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客观题训练-- 练好客观题 高考好成绩(3)
展开2023届高考语文客观题训练(3)
中国的“和”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尽管随着历史变迁和文化发展,在美学领域不断有新概念出现,然而对于“和”的追求却是永恒不变的。
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儒家突出了传统的伦理观念,为“和”注入浓厚的人伦道德内容,把“和”引向人与社会的人际之和,认为美好的社会即“天下有道”的社会,是“和”。要达到这种和谐社会的手段是什么呢? 孔子提出了“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认为要实现人际关系的和谐,必须以诗、礼、乐对人们进行规范和熏陶,提倡以诗、礼、乐来治理国家。荀子同样强调“和”,他强调的是“礼分乐和”,认为社会应按礼来分而治之,社会才能按照等级差别而秩序井然;乐要讲求“和”,用乐来调和被礼所建立的政治秩序。
道家持有“以和为美”的观念,强调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人天之和。在道家看来。大自然是无限和谐、无限自由的,以素朴无为保持个体的天性和谐来契合天道,人与自然合一才是最高境界。老子曰:“知和曰常”,“复命曰常”。“知和曰常”是指和谐是事物运动、存在和发展的规律,是由阴阳二气交合而成的平衡、和谐,失去这种平衡,万物就会终止生存和发展。“复命曰常”强调循环是万物最根本和谐的规律,万物是在循环往复中“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而生生不息的。因此,人类应该遵循自然规律,去除过分行为,这样才能实现各个事物之间的和谐。庄子也讲“和”,但表达更多的是“齐一”的“和”,就是“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就是顺应自然,达到人天之和的天和境界。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儒道两家的“和”虽各有特色,但也有两点相同之处。一是都讲“人”,都是以人为主体,都是通过对人的生存意义、价值及其理想境界的追寻等问题的透视,来妙解人生的奥秘。二是都讲“和”,虽各有侧重,但在把“天人合一”作为其追求的最终目标和最高境界上,可谓殊途同归。我们可以从中获得两点现实启示:其一,建立以人为本的人生美学观。当今世界,随着经济文化转型的日益深化,技术化社会给人们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带来的负面效应越来越明显。人的异化不断加深和大众文化的广泛传播,严重摧毁了旧有的价值观和信仰,对审美生存的期待也前所未有地进入了人们的心灵。人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密切关注人的价值意义和人的理想生存方式,我们应该树立以人为本的人生美学观。让美学关照当代人的命运,关注人的心灵世界,让人类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其二,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美学观。自18世纪工业革命以来,科技进步给人类带来了空前未有的物质文明,也让人类过多地干预和掠夺自然,对生态环境的恶化熟视无睹。在屡遭自然界的惩罚和报复后,人们逐渐觉醒,不再追求以牺牲环境、毁灭自然为代价的发展,开始重新认识自然和善待自然,建立可持续发展观,走上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新型发展道路。 (摘编自汤新星《论“和”的现代启示》)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的“和”文化源远流长,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为现代人的生活提供了有益启示。
B.在人际之和的观点上,荀子和孔子的看法一致;在对“礼”的阐释上,荀子超越了孔子。
C.老子认为人与自然合一才是最高境界,庄子则认为顺应自然,才能达到人与天的和谐。
D.与儒家重视社会伦理道德的人际之和不同,道家强调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人天之和。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通过对儒道两家“和”文化的比较分析,进而提出两点现实启示,论述步步推进。
B.文章区分人际之和与人天之和,是为了论证儒家更关注推动社会发展和建立政治秩序。
C.文章论及“和”的现代启示时,也反思了经济文化转型、科技进步等带来的负面效应。
D.文章以“在道家看来”“可以从中获得”等语,对表述作出限制,言之有据,立论审慎。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孔子提出以诗、礼、乐来规范人们的言行,来维护国家秩序,这显然夸大诗、礼、乐的作用。
B.道家认为大自然是无限和谐的,人的行为破坏了自然和谐,致使万物发展缓慢和停滞不前。
