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生物圈中的人第四章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第二节 血流的管道──血管一课一练
展开实验材料:尾鳍色素少的活的小鱼、显微镜、培养皿滴管、纱布。
实验步骤:
①用湿纱布把小鱼头部的鳃盖和躯干部包裹起来,只露出尾部(如图);
②把这条小鱼放在培养皿里,使尾鳍平贴在培养皿底部;
③观察时,将培养皿放在显微镜的载物台上,用低倍镜观察尾鳍内的血管及血液在血管内的流动情况。(观察过程中用滴管往纱布上滴水以保持湿润,保证鱼正常呼吸,实验结束后将小鱼放回鱼缸中。)
实验结果: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如下图
毛细血管
静脉
动脉
实验要点
材料选取时应选用尾鳍色素少的、活的小鱼。
血液在三种血管之间流动的方向是:动脉血→毛细血管→静脉。
为什么要用湿棉絮包裹小鱼的鳃盖和躯干部? 为了保证小鱼正常呼吸。
应用低倍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
显微镜下判断小鱼尾鳍毛细血管的主要依据是:红细胞单行通过。
若在视野中看到如图所示的图像( 箭头表示血流方向),则 A表示静脉血管,B表示动脉血管。
针对演练
1.实验随着我们学习生物的旅途。下列关于“观察小鱼尾鳍的血液流动”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观察过程中应使用低倍镜B.防止小鱼乱跳可选择死鱼进行实验
C.为了保证正常呼吸用湿纱布包裹小鱼D.实验后将小鱼放回适宜其生活的环境中
【答案】B
【详解】A.小鱼尾鳍内含色素,颜色深,视野较暗,因此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应该用低倍的显微镜,低倍镜比高倍镜的视野亮,A正确。
B.死鱼失去了生命活动的特征,血液不能流动,B错误。
C.鱼用鳃呼吸,呼吸的是水中的氧气,因此,观察过程中,时常用滴管往裹小鱼的棉絮上滴水,可以保持湿润,保证鱼的正常呼吸,C正确。
D.我们应该爱护小动物。实验后将小鱼放回适宜其生活的环境中,D正确。
故选B。
2.下图表示的是显微镜下小鱼尾鳍血管中血液流动情况(箭头表示血流方向),则2端表示的血管是( )
A.动脉B.静脉C.毛细血管D.动脉或静脉都有可能
【答案】B
【分析】分析图可知:1是毛细血管、2静脉、3动脉。据此答题。
【详解】人体内的血管有动脉血管、静脉血管、毛细血管三种类型。动脉的功能是把心脏的血液输送到全身各处,故动脉内的血液流动方向是从主干流向分支,静脉的功能是把全身各处的血液送回心脏,故静脉内的血液流动方向是从分支流向主干,毛细血管管腔小,红细胞只能成单行通过。
2是静脉内的血液流动方向是从分支流向主干。
故选B。
3.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现象时,判断小动脉的依据是( )
A.血管内血液的颜色B.血液由主干流向分支
C.红细胞单行通过D.血液由分支流向主干
【答案】B
【详解】由分析可知,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时,判断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依据是: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动脉,因此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4.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时,判断毛细血管的依据是( )
A.管壁较厚B.管中红细胞成单行通过C.血液流向心D.管腔较大
【答案】B
【详解】A.毛细血管管壁仅由一层细胞构成,管壁最薄,A不符合题意。
B.毛细血管的内径十分小,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在显微镜下能很清楚的看到,B符合题意。
C.毛细血管是连通最小动脉和静脉之间的血管。在显微镜下无法判断血液是否流向心脏,C不符合题意。
D.毛细血管管腔最小,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在“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的实验”中,用浸湿的棉絮把小鱼头部的鳃盖和躯干部包裹起来,其主要目的是( )
A.防止小鱼在培养皿中跳动B.遮盖住头部和躯干部血液流动的情况
C.压迫头部和躯干,使血液集中到尾鳍D.维持小鱼的正常呼吸
【答案】D
【详解】小鱼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来获得水中的溶解氧,因此在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的实验过程中,要用浸湿的棉絮将小鱼的头部的鳃盖和躯干包裹起来,目的是保持小鱼正常的呼吸。
故选D。
6.某中学生物学老师组织了一次主题为“显微镜与细胞”的自选实验活动。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如下生物材料和实验器具:葫芦藓,洋葱鳞片叶,活的小鱼,人血永久涂片,清水,生理盐水,碘液,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等。下列观察目的与所选材料不对应的一组是( )
A.观察血液在血管中的流动,应该选择的生物材料是活的小鱼
B.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应该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
C.观察细胞中的叶绿体,应选择的生物材料是葫芦藓
D.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结构时,需要用碘液染色
