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3. 分类与整理教案
展开《分类与整理(1)》教学设计
授课时间: 授课班级: 授课教师:
课题 | 分类与整理(1) | ||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27页 | |||
授课类型 | 新授课 | 授课节次 | 第2节 |
学 生 分 析 | 到《分类与整理》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时,学生只经历了一个学期的学习,学习习惯还没有很好地养成,自控能力较差,好动且不喜欢倾听,思维依赖具体直观的形象。他们参与课堂学习,很少是因为认知上的需求,大多是出自于对数学活动的兴趣。目前,学生通过生活经验的积累,大都有一定的分类能力,能根据事物的基本特征(如形状、颜色等)进行简单的分类。因此,需要设计合理且富有趣味性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气氛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实现教师主导和学生的主体结合。 另外,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法指导。让学生在动脑、动手中学习,在课堂讨论等合作中学习,充分调动各种器官参与学习,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动手操作的能力,树立合作交流的意识,养成有条理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 | ||
教 学 内 容 分 析 | 《分类与整理》是小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本节课是第一课时按给定标准分类计数,主要是让学生理解分类的含义,掌握分类计数的方法,并会表达分类计数的结果。教材将分类与统计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强调在分类的基础上收集、整理并呈现分类的结果(收集到的数据),突出分类是收集、整理、描述数据的基础,同时也将统计工作中最基础、最重要的一环——收集、整理数据简单地渗透给学生。同时,让学生经历完整的分类和收集、整理、描述数据的过程,为后面的统计教学积累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 | ||
教 学 目 标 |
| ||
教学重点 | 让学生经历完整的分类和收集、整理、描述数据的过程,并能按给定的标准进行分类整理,掌握分类的表示方法。 | ||
教学难点 | 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和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 ||
教学方式 | 讲练结合,启发式教学、自主探索式学习、合作学习 | ||
教具准备 | 多媒体、课件、气球卡片、吸铁石、彩色粉笔、直尺 |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 课件展示 | 师生互动 | 设计意图 |
【一】 创 设 情 景 , 引 入 新 课 | 教师:同学们,今天森林里可热闹了,小动物们都聚在一起,我们一起去看看发生了什么吧!哦,原来它们在举行“最整洁”评比大赛,让我们一起去当评委,看看谁是最爱干净、爱整洁的“勤劳动物”吧!
师生行为: (1)教师带领学生先参观小兔子家:5种物品整齐地排列成5排,评5颗星。
(2)接着,师生参观小猴子家:乱七八糟的,评1颗星。 师问:谁来帮帮小猴子?你是怎么整理的? 生:按水果、文具分成两类,排两排。(教师随学生回答利用课件帮助小猴子逐一归类,整理成整洁的房间。)
教师小结:刚才我们把同类的东西放在一起就叫做分类。分类摆放物品能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整洁、方便,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分类与整理。
教师板书课题:分类与整理(1) |
通过创设举行“最整洁”评比大赛的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尽快融入课堂的学习氛围中。同时,借助参观整洁的小兔子家和帮小猴子整理房间,让学生感知分类的意义,借机引入课题。 | |
【二】 操 作 探 究 , 充 分 交 流
【二】 操 作 探 究 , 充 分 交 流
【二】 操 作 探 究 , 充 分 交 流
|
| 教师(出示例1):六一儿童节要到了,小朋友们一起去逛游乐园。看,游乐园门口有许多漂亮的气球!
