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 2《表内除法(一)》(平均分)例1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 2《表内除法(一)》(平均分)例1教案,共5页。
“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 ·数学》二年级下册第 7 、8 页例 1 及做一做。 教材简析:表内除法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是今后学习除法的基础。而“平均分”又是 学习表内除法的基础,对除法概念本质的理解就是“平均分”,所以这是一节名副其 实的种子课。因此教材在例 1 中创设“分一分”的活动情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数 学活动,让学生通过分一分、说一说等方式理解“平均分”,并通过呈现 3 种不同的 分物情况,使学生在对比和活动中获得对“平均分”的直观认识,既重视平均分的 过程,也注重对平均分结果的认识和表述,务求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正确理解平均 分的含义。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上对分东西并不陌生,在学习上能理解数量关系“同样多”, 也已有“几个几”等认知,但要理解“平均分”这样抽象的概念,还是需要借助充 分的表征方式来实现。因此根据低年级儿童的认知特点,本课从动作表征和表象表 征开始,让学生借助学具平均分一分、摆一摆,积累平均分的活动经验,调动多感 官参与到“做中学”之中,从而实现新知的有效建构。教学目标:1 、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平均分的含义;2 、通过操作活动、对比分法和语言描述,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获得对平均 分的直观认识,并积累数学活动经验。3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教学重点:经历平均分的过程,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教学难点:初步理解“平均分”、“每份”、“几份”等概念。教学准备:PPT 、动画、视频、学具等。教学过程:一、情境引题( 一) 出主题图同学们翻开数学书第 7 页,看看图画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呢?
(二) 观主题图,引出分物。观察主题图,带出“要把东西分一分”的活动主题。二 (1) 班明天要去参观科技园,他们准备了很多东西,要把东西分一分。你们 在 日常生活中有过分东西的经历吗?二、学“平均分”( 一) 回忆数的组成,激活经验。通过演示 6 的组成,回忆 6 可以分成几和几,体会把一个数分一分有多种分法。我们在一年级的时候学习过数的“分与合”,可以把一个数分成几和几。比如 6, 可以把它分成两份,一份是 1,一份是 5,还可以分成 2 和 4,分成 3 和 3……同样 是分成两份,但有多种不同的分法。(二) 认识平均分1 、独立尝试把 6 块糖果分一分。把 6 颗糖分成3 份,分一分。读完这句话,你知道了要分什么?分成几份?是的,要把 6 颗糖,分成3 份。想一想,可以怎样分?有几种分法?拿起你的学具尝 试分一分,并用画图的方式把分的结果记录在练习本上。2 、呈现 3 种分法的直观图,并作对比分析。(1) 看一看:先观察是怎样分的? 你想到了几种分法?(课件出示三种不同的分法)仔细观察每一种分法,它们是怎样分的?(2) 数一数:再数一数每堆各有几颗?预设:生 1:我是这样分的,第一份是 1 颗,第二份也是 1 颗,第三份是 4 颗。 生 2:我的分法是,第一份 1 颗,第二份 2 颗,第三份 3 颗。生 3:我分的每份数量都同样多,每份都是 2 颗。(3) 比一比:三种分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想一想三种分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这三种分法都把 6 颗糖分成了3 份。第一种分法中,有两份是同样多的,都是 1颗,但第三份有 4 颗;而第二种分法,每份分得的数量都不同;只有第三种分法, 每份分得同样多,都是 2 颗。
