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8课现代社会的移民和多元文化课件PPT 课件 0 次下载
- 第三单元综合检测课件PPT 课件 0 次下载
- 第10课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课件PPT 课件 0 次下载
- 第四单元综合检测课件PPT 课件 0 次下载
- 第11课 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课件PPT 课件 0 次下载
历史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第9课 古代的商路、 贸易与文化交流授课ppt课件
展开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
例1 西汉时期,陆上丝绸之路逐渐形成,对中西方文化的交流起了重大的作用。下列关于西汉陆上丝绸之路开通并逐渐形成的原因,表述正确的有( )①西汉国力强盛,社会经济特别是丝绸业发达 ②张骞出使西域,使中原与西域的关系加强 ③西汉设置西域都护,管理西域,保护商旅往来 ④全国经济重心完成南移,保障了丝绸之路的形成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C.①③ D.②④
要点1 丝绸之路形成的原因、特点
【解析】本题考查丝绸之路开通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于西汉的强盛,西域各国希望通过西汉的庇护,抵御匈奴的侵略。汉朝为了和西域结盟打击匈奴,派遣张骞出使西域,沟通了中原和西域各国的交流。西汉设置西域都护府,保障了西域商旅往来的安全。故①②③均为西汉陆上丝绸之路开通的原因;全国经济重心完成南移在南宋时期,故④错误。根据题意,A项正确,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例2 [天津八中2021高二统练]张骞出使西域后,汉朝招募了大批商人到西域各国经商,沿线设置关卡征税,并设置西域都护管辖西域,对抗匈奴的袭扰。这些举措( )A.旨在攫取西域经济利益B.是汉朝抑商政策的延伸C.有利于丝路的繁荣有序D.将西域纳入了郡国体制
【解析】本题考查丝绸之路的特点。依据材料“沿线设置关卡征税,并设置西域都护,管辖西域,对抗匈奴的袭扰”可知这些措施有利于丝路的繁荣有序,因此C正确;材料体现的是汉代对商路贸易的重视和管理,不是攫取西域的经济利益,也不是抑商政策的延伸,A、B错误;D错误,汉代并未将西域纳入郡国体制。
例3 [山东淄博2021高二期中]通过丝绸之路,中国的铁器、丝绸和养蚕、缫丝技术,以及铸铁术、穿井法、造纸术都先后西传。同时,中亚、西亚的土特产也陆续传到中国。这反映出丝绸之路( )A.推动沿线地区经济的发展B.成为中西交通的主要通道C.促使中国成为世界经贸中心D.促进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要点2 丝绸之路的影响
【解析】本题考查丝绸之路的意义。根据材料“中国的铁器、丝绸和养蚕、缫丝技术,以及铸铁术、穿井法、造纸术都先后西传。同时,中亚、西亚的土特产也陆续传到中国”可知,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故选D项;丝绸之路不仅推动了沿线地区经济的发展,也影响了周边地区,且材料中没有具体体现出对沿线地区经济发展的推动,排除A项;材料未将丝绸之路与其他东西方通道比较,未体现丝绸之路是中西方的主要通道,排除B项;材料未将中国与世界其他地区比较,无法得出中国成为世界经贸中心,排除C项。
例1 [河北张家口宣化一中2021高二开学考]丝绸之路开通后,丝路上的商队从西方运来稀有动物、植物、皮货、药材、香料、珠宝首饰,再从中国运出丝绸、茶叶、瓷器等货物,中国的四大发明、丝织技术、漆器工艺等也经由丝绸之路传向世界。这表明丝绸之路开通( )A.促进了中西直接交流B.丰富了世界人民的物质生活C.扩大了汉朝统治区域D.体现了汉朝的世界中心地位
【解析】本题考查丝绸之路。根据材料可知,丝绸之路传播了东西方的物质文明和技术文明,丰富了世界人民的物质生活,B正确;A脱离材料主旨,排除;丝绸之路是商路,并未拓展汉朝的统治区域,排除C;D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
