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人教部编版小石潭记导学案及答案
展开小石潭记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体会本文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艺术特色。
2.了解部分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3.理解作者在贬居生活中孤独悲凉的心境;
4.通过对课文的品读,感受祖国山河的美,提高对美的鉴赏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反复朗读课文,合作交流探究课文景物的特点和写景方法。
2.结合文章背景,分析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
【学习重点】
1.疏通文意、积累文言实词、虚词;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能熟读成诵,学习文章精准的写景方法。
【学习难点】
理解作者借景所寄寓的心情,体会借景抒情的特色。
【新知探究】
一、相关知识
1.作者简介
柳宗元(773~819)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市)人,代宗大历八年(773年)出生于京城长安,贞元九年(793)中进士,宪宗元和十四年(819年)客死于柳州,享年不到50岁。因为他是河东人,世称柳河东。又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唐宋八大家之一,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著有《柳河东集》。
2.写作背景
作者曾参与王叔文集团的政治革新活动,任礼部员外郎。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他在政治上不得志,心情抑郁,所以就以游山玩水,欣赏大自然风光来排遣内心的愁闷。他在永州发现了许多风景佳丽的地方,记下了其中的八处名胜,成为我国古典文学散文史上颇有名的《永州八记》。(《始得西山宴游记》《钴潭记》《钴潭西小丘记》《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作者寓情于景,抒发谪居生活的清寂苦闷、抑郁忧伤之情。他所写的游记散文,往往借景抒情,以寄托自己政治上不得志的悲愤。
3.体裁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4.重点词语的读音。
篁huánɡ竹 清冽liè 坻chí 嵁kān 佁yǐ然 俶chù尔
翕xī忽 差cī互 悄qiǎo怆chuànɡ 幽邃suì
二、疏通文意
1.展示重点词语的意思。
篁竹:
洌:
全石以为底:
坻:
屿:
嵁:
岩:
翠蔓:
蒙络摇缀:
披拂:
可:
百许: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
佁然:
俶尔:
翕忽:
斗折蛇行:
明灭:
犬牙差互:
凄神寒骨:
悄怆:
幽邃:
清:
2.读课文,概括段落大意。
第一段:
第二段:
第三段:
第四段:
第五段:
3.课文是按游览的顺序来写,条理十分清楚,说说本文的写作思路。
【合作探究】
1.文中哪些句子写了“石”?请说明理由。
2.文中哪些句子写了“水”?请说明理由。
3.作者抒写在潭上所见到的景物,突出了怎样的气氛?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4.文章开头写“心乐之”,结尾又写“悄怆幽邃”,前乐后忧怎样理解?
【课堂小结】
《小石潭记》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山水游记,以写景取胜。作者以细致入微的手法,通过形象的比喻,对潭水、岩石、藤蔓、竹树、游鱼等进行生动刻画,把自己抑郁失意的隐痛巧妙地寄寓于凄清幽邃的自然景物中,使情景达到高度的和谐和统一。作者被贬谪后的心情是忧伤悲凉的,欲求解脱却又无法解脱,小石潭气氛恰当地传达出作者贬居生活中孤凄悲凉的心境。全文形似写景,实则写心,往往寥寥几笔,神形兼备,各尽其妙。
【精炼反馈】
1.选出没有比喻意义的一句是( )
A.如鸣佩环,必乐之
B.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C.卷石底以出
2.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乃记之而去 岳阳楼记
B.明灭可见 才美不外见
C.以其境过清 不能以游堕事
D.潭中鱼可百许头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学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学案设计,共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阅读目标,学习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导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导学案,共10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有关资料,感知课文,课堂检测,复习检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导学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导学案,共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学习难点,学习过程,课堂学习,小结提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