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练习
      02 全国土壤普查(原卷版).docx
    • 02 全国土壤普查(解析版).docx
    02 全国土壤普查(原卷版)第1页
    02 全国土壤普查(原卷版)第2页
    02 全国土壤普查(原卷版)第3页
    02 全国土壤普查(解析版)第1页
    02 全国土壤普查(解析版)第2页
    02 全国土壤普查(解析版)第3页
    还剩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02 全国土壤普查-【直击热点】2023年高考地理时事热点深入解读

    展开

    这是一份02 全国土壤普查-【直击热点】2023年高考地理时事热点深入解读,文件包含02全国土壤普查解析版docx、02全国土壤普查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5页, 欢迎下载使用。

    【热点背景解读】
    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的通知》的要求,为保障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工作科学有序开展。
    一、普查目的意义
    土壤普查是查明土壤类型及分布规律,查清土壤资源数量和质量等的重要方法,普查结果可为土壤的科学分类、规划利用、改良培肥、保护管理等提供科学支撑,也可为经济社会生态建设重大政策的制定提供决策依据。
    (一)开展土壤三普是守牢耕地红线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础。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耕地占用刚性增加,要进一步落实耕地保护责任,严守耕地红线,确保国家粮食安全,需摸清耕地数量状况和质量底数。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以下简称“土壤二普”)距今已40年,相关数据不能全面反映当前农用地土壤质量实况,要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守住耕地红线,需要摸清耕地质量状况。在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以下简称“国土三调”)已摸清耕地数量的基础上,迫切需要开展土壤三普工作,实施耕地的“全面体检”。
    (二)开展土壤三普是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农业发展绿色转型和高质量发展,节约水土资源,促进农产品量丰质优,都离不开土壤肥力与健康指标数据作支撑。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提高农产品质量和竞争力,需要详实的土壤特性指标数据作支撑。指导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因土种植、因土施肥、因土改土,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需要土壤养分和障碍指标数据作支撑。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生产经营管理信息化、精准化,需要土壤大数据作支撑。
    (三)开展土壤三普是保护环境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随着城镇化、工业化的快速推进,大量废弃物排放直接或间接影响农用地土壤质量:农田土壤酸化面积扩大、程度增加,土壤中重金属活性增强,土壤污染趋势加重,农产品质量安全受威胁。土壤生物多样性下降、土传病害加剧,制约土壤多功能发挥。为全面掌握全国耕地、园地、林地、草地等土壤性状、耕作造林种草用地土壤适宜性,协调发挥土壤的生产、环保、生态等功能,促进“碳中和”,需开展全国土壤普查。
    (四)开展土壤三普是优化农业生产布局助力乡村产业振兴的有效途径。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需要合理利用土壤资源,发挥区域比较优势,优化农业生产布局,提高水土光热等资源利用率。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的优化农林牧业生产布局落实落地,因土适种、科学轮作、农牧结合,因地制宜多业发展,实现既保粮食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又保食物多样,促进乡村产业兴旺和农民增收致富,需要土壤普查基础数据作支撑。
