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进阶特训2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4161905/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分进阶特训2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4161905/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高二历史 人教统编版 (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 第5课 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课件PPT 课件 0 次下载
- 第5课 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 试卷 试卷 0 次下载
- 单元总结提升3课件PPT 课件 0 次下载
- 第7课 古代的商业贸易 试卷 试卷 0 次下载
- 第8课 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 试卷 试卷 0 次下载
高分进阶特训2 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高分进阶特训2,共5页。
高分进阶特训第二单元 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第4课1.在良渚遗址中出土了迄今为止国内考古发现最早的石犁,考古学家发现,石犁有使用的痕迹,因此推测像这样1米多长的大石犁,只有用牛等大型牲畜才能拉得动,后面应有掌辕的人,这说明在新石器时代中国就已进入犁耕阶段。由此可见( )A.犁耕研究必须借助考古学家的合理推测B.良渚出土的石犁是中国最早的石犁C.中国在新石器时代就已进入铁犁牛耕时代D.良渚石犁的出土为研究我国早期犁耕发展史提供了关键实证【答案】D 【解析】良渚遗址中出土的石犁是我国早期犁耕的关键证明,故D项正确;A项“必须”说法过于绝对,故A项错误;材料表明良渚出土的石犁是迄今为止国内考古发现最早的石犁,但可能还有更早的没被发现,故B项错误;中国进入铁犁牛耕时代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故C项错误。2.1939年在殷墟出土的后母戊大方鼎需用七八十个坩埚一起熔铸铜液,200名左右的熟练工匠共同操作,才能最终铸造完成。据此可获得的史实是( )A.先秦时期商业经济空前繁荣B.西周青铜铸造工序非常复杂C.商朝青铜手工作坊规模较大D.古代民营工匠技艺令人叹服【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需用七八十个坩埚一起熔铸铜液,200名左右的熟练工匠共同操作”可知,商朝青铜手工作坊规模较大,故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商业的发展,故A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具体的工序种类,且时间与材料不符,故B项错误;后母戊大方鼎是商朝官营手工业的产品,故D项错误。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明朝中期后……棉花的种植遍及南北各地,水稻面积和产量大增。据《天工开物·乃服》载,当时有轧车、弹弓、翻车(绕线车)、调丝车、经具、腰机、提花机等纺织工具和机械。 (明)神宗时,吕坤在奏疏中说:“洮兰之间,小民织造货贩以糊口……弃农桑而捻线者,数百万人,提花染色,日夜无休。”嘉定这一纺织手工业城市,“县不产米,仰食四方,夏麦方熟,秋禾既登,商人载米而来者舳舻相衔”。 “北土广树艺而昧于织,南土精织纴而寡于艺,故棉则方舟而鬻于南,布则方舟而鬻诸北。”棉花、蚕丝、棉布、丝绸都成为商品,这些商品的集散地成为繁华的市场。杭州人张瀚的祖先,成化末年有织机一张,从事纺织,所织布精良,“每一下机,人争鬻之”,因此获利甚多。后来织机发展到二十余张,“家业大饶”,成为雇佣“机工”的“机户”了。——摘编自傅衣凌主编《中国历史:明史》根据材料,提取至少两则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其内在联系予以说明。(要求:所指出的历史信息明确清楚,内在联系可从一个或多个角度进行分析,观点正确,论述合理充分)【答案】历史信息:农业有较大发展;手工业技术提高;从事工商业者日益增多;粮食成为商品;商品经济活跃;资本主义萌芽出现。联系: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和交换的需要必然会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在商品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又进一步促进农产品的商品化和商品经济的发展。第5课1.马克思指出:“在工场手工业中,是工人利用工具;在工厂中,是工人服侍机器。在前一种场合,劳动资料的运动从工人出发;在后一种场合,则是工人跟随劳动资料的运动。”该材料( )A.讨论了剩余价值产生的过程B.批判了大工厂制度下的生产弊端C.蕴含了生产力的发展与进步D.说明了手工工场和大工厂不能并存【答案】C 【解析】材料反映工场手工业时期,工人利用工具,现代工厂制度下,机器成为主体,工人成为附属品,蕴含了生产力的发展与进步,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剩余价值问题,排除A项;材料无法体现“批判”,排除B项;材料反映手工工场到大工厂的发展,并非说明手工工场和大工厂不能并存,排除D项。2.有学者指出,徘徊在曲折历史命运中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历史创造者们——张謇以状元之尊奔波筹款,其……不容被历史抹杀;荣德生等实业家在抗日战争期间发起“国难自救会”,其……不容被历史磨灭;民族企业南洋兄弟烟草公司一直经营着也与英美烟草公司一直斗争着,其……不容被历史遗忘。其中,省略号处的内容分别是( )A.“民族救亡意识”“实业救国之心”“产业革命精神”B.“实业救国之心”“产业革命精神”“民族救亡意识”C.“产业革命精神”“民族救亡意识”“实业救国之心”D.“实业救国之心”“民族救亡意识”“产业革命精神”【答案】D 【解析】“张謇以状元之尊奔波筹款”体现了实业救国之心,“荣德生等实业家在抗日战争期间发起‘国难自救会’”体现了民族救亡意识,“民族企业南洋兄弟烟草公司一直经营着也与英美烟草公司一直斗争着”体现了产业革命精神,故D项正确。3.萨维尔在《英格兰和威尔士农村人口的减少》一书中,根据对英国某镇18个教区手工业者情况的调查,发现那里在1850年有鞋匠、木匠、石匠、铁匠、水轮工、茅屋工共238人,到1910年已降至118人。出现上述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A.工厂机械化的冲击 B.城市化进程的加快C.人口流动的频繁 D.圈地运动的结果【答案】A 【解析】由材料信息可以看出手工业者数量大大减少,这与1850年英国已经完成工业革命,机器大生产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方式相关,即机器生产冲击了手工业生产,故选A项。