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第22课《愚公移山》习题10-八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第1页
    还剩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愚公移山随堂练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愚公移山随堂练习题,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驿站,综合园地,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愚公移山》同步练习一、基础驿站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  ) 担(  ) 妻(  ) 箕畚(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曾不能毁山之一    毛:                        河曲智叟以应      亡:                    惧其不          已:                   无陇            断:                   3.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杂然相   : 赞同     B. 遂率子孙担者三夫    : C. 寒暑   : 交换     D. 而不平            : 劳苦4.写出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今异义。山北之塞古义:            今义:            而谋曰古义:            今义:            投诸渤海之古义:            今义:            5.《愚公移山》选自        ,体裁是        ,本成语故事说明了                                             的道理。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寒暑易节,始一返焉。 甚矣,汝之不惠!                                         二、综合园地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君之力  扶苏数谏  B.河曲智叟笑而止  此则岳阳楼大观也   C.山不加增    义不杀少杀众    D.告之  皆以美徐公8.下列文言文句式依次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1)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2)甚矣,帝之不惠。(3)帝感其诚。(4)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A.反问句  陈述句  倒装句  被动句B.反问句  倒装句  被动句  陈述句C.疑问句  陈述句  被动句  判断句D.疑问句  倒装句  判断句  陈述句9.从课文学习中知道,”“二字在和山水名称相连时,多指和山水相关的方位,如河阳”“汉阴等。我国很多城镇名称就是这样形成的。请分别写明下列城市所处山水的位置。 (长江)__________ ___ (洛河)  _____________   衡(衡山)阳_____________ 华(华山)阴_____________ 10.读了这则寓言故事后,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请联系生活实际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阅读(一)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1.找出节选文段中的通假字。(2分)    )通(     ),解释为(           2.解释下列句中加的字。(5分)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            置土石(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山北之塞(         渤海之尾(             3.第一段文字中,方七百里,高万仞这句交待有何作用?(2分)                  4.愚公移山有哪些困难?(2分)                  5.文中妻子献疑,后面智叟笑而止之,其妻与智叟的态度是一样的吗?试作简要分析。(2分)                  6.画线句子对表现愚公形象有何作用?(2分)                 7.翻译下列句子(4分)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译: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译:               (二)、阅读下文,回答文后问题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词的含义。(1)汝心之固,固不或(    )(2)我之死,有子存焉(    )(3)子子孙孙,无穷也(    )(4)何而不平(    )2.指出下列句子里的通假字,并说明其含义。(1)甚矣,汝之不惠 (2)河曲智叟亡以应 3.说明下列句中的用法。(1)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2)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3)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4.与何苦而不平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且焉置土石?   B.何陋之有?    C.何以为计?5.翻译。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毛,其如土石何?    《愚公移山》同步练习一、1. 略2. (1)草木 2)亡,通3)停止 4)隔绝3. 1.D 苦:愁4.古义:苦于 今义:处罚,警戒 古义:家人 今义:指房屋、家、家族 古义:边上 今义:指尾巴,末端,末尾 5. 《列子.汤问》 寓言  下定决心,坚持奋斗,就一定能够取得胜利。6.(1)冬夏换季,(他们)才往返一次。(2)你太不聪明了。二、7. C(C项都是却、可是 A/因为 B/ D/)8.B  9.1)在长江南岸;(2)在洛河北岸;(3)在衡山南面;(4)在华山北面10. 启示:像愚公一样不畏艰难、坚持不懈的顽强拼搏,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在当代社会,充满了机遇和挑战。我们如果想建立一番事业,不可避免要面对许多困难,所以继承并发扬愚公精神在当代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三、(一)1  返回。  2 水的北面  哪里 用箕畚  苦于   之于  3.极言山高山大,突出移山的困难,侧面烘托愚公移山高大形象.  4.略  5.略  6.侧面烘托  7.略(二)1.(1)通达  (2)即使  (3)短乏、不足、尽  (4)愁  2.(1)通  (2)同3.(1)代词,指愚公。  (2)助词 的  (3)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去销句子的独立性,不译。4.B。5.凭着(你)剩下来的一点时光和力气,并不能毁掉山上的一根草木,还能把泥土石块怎么样呢?   

    相关试卷

    初中愚公移山复习练习题:

    这是一份初中愚公移山复习练习题,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愚公移山练习题: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愚公移山练习题,共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注音,解词,翻译句子,写出本段的段意,用原文回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愚公移山同步练习题: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愚公移山同步练习题,共19页。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