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6章 生物的进化第4节 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习题
展开第6章 生物的进化 第4节 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狼和鹿是捕食和被捕食的关系,从进化的角度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狼在客观上起着促进鹿进化的作用 B.狼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
C.鹿奔跑速度的加快可加速狼的进化 D.鹿的进化速度比狼的进化速度快
【答案】D
【解析】
A.狼在客观上起着促进鹿发展的作用,因为二者之间存在共同进化,A正确;B.捕食者(狼)的存在可以控制被捕食者的数量,从而为其他生物的生存提供资源和空间,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B正确;C.鹿奔跑速度的加快可加速狼的进化,因为狼群中奔跑速度快的个体在生存斗争过程中适者生存,而奔跑速度慢的个体则不适者被淘汰,C正确;D.狼和鹿的进化速度是相当的,不能说谁快谁慢,D错误。故选D。
二、综合题
2.从协同进化角度分析,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物属于什么代谢类型?说明原因。
【答案】异养厌氧型。生物进化过程中,首先出现厌氧生物,然后出现光合生物有了氧气,最后出现有氧生物,因此最早出现的生物属于异养厌氧型
【解析】
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物其代谢类型应该是异养厌氧型。这是因为在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开始是没有氧气的和有机物的,首先出现的是异养厌氧型生物,然后出现了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其通过光合作用制造了有机物并释放了氧气。
三、单选题
3.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进化历程,如印度犄龙化石距今大约有2.4亿年历史,该化石与非洲双角犀牛在形态大小上最为接近,而与北美洲狼在牙齿特征上特别相近。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了解这一进化历程的主要依据是化石
B.北美洲狼的存在不利于增加食草动物的多样性
C.非洲双角犀牛与北美洲狼的基因库有差异
D.非洲双角犀牛与北美洲狼之间有生殖隔离
【答案】B
【解析】
生物多样性经历了漫长的进化历程,研究进化历程的主要依据是化石,A正确;生物的进化是共同进化,捕食者存在,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出现绝对优势种,为其他生物的生存开拓了空间,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所以北美洲狼的存在利于增加食草动物的多样性,B错误;经过长期的选择作用,非洲双角犀牛与北美洲狼已经形成了不同的物种,存在生殖隔离,二者的基因库有差异,CD正确。故选B。
四、填空题
4.生物多样性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是什么?
【答案】生物多样性的直接原因是蛋白质多样性,根本原因是基因(遗传)多样性
【解析】
生物多样性指的是地球上生物圈中所有的动物、植物、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这些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生态系统,它包含三个层次: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基因中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千变万化构成了基因的多样性,基因中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决定了它所编码的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个体的多样性。 因此,从分子水平上看,生物多样性的直接原因是蛋白质多样性,根本原因是基因(遗传)多样性。
五、单选题
5.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 )
A.个体 B.种群 C.群落 D.生态系统
【答案】B
【解析】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故选B。
6.下列关于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不同物种之间可以相互选择协同进化
B.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的多样性
C.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就是新物种不断产生的过程
D.生态系统多样性形成的原因可概括为协同进化
【答案】C
【解析】
A.协同进化指不同物种之间或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故不同物种之间可以相互选择协同进化,A正确;B.捕食者的存在使食物链中的生物通过反馈进行调节,有利于增加物种的多样性,B正确;C.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C错误;D.共同进化是指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共同进化,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协同进化的结果,D正确。故选C。
7.下列为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概念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①是生物的突变和重组
B.②是自然选择
C.③是自然选择学说
D.④是物种多样性
【答案】C
【解析】
A.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因此①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A错误;B.影响基因频率变化的因素:突变、基因重组、自然选择等,因此②是突变、基因重组和自然选择等,B错误;C.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核心是自然选择学说,因此③是自然选择学说,C正确;D.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三个层次的多样性,因此④是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D错误。故选C。
