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高分进阶特训3第1页
    高分进阶特训3第2页
    高分进阶特训3第3页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分进阶特训3 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高分进阶特训3,共6页。
    高分进阶特训第三单元 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本栏目对应学生用书P137138)71有学者谈到坊巷的开放坊市的混为一体展现了宋朝城市管理以经济生活为主旋律的开放的特点显示了宋朝的城市管理不再如唐朝那样以政治管理和治安管理为最重要目的材料主要说明宋朝(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城市功能的变化C统治者重视商业  D城市比唐朝稳定【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宋朝城市管理以经济生活为主旋律”“宋朝的城市管理不再如唐朝那样以政治管理和治安管理为最重要目的可知,宋朝城市功能有所变化,其经济职能逐渐加强,故选B项。2罗马帝国时期金融交易场所设立在由国家出资建造的广场上成群的人拥挤在这里买进和卖出包税公司的股票和债券进行各种各样的现金和信用交易据此推知当时的罗马帝国(  )A金融业比较发达  B是世界贸易中心C商业契约应用普遍 D国家垄断金融行业【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当时的罗马帝国已经有了专门的金融交易场所且交易品种众多,这表明其金融业比较发达,故A项正确;罗马帝国金融业发达并不代表罗马就是世界贸易中心,排除B项;C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虽然金融交易场所是国家出资兴建的,但并不能推知国家垄断金融行业,排除D项。3下表反映了(  )国别代表主张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提出交换正义的概念。交换正义是人们进行交易的行为准则古罗马盖尤斯把债划分为契约与私权两大类国别代表主张荷兰格劳秀斯传播了经院学者的契约理论:恪守契约是至上性的原则英国霍布斯国家起源于契约德国康德通过国家契约建立欧洲的统一与和平及全世界的统一与和平A契约精神是古今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B契约内涵随着时代发展不断拓展丰富C契约精神自古以来就是西方的主流思想D契约是关于国家和国家权力起源的学说【答案】B 【解析】材料反映了不同时期欧洲思想家的契约思想,说明契约内涵随着时代发展不断拓展丰富,故B项正确;材料中的契约思想并非都是经济领域的,排除A项;材料无法体现契约精神自古以来就是西方的主流思想,排除C项;D项不能全面反映材料信息,排除。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在《周礼》中,借贷被称为”“取予”“同贷财,反映借贷关系的则被称作。西周时期,政府规定民间借贷活动必须在国家法定的利息下进行,违者要受到处罚。凡民同贷财者,令以国法行之。犯令者,刑罚之。民间借贷必须立契约文书,听取予以书契。官府通过借贷契约文书来判定民间债务纠纷,凡有责者,有判书以治,则听凡属责者,以其地傅而听其辞——摘编自谭光万《中国古代农业商品化研究》材料二 宋代农民作为小生产者的主体部分,借贷虽出于情势之逼迫,并非个人意愿,但却是他们的一种生产、生活的常态。中国是个灾害频发的国家,加之小农是小生产者,抵御灾荒的储备(资金和粮食)不足,一旦遭遇灾荒年份,则小农必须依赖于借贷。南宋后期著名理学家真德秀说:中人一家之产,仅足以供一户之税。遇有水旱疾疠,不免举贷逋欠。他在另一封奏疏中说。农民一有艰歉,富民不肯出贷,则其束手无策,坐视田畴之荒芜,有流移转徙而已——摘编自王文书《宋代借贷业研究》(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民间借贷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农民借贷常态现象形成的原因(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民间农业借贷的影响【答案】(1)特点历史悠久讲究规范诚信受政府监管(2)原因自然灾害严重繁重的苛捐杂税小农经济的脆弱性政府赈灾救济能力有限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3)影响民间农业借贷一定程度上帮助农民维持和扩大农业生产民间资金渗入农业生产领域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但其实质是阶级剥削是富农兼并土地的重要手段和小农破产的重要原因81以前威尼斯商人从地中海沿岸一带收购香料每年大约2 100在直通印度的航路开辟以后每年仅运往葡萄牙首都里斯本的亚洲香料就剧增到7 000材料反映了(  )A新航路开辟以后国际分工形成B欧洲逐渐成为世界市场的中心C世界贸易规模正在不断地扩大D葡萄牙在殖民掠夺中地位凸显【答案】C 【解析】新航路开辟后,仅运往里斯本的亚洲香料数量就是以前威尼斯商人在地中海一带收购的数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世界贸易规模在不断扩大,故C项正确;香料运输与国际分工无关,故A项错误;更多香料运到欧洲不能说明世界市场的中心在欧洲,故B项错误;香料交易不能体现殖民掠夺,故D项错误。2新航路开辟后阿姆斯特丹威尼斯的商人可以用汇票购买商品也可以把汇票存入银行或兑换成现金汇票开始逐渐盛行起来汇票的盛行反映出新航路开辟后(  )A商路中心的转移  B契约规则的确立C价格革命的影响  D贸易规模的扩大【答案】D 【解析】新航路开辟后,交易范围以及贸易规模扩大,需要更多的货币,当时使用的是贵金属,携带大量货币既不方便又不安全,汇票开始兴盛,故D项正确。316世纪末到19世纪初马尼拉帆船贸易在浩渺的太平洋上开辟了一条丝绸之路借此中国的丝绸瓷器等产品源源不断地输入拉丁美洲各地反过来美洲的作物如烟草玉米甘薯以及墨西哥的银元等传播到中国这条太平洋贸易航线的开辟(  )A引起了菲律宾的价格革命B把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C促进了中国工商业市镇的发展D完成了美洲的资本原始积累【答案】C 【解析】16世纪末到19世纪初是中国明清时期,新航路开辟以后,丝绸、瓷器等产品源源不断地输入拉丁美洲各地;反过来,美洲的作物如烟草、玉米、甘薯,以及墨西哥的银元等传播到中国,丰富了中国的农作物品种,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和市镇的发展,故C项正确;发生价格革命的是西班牙等西欧殖民国家,菲律宾是殖民地,排除A项;中国在19世纪中后期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排除B项;完成资本原始积累的是欧洲国家,而不是美洲,排除D项。