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第三单元综合测评01
    第三单元综合测评02
    第三单元综合测评03
    还剩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第三单元综合测评

    展开
    这是一份第三单元综合测评,共7页。

    第三单元综合测评

    (时间:45分钟 分值:100)

    一、选择题(本题15小题,每小题4,60)

    1.中世纪晚期,欧洲的区域性贸易已经同东方的商业活动相联系。虽然限于当时生产力水平,发展很有限,但一个包括旧世界大部分地区在内的贸易网络这时已经显现轮廓,形成了当时已知世界的世界市场。据此推知当时(  )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雏形在欧亚初现

    B.区域市场为近代世界市场奠定基础

    C.欧洲与东方建立了直接的商业联系

    D.东西方贸易主要通过民间途径开展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当时的世界市场包括了旧世界的大部分地区,在近代随着空间的拓展,逐渐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市场,B项正确;当时欧洲处于封建社会,A项错误;仅从材料信息无法推知C,故错误;中世纪晚期大约处在中国的明朝时期,而明朝大多数时间实行了海禁政策,东西方贸易也以官方途径为主,D项错误。

    2.公元前217,某商人在宛(今河南南阳)交易时使用蚁鼻钱(楚国货币),被当地官府依据《金布律》处罚。这表明(  )

    A.秦半两钱过重使用不便

    B.蚁鼻钱比秦半两钱值钱

    C.蚁鼻钱非当时法定货币

    D.秦半两钱未在楚地流通

    答案C

    解析公元前217,秦已经实现统一,并以秦半两钱作为全国通用的法定货币,因而蚁鼻钱已经不能流通,故选C项。

    3.下图是北宋纸币铜版拓片。正面上部有10枚方孔圆钱纹,中部有铭文除四川外,许于诸路州县公私从便主管并同见钱七百七十陌(同佰)流转行使。下部有一仓廪图,有三人正忙于搬运货物。由此可知当时(  )

    A.金融体系较为完善

    B.活字印刷术水平高超

    C.商品经济高度繁荣

    D.纸币在市场广泛流通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北宋纸币铜版拓片及中部铭文除四川外,许于诸路州县公私从便主管并同见钱七百七十陌(同佰)流转行使等信息可知,北宋的纸币发行并流转行使,这是商品经济高度繁荣的表现之一,C项正确;单纯的纸币信息不能反映金融体系的完善,排除A;铜版拓片可知此为雕版印刷,排除B;由材料不能得出纸币在市场广泛流通的结论,排除D项。

    4.1540年到1644年这一百多年间,日本白银产量的绝大部分和美洲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了中国,葡萄牙学者加良斯·戈迪尼奥因此将中国形容为一个吸泵。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根源在于(  )

    A.白银成为官方认可的合法货币

    B.新航路开辟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

    C.明朝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需求

    D.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高度繁荣

    答案D

    解析白银成为官方认可的合法货币为中外贸易提供了便利,但并不是导致白银大量流入中国的根源,A项错误;新航路开辟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是白银大量流入中国的背景和条件,B项错误;明朝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C项错误;白银大量流入中国的根源在于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高度繁荣,在中外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D项正确。

    5.北京大学邓小南教授提出草原文化带这一理念,意即陆上丝绸之路已由最初的商贸动机,生成为一种高于经济利益之上的文明形态。例如宗教、建筑、音乐、雕像、服饰和语言,它们之间相互影响、彼此依存,直至水乳交融。这说明陆上丝绸之路(  )

    A.形成了高级文明形态

    B.侧重于塑造文化特色

    C.促进了文明交融发展

    D.缔造出灿烂草原文化

    答案C

    解析陆上丝绸之路由最初的商贸动机,生成为一种高于经济利益之上的文明形态,说明陆上丝绸之路促进了文明的交融发展,C项正确。材料表明,陆上丝绸之路形成了新的文明形态,但不能判断是否属于较高级的文明形态,A项错误;陆上丝绸之路的主要功能是经济交流,不是塑造独有文化特色,也没有缔造出灿烂的草原文化,BD两项错误。

