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壶口瀑布教课ppt课件
展开了解游记的文体特征,梳理课文的写作思路,把握作者的游踪。(重点)感受课文独特的写景角度,把握壶口瀑布的特点;品味课文的语言。(难点)体会壶口瀑布的磅礴气势,领会文中所写的黄河的伟大性格,激发热爱中华民族母亲河的情感。(重点)
梁衡,生于1946年,山西霍州人。他的散文讲究谋篇布局,注重炼字铸句,所谓“意匠惨淡经营中”。 代表作品有新闻三部曲《没有新闻的角落》《新闻绿叶的脉络》《新闻原理的思考》,散文《晋祠》《跨越百年的美丽》《把栏杆拍遍》等。
本文选自《梁衡文集》卷一(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有改动。壶口瀑布位于黄河中游秦晋大峡谷,河床至此收束,形成“壶口”,河水急跌而下,汹涌奔腾,声震天地。本文描述的就是这一胜景。
告诫( ) 震耳欲聋( )推搡( ) 前呼后拥( )霎时( ) 驰骋( )漩涡( ) 寒噤( )迂回( ) 汩汩( ) 湿漉漉( ) 怒不可遏( ) 铸( )
chí chěnɡ
汩汩:形容水流动的声音。潺潺:形容溪水、泉水等流动的声音。千军万马:形容雄壮的队伍和浩大的声势。怒不可遏:愤怒得不能抑制,形容愤怒到了极点。文中形容水势不可阻挡的样子。
认真读课文,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
第一部分(1):交代壶口的地理位置和“我”游览的次数。
第二部分(2—5):写作者两次看壶口瀑布的经历和感受。
第三部分(6):以议论抒情作结,点明主旨——概括黄河性 格,歌颂民族精神。
本文分别写了两次到壶口瀑布的经历,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
像④________________,水汽扑面、涛声如雷
可怕、急慌慌、心不住地跳
俯视—仰观—视线由上至下,又由下而上—平视—俯视(定点观景,视角变换)
大水,如泉,成溪,如丝如缕……集纳了所有水的形态;河底巨石
①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
③________(单一视角)
作者写第一次去看壶口瀑布,几乎“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见”,那么描写这次经历在文中是否显得多余?为什么?
不多余。因为第一次写的是作者雨季时的远观,具体描写了壶口瀑布带给人的惊心动魄的感受。这为后文描写第二次所见的壶口瀑布波澜壮阔的气势做了渲染和铺垫。写雨季是为了引出枯水季节的描写,略写是为详写蓄势。没有前者的铺垫与反衬,后者的情感震荡之力可能削弱很多。
作者在枯水期来到壶口瀑布,采用了独到的观察角度,写出了独特的景物特征。试结合课文做具体分析。
作者采用定点换景的写法,立足点是“河心”,先写水,后写石,视角反复转换。
文中描写的多个画面呈现出多种景物,有大有小,有远有近,有静有动;表现出多重意境,刚柔相济,层次分明,情景交融。这样就使得《壶口瀑布》展现出一种审美意义上的立体感。
作者在不同的季节两次来到壶口瀑布,面对所见之景,产生了怎样的感受?请找出来并简要分析。
观赏雨季壶口瀑布时“可怕的警觉”。
枯水期看河水急坠跌入深沟时“不觉打了一个寒噤”。
重在描写雨季壶口瀑布水势之大,偏重“可怕”。
重在突出瀑布本身的“险”,偏重“震撼”。
观赏河水在壶口前的种种形态后发出的感叹:“眼前这个小小的壶口,……人的各种感情。造物者难道是要在这壶口中浓缩一个世界吗?”
由自然联想到人本身,巧妙地把水的多样与人的多情联系起来,文章的意蕴也顿时变得丰富起来。
主要是由脚下的巨石引出的对黄河个性的解读,发表议论时使用拟人手法,用“只有宽厚绝无软弱”“博大宽厚,柔中有刚;……勇往直前”来诠释黄河的个性。
其思考有两个层次:①黄河的个性是柔中带刚的,蕴蓄着无尽的力量,所以才能穿凿巨石,改变地貌;②未经磨难不成材,黄河的个性也是在巨石的逼迫、抵拒中最终铸就的。这两层思考让文章富有理性色彩,有了深度和质感。
作者写了壶口瀑布的水之后,为什么又写“脚下的石”?
