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第一节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同步达标检测题
展开探究题08 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
图解实验
1. 提出问题: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吗?
2. 作出假设: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
3. 实验步骤:
(1)将一盆栽植物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将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或耗尽。
(2)选取两片同样大小的叶片a和b,并进行如图处理。(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清水不能,该对照实验中的变量是二氧化碳)
(3)将整个装置放在阳光下照射2小时。
(4)摘下叶片a和b,用酒精脱色,漂洗后,滴加碘液进行检验。
4. 实验现象与结论
(1)现象:滴加碘液后,叶片a变蓝,叶片b不变蓝。
(2)结论: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
实验要点
1. 氢氧化钠溶液有较强的腐蚀性,因此实验时要避免皮肤接触氢氧化钠溶液,注意安全。
2. 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吸收二氧化碳,使实验形成有二氧化碳和无二氧化碳的对照,以验证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
3. 实验前将一盆栽植物进行暗处理的原因:将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或耗尽。
4. 实验试剂问题:酒精能溶解叶绿素,而水不能溶解叶绿素。因此,为了去除叶绿素对实验现象的干扰,必须将叶片放在酒精中脱色,使叶片变成黄白色。
5. 隔水加热的原因:由于酒精沸点较低,直接加热不仅会导致蒸发过快造成浪费,也易引燃酒精引起火灾。
6. 叶片的颜色变化:实验过程中,叶片的颜色变化是先由绿色变成黄白色,再变成蓝色,其主要原因是:黄白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蓝色一碘液使叶片中的淀粉变蓝。
针对演练
一、单选题
1.将经暗处理(植物在黑时间条件下只进呼吸作用消耗淀粉)后的植物上的一片叶用装有氢氧化钠溶液(此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的玻璃瓶套住,瓶口密封,放到阳光下(如图)。几小时后,将叶片摘下,经酒精脱色后滴碘液,发现整片叶都不变蓝。主要是因为( )
A.氧气太多 B.缺乏二氧化碳 C.缺水 D.温度太高
【答案】B
【详解】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瓶内的二氧化碳,导致光合作用缺乏原料,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经酒精脱色后,滴加碘液不变蓝。
故选B。
2.右图为探究植物光合作用的相关实验装置。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实验前需要对植物进行暗处理 B.本实验的变量是清水和氢氧化钾溶液
C.酒精脱色后滴加碘液,叶片b呈蓝色 D.该实验说明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答案】A
【详解】A.该实验是通过检验光合作用的产物来判断是否进行了光合作用,因此,实验前要把实验装置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让叶片内原有的淀粉通过其自身的呼吸作用消耗尽,A正确。
B.由分析可知,该实验的变量是二氧化碳,B错误。
C.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叶片b因缺少二氧化碳而无法进行光合作用,不能产生淀粉,加入碘液后,叶片不会变蓝,C错误。
D.该实验的变量是二氧化碳,通过本实验可以说明,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D错误。
故选A。
3.生物小组将放置暗处一昼夜的银边天竺葵做如图处理,光照一段时间后,取A、B两叶片(A、B在叶子上,请仔细看)脱色、漂 洗、滴加碘液。你认为利用该叶片可以探究与光合作用相关的实验有( )
①光合作用产生淀粉 ②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③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④光合作用需要光 ⑤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A.①②④⑤ B.①③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
【答案】B
【详解】图中B叶片内的氢氧化钠吸收二氧化碳,透明塑料袋内没有二氧化碳,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滴加碘液不变蓝,叶片A的乙绿色部分能进行光合作用,叶片乙部分变蓝,叶片乙绿色部分和叶片丁可以形成对照实验,说明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叶片A的边缘丙部分没有叶绿体,叶片A的乙部分和丙部分可以形成对照实验,变量是叶绿体,叶片A乙部分变蓝而丙部分不变蓝,说明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叶片A的甲遮光部分和叶片A的乙绿色部分可以形成对照实验,变量是光照,叶片A的甲遮光部分滴加碘液不变蓝,叶片A的乙绿色部分滴加碘液变蓝,说明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产生淀粉。
故利用该叶片可以探究与光合作用相关的实验有①③④⑤,因此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4.将天竺葵放在暗处48 h后,选取两片大小相近、生长健壮的叶片A和B,按照下图连好装置(锥形瓶用软木塞和棉花封口密闭,氢氧化钠溶液用干吸收二氧化碳),移到光下2-3h,然后取下叶片A和B,脱色处理后,用碘液检检,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放在暗处48h是为了消耗叶片中原有的淀粉
