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语文朗读宝

    考点01 说明文阅读之把握说明对象(原卷版+解析版)-初中语文古诗文+现代文阅读常见考点讲解与训练(全国通用)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原卷
      考点01 说明文阅读之把握说明对象-初中语文古诗文+现代文阅读常见考点讲解与训练(全国通用)原卷版.docx
    • 解析
      考点01 说明文阅读之把握说明对象-初中语文古诗文+现代文阅读常见考点讲解与训练(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
    考点01 说明文阅读之把握说明对象-初中语文古诗文+现代文阅读常见考点讲解与训练(全国通用)原卷版第1页
    考点01 说明文阅读之把握说明对象-初中语文古诗文+现代文阅读常见考点讲解与训练(全国通用)原卷版第2页
    考点01 说明文阅读之把握说明对象-初中语文古诗文+现代文阅读常见考点讲解与训练(全国通用)原卷版第3页
    考点01 说明文阅读之把握说明对象-初中语文古诗文+现代文阅读常见考点讲解与训练(全国通用)解析版第1页
    考点01 说明文阅读之把握说明对象-初中语文古诗文+现代文阅读常见考点讲解与训练(全国通用)解析版第2页
    考点01 说明文阅读之把握说明对象-初中语文古诗文+现代文阅读常见考点讲解与训练(全国通用)解析版第3页
    还剩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考点01 说明文阅读之把握说明对象(原卷版+解析版)-初中语文古诗文+现代文阅读常见考点讲解与训练(全国通用)

    展开

    这是一份考点01 说明文阅读之把握说明对象(原卷版+解析版)-初中语文古诗文+现代文阅读常见考点讲解与训练(全国通用),文件包含考点01说明文阅读之把握说明对象-初中语文古诗文+现代文阅读常见考点讲解与训练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考点01说明文阅读之把握说明对象-初中语文古诗文+现代文阅读常见考点讲解与训练全国通用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2页, 欢迎下载使用。
    考点01说明文阅读之把握说明对象[考点概述]说明文的中心任务是使读者有所知,据此可以考查学生对说明文的内核——说明对象及其特征的认知。读一篇说明文,首先要弄清说明对象,把握说明类别,然后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大纲》规定,初中生能整体感知课文的大概内容,能抓住一段文字的中心,找出关键性的语句落实到说明文阅读上,具体地说,知识和能力训练点是:1、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把握说明对象,区分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2、分析文章内容,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3、检测学生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的能力和信息筛选的能力。[设问方式]把握说明对象及特征类题目考查的设问方式通常有:1请简要概括文章的说明内容。2、文章说明了xx事物的哪些特征?3本文(第×段)的说明对象是什么4给本文拟写一个能显示说明对象及其特点的标题 [技巧点拨]一、如何把握说明对象1、文体辨别法说明对象,即文章说明的话题,主要分为两个方面:区分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事物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具体事物,包括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和特征等;事理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抽象事理,包括事物的本质、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初中语文课本基本篇目中属于事物说明文的有《松鼠》、《中国石拱桥》等七篇,属于事理说明文的有《死海不死》、《天气陛下》等六篇。