    二、普查内容。
    包括土壤性状普查、土壤类型普查、土壤立地条件普查、土壤利用情况普查、土壤数据库和土壤样品库构建、土壤质量状况分析、普查成果汇交汇总等。以完善土壤分类系统与校核补充土壤类型为基础,以土壤理化性状普查为重点,更新和完善全国土壤基础数据,构建土壤数据库和样品库,开展数据整理审核、分析和成果汇总。查清不同生态条件、不同利用类型土壤质量及其退化与障碍状况,摸清特色农产品产地土壤特征、耕地后备资源土壤质量、典型区域土壤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等,全面查清农用地土壤质量家底。
    1. 土壤性状普查。通过土壤样品采集和测试,普查土壤颜色、质地、有机质、酸碱度、养分情况、容重、孔隙度、重金属等土壤物理、化学指标,以及满足优势特色农产品生产的微量元素;在典型区域普查植物根系、动物活动、微生物数量、类型、分布等土壤生物学指标。
    2. 土壤类型普查。以土壤二普形成的分类成果为基础,通过实地踏勘、剖面观察等方式核实与补充完善土壤类型。同时,通过土壤剖面挖掘,重点普查1米土壤剖面中沙漏、砾石、黏磐、砂姜、白浆、碱磐层等障碍类型、分布层次等。
    3. 土壤立地条件普查。重点普查土壤野外调查采样点所在区域的地形地貌、植被类型、气候、水文地质等情况。
    4. 土壤利用情况普查。结合样点采样,重点普查基础设施条件、种植制度、耕作方式、灌排设施情况、植物生长及作物产量水平等基础信息,肥料、农药、农膜等投入品使用情况,农业经营者开展土壤培肥改良、农作物秸秆还田等做法和经验。
    5. 土壤数据库构建。建立标准化、规范化的土壤空间和属性数据库。空间数据库包括土壤类型图、土壤质量图、土壤利用适宜性评价图、地形地貌图、道路和水系图等。属性数据库包括土壤性状、土壤障碍及退化、土壤利用等指标。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建立土壤数据管理中心,对数据成果进行汇总管理。
    6. 土壤样品库构建。依托科研教育单位,构建国家级和省级土壤剖面标本、土壤样品储存展示库,保存主要土壤类型样品和主要土属的土壤剖面标本和样品。有条件的市县可建立土壤样品储存库。
    7. 土壤质量状况分析。利用普查取得的土壤理化和生物性状、剖面性状和利用情况等基础数据,分析土壤质量,评价土壤利用适宜性。
    8. 普查成果汇交汇总。组织开展分级土壤普查成果汇总,包括图件成果、数据成果、文字成果和数据库成果。开展土壤质量状况、土壤改良与利用、农林牧业生产布局优化等数据成果汇总分析。开展40年来全国土壤变化趋势及原因分析,提出防止土壤退化的措施建议。开展黑土耕地退化、耕地土壤盐碱和酸化等专题评价,提出治理修复对策。
    【针对考点训练】
    高三地理差异性专题
    间伐是一种重要的森林经营措施,不同强度的间伐可以调节森林的生长环境和群落结构,进而影响土壤的养分。下图示意川西某山地海拔1500-1600m柳杉人工林区不同间伐强度下浅层土壤样本的有机碳含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土壤有机碳含量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气候B.地貌C.成土母质D.人类活动
    2.与轻度、重度间伐相比,中度间伐使林区( )
    A.枯枝落叶减少B.垂直结构优化C.林下光照增强D.土壤侵蚀增强
    【答案】1.D 2.B
    【解析】1.根据不同间伐强度下浅层土壤样本的有机碳含量分布图,可知有机碳含量分布受到不同间伐的影响,故图中土壤有机碳含量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人类活动,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与轻度、重度间伐相比,中度间伐使林区土壤有机碳含量较高,说明森林的生长环境好,群落结构复杂。枯枝落叶减少会导致土壤有机碳含量减少,A错误;中度间伐为新生植物提供一定空间和光照,促进森林垂直结构优化,B正确;林下阳光增强最多的是重度间伐,C错误;土壤侵蚀强,会导致土壤有机碳的流失,D错误;故选B。
    【点睛】土壤有机碳是通过微生物作用所形成的腐殖质、动植物残体和微生物体的合称,其中的碳元素含量即为土壤有机碳。
    气候是影响植被类型和土壤性质的重要因素。秦巴山区位于中国南北过渡带,山区土壤有机碳受气温和降水影响呈现有规律的时空变化。下图示意秦巴山区不同海拔土壤有机碳与气温、降水的相关系数(绝对数越大,相关性越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土壤有机碳与气候相关性最强的季节是( )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4.海拔大于1000米,夏季降水与土壤有机碳呈正相关的理由是( )