例2 [天津和平2021高二期末]北方草原地区盛产牛、马、羊及皮、毛、肉、乳等农副产品,而缺少粮食、纺织品等手工制品等。草原丝绸之路有“皮毛路”“茶马路”的称谓。这可以用来说明( )A.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的经济交流B.“皮毛路”和“茶马路”相互辉映C.农耕文化受到游牧文化剧烈冲击D.草原地区是最早形成茶马互市的D.体现了汉朝的世界中心地位
题型2 欧亚大陆其他重要商路
【解析】本题考查草原丝绸之路。根据材料可知,草原丝绸之路有“皮毛路”“茶马路”的称谓,主要是指北方草原地区用其盛产的牛、马、羊及其皮、毛、肉、乳等农副产品与中原的粮食、纺织品等手工制品等进行交换,以解决生活所需,这可以用来说明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的经济交流,故A项正确;“皮毛路”和“茶马路”都是指草原丝绸之路,不能说相互辉映,故B项错误;材料未体现“农耕文化受到游牧文化剧烈冲击”,故C项错误;材料无法说明“草原地区是最早形成茶马互市的”,故D项错误。
例3 青海都兰县唐代吐蕃贵族墓葬中出土的纹锦,图案中驾车出行的太阳神题材来自欧洲,驾车的有翼神马源自希腊神话,联珠纹是波斯的特征,太阳神的手印和坐姿是弥勒菩萨的形象,织入的汉字“吉”和织造技术来自中原。该文物反映的历史信息是( )A.青海是当时欧亚经济文化中心B.中国丝织技术已传往世界各地C.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D.欧亚各地区宗教文化不断融合
题型3 古代商路上的中西文化交流
【解析】本题考查丝绸之路的影响。材料信息没有表明青海是当时欧亚经济文化中心,且这一说法与历史事实不符,故A错误;新航路开辟前,世界处于相对孤立隔绝的状态,中国人与美洲等地尚缺乏联系,故B错误;中国丝织品通过丝绸之路传到欧亚许多国家和地区,同时唐代纹锦中的图案也反映出当时中国吸收了欧亚等国家和地区的文化,故C正确;材料只是表明当时中国丝织技术中吸收了一些外来的文化和技术,但不能由此推断出欧亚各地区宗教文化不断融合,故D错误。
例1 [北京2019·12]在中国新疆乌鲁木齐南山矿区以及俄罗斯阿尔泰山北麓等地,出土了公元前7—前5世纪楚国生产的凤鸟纹刺绣丝绸。据此可以判断( )A.东周时期丝织品做工精良,远播西域地区B.楚国是中西交通起点,楚文化有明显西域特征C.汉代丝路开通之前,中原与西域没有交往D.东周时期楚国与西域交流广泛,生活方式趋同
【解析】本题考查东周时期楚国与西域的交流。“凤鸟纹刺绣丝绸”表明楚国丝织技术高超,生产的丝织品做工精良,“中国新疆乌鲁木齐南山矿区以及俄罗斯阿尔泰山北麓等地”在东周时期属于西域地区,这些地区出土了东周时期楚国生产的凤鸟纹刺绣丝绸,由此可以判断东周时期楚国生产的丝织品已经传播到西域地区,故A项正确;东周时期的楚文化主要是周朝礼乐文化与楚国当地文化的结合,不具有明显的西域特征,排除B项;楚国位于中原以南地区,仅通过材料无法判断中原与西域的交往情况,排除C项;D项错在“生活方式趋同”,排除。
例2 [经典题]汉武帝时张骞出使西域,远至今中亚阿姆河流域,受到渴望与汉通使往来的大宛等国的欢迎。其间,汉设置河西四郡,打通了与西域的直接交通。张骞在出使过程中所获得的信息对打开丝绸之路和建立中国与西方的联系起到了关键作用。据此可知,张骞出使西域的功绩是( )A.开辟了沟通中西的丝绸之路B.建立了汉朝与西方的联系C.确立了汉朝对西域的管辖权D.开启了中国与中亚的交往
【解析】本题考查张骞出使西域。材料中大宛等国都属于中亚,据材料可知,张骞出使西域的功绩在于开启了中国与中亚的交往。“所获得的信息对打开丝绸之路和建立中国与西方的联系起到了关键作用”,说明了张骞所获得信息的重要性,但并不意味着直接开辟了沟通中西的丝绸之路和建立西汉与西方的联系,A、B错误;汉宣帝时,设置了西域都护府,确立了汉朝对西域的管辖权,C项材料无法体现,排除。
1.[辽宁大连2021高二段测]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曾说过:“世界上历史悠久、地域广阔、自成体系、影响深远的文化体系只有四个: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再没有第五个,而这四个文化体系汇流的地方只有一个,就是中国的敦煌和新疆地区,再没有第二个。”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丝绸之路的开通 B.中西交往频繁C.中华帝国的强大 D.新航路的开辟