    6.17世纪上半叶,欧洲国家纷纷到亚洲进行殖民活动,引发了亚洲海上贸易格局的变化。对此,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荷兰通过设立据点控制东亚海上商路

    B.英国打败法国垄断了对印度的贸易

    C.欧洲殖民扩张迫使中国放弃海禁政策

    D.世界贸易中心转移到西太平洋沿岸

    答案A

    解析17世纪,荷兰东印度公司成立后,积极进行殖民扩张,在印度沿海、马六甲、锡兰等地建立殖民据点,控制了东亚海上商路,A项正确;18世纪中期英国打败法国,与题干时间不符,B项错误;欧洲殖民扩张迫使中国放弃海禁政策是1840鸦片战争之后,17世纪上半叶中国并未放弃海禁政策,C项错误;新航路开辟后,世界贸易中心逐渐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D项错误。

    7.下表是18701900年的铁路里程(单位:千公里),由此可以推知(  )

    年份

    全世界

    欧洲

    美洲

    亚洲

    非洲

    大洋洲

    1870

    210

    105

    93

    8

    2

    2

    1880

    373

    169

    175

    16

    5

    8

    1890

    617

    224

    331

    34

    9

    19

    1900

    790

    284

    402

    60

    20

    24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B.世界一体化进程在逐步加强

    C.欧美国家的水陆运输网络初步形成

    D.铁路成为国家准入市场的必备要件

    答案B

    解析从表格可以看出,世界各大洲的铁路里程都在不断增长,铁路里程的增长密切了各地之间的联系,从而有利于世界一体化进程的加强,故选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是在1718世纪,排除A;表格中没有涉及水路运输的信息,排除C;铁路是国家准入市场的条件,但不是必备条件,排除D项。

    8.《全球通史》指出,控制奴隶贸易16世纪时是葡萄牙,17世纪的大部分时间中是荷兰,18世纪时则是英国。这反映了欧洲殖民活动(  )

    A.与工业革命发展同步 B.以综合国力作为基础

    C.拥有稳定的殖民秩序 D.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答案B

    解析材料信息表明,葡萄牙、荷兰和英国分别在161718世纪先后控制奴隶贸易,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这与三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变化密切相关,故选B项。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中后期,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排除A;葡萄牙、荷兰和英国三国先后控制奴隶贸易是殖民争夺的结果,殖民秩序并不稳定,排除C;葡萄牙、荷兰和英国三国是先后控制奴隶贸易而不是同时,形成三足鼎立局面的表述与之不符,排除D项。

    9.《全球通史》中写道:17世纪和18世纪初叶……西方人得知中国的历史、艺术、哲学和政治后,完全入迷了。然而,18世纪末叶……欧洲人开始对中国的自然资源……更感兴趣。导致这种变化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

    A.中国自然资源丰富 B.工业革命的需求

    C.中西交流的加强 D.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答案B

    解析材料中18世纪末叶……欧洲人开始对中国的自然资源……更感兴趣是因为此时工业革命已经在西方尤其是英国开展,工业革命的开展需要从全世界获取廉价的工业原料和商品销售市场,故选B;中国自然资源丰富不是产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排除A;注意题干时间 18世纪末,此时期中国实行闭关自守政策,排除C;20世纪初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排除D项。

    10.苏俄的新经济政策和美国的罗斯福新政都是人类文明演进过程中的创举。两者的根本相同点在于(  )

    A.都强化了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

    B.都将工作的重心转移到工业领域

    C.都注重从实际出发变革生产关系

    D.都对本国乃至世界产生深远影响

    答案C

    解析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是利用了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恢复和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罗斯福新政是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力度,本质上都是实事求是地变革生产关系,C项正确;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放松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A项错误;新经济政策并未将工作的重心转移到工业领域,B项错误;D项是其相同点,但不是其根本相同点,排除。

    11.下表描述了19世纪国际贸易增长情况。这说明 (  )