C.儒道两家都强调人为主体,都主张“天人合一”,都坚持从人与外界的关系中寻求和谐。
D.快速发展破坏了自然,导致生态环境恶化,走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慢发展道路是大势所趋。
材料一:
在中国历史上,犁经历了不断发展的过程。商代的甲骨文里有犁;到了春秋时期,出现了铁犁头;陕西出土的秦国铁犁,翻土更深,这是犁先进的一个标志。汉代的中国,由于铸铁技术的飞跃,铁产量大大上升,中国犁随之实现了升级,用铸铁头套在木犁头上。犁头分成了铧冠、犁铧、犁壁三个部位。汉代初期,耕地要两牛三人,有人负责做垄,有人负责敲碎土块,几个人协力完成,比较麻烦。到了汉代中期,由于使用了优质犁,耕地只需要两牛一人了。东汉时推广了一边犁地、一边播种的铁耧犁。
由于犁的进步,犁地不再是需要多人协同的麻烦事,一家一户也可以搞定,中国小农经济开始了。而且,中国农民习惯用犁耕形成垄和沟,这样做的好处很多——方便在田里留下道路,方便农作,第二年翻耕还可以变沟为垄,变垄为沟,相当于轮耕。
中国的曲形犁壁,切开土壤的尖铧与推土壁之间是光滑的曲线。可以轻松地划出又窄又细的土沟,不会因为土坷垃和杂草的阻挡,一次次停下来清理。17世纪,这种犁被荷兰人带到了欧洲,又推广到全世界。 (摘编自小白村《曾领先世界的中国铸铁犁》)
材料二:
2012—2022年这十年,科技成为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增长最重要的驱动力。农业科技进步
贡献率达到61%,组建了50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成了100个农业科学观测试验站,取得了节水抗旱小麦、超级稻等一批重大标志性成果,农作物种源自给率超过95%。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2%,特别是小麦的综合机械化率超过97%,基本实现了全程机械化,畜牧水产、设施农业等机械化水平也有了较大提升。这十年,推进生产机械化,聚焦提升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加快突破水稻机插机抛等薄弱环节,小麦、玉米、水稻三大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分别超过97%、90%和85%,农机装备对粮食增产贡献率显著提高。
这十年,我国农业绿色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全国耕地平均等级达到4.76,比2014年提高了0.35个等级。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68,较十年前提高了0.0152。化肥农药利用率均超过40%,使用量连续多年负增长。全国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76%,比2015年提高了16个百分点。这十年,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森林覆盖率超过23%,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58%,为全球贡献了最多的新增绿化面积。我国绿色低碳产业链条加快构建.农产品绿色流通体系逐步健全,绿色低碳园区建设稳步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等全域推进农业生产“三品一标”,实现了全链条循环利用、全值利用。
(摘编自马爱平《十年来,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
材料三:
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智能化发展,粮食生产进入机械化主导的新阶段。目前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2%,各主要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均超过80%其中小麦、玉米、水稻三大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分别超过97%、90%和85%,除了部分环节还依靠人力完成外,多数粮食生产基本完成了“机器换人”的历史性转变。
与传统的人工种田相比,农机的应用有利于贯彻科学种田的理念,采用标准化作业,可以有效减少粮食播种环节的种子浪费、降低收割环节的损失率,保证粮食有较高的产量。更为重要的是,农业机械作业效率高,能够有效抢抓农时,增强粮食生产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保证粮食稳产高产。
在我国18亿亩耕地中,有三分之一以上的耕地在丘陵山区,丘陵山区农业综合机械化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个百分点。这是因为我国丘陵山区自然条件差,地块小而分散,到处都是“巴掌田”“鸡窝地”,种植结构复杂、品种多,粮食、经济作物的间套作普遍,适应丘陵山区作业的小型农机短缺。丘陵山区基础设施落后,田间道路狭窄崎岖,农机下田难、作业难、转运难。各地要加快丘陵山区高标准农田建设,对耕地进行宜机化改造,加快适应丘陵山区农机研发制造,全方位提升丘陵山区粮食生产机械化水平,挖掘丘陵山区粮食增产潜力。