【解析】本题考查丝绸之路。丝绸之路开通之后,题干所列地区的商人相互来往,中原文化、印度文化以及希腊和伊斯兰文化通过丝绸之路实现了交汇,A正确;中西交往是在丝绸之路基础之上实现的,排除B;中华帝国的强大是间断性的,并不构成文化交汇的主要原因,排除C;不同文化的交汇在新航路开辟之前就已经存在,排除D。
2.1877年,西方学者首次使用了“丝绸之路”一词,用于描述汉朝时期的中国和中亚、西亚以及印度之间的贸易交通线。这里介绍的是“丝绸之路”的( )A.产生背景 B.主要行人C.路线走向 D.开通前提
【解析】本题考查丝绸之路走向。丝绸之路从长安到河西走廊,经西域到中亚、西亚、印度、欧洲和北非,故材料介绍的是丝绸之路的路线走向,选C项;西汉社会经济文化发达,特别是丝织业的发达、张骞出使西域打通了中西交往的通道、统治者的重视与保护等均为丝绸之路的产生背景,排除A项;材料强调丝绸之路的路线走向,不涉及主要行人,排除B项;张骞通西域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了基础,排除D项。
3.[山东六校2021高二联考]在古代,通过丝绸之路运往世界各地的中国瓷器种类繁多,形式多样,适合不同阶层人们使用;新航路开辟后,原产于美洲的玉米等高产作物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传到中国,在中国各地也是广泛种植。从社会史观方面看,材料主要验证了丝绸之路( )A.使人们生活更加丰富B.使中国社会日益进步,逐步走向近代化C.使世界联系日益密切D.体现了不同文明间的激烈碰撞
【解析】本题考查丝绸之路。“美洲的玉米等高产作物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传到中国,在中国各地也是广泛种植”主要得益于新航路的开辟,说明丝绸之路促使欧洲和亚洲人民生活更加丰富,A正确。
4.[广东珠海2021期中]《旧唐书·乐志》称:“大抵《散乐》杂戏多幻术,幻术皆出西域,天竺尤甚。”据此可知,唐朝时( )A.流行西方古典主义音乐B.丝绸之路促进文化交流C.强化对新疆地区的管理D.中印文化交流空前繁荣
【解析】本题考查丝绸之路的意义。根据材料“幻术皆出西域,天竺尤甚”可知在唐朝,伴随着丝绸之路的兴盛,东西方文化的交流日益频繁,故选B项;“幻术”不属于西方古典音乐范畴,排除A项;材料中未体现强化对新疆地区的管理,排除C项;材料体现了中国与西域其他国家的交流,“空前繁荣”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
5.纵观古代丝绸之路,统一时代(汉唐元)主要通过河西走廊通往西方;分裂时期(南北朝和两宋时期),被迫改道与西方联系,由此可知( )A.河西走廊是通西域的必经之路B.中西交往具有强大的生命力C.河西走廊地区的政局变动频繁D.丝绸之路中国段的交通发达
【解析】本题考查丝绸之路发展概况。根据材料“分裂时期(南北朝和两宋时期),被迫改道与西方联系”可知,中西方的联系并没有因为政治的动荡而终止,故选B项;材料中并没有提及西域和河西走廊联系的相关内容,排除A项;材料仅提及南北朝和两宋时期政治的动荡,体现不出政局变动频繁,排除C项;材料中并没有涉及丝绸之路中国段交通情况的相关内容,排除D项。
6.[天津和平2021高二期末]在秦始皇陵外城西侧一座古墓里面出土了大量文物,通过研究发现,这些文物全部都是秦时期的器物。其中金骆驼(如下图)是目前我国发现的最早单体金骆驼。金骆驼属于“双峰驼”造型,工艺精致,在当时的中原地区很少见。下列对金骆驼的历史研究价值最准确的理解是( )A.是研究秦代经济、科技、文化最重要的实物史料B.为汉代丝绸之路开通前的中西文化交流提供依据C.证明了古代中国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最早交往D.证明张骞出使西域前就已存在多条中西交通道路