事物说明文一般标题就是说明的对象还可以从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发现事理说明文的说明对象不是直接写出,而是要概括归纳可以找准开头结尾的总结句。如《死海不死》说明对象不是死海不死而是死海不死的原因。2 、分析标题法我们学过的说明文,不少文章的题目就标明了说明对象,如《苏州园林》、《人类的语言》等。所以,把握文章说明对象,一般可从分析标题入手。当然,也有例外,如《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一文的说明对象并不是人民英雄,而是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3抓关键句中考中要求分析的说明文常常并无标题,那又怎么办呢?那还得认真阅读课文(语段),逐段(逐句)排队、梳理,追本求源,找出说明对象。有些说明文还往往利用一些段首的总括句或段尾的总结句来点明文章的说明对象。要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找到这些句子,进而把隐含在文中的说明对象挖掘出来。须要提醒的是不要将文章的局部的说明对象视为全文的说明对象,例如《蜘蛛》一文的说明对象是蜘蛛,而不能以偏概全,只将蜘蛛的生活习性这一方面作为全文的说明对象。[答题思路]①看标题。标题有提示性,事物说明文,有时标题就是说明对象。②抓关键句。开头总起句、结尾总结句、中心句,往往会揭示说明对象。③抓反复出现的词语。答题格式:文章的说明对象是……或文章介绍了……(对象)的……(内容)  二、如何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 介绍事物的形状、性质、构成,解说事物的成因、功用、关系等。都必须抓住事物的特征。所谓"特征",就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了解事物的特征,不能停留在表象上,而要了解事物内在的本质。 那么,如何把握事物的特征呢?也可从三个方面入手:第一,从标题着眼。有的标题在指出文章说明对象的同时,指出其特征,如《雄伟的人民大会堂》一文,标题指出说明对象“人民大会堂”,也指出其特征“雄伟”;有的标题用设问句的形式,引导读者有针对性地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如《食物从何处来》一文,标题指出说明对象“食物”,同时引领读者阅读课文,不难看出“食物是一种能构成躯体和供应能量的物质”一句点明了“食物”的特征是“构成躯体和供应能量”;有的标题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拟人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如《天气陛下》一文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称天气为“陛下”,生动有趣地说明了天气的威风。第二,从分析材料入手。即逐段分析作者介绍了有关事物的哪一方面特征,然后归纳小结。第三、从抓关键句入手。有的事物的本质特征,作者已在文章中明确地指出来了,阅读时要找出这些关键句。例如《中国石拱桥》一文中,“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和“我国的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两句,就点明了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又如《苏州园林》一文中“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一句,概括了苏州园林的特点“图画美”。有的说明文没有明显的关键句,阅读时更须要细心琢磨,从中加以提炼。例如:"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从没出过事,足见它的坚固。桥面用石板铺砌,两旁有石栏石柱。