    时期

    国际贸易增长

    18401870

    3.4

    18701900

    1.7

     

    A.世界生产与世界市场的矛盾尖锐

    B.国际垄断导致国际贸易规模萎缩

    C.世界生产下降导致国际贸易衰退

    D.帝国主义对国际市场的争夺加剧

    答案A

    解析由题干中的图表数据分析可知,18401870年相比,18701900年国际贸易增长速度放缓,这说明世界市场的扩展速度已经追赶不上世界生产的速度,体现的是世界生产与世界市场的矛盾尖锐,故选A项。

    12.农民们宁愿在自己私人的土地上辛勤劳作,因为在那里,他们可以按照自己认为最好的方式耕种,然后在公开市场上以他们所能得到的最高价格,而不是政府为集体农庄生产的农产品制定的低价格出售他们的任何商品。因此,私人土地虽然只占总耕地面积的3%5%,却生产了25%30%的苏联农产品。以上现象客观上反映了(  )

    A.单一公有制的产生 B.新经济政策的成效

    C.苏联模式的弊端 D.余粮收集制的扩大

    答案C

    解析A项与材料私人土地矛盾,故错误;当时农业实行集体农庄生产,是苏联模式在农业上的表现,不符合新经济政策,B项错误;材料反映出农民对集体农庄生产的不满,苏联模式的弊端显现,C项正确;余粮收集制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措施,D项错误。

    1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中国有化”“经济发展计划等名词不断出现,与此同时,政府通过财政支出等手段直接采购私人企业产品,政府的职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表明当时(  )

    A.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模式盛行

    B.政府采取自由主义经济政策

    C.采取混合经济的模式走出滞胀

    D.逐步走上计划经济的发展模式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国有化”“经济发展计划”“政府通过财政支出等手段直接采购私人企业产品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加大对经济的干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盛行,A项正确;B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故排除;20世纪70年代,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出现滞胀,资本主义国家调整经济政策,发展混合经济,C项错误;资本主义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并不是发展计划经济,D项错误。

    14.1971,美国宣布停止履行对外国政府或中央银行以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的义务,同时美联储拒绝向国外中央银行出售黄金。这主要是由于美国(  )

    A.企图垄断资本主义世界经济

    B.已无力维持布雷顿森林体系

    C.受到了西欧和日本经济冲击

    D.意欲维持世界金融秩序稳定

    答案B

    解析美国停止美元兑换黄金的义务,是因为其经济受到重大冲击,当时没有力量垄断资本主义世界经济,A项错误;布雷顿森林体系规定美元和黄金挂钩,美国宣布停止美元兑换黄金,说明美国已经无力维持布雷顿森林体系,B项正确;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冲击只是外因,C项错误;美国停止美元兑换黄金,实际上破坏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维持不了世界金融秩序的稳定,D项错误。

    15.据统计,2019年我国网络购物交易规模达10.63万亿元,同比增长16.5%;通过海关跨境电子商务管理平台零售进出口商品总额达1 862.1亿元,增长了38.3%。这能够表明(  )

    网络购物成为主要消费模式 数字经济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中国的互联网经济领先世界 高新技术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答案D

    解析材料表明网络购物发展快,但不能得出其成为主要消费模式,错误;网络购物和电子零售进出口的快速发展,反映数字经济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正确;没有数据对比,无法得出领先世界的结论,错误;网络购物和电子商务是科学技术新发展下的新兴事物,改变了传统的经济模式,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正确;D项符合题意。

