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客观题训练-- 练好客观题 高考好成绩(4)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4169758/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考语文客观题训练-- 练好客观题 高考好成绩(4)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4169758/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考语文客观题训练-- 练好客观题 高考好成绩(4)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4169758/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考语文客观题训练-- 练好客观题 高考好成绩(4)
展开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客观题训练-- 练好客观题 高考好成绩(4),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7元/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届高考语文客观题训练(4)中国传统艺术理论有重视“古”的倾向。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画贵在“仿”,书重在“临”,篆刻以秦汉印为最高法式等等。唐宋以来的艺术,其实就走在一条“古路”上。“古”,当然与时间有关。说到“古”,人们自然会想到复古、重视过去、崇尚传统等。但是,传统艺术观念中“古”的内涵很复杂。从时间角度看,传统艺术追求的“古”,有两种不同的内涵: 一是时间性的。“古”是与“今”相对的概念,过去的历史、历史中显现的权威话语、由权威话语所形成的“法门”——法,成为当下创造的范本。这种“古”——时间、历史所构成的无形存在,是创造的基础,也是价值意义的显现。如赵孟頫说:“作画贵有古意。若无古意,虽工无益。今人但知用笔纤细,傅色秾艳,便以为能手。殊不知古意既亏,百病横生,岂可观也!吾所作画,似乎简率,然识者知其近古,故以为佳。”他所理解的“古意”,本质上是时间性的。其中包含的潜在观念,乃是以古为美,所谓“若无古意,虽工无益”。他认为,有成就的艺术家,要“近”于“古”,承续艺术正脉,追寻先贤传统。 二是非时间性的。“古”不是与“今”相对的过去,而是超越“古今”所彰显的人的真实生命感觉。它重在透过变化的表象,去追踪时间流动背后不变的内涵,发现人生命存在的意义。青山不老,绿水长流,今人心中有,古人心中也有,岁岁年年人不同,但年年岁岁花相似,天地人伦中总有一些不变的东西。如龚贤诗中所说:“小台临寂历,溪断欲生烟。此地近于古,何年方及春?”这里所言“近于古”的古意,不是赵孟頫的古风,它是“不及春”的,无时间是其根本特点。龚贤在高古寂历中,荡却时间性裹挟所产生的种种迷思,将人从知识表象中、历史丛林里、功利追逐处拯救出来。如石涛所说,艺术创造是“一洗古今为快”——挣脱“古今”缠绕,追求生命里永不凋谢的春花。这两种“古意”并非截然分别,而是彼此相关。时间性古意,往往是达至非时间古意的前提,甚至是必要前提。艺术家是在时间性“古意”之外去追求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非时间的永恒“古”意。中国艺术中的怀古情结,便与此相关。人们说“怀古”,并不意味就是对古人生活状态的歆慕,也不意味对传统、历史的重视。陶渊明有诗云:“遥遥望白云,怀古一何深。”非时间意义的“怀古”,不是思念古人、古代,而是在“怀古”中超越古今,彰显一颗亘古常在的朴素之心。这种怀古,乃是“古外求古”,以时间性的“古”为媒,发现时间之外的本初之“古”。 千余年来中国艺术中的“怀古”风潮,在很大程度上,循着一条“古外求古”的道路。其中有一些值得注意的思想倾向:第一,从两种“古意”的关系上说,“古外求古”,是强调有一种“他者”的眼光,前一个“古”是时间性的,是导入后一个“古”——非时间超越境界的前提。引入这个与“今”相对的他者,是为粉碎人们对“今”的执着,这是一种必要的否定力量。第二,从远处说,“古外求古”,强调艺术创造要有一种高远的宇宙意识。