8.如图表示生物进化过程,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图表示生物界向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
B.该图说明地理隔离就会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C.多样的后代物种的形成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D.在进化过程中,灭绝和新物种形成一样重要
【答案】B
【解析】
该图表示生物界向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A正确;该图不能说明地理隔离就会导致新物种的形成,B错误;自然选择决定了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所以多样的后代物种的形成是自然选择的结果,C正确;在进化过程中,灭绝和新物种形成一样重要,D正确。
9.切叶蚁切割收集的植物叶片,将含有消化酶的排泄物排在碎叶上,用来培养真菌,然后以真菌作为自己的食物来源。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切叶蚁“培养”的真菌是分解者,能促进碳,氢循环
B.探路的切叶蚁发现合适植物后会留下“气味”这属于化学信息
C.体型大小不同的切叶蚁之间存在互利共生的关系
D.切叶蚁及与其培养的真菌之间是长期协同进化的结果
【答案】C
【解析】
根据题意分析,将含有消化酶的排泄物排在碎叶上,用来培养真菌,说明切叶蚁“培养”的真菌属于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生物间的种间关系主要有竞争、捕食、寄生和互利共生。A.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切叶蚁“培养”的真菌是分解者,分解者能够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因此其能促进碳、氮循环,A正确;B.探路的切叶蚁发现合适植物后留下的“气味”,可在同种的不同个体间传递消息,这里的气味属于化学信息,B正确;C.互利共生为种间关系,体型大小不同的切叶蚁属于同一种生物,它们之间存在种内互助关系,C错误;D.切叶蚁及与其培养的真菌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是长期协同进化的结果,D正确。故选D。
10.将一个濒临灭绝的生物的种群释放到一个新环境中,那里有充足的食物,没有天敌,请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种群的个体数一定会迅速增加
B.人类对濒危动植物进行保护,有可能会干扰自然界正常的自然选择
C.该濒危物种的不同个体之间、与天敌之间、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就是共同进化
D.该种群某个体的迁出不会导致该种群进化
【答案】B
【解析】
将一个濒临灭绝的生物的种群释放到一个新环境中,虽然那里有充足的食物,没有天敌,但是,如果气候不适宜,该种群的个体数不但不会增加,反而有可能会减少,A错误;正常的自然选择,起选择作用的是特定的环境条件,人类对濒危动植物进行保护,有可能会改变濒危动植物生存的环境,所以可能会干扰自然界正常的自然选择,B正确;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C错误;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该种群某个体的迁出可能会导致其基因频率发生改变,可能会导致该种群进化,D错误。
六、综合题
11.某草原中有黑尾鹿种群,也有其主要捕食者美洲狮和狼。1905年以前,该地黑尾鹿群保持在4 000头左右的水平,为了发展鹿群,美洲狮和狼被大量猎杀,鹿群数量开始上升,到1925年达到最高峰,约有10万头,由于连续多年的过度利用,草场极度退化,结果使鹿群数量猛降。回答下列问题:
(1)美洲狮和狼的存在,在客观上对鹿群进化起促进作用,理由是____。
(2)美洲狮和狼的存在对该草原群落的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原因是____。
(3)美洲狮和狼一般不能将所有的鹿吃掉,否则自己也无法生存,这就是“精明的捕食者”策略。该策略对人类利用生物资源的启示是 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捕食者(美洲狮和狼)吃掉的大多是鹿群中年老、病弱或年幼的个体,有利于鹿群的发展
(2)美洲狮和狼的存在制约并稳定了鹿的数量,同时可以让植物资源也比较稳定,进而使得另一些以植物为生的动物数量及其食物链相对稳定
(3)合理地开发利用,实现可持续发展
【解析】
捕食者所吃掉的大多是被捕食者中年老、病弱或年幼的个体,客观上起到促进种群发展的作用。此外,捕食者一般不能将所有的猎物都吃掉,否则自己也无法生存,这就是所谓“精明的捕食者”策略。
(1)据分析可知,捕食者所吃掉的大多是被捕食者中年老、病弱和年幼的个体,因此,美洲狮和狼的存在,在客观上对鹿群进化起促进作用。
(2)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相对稳定的,美洲狮和狼的存在制约并稳定了鹿的数量,同时可以让植物资源也比较稳定,进而使得另一些以植物为生的动物数量及其食物链相对稳定。
(3)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数量多的物种,这样会避免出现一种或少数几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占绝对优势的局面,为其他物种的形成腾出空间。美洲狮和狼一般不能将所有的鹿吃掉,否则自己也无法生存,这就是“精明的捕食者”策略。该策略对人类利用生物资源的启示是合理地开发利用,实现可持续发展。
七、单选题
12.由于人为或自然因素使东北虎种群的自然栖息地被分割成很多片段,导致其种群密度下降甚至走向灭绝。栖息地片段化将会
A.有利于东北虎个体的迁入、迁出及个体间的交流
B.使东北虎的捕食更方便,利于其生存与繁衍
C.使东北虎种群活动空间变小,种内斗争加剧
D.使东北虎繁殖加快,进而增加种群的遗传多样性
【答案】C
【解析】
A.栖息地片段化会阻碍动物个体的迁入和迁出,阻碍基因交流,A错误;B.栖息地片段化会造成小种群,减小个体间交配繁殖的机会,B错误;C.栖息地片段化会使动物种群活动空间变小,种内斗争加剧,C正确;D.小种群内部近亲繁殖会使种群的遗传多样性下降,D错误。
13.某海岛有一种中地雀,原来没有竞争者。在记录的时间段内,1977年和2004年发生了2次旱灾;2005年以大型种子为食具有大鸟喙的大地雀入侵。如图记录了中地雀鸟喙平均尺寸的变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1973﹣2006年之间该岛上中地雀的基因频率发生了变化
