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14 说明文阅读 考点2:把握说明中心,概括说明内容(过关测试)教师版
展开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14 说明文阅读 考点2:把握说明中心,概括说明内容(过关测试)教师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14 中考复习之说明文阅读(过关测试)考点2:把握说明中心,概括说明内容一、(2021·黑龙江松北·一模)阅读《这个冬天为什么这么冷》,完成下面小题这个冬天为什么这么冷⑴从2020年底到2021年初,我国出现影响全国大部分地方的寒潮天气,从北方开始经历了一波强劲的降温,一直影响到南方大部分地区。2021年1月6日,北京甚至出现零下19.6℃的低温,这是1966年以后的最低数字。冷冰冰的数字体现在日常生活上,就会变成只敢露出两只眼睛的着装,变成背对着凛冽的寒风艰难地前行,在全身筛糠一样颤抖的时候,让人不觉产生这样的怀疑:说好的全球变暖呢?⑵今年的寒冬,其实恰恰部分源于全球变暖,是不是很反常识?这种反常的现象,和一种极地涡旋的气候现象有关。极地涡旋是一种发生于极地,介于对流层与平流层的中上部、持续性长且规模大的旋转气流。⑶极地涡旋是影响气候的重要因素,这个旋转气流可以将温度极低且密度较大的空气,一直通向上空的平流层,就像无形的弹力绳“束缚”着冷空气,把冷空气限制在北极地区。不巧的是近30年,因为全球变暖越来越显著,导致海冰减少,反射减弱,吸收更多太阳热力,然后海冰又进一步减少的恶性循环,也致使涡旋力量减弱,弹力绳已经控制不住冷空气,使冷空气南下,所以出现了非常反常识的现象。⑷发生于赤道中东太平洋的拉尼娜事件,也对这个尤其寒冷的冬季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⑸拉尼娜现象源自东南信风吹走了太平洋东部被晒热了的表层海水,导致底部寒冷的海水上翻,赤道太平洋中部和东部海洋表面温度的大尺度降温,并影响热带大气环流,进而影响风和降雨量。它对天气和气候的影响通常与厄尔尼诺现象相反,对中国来说,增加冷冬出现的概率。可以说厄尔尼诺对应中国的暖冬,拉尼娜则对应冷冬。⑹2020年10月末,世界气象组织便宣告了一次从中等到强级别的拉尼娜现象形成,这次的拉尼娜现象延续到了2021年,对我国南方的影响较大,导致南方难以阻挡冷空气的南下。(选自2021年1月17日《中国科普网》,有删改)1.从第(1)段看,今年是寒冬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回答。 2.分别指出下面两句话所使用的说明方法。(一个括号里只能填写一种说明方法)(1)极地涡旋是一种发生于极地,介于对流层与平流层的中上部、持续性长且规模大的旋转气流。( )(2)它对天气和气候的影响通常与厄尔尼诺现象相反,对中国来说,增加冷冬出现的概率。( )3.第(2)段中加点词“这种”指代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4.纵观全文,这个冬天这么冷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1.我国出现影响全国大部分地方的寒潮天气;北京甚至出现了1966年以后的低温天气;人们出行更加艰难,出门着装包裹更严实。2.下定义 作比较3.今年的寒冬,部分源于全球变暖(的反常现象)。4.因全球变暖而使北方极地涡旋减弱,导致冷空气南下;发生于南方赤道拉尼娜现象也对今年冬季的寒冷起到推波助澜的的作用。【解析】1.本题考查概括段落内容。答题区域在第①段,本段指出“今年是寒冬”的具体表现。如:“我国出现影响全国大部分地方的寒潮天气”“北京甚至出现零下19.6℃的低温,这是1966年以后的最低数字”“只敢露出两只眼睛的着装,变成背对着凛冽的寒风艰难地前行”,这些文字都显示了今天冬天的寒冷。2.本题考查说明方法的辨析。辨析说明方法,首先要弄清每种说明方法的特点,再结合句子的内容来分析。(1)本句向我们了科学地解释了“极地涡旋”这一事物,极地涡旋是一种发生于极地,介于对流层与平流层的中上部、持续性长且规模大的旋转气流,它的特点是发生于极地,介于对流层与平流层的中上部、持续性长且规模大。