    二、非选择题(本题2小题,1625,1715,40)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时,日本、朝鲜来华的遣唐使,通过贡赐关系与中国建立了变相的官方贸易往来。海上民间贸易也日益发展。唐朝地理学家贾耽说,中国海船从广州经南海到波斯湾的巴士拉港,全程需三个月。这条航线把中国和以室利佛逝(今苏门答腊)为首的东南亚地区、以天竺为首的南亚地区、以大食为首的阿拉伯地区,通过海上丝绸贸易连接在一起。宋朝的泉州商人李充,就曾自置船一只携带各种丝绸和瓷器到日本贸易。为了管理海上贸易,从宋朝开始专门设置了市舶司,市舶司的收入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建炎二年(1128),市舶司的收入占国家总收入的20%,江海求利,以资国用成为两宋时期海外贸易的基本国策。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 古代中国处于东亚朝贡贸易体系的中心。明清时期,面对近代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统治者坚持把贸易归入朝贡体系,如明朝规定凡贡使至,必厚待其人,对他们携带的货物,皆倍偿其价。于是各国纷纷来,导致岁时颁赐,库藏为虚。但是,在朝贡贸易中,中国政府并不是无所要求,更不是不讲回报,而是政治动机大于经济目的,力图造就四海宾服,八方来仪的宏大场面。

    ——摘编自齐涛《朝贡外交与朝贡贸易》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宋时期中国海外贸易的主要特点。(10)

    (2)根据材料一、二,比较明清与唐宋时期中国对外贸易的不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15)

    参考答案(1)特点:海外贸易覆盖范围广;官方贸易与民间贸易并举;设置专门的管理机构;海外贸易收益较高;海外贸易以丝绸、瓷器为主。

    (2)不同:唐宋时期政府鼓励并支持对外贸易,注重谋求经济利益;明清时期政府推行朝贡贸易,注重服务于政治动机而不计经济利益。

    影响:建立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海上交通网,为世界开拓了东方航路;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造成沉重的财政负担。

    17.下表是17101996年按照输入地划分的英国进口商品结构简表(单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时间

    ()

    欧洲

    亚洲

    非洲

    北美洲

    英属西

    印度

    其他

    美洲

    澳大利

    亚和新

    西兰

    1710

    63.6

    6.9

    0.4

    7.3

    21.7

    0.1

    0.0

    1774

    46.1

    11.4

    0.4

    12.5

    29.3

    0.3

    0.0

    1820

    26.8

    24.6

    0.5

    14.6

    26.0

    7.5

    0.0

    1913

    40.7

    15.7

    3.0

    22.6

    0.8

    9.6

    7.6

    1950

    27.8

    17.2

    11.0

    15.9

    5.1

    8.6

    14.4

    1996

    61.7

    18.8

    2.2

    14.1

    0.3

    1.7

    1.2

     

    ——摘编自[]安格斯·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

    采用一个新的尺度,对这一时期的英国经济进行阶段划分,并说明划分依据。(15)

    参考答案尺度:18世纪初到20世纪末,英国与欧洲的经济联系经历了相对密切疏离深度融合的阶段。

    依据: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显现,英国地理位置优越,与欧洲其他国家有着相似的思想文化等因素,使二者的经济联系相对密切。随着英国等西欧国家的早期殖民扩张,英国与欧洲以外地区的经济联系开始加深,政治经济不断发展,逐渐成为日不落帝国;19世纪早期,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进行,英国需要更广阔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加深了对亚非拉地区的侵略,从殖民地获得了大量的廉价原料,因此这一时期英国与欧洲的经济联系相对减弱;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等欧洲国家遭受巨大战争的创伤,美国实行马歇尔计划援助西欧,英国与美国及其原有殖民地半殖民地独立后的国家经济联系增强,与欧洲国家的经济联系进一步削弱。20世纪70年代后,随着欧洲一体化的发展,英国成为欧共体的一员,1993年欧盟的成立,进一步密切了欧盟内部国家的经济交流,英国与其他欧盟国家深度融合。

    解析据表格,可知英国进口商品的范围逐渐扩展到整个世界。据题干要求,可从英国与欧洲的经济联系切入,依据表格中英国进口欧洲商品的数量变化,说明英国与欧洲的经济联系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结合所学可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英国进行殖民扩张、开展工业革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由于战争打击与欧洲经济联系减弱,英国成为欧共体一员等不同阶段,结合相关历史知识进行分析说明。注意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第三单元综合测评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