    A.降水多植物生长茂盛B.降水多土壤淋溶性强
    C.降水多矿物质风化快D.降水少有机质分解多
    【答案】3.B 4.A
    【解析】3.阅读图文材料,据土壤有机碳与气温,降水的相关系数关系(绝对数越大,相关性越强),结合图中信息可知,气温与土壤有机碳相关系数在大于1000m海拔区域绝对相关系数较大,故两者的相关性主要以高海拔区域为主,其中以夏季绝对相关系数最大,相关性最强;降水与土壤有机碳相关系数在小于1000m海拔区域绝对相关系数较大,两者的相关性主要以低海拔区域为主,其中也是以夏季绝对相关系数最大,相关性最强;因此土壤有机碳和气候相关性最强的是夏季,B正确,排除ACD,故选B。
    4.根据题意,观察图中大于1000m的系数变化可知,秦巴山区属于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水热资源丰富,植物生长茂盛,后期的枯枝落叶更多,土壤获得的有机碳更多,因此呈正相关,故A正确;降水越多,土壤淋溶性越强,导致土壤有机碳进入水中并流失,呈现负相关,故B错误,气温越高,对物质的分解作用越强,矿物质风化速度越快,有机碳也流失越快,导致土壤中的有机碳含量越少,呈现负相关,故CD错误;故选A。
    【点睛】土壤有机碳是衡量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之一。不同的气候 条件、人类干扰强度等因素,影 响了土壤有机碳的输入量以及微生物对土壤有机碳的分解转化,从而影响了土壤有机碳的含量。
    土壤容重指一定容积的土壤烘干后质量与烘干前体积的比值,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土壤疏松多孔。东祁连山某区域海拔2800-4000米范围内植被以高寒草甸为主,当地阳坡、阴坡土壤容重随海拔发生较大变化(如图所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图示阳坡、阴坡土壤容重差异产生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地形坡度B.土壤厚度C.土壤水分D.成土母质
    6.推测随海拔升高,图示地区植被覆盖率( )
    A.整体升高B.先升高后降低C.整体降低D.先降低后升高
    【答案】5.C 6.B
    【解析】5.根据材料可知,土壤容重指一定容积的土壤烘干后质量与烘干前体积的比值,所以土壤水分越多,则土壤容重越小。结合图示信息可知,整体而言,阴坡的土壤容重更小。该区域地处内陆,气候干旱,降水少,阴坡受太阳辐射的影响小,土壤蒸发小,土壤水分含量较阳坡更多,土壤容重更小,主要影响因素是土壤水分的差异,C正确。材料信息无法判断阴阳坡地形坡度、土壤厚度以及成土母质的差异,因此排除ABD。故选C。
    6.根据材料可知,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土壤疏松多孔,有利于水分下渗和土壤蓄水,所以有机质含量高,土壤容重较低。图示信息显示,随着海拔升高,土壤容重先降低后升高,表明土壤有机质先升高后降低,有机质来源于植被的枯枝落叶,所以随着海拔的升高,植被覆盖率先升高后降低,B正确,ACD错。故选B。
    【点睛】影响土壤肥力的主要因素有:成土母质(决定了土壤矿物质成分和养分状况)、生物因素(有机质的提供以及土壤中的微生物对有机质的分解速度)、气候因素(湿热地区土壤化学风化作用以及淋溶作用强,冷湿环境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积累)、时间因素(影响土壤层的厚度)以及人为因素等。
    土壤既是自然地理环境的一个要素,也是反映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一面“镜子”。下图为土壤形成过程的不同阶段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土壤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
    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②①④③D.②④①③
    8.影响土壤发育最基本、最活跃的因素是( )
    A.气候B.成土母质C.地形D.生物
    9.下列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影响,分析正确的是( )
    A.灌溉改善土壤的保水性和通气性B.使用有机肥补充矿物养分的损失
    C.修筑梯田改善土壤的光、热、水条件D.收获农作物剥夺土壤表层有机质
    【答案】7.C 8.D 9.D