因此这句话运用了下定义的说明方法。(2)本句将“拉尼娜现象”和“厄尔尼诺现象”进行了比较,得出了拉尼娜现象“增加冷冬出现的概率”,因此它这句话运用的是作比较的说明方法。3.本题考查指示代词所指代的内容。代词的出现,往往是在所指代的事物、人物之后,因此代词指代内容的落实在本句中是找不到答案的。代词的指代对象一般在上句或上文,因此我们解题时,必须从上句开始寻找,而且应当由近及远地去找。阅读上下文可知,这里的“这种”指代的就是上文所说的“今年的寒冬,其实恰恰部分源于全球变暖,是不是很反常识”,即今年的寒冬,部分源于全球变暖(的反常现象)。4.本题考查信息的提取与概括。所以提取的信息是“这个冬天这么冷的原因”,阅读全文可知,第②段提出“今年的寒冬,其实恰恰部分源于全球变暖”,然后第③段分析“极地涡旋是影响气候的重要因素”,“全球气候变暖”“使涡旋力量减弱,弹力绳已经控制不住冷空气,使冷空气南下”。第④段还指出了另一个原因“发生于赤道中东太平洋的拉尼娜事件,也对这个尤其寒冷的冬季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概括这两点内容即可。 二、(2021·海南·一模)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海南琼海多异岭①万历《琼州府志》载:“多异岭,县东南二十里太平都。上多怪石,中有井泉,旱祷多应。”传说古时道士在此祈雨多有应验,因之为多异岭披上一层神秘的面纱。②多异岭在海南省琼海市长坡镇内,俗称三浦岭或沙浦岭。其来源有各种说法,一是说从岭下的沙浦村演化而来,多异岭下有沙浦村,人们就把山岭称为“沙浦岭”。在海南方言中,“沙”字与“三”读音相近,后来就逐渐演化成“三浦岭”。另一种说法是,“浦”是指水边或河流入海的地方,但当地人们也习惯把海边的山头称为“浦”,而多异岭是由三座山峰组成,数峰嵯峨挺立,所以称为“三浦岭”。③多异岭上奇石多、景观异。它主峰海拔虽然只有157米,但因为靠近海边,山上石头或高耸或平卧或粗犷或尖锐或相垒或相拥,有的大石头表面平平坦坦的,就象一张刀削斧斫的石头床,可以平躺好几个人。顶峰有几个足有一层楼高、一间房屋大的大石头相依相靠,形成一个岩洞。岩洞旁边,平地突起一块大石头,其垒放于另一块平卧的大石头上面,其形状既象龙头,又似鳄鱼头,面对龙湾港,挺立着,高昂着,呼啸着。岭上最有名的奇石是海潮岩和风动石。海潮岩,也称“佛石”,是多异岭山顶上一方硕大的岩石,为多异岭的标志物,也是当地渔民海上行船的坐标石。乾隆《会同县志》载:“海潮岩,在多异岭南,高数十丈,阔百余步,形如居室,可容数十人。东望海潮,水天一色。”风动石是一个卵状巨石,位于山顶上,传说能随风而动,从另一个角度看,它又似一只大乌龟,被人们称为“龟石”。④多异岭山上有多处古迹遗存。在多异岭北坡半山腰,有一形状奇特的砖石结构六角形建筑物,似塔又似轿,当地人称为"轿墓"。塔墓分三层,坐南朝北,高4.1米,直径2米多,是一座保存相对完整的塔墓。塔的外围披砌有水泥,曾被修葺过。塔的正方内嵌立有石碑,碑上竖刻:“玄达先师塔”五字及碑文与一首自题诗。根据碑文,玄达自号寂宗,琼州府崖州人。18岁出家,渡海谒江西南昌府翠岩寺古雪大和尚,取法号玄达。清康熙二年(1663年)返琼,在多异岭开山建寺,寺名“灵泉”。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卒,葬于多异岭北坡。另外,多异岭还是抗日战争时期琼崖纵队的红色根据地。山上有一个天然大岩洞,有石桌、石床、石凳,可以住几十个人,里面设临时医院,可以遮风避雨。有一天,日军派出一个大队的兵力,围剿多异岭。由于有山岩掩护,革命队伍不断地与鬼子周旋,最后全部突围撤出。历代贤人雅客在此也多有吟咏。明代定安人、南京礼部尚书王弘诲曾登多异岭,并咏诗一首:海上三峰势欲吞,象狮偏向鸟边蹲。人传古迹称多异,果伴仙踪讶尚沌。光射晶宫披晓日,风排桂路起云门。更奇尺水兴云雨,不愧山名万古尊。⑤多异岭上的石头大多数是石质坚硬的花岗岩,是上好的雕刻材料。在琼海市南门街中心,竖立着一座以红色娘子军战士为原型的大型雕像,吸引着南来北往的游客驻足瞻仰。该雕像以一整块重数十吨的巨石雕刻而成,这块巨石采自多异岭。上世纪70年代初,附近乡民和外省石匠在此开山凿石,使山上的景物遭到一定程度的损毁。