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就荷兰人而论,根据公司从国会收到的特许状的条款,公司享有从好望角到麦哲伦海峡之间的贸易垄断权,公司还被授予开战或讲和、夺取外国船、建立殖民地、修筑城堡和铸币的权力。公司在和原住民统治者打交道以及成功地驱逐畏缩的葡萄牙人时,充分利用了这些权力。——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全球通史》材料二 到了1880年,全美生产出的石油,95%都是由标准石油公司提炼的。自美国有史以来,还从来没有一个企业能如此完全彻底地独霸过市场。正在此时,洛克菲勒的律师多德提出了托拉斯这个垄断组织的概念。在多德的托拉斯理论指导下,洛克菲勒合并了40多家厂商,垄断了全国80%的炼油工业和90%的油管生意。垄断企业对经济的控制令社会不安,在老罗斯福总统《反托拉斯法》的大棒之下,美孚被肢解,气急败坏的洛克菲勒痛骂老罗斯福为卑鄙小人,而且发誓不再资助共和党的候选人。——摘编自卢晨英编著《白手起家的赚钱英雄:洛克菲勒(石油)(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荷兰东印度公司成立的原因和目的(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荷兰东印度公司与垄断组织的不同之处【答案】(1)原因新航路开辟后欧洲人到达东方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的人文精神激发了欧洲资产阶级发财致富的欲望西欧各国在海外殖民地中竞争激烈荷兰的资本主义经济较发达政府支持目的掠夺殖民地财富争夺殖民霸权(2)不同之处东印度公司是一个单一经济体垄断组织是多个企业组成的同盟(集团)东印度公司的独占贸易由政府的特许状确认垄断组织的垄断由市场竞争形成东印度公司除经济职能外还具有政治军事职能垄断组织只有经济职能911918年后西方各国对苏联采取了敌视和封锁政策1931美国出口的机器设备中50%卖给苏联19291930英国机器出口总量的70%销往苏联1932年竟高达90%这种变化表明当时(  )A苏联经济落后沦为英美资本主义国家的商品市场B英美借鉴了苏联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C英美以邻为壑转嫁危机至苏联D经济危机淡化了意识形态的冲突【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导致资本主义国家生产锐减,对外贸易下降,各国为了渡过难关,迫切需要扩大对外出口,而资本主义市场萧条,不得不把贸易对象转向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说明经济危机淡化了意识形态的冲突,故选D项。21941美英两国在《大西洋宪章》中提出希望达成各国在经济合作方面的充分合作致力于促进所有国家不论大小战胜或战败在同等条件下都享受进行贸易或获取用以发展经济繁荣所需原料的途径为此世界上多个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A建立经济互助合作委员会B实施马歇尔计划C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D签署《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答案】D 【解析】材料希望达成各国在经济合作方面的充分合作……都享受进行贸易或获取用以发展经济繁荣所需原料的途径体现出追求的是世界各国自由贸易,为此世界上多个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签署《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故D项正确。3下图反映了20世纪30年代至80年代世界初级产品和制成品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变化从中可以推知(  )   A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B国际组织促进世界贸易稳定增长C初级产品占世界贸易的比重持续下降D技术革命使国际贸易结构发生了变化【答案】D 【解析】材料反映了初级产品比重总体呈减少趋势,制成品比重总体呈上升趋势,体现了技术革命导致国际贸易结构发生变化,故D项正确;国际贸易比重的变化不能说明经济的不平衡,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国际组织,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初级产品占世界贸易的比重总体呈下降趋势,不是持续下降,故C项错误。4从大航海时代到互联网时代贸易战关系着国家的命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如下表。时期发生背景相关行业相关举措贸易战结果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前期众多行业提高进口商品关税税率并没有阻止经济危机的来临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带来经济滞胀农产品、钢铁在关贸总协定的框架下通过反倾销法反补贴税合法途径来变相提高进口商品关税税率第三方市场受损,双方贸易状况改善,财政赤字明显上升20世纪90年代欧美多国经济下行公共采购领域规定商品自产比例限制及自产商品的采购优先权,丰富了贸易战的策略美国损失显著低于欧洲国家21世纪初全球钢铁产能过剩钢铁根据国内贸易法条款进行调查后制裁,提高关税税率,调整进口配额、进口许可证,向WTO申诉等欧盟、亚洲钢铁行业受损显著,美国钢铁业受益——摘编自秦国翘、胥学明《西欧与美日之间贸易战的新发展》等请根据材料谈谈对贸易战的基本认识并选取其中任意一次贸易战加以论述(要求至少明确两点认识论述须有史实依据逻辑清晰)【答案】[示例]认识贸易战一般是在经济遇到危机的状况下发生的是国家通过建立关税壁垒等措施限制别国商品进入本国市场同时又通过倾销和外汇贬值等措施争夺国外市场由此引起的一系列报复和反报复措施论述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为例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生产力迅速发展导致供需矛盾尖锐爆发了1929—1933年经济危机在这种情况下各国为转嫁危机纷纷高筑关税壁垒同时实行货币贬值国际局势日益紧张但贸易战并没有使欧美逃脱经济危机的冲击相反全球贸易大幅度衰退同时贸易战也使各国矛盾加剧最终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总结贸易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危机反而会加剧经济困境因此保护自由贸易维护贸易的正常秩序才能实现互利双赢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