智能化、无人化是未来我国农机发展的方向。我国智慧农业方兴未艾,无人农场、农机小镇在各地四处开花,农机深松作业监测、农业无人机植保、农机无人驾驶、收获产量监测、农机管理信息系统等智能化装备在农业生产中大量应用。农民从会种田变为“慧种田”,“面朝黄背朝天”的农民如今“拿着手机搞田管”。当前。我国农机正处于从机械化向智能化发展的阶段,还要加快智能农机装备研发制造,加快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使网络信息无死角、全天候、低成本覆盖,加快培养掌握农业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农业技术人才,提高粮食生产智能化作业水平,为粮食生产插上“科技翅膀”。 (摘编自刘慧《加速推动农机智能化进程》)
4.下列对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春秋时期到汉代,犁不断进步,便于使用,节省了劳动力,由此开启了中国小农经济模式。
B.近年来,我国森林覆盖率、草原综合植被盖度显著提高,为世界贡献了最多的新增绿化面积。
C.17世纪,中国先进的曲形犁壁被推广到全世界;今天,中国农具的机械化水平仍然领跑世界。
D.目前,我国丘陵山区农业综合机械化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丘陵山区是农机化发展的“洼地”。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小麦、玉米、水稻三大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不断提高的同时,我国的化肥农药使用量连续多年负增长,这说明人们对健康的认识不断深化。
B.与传统农机相比,机械化、智能化农机极大地降低了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和粮食产量,表明科技有效驱动农业发展。
C.我国农业发展的实践证明,农业机械化作业对粮食增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要为农业发展插上科技翅膀,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智能化。
D.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农业发展进入科技创新引领的新阶段,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是农业高质量发展和绿色发展的动力源泉。
6.十年来,我国农业取得了哪些成就? 未来我国农业从机械化向智能化发展,还面临那些问题 ?(6分)
山洪 陈忠实
这条小河年年都要发几场洪水,年年都有人被洪水溺死的凶讯。夏天旱季里,小河显出百般妩媚,千般柔情。一当阴雨连绵,千沟万壑的溪流汇于小河,小河变得凶恶狰狞,呼着吼着,左冲右突,气势相当怕人。尤其是突然暴发的山洪,那是山里头突降暴雨,而平原上日红如炙,人们往来于河道之中,毫无戒备,突然一河铺天盖地的洪水涌将下来,跑躲无计,就成了这小河的溺死鬼。供电局的老李就挨了这个挫。
老李才三十冒头。乡下人对一切公家人都称老某,算是尊敬。老李从河北岸过了河,催收了几个村子电费,后晌又推着自行车过北岸去,赶到天黑前回县。他的自行车后架上装着一袋西瓜,车头上挂着大蒜、辣椒之类,全是农民们馈赠的果蔬。他在这条线路上跑了几年了,干部和村民都热情招呼,都愿意送他一点土特产。他走过烤热的沙滩,来到水边,推着自行车从水里往过趟。水很清,很浅,只埋住半个车轱辘,水流又很窄,不消五分钟就趟过去了。他撑起自行车,脱了长裤,脱了背心,噗通一声钻进水里,躺在水中,任清凉的河水从胸脯滑过去,猛然间,他听见一种奇怪的声音,像是从大地里头发泄出来的沉闷的嗡隆声,他顿然感到一种恐怖,就从水里蹦起来,往上往下一瞧,只见上滩和下滩有几个人如逃命的兔子似的奔跑。眼看着吼声和浑雾越逼越近,他扔了车子,没命地奔跑……就在老李奔到离河堤仅有三两米远的时候,黄汤和浑雾把他吞没了。
老李完了,可是老李竟然没有完。距老李出事地点三里之远的贺家村村民们把老李救起
来了,头一个发现落水者跳下河的是三十岁的村民贺冷娃。冷娃在贺家村算得一条水中白条,
他瞅见上游漂下一个人头,倏忽又沉没了,冷娃就扑下水去了,贺家村有好水性的三四个后生一前一后,直向河心冲去。几个人围着推着,把落水者拉上岸来,看热闹的村民们一摸鼻子,都丧气了:“死球了!”
有老者颇富经验,说也许是假死,救一救兴许能转活来。于是就把近旁放牛的孩子唤过
来。把落水者扶上牛背,把鼓胀的肚子压在牛背上,让放牛娃牵着黄牛在河堤上转悠,落水者突然哗啦一声吐出大股的黄泥汤来。老者扶住双脚,命孩子继续牵牛转悠。放牛娃捂着鼻子,直嚷嚷腥臭不堪,落水者又吐了,更是臭气熏人。放牛娃扔下缰绳跑了。黄牛一窜,落水者从牛背上跌下来,竟然哼了一声,证明他确实还活着。
老者把落水者翻过身来,脸色像敷了一层黑土,有人认出落水者是收电费的老李,大喊:“啊呀!怎么救上来的是这狗东西?”“救这货干啥?救上来再来害人?”一群人——贺家村围
在河堤上的男人们,老的少的和放牛娃,现在都揣着手,像看一条死鱼一样看着老李,议论纷纷:“这驴日的遭了洪水,真是老天有眼!”“冷娃捞上来个啥玩艺儿!”
