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题09 记叙文阅读之修辞手法(原卷版+解析版)-初中语文古诗文+现代文阅读常见考点讲解与训练(全国通用) 试卷 4 次下载
- 专题10 记叙文阅读之人物形象(原卷版+解析版)-初中语文古诗文+现代文阅读常见考点讲解与训练(全国通用) 试卷 7 次下载
- 专题12 记叙文阅读之记叙人称(原卷版+解析版)-初中语文古诗文+现代文阅读常见考点讲解与训练(全国通用) 试卷 4 次下载
- 专题01 文言文阅读之比较阅读(原卷版+解析版)-初中语文古诗文+现代文阅读常见考点讲解与训练(全国通用) 试卷 5 次下载
- 专题02 文言文阅读之概括分析与拓展探究(原卷版+解析版)-初中语文古诗文+现代文阅读常见考点讲解与训练(全国通用) 试卷 4 次下载
专题11 记叙文阅读之拓展探究(原卷版+解析版)-初中语文古诗文+现代文阅读常见考点讲解与训练(全国通用)
展开考点11文学作品阅读之拓展探究
★[考点概述]
思维拓展题又名阅读延伸题,是初中现代文阅读中答题字数最多、分值最大的一道题目,而且此题灵活性较大,是对学生理解能力、归纳概括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多种能力的考查,相对而言是学生都会有不同程度丢分的一道题目。
★[考点阐释]
拓展探究类题目考查的设问方式通常有:
1、联系本文和社会现实,谈谈你对××的看法。
2、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本文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
3、读了本文,你有哪些感悟?
4、结合下面的链接材料,请你从写作方法、主旨方面,比较本文与链接材料的异同点。
5、关于本文的主题,同学们有下列多种不同的观点。你同意谁的观点?请结合本文阐述理由。
★[题型分析]
思维拓展题无非有两种大的考查方向:一是对文章内部的阅读延伸,二是对文章外部的阅读延伸。内部的阅读延伸主要是对文章内容主旨的理解、句段的赏析、写作手法及表达方式的运用理解等。文章外部的延伸主要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感悟。
一、文章的内部拓展
(一)理解类。
1、内容主旨的拓展:
海淀一模作者为什么说从写作生涯不仅是个人的命运,“也是同时代人、祖国、民族共同的命运所致”?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说出你的理解。(不超过150字)(6分)
又如:朝阳一模《修髯飘飘》18.这篇文章寄寓了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就其中你感触最深的一点,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理解。(150字以内)(6分)
2、词句含义理解的拓展。
通州一模《水之经典》17.“水之经典”中“经典”一词有怎样的含义?你如何理解“经典”?(不超过150字)(6分)
(二)鉴赏类。
(一)对文章写作手法/描写手法的拓展
例:石景山一模《无边的回忆》17.身为专业画家的席慕蓉善于以细致的描写讲述生活小事,抒发真挚的情感,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本文这一写作特点。(7分)
再如:《忆冼星海》15.简要分析作者是怎样把只见过一面的冼星海描写得生动而感人的。(不超过150字)(6分)
(二) 词句赏析的拓展例