【解析】本题考查中外交流。骆驼属于西北地区的物种,在秦始皇陵附近出土,体现出中原地区与西部地区的来往交流,故能够印证汉代丝绸之路开通之前,中国已经有了与西部和西方国家的交流往来,选B项;出土的金骆驼属于手工制品,对于了解秦朝的经济和文化发展的有一定作用,但是“最重要的实物史料”表述过于绝对,排除A项;出土的金骆驼能证明农耕文明与游牧民族的交往,但是“最早交往”从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C项;材料只能证明在秦朝时期存在中西方交往的现象,并不足以说明当时存在“多条中西交通道路”,排除D项。
7.[河南河北九师联盟2020联考]下图是创作于7世纪的“武则天泛龙舟”与“唐高宗猎豹”的线描图,位于今乌兹别克斯坦的撒马尔罕大使厅北墙壁上。据此推知( )A.古代中国政府重视海外贸易发展B.丝绸之路的开辟有利于文化交流C.艺术创作受宗教政治因素的影响D.唐朝君主积极开拓海陆丝绸之路
【解析】本题考查丝绸之路的意义。由材料可知,两幅线描图出现于乌兹别克斯坦,根据所学可知,乌兹别克斯坦是中亚内陆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故选B项;根据地理位置可知,乌兹别克斯坦与海外贸易无关,排除A项;两幅线描图均为唐朝君主的日常生活,与宗教无关,排除C项;依据材料仅可知,当时中国与中亚国家有文化交流,无法得知唐朝君主对丝绸之路的政策及态度,排除D项。
8.宋元丰年间,政府颁发了我国第一部外贸法规《元丰广州市舶条法》,它规定:外船入港后,市舶官员登舶验货,对进口船货实行“抽解”作为进口税;“禁榷”物资由官府专买专卖,禁止民间私相交易;“博买”物资则在“抽解”之后按规定价格和比例适当收购。这反映出当时( )A.海上丝绸之路繁荣 B.中外朝贡贸易体制C.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D.确立工商皆本思想
【解析】本题考查海上丝绸之路。根据材料可知,宋代政府制定《元丰广州市舶条法》,从法律上规范对外贸易,本质上是当时海上丝绸之路繁盛,中外贸易频繁的反映,故选A项;朝贡贸易就是中国政府与海外诸国官方的进贡和回赐关系,与材料涉及的市舶贸易无关,排除B项;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完成,与材料所述时间“宋元丰年间”不符,排除C项;明末清初思想家提出工商皆本思想,与材料所述时间“宋元丰年间”不符,排除D项。
9.[山东菏泽十校2021高二联考]北京大学邓小南教授提出“草原文化带”这一理念,意即陆上丝绸之路已由最初的商贸动机,生成为一种高于经济利益的文明形态。例如宗教、建筑、音乐、雕像、服饰和语言,它们之间相互影响、彼此依存,直至水乳交融。这说明陆上丝绸之路( )A.形成了高级文明形态 B.侧重于塑造文化特色C.促进了文明融合发展 D.缔造出灿烂草原文化
【解析】本题考查陆上丝绸之路。“例如宗教、建筑、音乐、雕像、服饰和语言,它们之间相互影响、彼此依存,直至水乳交融”体现了陆上丝绸之路促进了文明融合发展,故选C;题干体现陆上丝绸之路生成为一种高于经济利益的文明形态,这是各文明的交融、发展,而不是形成高级文明,排除A;题干体现了文明的交融、发展,没有体现塑造文化特色,排除B;题干没有体现草原文化,排除D。
10.古代丝绸之路是当前“一带一路”倡议的历史渊源。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公元前139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使中国了解了西域人的政治和军事情况,同时还带回大量有商业价值的信息。此后,汉武帝发动了一系列战争,打击了匈奴的势力,使亚洲中部地区恢复了和平。随着帝国的扩张,商人和旅行者建立了广大的商业网络通道,在这些商路上交换的最主要的商品是来自中国的高质量的丝绸,历史学家把这些商路统称为丝绸之路。对商人和他们的商品来说,丝绸之路就是令人瞩目的高速公路;另外,商人、传教士和其他一些旅行者,带着他们的信仰、价值观念和宗教信念来到远方。材料二 贸易与城市化的发展使唐宋时期的中国成为一个繁荣的、国际性的社会。商人取道海路和陆路前来中国从事贸易。事实上,在唐朝大型的国际都市里,来自波斯的乐师和舞者受到了人们的欢迎。与此同时,取道印度洋和中国南海的阿拉伯、波斯、印度和马来半岛的船员,在富庶的南方港口城市也建立了规模可观的商业社区。中国经济在唐宋时期的快速增长就这样促进了整个东半球大部分地区贸易和经济的增长。 ——以上材料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 [美]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代丝绸之路开辟的条件,并概括出丝绸之路上东西方文明交流的内容。