B.叶片A装置的作用是作为叶片B装置的对照
C.实验变量是锥形瓶内的气体中有无二氧化碳
D.实验结果是叶片B变蓝而叶片A不变蓝
【答案】D
【详解】A.选作实验的植物实验前已经进行了光合作用,叶片里面储存了丰富的有机物(如淀粉),若不除去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所以,将实验装置放入黑暗处48小时的目的是:把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消耗,以排除原来贮存的淀粉对实验的干扰,A正确。
B.对照实验有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是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对照组是不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对照组在实验中起对照作用(排除其它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干扰)。所以,本实验的变量是二氧化碳,叶片A(清水组)装置的作用是作为叶片B(氢氧化钠组)装置的对照,B正确。
C.结合分析可知,AB两个装置的实验变量是锥形瓶内的气体中有无二氧化碳,C正确。
D.淀粉遇碘溶液变蓝色。A和B叶片经过光照、酒精脱色后,需要用清水漂洗,然后滴加碘溶液,观察其发生的现象。叶片B缺少二氧化碳,没有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淀粉,滴加碘液不变蓝色,而叶片A有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淀粉,滴加碘溶液变蓝色,D错误。
故选D。
5.为探究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是否需要二氧化碳,某研究小组设计了相关实验(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实验变量是二氧化碳 B.实验前都需要对植物进行暗处理
C.乙装置中植物叶片没有淀粉产生 D.此实验还证明光合作用需要光照
【答案】D
【详解】A.甲装置中是清水,不能吸收二氧化碳,乙装置中就要装入能够吸收二氧化碳的氢氧化钠溶液,与甲组形成对照实验,所以上述实验中探究的变量是二氧化碳,A正确。
B.实验前,应将甲、乙装置中的天竺葵在黑暗处放置一昼夜, 目的是让天竺葵消耗掉叶片中原有的淀粉,以免影响实验结果的可靠性,B正确。
C.乙装置内的二氧化碳被氢氧化钠吸收了,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缺乏二氧化碳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加碘液不变蓝,C正确。
D.此实验都是在光照下进行的,因此不能证明光合作用需要光照,D错误。
故选D。
6.将某绿色植物暗处理2~3天后,取其同一枝条上大小、长势基本相同的叶片分别放于甲、乙、丙三个透明的塑料瓶内,密封瓶口,三个瓶里分别放有等量清水和氢氧化钠溶液,甲瓶放于暗箱里,将三个瓶同时移到光下照射数小时后,将叶片取出,用酒精脱色,清水漂洗,滴加碘液后,乙瓶中叶片变蓝,甲、丙瓶中叶片没变蓝。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甲、乙对照说明光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条件
B.绿色植物暗处理2~3天的目的是消耗掉植物体内原有的淀粉
C.乙瓶中叶片变蓝,说明乙叶片进行光合作用产生了淀粉
D.乙、丙对照说明氢氧化钠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原料
【答案】D
【分析】绿叶片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的方法步骤:暗处理→部分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分析现象,得出结论。解答时结合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关键是确定控制实验变量、设置对照实验等。
【详解】A.甲、乙对照实验变量是光照,乙瓶内的叶片能接受光照,能够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淀粉,甲、乙对照说明光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条件,A正确。
B.实验前,绿色植物暗处理2~3天,目的是阻止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同时利用呼吸作用将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B正确。
C.乙瓶内的叶片能接受光照,瓶内的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因而能进行光合作用。滴加碘液乙瓶中叶片变蓝,说明乙叶片进行光合作用产生了淀粉,C正确。
D.丙瓶内的氢氧化钠能够吸收二氧化碳,丙瓶内叶片吸收不到二氧化碳,叶片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乙瓶内的清水不能吸收二氧化碳,乙内的叶片能够进行光合作用,乙、丙对照实验变量是二氧化碳,D错误。
故选D。
7.如图准备一株暗处理后的天竺葵,用透明塑料袋密封植物,装置内的氢氧化钠可以吸收二氧化碳,晴天将装置置于光下数小时后( )
A.若将叶片脱色处理后滴加碘液变成蓝色
B.塑料袋内壁的水分全部来自天竺葵的蒸腾作用
C.装置内天竺葵先进行暗处理的目的是为了排除染色时对颜色的干扰
D.另设等量清水替代氢氧化钠的装置,两组对照可验证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答案】D
【详解】A.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所以装置中的叶片由于缺乏二氧化碳而不能正常进行光合作用,不能制造有机物淀粉,因此经过暗处理、隔水加热、酒精脱色等操作后,滴加碘液不能变蓝色,A错误。
B.装置中,花盆土壤中的水分在阳光下可以通过蒸发进入塑料袋内,因此不能能说明塑料袋内的水珠是蒸腾作用形成的还是土壤蒸发的,B错误。
C.选作实验的植物实验前已经进行了光合作用,叶片里面储存了丰富的有机物(如淀粉),若不除去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所以,将实验装置放入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把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消耗,以排除原来贮存的淀粉对实验的干扰,C错误。