①壶口瀑布是水和石共同造就的,文章以写水为主,但不宜对石不置一词。
②从观景的角度来看,作者定点换景,游目四顾,最终把视线收归脚下,转换非常自然。
③作者所感慨的小小壶口却“一下子集纳了海、河、瀑、泉、雾所有水的形态,兼容了喜、怒、哀、怨、愁——人的各种感情”的奇景,正是产生于石头对水的约束,因而接下来描写“脚下的石”也是很自然的。
④写被河水侵蚀的石头,能够展现河水的真正力量,这样就改变了前面描写河水在石壁的阻遏挤压下“各自流淌”所有可能带来的片面印象,将文章的境界翻上一层,也为后面写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的个性奠定了景物描写上的基础。
请同学们朗读第3、4段,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写景语句,读一读,从句式特点、修辞手法、词语运用(四字短语、动词、叠词、重复用词)等角度品析这些精彩的语句,体会壶口瀑布的磅礴气势和伟大精神。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等)+内容+情感。答题模式:这句话运用了……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表达了……。
词语(动词、修饰词、叠词、拟声词等)+内容+情感。答题模式:这句话中的“××”等词语,写出了……,表达了……。
①人物描写:人物描写方法(外貌、动作、语言、神态描写等)+内容+情感。答题模式:这句话通过对人物的……描写,写出了……,表达了……。②景物描写:景物描写方法+内容+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等)。答题模式:这句话通过描写景物……的特点,渲染了……,烘托了……。
写作手法(衬托、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联想、想象、象征等)+内容+情感。答题模式:这句话运用了……写作手法,写出了……,表达了……。
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的修辞手法,从瀑布的态势、力量和颜色等方面写出了黄河水波涛汹涌、排山倒海的壮观景象。
“挤”“撞”等动词的拟人化,使瀑布具有人的动作特点和力量。
“排排”“堆堆”等叠词具有节奏感和音韵美,表现出瀑布的雄壮气势。
“黄”“白”等色彩词带来视觉上的冲击,增添了壶口瀑布的美感。
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黄河奔腾至此,由于地理环境的改变,翻滚着、沸腾着跌进峡谷,一泻千里、不可阻挡的壮美气势。
反复使用“跌”字,既写了地势的特点,又形象地刻画出水流层层落下的情态。
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河水因地势而变得纤细柔和的优美形态。
“钻”“觅”“淌”“打旋”等词极富动感,十分贴切地表现了泉、溪、漩涡三种细小的水的形态,与前面宏大的“钢板出轧”似的水相映成趣。
阅读课文第3、4段,从不同角度说说这两段文字语言的妙处。
①选词准确,词语丰富。如描写即将坠入深沟的河水,连用“挤”“撞” “推”“搡”“呼”“拥”等动词,非常准确地表现出水的种种动态。
②适当重复,形成特殊的表达效果。“跌”字在这两段中出现了六次,突出强调了瀑布飞流直下的动态,特别是第4段,在不长的语句中连续五次使用“跌”,三次使用“碎”,不仅强化了瀑布流水的力度,也因适当的重复而形成了独特的音节效果。
③运用拟人手法,用人的动作写水的动态。这两段中的动词,很多都常常用来表现人的动作,除了上面提到的一些,像“走”“进”“折返”“迂回”“觅”等动词也都是如此,这些动词使文章的描写更有形象性,更易打动读者,也更能引发读者的联想与想象。
这里的“这伟大”具体指什么?表达了什么精神?
“这伟大”不仅指黄河水的力量,也指黄河所代表的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奋斗精神。
文眼。作者赞美黄河,正是赞美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精神。
作为黄河儿女,生活洪流中的你也许有过畅快驰骋的快意,也有过沮丧失落的苦楚。假如你站在壶口,你会得到哪些启示?