海淀二模《关山难越》文中第16段“’我妈妈?’他坐直,声音也亮了一点,’我告诉你们听啊──’”一句中加点的“亮”换成“大”好不好?请结合文章相关内容说出你的理由。(150字左右)(5分)
二、文章的外部拓展
结合生活谈感悟、体会、看法类。
北京东城《我爱北京》15.文章中说:“北京已经变化了,正在变化着,而且还将继续变化下去。”说说北京变化带给你的最深刻的一点感受。(100个字左右)(5分)
所有的思维拓展题都要围绕文章的内容、主旨、语言、写作手法来展开,而这几点中主旨是基础,答题前要准确归纳出文章的主旨,然后围绕文章主旨来作答,如脱离了主旨那么题目答的再美也有“跑题”的嫌疑;其次要对内容很熟悉,所有的技巧都是依托内容而存在的,所以内容不容忽视,同时阅读延伸题的答题要求之一是字数要求。 |
★[技巧点拨]
第一类题:结合文章内容、针对某句话、某件事等谈感悟、感想、启示、心得等。
1、从文章某个角度、某个方面生发开来谈感受(扣文本)人或事、某一个细节、某一句名言、哲理性的话……
2、从课内到课外,从文中到自己(明话题、扣文本、联自己/实际)
3、思路:引述原文(概括文意),简要地进行评析,联系实际(感悟实例)
答题格式:我从文中读出……(内容),得出……(启示),在我们的生活中…… |
第二类题:理解某句话并以这句话为落脚点联系实际谈感悟答题要领:
1.从问题的落脚点--句子谈起。
2.结合句子环境去分析:句子--还原
3.从文中到自己,结合课文概括理解,再联系实际谈论评说
第三类题:谈看法、发表意见、说理由。
1、扣文本,看懂文章的发表意见
2、首先看清楚所判断的问题所说的内容,必须以后文为基础。
3、由文章内容的分析,再联系内容写出自己的观点。
答题思路:判断--结合内容分析--理由(因为……所以……) |
第四类题:补充心理活动题、转换身份进行对话
①根据文章内容,把握人物的思想特征。以第一人称的形式揣摩分析。
②结合文章内同,揣摩人物内心活动,以第一人称的形式表达出来。
③放到具体语言环境中
④组织语言
第五类题:联系实际类答题要领:
- 以文章内容为模本,就好比是例题,按出题方向去思考。
- 结合自己的实际
3用通顺、流利的语言表达
第六类题:段落语言评析题
1、确定句子的语言环境,以课本为根本
2、确定评析内容
3、分析
4、答题
第七类题:与内容相关的材料探究题
1、读懂材料所要表达的主题内容
①明题意②明析材料明确关系
2、把握原文内容主旨
3、结合原文材料形成自己的观点
4、组织语言,写出探究答案:表态-引内容-做评析-联自己-重申观点
★[模板揭秘]
1.谈看法、见解、评议、赏析。
①评价:根据题目要求选取评价角度→列举具有说服力的理由或实例。注意;原文中作者的观点可以借鉴。如果文中的多种观点是矛盾的,则只能选择赞成一种观点;如果观点不矛盾,则可以均赞成。②赏析。
内容上:要从选材、立意、形象等方面鉴赏,具体句子主要鉴赏其丰富的内涵。
写法上:要从构思、语言等方面鉴赏,具体句子主要鉴赏其表达方式、修辞手法以及表现力强的动词、形容词等。
2.阅读文本后的启示、感悟。
思路:①读懂文章,弄懂文章的主题、内容、情感(要把文章的主题思想或者情感在答案中体现出来);
②明确题目要求(如题目要求针对哪一个或哪几个方面谈,是否联系生活实际等);
③联系实际(避免空洞说理,要举出实例);④“感受”类侧重回答“我明白了什么”“启示”类侧重回答“我应该怎么做”。
方法:①巧抓文章标题法。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通过题目所传达出来的信息,可以捕捉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进而得出文章的主旨,由此结合自身实际谈启发。