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态万状,惟妙惟肖。"这段文字没有关键句,但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和生动形象的描写。例如:拿两岸的河堤常被冲毁与这座桥从没出过事作比较,是为了说明卢沟桥"结构坚固"的特点;用排比、拟人的修辞方法描写柱头上石刻狮于的情态,是为了说明卢沟桥"形式优美"的特点。[答题思路]①审题:明确信息在文中的范围。②看题目:标题中对说明对象的限制词,常体现说明对象的特征。        ③抓关键词句:如段落首尾句、中心句。 ④材料分析法:整体感知全文,分析材料间的意义和联系,综合归纳出说明对象的特征。⑤分析段意:由段意归纳整合“特征”。⑥答案形成后与题干问法、赋分进行对照,检查有无遗漏要点。答题格式:xx的特征是……(分条罗列) [对话中考]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黑白双风暴 ①回顾历史,一个现象显而易见:文明越发达,衰亡越彻底。在人类大规模无节制的开发下,生态环境遭到毁灭性的破坏,文明被迫沦落他乡。进入工业社会以来,由于人类改造自然的手段“高明”了,终于短时间即酿成了大规模的自然灾害。19世纪,美国鼓励向半干旱的西部大草原移民开荒,认为这是既能发展西部又能解决饭碗的聪明之举。1860-1890年,90万平方公里处女地被开垦。孰料过度垦牧造成大面积沙化,20世纪30年代,沙尘暴渐成气候,1932年爆发14次,1933年达38次,1934年春季终于发展成灾害性的沙尘暴,扫荡了中西部大平原,使全国小麦减产1/31935年,震惊世界的黑风暴降临了,裹挟着大量新耕地表层黑土的西风“长成”了东西长2400公里、南北宽1440公里、高约3公里的“黑龙”,3天中横扫了美国23的地区,把3亿吨肥沃的地表土送进了大西洋。黑风暴所经之处,农田水井道路被毁,小溪河流干涸,16万农民逃离西部地区。当年美国农业损失惨重,粮食减产一半以上。③可是,前苏联并没有接受美国的教训。从1954年开始,为“让荒地服务于社会主义”,在哈萨克、乌拉尔等地的半干旱草原,10年之内开垦了约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一度使前苏联粮食年产量增加了2/3。但植被和表土结构被破坏的结果是:19603月和4月两次出现了大面积黑风暴,仅哈萨克新垦区农田就被毁了20万平方公里,新垦区农耕系统几乎瘫痪,连邻国罗马尼亚、匈牙利和南斯拉夫也都尘雾迷漫。④比黑风暴波及更广、持续更长且已覆水难收的是同时发生并绵延至今的白风暴。前苏联在土库曼斯坦卡拉库姆沙漠中修建的卡拉库姆运河,每年可从亚洲第三大湖成海的主要水源——阿姆河调水灌溉10万平方公里的农田和草场。这种“创造性地再造自然”带来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阿姆河水被截走,使得阿姆河下游的咸海水位急剧下降,30年间湖岸线后退1020公里,成海湖底盐碱裸露,周围地区沙化严重,“白风暴”(含盐尘的风暴)接踵而至,不仅使咸海附近的环境荒漠化,白风暴还永久性地毁灭了60%的新垦区,使其成为生命的禁区,导致了不可逆转的生态灾难。 【问题】阅读第②段,请简要概括美国黑风暴具有哪些特点?(每点不超过6个字)(3分)  二、2021·江苏无锡模拟)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太湖石 ①它是天地之造化、山水之精华,造型奇特,姿态万千;它备受推崇,达官显贵、文人墨客为之痴迷:它亦饱受非议,无数百姓受苦遭殃……它就是被誉为“四大名石”之首的太湖石。一、太湖特产  山水杰作②太湖石因原产于江苏太湖而得名。唐代诗人吴融有诗曰:“洞庭山下湖波碧,波中万古生幽石。”这里说的洞庭是指江苏的太湖。太湖中有东、西两座洞庭山,所以,太湖石又被称为“洞庭石”。③太湖石究竟是如何形成的呢?北宋杜绾著有论石专著《云林石谱》,南宋范成大著有《太湖石志》,他们都认为,太湖石之所以奇形怪状,是水中的波浪长时间冲刷所造成的。现代地质学家认为,太湖石是山石与流水共同创造的杰作,与我国西南地区的桂林山水、云南石林等著名的岩溶地貌(喀斯特地貌)具有相似的成因。二、              ④在没有潜水装备和大型机械的古代,人们开采太湖石极其艰难。正因为太湖石开采不易,且质优者稀少,所以价值不菲,再加上太湖石造型奇特、姿态万千,不知有多少达官显贵、文人墨客为它痴迷疯狂。