【答案】B
【详解】A.观察血液在血管中的流动情况,我们要观察的是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因此需要选择的生物材料是活的小鱼,A正确。
B.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应该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目的是为了保证细胞的正常形态,B错误。
C.植物细胞绿色见光部位的细胞内才有叶绿体,洋葱内表皮细胞不含有叶绿体,葫芦藓的叶绿素,很薄只有一层细胞,因此可选用葫芦藓来观察叶绿体,C正确。
D.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需要用碘液进行染色,便于看清细胞核等结构,D正确。
故选B。
7.图为“观察小鱼尾鳍的血液流动”实验及观察到的物像。以下解释不合理的是 ( )
A.血管①是小动脉B.用湿棉花包裹鱼主要是避免损伤鱼
C.血管③是小静脉D.血管②应使用低倍显微镜寻找
【答案】B
【详解】A.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动脉,如图中的①,A不符合题意。
B.用湿棉花包裹鱼的目的是保持小鱼正常的呼吸,B符合题意。
C.由分支汇集而成的血管是静脉,如图中的③,C不符合题意。
D.小鱼尾鳍内含色素,颜色深,视野较暗,因此血管②应使用低倍显微镜寻找,低倍物镜视野亮,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二、实验探究题
8.如图是“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实验,图甲表示对实验材料的处理,图乙表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视野图像,请根据实验步骤和观察到的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方法步骤】如图甲所示。
(1)用湿棉絮包裹在小鱼头部的鳃盖和躯干部,露出口和尾部,在实验观察过程中,应时常往棉絮上滴加清水,目的是保证小鱼______。
(2)将小鱼平放在培养皿中,使尾鳍平贴在培养皿上,等鱼安定后,再将【A】______(填仪器名称)盖在尾鳍
(3)将培养皿放在载物台上,用______倍显微镜观察尾鳍血管内血液流动情况。
【观察与分析】图乙表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图像,通过观察,可以看到三种不同的血管。
(4)①是______血管,管壁较厚,管内血流速度______。
(5)②是______血管,判断的理由是______。
(6)③是静脉血管,是将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______的血管。
【完成实验】待实验结束后,将小鱼放回鱼缸,避免伤害。
【反思与交流】
(7)我们看到手臂上的“青筋”就是分布较线的静脉,在四肢静脉的内表面,通常具有防止血液倒流的______。
(8)在输血或输液时,针刺入的是静脉血管,针刺部位的上方用胶皮管捆扎起来的目的是______,血管由于血液较多而膨胀起来,便于针刺入。
如果动脉血管受到损伤,应该尽快救治,不能耽搁。
【答案】(1)正常呼吸
(2)载玻片
(3)低
(4) 动脉 快
(5) 毛细 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
(6)心脏
(7)静脉瓣
(8)阻止血液流回心脏
【分析】 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时,判断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依据是: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动脉,由分支流向主干的血管是静脉,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毛细血管。图中①是动脉,②是毛细血管,③是静脉。
(1)小鱼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来获得水中的溶解氧,因此在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的实验过程中,要用浸湿的棉絮,并经常滴加清水,将小鱼的头部的鳃盖和躯干包裹起来,目的是保持小鱼正常的呼吸。
(2)等小鱼安静时,将小鱼平放在培养皿中,使尾鳍平贴在培养皿上,用A载玻片覆盖小鱼尾鳍,再将培养皿放置在载物台上,这样可避免污染载物台和物镜。
(3)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暗,倍数越小,视野越亮,小鱼尾鳍内的毛细血管中有血液,颜色较重,因此我们要用低倍镜观察,视野较亮,范围较大。
(4)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动脉,①是动脉血管,管壁较厚,管内血流速度快。
(5)②是毛细血管,毛细血管管腔最细,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
(6)③是静脉血管,是将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
(7)静脉是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静脉的管壁薄、弹性小、管腔大,管内血流速度慢;四肢静脉的内表面有防止血液倒流的静脉瓣。
(8)在静脉血管内,血液是从远心端流向近心端的,因此用乳胶管扎紧上臂后,在结扎处的远心端的静脉会因血液滞留而膨大,同时,又因静脉内具有防止血液倒流的静脉瓣,所以血液不会倒流而会出现结状突起。所以抽血或者输血时,要用橡皮管捆扎针刺入部位的上方(近心端),这主要目的是阻止血液流回心脏,让静脉积血膨胀,便于寻找。