但山上的主要景观还在,海潮岩、风动石还在,多异岭的故事与传奇,仍在当地民间流传不息,秀丽的多异岭,仍不失为一个登山徒步、感时怀古的好去处。(选自《学习强国》有删改)5.本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多异岭? 6.品读下面两个句子,分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1)塔墓分三层,坐南朝北,高4.1米,直径2米多,是一座保存相对完整的塔墓。 (2)多异岭上的石头大多数是石质坚硬的花岗岩,是上好的雕刻材料。 7.第③段画线句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8.文章开头引用“万历《琼州府志》”的内容有什么作用? 【答案】5.①位置及名称的由来,②奇石多景观异,③古迹,④作为雕刻材料。6.(1)“相对”是“不是绝对的”之意,说明“塔墓只是保存相对完整”,不是绝对的完整。用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2)“大多数”是“超过半数”的意思,说明多异岭上的石头大多数是花岗岩,而不是全部。用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7.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形象生动地说明了多异岭上大石头平整的特点。8.引用“万历《琼州府志》”的内容,引出说明对象多异岭,激发读者阅读兴趣。【解析】5.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根据标题可知本文的说明对象是“多异岭”,文章第①②段“多异岭在海南省琼海市长坡镇内,俗称三浦岭或沙浦岭”“……所以称为‘三浦岭’”介绍了“多异岭”的位置及名称的由来;第③段“多异岭上奇石多、景观异”较少了奇石多、景观异;第④段“多异岭山上有多处古迹遗存”介绍了“多异岭”的古迹;第⑤段“多异岭上的石头大多数是石质坚硬的花岗岩,是上好的雕刻材料。”介绍“多异岭”上的石头作为雕刻材料。6.本题考查赏析说明文语言。(1)“相对”指非绝对的(跟“绝对”相对)各个具体过程的发展都是相对的。“保存相对完整的塔墓”意思是说这座塔墓不是绝对的保存完整。符合事实,这个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2)“大多数”指超过半数很多的数量。“多异岭上的石头大多数是石质坚硬的花岗岩”说明多异岭上的石头大多数是花岗岩,但并不全部是花岗岩。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密性。7.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作用。“就象一张刀削斧斫的石头床”,把多异岭上的大石头比作“石头床”,是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结合“大石头表面平平坦坦的”分析,形象生动地说明了多异岭上大石头平坦、平整的特点。8.本题考查开头段的作用。说明文开头的作用一般有:①内容上概括本段内容,引出说明对象,说明这个对象的特征; ②形式上主要从说明方法的作用回答; ③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④引出下文的说明。本文开头第一段引用“万历《琼州府志》”的内容“多异岭,县东南二十里太平都。上多怪石,中有井泉,旱祷多应。”引出说明对象——多异岭,说明这个对象的位置及特征“多怪石”,引出下文的具体说明,吸引读者阅读。 三、(2021·江苏东台·一模)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月球“土特产”研究拉开序幕郑永春①2020年12月19日,国家航天局正式向中国科学院移交了“嫦娥五号”从月球上采集回来的1731克月壤和岩石样品,这标志着对月球“土特产”的储存、分析和研究工作拉开序幕。②上一次的月球采样,已经是半个世纪以前了。1969年到1972年间,美国“阿波罗计划”一共采回了381.7千克的月球岩石和土壤。1978年,美国送给中国1克月球样品。