②捕捉关键语句法。要抓住文章中蕴含着作者观点,情感的抒情议论性的句子,它们往往是文章主旨的结晶,有画龙点睛之妙,由此生发出对人生的感悟。
③提取文章内容法。文章内容是表情达意的载体,作者通过写人记事来表达自己的看法、感受。我们可以结合生活实际,从文中的事情经过和人物精神方面来谈人生启迪。
④取主舍次法。记叙文写人物时,有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之分,主要人物往往是突出文章主
题或最能表达作者情感的,要围绕主要人物的所作所为去谈启发或感悟。
3.补写和续写。做到中心一致、思路一致、对象一致。
①在读懂原文的基础上,以原文的结局为起点,写出故事情节的发展和变化。
②展开充分的想象与联想,做到合情合理、真实生动。
③续写内容要在主要人物思想行为、性格特点、语言特点和风格上与原文保持一致。
④续写部分的主题必须是健康的,有意义的。
4.链接材料,结合社会生活,探究问题,得出自己的结论。
①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中心;
②阅读所给链接材料,提取主要信息(若有多个材料,则要考虑几则材料是共同指向一个主题还是各有侧重,形成一定的逻辑关系);
③明确文章与所给链接材料间的辑关系(材料是再次强化了文音中心,还是从另外的角度对文音主题的补充说明);
④联系实际生活,结合上述分析,组织语言作答(正确、积极、健康)。
答题思路:提炼文章中心+提炼链接材料要点+寻找二者(文章、材料)关系(共同点)+联系现实。 |
★[对话中考]
一、(2020·湖南衡阳)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父亲的梯子
徐小红
那天,我要爸爸和我一起去摘墙头的喇叭花。墙太高,爸爸搬来了梯子。
我像猴子一样很快就爬了上去,摘下那朵最鲜艳、最硕大的喇叭花。一扭头,爸爸不见了,梯子也踪影全无。
我等了很久,几乎要哭的时候,才见爸爸慢悠悠地踱了过来。我尽管心里怨他,但获救的惊喜掩盖了怨责。我高声喊着“爸爸”,向他伸出双手,爸爸张开双臂,对我说:“跳!”
我跳了下去,爸爸却把他伟岸的身子向一旁躲闪,我实实在在地摔在了地上,屁股仿佛裂成一朵盛开的花。
我哭了。
回家的路上,我不理那个男人,看着他对我低三下四的样子,我没有一丝一毫的心软。 晚上,我躺在妈妈的怀里,对妈妈诉说屁股上的伤痕。
“旭儿,莫怪爸。你不要只看趋势,做人行事也不能太依赖经验。这一记重摔就是要给你敲一个警钟,让你在以后的人生路上少栽跟头。”
躺在妈妈的怀里,屁股被父亲的大手抚摩着,仿佛不那么痛了。这个警钟,却挂在了我的心头。
以后爸爸再伸手抱我,我将头扭向一边,不理他。在我心里,爸爸的怀里全是刺,我才不要去撞上。
弟弟五岁那年,也看中了墙头的喇叭花,父亲自然也搬来了梯子。那一年,我八岁。我再也不愿意用父亲的梯子爬上墙头了,我担心重复自己五岁时的碎裂。可是我那瘦弱的傻弟弟,兴冲冲地缘梯而上,一口气就爬到了墙头上,小心翼翼地摘下那朵最艳丽、最硕大的喇叭花,扭身就向爸爸伸出了小手。
我等待父亲“表演”,张开嘴想要大声阻止弟弟,可是弟弟已经扑飞下来。可是,且慢,父亲这次是怎么了?他怎么那么柔情满怀——他用他温暖的胸膛,紧紧地拥抱着弟弟。
回家的时候,我走得很慢,远远地望着抱着弟弟的父亲。那天,我的心也碎裂了。我甚至怀疑自己的身世,怀疑我是他们从外边抱回来的弃子。委屈的泪水在眼眶里打转,我强咽回去,蹲在路边摆弄了一下午小草和蚂蚁。
是妈妈来把我领回家的。
妈妈还带来一罐糖水,我咕咚咕咚喝下去,心似乎不那么痛了。但说真的,很酸。
往回走的时候,妈妈拉着我的手,不说话。但是我想说,非常想。
“妈妈,爸爸偏心。今天弟弟爬墙摘喇叭花,他咋不给弟弟敲警钟?”