但千古名石,亦毁誉参半,它也害得无数百姓受苦遭殃。⑤宋徽宗赵佶酷爱奇石、名木,他专门设立了苏杭应奉局,一旦发现哪里有名贵的石头和花木,就强行勒索,用大船运往东京汴梁,史称“花石纲”。短短几十年间,10万多块石头被源源不断地送到北宋都城汴梁,其中主要是太湖石。⑥在颐和园慈禧太后的寝宫乐寿堂前,放置着一块巨大的太湖石,该石长10米,宽2.3米,重约100吨,如同一面巨大的屏风立在院子里,石头顶端嶙峋突兀,犹如灵芝绽放。民间却称这块石头是“败家石”。据考证,这块石头最早由明代著名书画家米万钟发现,他想把石头运回京城勺园才运到半路,就耗尽家资,只好弃之干荒野。100多年之后的乾隆得知此事,又花费巨资把它运到颐和园。赐名为“青芝岫”。⑦太湖石历尽了波折,也见证了历史。是非对错,褒贬爱恨,都不应该由这些石头承受,毕竟它们只是没有生命的天然产物而已。真正的罪魁祸首是那些贪婪和滥用太湖石的人。【问题】仿照第一部分小标题的样式,为第二部分拟一则小标题(不超过10个字)(2)   一、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蝗灾是如何形成的方芳1)前段时间,始于东非、祸及印度和巴基斯坦的蝗灾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蝗虫俗称蚂蚱,在生物分类上属于昆虫纲直翅目蝗科昆虫。全世界已知蝗虫10000种,我国已发现和记载的有1000种,但能造成重大灾害的只是少数蝗虫种类。2)这次在非洲和南亚出现的煌虫名叫沙漠蝗。沙漠蝗飞行能力强、食量大,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具破坏力的迁徒性害虫之一。迁飞时蝗群密度大,流动性强,每天可随风飞行100150公里,每隔几年就会成灾暴发一次。3)在我国历史上多次发生、造成灾荒的蝗虫名叫飞蝗,根据其分布地区和生活习性等又被分为东亚飞蝗、亚洲飞煌、西藏飞蝗三个亚种,其中东亚飞蝗是我国历史上造成灾害最多、影响最严重的害虫。4)田间地头常见的蝗虫是如何聚集成为灾害的?5)一般而言,蝗灾的发生需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数量的突然增加,二是大规模的集群6中国古代有旱极而蝗的说法,蝗灾往往和旱灾相生相伴。在干旱年份,由于水位下降,土壤变得坚实,蝗虫产卵数量大大增加。如果再遇上暖冬,次年春季雨水比较丰富,温度回升比较快,就容易导致蝗灾在蝗虫繁殖区的暴发。此外,除了气候,过度放牧也会导致蝗灾发生。7)环境条件和人为活动导致蝗虫数量突然增加,这只是蝗灾形成的第一步。接着它们还会集结成群,集体行动。8)平时喜欢独居的蝗虫为何又会聚集?英国牛津大学的动物学家们对处于独居阶段的沙漠蝗虫进行试验,反复触碰它们身体的多个部位,以寻找让蝗虫产生集群的按钮。结果他们发现,这个按钮就在蝗虫后腿的基个部位,当这个部位受刺激后,它们就会突然变得喜爱群居,而触碰身体其他部位则不会产生这种现象。9)那么,到底是哪些化学信号刺激了蝗虫的神经系统,使其行为发生改变?10)通过实验,研究人员发现蝗虫的集群受到一种叫5—羟色胺的化学物质的影响。平日里蝗虫之间彼此嫌弃,一旦它们体内的5—羟色胺水平升高,它们就会摒弃个虫成见,聚集在一起。11)在中国古代,蝗灾与水灾、旱灾是最常见的三大自然灾害。蝗灾一旦兴起,可以顷刻间把地里的庄稼洗劫一空。12)到了现代,蝗灾的影响依然不容小觑。19851996年的12年间,东亚飞蝗在黄河滩、海南岛、天津等地连年发生。2016年,俄罗斯政府遭遇了30年以来最严重的蝗灾,宣布进入紧急状态。据报道,此次蝗灾造成俄罗斯境内10%以上的农田被毁,受灾面积多达7万多公顷。13)面对蝗灾,各国积极应对,提出了不少治理方案。14)中国是全球蝗虫及治蝗史料保存最完整的国家,治蝗和除蝗方法独具特色,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利用家禽、飞鸟除蝗,最成功的是清代到民国时期的养鸭治蝗法15)进入20世纪后,国际间开始开展治蝗合作,各国治蝗模式开始趋同,在蝗虫活动范围预测和控制上取得了长足进展。(选自《发明与创新·中学生》,有删改)【材料二】养鸭治蝗固然是很好的生物除治,不过若要大范围推广是难实现的。鸭子喜水这一特性就限制了它的推广范围。此外,鸭子的食量有限,据现代测算每日每鸭(三四斤重)可捕食蝗蝻二斤左右。但是鸭子贪食,不宜给鸭吃得太饱,否则容易食多致死。