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第二节 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练习题
展开探究题01 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
1.提出问题: 会影响鼠妇的分布吗?
实验变量:
2.作出假设: 会影响鼠妇的分布,鼠妇适宜生活在 的环境中。
3.制定和实施计划:
①在铁盘内放上①在铁盘内放上一层湿土,以横轴中线为界,一侧盖 上纸板,一侧盖上玻璃板,形
成 和 两种环境,其他条件都相同。
②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选用10只鼠妇。5只放在纸板下中央,另外5只放于玻璃板下中央。静置2分钟后,每分钟统计一-次明亮处和阴暗处的鼠妇数目,统计10次。统计结果填人下面表格中。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明亮 |
|
|
|
|
|
|
|
|
|
|
阴暗 |
|
|
|
|
|
|
|
|
|
|
4.得出结论: 对鼠妇的分布有影响, 适于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
5.表达与交流:各小组交流实验结果并计算全班各组的平均值,若结论不-致,则讨论分析其原因。
1.对照实验中,探究哪一个因素,这个因素就是 。在设计实验时应控制 ,本实验中除了 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均保持一致,如土壤的潮湿度、温度都应该相同。
2.判断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是指能反映实验目的、需要研究的、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对照组是不进行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本实验的变量是光,因此实验组是盖 的一侧(有光),对照组是盖
的 一侧(无光)。
3.用10只鼠妇做实验,目的是避 。
4.求全班平均值的目的是: 。
5.实验结束后,将鼠妇 中。
一、单选题
1.在探究“湿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这一实验过程中,实验变量是( )
A.温度 B.湿度 C.光照 D.周围环境
2.在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时,下表是某同学设计的实验方案,表中存在有不合理之处,下列改进建议正确的选项是( )
位置 | 鼠妇数量 | 光照 | 土壤潮湿度 |
纸盒左半部 | 10只 | 明亮 | 干燥 |
纸盒右半部 | 10只 | 阴暗 | 湿润 |
A.各放1只鼠妇即可 B.均应放置湿润的土壤
C.均应设置明亮的条件 D.均应设置阴暗的条件
3.探究“光对鼠妇分布的影响”实验中,在阴暗和明亮环境中各放10只鼠妇,下面能准确表示阴暗环境中鼠妇数量变化的曲线是( )
A. B.
C. D.
4.为了探究“水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右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下列对本实验的修改方案,正确的是( )
A.纸盒底部都铺细湿土 B.用1只鼠妇进行实验
C.纸盒上面全部用纸板盖住 D.该实验应在4℃环境中进行
5.下列关于“尝试探究水温的变化对金鱼呼吸次数的影响”实验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该实验的实验变量是水温
B.升高或降低水温的范围应控制在5℃至10℃以内
C.实施实验时先调节水温,后放入金鱼,待金鱼安静后开始计数
D.金鱼的鳃盖或口开闭1次,可计数为金鱼呼吸2次
6.为探究“某种因素对金鱼生活的影响”,某生物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发现甲鱼缸中金鱼的存活时间更长。关于该实验,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该实验的变量是光照 B.每个鱼缸中用一条金鱼进行实验即可
C.两个鱼缸中的水、水草的量要相同 D.该实验说明:光会影响鱼缸中金鱼的生活
7.在探究实验“温度对金鱼呼吸频率的影响”中,作为该实验变量的是( )
A.光 B.水 C.温度 D.湿度
8.为了探究环境对黄粉虫生活的影响,某学习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下四组对照实验,其中实验变量设计不正确的是( )
A.通风和干燥 B.10℃和25℃
C.明亮和阴暗 D.相对湿度为40%和相对湿度为60%
9.如下表为某同学探究“温度对黄粉虫生活的影响”的实验设计,但还不够完善,下列对其修改正确的是( )
位置 | 黄粉虫 | 光照 | 温度 | 湿度 |
纸盒左半侧 | 20只 | 明亮 | 15℃ | 适宜 |
纸盒右半侧 | 20只 | 阴暗 | 30℃ | 适宜 |
A.左右两侧都应保持在阴暗环境中
B.左右两册都应保持15℃
C.左右两侧黄粉虫的数量可以不同
D.左右两侧应分别为湿土和干土