“弟弟那么瘦,而你这么壮。”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情绪和喜好厌恶,你必须学会自我控制和自我调整,不然,你的工作和生活中就会处处坎坷荆棘。你不但要有本领,还得学会顺势而为。作为家里的长子,你要担负比弟弟多得多的责任,这也是父母对你的期望。”
我仍然沉默不语。
“不理解,对吗?你是哥哥,肩上的担子更重,而弟弟有你的照顾。”
“好吧。我就当这又是一次警钟。”
但还是不理那个男人。第二天,父亲讨好地买来我最爱吃的鲤鱼,做好后端上饭桌。他到我房间里叫我,我躲着他。
“还怨爸?弟弟有疝气,不敢哭。”父亲的手放在我的头上,轻轻地摩挲着说,“爸爸怎么会不爱你呢?”
父亲把我揽在怀里。在父亲的怀里,我的心突然变得非常柔软。
那天的鱼真香。我把鱼刺剔净喂弟弟,他也吃了很多。
现在,我的儿子五岁了,我带他去墙头摘喇叭花,照例先支起一架梯子。当儿子手举喇叭花开心地扑向我的怀抱的时候,我学着父亲当年的样子,把身子躲到一边。我看到我的儿子生生地摔到硬硬的水泥地上,接着,他的声音像切割金属一样肆意鸣响。
而我的心,也被谁生生地撕裂,滴血的样子,像一幅幅慢镜头。
我这才知道,为了让我成长,父亲也把一枚钢针刺在了他自己的心上。 (选自《小小说月刊·上半月》2019年第10期)
【问题)请阅读链接材料,结合文章画线句,说说两则材料在描写方法上的相同点和写作意图上的不同点。(4分)
【链接材料】我看了看他的手,那是一只满是皱纹的水手的手。我又看了看他的脸,那是一张又老又穷苦的脸。(《我的叔叔于勒》)
二、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看画
马克吐温
从前,有位画家画了幅十分精美的画,把它挂在一个他能从镜子里看得到的地方,他说,“这下看上去距离倍增,色调明朗,比先前更加可爱了。”
森林中的众兽从那画家家里的猫嘴中听说了此事。它们对这只家猫向来推崇备至,因它博学多闻,温文尔雅,彬彬有礼,极有教养,能告诉它们那么多它们先前不晓、后来莫测的事。它们被这条新闻大大地激动了,于是连连发问,以便充分了解情况。它们问画是什么样的。猫就讲解了起来。
“那是一种平的东西。”它说,“出奇的平,绝妙的平,迷人的平,十分雅致,而且,噢,是那么漂亮!”
这下众兽激动得几乎发狂,说无论如何要看看这张画。于是熊问:
“是什么使得它那么漂亮呢?”
“是它的美貌。”猫说。
这个答复令它们更赞叹不已,更觉得高深莫测。它们越发激动。接着牛问:“镜子是啥玩意儿?”
“那是墙上的一个洞,”猫说,“朝洞里看进去,你就能见到那张画在难以想像的美貌中,它显得那样的精致,那样的迷人,那样的惟妙惟肖,那样的令人鼓舞,你会看得摇头晃脑,欣喜若狂。”
驴一直一言未发,这时它开始发出疑问,它说以前从没有见过那样漂亮的东西,也许现在也没有。又说,用一整篓形容词来宣扬一样东西的美丽之日,就是需要怀疑之时。
显然这种怀疑论对众兽产生了影响,所以猫就怏怏离去了。这个话题被搁了几天。但与此同时,好奇心在重新滋长。那种显而易见的兴趣又复活了。于是众兽纷纷责备驴把那也许能给它们带来乐趣的事弄糟了,而这种对那张画的漂亮产生的怀疑却没有任何根据。驴不加理睬,安之若素,说,只有一个办法能发现它与猫之间究竟谁是谁非。它要去看那洞,然后回来报告它的实地所见。众兽感到既宽慰又感激,请它马上去。驴便立即登程。
可它不知道该站哪儿好,故此错误地站在画和镜子之间,其结果是那画没法在镜中出现。它回去说:
“猫撒谎。那洞里除了有头驴,啥也没有,连什么平的玩意儿的影子都没见。只有一头漂亮的、友善的驴,仅仅是一头驴,没别的什么呀!”