冷娃自始至终没说一句话。他懊丧地听着众人的牢骚,忽然恼了,一把抓住那人的胳膊,一把抓住那人的脚腕,把老李举起来,扔到河里去了。老者慌了:“冷娃你这算弄啥?”冷娃:“他从哪里来再回哪里去。”老者:“你不救归不救,救了人又把人扔到河里,这等于杀人害命! 快去捞上来。”冷娃又跳下水去了,把老李拉上来。老李的肚子又圆鼓鼓的灌满了泥汤浊水,老者又唤来放牛娃,老李又被驮上黄牛背,转悠,又吐,又是臭腥熏人。众人却因此而哈哈大笑。
老李躺在河堤边的草地上,挣扎着睁开眼,坐了起来,口齿不清地说:“乡党爷们……我不是人……”“你是……电霸王。”“你是电老虎!”老李爬在地上呜呜地哭。
老者此时动了恻隐之心,蹲下身来,划着火柴,点燃了柴草,烤着那瑟瑟抖索的老李,奚落说:“老李哇! 你以往做事也太绝情哇! 你想想,那年我们正打麦子,你断了电,打麦机当下不转了。而今家家户户都要轮流打麦。你欺侮的是全贺家村农人……”
说时迟、那时快。冷娃拉住老李的双手,旁个青年抓住老李的双脚,从草地上提将起来,老李又回到河水里去了。众人在岸上哗笑,取乐,看老李在水里没死没活地乱扑乱打乱刨。冷娃又跃下水去,把老李又拉上来。小伙子们又哄闹起来:“把驴日的再撂到河里灌一肚子黄汤!”老李本能地抱住了老者的腿,死死不放。
老者这回急了:“难道说——日后不用电了吗?”老者这一句话,一下子把在场的人镇住了,大伙似乎突然从快活的开心境况里清醒过来。好几位村民蹲下身来拢火,给老李烘烤。有几位帮老李擦干净身上脸上的泥污,表示对刚才不敬行为的忏悔。
老李有气无力,浑身绵软,他听见了这些人的全部议论,感觉到了贺家村村民现在对他的关心和救助。忙乱的手和热气的火,然而心里却十分冷寂。这些人还是怕他才……(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篇用不少笔墨写小河的凶恶狰狞,渲染小河暴发山洪时的吓人气势,为下文老李被小河吞没做铺垫,为故事的展开设置了背景。
B.小说从老李被淹展开故事,通过对贺家村村民们的语言、行为、态度的描述,极为含蓄地表达作者的态度,叙述风格以客观质朴见长。
C.小说使用“挨了这个挫”“不消”“乡党爷们”等富有地方特色的方言土语,并将其与普通话相结合,呈现出雅俗共赏的文学语言特点。
D.结尾老李心里“十分冷寂”,这既写出他被淹之后心有余悸的真切痛苦,又写出他被村民们关心救助时的恍惚感,耐人寻味。
8.老者这一人物形象有哪些特点? 请结合小说内容具体分析。(6分)
9.小伙子们又哄闹起来要把老李再撂到河里,好几位村民蹲下身来拢火给老李烘烤,分别反映了村民们怎样的心理? 隐含了作者哪些深意?(6分)
蔡泽见逐于赵,闻应侯任郑安平、王稽,皆负重罪,应侯内惭,乃西入秦,将见昭王。使人宣言以感怒应侯曰:“燕客蔡泽,天下骏雄弘辩之士也。彼一见秦王,秦王必相之而夺君位。”应侯闻之,使人召蔡泽。蔡泽入,则揖应侯,应侯固不快;及见之,又倨。应侯因让之曰:“子尝宣言代我相秦,岂有此乎?”对曰:“然。”应侯曰:“请闻其说。”蔡泽曰:“吁!君何见之晚也。夫四时之序,成功者去。若秦之商君,楚之吴起,越之大夫种,其卒亦可愿欤?”
