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探究题03 蚂蚁的通讯-八年级上册实验专题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原卷
      探究题03 蚂蚁的通讯-八年级上册实验专题(原卷版).docx
    • 解析
      探究题03 蚂蚁的通讯-八年级上册实验专题(解析版).docx
    探究题03  蚂蚁的通讯-八年级上册实验专题(原卷版)第1页
    探究题03  蚂蚁的通讯-八年级上册实验专题(原卷版)第2页
    探究题03  蚂蚁的通讯-八年级上册实验专题(原卷版)第3页
    探究题03  蚂蚁的通讯-八年级上册实验专题(解析版)第1页
    探究题03  蚂蚁的通讯-八年级上册实验专题(解析版)第2页
    探究题03  蚂蚁的通讯-八年级上册实验专题(解析版)第3页
    还剩1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初中生物人教版 (新课标)八年级上册第三节 社会行为当堂检测题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人教版 (新课标)八年级上册第三节 社会行为当堂检测题,文件包含探究题03蚂蚁的通讯-八年级上册实验专题解析版docx、探究题03蚂蚁的通讯-八年级上册实验专题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3页, 欢迎下载使用。
    探究题03  蚂蚁的通讯提出问题:蚂蚁是怎样进行通讯的?作出假设:                                   制定和实施计划
    将三块小石头放在盛有少许清水的容器内形成三个小岛,小岛间用两根等长的小木条连接起来,使蚂蚁只能通过木条搭成的桥从一个小岛到达其他的小岛。
    先将饥饿的蚂蚁放在B岛上,食物放在C岛上A岛什么都不放。
    段时间后再将连接B、C岛之间的“桥”和A、B岛的对换,观察蚂蚁的通讯行为有什么变化。
    实验现象和结果:上述步骤中的蚂蚁从B岛爬向C岛上述步骤中的蚂蚁由从B岛爬向A岛。实验结论:                                     实验用的蚂蚁应该从       蚁穴内捕获。捕获的蚂蚁应饲养一段时间再做实验,且实验时最好使蚂蚁处于        状态。实验用的小木条应长短相同,且没有特殊气味。实验过程中,移动小木条时,不能用手直接拿,应用             夹住小木条移动。实验完毕后,将捕获的蚂蚁                   一、单选题1.学习过动物行为的知识后,小明对妈妈说,我可以命令蚂蚁在地上排列成我爱高州几个字,妈妈不相信。小明就用糖汁在地上写下这几个字,奇迹出现了,蚂蚁真的排列成了我爱高州。小明是利用了蚂蚁的(    A.觅食行为 B.攻击行为 C.防御行为 D.繁殖行为2.在探究蚂蚁的通讯的实验中,下列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A.实验时,不能用手直接移动B.实验用的蚂蚁要使它们处于饥饿状态C.实验用的木条大小、长短要一致D.抓来的蚂蚁最好尽快做实验3.在探究蚂蚁的通讯实验中,同学们在实验盘中放少许清水,放三块小石头形成三个小岛,将两根木条分别搭在B岛与C岛、B岛与A岛之间(如图)。将饥饿的蚂蚁放在B 岛上,在C岛上放些甜食,观察蚂蚁的通讯行为。一段时间后,将两根木条换位,看蚂蚁是否走错道路。以下关于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实验探究的是蚂蚁是否通过声音进行通讯B.更换木条位置后,多数蚂蚁走向AC.两根木条的材质、长度、宽度无需一致D.木条换位时可直接用手操作4.某科学兴趣小组为探究蚂蚁找到食物后是如何回家的,进行了以下实验。他们选择两只正要回家的蚂蚁,用剪刀剪掉其中一只蚂蚁的左、右侧触角,另一只蚂蚁不作任何处理,然后把它们放回原地,观察它们的运动情况。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此实验的假设是蚂蚁是靠触角找到回家的路的B.实验时应把剪掉触角的蚂蚁放在离蚂蚁窝较近的地方C.若发现两只蚂蚁都回家了,则这个结果不支持本实验的假设D.本实验存在的缺陷是蚂蚁数量太少,实验存在偶然性5.如图所示是探究蚂蚁的通讯的实验装置,在此实验中,交换BCBA之间的木条后,蚂蚁并没有爬向放有食物的C石头,而是沿着原来的木条爬向空置的A石头,其原因是蚂蚁在走过的木条上留有 (    A.标记 B.气味 C.声音 D.食物6.探究蚂蚁的通讯中,蚂蚁之间的语言是(  A.气味 B.动作 C.声音 D.性外激素二、实验探究题7.