D.若装置中是等量清水,清水不能吸收二氧化碳,能与题图装置形成对照实验,变量是二氧化碳,探究的是二氧化碳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两组对照可验证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D正确。
故选D。
8.为研究二氧化碳浓度对黑藻光合作用的影响,研究人员测定了不同二氧化碳含量的培养液中,黑藻释放气泡的速率,结果如下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组别
排出气泡的数目(个/分钟)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一组
14
13
14
14
第二组
6
5
6
6
A.光照强度、温度等条件应相同且适宜
B.产生气泡的速率可反映光合作用速率
C.第一组培养液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较低
D.产生的气体可使快要熄灭的卫生香复燃
【答案】C
【详解】A.探究实验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自变量是二氧化碳浓度,其他条件均相同,因此光照强度、温度等条件应相同且适宜,A正确。
B.光合作用能产生氧气,因此产生气泡的速率可反映光合作用速率,B正确。
C.二氧化碳浓度影响光合作用速率,在一定范围内二氧化碳浓度越高,光合作用速率越强,由表中数据第一组排出气泡个数大于第二组,因此第一组培养液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较高,C错误。
D.光合作用产生氧气,氧气作为助燃剂可使快要熄灭的卫生香复燃,D正确。
故选C。
二、实验探究题
9.某生物兴趣小组为探究植物光合作用需要某种原料,设计并完成了以下实验步骤
①将一盆植物放在黑暗处一昼夜。
②选取两片同样大小的叶片A和B,并进行如图处理(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
③将整个装置放在阳光下5小时。
④取A、B两片叶,脱去叶片中的叶绿素。
⑤漂洗叶片,滴加碘液进行检验。
请回答以下问题:
(1)光合作用的主要原料是______和______。
(2)据装置图及上述步骤可知,该实验的变量是______。
(3)将植物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______。
(4)步骤④中,可用______脱去叶片中的叶绿素。
(5)实验现象:叶片A和叶片B有一个变蓝,变蓝的是叶片______。
(6)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7)根据实验结论,温室大棚种植蔬菜,适当增加______能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从而有利于提高产量。
【答案】(1) 二氧化碳##水 水##二氧化碳
(2)二氧化碳
(3)把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
(4)酒精
(5)B
(6)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需要的原料
(7)二氧化碳浓度
【分析】光合作用的定义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贮存着能量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并且释放氧气的过程。由图可知:该图是探究绿色植物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作原料的实验装置,根据氢氧化钠吸收二氧化碳,淀粉遇碘变蓝;对照实验只能有一个变量进行解答。
(1)光合作用实质上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贮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氧气的过程。即二氧化碳+水光能→叶绿体有机物(淀粉)+氧气。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场所是叶绿体,条件是光能,产物是有机物(淀粉)和氧气。
(2)某生物兴趣小组为探究植物光合作用需要某种原料,选取两片同样大小的叶片A和B,并进行如图处理(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A中的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缺少二氧化碳,B中清水不吸收二氧化碳,A、B形成对照,变量是二氧化碳。
(3)要想验证绿叶是否在光下制造淀粉,必须把叶片内原有的淀粉消耗掉,才能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在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就是要把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
(4)酒精能够溶解叶片中叶绿素,所以,步骤④中,能够溶解叶片中叶绿素的溶液是酒精。
(5)根据淀粉遇碘变蓝是淀粉的特性,叶片B能进行光合作用含有淀粉变蓝。
(6)根据淀粉遇碘变蓝是淀粉的特性,叶片B能进行光合作用含有淀粉变蓝,叶片A缺少二氧化碳,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没有淀粉生成,滴加碘液不变蓝。由此得出的结论是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
(7)根据实验结论: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因此温室大棚种植蔬菜,适当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可以增强光合作用,有利于提高产量。
10.下面是实验小组进行的“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图一是“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部分实验步骤,图二是小组同学将实验材料由普通天竺葵换成银边天竺葵并进行的有关创新实验。