9.“观察小鱼尾蠕的血液流动”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如图所示,其中①表示毛细血管,②表示静脉,据图回答问题。
(1)观察到的血流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__(填标号)。
(2)最适合进行物质交换的血管是______(填标号),它的特点之一是管内径极小,______只能单行通过。
(3)实验中用来观察的工具是______,实验时要用湿______把小鱼头部的鳃部和躯干部包裹起来,以保证小鱼在离水状态下能生存较长的时间。
【答案】(1) ③ ① ②
(2) ① 红细胞
(3) 显微镜 纱布
【分析】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时,判断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依据是:从较粗的主干流向较细的分支的血管是动脉,由较细的分支汇集而成的较粗的血管是静脉,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毛细血管。据此可知,图中①是毛细血管,②是静脉,③是动脉。
(1)血液在心脏和全部血管所组成的管道系统中的循环流动叫做血液循环,血液流动方向的一般规律是:心室→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心房。所以,图中①是毛细血管,②是静脉,③是动脉,血流方向是③→①→②。
(2)①毛细血管在体内数量很多,分布很广;其管壁最薄,只有一层扁平上皮细胞构成;管的内径十分小,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管内血流速度最慢;连通于最小的动脉和静脉。这些特点便于血液与组织细胞充分地进行物质交换。
(3)显微镜是被用来放大微小物体的工具,要观察血液中血细胞的流动情况要用低倍显微镜观察。小鱼用鳃呼吸,因此实验时要用湿纱布把小鱼头部的鳃部和躯干部包裹起来,以保证小鱼在离水状态下能生存较长的时间。
10.图甲为“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实验材料的处理,图乙为该实验中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血管和血液的视野图像,图丙为人血永久涂片在显微镜下的视野图。请据图及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中填图中序号)
甲乙丙
(1)为了便于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应选择尾鳍色素______(选填:较多;较少)的活小鱼。通常情况下,应使用______(选填:高;低)倍显微镜观察。
(2)图甲中,在实验前,要用浸湿的棉絮将小鱼头部的鳃盖和躯干包裹起来。下列是有关这一做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有利于小鱼呼吸B.使小鱼减少跳动便于观察
C.使鱼体保持湿润,减少伤害D.使小鱼不会产生离开水的恐惧感
(3)如图乙所示,请你判断:血管1是______;血管2______,判断的依据是______;血管3是______。
(4)图丙中细胞a富含______,具有运输氧的功能。当人体中细胞a的数量低于正常值时,会患贫血。在给严重贫血患者进行输血治疗时,如果患者是O型血,最好给他输______型的浓缩______(填血细胞种类)悬液。
(5)当人体被细菌感染时,图丙中b______的数量会增多,这说明血液不仅具有运输作用,还具有保护和______的作用。
(6)在实验结束后,应将小鱼( )
A.放回鱼缸B.拿出实验室玩C.拿回家观赏D.扔进垃圾桶
【答案】(1) 少 低
(2)BCD
(3) 动脉 毛细血管 红细胞单行通过 静脉
(4) 血红蛋白 O 红细胞
(5) 白细胞 防御
(6)A
【分析】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时,判断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依据是: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动脉,由分支流向主干的血管是静脉,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毛细血管。图乙中1是动脉,2是毛细血管,3是静脉。图丙中a是红细胞,b是白细胞,c血小板,d是血浆。
(1)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流情况时,为了便于观察,应选取尾鳍色素少的活鱼,因为色素少容易观察实验现象。若尾鳍的色素较深时,不易观察到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情况。选择低倍物镜观察。
(2)小鱼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来获得水中的溶解氧,因此在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的实验过程中,要用浸湿的棉絮,并经常滴加清水,将小鱼的头部的鳃盖和躯干包裹起来,目的是保持小鱼正常的呼吸,因此A正确,BCD错误。
故选BCD。
(3)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时,判断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依据是: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动脉,由分支流向主干的血管是静脉,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毛细血管。其中毛细血管的特点是:管腔最细,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管壁最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血流速度最慢;这些特点都有利于血液与组织细胞间进行物质交换。图中1是动脉血管,3是静脉血管,2是毛细血管,原因是红细胞单行通过。
