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全套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作业含答案
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1节 盂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测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1节 盂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测试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家兔的褐毛与黑毛是一对相对性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一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强化课 分离定律题型1.下图为遗传因子组成为Aa的生物自交产生后代的过程,分离定律发生于( )。A.① B.② C.③ D.①②1.A 【解析】分离定律发生于配子形成的过程中即图中①过程,A正确。2.豌豆花的顶生和腋生是一对相对性状,根据下表中的三组杂交实验结果,判断显性性状和纯合子分别为( )。杂交组合子代性状表现及数量甲(顶生)×乙(腋生)101腋生,99顶生甲(顶生)×丙(腋生)198腋生,201顶生甲(顶生)×丁(腋生)全为腋生A.顶生;甲、乙 B.腋生;甲、丁C.顶生;丙、丁 D.腋生;甲、丙2.B 【解析】由甲(顶生)×丁(腋生)→子代全为腋生,可推知花的腋生为显性性状,花的顶生为隐性性状,则甲为纯合子,甲、丁杂交子代全为腋生,丁一定是显性纯合子。3.某养兔场有黑色兔和白色兔,假如黑色(B)对白色(b)为显性,要想鉴定一只黑色公兔是杂种(Bb)还是纯种(BB),最合理的方法是( )。A.让该公兔充分生长,以观察其肤色是否会发生改变B.让该黑色公兔与黑色母兔(BB或Bb)交配C.让该黑色公兔与多只白色母兔(bb)交配D.从该黑色公兔的表型即可分辨3.C 【解析】鉴定表现显性性状的动物个体的遗传因子组成可采用测交的方法,即让该黑色公兔与多只白色母兔(bb)交配,若后代全为黑色兔,则说明该黑色公兔的遗传因子组成可能为BB;若后代中出现了白色兔,则说明该黑色公兔的遗传因子组成为Bb,C最合理。4.某二倍体植物中,抗病和感病这对相对性状由一对遗传因子控制,要确定这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应该选用的杂交组合是( )。A.抗病株×感病株B.抗病纯合子×感病纯合子C.抗病株×抗病株或感病株×感病株D.抗病纯合子×抗病纯合子或感病纯合子×感病纯合子4.B 【解析】抗病株与感病株杂交,若亲本均是纯合子,则子代的性状表现全部为显性,若亲本中的显性性状为杂合子,则子代既有显性性状,也有隐性性状,无法确定性状的显隐性关系,A不符合题意;抗病纯合子×感病纯合子,子代表现出来的性状即为显性性状,据此可以判断抗病和感病的显隐性关系,B符合题意;抗病株×抗病株(或感病株×感病株),只有后代出现性状分离时才能判断显隐性关系,C不符合题意;抗病纯合子×抗病纯合子(或感病纯合子×感病纯合子),子代全为抗病(或全为感病),据此无法判断显隐性关系,D不符合题意。5.家兔的褐毛与黑毛是一对相对性状。现有四只家兔,甲和乙是雌兔,丙和丁是雄兔。已知甲、乙、丙兔为黑毛,丁兔为褐毛。甲与丁多年交配,子代全部为黑毛兔;乙与丁交配,子代中有褐毛兔出现。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黑毛对褐毛是显性B.设B为显性遗传因子,b为隐性遗传因子,则甲、乙、丁兔的遗传因子组成分别为BB、Bb、bbC.鉴别丙兔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可用丙兔和丁兔进行测交,若后代都为黑毛兔,则丙兔为纯合子,若后代既有黑毛兔又有褐毛兔,则丙兔为杂合子D.乙与丁多年交配,子代中褐毛兔出现的概率为1/25.C 【解析】由题中甲与丁多年交配,子代全部为黑毛兔,判断黑毛为显性性状,褐毛为隐性性状。