师问:这些漂亮的气球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有这么多气球,可以怎样分类呢? 生1:按形状(糖葫芦形、爱心形、圆形) 生2:按颜色(蓝色、红色、黄色) 教师板书“形状、颜色”。 (一)操作活动一:按形状分 1、分类计数,探索记录方法 (1)按形状先分类,再计数 师:按不同的形状分一分,再数一数每种气球各有几个?同时记录每种形状的个数。(教师说明活动要求) 生:糖葫芦形的有3个, 爱心形的有4个, 圆形的有5个。 (2)用图的形式整理分类的结果 师:刚刚我们按形状把它们分成了三类,现在请在纸上把这三种形状画出来。 师:接着,请你按不同的形状摆一摆,一一对应地整理一下。 师:为了区别种类和个数,我们可以画一条线把种类和个数隔开。请你补上这条线。 (3)用图文结合的形式整理分类的结果(类似于统计表) 师:刚刚我们用图的形式表示了分类的结果,你还有其他的表示方法吗?请你动手画一画。 师:你能说一说,你是怎样表示的吗? 生:我的上面是种类,下面是个数。 【教师关注】 (1)巡视指导,了解学生活动情况,同时把学生分类整理的结果有选择性地呈现在展示台上。 (2)教师适时修正和调整作品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如排列时不整齐,没有一一对应;没有用直线把种类和个数隔开;记录个数没有带上单位等,使之更接近于较为标准的实物统计图、象形统计图或统计表的形式。 2、在充分观察的基础上开展对比与交流活动: 师(引导观察,评价不同作品):讨论“你喜欢哪种记录结果的方式,为什么?” 3、观察思考,及时小结: 教师追问:虽然大家记录结果的方式不同,但仔细观察整理的结果,你有什么发现? 生:每种形状的个数不变。 教师小结:虽然记录的形式多样,但是计数的结果相同。 教师结合不同的呈现方式,引导学生分析数据——哪种气球最多?哪种气球最少?使学生读懂各种呈现方式,体会不同呈现方式的特点。
(二)操作活动二:按颜色分 1、分类计数: 教师:刚才我们是按形状分的,同学们想一想,还可以怎样分? 生:按颜色分。 师:请你按不同的颜色先分一分,再数一数每种颜色的气球各有几个? 生:蓝色的有3个, 红色的有3个, 黄色的有6个。 2、选择喜欢的形式记录结果: 师:请你选择一种你喜欢的方式来整理和记录分类的结果。 【能力提升】:教师巡视指导,鼓励动作快的孩子用两种方式呈现结果。 3、教师组织交流、评价: 师:你觉得他做得怎么样?说说理由。同时引导学生分析数据,简单分析计数结果。 (三)分析计数结果,在对比中体会 师:刚才我们分的都是这些气球,为什么分类的结果不一样呢? 生:分类方法不同。 师:观察小朋友们根据两种分类方法整理的结果,你知道了什么? 生:分类方法不同,结果就不同。 【教师总结】:分类标准不同,分类结果就不同。 【教师追问】:无论结果怎么样,什么应该是不变的? 生【教师引导】:气球的总个数不变。 | 通过创设逛游乐园的场景,锻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的同时引入新知和两种分类标准。 1、反复利用形状各异、五颜六色的气球情境图,为学生创设了和谐愉悦的学习环境,给足学生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在活动中既学得主动,又学得轻松。 2、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过程,学生能够按给定的标准进行分类,并用自己的方式(图画、文字、表格等)表示出分类的结果,同时让学生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 3、让学生经历完整的分类和收集、整理、描述数据的过程,初步体会统计的完整过程,为后面的统计教学积累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 4、为了提升学生的能力,所以设计了(三)分析计数结果,在对比中体会,及时对两种分类方法整理的结果进行比较,从而得出了分类标准不同,分类结果就不同,让学生体验分类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和总数的不变性 |
【三】 强 化 新 知 , 巩 固 练 习 |
| 1、涂一涂: 教材第29页练习七的第1题。 教师指导学生独立完成。订正时,将学生的作品展示出来了,启发学生说出:4辆车是同一类的。 【教师关注】:学生是否只分类涂色,忽略计数并记录。 2、爱挑战: 教材第29页练习七的第2题。 师: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可以怎样分类呢? 生1:按水果的种类分。 生2:按卡片的形状分。 师:按水果的种类分,数一数梨子有几个呢?(投影课本) 【教师示范】:做记号点数梨子的个数,从分隔线开始从下往上涂色,最后填上梨子的个数。 【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完成剩下的第(1)题和第(2)题。 【教师关注】:学生能否做不同的记号点数每种的个数;初学者能否理解分隔线的作用,掌握从分隔线开始从下往上涂色;最后提醒不要忽略填上个数。 讨论:分的都是这些卡片,为什么分类的结果不同? | 1、通过及时训练巩固新知,检验一下学生是否会运用所学,锻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学会自我查漏补缺。 2、第1题可以加深对分类的理解并进行简单的计数。第2题可让学生继续熟悉用图表示计数结果的方式,同时体会分类标准不同,结果就不同。 |