清初周亮工提出“古心危”的观点,人要有凌铄千古之志,一种超迈的精神意识,他认为这是为艺的基石。第三,从切近处说,“古外求古”,是为了彰显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古今同具的素怀。 (摘编自朱良志《说中国艺术中的“古意”》)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传统艺术理论中的“古”有时间性的“古”和非时间性的“古”之分,二者互不相干。 B.时间性的“古意”指过去的历史、历史中显现的权威话语以及古法,它是一种无形存在。 C.石涛“一洗古今为快”与龚贤“近于古”的古意,都强调摆脱时间的束缚而发现生命的意义。 D.“古外求古”以时间性的“古”为媒,把对间性的“古”作为必要的否定力量发现非时间性的“古”。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通过对中国艺术中“古”的内涵的分析,论证了非时间性的“古”优于时间性的“古”。 B.第三段引用赵孟頫的话,论证了作者以古为美、承续正脉、追寻先贤传统的创作观点。 C.第四段通过对比,论证非时间性的“古”超越古今,追寻时间背后不变的内涵的特点。 D.文章用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和比喻论证等论证方法,使论述更加充分有力、具体生动。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时间性的“古”往往是达至非时间性的“古”的前提,但也可能成为其限制性因素。 B.“怀古”不一定是对传统、历史的重视,也可能是彰显一颗亘古常在的朴素之心。 C.非时间意义的“怀古”,是要在时间性的“古”之外发现非时间性的本初之“古”。 D.艺术家只要完全摆脱“古今”的限制,就能真正实现对传统艺术观念中“古”的追求。材料一: 北京冬奥会已落下帷幕,本届冬奥会除了是一场冰雪盛宴外,还是一场氢能盛会。与东京奥运会部分火炬使用氢燃料相比,北京冬奥会将火炬燃料全部替换为氢能,同时,北京冬奥会投入的氢燃料车辆数约为东京奥运会的两倍。2月4日晚,在北京2022年冬奥会张家口赛区,由中国石油自主研发的绿氢还点燃了太子城火炬台。这是本届冬奥会唯一一个由绿氢点燃的火炬台,点燃了冬奥近百年历史上首支以绿氢作为燃料的火炬。绿氢,也由此走入了大众视野。 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一产氢大国。根据相关测算,预计中国2060年部署电解制氢装机容量约500GW。中国在未来的氢能源市场中不仅是产氢大国,更是用氢大国。预计到2060年,氢能在交通运输、储能、工业、建筑等领域广泛使用,中国的氢需求量由目前3000多万吨提升至约1.3亿吨,提升300%以上。 (摘编自《绿氢:纯正的零碳新能源》,《科技日报》2022年2月28日)材料二: 利用可再生能源从水中得到的氢,被称为“绿氢”,理论上是一种终极清洁能源。化石燃料燃烧会造成大量的二氧化碳排放,导致温室效应和全球变暖;而氢气燃烧不会释放二氧化碳或其它温室气体,绿氢则更进一步,在生产氢气的过程中仅使用水和可再生的清洁能源。 绿氢通常是通过电解水制得的,即利用电能将水分解成氢气和氧气,其中电来源于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或者潮汐能等。此外,氢气作为可再生能源的“储存”媒介,也可以借助燃料电池等方式进一步转化回电能,以保障清洁能源稳定供给。对于低碳经济而言,绿氢必不可少。(《空气制氢:未来绿氢能源的解决方案》,《自然》2022年9月6日)材料三: 我国《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明确了氢能战略定位,强调发展氢能必须坚持清洁低碳的原则,要重点发展可再生能源制氢,严格控制化石能源制氢。 在发展初期,政策支持尤其重要。首先是低电价,以广东省为例,《广东省加快建设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行动计划(2022—2025年)》率先提出允许加氢站内制氢,落实燃料电池汽车专用制氢站用电价格执行蓄冷电价政策,电价最低可以达到0.17元/度。税收方面,通过对绿氢实行税收抵扣,从而降低绿氢价格,与此同时还要与碳税结合,以进一步提高绿氢竞争力。 绿氢贸易将促使我国绿氢的超大规模制、储、运、用技术产业升级,也有助于我国实现碳中和目标,应对国际碳税挑战。