象问:“你看仔细,看清楚了吗?你挨得近吗?”“我看得仔仔细细,清清楚楚。噢,哈撒,万兽之王,我挨得那么近,我的鼻子和它的鼻子都碰上了。”“这真怪了,”象说,“就我们所知,猫以前一直是可信的。再让一位去试试看。去,巴罗,去看看那洞,然回来报告。”
于是熊就出去了。回来后它说:“猫和驴都说谎,洞里除了有头熊外啥也没有。”
众兽大为惊奇和迷惑不解,现在谁都渴望亲自去尝试一下,搞个水落石出。象便一一派它们前往。
第一个去的是牛,它发现洞里除了一条牛,啥也没有。
虎发现洞里除了一只虎,啥也没有。
狮发现洞里除了一只狮,啥也没有。
豹发现洞里除了一只豹,啥也没有。
骆驼光发现有头骆驼,别无他物。
于是哈撒大怒,说如果亲自前往的话,定会弄个真相大白。
它回来后将它的全体臣民训斥了一顿,因为它们撒谎。对猫的无视道德及盲人摸象的做法更是怒不可遏。它说,“除非是个近视的傻瓜,否则,不论谁都能看出洞里没有别的,只有一头象。”
【问题】有人说下面几段话结构相似、内容相近,还不如改成“牛、虎、狮、豹、骆驼都只发现洞里除了自己,啥也没有”来得简洁,你赞同这种说法吗?请说明你的理由。(4分)
第一个去的是牛,它发现洞里除了一条牛,啥也没有。
虎发现洞里除了一只虎,啥也没有。
狮发现洞里除了一只狮,啥也没有。
豹发现洞里除了一只豹,啥也没有。
骆驼光发现有头骆驼,别无他物。
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题目。
有一种冷叫妈妈觉得你冷
张君燕
①秋风顿起、气温骤降,走在街上,会有一种进入深冬的感觉。刚回到家,接到老妈打来的电话:“妞儿,我把你去年落在家里的羽绒服整理好了,赶快过来取一下。”“取羽绒服干啥?”“傻闺女,你看天这么冷,你不得穿羽绒服啊?”老妈的话让我不禁咂舌,这天确实是冷,可还不至于穿羽绒服呀。可她哪里肯听我的辩解,撂下一句“你不来取,我给你送去。”便挂了电话。
②在去老妈家的路上,突然想到网上流行的一个段子,二十来度的天气,一位小美女郊游时却穿着羽绒服,面对好友们不解的目光,小美女幽幽地说,有一种冷,叫妈妈觉得你冷。联想到老妈的行为,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笑着笑着,心头涌上温暖。
③从小到大,每次天气转凉,不管我身上穿着什么,老妈总会跟在后面喋喋不休:“死丫头,瞧你穿的那点东西,快去加件衣裳。”那时候年少,一来爱美,二来也真不觉得冷,总是有意无意地和老妈作对,偏偏不肯多穿一件衣服。初中时住校,周末回家,老妈特意交代我多带点衣服,说看天气预报这周要降温。我撇了撇嘴,对老妈的话不以为意。临走时,还悄悄把老妈塞到我包里的毛衣毛裤取了出来。
④没想到,到周三时,天空竟然零星飘起了雪花。阴历十月,谁能想到会下雪呀。只穿一条秋裤的我坐在教室里冻得瑟瑟发抖,我一边不停地搓着手,一边暗骂自己不听老妈的话,活该受罪。课间我一路小跑着去厕所,隐约听到熟悉的叫声,下意识地回头,竟然看到了满身雪花的老妈。“死丫头,跟你说的话偏偏不听,这下冻坏了吧。”老妈嘴上责备着,眼神里却满是关切和疼惜。在寝室里换上棉衣后,浑身一下子暖和起来,这时我才突然想起一个问题:“妈,你怎么来的呀?”老妈一直不会骑自行车,从家到学校可是十几里的路呀。“走路呗,又不远,正好锻炼身体。”老妈轻描淡写地回答。看着老妈花白的头发,略显肥胖的身躯,以及因腰病而不利索的双腿,我的鼻子一酸。
⑤如今我已长大成年,老妈却依然时不时地在我身后念叨,提醒我多穿衣服,仿佛我还是那个倔强的不懂事的孩子。那天和同事们闲聊,说起穿衣服的事情,同事们都争先恐后地“控诉”起老妈的“罪行”来。然而,我却分明在同事们的脸上看到了甜蜜,那是一种幸福的炫耀啊。其实,我们都知道,有一种爱,是最深沉最体贴的母爱。
- 选文第①段画线句有何作用?