【四】 课 堂 小 结 , 画 龙 点 睛 |
|
师: 本节课的学习结束了,你收获了什么呢?(学生预设如下) 生1:学会给气球分类 生2:知道了什么是分类 生3:学会了按形状、颜色分类 生4:学会画图、画表整理结果 【教师强调】:还有很重要的一点,画图时,为了区别种类和个数,我们可以画一条线把种类和个数隔开。 【教师补充】:分类标准不同,分类结果就不同。无论结果怎么样,气球的总个数是不变的。 |
引导学生进行课堂小结,能帮助学生梳理和清晰地认识这节课的重难点,同时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和总结能力。
|
【五】 课 外 拓 展 , 实 践 演 练 | 师: 今天,我们学会了分类和整理的方法,课后我们就用所学会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吧!
1、找一找: 生活中有哪些分类的现象呢? 教师提示并展示:超市(水果、蔬菜、饮料、肉类)、垃圾分类、郁金香(按颜色分区域)、服装(女装、男装)、血液(不同血型)
2、动动手: 整理一下自己的书包,交流你是怎样整理的?
| 学数学就是为了用数学,课外拓展让学生在课后感受分类的含义和实际作用,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进一步激发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 |
【五】 课 外 拓 展 , 实 践 演 练
|
3、玩游戏: 教材第30页第3题:按树叶的种类分一分,再涂一涂、填一填。 【教师强调】:为了保证不重不漏,可以数一个划一个;每数一类中的一个,作上相同标记等;涂色方向是从分隔线开始从下往上涂色。
|
第3题是按单一标准分类,题目中叶子杂乱地摆放在一起,有利于学生巩固分类计数的方法和涂色方法。 |
板 书 设 计 | 分类与整理(1) 形状: 颜色: |
PPT展示 |
(可擦区域,包括讲解过程中的提示、学生板演等)
|
《分类与整理(1)》课后反思
大花岭小学一数组卢丹
一、 自我评价
1、情景引入,合情合理,利用生活实例获得数学体验
一开始通过创设举行“最整洁”评比大赛的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接着借助参观整洁的小兔子家和帮小猴子整理房间,让学生感受分类在生活中的重要性。让学生感知分类意义的同时,借机引入课题。
接着通过创设逛游乐园的场景,锻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的同时引入新知和两种分类标准。
2、 操作探究,充分交流,凸显“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
新课标指出:“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合作者,学生是教学主体。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因此在教学上,我设计丰富的活动,如分一分、数一数、摆一摆、画一画、记一记、涂一涂等,给足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经历完整的分类和收集、整理、描述数据的过程,初步体会统计的完整过程,为后面的统计教学积累基本的活动经验。
为了提升学生的能力,所以设计了活动三:分析计数结果,在对比中体会,及时对两种分类方法整理的结果进行比较,让学生充分交流对比,体验分类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和总数的不变性
3、课外拓展,实践演练,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在本节课的分类教学中,当问题呈现时,孩子们能从生活经验出发,经历了图和表动态生成的过程,很自然地将图和表相互结合,更加有利于孩子以后学习的统计图打下基础。
在最后的课外拓展环节,通过让学生找生活中的分类现象,让学生对生活有更多的兴趣,发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联系生活实际既是起点,又是终点。学会分类与整理就是他的生活经验,我们今天学习分类是为了用分类整理来解决实际问题,所以在拓展最后,我设计了这样的实践环节:整理书包——用生活中现成的素材留一个整理作业,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
4、学生资源,合理利用,获取过程与结果的双赢