(1)图一是“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部分实验步骤,请按实验的先后顺序排序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一B步骤中,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盖起来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该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一C步骤中小烧杯内的液体是__________________,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4)图一D步骤中进行暗处理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图二中,经按正确实验步骤操作后,分别向叶片A、叶片B滴加碘液,现象是:叶片A的绿色部分变蓝、非绿色部分不变蓝;叶片B的绿色部分不变蓝。通过以上现象说明绿叶制造有机物与________________有关。
(6)若用图二装置中的叶片B来验证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将如何处理该装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叶片B形成对照的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DBCA
(2) 形成对照实验 光##光照
(3) 酒精 溶解叶绿素
(4)把叶片中原有的淀粉全部运走或消耗掉
(5)叶绿体和光照(光)
(6) 将不透明塑料袋换成透明塑料袋,同时放入氢氧化钠溶液 叶片A的绿色部分
【分析】(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部分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淀粉遇到碘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
(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
(1)该实验的步骤是:暗处理→部分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所以,图一中“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部分实验步骤,先后顺序排序为:D暗处理、B遮光照射、C酒精脱色、A加碘显色。
(2)图一B步骤中,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盖起来,在这片叶子上,就形成了遮光和未遮光以光为变量的对照实验。
(3)酒精脱色: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片含有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至叶片变成黄白色。脱色时,酒精要隔水加热,因为酒精的燃点低,防止酒精燃烧发生危险。故图一C步骤中小烧杯内的液体是酒精,能溶解叶绿素。
(4)实验前要将实验装置放在暗处24小时,目的是将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以排除原有的淀粉对实验的干扰,保证实验结果所检测到的淀粉是实验过程中形成的。故图一D步骤中进行暗处理的目的是将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
(5)叶片的见光部分进行了光合作用制造了有机物——淀粉,淀粉遇碘液变蓝,未见光部分没有进行光合作用,也就没有淀粉生成,叶片就不会变蓝。叶片A的绿色部分有叶绿体,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非绿色部分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所以,图二中,经按正确实验步骤操作后,分别向叶片A、叶片B滴加碘液,现象是:叶片A的绿色部分变蓝、非绿色部分不变蓝;叶片B的绿色部分不变蓝。通过以上现象能说明:绿叶制造有机物与叶绿体(叶绿素)、光有关。
(6)若用图二装置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唯一不同的变量是二氧化碳,其它条件都相同,因此将不透明塑料袋换成透明塑料袋,同时放入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与叶片B形成对照的应该是叶片A的绿色部分。
11.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无数生物,在呼吸过程中吸收氧气和呼出二氧化碳,工厂中燃烧各种燃料,也大量地消耗氧气排出二氧化碳。但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为什么能维持相对稳定呢?于是某生物兴趣小组提出: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吗?为此,他们制订了以下实验方案。(注: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
(a)先将盆栽天竺葵放在暗室中“饥饿”处理,消耗掉叶片内贮藏的有机物,此过程绿色植物进行的是 作用。
(b)如上图所示,剪取大小、生长状态等都相同的两枝条分别插入盛有清水的烧杯中。装置甲烧杯放入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水槽内,装置乙烧杯放入盛有等量清水的水槽内,将两套实验装置分别套上透明玻璃罩。
(c)将两套装置同时放在阳光下照射几小时。
(d)分别取下甲、乙两组叶片,放在盛有酒精的烧杯中,水浴加热,使叶绿素溶解在酒精中,叶片变成黄白色。
(e)用清水漂洗叶片,分别滴加几滴碘液。稍停片刻,用清水冲掉碘液,检测有无葡萄糖生成的蓝色出现。
请根据以上内容回答问题:
(1)兴趣小组同学作出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_。
(2)本实验中,实验变量是_______________。
(3)a过程填写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
(4)在实验方案中有一处错误,请改正_______________。