甲为显性纯合个体(BB),丁为隐性纯合个体(bb)。乙与丁交配,子代中有褐毛兔出现,说明乙的遗传因子组成为Bb。乙与丁多年交配,子代中褐毛兔出现的概率为1/2。丙和丁都是雄兔,不能进行交配。6.某种群个体间通过随机交配进行生殖,其中遗传因子组成为bb的个体不具有生殖能力。该种群生殖一代,若F1中BB∶Bb∶bb=25∶10∶1,则亲代中BB、Bb和bb的数量比最可能为( )。A.4∶2∶4 B.4∶3∶2C.4∶1∶3 D.8∶2∶16.A 【解析】F1中BB∶Bb∶bb=25∶10∶1,即BB=25/36,Bb=10/36,bb=1/36。如果亲代BB∶Bb∶bb=4∶2∶4,bb个体不具有生殖能力,因此具有生殖能力的BB∶Bb=4∶2=2∶1,B配子∶b配子=5∶1,则它们随机交配子代BB=(5/6)×(5/6)=25/36,Bb=(5/6)×(1/6)×2=10/36,bb=(1/6)×(1/6)=1/36,满足F1中BB∶Bb∶bb=25∶10∶1,A正确。7.某雌雄同株植物高茎对矮茎为显性,由于某种原因,携带高茎和矮茎遗传因子的花粉都只有1/2能够存活。现用多株纯合高茎植株作母本、矮茎植株作父本进行杂交得到F1,F1进行自交得到F2,则F2中的性状表现及比例为( )。A.高茎∶矮茎=8∶1 B.高茎∶矮茎=5∶1C.高茎∶矮茎=3∶1 D.高茎∶矮茎=1∶17.C 【解析】根据分析可知,F1的遗传因子组成为Aa,F1进行自交得到F2,F1中父本Aa产生的配子为1/2A、1/2a,母本产生的配子为1/2A、1/2a,因此产生的F2中矮茎植株为(1/2)×(1/2)=1/4,高茎植株为1-1/4=3/4,故F2中的性状分离比为高茎∶矮茎=3∶1,C正确。8.小鼠体色的灰色与白色是由一对遗传因子控制的相对性状。某校生物科研小组的同学饲养了8只小鼠(编号①~⑧),同时对这8只小鼠进行多次杂交实验。下表是杂交组合及所得子代鼠的体色情况。该小组同学认为,根据实验结果不能确定哪个性状是显性性状,需重新设计杂交组合,以确定这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下列实验方案最合理的是( )。杂交组合亲本子代/只雌雄灰白Ⅰ①灰②白56Ⅱ③白④灰46Ⅲ⑤灰⑥灰110Ⅳ⑦白⑧白09A.让①与⑥杂交,③与⑧杂交,观察后代体色情况B.让①与⑧杂交,②与⑦杂交,观察后代体色情况C.让①与④杂交,②与③杂交,观察后代体色情况D.让③与⑥杂交,④与⑤杂交,观察后代体色情况8.C 【解析】根据后代性状表现及比例推测,若灰色对白色为显性,则①④为杂合子,②③⑦⑧均为隐性纯合子,⑤⑥中至少有一方为显性纯合子;而若白色对灰色为显性,则②③为杂合子,①④⑤⑥均为隐性纯合子,⑦⑧中至少有一方为显性纯合子。通过观察①与④、②与③杂交后代是否发生性状分离即可对上述性状的显隐性进行确定。若①与④杂交的后代中既有灰鼠又有白鼠,②与③杂交的后代全为白鼠,则灰色为显性性状;若①与④杂交的后代全为灰鼠,②与③杂交的后代中既有灰鼠又有白鼠,则白色为显性性状。9.小麦的高茎(D)对矮茎(d)是显性,一株杂合子高茎小麦在自然状态下生长,下列有关子代结果及形成原因的叙述,错误的是( )。A.若后代高茎∶矮茎=2∶1,则可能是显性纯合个体致死造成的B.若后代遗传因子组成及比例为DD∶Dd∶dd=2∶2∶1,则可能是隐性个体50%死亡造成的C.若后代遗传因子组成及比例为DD∶Dd∶dd=2∶3∶1,则可能是含隐性遗传因子的花粉50%死亡造成的D.若后代遗传因子组成及比例为DD∶Dd∶dd=4∶4∶1,则可能是含隐性遗传因子的配子50%死亡造成的9.B 【解析】若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是高茎(Dd)∶矮茎(dd)=2∶1,则可能是由显性纯合子(DD)致死造成的,A正确;若隐性个体有50%的死亡,则自交后代的遗传因子组成比例是2∶4∶1,B错误;Dd植株中雌配子有1/2D和1/2d,雄配子d有50%死亡,说明雄配子是1/2D和(1/2)×(1/2)d,也就是雄配子中有2/3D和1/3d,所以后代各种遗传因子组成的概率如下:雌配子雄配子2/3D1/3d1/2D1/3DD1/6Dd1/2d1/3Dd1/6dd故后代各种遗传因子组成所占的比例为DD∶Dd∶dd=2∶3∶1,C正确;若含有隐性遗传因子的配子有50%死亡,则配子中D的概率为2/3,d的概率为1/3,自交后代的遗传因子组成比例是[(2/3)×(2/3)]∶[(1/3)×(2/3)×2]∶[(1/3)×(1/3)]=4∶4∶1,D正确。