中国科学院组织科学家对0.5克样品进行研究,发表了14篇论文,剩余的0.5克样品则被保存在北京天文馆进行展出。③月球的土壤结构跟地球的土壤结构有些相似。在月球表面,有一层1-2厘米厚的月尘,然后是3-10米厚的月壤,里面还有大大小小的石块。月壤层之下,才是真正的基岩。按照此前的经验,在月球样品中,颗粒直径大于1厘米的石块,会被当成岩石来研究;直径小于1厘米的石块,会被当成月壤进行研究;颗粒直径更小的物质,会被当成月尘进行研究。④不同的月球样品,来自月球上的不同地区,蕴含着不同的科学信息。科学家把岩石切成薄片,在显微镜下观察,进行微量元素和主量元素的分析,进行矿物组成的分析,进行同位素的定年,等等。⑤同为土壤,月壤跟地球土壤有什么不同呢?地球上的土壤是在风霜雨雪的作用下,经历物理风化、化学风化、生物风化等过程才形成的。月球上没有水、空气和微生物,因此月壤跟地球土壤是不同的。月壤,实际上是月球表面的岩石经过小行星和微陨石撞击、宇宙射线照射和剧烈昼夜温差,经历了几十亿年的太空风化过程才形成的。由于整个月球表面都覆盖着一层月壤,用探月卫星得到的探测数据,其实就是月壤发给我们的信息。未来人类要利用月球资源,首要的目标也是月壤。⑥月壤粉尘颗粒非常细,同时棱角很尖锐。因为月壤没有经历像地球土壤那样的磨蚀过程,纯粹是小行星撞击砸出来的。如果月壤进入月球车的轮子内部或者机械设备的连接处,或者覆盖在太阳能电池板上,就会干扰月球车和月球探测器的正常工作。如果进入航天员的呼吸系统,就会对航天员的身体健康和心理感受造成损害。所以,理解月壤和月尘,才能使航天员更安全地进行登月和月面驻留工作,将来更好地开发月球。(选自《科学大众·中学生》2021年第3期,有删改)9.月壤研究有哪些意义?请根据全文进行简要概括。 10.第②段画线语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11.按要求回答下面的问题。(1)这标志着对月球“土特产”的储存、分析和研究工作拉开序幕。(“土特产”一词好在哪里?) (2)月球的土壤结构跟地球的土壤结构有些相似。(“有些”能否删去?为什么?) 12.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已建成实验室,专门用来保存“嫦娥五号”采集回来的月壤和岩石样品。你觉得月壤保存的首要前提是什么?请根据上文内容作出推断并阐述理由。 【答案】9.(1)月壤来自月球上的不同地区,蕴含着不同的科学信息。(2)月壤是未来人类利用月球资源的首要目标。(3)月壤和月尘会对月球车和探测器以及航天员的身心健康造成干扰和影响,研究它们可以确保航天员更安全地进行登月和月面驻留工作,更好地开发月球。10.举例子和列数字。列举美国送给中国1克月球样品的例子及有关数据,具体说明了月球样品极为珍贵、科研价值巨大的特点。11.(1)“土特产”运用比喻修辞手法(或: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将“‘嫦娥五号’从月球上采集回来的月壤和岩石样品”比作来自月球的“土特产”,突出其系月球特有且特别名贵的特点,生动形象,富有情趣。(2)不能删去。“有些”是有一些的意思,表示数量不多,突出说明月球的土壤结构跟地球的土壤结构只是部分或略微相似。如果删去,就太绝对化。“有些”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12.月壤保存的首要前提是要隔绝与地球大气、水的接触,防止月壤与它们发生化学反应,受到污染。因为“地球上的土壤是在风霜雨雪的作用下,经历物理风化、化学风化、生物风化等过程才形成的。月球上没有水、空气和微生物,因此月壤跟地球土壤是不同的”。【解析】9.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阅读全文,找到相关句子进行提炼概括。第④段“不同的月球样品,来自月球上的不同地区,蕴含着不同的科学信息”,第⑤段“未来人类要利用月球资源,首要的目标也是月壤”,第⑥段“如果月壤进入月球车的轮子内部或者机械设备的连接处,或者覆盖在太阳能电池板上,就会干扰月球车和月球探测器的正常工作。如果进入航天员的呼吸系统,就会对航天员的身体健康和心理感受造成损害。所以,理解月壤和月尘,才能使航天员更安全地进行登月和月面驻留工作,将来更好地开发月球”,结合以上语句提炼概括即可。