- 请概括选文第③④段的主要内容。
- 选文第④段加点词语“轻描淡写”有什么表达效果?
“走路呗,又不远,正好锻炼身体。”老妈轻描淡写地回答。
- 结合选文内容,说一说文中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 读了选文,你有怎样的感触?请写在下面横线上。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题目。
竹纸与油膜经受住了考验
明前茶
①79岁的吴江还老人要做一把贺寿伞,庆贺老伴80岁生日。两人结婚快60年了,吴江还照着老习惯,尊称老伴为“菊姐”。
②从十七八岁起,大部分时间菊姐都在帮吴江还做油纸伞、做斗笠、做竹椅、做竹篾篮子和竹匾。这些竹制的器具窈窕又轻灵,充满了山野的清香与韧性。
③60年倏忽而过。一个甲子的时光中,两人配合最丝丝入扣的,就是做油纸伞。连伞把上的弹簧,都是在竹伞柄上挖了孔,用三角形的竹片轻敲进去的。还记得我们童年时,年幼力弱,需要将油纸伞头抵在砖石墙上,废力撑抵弹簧,才将伞撑开的场面?两位老人的紧密协作,就能让这幕旧时光幽幽闪回。
④观赏这把贺寿伞的诞生,就像观赏两人执手一生的默契。两人的动作像山歌对唱一样严丝合缝,有主歌,就有副歌;有快嘴念唱,就有悠然的和声——
⑤吴江还削磨好伞头,开出30道小槽,菊姐已将她搓磨好的30根大骨架递来;大骨架刚以线穿起,埋入伞头凹槽,菊姐的30根小骨架又已递到;安上伞把,嵌入弹簧,用细麻绳串联大伞骨的边缘,伞的骨架已经清秀匀称,菊姐已裁好30条粗纸,一条条依次贴上骨架,赋予纸伞以血肉。这种檀皮纸是菊姐用青檀树皮自造的,当地人用它来写毛笔字、包茶叶、包中药、包糕点。纸呈米白色,上有素淡的植物纤维。虽然市面上有现成的白纸也可以用来糊伞,但吴江还说,纸还是老的好,柔而厚,温而润。
⑥纸糊好了,伞头与伞缘外再贴一圈纸加固,完了吗?没完。伞还要穿皂衫,着黄袍。吴江还以锅底灰涂黑伞面,菊姐早已递上一钵子植物颜料,是她用山间中草药与熟石灰同捣而得。两位老人像过泼水节一样,以手撩动颜料,泼洒伞面,顾不得自己一手一身的颜料。伞晾干后,在阳光与空气的作用下氧化变深,再把煮熟晾凉的菜籽油刷上伞面,连刷几次,直到伞变成一种万籁俱寂的老黄色,一种亘古不变的山野深秋的颜色。
⑦吴江还做好了老伴的祝寿伞,同时还做了六把略小一点的,是给老伴的六位姐妹的。他笑着说:“当年,她们是乡里的七仙女。”到时候,七姐妹会脱下自己的婆婆衫,以旗袍加纸伞的造型,为给菊姐贺寿的乡亲表演。
⑧油纸伞像一个60年的光阴故事,绽放在吴家庭院里。
⑨吴江还说,吴家世世代代是篾匠。这些年,他的手工纸伞供不应求,票友们要用它做演出道具,景区走秀的演员要靠它摆造型,爱穿汉服的小姐姐们更是要靠纸伞酝酿古意氛围,连莫干山周围的民宿,也要定制纸伞做灯罩,做房梁和墙面上的装饰。吴江还笑着说:“老话讲,晴天打伞是痴人,屋里头打伞是狂才。老话哪能料到今天的情势——我活到老,才知道纸伞不见得只是在雨里打的,恩爱夫妻不见得非要遭遇坎坷磨难。”
⑩到现在,吴江还仍然保留着在雨里检验新伞的习惯。听到疏雨打在伞面上发出“噗噗噗”的声音,比雨打芭蕉还要回响浑厚、悠然,他就知道,竹纸与油膜经受住了考验。
1. 找出第③段画线句中的错别字:并改正。错别字:________应改为:________
2. 任选一个角度,赏析第②段画线句的语言表现力。
3. 结合⑤⑥两段,理解第④段的画线句,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⑤段先写吴江还的动作,再写菊姐的配合,彰显出“主歌”、 “副歌”之别。