10.已知果蝇的灰身和黑身是一对相对性状,相关遗传因子(A、a)位于常染色体上。将纯种的灰身和黑身果蝇杂交,F1全为灰身。F1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雌雄果蝇相互交配产生F2,下列针对F2个体间杂交所获得的结果预测错误的是( )。选项杂交范围杂交方式后代中灰身和黑身果蝇的比例A取F2中的雌雄果蝇自由交配3∶1B取F2中的雌雄果蝇自交5∶3C取F2中的灰身果蝇自由交配9∶1D取F2中的灰身果蝇自交5∶110.C 【解析】依据题意分析,将纯种的灰身果蝇和黑身果蝇杂交,F1全为灰身,说明灰身对黑身是显性。亲本中灰身果蝇的遗传因子组成为AA,黑身果蝇的遗传因子组成为aa,F1的遗传因子组成为Aa,F1自交产生F2,F2的遗传因子组成及其比例为AA∶Aa∶aa=1∶2∶1,由此求得F2产生A和a两种配子的概率都是1/2。取F2中的雌雄果蝇自由交配后,后代中黑身果蝇占(1/2)×(1/2)=1/4,灰身果蝇占1-1/4=3/4,则灰身和黑身果蝇的比例为3∶1,A正确;取F2中的雌雄果蝇自交,由于AA∶Aa∶aa=1∶2∶1,所以自交后代中黑身果蝇占(1/2)×(1/4)+1/4=3/8,灰身果蝇占1-3/8=5/8,因此灰身和黑身果蝇的比例为5∶3,B正确;F2中灰身果蝇的遗传因子组成及其比例是AA∶Aa=1∶2,由此计算出F2中灰身果蝇产生A配子的概率是2/3,a配子的概率是1/3,若自由交配,子代黑身果蝇(aa)占(1/3)×(1/3)=1/9,灰身果蝇占1-1/9=8/9,所以后代中灰身和黑身果蝇的比例为8∶1,C错误;若让F2的灰身果蝇自交,后代中黑身果蝇占(2/3)×(1/4)=1/6,灰身果蝇占1-1/6=5/6,故后代中灰身和黑身果蝇的比例为5∶1,D正确。11.紫罗兰单瓣花和重瓣花是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遗传因子B、b决定。育种工作者利用野外发现的一株单瓣紫罗兰进行遗传实验,实验过程及结果如图。据此作出的推测,合理的是( )。A.重瓣对单瓣为显性性状B.紫罗兰单瓣遗传因子纯合致死C.缺少B遗传因子的配子致死D.含B遗传因子的雄或雌配子不育11.D 【解析】由单瓣自交发生性状分离可知,单瓣对重瓣为显性性状,A错误;若紫罗兰单瓣遗传因子纯合致死,则题中自交子代比例应为单瓣紫罗兰∶重瓣紫罗兰=2∶1,与题意不符,B错误;若缺少B遗传因子的配子致死,则后代中只有重瓣紫罗兰出现,且亲本也无法出现,C错误;若含B遗传因子的雄或雌配子不育,则亲本单瓣紫罗兰(Bb)自交,亲本之一产生的两种配子,比例为B∶b=1∶1,而另一亲本只产生一种配子(b),符合题意,D正确。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2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当堂检测题,共8页。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2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课后复习题,共11页。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1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第1节 盂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精练,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各项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分离定律的实质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