(4)红细胞内富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在氧浓度高的地方与氧结合,在氧浓度低的地方与氧分离,所以红细胞的功能是运输氧气。贫血指的是红细胞的数量过少或血红蛋白的含量过低。贫血患者应补充铁和蛋白质。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患者的血型是O型,按照输血的原则,它最好是输O型血。目前临床上建议成分输血,所以贫血患者应输红细胞悬浮液。
(5)白细胞有防御感染、吞噬病菌的功能。白细胞可以作变形运动,因此白细胞能穿过毛细血管壁,聚集在感染处,吞噬病菌。故当人体某处受伤感染时,白细胞就会增多。
(6)我们要保护生物多样性,在实验结束后,应将小鱼放回鱼缸,因此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11.根据“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实验回答问题。
(1)该实验在选择活小鱼时,应选尾鳍色素_____________的(填“多”或“少”),以利于观察。
(2)实验时,将盛有小鱼的培养皿放在载物台上,用_____________(高倍、低倍)显微镜观察尾鳍血管内血液流动情况。
(3)下图中血管B管腔小,红细胞只能单行通过,它是_____________;根据图中血流方向可判断血管C是_____________。
(4)血液在血管中不断流动,为其提供动力的器官是_____________,它是输送血液的泵。
【答案】(1)少
(2)低倍
(3) 毛细血管 动脉
(4)心脏
【分析】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时,判断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依据是:从较粗的主干流向较细的分支的血管是动脉,由较细的分支汇集而成的较粗的血管是静脉,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毛细血管。据此可知,图中的A是静脉,B是毛细血管,C是动脉。
(1)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流情况时,为了便于观察,应选取尾鳍色素少的活鱼,如果选择色素多的小鱼,颜色太深,视野暗,就不容易观察血流情况;选择色素少的小鱼,观察得就清楚些。
(2)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暗,倍数越小,视野越亮,小鱼尾鳍内的毛细血管中有血液,颜色较重,因此我们要用低倍镜观察尾鳍血管内血液流动情况。
(3)毛细血管在体内数量很多,分布很广;其管壁最薄,只有一层扁平上皮细胞构成;管的内径十分小,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所以,图中的B血管是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毛细血管。结合分析可知,根据图中血流方向可判断血管C是动脉(由主干到分支)。
(4)心脏主要由心肌组成,心脏壁主要由肌肉组织构成。它不停的收缩和舒张,推动血液在血管里循环流动,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
12.实验探究: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及“人血涂片”,请根据实验的方法步骤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填图中序号)
(1)通常情况下,使用甲图中______倍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情况。
(2)最好用尾鳍色素______(填“多”或“少”)的小鱼,用湿棉絮包裹在小鱼头部的鳃盖和躯干部,在实验观察过程中,应时常往棉絮上滴加______,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
(3)图乙是人血涂片视野,当人体有炎症时,数量高于正常值的是[ ]______,当[⑧]数量低于正常值时容易得______病。
(4)图丙中,血管b是______,判断的主要依据是______。血管c是______。
【答案】(1)低
(2) 少 清水 保证小鱼的正常呼吸
(3) ⑥白细胞 贫血
(4) 毛细血管 红细胞呈单行通过 静脉
【分析】图甲中①是目镜,②是粗准焦螺旋,③是细准焦螺旋,④是物镜;图乙中⑤是血浆,⑥是白细胞,⑦是血小板,⑧红细胞;图丙中a动脉,b毛细血管,c静脉。
(1)小鱼尾鳍内含色素,颜色深,视野较暗,因此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应该用低倍的显微镜,低倍镜比高倍镜的视野亮。
(2)小鱼尾鳍内含色素,颜色深,视野较暗,因此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应该选择小鱼尾鳍含色素少。小鱼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来获得水中的溶解氧,因此在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的实验过程中,要用浸湿的棉絮,并经常滴加清水,将小鱼的头部的鳃盖和躯干包裹起来,目的是保持小鱼正常的呼吸。