10.大麦虫是从国外引进的一种昆虫,成熟幼虫体长可达7厘米,比一般黄粉虫大30多倍,营养价值远远超过黄粉虫,是动物的优质饲料来源。下表是郝妍为探究“温度对大麦虫生活的影响”设计的实验,但不够完善,下列对其修改的建议正确的是( )
位置 | 大麦虫 | 光照 | 温度 | 湿度 |
纸盒左半侧 | 30只 | 明亮 | 10℃ | 适宜 |
纸盒右半侧 | 30只 | 阴暗 | 30℃ | 适宜 |
A.左右两侧大麦虫的数量应该不同 B.左右两侧都应该保持30℃
C.左右两侧应保证相同的光照条件 D.左右两侧的湿度应该不同
二、实验探究题
11.如果你翻动花园、庭院中的花盆或石块,常常会看到一些身体略扁、长椭圆形、灰褐色或黑色的小动物在爬行,这就是鼠妇,又叫潮虫。当你搬开花盆或石块, 鼠妇很快就爬走了。这是为什么呢? 是因为环境变明亮了吗? 某同学对此进行了研究, 请你将他探究活动的过程填写完整。
(1)提出问题:______。
(2)作出假设:______。
(3)制定并实施探究方案: 在铁盘内放上一层湿土, 一侧盖上不透光的纸板, 另一侧盖上透明的玻璃板, 在铁盘两侧的中央处各放5只鼠妇, 观察鼠妇的行为、该实验的变量是______。如果在铁盘两侧中央各放1只鼠妇是否可以得出准确的结论?为什么?______。
(4)分析结果, 得出结论, 该同学对上述实验重复了5次, 结果如下表:
环境 | 第一次 | 第二次 | 第三次 | 第四次 | 第五次 |
明亮 | 0只 | 1只 | 2只 | 0只 | 2只 |
阴暗 | 10只 | 9只 | 8只 | 10只 | 8只 |
从中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
12.鼠妇(又叫潮虫)通常生活在潮湿、腐殖质丰富的地方,如潮湿处的石块下、腐烂的木料下、树洞中、潮湿的草丛中、庭院的水缸下、花盆下以及室内的阴湿处。小敏发现当移开花盆时,鼠妇会很快爬到其他隐蔽的地方。这是为什么呢?为探究“非生物因素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小敏进行了如下的探究实验。
提出问题: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
(1)作出假设:______。
(2)制订并实施探究方案:设置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在A、B两侧放上相同且等量的细湿土,各放入5只生长状况基本相同的鼠妇,在温度适宜且明亮的环境中静置2分钟,分别统计A、B两处的鼠妇数量并记录。请分析并回答问题:
①设置A、B两组实验装置的目的是 ______。
②实验时,不用1只鼠妇做实验,而用多只鼠妇的原因是 ______。
(3)分析图乙所示的数据统计,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______。
(4)实验完毕后,应怎样处理鼠妇?______。
13.某生物兴趣小组学习了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后,决定探究土壤的潮湿程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请帮其完成探究报告:
(1)__________________:土壤的潮湿程度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
作出假设:土壤的潮湿程度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2)制订计划:
材料用具:20只鼠妇,干土,湿土,纸盒,纸板。
实验方案:该小组设计了如下三个实验装置(乙装置上的遮光物透气)。你认为 ______实验装置最合理。像这样,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______实验。
方法步骤:
鼠妇放入纸盒中:在纸盒两侧的中央各放入______只鼠妇,静置2分钟(min)。每分钟统计一次潮湿处和干燥处的鼠妇数目,统计 10次。
实施计划:按照上述实验方案做实验,并认真观察,如实记录
(3)得出结论:鼠妇喜欢生活在______的环境中。
(4)通过此探究可以证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
14.黄粉虫,又名面包虫,是粮仓中常见的害虫。如果往饲养黄粉虫的容器里放一片面包,它们会聚集在面包片下面吃面包;如果把面包片翻过来,暴露在明亮处的黄粉虫会很快爬到面包片的下面。
环境 | 第一次 | 第二次 | 第三次 | 第四次 | 第五次 |
明亮 | 0只 | 1只 | 2只 | 0只 | 1只 |
阴暗 | 10只 | 9只 | 8只 | 10只 | 9只 |
(1)从以上内容可知,黄粉虫喜欢生活在______(填“明亮”或“阴暗”)的环境中。
(2)该实验控制的变量是______。
(3)针对此探究实验,可提出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将10只黄粉虫放入上图的装置中,2分钟后记录两种环境中的黄粉虫数,重复进行5次实验,统计记录见表格,并计算5次数据的______。重复进行5次实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请你将《探究光照对黄粉虫幼虫生活的影响》的实验过程填写完整。
提出问题:黄粉虫会选择阴暗的环境吗?