10.考查说明方法及作用。根据“1978年,美国送给中国1克月球样品”,“0.5克”“ 发表了14篇论文”分析,运用了举例子和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列举了美国送给中国1克月球样品的例子以及使用的相关数据,具体有力地说明了月球样品非常珍贵、科研价值巨大的特点。11.考查对说明文语言的分析。(1)“土特产”,指“嫦娥五号”从月球上采集回来的1731克月壤和岩石样品,从修辞的角度看,这是比喻;从说明方法的角度看,这是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把“‘嫦娥五号’从月球上采集回来的月壤和岩石样品”比作来自月球的“土特产”,生动形象地突出其系月球特有,并且特别名贵的特点,富有情趣。该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2)某词能否去掉并说明原因,答题模式:①解释该词的含义;②说明这个词语在说明事物特点时所起到的作用;③说明去掉、替换该词语多带来的不良后果(不符合实际、不准确、太绝对等);④该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结合本题,“有些”指有一些。表示数量不多;其中的一部分。在句中指月球的土壤结构跟地球的土壤结构只是部分或略微相似。如果删去,意思就变成了“月球的土壤结构跟地球的土壤结构完全相似”,不符合实际,太绝对。该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12.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探究。阅读全文,理解月壤和地球上的土壤的不同之处,根据月壤的特点分析月壤保存的首要前提。根据第⑤段“地球上的土壤是在风霜雨雪的作用下,经历物理风化、化学风化、生物风化等过程才形成的。月球上没有水、空气和微生物,因此月壤跟地球土壤是不同的”分析,月壤要在地球实验室保存,首先要隔绝与地球上的水、空气和微生物的接触,防止月壤与它们发生化学反应,受到污染或变质。 四、(2021·山东平阴·一模)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为什么蜂蜜能千年不腐?①2014年,考古学家在格鲁吉亚发现了一个青铜器时代早期的坟墓,出土文物中,最特别的是一罐野果子竟然保存完好,当研究人员将这些至少有4000年历史的野果子切开时,果子还散发出了新鲜水果的香气。这些果子为什么能保存如此完好呢?答案就在于它们保存在蜂蜜中。蜂蜜非常特别,因为它是考古学家发现的唯一过了几千年仍然可直接食用的食物。②食物的变质通常与微生物有关,细菌分解食物中的多糖、蛋白质,然后产生一些低分子的物质如氨、硫化氢、酮等,使食品变质。蜂蜜是一种饱和的高渗高糖溶液。细菌和其他生物身体体液是低渗的,在高渗透压的蜂蜜中,微生物会被吸走细胞体内的水分,最后脱水而死。③同时,蜂蜜也非常酸。大多数病原菌生长繁殖的适宜PH值在7.2~7.4之间,而蜂蜜的PH值大约介于3~4.5之间,蜂蜜这种酸度将杀死任何想要在蜂蜜内部生长的细菌。④此外,蜂蜜的酿造者——蜜蜂,它有着特殊的“炼金术”。⑤在蜜蜂酿蜜前,需要采集植物蜜腺的花蜜,花蜜的主要成分为蔗糖与水,水分非常多,大概占到60%~80%。但是通过酿蜜,蜜蜂可以去除花蜜大部分的水分。当采集蜂采蜜时,会将花蜜一滴滴吸入囊中,然后返回蜂巢,吐给内勤蜂继续加工。内勤蜂在加工中,先把蜜汁吸到自己的胃里和转化酶进行混合,然后再吐出去,再吸进来,如此轮番吞吞吐吐要进行100多次,同时其他蜜蜂还会用翅膀不断扇风,排出巢内湿气。这也就使得蜂蜜的水分非常少。⑥另一方面,蜜蜂胃中有一种叫做葡萄糖氧化酶的酶,当蜜蜂从嘴里反刍花蜜到蜂巢酿蜜,这种酶会和花蜜发生化学反应,把花蜜分解成两个副产品:葡萄糖酸和过氧化氢。过氧化氢,是一种氢的氧化物,可能听起来有点陌生,但说到它的水溶液——双氧水,可能大家都会非常熟悉。过氧化氢有很强的氧化性,且具弱酸性,这种化学物质可以杀死可能在蜂蜜里生长的所有细菌。⑦在古代,人们就发现蜂蜜是细菌“绝缘体”,有防止伤口感染等治疗功效。闪米特人的粘土板最早记录了蜂蜜的医疗用途,上面详细记载了蜂蜜是如何治疗烫伤和割伤的。