实验探究:有同学提出:蚂蚁不会发声它们靠什么传递信息呢?于是某探究小组的同学针对这个问题设计了一个探究实验,请予以完善。实验方法与步骤:(1)准备实验用的蚂蚁:捕获的蚂蚁应来自 ______,同时将这些受惊的蚂蚁饲养一段时间;将三块小石头放在盛有少许清水的容器内,创建 ABC三个小岛,小岛间用两根等长的小木条连接起来(如图),这样蚂蚁只能通过由小木条搭成的从一个小岛到达其他的小岛;先将饥饿的蚂蚁放在B岛上,食物放在C岛上,A岛上 ______,观察蚂蚁的通讯行为;一段时间后将连接BC岛之间的AB岛之间的对换,观察蚂蚁的行为有什么变化;在蚂蚁爬过的上涂一些有气味的物质(如香水),观察蚂蚁会有什么样的行为表现。实验结果:蚂蚁会沿着BC岛之间的到达C岛,获取食物;蚂蚁会沿着对换后的”______蚂蚁的行动 ______实验结论:蚂蚁依靠 ______进行通讯。在同一窝蚂蚁中,不同类型的个体有不同的分工,通过分工和合作共同实现群体的生存和繁殖,这样的行为叫做 ______行为。(2)不管是蚂蚁通过以上探究的信息交流方式的行为,还是在群体生活中具有分工、合作的行为,从动物行为的获得途径来看,都属于 ______行为,这类行为是蚂蚁体内的 ______物质所决定的。(3)实验拓展:请就该实验再提出一个具有探究意义的其他问题:______8.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校园内发现了一个蚂蚁窝,为了探究蚂蚁喜欢吃什么样的食物,他们做了如下实验:利用一个塑料瓶,剪去上半段,放入干湿适当的土壤,再取一些蚁穴土壤盖在塑料瓶内的土壤上;捕捉20只正常的蚂蚁置于塑料瓶内,在开口处盖上两层纱布。将上述实验装置放于适宜蚂蚁生活的环境中,进行饥饿处理12天;取两个大小、形状相同的小培养皿,在两个培养血内分别放入等量碾成粉末状的白糖和食盐,然后摆放到塑料瓶内;④3天后,称量培养皿中剩余食物酌质量并记录,比较哪种食物减少的量多。分析实验,并回答下列问题:(1)蚂蚁营群居生活,有明确的分工,这属于_______行为。(2)你认为生物兴趣小组作出的假设是_______(3)实验中选用20只蚂蚁,而不是1只,目的是_________(4)实验前对蚂蚁进行饥饿处理的目的是_______(5)步骤除白糖和食盐外,其他条件都应______,目的是______(6)3天后称量培养血中剩余食物的质量,发现白糖减少的量多,由此可得出实验结论:_______(7)这种研究蚂蚁行为的方法主要是____________,这两种方法的主要区别是是否对被观察者施加明显的外界影响。9.实验探究题为探究蚂蚁的取食行为,小王用肉眼和放大镜观察蚂蚁一星期后,设计并开展探究活动,活动步骤如下:取一个玻璃槽,放入干湿适当的土壤;捕捉10只蚂蚁放入槽内,进行饥饿处理24小时;分别用蜂蜜、醋、苦味药水、盐水泡过的馒头依次放入槽内四个角落;每隔30min观察并记录停留在每种食物附近的蚂蚁数目,连续10次。所得数据的平均值如下表。请分析。处理馒头的材料蜂蜜苦味药水盐水停留的蚂蚁平均数量7111(1)进行探究活动前,小王提出的问题:蚂蚁________?(2)步骤中,捕捉10只蚂蚁而不是12只蚂蚁,目的是________(3)步骤分别用蜂蜜、醋、苦味药水、盐水泡过的馒头的量要______。这样是为了遵循___________(4)步骤连续记录10次数据再取平均值的目的是____________(5)分析表格数据可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6)蚂蚁群中有工蚁、兵蚁、雄蚁、蚁后等,分工明确,这种各司其职的行为从功能和获得方式上看分别属于________________。请列出两个也具有此种行为的生物________(7)实验完毕后,如何处理蚂蚁?_____________ 10.蚂蚁的种类繁多,世界上已知种类有9000多种,我国就有600多种。请回答:(1)蚂蚁属于昆虫,其触角________(填分节不分节),有触觉和嗅觉作用。(2)蚂蚁营群体生活,在其群体内部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说明蚂蚁具有______________行为。(3)蚂蚁不会发声,它们是靠什么传递信息呢?请根据图1的实验分析:将蚂蚁放在B岛上,食物放在C岛上,A岛上无食物,能观察到蚂蚁会沿着BC岛之间的到达C岛,获取食物;一段时间后将连接BC岛之间的BA岛之间的对换,大部分蚂蚁都爬向A岛,根据这种现象可作出推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分钟后,爬上A岛的蚂蚁发现并没有食物,A岛蚂蚁减少,C岛蚂蚁增多,接着,用镊子夹起连接BC岛之间的,用棉签蘸取白醋,均匀地涂抹在的下表面,5分钟后观察到C岛上蚂蚁数量下降了,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实验小组的同学在野外观察时发现,当蚂蚁发现新食物源或要迁移到新的巢址时,都要通知同伴(如图2),此时蚂蚁是依靠______________进行通讯的。