(3)当细菌侵入人体后,白细胞能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并将细菌吞噬。白细胞的主要功能为防御病菌、免疫和清除坏死组织等。当人体有炎症时,数量高于正常值的是⑥白细胞。当⑧红细胞的数量及血红蛋白的含量偏低,可能患贫血,因为铁是合成血红蛋白必不缺少的物质。所以平时应多吃一些含蛋白质和铁丰富的食物。
(4)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时,判断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依据是: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动脉,由分支流向主干的血管是静脉,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毛细血管。图丙中b内红细胞呈单行通过是毛细血管,c由分支流向主干的血管是静脉。
13.如图为“观察小鱼尾鳍”及三种血管关系示意图,请回答:
(1)甲图中,为了便于观察,应选取尾鳍颜色_______(填“深”或“浅”)的活小鱼。
(2)用_______(填“干”或“湿”)纱布包裹小鱼,用_______(填“高”或“低”)倍镜观察尾鳝血管内的血流情况。
(3)写出乙图中所示的血管名称:③______。
(4)血液在三种血管中的流动方向为_______(用图乙中的数字和箭头表示)。
(5)在实验过程中还应时常往棉絮上滴水,目的是________。
【答案】(1)浅
(2) 湿 低
(3)静脉
(4)①→②→③
(5)保证小鱼正常呼吸
【分析】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时,判断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依据是: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动脉,由分支汇集而成的血管是静脉,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毛细血管。
(1)鱼尾鳍内含色素,颜色深,视野较暗,不易观察,因此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应该选择小鱼尾鳍含色素少,颜色浅的。
(2)小鱼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来获得水中的溶解氧,因此在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的实验过程中,要用浸湿的棉絮,将小鱼的头部的鳃盖和躯干包裹起来,目的是保持小鱼正常的呼吸。
(3)在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的实验中,小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的判断依据是: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①小动脉;由分支汇集而成的血管是③小静脉;连接最小动脉和静脉的血管是毛细血管,②毛细血管中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
(4)血流方向为:动脉→毛细血管→静脉。由小问(3)详解可知:题图乙中血液在三种血管中的流动方向为①→②→③。
(5)小鱼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来获得水中的溶解氧,因此在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的实验过程中,经常向棉絮上滴加清水,目的是保持小鱼正常的呼吸。
14.图甲乙为“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实验及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像,图丙为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物质交换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观察前,用湿纱布包住小鱼的头部和躯干部,目的是________。
(2)待小鱼安定后,用__________填(“低”或“高”)倍镜进行观察。
(3)图乙中的血管①是_____________,判断的主要依据是________。
(4)丙图所示的血管类型是_________,经过该处后血液成分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
(5)在丙图处氧与血红蛋白处于_______(结合/分离),营养物质是由_______运输的。
【答案】 维持小鱼正常呼吸 低 动脉 血液由主干流向分支 毛细血管 营养物质和氧气减少,二氧化碳等代谢废物增加 分离 血浆
【解析】图乙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时,判断小动脉、小静脉和毛细血管的依据是: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小动脉,血液流动的速度最快;由分支汇集而成的血管是小静脉,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毛细血管,连通与最小的动脉和静脉之间。图中①是动脉,②是毛细血管,③是静脉。图丙可以看出红细胞单行,管壁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所以为毛细血管。
【详解】(1)小鱼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来获得水中的溶解氧,因此在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的实验过程中,要用浸湿的棉絮将小鱼的头部的鳃盖和躯干包裹起来,目的是保持小鱼正常的呼吸。