示例:①现实生活中我们遇到挫折时要有忍耐力;②面对困难我们也绝不能软弱,要学会以力相较,奋力抗争;③人的精神和个性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点滴中、在磨难 中铸就的;④只要勇往直前,一定能闯出属于自己的道路。
本文在语言表达方面有哪些特点?
(1)整体特点:畅达自然与典雅凝练相得益彰。全文用畅达、自然的书面语写成的,文字精致凝练,极少冗词赘语,又吸收了古典文学作品中语言的精华,文中随处可见的四字短语就是借助古典、锤炼语言的明证。这些四字词语精练生动,简洁整饬,余味无穷,使得文章的语言典雅而有韵味。 (2)具体特点:①节奏感强,张弛有度。在表现河水滚滚而来、急坠而下、四溢奔流时,多用短促急骤的句式突出画面的动态;在描写河底巨石的形态时,多用舒缓句式表现画面的静态。②善用拟人,生动形象。描写河水时运用大量拟人手法,借人写水,生动形象,既能展现水的形态,也有利于展现水的情态,还能含蓄地体现作者的心态。③用词精准,表现力强。本文在描写景物,特别是描写河水时的用词非常准确,如“跌”“闹”“挤”等动词的使用,生动形象,表现力很强。
1. 用词精准,表现力强 本文在描写景物,特别是描写河水时的用词非常精准,表现力很强。如“它们还来不及想一下,便一齐跌了进去,更闹,更挤,更急”一句,用“跌”字形容河水的急坠,已经相当形象,再加上“还来不及”“便一
齐”等表强调的词语,就更显这急坠的突然,后面的“闹”“挤”“急”,仍是拟人写法,分别从声音、横向宽度、纵向速度三个方面描绘河水急坠的画面,既全面,又准确。在描写没有“跌入”壶口的河水时,作者用一组比较整齐的短句,描写一般人不易关注到的景物:“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
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旋。”三个短句,分别描写泉、溪、漩涡三种细小的水的形态,非常精准,与前面宏大的“钢板出轧”似的水相映成趣。
2.善用拟人,生动形象
本文在描写河水时,大量使用拟人手法,借人写水,非常生动形象。这样的写法,既能展现出水的形态,也有利于表现水的情态,还可以含蓄地体现出作者的心态,可以把景物写活。例如,作者连用“夺路而走”“乘隙而进”“折返迂回”三个常用于写人的四
字词语,描写壶口附近的河水,将水的流淌方式写成人的动作,使其一下子就有了不同的情感,甚至成为人遭遇困难、阻碍时不同心态的象征——有的果断放弃,有的伺机而动,有的灰心退却。如果不运用拟人手法,即使精描细刻也很难达到这样的效果。
3.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一是将赞美之情巧妙地融合在具体的描写中;二是结尾的巧妙联想。文章借助议论、抒情,由小小的壶口瀑布透视黄河博大宽厚的雄壮之美,再由黄河的性格联想到中华民族压而不弯、勇往直前的精神,抒发了对自然的热爱,赞美了中华民族伟大的精神。
本文记叙了作者两次游览壶口瀑布的情形,细致地描绘了壶口瀑布磅礴、雄壮的情状和态势,热情赞美了祖国壮丽的河山,并由黄河的性格联想到人的精神,表达了对黄河压而不弯、勇往直前的精神的赞美。
石—窟窟窍窍(侧面烘托)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壶口瀑布课文配套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壶口瀑布课文配套课件ppt,共5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壶口瀑布,游记的分类,汨罗江,整体感知,精读品析,瀑布之“雄”,景物之“险”,多姿多彩,力量美,温馨提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壶口瀑布教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壶口瀑布教课ppt课件,共2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感受壶口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17 壶口瀑布课堂教学课件ppt: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17 壶口瀑布课堂教学课件ppt,共4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结构梳理,雨季的壶口瀑布,枯水期壶口瀑布,龙槽壶口,眼前的河水,壶口瀑布,第一次雨季,第二次枯水季节,观看感受雄壮伟大,刚柔相济坚韧不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