因为本节课给了学生充分动手操作的机会,所以生成的资源比较多,在资源的选取上我考虑到,在充分观察的基础上开展对比与交流活动,所以我把学生分类整理的结果有选择性地呈现出来。正面资源在黑板上教师板书区域进行示范,因势利导设计板书;反面资源在黑板上可擦区域展示,教师适时修正和调整作品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如排列时不整齐,没有一一对应;没有用直线把种类和个数隔开;记录个数没有带上单位等,使之更接近于较为标准的实物统计图、象形统计图或统计表的形式。既重视让学生经历完整的分类和收集、整理、描述数据的过程,又能让学生会按给定的标准进行分类,掌握图和表的形式整理分类的结果。
二、 问题反思+课堂重建
这节课我虽然经过了精心的准备,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仍然有一些不足的地方,这也是我以后上课有待改进的地方。
1、 重点教学的节奏没把握好,耽误难点的着重强调和教师示范
这节课中我感觉上的有点拖拉,时间主要浪费在让孩子从分类到整理成图的过程中,我觉得应该这样改进:让孩子自己选择标准(形状或颜色)先把气球分类展示出来,然后再让孩子一一对应地摆一摆,整理成图的形式表示结果。这样会更省时间,我可以着重强调图的画法,也不至于后面练习七第2题教师示范梨子的数法、涂法安排紧凑。教师动手示范胜于口头讲解,导致学生出现从上往下的错误涂色方法。同时,我想让学生生成各种分气球和整理数据的方法,但是学生生成的东西和教师预想的不一样,教师如何巧妙地进行指导值得我去反复推敲。
2、 教具、学具准备受限,些许影响学生操作探究和教师板书
其实,学生可以自己动手制作气球卡片,这样能让学生在画一画的过程中更好地体验到形状和颜色的不同。如果有吸铁气球卡片,教师可以直接让学生在黑板上分一分、摆一摆,这样分类整理的过程和结果更直观更形象。
3、帮助分析数据,局限学生思维,不利于学生获取多方面信息
最后分析数据时,可以发散学生的思维,不仅仅局限于教材上小精灵的“哪种气球最多?哪种气球最少?”可以鼓励学生从图中发现其他数学信息,如:“气球一共有几个?圆形的比心形的多几个?糖葫芦形的比圆形的少几个?”等。这样,可以为以后多方面分析数据作决策来做好铺垫。
4、 练习的目标未把握好,忽视借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练习七第1题是先分类计数,第2题再是整理成图,先分类再整理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不可断章取义。同时,在课堂练习的过程中,要注重学生习惯的培养,比如做标记点数等,积累活动经验。学生讲明个数后,教师可以追问,让学生讲解自己的具体数法、涂法。要培养学生自己组织语言完整地回答问题,不能老师问一句学生答一句,这样学生的语言能力得不到提升。
5、 避重就轻,忽视分类到整理的过渡和图表的并列关系
先分类,后整理成图、表是一个自然衔接的过程。教师可以提问:“怎样又快又准地数出每种形状有几个?”由此增加分一分环节,先分3堆,再数一数。这样可以经历从无序到有序,从无结构到有结构的分类过程。图表是并列关系,无更直观、更简单之分,分析数据哪种气球最多、最少时不应该只看表分析。
总之,全课借助多媒体教学和教学具的使用,能较好地吸引一年级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让学生在乐中学,在玩中学,有利于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本节课既重视分类整理的操作过程和结果的表示,更注重分类整理知识的应用,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巩固知识、应用知识,有利于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提高今后学好数学的热情和信心。
小学数学分一分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分一分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找找生活中的分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3. 分类与整理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3. 分类与整理教案及反思,共1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探究新知,合作交流,应用新知,解决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3. 分类与整理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版一年级下册3. 分类与整理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内容,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