(5)若甲组叶片不变蓝,乙组叶片变蓝,则说明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可见绿色植物在维持生物圈碳—氧平衡中起了重要作用。如果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排放量不断增加,会导致温室效应增强,全球气候变暖。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有助于减缓温室效应?_______________。(请提出一条合理建议)
【答案】(1)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
(2)二氧化碳
(3)呼吸
(4)将e步骤中葡萄糖改为淀粉
(5)节约用水用电、绿色出行、保护植被、植树造林等
【分析】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此题考查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必需原料的实验的设计能力,以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归纳能力。
(1)科学探究过程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等。假设是对问题的一种可能的解释,作出假设需要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本实验兴趣小组同学作出的假设应是: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
(2)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对照实验具有变量的唯一性,甲装置中有氢氧化钠吸收二氧化碳,乙装置的清水不吸收二氧化碳,即本实验中,实验变量是二氧化碳。
(3)a.先将盆栽天竺葵放在暗室中“饥饿”处理,消耗掉叶片内贮藏的有机物,此过程绿色植物进行的是呼吸作用,无光,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4)淀粉具有遇碘变蓝的特性,因此用清水漂洗叶片,分别滴加几滴碘液。稍停片刻,用清水冲掉碘液,检测有无淀粉生成的蓝色出现,而不是有无葡萄糖生成。
(5)温室效应使气候转变;地球上的病虫害增加;温室效应可使史前致命病毒威胁人类;海平面上升;气候反常,海洋风暴增多;土地干旱,沙漠化面积增大。所以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节约用水用电、绿色出行、保护植被、植树造林等,每个人都应该积极地加入环境保护的行列。
12.某小组在探究植物光合作用时设计了如图所示的三个装置,玻璃隔板与钟罩之间用凡士林密封。实验前,已将三个装置中的植物放在黑暗处一昼夜。请据图回答问题(注: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
(1)实验前把装置中的植物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______。
(2)若要探究“光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条件”,应选取的实验装置是 ______。
(3)光照4小时后,将甲、乙装置内的叶片分别放入酒精中隔水加热,漂洗后滴加碘液,发现装置甲中的叶片会变蓝,该实验说明了:______。
(4)三个实验装置中的植物、培养液、隔板、光照、温度等条件都应相同,主要目的是 ______。
【答案】(1)将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避免对实验结果产生干扰
(2)甲和丙##丙和甲
(3)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
(4)控制单一变量
【分析】(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部分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碘遇到淀粉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关键是确定控制实验变量、设置对照实验。
(2)图示中的实验装置设置的对照实验是:甲与乙,变量是二氧化碳,目的是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甲与丙,变量是光,目的是探究光是光合作用的条件。
(1)实验前要对植物放到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将叶片中原有的淀粉运走或耗尽,如果叶片内残留有以前光合作用制造的淀粉,实验结果就会不明显,为了排除原有淀粉的干扰,放到黑暗处一昼夜,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淀粉,原来的淀粉消耗完后,就不会干扰实验,使实验结果更加明显。
(2)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对照实验;一组对照实验只能有一个变量,甲和丙的变量是光照,因此图中三个实验装置:甲与乙,变量是二氧化碳,目的是探究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甲与丙,变量是光,目的是探究光合作用的条件是光。
(3)甲、乙装置对照实验变量是二氧化碳。光照4小时后,将甲、乙装置内的叶片分别放入酒精中隔水加热,漂洗后滴加碘液,发现装置甲中的叶片会变蓝,该实验说明了: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
(4)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对照实验;一组对照实验只能有一个变量。三个实验装置中的植物、培养液、隔板、光照、温度等条件都相同,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
13.图是兴趣小组的同学探究某物质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的实验装置。请分析回答:
(1)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的第一个步骤是____________,进行该步骤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的第二个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的第三个步骤是:摘下实验所用叶片,将叶片放入盛有__________________的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片中含有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溶解到其中,叶片变成黄白色。