(2)观察前要先把这条小鱼放在培养皿里,使尾鳍平贴在培养皿底部,然后用低倍镜进行观察。因为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暗,倍数越小,视野越亮,小鱼尾鳍内的毛细血管中有血液,颜色较重,因此我们要用低倍镜观察,视野较亮。
(3)判断小动脉、小静脉和毛细血管的依据是: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小动脉,血液流动的速度最快;由分支汇集而成的血管是小静脉,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毛细血管,连通与最小的动脉和静脉之间。图中①是动脉,②是毛细血管,③是静脉。
(4)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时,判断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依据是: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动脉,由分支流向主干的是血管是静脉,红细胞单行通过的血管是毛细血管。图中血液由主干流向分支的是血管是①动脉,图中血液由分支流向主干的是血管是③静脉;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血管是②毛细血管。据此可知,①是动脉,②是毛细血管,③是静脉。毛细血管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是:管腔最细,只有8-10微米,只允许细胞单行通过;管壁最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血流速度最慢。据图丙可见红细胞单行通过该血管,所以图丙表示毛细血管。毛细血管会跟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将氧气和营养物质输送给组织细胞,同时将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代谢废物带走。所以,经过该处后血液成分发生的变化是营养物质和氧气减少,二氧化碳等代谢废物增加。
(5)组织细胞处的氧气较少,血红蛋白在含氧低的地方会与氧分离,血液中的营养物质是由血浆运输的。
15.在学习人体的过程中,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不同的科学探究:
(一)某小组同学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要探究“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对馒头的消化作用”,应选用______号试管进行实验,那么图中“?”处的处理方法是______。实验中①、②试管中都加入等量的馒头碎屑的原因是______。
(2)将三支试管放入37℃温水中,原因是______,当温度升高时,消化酶活性会______(减弱/增强/不变)。
(3)细嚼馒头有甜味的原因是淀粉被初步分解成______。
(4)为探究消化液中含淀粉酶的情况,某同学把唾液换成胃液、胆汁,其他条件不变
该实验的变量是______,预测2号、3号试管的实验现象分别是______。此实验验证了:胃液和胆汁中不含______。
(二)另一组同学探究血液和血管。如图1所示是“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实验材料的处理,图2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视野图像,图3所示“人血涂片”在显微镜视野中的示意图,请根据实验的方法步骤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5)在“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过程中,用湿棉絮包裏在小鱼的鳃盖和躯干部,并时常往棉絮上滴加清水,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使用______倍显微镜观察尾鳍血管内血液的流动情况(选填“低”或“高”)。
(6)图2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血管图像,你认为[1]是______血管。
(7)若某人从平原地区到高原地区生活,则图3中的[ ]______会增多。
(8)图3中的4与5在细胞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______。
【答案】(1) ①③##③① 不搅拌 控制单一变量
(2) 37℃是酶起催化作用的最适宜温度 减弱
(3)麦芽糖
(4) 消化液种类 变蓝、变蓝 淀粉酶
(5) 保证小鱼正常呼吸 低
(6)动脉
(7)6红细胞
(8)4有细胞核
【分析】(一)本实验设置了两组对照实验:一组是①号试管和②号试管,变量是唾液,目的是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另一组是①号试管③号试管,变量是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目的是探究牙齿和舌在淀粉消化中的作用;(二)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时,判断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依据是: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动脉,由分支流向主干的血管是静脉,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毛细血管。图中1是动脉,2是毛细血管,3是静脉;血液的组成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从图中可以看出:数量最多的细胞,呈两面凹的圆饼状、没有细胞核的是6红细胞;数量最少的、比红细胞大,有细胞核的是4白细胞;5血小板的个体最小,因而在显微镜下不易观察到的是血小板。