应侯曰:“夫商鞅事孝公,极身毋二虑,尽公不顾私。吴起事悼王,使私不害公,谗不蔽忠,言不取苟合,行不取苟容。大夫文种事越王,主罹困辱,悉忠而不解。若此三子者,义之至,忠之节也!何为不可哉?”蔡泽曰:“夫商君为孝公立威诸侯,功已成,遂以车裂。吴起为楚悼罢无能废无用损不急之官塞私门之请壹楚国之俗南攻杨越北并陈蔡使驰说之士无所开其口功已成矣,卒支解。大夫种为越王以禽劲吴,成霸功,勾践终棓而杀之。此三子者,成功而不去,祸至于此。范蠡超然避世,长为陶朱。君何不以此时归相印,让贤者授之,长为应侯,世世称孤。此则君何居焉?”应侯曰:“善。”乃延入坐为上客。
后数日,入朝,言于秦昭王曰:“客新有从山东来者蔡泽,其人辩士。臣之见人甚众。莫有及者,臣不如也。”秦昭王召见,与语,大说之。应侯因谢病,请归相印。昭王强起应侯,应侯遂称笃,因免相。昭王新说蔡泽计画,遂拜为秦相。 (节选自《战国策·秦策三》)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吴起为楚悼罢无能/废无用/损不急之官塞私门之/请壹楚国之俗/南攻杨越/北并陈蔡/使驰说之士无所开其口/
B.吴起为楚悼罢无能/废无用损/不急之官/塞私门之请/壹楚国之俗/南攻杨越/北并陈蔡/使驰说之士无所开其口/
C.吴起为楚悼罢无能/废无用损/不急之官塞私门之/请壹楚国之俗/南攻杨越/北并陈蔡/使驰说之士无所开其口/
D.吴起为楚悼罢无能/废无用/损不急之官/塞私门之请/壹楚国之俗/南攻杨越/北并陈蔡/使驰说之士无所开其口/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蔡泽见逐于赵”与“追亡逐北”(《过秦论》)两句中的“逐”字含义不同。
B.“夫四时之序”与“谨庠序之教”(《寡人之于国也》)两句中的“序”字含义相同。
C.“其卒亦可愿欤”与“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鸿门宴》)两句中的“卒”字含义不同。
D.“应侯遂称笃”与“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陈情表》)两句中的“笃”字含义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正在应侯为用人不当,害怕受到牵连而犯愁的时候,辩士蔡泽来到秦国,打算拜见秦昭王,并想取代应侯的位置,应侯对此颇为不快。
B.蔡泽询问应侯对于商鞅、吴起、文种三人结局的看法,应侯认为这三个人都是忠君之士,为大义而死,可敬可叹,蔡泽则提出不同的看法。
C.蔡泽劝说应侯,在功绩已经很高的情况下,如果不能急流勇退,也会落得商鞅等人的结局,应侯深以为然,将蔡泽引为上客。
D.秦昭王十分欣赏蔡泽的谋划,认为应侯的才能不及蔡泽,于是,便趁着应侯生病免去应侯的相位,让蔡泽取代应侯担任相国。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应侯因让之曰:“子尝宣言代我相秦,岂有此乎?”
(2)大夫文种事越王,主罹困辱,悉忠而不解。
买花 白居易
帝城春欲暮,喧喧车马度。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
贵贱无常价,酬直看花数。灼灼百朵红,戋戋五束素。
上张幄幕庇,旁织巴篱护。水洒复泥封,移来色如故。
家家习为俗,人人迷不悟。有一田舍翁,偶来买花处。
低头独长叹,此叹无人喻。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头四句从时间、地点落笔,既写出车水马龙般的都市繁华,又写出买花人之多。
B.牡丹种植不仅十分辛苦,还需精心呵护,诗人对种花人田舍翁寄寓了深切同情。
C.京城豪贵以高价买牡丹为荣,并乐此不疲,以致一株红牡丹抵得上五束素的天价。
D.诗歌叙事自然,用大量笔墨表现与牡丹花相关的人和物,卒章显志,发人深省。
15.自居易主张“歌诗合为事而作”,请结合这首诗和《观刈麦》的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6分)
高考语文客观题训练-- 练好客观题 高考好成绩(1):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客观题训练-- 练好客观题 高考好成绩(1),共8页。
高考语文客观题训练-- 练好客观题 高考好成绩(2):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客观题训练-- 练好客观题 高考好成绩(2),共8页。
高考语文客观题训练-- 练好客观题 高考好成绩(5):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客观题训练-- 练好客观题 高考好成绩(5),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