B.1977年的旱灾诱发了基因突变,进而造成鸟喙尺寸的增大
C.2005年后中地雀很可能主要以大地雀不吃的小种子为食
D.2005年后共存于一个海岛上的两种地雀之间存在协同进化
【答案】B
【解析】
由题干信息可知:在1973﹣2006年之间由于该岛发生了两次旱灾以及有新物种进入,因此可导致岛上中地雀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A正确;造成鸟喙尺寸的增大的原因是旱灾的选择作用,而非旱灾诱发了基因突变,B错误;2005年以大型种子为食具有大鸟喙的大地雀入侵,使中地雀很可能主要以大地雀不吃的小种子为食,C正确;2005年后共存于一个海岛上的两种地雀之间由于相互选择而存在协同进化,D正确。
14.植物化学性防卫与植食性动物之间的协同进化过程如下表所示。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次序 | 植物反应 | 动物反应 |
1 | 毒素1合成与积累 | 所有物种回避 |
2 | 毒素1继续合成 | 少数物种适应,大多数物种回避 |
3 | 在有限的捕食压力下存活 | 毒素1成为适应物种的食诱食剂 |
4. | ___________ | 大多数物种适应,引起觅食压力 |
5 | 毒素2合成与积累 | 所有物种回避 |
6 | 继续合成毒素1和毒素2 | 少数物种适应,大多数物种回避 |
A.动物的取食诱导植物体产生了合成毒素的性状
B.植物的区域分布对植食性动物的分布有影响
C.适应毒素的动物种群的基因库一定发生了改变
D.合成更有效的新型毒素是植物进化的方向之一
【答案】A
【解析】
植物能合成毒素是基因突变的结果,由于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所以部分个体拥有合成毒素的性状,不是动物的取食诱导形成的,A错误;植食性动物以植物为食,故植物的区域分布对植食性动物的分布有影响,B正确;适应毒素的动物种群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所以基因库一定发生了改变,C正确;由题意可知合成更有效的新型毒素是植物进化的方向之一,D正确。故选A。
15.北美洲某种臭虫以当地无患子科植物的气球状蔓生果为食,臭虫需要用锋利的喙刺穿果实,据统计喙长如图1所示;1920年,有人从亚洲引进平底金苏雨树,其果实的果皮比较薄,据统计到1980年以它为食的臭虫的喙长如图2所示。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 )
A.平底金苏雨树与臭虫间发生了协同进化
B.平底金苏雨树与当地植物存在竞争关系
C.臭虫体内控制喙长度的基因发生突变可能早于引进平底金苏雨树
D.生活在无患子科植物和平底金苏雨树上的臭虫间形成了生殖隔离
【答案】D
【解析】
分析图示可知,由图1与图2对照可知,引进平底金苏雨树后,由于其果实的果皮比较薄,臭虫喙长度变短.平底金苏雨树果实的果皮比较薄,臭虫喙长度变短,便于取食平底金苏雨树果实,平底金苏雨树与臭虫间发生了协同进化。A.平底金苏雨树引进后,臭虫喙长变短,因此它们在相互影响中发生了协同进化,A正确;B.平底金苏雨树与当地植物竞争阳光和土壤中水分和养分,B正确;C.臭虫体内控制喙长度的基因发生突变的时间可能早于引进平底金苏雨树的时间,平底金苏雨树只不过起了选择作用,C正确;D.生活在无患子科植物和平底金苏雨树上的臭虫种群,由于自然选择的差异,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导致两个种群的基因库有差异,从图中无法判断是否已达到生殖隔离的程度,D错误。故选D。
八、综合题
16.如图表示几种哺乳动物的起源情况,据图回答问题。
(1)图示表明,现存的各类哺乳动物具有共同的__________。
(2)原始的哺乳动物(A)能进化成各种不同的哺乳动物,从内在原因看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从外部原因看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
(3)本图示可以很好地体现生物的__________性和__________性。
(4)如果改变图中动物的生活环境,具有________________的动物能在新的环境中生存下来,而__________________的动物则被淘汰。
【答案】(1)原始祖先
(2)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环境是多样的
(3)多样;适应
(4)适应新环境变异;没有适应新环境变异
【解析】
(1)图中表明现存的哺乳动物(B-G)具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原始哺乳动物。
(2)原始哺乳动物(A)向不同方向进化是因为各类哺乳动物的生活环境不同,这体现了生物的变异具有不定向性。原始哺乳动物进化为各种不同哺乳动物的内在原因是生物的变异是多方向的,而外部原因则是生存环境多样化。
(3)自然选择是不断地进行,通过一代代的生存环境的选择作用,物种变异被定向地向着一个方向积累,于是性状逐渐和原来的祖先不同了,这样新的物种就形成了。因为生物所在的环境是多种多样的,因此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所以经过自然选择也就形成了生物界品种和物种的多样性。经过自然选择存活下来的生物都是适应环境的;该图可显示生物界的多样性和适应性。
(4)在新环境中,只有适应新环境的变异类型才能被保留下来,而不能适应新环境的变异类型则被淘汰。
人教版 (2019)第4节 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习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第4节 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习题,共7页。
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4节 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综合训练题: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4节 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综合训练题,共10页。
生物人教版 (2019)第6章 生物的进化第4节 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巩固练习: 这是一份生物人教版 (2019)第6章 生物的进化第4节 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巩固练习,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某小岛上生活着两种棕榈科植物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