4.工业革命不过花了短短的两个世纪左右,就将不同的家庭和社群结合形成的部落、城市、王国与帝国这些单位粉碎成了原子,许多过去家庭和社群的功能,现在都被国家和市场取代。材料表明( )A.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已在全球确立B.工业革命导致了家庭单位的解体C.社会革命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杠杆D.工业革命是一次完整的社会革命【答案】D 【解析】工业革命前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生活常用的产品和服务多数由家庭提供,因此,家庭在社会中的地位较为重要;工业革命后,国家和市场的影响力不断提升,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削弱了家庭在社会中的作用,同时社会阶级出现,导致家庭贫富差距增大。所以说,工业革命是一次完整的社会革命,故选D项。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1765年,詹姆斯·瓦特改良蒸汽机成功。1784年,瓦特又成功研制出万能蒸汽机,将人类带入了蒸汽时代。18世纪末期,英国棉纺织率先实现机械化生产。1806年,英国基本完成了棉纺织业机械化、动力化,使用蒸汽发动机的织布工厂不断增加。英国棉布产量和质量随之大为提高,成为欧洲上流社会竞相追逐的对象。1800年英国棉纺织品出口额占据出口总值的25%,1828年高达出口总值的一半,棉布成为人类史上的第一个全球化商品。英国棉纺织业逐渐成为工业的中坚,推动着工业革命的发生与发展。——摘编自赵文斌《经济史真相:现代帝国崛起与衰落的样本——英国工业革命的成果是如何付之东流的》结合所学世界近代史的知识,从上述材料中提取一个史实,指出它所反映的近代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史实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答案】[示例]史实:棉布成为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个全球化商品。历史现象:这一史实反映出英国工业革命和国际贸易的发展。概述和评价:英国工业革命最早开始于棉纺织领域,并引发了生产、动力、交通运输等部门的连锁反应,使英国最早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形成国际贸易的垄断地位。工业革命带来生产技术的飞跃性发展,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工业革命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发展和世界市场的形成、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形成了西方主导世界发展的格局;工业革命带来社会生活、观念的进步和贫富分化,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第6课1.1956年,在国际商业机器公司(IBM)的资助之下,10位计算机领域的学者组织了一场研讨会,正式提出了人工智能的概念,此后数十年,他们和IBM一道主宰了这个领域。这反映出( )A.科技的发展主要源于社会需要B.人工智能成为新科技领域标杆C.科技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世界D.资本与科技具有相互促进作用【答案】D 【解析】材料“在国际商业机器公司(IBM)的资助之下,10位计算机领域的学者组织了一场研讨会……他们和IBM一道主宰了这个领域”表明资本与科技具有相互促进作用,故D项正确。2.北京时间2012年6月24日,在西太平洋的马里亚纳海沟试验海区,“蛟龙号”下潜首次突破7 000米,最大下潜深度达到了7 020米,开创了世界同类型的科学作业类载人潜水器的最大下潜深度,这意味着“蛟龙号”可在占世界海洋面积99.8%的广阔海域自由行动。这说明( )A.中国已经是世界超级大国B.当代科技发展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展示C.深海探测技术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兴衰D.中国科技在世界上已经处于领先地位【答案】B 【解析】材料体现了中国综合国力的一个方面,说明科技发展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展示,故B项正确;A项说法错误,排除;C项夸大了深海探测技术的作用,排除;材料只涉及深海探测技术,无法推知中国科技的整体情况,排除D项。3.对下图信息的解读,表述正确的是( )A.科技发展带来生产方式变化B.科学发挥最重要的作用C.劳动者的劳动强度越来越大D.信息化普及贯穿全过程【答案】A 【解析】材料中四次工业革命的发展历程都体现出科技发展带来的人们生产方式的变化,故选A项。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科学技术在不断地发展,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已深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改变着人们的社会生活环境、交往方式以及社会互动关系。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网络技术与人际关系”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答案】[示例一]论题:互联网改变了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从而打破常规的空间与时间的界限,有利于人与人之间更好地交流。阐述:互联网作为崭新的信息技术,信息量庞大,信息传播与交流的速度快捷,将世界联系在一起,具有开放性,人人都可以自由参与,资源共享。在并不虚拟的网络世界里,可以方便地找到在局部的现实世界中不易觅得的同好,可以与众多千里之遥的知音天天聚会畅谈,增加了更多人从陌生到变为朋友的可能性。即使亲人、友人之间相隔遥远,也能通过网络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便于感情的交流与升华。[示例二]论题:互联网的发展拉开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阐述: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电脑、手机逐渐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作必不可少的工具。很多人沉浸于网络空间,减少了人与人之间的亲密交往。在家看手机、玩电脑、缺少与家人的沟通,在外与朋友聚会时各自拿着手机低头看,也缺少与朋友的交流,从而使亲情、友情变得淡化。另外,由于网络的虚拟性,往往会出现虚假购物、网络诈骗、不良信息泛滥等现象,造成人与人之间失去信任,增加了孤独、抑郁等负面因素,拉开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