11.糖尿病是种富贵病”“现代病,也是一种非常古老的疾病。古印度的医生们就注意到,有一些患者的尿液会吸引大量的蚂蚁,经过简单的实验,他们发现这些患者的尿液中含糖量很高。小明由此思考:妈蚁是否欢吃甜食?于是设计了如下探究蚂蚁是否喜欢甜的食物的探究实验:材料用具:捕捉同一蚁洞的10只大小相同的,纸盒一个,镊子一个,消过毒的干棉花团若干,糖水、清水各一小杯实验步骤:两块大小相同的干棉花团,分别放入盛有等量糖水、清水的小杯中浸湿,然后用镊子分别取出棉花团,放置在纸盒的同一侧(如上图所示)。10只蚂蚁放在纸盒的另一侧。③30分钟后,观察并记录蚂蚁的取食情况。请根据实验设计,回答下列问题:1)捕捉同一蚁洞中大小相同蚂蚁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2)这个实验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个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3)如果有较多的蚂蚁在含糖水的棉花团处聚集,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4)如果小明在进行第步操作时,只捉了1只蚂蚁进行实验,你认为其得到的实验结论_______(填可信不可信),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小明探究的这种行为是蚂蚁的_________行为,从来源分析这种行为是蚂蚁的___________行为。A.防御;B觅食;C.社会;D.繁殖;E.先天性;F.学习6)根据日常生活经验,你还能提出与蚂蚁获取食物有关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提出一个即可)。12.已知AB大,BC大,人类能够推断出AC大,这属于一种逻辑推理能力。为研究神经系统相对简单的昆虫是否具有这种能力,研究者以胡蜂为实验材料,进行了下列实验。 实验装置设计:将五种不同颜色的盒子按AE字母顺序编号,盒子间按照A-BB-CC-DD-E两两组合,组合后盒子之间是相通的。如图1所示,在每个组合中,总是在字母编号靠后的盒子内给予电击刺激。训练阶段:如图1所示,将40只胡蜂依次放入上述4种组合的盒子中央自由运动,当其运动至电击区域时会感觉不适而进入另一端,每种组合方式都对胡蜂进行反复训练。测试阶段:训练后的胡蜂被放入到B-DA-E两组新组合的盒子中(图1所示测试12),运动相同时间后统计不同盒子内胡蜂的比率,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1)胡蜂与蜜蜂形态结构相似,体表具有坚硬的_________,身体和________都分节,它们还具有3对足,因此属于__________动物中的昆虫。2)通过图1所示的反复训练,胡蜂会将盒子的________与电击感受建立起一定的联系,从而避免伤害。3)由图2可知,在两组新组合中,胡蜂更加倾向于选择编号为______的盒子,说明胡蜂具有一定的______________能力。从行为的获得途径来看,这种行为属于________行为。4)胡蜂群体中成员之间具有明确的分工,属于具有________行为的动物。与蜜蜂不同的是,胡蜂群体中一些成员为争夺统治地位存在激烈竞争,成员间形成一定_________,而这种能力对于弄清统治关系十分重要。13.分析下列实验探究,确定动物的行为属于哪一种行为:用线吊着一只小蝗虫逗引一只饥饿的蟾蜍,蟾蜍会立即张口把小蝗虫吃掉。换成用线吊着一只形状和颜色都很像大野蜂,但却没有毒刺的盗虻来逗引这只蟾蜍,蟾蜍会像对付小蝗虫那样吞掉盗虻。接着用线吊着大野蜂来逗引这只蟾蜍,蟾蜍仍是张口去吞,不过大野蜂蛰刺了一下蟾蜍的舌头,蟾蜍立刻把大野蜂吐了出来。再次用大野蜂逗引这只蟾蜍,蟾蜍伏着头不予理睬了。改用盗虻再来逗引这只蟾蜍,蟾蜍也是不去吞吃了。最后,还是用线吊着小蝗虫来逗引这只蟾蜍,蟾蜍又把小蝗虫吃了,显示出蟾蜍并没有吃饱。回答问题:1)实验①②③说明了蟾蜍有捕食昆虫的本能,从行为产生的途径看属于______行为,是由体内______决定的。2)实验说明了蟾蜍通过生活经验,对大野蜂有了识别,因而不再吞吃,这是______行为,是受______因素的影响,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而形成的。