(4) 说一说:第三种分法有什么特点?我们发现三种不同的分法,虽然都把 6 颗糖分成了3 份,但只有第三种分法, 每份都是 2 颗糖,每份分得同样多。3 、小结: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你能在书本第 8 页找到这句话吗?请用 你喜欢的方式,把它标记下来。4 、移一移:反馈和巩固对平均分含义的理解。提问:第一、二个小朋友只要怎样做?也可以做到平均分?我们知道了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就叫平均分。那么,这两个小朋友只要怎 样做?也可以做到平均分呢?看看你的想法是不是这样。预设:生 1:我知道了平均分是每份分得同样多,所以我只要从第三份中分别拿 出一颗糖放到前面两份,这样每份分得就同样多了。生 2:我也会,我也会,我只要把第三份中的一颗糖放到第一份,这样每份都是 2 颗糖,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了。三、练“平均分”( 一) 做一做:第 1 题1 、阅读题目,明确题意。播放读题:哪些分法是平均分?在括号里画“ √ ”。先观察,这里共有 4 种分法,是平均分的,就在括号里画“ √ ”。做的时候可以 先在每堆糖的下面写出相应的数,看看是不是每份同样多,然后再做判断。2 、独立试做。3、分析评讲。你认为哪些分法是平均分?预设:生 1:我认为第一种分法是平均分,因为它把 9 颗糖分成了3 份,每份都 是 3 颗糖,每份分得同样多,所以是平均分。生 2:我发现第四种分法也是平均分,它把 8 颗糖分成了2 份,每份同样是 4 颗糖,所以也是平均分。生 3:老师,我认为第二和第三种分法都不是平均分,因为它们分得每份不是同 样多的。我们先看第二种分法,前面3 份都是两颗糖,但最后一份只有 1 颗糖,平
均分是要每份同样多的,所以它不是平均分。再看第三种分法,它把 8 颗糖分成了 3 份,有两份是两颗糖,有一份是 4 颗糖,所以也不是平均分。4 、小结。第一种和第四种分法, 因为每份分得同样多,所以是平均分;而第二种和第三 种分法,它们分得每份不是同样多,所以不是平均分。判断平均分,就看每份分得 是不是同样多,每份同样多的才是平均分。(二) 练习二:第 1 题播放:把 8 根香肠平均分给 4 个小朋友。哪种分法对?对的在括号里画“ √ ”。1 、阅读题目,明确题意。你知道了要怎么分?分成几份?2 、独立试做。3 、分析评讲。你认为哪种分法对?预设:生 1:我认为第二种分法对。因为它把 8 根香肠平均分成了4 份,每份是 两根香肠,二四得八,也就是每个小朋友分得同样多,所以这种分法是对的。师:哦,大家的判断一样吗?那怎么第一种分法和第三种分法就不对呢?生 2:老师,第一种分法虽然是分成了四份,但没有平均分,它分得每份的数量 不是同样多的,所以不对。生 3:老师,我来说第三种分法。我是这样想的:题目说平均分给 4 个小朋友, 也就是要平均分成 4 份,但我观察第三种分法只有两个圈,一个圈表示一份,说明 只分成了2 份,从分成的份数看, 已经不对了。尽管它分得每份同样多,做到了平 均分,但不符合题目的要求。4 、小结。通过观察这圈的个数,就能知道分成的份数。(三) 做一做:第 2 题1 、 自主审题,独立试做。2 、分析评讲。(1) 分析问题一:怎么数一共有几片枫叶的?预设:生 1:我是从左往右一片一片地数,一共有 16 片枫叶。
生 2:我是两片两片地数,二四六八十十二十四十六,也数到 16 片枫叶。生 3:我把 4 片枫叶看作 1 份,1 个 4,2 个 4,3 个 4,4 个 4,四四十六,一共 是 16 片枫叶。(2) 分析问题二:每几片一份?平均分成了几份?预设:生 1:我按照刚才的想法,把 16 片枫叶,每 4 片一份,这样就平均分成 了 4 份。生 2:我是把 16 片枫叶,每 2 片一份,这样就有 1 份、2 份、3 份、4 份、5 份、 6 份、7 份、8 份,平均分成了 8 份。生 3:我如果把 16 片枫叶,每 1 片看作 1 份,就是平均分成 16 份了。生 4:老师,我觉得还可以把 16 片枫叶,每 8 片一份,这样就平均分成了2 份。3 、小结。同一堆枫叶, 因为每份的数量不同,分成的份数也就不同。但是,它们都做到 了关键一点,就是:每份分得同样多,所以都是平均分。四、全课总结同学们,愉快的课堂就要结束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