(1)作出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制定并实施探究方案:在铁盘内放上一层湿土,一侧盖上不透光的纸板,另一侧盖上透明的玻璃板,在铁盘两侧的中央处各放5只黄粉虫,观察黄粉虫的行为。该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_。如果在铁盘两侧中央各放1只黄粉虫是否可以得出准确的结论?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该同学对上述实验重复了5次,结果如下表:
环境 | 第一次 | 第二次 | 第三次 | 第四次 | 第五次 |
明亮 | 0只 | 1只 | 2只 | O只 | 2只 |
阴暗 | 10只 | 9只 | 8只 | 10只 | 8只 |
为了使实验结论更准确,应对上述数据做怎样理?_________。
从中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达和交流。
16.生物活动课上,某兴趣小组选择多条金鱼(同种同生命力同大小),平均分为三组,在相同饲养环境下,探究了“水温变化对金鱼呼吸的影响”,并记录了实验结果(见下表),请根据实验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组别 | 金鱼数量 | 鱼缸中水量 | 水温 | 呼吸频率(平均值) |
1号 | 8条 | 1000 mL | 9 ℃ | 118次/分 |
2号 | 8条 | 1000 mL | 19 ℃ | 144.6次/分 |
3号 | 8条 | 1000 mL | 29 ℃ | 182.3次/分 |
(1)此实验的探究变量是______。
(2)选取同种同生命力同大小的金鱼,其目的是______,每组选用8条金鱼,而不是1条的目的是______。
(3)探究“水温变化对金鱼呼吸的影响”的基本过程是______(填序号顺序)。
①实施计划 ②表达交流 ③制订计划 ④作出假设 ⑤提出问题 ⑥得出结论
(4)实验结束后应把还有生命力的鱼______。
(5)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17.某学校课外兴趣小组同学在饲养金鱼时,发现金鱼不时浮上水面直接呼吸,即发生浮头现象。为探究金鱼发生浮头现象是否与水中的溶氧量有关,该小组将18条大小相同的金鱼,按下表给定的条件进行了相关实验。
实验组号 | 溶氧量 | 培养环境 | 呼吸频率 | ||
第一次统计 | 第二次统计 | 第三次统计 | |||
甲 | 4 | 隔夜自来水 | 113 | 111 | 112 |
乙 | 6 | 隔夜自来水 | 76 | 78 | 74 |
丙 | 8 | 隔夜自来水 | 58 | 59 | 60 |
(1)根据实验原则,表格中甲、乙、丙三组的金鱼数量应该都是_____条,该实验探究引发金鱼发生浮头现象的因素——即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
(2)将表格中数据处理后,可得到如条形统计图所示结果,图中X的数值为________。
(3)在实验过程中,不用3条鱼而是18条鱼,目的是为了减少__________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4)实验可证明,在一定的溶氧量范围内,水中的溶氧量越高,金鱼浮头次数会越_____。
生物八年级上册第二节 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同步练习题: 这是一份生物八年级上册第二节 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同步练习题,文件包含探究题01观察蚯蚓-八年级上册实验专题解析版docx、探究题01观察蚯蚓-八年级上册实验专题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6页, 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第一节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练习: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第一节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练习,文件包含探究题01测定某食物中的能量-七年级下册实验专题解析版docx、探究题01测定某食物中的能量-七年级下册实验专题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0页, 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生物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第二节 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课后测评: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第二节 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课后测评,文件包含探究题09呼吸作用的相关实验-七年级上册实验专题解析版docx、探究题09呼吸作用的相关实验-七年级上册实验专题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2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