古埃及人还经常使用药用蜂蜜,制成药膏治疗皮肤和眼睛疾病。而在中国,迄今蜜丸仍然是制药业最常用的制剂之一。现在,世界各地的医院还在使用一种涂满了蜂蜜的绷带,用于防止病人伤口感染。⑧当然了,虽然蜂蜜堪称是不朽的食物,但如果没有密封好,在潮湿的环境下还是会变质的,而如果密封良好,蜂蜜真能做到永不变质。 13.本文思路清晰,第①段以考古发现①______,第②——⑥段介绍②_______;第⑦段主要介绍③______,第⑧段说明了④_____。 14.从说明方法的角度,简要分析第⑦段画线句的表达作用。闪米特人的粘土板最早记录了蜂蜜的医疗用途,上面详细记载了蜂蜜是如何治疗烫伤和割伤的。古埃及人还经常使用药用蜂蜜,制成药膏治疗皮肤和眼睛疾病。 15.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蜂蜜自身水分非常少,而且这样的高渗高糖溶液有吸湿性,不利于微生物的生存。B.蜂蜜酸度高能杀死蜂蜜内部生长的细菌,酿蜜副产品过氧化氢也有这个作用。C.本文用疑问句“为什么蜂蜜能千年不腐?”作为题目,有助于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D.第③④段中加点的词语“大多数”“大约”“炼金术”,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答案】13.①引出说明内容 ②蜂蜜能杀死细菌而长时间不变质的原因 ③蜂蜜是细菌“绝缘体”,在防止伤口感染等方面的治疗功效 ④蜂蜜只有在密封好的前提下才能永不变质14.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列举了闪米特人、古埃及人利用蜂蜜医用价值的例子,说明蜂蜜有防止伤口感染等治疗功效,增强说服力。15.D【解析】13.本题考查梳理文章结构。第①段以考古发现引出说明内容:蜂蜜能杀死细菌而长时间不变质的原因;接着第②至⑥段,介绍蜂蜜能杀死细菌而长时间不变质的原因:蜂蜜是一种饱和的高渗高糖溶液、蜂蜜非常酸、蜂蜜的水分非常少和蜂蜜会分解成过氧化氢;第⑦段,通过“在古代,人们就发现蜂蜜是细菌‘绝缘体’,有防止伤口感染等治疗功效”可知,主要在介绍蜂蜜在防止伤口感染方面的治疗功效;第⑧段,补充介绍蜂蜜虽然是不朽的食物,但只有在密封好的前提下,才能做到永不变质。据此概括作答即可。14.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解答此题首先要了解说明文的常用说明方法及特征,然后根据文字.信息来判断,根据文段内容从说明了事物什么特征,说明什么问题方面来表达其作用。结合句子内容来看,该句举了闪米特人、古埃及人以及中国利用蜂蜜治病的事例,这里主要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来说明蜂蜜是细菌“绝缘体”,有防止伤口感染等治疗功效。15.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分析理解。D.“大多数”“大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炼金术”表示特殊含义,与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无关;故选D。 五、(2021·山东莘县·一模)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人工影响天气①缺水,是一个全球性问题﹣﹣世界资源研究所的报告显示,全球约四分之一的人口面临极度缺水危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非洲每年有6000人死于水资源缺乏,约有3亿人因为缺水而生活在贫困中。②我国也是全球人均水资源最匮乏的国家之一,且水资源在时间、空间上分布极为不均匀,局地区域干旱时有发生,严重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③这就需要寻找可用之水。来自海洋和陆地的水蒸发成为水汽进入大气,部分水汽在天空冷却凝结成云。其中,一部分云发展壮大后又形成水(雪)降落到地面,但还有很大一部分云滴由于缺乏动力不能成长为可降水的云。