3)蟾蜍体表有许多疙瘩,内有毒腺,凡吃它的动物,一口咬上,马上产生火辣辣的感觉,不得不将它吐出来,这属于蟾蜍的______行为;每当冬季到来,它便潜入烂泥内,用发达的后肢掘土,在洞穴内冬眠,冬眠属于蟾蜍的______行为;春季气温回升到1012℃时,又出来开始活动,常看到蟾蜍俩俩抱对现象,这属于蟾蜍的______行为。4)春天百花争艳,引来勤劳的蜜蜂在花间忙碌,蜜蜂有雄蜂、工蜂和蜂王之分,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蜂群的生活,这说明了蜜蜂具有______行为。14.如图所示,某小组探究蚂蚁的通讯的有关实验步骤如下:1)将蜂蜜放在离蚁穴一定距离的地面上,仔细观察,看看是否有一两只蚂蚁接近来侦察食物,要记住侦察蚁来时的必经之路。(如图AB2)接着可观察到大批工蚁出动循着刚才侦察蚁走过之路去搬食物,且在蜂蜜周围越聚越多(如图CD),这时,用橡皮擦将这条路随意擦除部分片断(如图E)。3)如图F,蚂蚁在到处乱走,只有少数蚂蚁发现了食物,说明侦察蚁刚才在必经之路上留下了痕迹,现在这些痕迹被部分擦除后,蚂蚊就找不到食物了,而这些痕迹就是蚂蚁的气味。请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上述探究蚂蚁的通讯的实验步骤中,该实验小组提出的问题是_____2)该实验小组控制的变量有_____个,是_____3)该实验不用一只蚂蚁而是用很多只蚂蚁的目的是_____4)根据图中实验结果显示,可得出结论是_____5)通过探究,你认为通讯在社会行为中有什么意义?_____15.实验探究:小梅观察了黄蜂的生殖:当黄蜂交尾后,雌黄蜂便在沙土堆中挖一个穴道,穴道末端扩展成室。然后,雌黄蜂飞出去猎获毛毛虫或蜘蛛,用其尾部的刺将猎物麻醉后带回穴道内的小室。随后在小室内产下一个卵,并将穴口用沙土封闭后飞走。由卵孵化的幼虫即以亲代贮存的猎物为食,直至发育成成虫后,才掘一个洞口,从穴道中爬出来。子代黄蜂虽然从未见过其亲代是如何完成这些程序的,但当它发育到一定时候却能重复亲代所完成的同样程序。(1)黄蜂的生殖行为是______(先天性行为或后天学习行为),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2)黄蜂的生殖行为是由_______决定的。动物行为受______________的调节。(3)小梅还观察了一窝蜜蜂,发现蜜蜂有明确的分工,有一只蜂王、少数雄蜂和大量的工蜂,这说明蜜蜂是具有_______行为的昆虫。(4)_____法和______法是研究动物行为的主要方法,小梅研究黄蜂和蜜蜂行为的方法,属于_____法。(5)动物的行为是动物体在________下所产生的活动表现。
     

    相关试卷

    专练03(实验探究20题)-备战2023年中考生物考前必杀200题(山东专用):

    这是一份专练03(实验探究20题)-备战2023年中考生物考前必杀200题(山东专用),文件包含专练03实验探究20题解析版docx、专练03实验探究20题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2页, 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生物人教版 (新课标)八年级上册第五节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习题: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人教版 (新课标)八年级上册第五节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习题,文件包含探究题04制作米酒-八年级上册实验专题解析版docx、探究题04制作米酒-八年级上册实验专题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9页, 欢迎下载使用。

    八年级上册第一节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复习练习题:

    这是一份八年级上册第一节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复习练习题,文件包含探究题04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八年级上册实验专题解析版docx、探究题04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八年级上册实验专题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5页, 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