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课《愚公移山》习题9-八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4163691/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愚公移山同步达标检测题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愚公移山同步达标检测题,共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举例说明本文在写作上的特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愚公移山》测试题班级: 姓名: 一、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万仞( ) 惩山北之塞( ) 荷担着( ) 箕畚( )孀妻( )始龀( )穷匮( )一厝朔东( )雍南( )二、 解释加点的词惩山北之塞: 平险:且焉置土石: 投诸渤海指尾: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寒暑易节:帝感其诚: 负二山:三、 用“/”画出下面句子中朗读该停顿的地方1、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2、 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四、 找出下面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2、 甚矣,汝之不惠。3、 河曲智叟亡以应五、 课文内容理解1、从课文第一段来看,参加移山的一共有 人,他们运送土石所采用的方式是 ,运一次土石需要 的时间。2、作者写京城氏之子“跳往助之”这一细节的作用是什么? 3、举例说明本文在写作上的特点。 六、 课内阅读巩固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1、解释加点的词(1)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2)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3)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4) 何苦而不平 2、下列句中加点的字古今词义一致的一项是( )A、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B、虽我之死,有子存焉C、而山不加增 D、河曲智叟亡以应3、翻译句子(1)甚矣,汝之不惠。(2)其如土石何?4、智叟认为寓公不能移山的原因是什么?寓公坚信能移山的原因的根据又是什么?(可以用文中句子回答) 5、你从寓公移山的故事中,得到什么启示? 七、 课外拓展甘蝇,古之善射者,彀弓①而兽伏鸟下。弟子名飞卫,学射于甘蝇,而巧过其师。 纪昌者,又学射于飞卫。飞卫曰:“尔先学不瞬,而后可言射矣。” 纪昌归,偃卧其妻之机下,以目承牵挺②。二年后,虽锥末倒眦③,而不瞬也。 以告飞卫。飞卫曰:“未也,必学视而后可。视小如大,视微如著,而后告我。”昌以牦④悬虱于牖⑤,南面而望之。旬日之间,浸大也;三年之后,如车轮焉。以睹余物,皆丘山也。乃以燕角之弧⑥,朔蓬之竿射之,贵虱之心,而悬不绝。 以告飞卫。飞卫高蹈拊膺曰:“汝得之矣!”注释:①彀弓:拉满弓。②牵挺:指织布机下两块一上一下得脚踏板。③眦(zì):眼眶。④牦:指牦牛身上得长毛。⑤牖:窗户。⑥弧:弓。1、 解释加点的词(1)尔先学不瞬 (2)以目承牵挺 (3)旬日之间 (4)浸大也 (5)朔蓬之竿射之 (6)飞卫高蹈拊膺曰 2、辨析下列得加点词,找出用法相同得一组( )A、 以君之力 B、昌以牦悬虱于牖以残年余力 以告飞卫。C、 河曲智叟亡以应 D、以睹余物 乃以燕角之弧 必以分人3、本文出自《列子·汤问》,它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愚公移山随堂练习题,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驿站,综合园地,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愚公移山复习练习题,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愚公移山练习题,共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注音,解词,翻译句子,写出本段的段意,用原文回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