(2)据材料二,分析唐宋经济繁荣的原因。这一时期对外贸易通道及输出商品与汉朝相比有何新变化。
【答案】(1)条件:张骞出使西域;汉武帝时期国力强大;相对和平的地区环境。内容:商品、宗教文化或价值观念。(2)原因:贸易和城市化的发展、开放的对外政策、广泛的经济交流。新变化:海上丝绸之路逐渐兴盛;瓷器等商品成为大宗。
【解析】本题考查丝绸之路。(1)第一小问条件,依据材料一“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汉武帝发动了一系列战争,打击了匈奴的势力,使亚洲中部地区恢复了和平”归纳回答即可;第二小问内容,依据材料一“对商人和他们的商品来说……带着他们的信仰、价值观念和宗教信念”归纳回答即可。(2)第一小问原因,依据材料二“贸易与城市化的发展”“规模可观的商业社区”并结合所学唐宋政策开放来回答。第二小问新变化,紧扣材料二并结合所学,从商品和丝绸之路变化方面回答,只要符合相关史实,言之成理即可。
11.20世纪初,探险家在罗布泊发现许多3世纪中后期的古纸;1914年,英国人又在罗布泊北端发现了一些3世纪末期的汉文纸写残卷;1933年,考古学家在罗布泊汉代遗址考察时,发现一片公元1世纪中叶的西汉古纸。根据这些考古发现,可确认的历史结论是( )A.造纸术最早发明于汉代B.纸是汉代对外贸易的主要商品C.罗布泊是汉代造纸中心D.丝绸之路是纸向外传播的通道
【解析】本题结合史料实证考查丝绸之路的影响。据材料“罗布泊发现许多3世纪中后期的古纸……罗布泊汉代遗址考察时,发现一片公元1世纪中叶的西汉古纸”可知,西汉时期的纸已传到西域,进一步说明了丝绸之路是其传播的主要途径,故选D项;材料主旨强调的是纸在汉代已传播到西域地区,而非造纸术出现的时间在汉代,排除A项;依所学可知,汉代获得“丝国”称号,丝织品是主要商品,而非纸,排除B项;材料中在罗布泊发现了汉代的古纸,结合所学可知,罗布泊是丝绸之路的要道,但这并非说明罗布泊是汉代造纸中心,排除C项。
12.[山东济宁2021高二期中]1976年,在河南安阳市殷墟商王武丁的王后妇好墓中,出土了700多件玉器和400多件青铜器。其中玉器以礼器、兵器和装饰器为主,原料多为新疆和田玉;青铜器以礼器和兵器为主。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商朝确立了礼乐制度,迷信鬼神和崇尚天命B.商朝的军事实力强大,确立了对西域的统治C.商朝手工业技艺高超,产品远销至河西走廊D.汉代丝绸之路开通前,中原与西域已有往来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第9课 古代的商路、 贸易与文化交流多媒体教学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第9课 古代的商路、 贸易与文化交流多媒体教学课件ppt,共3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茶马互市,沿着古丝绸之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第四单元 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第9课 古代的商路、 贸易与文化交流集体备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第四单元 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第9课 古代的商路、 贸易与文化交流集体备课ppt课件,共1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海上丝绸之路,宋元时期兴盛,草原丝绸之路,西南丝绸之路,技术玻璃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历史第9课 古代的商路、 贸易与文化交流优秀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第9课 古代的商路、 贸易与文化交流优秀课件ppt,共2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