肺泡。因此,图甲中从血液进入肺泡的气体①是二氧化碳,从肺泡进入血液的气体②是氧气。
(3)图乙中尿液的形成是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其中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组成肾单位,是肾脏的基本单位,形成尿液的器官是肾脏。因此,图乙中形成尿液的器官是肾脏,其基本单位由③肾小囊,肾小球,肾小管三部分构成。
(4)图丙中汗腺由导管和分泌部构成,通过分泌汗液排出水,无机盐和尿素,维持机体的稳定。
(5)上述甲、乙、丙三图分别表示呼气、排尿、排汗三种排泄途径,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尿素的是排尿和排汗,呼气产生的是水和二氧化碳,故填乙、丙。
故答案为:(1)气管软骨
(2)二氧化碳;氧气
(3)肾脏;肾小囊
(4)分泌部;汗液
(5)乙、丙
19.【答案】(1)肾小管
(2)原尿
(3)葡萄糖
(4)膀胱
【解析】【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泌尿系统的组成、肾单位的结构和功能、尿液的形成过程。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知泌尿系统的组成、肾单位的结构和功能、尿液的形成过程。
【解答】
(1)观图可知,①是肾小球、②是肾小囊外壁、③是肾小囊内壁、④是肾小囊、⑤是肾小管。
(2)尿的形成过程包括肾小球的和肾小囊壁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当血液流经①肾小球的和肾小囊壁时,除大分子的蛋白质和血细胞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由于肾小球不能过滤大分子的蛋白质和血细胞,因此原尿与血液相比,少了大分子的蛋白质和血细胞。故血液经结构①肾小球的过滤后在结构④肾小囊中形成原尿。
(3)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的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会血液,而剩下的水、尿素和无机盐等就形成了尿液。故当结构④肾小囊中的液体流经结构⑤肾小管时,该液体中的大部分水和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结构⑤肾小管重新吸收利用。
(4)人体的泌尿系统主要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等组成。当血液流经肾时,肾将多余的水、无机盐和尿素等从血液中分离出来形成尿液,使血液得到净化;输尿管把尿液运送到膀胱;膀胱暂时储存尿液;尿道排出尿液。因此,尿液⑥形成后,可以暂时贮存在膀胱中。
故答案为:
(1)肾小管
(2)原尿
(3)葡萄糖
(4)膀胱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中考复习 专题12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2020年中考生物三轮复习必刷题(含答案和解析),共16页。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中考复习 专题15 生物的多样性-2020年中考生物三轮复习必刷题(含答案和解析),共19页。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中考复习 专题17 生物技术-2020年中考生物三轮复习必刷题(含答案和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实验题,识图作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