(1)为了确保实验结果只是由实验变量的不同引起的,就应当使实验环境中除实验变量不同外,其它条件都相同;要探究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对馒头的消化作用,就要以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为变量设置对照实验,实验中,把馒头切成碎屑是模拟牙齿的咀嚼,搅拌是模拟舌的搅拌;因此,以①、③号试管形成对照实验,因此③除对馒头块不做处理外,加入唾液后不能进行搅拌;实验中①、②试管变量是唾液,因此都加入等量的馒头碎屑目的是保持单一变量。
(2)消化酶发挥作用的最适温度是人体内的温度,因此实验中要将试管放入37℃温水中,37℃时消化酶的活性最强,利于消化酶发挥作用;唾液淀粉酶的消化作用受温度的影响,随着温度的逐渐升高,消化作用逐渐增强,达到一定温度后(37℃),消化作用最强,然后随温度升高,酶的活性受到抑制,消化作用又逐渐减弱。
(3)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可以在口腔中将淀粉转变成麦芽糖,麦芽糖有甜味。
(4)1号试管是唾液、2号试管是胃液、3号试管是胆汁,因此本实验变量为消化液的种类;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可以将淀粉转变成麦芽糖;胃液和胆汁不能消化淀粉,胃液可以消化蛋白质,胆汁可以乳化脂肪,淀粉遇碘液变成蓝色,所以2号试管和3号中的淀粉仍然存在,所以滴加碘液后变成蓝色,1号试管中的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变成麦芽糖,滴加碘液后不会变成蓝色。
(5)小鱼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来获得水中的溶解氧,因此在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的实验过程中,要用浸湿的棉絮,并经常滴加清水,将小鱼的头部的鳃盖和躯干包裹起来,目的是保持小鱼正常的呼吸。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暗,倍数越小,视野越亮,小鱼尾鳍内的毛细血管中有血液,颜色较重,因此我们要用低倍镜观察,视野较亮。
(6)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时,判断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依据是: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动脉,由分支汇集而成的血管是静脉,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毛细血管。其中毛细血管的特点是:管腔最细,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管壁最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血流速度最慢;这些特点都有利于血液与组织细胞间进行物质交换,因此图中1是动脉,图中2是毛细血管,因红细胞是单行通过的,3是由分支流向主干的血管,是静脉。
(7)6红细胞富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是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它在氧浓度高的地方与氧结合,在氧浓度低的地方与氧分离,因此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运输氧,所以若某人从平原地区到高原地区生活,则图3中的6红细胞的数量会增多。
(8)4是白细胞体积大,有细胞核;5是血小板体积小,无细胞核。试管编号
1
2
3
2毫升淀粉糊保温
2毫升唾液、搅拌37℃
2毫升胃液、搅拌37℃
2毫升胆汁、搅拌37℃
2滴碘液后颜色
不变蓝
中考生物二轮复习实验突破巩固练习: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含解析): 这是一份中考生物二轮复习实验突破巩固练习: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含解析),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紧压前臂的“青筋”,下图是人体的三种血管模式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人教版 (新课标)第一节 流动的组织──血液课后复习题: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版 (新课标)第一节 流动的组织──血液课后复习题,文件包含探究题03用显微镜观察人血永久涂片解析版docx、探究题03用显微镜观察人血永久涂片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生物中考复习 初中生物实验突破(通用版):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课后作业: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中考复习 初中生物实验突破(通用版):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课后作业,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紧压前臂的“青筋”,下图是人体的三种血管模式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