鸭子对于除治未成虫的蝻子才是最有成效,高飞远扬的飞蝗,鸭子的啄食能力便无法施展了。在蝗蝻灾严重时,鸭少蝻多,亦无济于事。1929年江苏宝应县有一实例有畜鸭以食蝗者,不意蝗虫积至尺余,竟毙鸭数百头。此外,要想规模养殖,成本、场地、管理都是个难题。(选自《新京报》,有删改)【材料三】在历史进化过程中,蝗虫与其食物——植物间发生了协同进化,就是彼此相互适应对方变化的过程。植物会发展自身的防卫机制,防止自己作为食物被吃掉。蝗虫为了适应植物的变化,自身也在发展。蝗虫作为生物圈中的一员,对生态系统发展起了重要作用。植食性的蝗虫还能够分解草原生态系统中动物的粪便,使其更利于土壤吸收,转化为蛋白质随植物一起供植食性动物食用。蝗虫专家陈永林先生说,灭蝗应以改变生态为主。(选自《科技日报》,有删改)1. 材料一思路清晰,条理分明,依次介绍了(1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和(3_____________2. 下面对上述材料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材料一第段画横线句子中字和字不够准确,而第段画横线句子中按钮一词则生动体现了对蝗灾成因的探索。B. 材料一第(12)段综合运用了列数据、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准确说明即便到了科技水平飞速发展的现代,蝗灾的影响依然非常严重。C. 清代到民国时期的养鸭治蝗法在局部应用曾取得理想的效果,但由于鸭子的生活习性等因素局限,难以大范围推广。D. 事实证明,蝗灾的流动性强、危害性大,对农业生产可能造成极大的影响,国际协作防治蝗灾能取得有效进展。3. 舅舅的林场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蝗灾,他打算用喷洒农药的方法快速消灭蝗虫。请结合上述材料和你的知识经验,对他说一番话。你对舅舅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一双筷子的诞生与流行:既是餐具,也是文化象征早先,筷子称为筴,还有一个名字叫箸。据称,筷子是古时姜子牙因神鸟而创造竹丝,抑或是大禹治水时发明:由于工作繁忙,为了省时间,吃饭时他就找了两根树枝做工具。以上当然是传说。有一种观点看上去比较合理:钻木取火的方式出现后,茹毛饮血的先民们吃上了有温度的熟食,再用手抓就不太方便,早期的筷子就应运而生了。虽然只是猜测,但先秦时期只用来夹菜是真的。《礼记·曲礼上》中说:羹之有菜者用筴,其无菜者不用筴。羹不是现在所说的汤,而是指用肉或菜做成的带汁食物,用筷子取食显然更合适。筷子之名,应起源于明代。明代《菽园杂记》记载:民间俗讳,各处有之,而吴中为甚。如舟行讳,讳,以快儿由于同音,船家特别忌讳,改称快儿,希望船可以快行,讨个口彩。考虑到筷子的材质一般是竹木,所以又加了个竹字头。这个名字在民间广泛流传,久而久之,当时的士大夫阶层也开始使用。到现代,则统一称为筷子【材料二:】四种常见筷子材质优劣全解析材质健康指数木筷子天然材料,无毒,不会发生氧化,不易变形,不导热,价格便宜。更容易受到污染,容易发霉,需要杀毒灭菌使用,否则易引起肠道传染病。★★★☆☆竹筷子环保无毒,用起来比较轻巧,有韧性不易折断,尤其碳化竹筷不易发霉变质,是较为适用的餐饮工具。外皮和内部差异较大,使用高温消毒时容易弯曲变形。★★★☆☆不锈钢筷子耐腐蚀,不容易生锈,外观靓丽,精致大方,手感光滑亲肤,而且便于清洗,不易有食物残渣附着在上面。容易导热,易烫手,与过酸、过碱的物质接触,易生出有害物质。★★★☆☆密胺筷子无毒无味,不易碎裂,耐酸碱,对油脂、酸、碱及各种溶剂都具备优越抵抗性,耐温性好。价格较高,由于其分子结构的特殊性,高温炙烤会开裂。★★★★☆【材料三】公筷日与公筷规范近日,杭州市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上的一项提议引发了热议:杭州市政协委员、浙江传媒学院教授葛继宏提议,将“11.11”设为全民公筷行动日,与传统文化相结合,以文创+公筷的模式助力公筷落地。早在筷子的传承过程中,就有着一套使用礼仪。其中,夹菜时不能从底部挑菜拣食、不能在盘子中翻找搅拌、不将筷子一端含在嘴里嘬吸等,都体现着民间对于餐桌文化以及饮食卫生的讲究。这些,都与如今提出公筷制的理念初衷是一致的、相辅相成的。世卫组织统计数据表明,食源性疾患的发病率居各类疾病总发病率前列,而在疾病的各类传播途径中,唾液是最主要的途径之一。