    【解析】7.基岩经风化作用,逐渐形成破碎的岩石,随着时间的推移,风化的岩石逐渐形成成土母质,成土母质形成后,表面生长植被,形成腐殖质层,随着腐殖质层的加厚,土壤结构逐渐成熟。即土壤形成的顺序为②①④③,故选C。
    8.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影响土壤发育最基本,最活跃的因素是生物。生物残体为土壤提供有机质,有机质在微生物作用下转化为腐殖质。植物可把分散在成土母质、水和大气中的氨、磷、钾、钙、镁、硫等营养元素选择性地加以吸收,储存在生物体内并随生物残体的分解释放到土壤表层,这种生物循环不断进行,使营养元素在土壤表层富集。植物、动物、微生物的综合作用,加快岩石风化和土壤形成的过程,改善成土母质的性状,促进土壤矿物质颗粒团聚。D正确;气候的分布规律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控制了土壤的分布规律,A错误;成土母质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是矿物养分的来源,B错误;地形对土壤发育的影响是多方面的,C错误,故选D。
    9.农作物中的有机质主要来源于土壤,收获农作物,使土壤表层有机质减少,D正确;灌溉使土壤的水分增加,但会降低土壤通气性,A 错误;使用有机肥可补充土壤中的有机质,但对土壤的矿物质含量影响小,B错误,修筑梯田可以保水保土,改善土壤水分条件,但不能改变土壤的光热条件,C错误。故选D。
    【点睛】土壤由岩石风化而成的矿物质、动植物和微生物残体腐解产生的有机质、土壤生物(固相物质)以及水分(液相物质)、空气(气相物质),氧化的腐殖质等组成。
    电导率(EC)是衡量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植物生长最理想的EC值通常200~600us/cm之间,值过高会引起植物中毒。土壤中黏粒占比会影响到土壤的透气性和保肥保水能力。蚯蚓通过自身的生理活动可以有效影响土壤的电导率和黏粒占比,从而改良土壤性状。下图示意不同深度不同密度养殖蚯蚓对土壤电导率和黏粒占比的影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蚯蚓对降低土壤电导率效果最明显的是( )
    A.高密度浅栖B.低密度浅栖C.高密度深栖D.低密度深栖
    11.右图说明蚯蚓对土壤性状的改良( )
    A.使土壤透气性变差B.提高土壤保肥能力
    C.使土壤变得黏重D.增加矿物质含量
    【答案】10.D 11.B
    【解析】10.由养殖蚯蚓对土壤电导率的统计图可知,与对照土壤相比,蚯蚓对降低土壤电导率效果最明显的是A1低密度深栖的养殖形式,D正确; E2高密度浅栖、E1低密度浅栖、A2高密度深栖高降低的程度都没有低密度深栖低,ABC错误。故答案选D。
    11.蚯蚓的排泄物,为团粒结构,这些团粒结构,具有疏松、多孔、水稳性强、有效养分多的特点,提高了土壤的通气透水性、蓄水保肥能力、水资源利用效率,B正确A错误;团粒结构提高了土壤的黏粒,而不是黏重,C错误;蚯蚓的排泄物,是土壤中营养更加丰富,增加有机质含量,D错误。故答案选B。
    【点睛】蚯蚓的对土壤的作用:1.改善土壤结构:蚯蚓活动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的保水性和透气性。2.分解有机物:蚯蚓能分解土壤中的有机物,提高土壤中养分的循环率。3.改善土壤养分:蚯蚓能显著促进土壤中氮的矿化,增加土壤中有效氮的含量。4.促进植物生长:蚯蚓活动可以促进根系生长、植物发育和作物产量。
    地表冻融指数是研究冻土特性的重要参数,包括地表冻结指数和地表融化指数。地表冻结指数和地表融化指数分别是指一年中冻结/融化期内所有地表温度小于/大于0℃数值(小于0℃的数值取绝对值)的累计值。气候变暖背景下,1980~2019年内蒙古地表冻结和融化指数分别呈现显著下降和上升趋势,多年冻土(主要分布于呼伦贝尔地区)区地表冻融指数变化速率较季节冻土区更剧烈。内蒙古地表冻融指数与0.1m土壤含水量、0.4m土壤含水量、降水量、植被覆盖状况等影响因素存在较大的相关性。下图示意1980~2019年内蒙古地表冻结指数与上述影响因素相关性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1980~2019年内蒙古地表冻结指数与其主要影响因素( )
    ①以正相关关系为主
    ②以负相关关系为主
    ③在多年冻土区大部分地区呈正相关关系,在季节冻土区大部分地区呈负相关关系
    ④在多年冻土区大部分地区呈负相关关系,在季节冻土区大部分地区呈正相关关系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13.1980一2019年内蒙古多年冻土区冻融指数的显著变化可能导致该地区多年冻土( )