(5)实验的第四个步骤是:取出黄白色的叶片并用清水漂洗,然后平铺在培养皿中,向叶片滴加_________,稍停片刻,用清水冲洗叶片。滴加上述物质是为了检验叶片是否产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经过上述实验,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吸收二氧化碳
(2) 将实验装置放在黑暗处一昼夜 将叶片中的淀粉运走耗尽
(3)将实验装置移到光下数小时
(4) 酒精 叶绿素
(5) 碘液 淀粉
(6) 叶片在瓶外的部分变蓝,在瓶内的部分不变蓝 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
【分析】(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部分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淀粉遇到碘液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关键是确定控制实验变量、设置对照实验。
(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且条件适宜的就是对照组。
(1)氢氧化钠溶液有吸收二氧化碳的作用。 使瓶内与瓶外的植物能形成对照实验。
(2)为了排除叶片内原有淀粉对实验现象的影响,实验前要将实验装置放在暗处一昼夜,目的是将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以排除原有的淀粉对实验的干扰,保证实验结果所检测到的淀粉是实验过程中形成的。因此,第一步骤将实验装置放在黑暗处一昼夜。
(3)实验的第二个步骤是:将实验装置移到光下数小时,使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4)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片含有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至叶片变成黄白色。脱色时,酒精要隔水加热,因为酒精的燃点低,防止酒精燃烧发生危险。
(5)淀粉有遇碘液变蓝色的特性,实验的第四个步骤是:取出黄白色的叶片并用清水漂洗,然后平铺在培养皿中,向叶片滴加碘液,稍停片刻,用清水冲洗叶片。滴加上述物质是为了检验叶片是否产生淀粉。
(6)经过上述实验,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所以玻璃瓶中的叶片由于缺乏二氧化碳而不能正常进行光合作用,不能制造有机物淀粉,因此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叶片在瓶外的部分变蓝,在瓶内的部分不变蓝。
14.学习了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后,小光同学对原有的实验进行改进和整合,设计了如下实验:把一株银边天竺葵(叶片边缘部分的细胞中无叶绿体)放于黑暗处一昼夜,按下图进行处理(氢氧化钠能吸收二氧化碳),移到阳光下几小时,对标记叶片经酒精脱色后滴加碘液。请你分析回答小光实验中的有关问题:
(1)实验前将天竺葵植株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叶片E部分的处理方法是把整个叶片的一部分用黑纸片从_____遮盖起来。
(3)叶片放在_________中隔水加热,叶片由_______色变成了______色。
(4)叶片脱色后滴加碘液,叶片变成蓝色的部位是__________。
(5)若要探究“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吗?”应选用_______组。
(6)通过A、C组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C、D组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
【答案】(1)将叶片中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
(2)上下两面
(3) 酒精 绿 黄白
(4)C
(5)B、C##C、B
(6) 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水 植物的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分析】(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选叶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
(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是实验组,没有处理且条件适宜是的是对照组。
(1)将银边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让叶片内的淀粉运走耗尽,避免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2)图中叶片E部分的处理方法是把整个叶片的一部分用黑纸片从上下两部分遮盖起来,这样可以与C形成一组对照实验,实验的变量是光照,其它的实验条件相同,有利于控制实验的变量。
(3)酒精能溶解叶绿素,把叶片放在酒精中隔水加热,使叶片含有的叶绿素溶解于酒精中,直到叶片变成黄白色。
(4)分析图可知,A由于叶片的叶脉被切断,不能向叶片部分输送水分,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滴加碘液不变蓝色;B叶片由于固体氢氧化钠吸收了二氧化碳,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滴加碘液不变蓝色;C叶片部分能有叶绿体,水分,二氧化碳等,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滴加碘液变成蓝色;D叶片部分缺少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滴加碘液不变蓝色;E叶片部分缺少光照,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滴加碘液不变蓝色。因此, 叶片脱色后滴加碘液,变蓝色的部位是C。
(5)若要探究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吗?因为B叶片缺少二氧化碳,固体氢氧化碳吸收了二氧化碳,C叶片能吸收二氧化碳,这样B和C组形成一组对照实验,实验的变量是二氧化碳,其它的实验条件相同。