聚餐时私筷取餐、私筷同盘,更是为病毒、细菌、微生物的传播打开了方便之门。这次疫情中,因聚餐引发的感染病例更是为大众敲响了警钟——推行全民公筷,迫在眉睫。筷子不仅是每一个中国人的饮食工具,更是一种中国表达,一份对中华文明的文化传承。而传承也需符合现代卫生理念,使用公筷公勺,体现真正的尊重与关爱,也是时代文化进步的标志。公筷公勺的外形尺寸应当明显区别于普通筷勺,便于印制(烫)公筷 (勺)的字样(印、烫面应平整、光滑,便于清洁);公筷公勺和私筷私勺之间宜通过造型、质料和色彩来区分;采用颜色区分,宜为白色或绿色(建议公筷优先选择绿色,绿色代表健康,与绿色食品对应,有利于提升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认知度);公筷公勺的尺寸要明显大于普通筷子勺子(普通筷子标准长度为22-24 厘米;普通勺子为15-18厘米),方便稍远距离的夹取或盛取,避免混用。1. 下面对材料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材料一】中引用《礼记·曲礼上》的内容,说明筷子是在有了熟食之后才应运而生的。B. 竹筷子有韧性不易折断,不易发霉变质,但高温消毒时容易弯曲变形。C. 葛继宏教授提议将“11.11”设为全民公筷行动日,与传统文化相结合,文创+公筷的模式有助于公筷的推广和普及。D. 公筷的尺寸应该在24厘米以上,方便稍远距离的夹取,避免与普通筷子混用。2. 下面句子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筷子之名,应起源于明代。明代《菽园杂记》记载:民间俗讳,各处有之,而吴中为甚。如舟行讳,讳,以快儿 某餐馆要定制一批木筷子和一批竹筷子,请结合以上【材料二】和【材料三】给餐馆经营者提几点建议。  
     

    相关试卷

    专题06 议论文阅读之拓展探究(原卷版+解析版)-初中语文古诗文+现代文阅读常见考点讲解与训练(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专题06 议论文阅读之拓展探究(原卷版+解析版)-初中语文古诗文+现代文阅读常见考点讲解与训练(全国通用),文件包含专题06议论文阅读之拓展探究-初中语文古诗文+现代文阅读常见考点讲解与训练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专题06议论文阅读之拓展探究-初中语文古诗文+现代文阅读常见考点讲解与训练全国通用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1页, 欢迎下载使用。

    考点06 说明文阅读之拓展探究(原卷版+解析版)-初中语文古诗文+现代文阅读常见考点讲解与训练(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考点06 说明文阅读之拓展探究(原卷版+解析版)-初中语文古诗文+现代文阅读常见考点讲解与训练(全国通用),文件包含考点06说明文阅读之拓展探究-初中语文古诗文+现代文阅读常见考点讲解与训练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考点06说明文阅读之拓展探究-初中语文古诗文+现代文阅读常见考点讲解与训练全国通用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4页, 欢迎下载使用。

    考点05 说明文阅读之内容概括(原卷版+解析版)-初中语文古诗文+现代文阅读常见考点讲解与训练(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考点05 说明文阅读之内容概括(原卷版+解析版)-初中语文古诗文+现代文阅读常见考点讲解与训练(全国通用),文件包含考点05说明文阅读之内容概括-初中语文古诗文+现代文阅读常见考点讲解与训练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考点05说明文阅读之内容概括-初中语文古诗文+现代文阅读常见考点讲解与训练全国通用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1页, 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