    A.冻结深度增加B.面积扩大C.冻结期延长D.活动层厚度增加
    14.内蒙古多年冻土区环境变化带来的影响可能是( )
    A.生物多样性增加B.土壤肥力下降C.地表水大量增加D.草原火灾减少
    【答案】12.C 13.D 14.B
    【解析】12.由图可以看出,内蒙古地表冻结指数与其主要影响因素以负相关关系为主,①错误,②正确;多年冻土主要分布于呼伦贝尔地区,其余地区广泛分布季节冻土,故地表冻结指数与其主要影响因素在多年冻土区大部分地区呈正相关关系,在季节冻土区大部分地区呈负相关关系,③正确,④错误。因此选择C项。
    13.由题干“1980~2019年内蒙古地表冻结和融化指数分别呈现显著下降和上升趋势,多年冻土(主要分布于呼伦贝尔地区)区地表冻融指数变化速率较季节冻土区更剧烈”可推知,1980~2019年内蒙古多年冻土区冬季温度变暖趋势显著,其冻土退化严重,故可能导致多年冻土区面积缩减、冻结深度减小,AB错误。冻土活动层厚度增加等一系列冻土退化现象的发生,D正确;气候变暖,冻土冻结日。因此期推迟、消融日期提前,冻结期缩短,C错误。因此选择D项。
    14.由上题分析可知,内蒙古多年冻土区冻土退化,易导致地表水下渗量增加,地表水减少,环境变化可能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AC错误;多年连续保持冻结的土壤融化,会使地表土壤更疏松,导致表土易流失,土壤肥力下降,B正确;多年冻土区冻土融化,可能会释放更多的甲烷等温室气体,加上温度升高,易使草原火灾增加,D错误。因此选择B项。
    【点睛】多年冻土区的冻土可分为上下两层,上层是夏融冬冻或是昼融夜冻的活动层(又叫交替层)。下层是多年冻结不融的永冻层。活动层的厚度随纬度和高度的增大而减小,它的冻融深度与每年冬夏季节的温度有关。一般来说,活动层冬季冻结时可与下部的永冻层连接起来。如果冬季气温较暖,活动层冻结时的深度达不到永冻层的顶部,这时在活动层与永冻层之间就出现一层未冻结的融区。如果来年夏季较凉,活动层的融化深度较小,结果便在活动层下部留下隔年冻结层。隔年冻结层较薄,只有10cm左右厚度,它可保存一年至数年。当某一年夏季较暖,活动层融化较深,隔年层即消失。
    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金沙江干热河谷区冲沟侵蚀发育,水土流失严重,土壤瘠薄。某研究选择在该区母岩、土壤类型一致的同坡面撂荒坡的不同坡位上,栽种叶片宽大、根系发达的巨菌草,以裸地为对照,发现巨菌草能改善水土流失。不同坡位土壤机械组成不同,对照样地与巨菌草样地土壤粗颗粒(砂粒)含量在上坡位最高,中坡位最低,细颗粒(粉粒和黏粒)含量变化趋势与之相反。位于中坡位B处巨菌草长势最好,位于上坡位(坡顶附近)A处改良效果最差。图示意该撂荒坡样地的不同坡位分布图。
    (1)种植巨菌草能改善金沙江干热河谷的水土流失,请说明理由。
    (2)简述中坡位土壤表层细颗粒含量比重增大的原因。
    【答案】(1)巨菌草(叶片宽大)可拦截降水,减少坡面汇流;叶片宽大及凋落物覆盖地表,可遮阴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可减少土壤表层侵蚀(风蚀和水蚀);根系发达,固土效果好;增加地表水的下渗作用,涵养水源效果好。
    (2)上坡位的巨菌草长势差,土壤表层细颗粒易受到外力(风力、降水、流水)的侵蚀搬运;中坡位生长旺盛的巨菌草更易拦截、堆积顺坡而下的细颗粒,中坡位巨菌草长势好,生物风化作用强,细颗粒增多;下坡位细颗粒含量多,受风力搬运至中坡位沉积,故中坡位土壤表层细颗粒含量比重增大。
    【分析】本题以撂荒坡样地的不同坡位进行水土流失改善实验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种植巨菌草能改善金沙江干热河谷的水土流失的原因、中坡位土壤表层细颗粒含量比重增大的原因等相关内容,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图文信息的能力,利用所学地理知识解释地理现象的能力。
    【详解】(1)种植巨菌草能改善金沙江干热河谷的水土流失可以从植被对水循环、土壤的影响来分析。对水循环而言,首先是对地表径流的量和速度的影响,巨菌草(叶片宽大)可拦截降水,减少坡面汇流;凋落物覆盖地表及根系发达固土效果好可减少土壤表层径流速度和增加下渗;其次是影响蒸发环节,叶片宽大及凋落物覆盖地表,可遮阴减少土壤水分蒸发;进而增加下渗和地下径流,增加地表水的下渗作用,涵养水源效果好。对土壤的影响,由材料“叶片宽大、根系发达的巨菌草”可知,可减少土壤表层侵蚀(风蚀和水蚀);根系发达,固土效果好。