因此,需要人类对空中的凝结云进行催化,盘活空中的“无形水库”资源。④中国气象局人工影响天气中心最新研究表明,大气水凝物(云水)年平均总量约8万亿吨到10万亿吨,其更新期平均仅5小时至8小时;大气水凝物总量中,有一部分仍留在空中没有形成地面降水即云水资源,其年平均总量大约2万亿吨到3万亿吨。可见,“空中水库”资源丰富、更新周期短,是可挖掘的“富水矿”。⑤实际上,开发空中水资源,也成为各国缓解水资源危机的重要方法。⑥在一定程度上,人工增雨如同魔术师变幻魔法一样,可以实现“化云为雨”,但魔法也需要一定的条件限制,并不意味着可以“随心所欲”和“呼风唤雨”,也不是每一朵云都可以化成雨。⑦首先看自然降水的原理,云中水如何变成地上一滴雨?需要三个基本条件:云水丰富、凝结核充足(有足够的冰晶)、有上升运动。具备增雨条件的云,分为冷云(温度低于0℃)和暖云(高于0℃)。⑧其中,冷云催化是目前世界各国相对成熟和通用的技术。通过向云中播撒碘化银成冰剂,产生大量的人工冰核,冰核通过不同的机制转化成冰晶,冰晶吸附过冷水滴表面的水分子增长,当冰晶增长到一定程度就会降落,从而引发云层降水或增加降水强度。或者向云中播撒干冰、液氮、液态二氧化碳等制冷剂,在其周围形成﹣40℃的区域,即利用制冷制在云中生成冰晶,引发冰晶效应而下雨。在冷云催化过程中,冰晶凝华释放潜热,使云体温度升高,释放被“束缚”的云中潜力,使降雨加强。⑨暖云的云物理结构稳定,其中的雨滴小且均匀,缺乏直径100微米以上的大水滴,且受到上升气流托举而难以产生降水。但是,通过向云中播撒盐粉等吸湿剂,可以把那些小水滴团结起来,吸湿性凝结核在相对湿度接近100%的云雾环境中能增长成直径超过40微米的大水滴,促进碰并增长形成雨滴,在重力作用下降落下来。⑩从理论上来说,人工增雨的前提是要有云水含量丰富而凝结核不足的云,而晴天的小朵积云由于云水储备不足、动力条件差而被“嫌弃”。当然,是否适合作业,不能仅凭肉眼的观察来决定,还需要天气雷达、气象卫星、探空仪等多种手段组成的“透视眼”,才能判定其是否符合作业要求。⑪一份来自市场需求的调研报告显示,人工影响天气在缓解干旱保障粮食安全、森林防火、生态保护、水资源安全等方面前景持续向好,且潜力巨大。实际上,它在一定程度上起着调节云水资源季节性和地区性分布不均的作用。不仅是农业生产,在森林防火、生态恢复(修复)等方面,人工影响天气都被视为最直接、最有效,也是投入成本最低的一种增加降水的方式。⑫农业用水﹣﹣在气候变化大背景下,气象干旱多发频发,影响越来越广泛。2017年春季,东北、华北遭遇干旱。旱区气象、农业农村等部门抓住5月下旬有利天气过程,实施32架次飞机作业和626次火箭作业,累计增雨作业面积73.7万平方公里。⑬森林防火﹣﹣人工增雨作业是有效扑灭林火的手段之一。2018年6月2日12时3分,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额尔古纳市和根河市发生火灾,过火面积近千公顷。在自然降雨和人工增雨共同影响下,5日7时至6日7时,呼伦贝尔大部地区出现小到中雨天气,部分地区大雨、局地暴雨。6日,火灾东南线明火已实现合围,扑火工作取得决定性胜利。⑭生态保护和修复﹣﹣在重点生态修复区实施人工增雨作业,成为最经济有效的方法之一。近年来,气象部门在三江源实施人工增雨作业工程。卫星遥感监测显示,2004年以来,三江源地区黄河源扎陵湖和鄂陵湖水体面积呈先增后减再增的波动变化趋势,2020年扎陵湖和鄂陵湖水体面积较历年(2004年至2019年)平均分别增加2.6%和1.2%,湖泊面积总体呈波动增加的变化趋势。⑮在全球气候变化大背景下,水资源紧缺的矛盾愈发突出。利用人工影响天气技术,改变局地云层条件增加地面有效降水,这将是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成本低、收益大的重要方式之一。(选自2021年3月《中国气象报》,有删改) 16.请选出不符合文意的一项( )A.在空中经过冷却凝结成云的水汽发展壮大后,只有一部分会又形成水(雪)降落的地面。B.满足云水丰富、凝结核充足和有上升运动三个基本条件,才能形成自然降水。C.人工影响天气能充分调节云水资源季节性和地区性分布不均,是最有效的增加降水的方式。D.利用人工影响天气技术,可以改变局地云层条件,增加地面的有效降水,进而缓解水资源紧缺的矛盾。17.文章围绕人工影响天气介绍了哪几方面内容? 