(6)通过(4)分析可知,通过A、C组形成对照实验,变量是水,得出的结论是光合作用的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C、D组形成对照实验,实验的变量是叶绿体,得出的结论是植物的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15.绿色植物使山川大地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没有绿色植物就没有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为了更全面的探究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某生物实验小组选取一株有白斑叶片和绿色叶片的牵牛花进行如图一所示的实验(二氧化碳气体易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图二为某同学上网查找到某植物在阴天条件下一天内各时刻氧气释放速率曲线图。请据图分析回答问题:
(1)实验前先将这株牵牛花进行暗处理,这样处理的目的是______。
(2)把经过暗处理的牵牛花植株按上图所示方式处置后移至光下数小时,再将a、b、c、d四片叶子取下,分别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______加热,待叶片变成______后,取出叶片漂洗,向这四片叶子滴加碘液,观察颜色变化。
(3)若a叶铝箔遮盖部分不变蓝,c叶白斑部分不变蓝。a、c叶中其它绿色部分都变蓝,则说明光合作用需要______。
(4)本实验中b叶和d叶形成了一组对照实验,预期实验结果是b叶片______,d叶片______。根据本组实验,请你提出提高大棚蔬菜产量的措施______。
(5)根据图二的曲线可推知,在A、B、C、D四点中,该植物积累有机物最多的是______点。
【答案】(1)将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
(2) 隔水##水浴 黄白色
(3)光和叶绿体
(4) 不变蓝 变成蓝色##变蓝色##变蓝 适当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
(5)D
【分析】(1)该实验的方法步骤:暗处理→遮盖后光照射→几小时后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液→冲洗观察叶色现象。
(2)图一所示的实验中有3组对照实验,分别是a叶的遮光部分和未遮光部分,变量是光;c叶的白色部分和绿色部分,变量是叶绿体;b瓶中的NaOH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d瓶中放的是清水,b和d是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二氧化碳。
(1)实验前先将这株牵牛花进行暗处理,这样处理的目的是利用了绿色植物进行的呼吸作用,将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转运或消耗,防止对实验造成干扰。
(2)酒精能溶解叶绿素,而且酒精是易燃、易挥发的物质,直接加热容易引起燃烧发生危险。使用水对酒精进行加热,起到控温作用,以免酒精燃烧发生危险。因此对叶片进行酒精脱色时,一般采用把酒精放在小烧杯内隔水加热的方法,直到叶片变成变成黄白色,酒精变为绿色。
(3)碘遇淀粉变蓝。结合分析,若a叶铝箔遮盖部分不变蓝,其他绿色部分都变蓝,说明光是光合作用必不可少的条件;若c叶白斑部分不变蓝,其他绿色部分都变蓝,则说明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4)结合分析,本实验中b叶和d叶形成了一组对照实验,预期实验结果是b叶片不变蓝(因为缺少二氧化碳,不能合成淀粉),d叶片变蓝(因为有二氧化碳,可以合成淀粉)。
由以上实验结果可提出适当增加大棚内的二氧化碳浓度,可提高光合作用强度,合成更多的有机物,达到增产的目的。
(5)根据图二的曲线可推知,在A、B、C、D四点中,图中D点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过了D点后,呼吸作用大于光合作用,有机物开始减少,从B点至D点之间光合作用强度始终大于呼吸作用,有机物得到积累,因此有机物在D点时积累最多。
初中人教版 (新课标)第一节 种子的萌发巩固练习: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版 (新课标)第一节 种子的萌发巩固练习,文件包含探究题05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七年级上册实验专题解析版docx、探究题05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七年级上册实验专题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生物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第二节 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课后测评: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第二节 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课后测评,文件包含探究题09呼吸作用的相关实验-七年级上册实验专题解析版docx、探究题09呼吸作用的相关实验-七年级上册实验专题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2页, 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第三章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当堂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第三章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当堂达标检测题,文件包含探究题06观察叶片的结构-七年级上册实验专题解析版docx、探究题06观察叶片的结构-七年级上册实验专题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8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