B. 第⑤段写两位老人搭骨架、造皮纸的动作快而有序,就像歌者的“快嘴念唱”。
C. 第⑥段主要写两位老人耐心、细致地完成最后的工序,就像山歌和声一样悠然。
D. 这两段写菊姐的动作时连用多个“已”,体现两人配合得严丝合缝,十分默契。
4. 文末作者写道“竹纸与油膜经受住了考验”,结合上文来看,其原因是:第一,竹材有韧性;第二,_________________;第三,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除了指油纸伞经受住了雨的考验外,还有更深的含义,即_____
5. 吴家的篾匠手艺世代相传,至今产品仍供不应求,但也有很多传统手工艺已经或正在消亡,据有关调查,我国目前有超过一半的传统手工艺濒临失传。你认为传统手工艺是否有保护的必要?请谈谈你的看法。
专题06 议论文阅读之拓展探究(原卷版+解析版)-初中语文古诗文+现代文阅读常见考点讲解与训练(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专题06 议论文阅读之拓展探究(原卷版+解析版)-初中语文古诗文+现代文阅读常见考点讲解与训练(全国通用),文件包含专题06议论文阅读之拓展探究-初中语文古诗文+现代文阅读常见考点讲解与训练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专题06议论文阅读之拓展探究-初中语文古诗文+现代文阅读常见考点讲解与训练全国通用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1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02 文言文阅读之概括分析与拓展探究(原卷版+解析版)-初中语文古诗文+现代文阅读常见考点讲解与训练(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专题02 文言文阅读之概括分析与拓展探究(原卷版+解析版)-初中语文古诗文+现代文阅读常见考点讲解与训练(全国通用),文件包含专题02文言文阅读之概括分析与拓展探究-初中语文古诗文+现代文阅读常见考点讲解与训练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专题02文言文阅读之概括分析与拓展探究-初中语文古诗文+现代文阅读常见考点讲解与训练全国通用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4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12 记叙文阅读之记叙人称(原卷版+解析版)-初中语文古诗文+现代文阅读常见考点讲解与训练(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专题12 记叙文阅读之记叙人称(原卷版+解析版)-初中语文古诗文+现代文阅读常见考点讲解与训练(全国通用),文件包含专题12记叙文阅读之记叙人称-初中语文古诗文+现代文阅读常见考点讲解与训练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专题12记叙文阅读之记叙人称-初中语文古诗文+现代文阅读常见考点讲解与训练全国通用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2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