18.简析第⑥段运用的说明方法及作用。 19.简析第④段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20.为缓解水资源紧缺,除了人工影响天气外,你认为还可以实施哪些措施? 【答案】16.C17.①人工影响天气的原理;②人工影响天气的时机;③人工影响天气的前景。18.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把人工增雨技术比作魔术师的魔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人工增雨技术实现降雨也需要一定的条件限制。19.“大约”表示估计,起限制作用,说明云水资源的年平均总量只是估计,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密性;把“云水资源”比作“空中水库”,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云水资源的丰富性,易于理解。20.①树立节水理念,养成节约使用水资源的习惯;②积极创建节水型城市;③推广节约用水新技术;④加大监管力度,植树种草,保护植被,防止水土流失和水体污染等。【解析】16.本题考查文本内容的理解。ABD.符合文意;C.不符合,原文是“在一定程度上起着调节云水资源季节性和地区性分布不均的作用”,“能充分调节”表述有误;故选C。17.本题考查信息的筛选提取。仔细阅读文本可知,⑦﹣⑨段介绍了人工影响天气的原理;第⑩段“从理论上来说,人工增雨的前提是要有云水含量丰富而凝结核不足的云,而晴天的小朵积云由于云水储备不足、动力条件差而被‘嫌弃’”,这是介绍了人工影响天气的时机;⑪﹣⑮段介绍了人工影响天气的作用及广阔前景。18.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人工增雨如同魔术师变幻魔法一样,可以实现‘化云为雨’,但魔法也需要一定的条件限制,并不意味着可以‘随心所欲’和‘呼风唤雨’,也不是每一朵云都可以化成雨”,这句话中把人工增雨技术比作魔术师的魔法,这是打比方。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人工增雨技术实现降雨也需要一定的条件限制,使说明内容浅显易懂,容易理解。19.本题考查词语的表达效果。“大约”表示估计、推测,大概的意思,起限制作用,这里是说云水资源的年平均总量估计在2万亿吨到3万亿吨之间,不是确数,这个词的运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谨性的特点。把“云水资源”比作“空中水库”,这是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云水资源的丰富性,易于理解。20.本题考查阅读拓展。这是开放题型,要求提出缓解水资源紧张的措施。要围绕题干要求作答,不要跑题,内容合理,措施操作性强,联系生活实际考虑,言之有理即可。可围绕“节约用水”“推广节水技术”“植树造林,保持水土”“防止水污染”等方面来写。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14 说明文阅读 考点3:理清说明顺序,分析句段作用(过关测试)(含解析),共2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语段,回答下列小题,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14 说明文阅读 考点5:品味说明语言,体会表达作用(过关测试)教师版,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14 说明文阅读 考点6:关注链接材料,解决实际问题(过关测试)教师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阅读下面说明文,完成小题,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阅读下文,完成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