    (2)中坡位土壤表层细颗粒含量比重增大的原因主要从物质来源(上坡位和下坡位及母岩)及外力作用来分析。来源于上坡位的物质主要考虑流水、降水、风力作用,由材料“位于上坡位(坡顶附近)A处改良效果最差”可知,上坡位的巨菌草长势差,土壤表层细颗粒易受到外力(风力、降水、流水)的侵蚀搬运;由材料“位于中坡位B处巨菌草长势最好”可知,中坡位生长旺盛的巨菌草更易拦截、堆积顺坡而下的细颗粒。来源于下坡位的物质主要考虑风力作用,下坡位细颗粒含量多,受风力搬运至中坡位沉积。由材料“母岩、土壤类型一致”可知,中坡位巨菌草长势好,生物风化作用强,细颗粒增多。综上所述得出结论:中坡位土壤表层细颗粒含量比重增大。
    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土壤干层是指位于多年平均降雨入渗深度以下,因地表植被过度消耗深层土壤储水导致水分失衡,使土壤含水量长期稳定在低水平上。土壤千层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部分地区。江西沟位于青海湖南侧湖滨平原,地势由南部向北倾斜,海拔约3100m,该区年平均降水量为382mm,以草地类型为主,降水多集中在6-9月;通过调查发现,当土壤平均含水量小于 11%时,江西沟地区出现土壤干层。上图示意青海湖及周边地区,下图示意江西沟 2010 年 7 月、11 月土壤平均含水量随深度的变化。
    (1)与b月份相比,判断江西沟a月份土壤干层厚度的差异,并分析该差异形成的原因。
    (2)在水分充足的年份,分析青海湖土壤干层恢复比黄土高原较慢的气候条件。
    (3)从地下径流角度,分析江西沟土壤千层对青海湖补给水量的影响。
    【答案】(1)7月份土壤干层厚度比11月小,该地区6~9月为雨季,降雨量较大:降水量大于蒸发量,土壤水分以补给为主。
    (2)该区属于半干旱、干旱气候区,年降水量少;海拔高气温低,土壤冻结期较长,冻结导致水分滞留在土壤上部,造成土壤干层恢复缓慢。
    (3)大气降水通过表层土壤下渗的水,被土壤干层截留,不能补给地下水(正常的水分入渗环节被十壤千层切断),这就会导致地下水埋深加大,地下水补给湖水减弱或消失。
    【分析】本大题以青海湖周边地区土壤干层为背景设置试题,涉及土壤、水循环等相关知识,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以及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核心素养。
    【详解】(1)读图可知,a月土壤表层含水量大,说明降水较多,为7月份,b为11月份。结合材料,当土壤平均含水量小于 11%时,江西沟地区出现土壤干层。结合图示,11月份在1.1米以下出现土壤干层,,而7月份在1.5米以下出现干层,7月份土壤干层厚度比11月小。该地降水多集中在6-9月份,所以此时降雨量较大,土壤水分较多;降水量大于蒸发量,土壤水分以补给为主,所以干层厚度较小。
    (2)在水分充足的年份,青海湖土壤干层恢复比黄土高原较慢。结合材料,该区平均年降水量为382mm,属于半干旱、干旱气候区,年降水量少,而黄土高原年降水量大于400mm;该地区海拔高,气温高,季节性冻土广布,土壤冻结导致水分滞留在土壤表层,造成深处土壤干层含水量较少,恢复缓慢。
    (3)结合材料,大气降水通过表层土壤下渗,因为土壤干层较厚,水分被土壤干层截留吸收,正常的水分入渗环节被土壤干层切断,导致该地地下水埋深加大,地下水补给湖水的量减弱甚至消失。

    相关试卷

    02 新型工业化深入推进-【直击热点】2023年高考地理时事热点深入解读:

    这是一份02 新型工业化深入推进-【直击热点】2023年高考地理时事热点深入解读,文件包含02新型工业化深入推进解析版docx、02新型工业化深入推进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0页, 欢迎下载使用。

    02 世界湿地日-【直击热点】2023年高考地理时事热点深入解读:

    这是一份02 世界湿地日-【直击热点】2023年高考地理时事热点深入解读,文件包含02世界湿地日-直击热点2023年高考地理时事热点深入解读解析版docx、02世界湿地日-直击热点2023年高考地理时事热点深入解读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9页, 欢迎下载使用。

    02 白鹤滩水电站-【直击热点】2023年高考地理时事热点深入解读:

    这是一份02 白鹤滩水电站-【直击热点】2023年高考地理时事热点深入解读,文件包含02白鹤滩水电站-直击热点2023年高考地理时事热点深入解读解析版docx、02白鹤滩水电站-直击热点2023年高考地理时事热点深入解读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3页, 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