我国应充分发挥氢气地缘优势,我国东部生产的氢气可以向日韩出口,西部生产的氢气可以向欧洲出口,由铁路外运。同时,做到国内、国际双循环,加强国际合作,充分利用“一带一路”等利好政策。 (摘编自《绿氢规模化应用仍需爬坡过坎》,《中国能源报》2022年12月26日)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北京2022年冬奥会张家口赛区,太子城火炬台由中国石油自主研发的绿氢点燃,绿氢由此进入了大众视野。 B.利用电能分解水而成的氢气和氧气,作为可再生能源的“储存”媒介,也可以借助燃料电池等方式进一步转化回电能。 C.绿氢在发展低碳经济中必不可少,目前在产氢大国中国的交通运输、储能、工业、建筑等领域得到广泛使用。 D.我国氢能产业中长期发展的重点是化石能源制氢,严格控制可再生能源制氢,体现了发展氢能必须坚持的清洁低碳原则。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北京冬奥会的火炬燃料全部采用氢能,这届冬奥会投入的氢燃料汽车数量比东京奥运会大约多出一倍,更加清洁低碳。 B.作为世界第一产氢大国,中国预计2060年部署电解制氢装机容量约500GW,工业氢气产量将领跑全球。 C.绿氢是一种利用可再生能源从水中得到的氢气,作为清洁能源,它的燃烧不会释放二氧化碳或其它温室气体。 D.绿氢贸易不仅将促使我国绿氢超大规模的多方面技术产业升级,也有助于实现碳中和目标,应对国际碳税挑战。 长在草原上的达布察克 赵琳 雪在一个安静的夜晚悄然落满达布察克镇。所有的足迹都被掩埋,百里牧场,只有月光覆盖在茫茫草地上。达布察克,一个长在内蒙古草原乌审旗中部的小镇。我在那里度过了上千个日日夜夜。现在,它已更名嘎鲁图,只是一个转身,竞似几个春秋。 可它还是我的达布察克,那里的每一株草都在呼唤我。 返回达布察克的路上,我坐在卡车上。沿途有牧场的蒙古包,从窗户散出的灯光微小却温暖,光亮映照雪花,好似一幅淡淡的水墨雪画。 我正处于往返城市和牧区的青年时期,仿佛我一直在逃离,却又一直在场。一次次归去间。记忆如同遭大地反噬的草,一遍遍被命运碾压为灰烬,又无数次被春风唤醒,经久不衰。 回到达布察克镇的傍晚,祖父就带我去二十公里外的阿根斯爷爷家。 这条通往阿根斯爷爷家的路,我已往返十多年,白天的雪并未全部消融。今晚的月光有些消沉,雾茫茫地照着草原,但我仍旧好几次跑到前面。 半年多未见阿根斯爷爷,我很想念他,确切地说,是想念他家的鹰。 祖父说,今年后半年阿根斯爷爷的身体很不好。七十六岁的年纪,骑马摔在雪堆里,把他一双腿冻得厉害,加之腿上旧疾发作,自此不能下床。 我有些诧异。那年暑假从榆林回来,祖父和阿根斯爷爷在镇子接我。我第一眼就见到阿根斯爷爷,他面色红润,精神奕奕,那双深邃的黑晶色的眼睛正盯着我。我大声地跟他打招呼:“阿根斯爷爷,您家的鹰呢?”他笑呵呵点燃一根烟,从兜里掏出一根短短的洁白光滑的骨笛给我。他用大手摸摸我的头,说:“孩子,长生天正要收走我这副腐朽的皮囊。我很高兴见到我可爱的孩子,我的鹰在哩,它很想念我的孩子们。” 夕阳映红达布察克镇,我们牵马走过镇子。镇子的热闹声越来越远,所有人像是和我们一一告别。他们熙熙攘攘挤在街道两旁,好奇地打量骑马赶集的人。这几年,汽车、摩托车成为牧区出行的必备工具,马好像突然消失不见,只有牧区才能看见健美的骏马。 童年的牧区,草原的风有马奶酒的清香;草甸的云朵是自由的,和洁白的羊群隔着山岗对望;鹰盘旋在高空,俯瞰大地,它在觅食,在狩猎,在巡视干净的疆土。 我坐在祖父背后,紧紧抱住祖父的腰。阿根斯爷爷骑匹老马,唱长调,手里摇晃着酒壶,给我们讲述这段时间草原的事。谁家的牛羊从出生到走出牧区,都没有喝过萨拉乌苏河的河水;谁家的碎事如同遍地沙石,磨着他摇晃的牙齿。他说到移居省城的两个儿子,沉默不语,在空中甩手抽了几下鞭子,马识趣地扬起马蹄。到家后,祖父留他一起吃晚饭,他放心不下家里饿着的鹰,执意要回去。 阿根斯爷爷是草原最好的笛手,吹笛和驯鹰都是一绝。 驯鹰过程是艰难的。阿根斯爷爷把鹰拴在厚厚的皮手套上,鹰的翅膀不断抖动。草甸无人,鹰在手臂上一次次起飞,一次次摔倒跌落。数月后,他和鹰站在草原的最高处。鹰的眼睛机敏,看见兔子踪迹后,不断调整站姿,突然一个低空飞行俯冲下去,精准地抓住了兔子。 有次去放鹰,我跟着阿根斯爷爷站在山顶,草地苍茫,远处是烟雾弥漫的河流、稀疏的蒙古包、放牧的牧民、阳光下卧草的牛和马……阿根斯爷爷一边抽烟,一边给我讲述驯鹰的历史。这是他驯的第六只鹰,这门手艺是世代相传的。“我几次梦见我要死了,两个儿子待在省城,不想回牧区,不会驯鹰,不会放牧。我将来会骑不动马,也会在蒙古包里静静等待长生天召唤。你手里的骨笛,是鹰骨做的。那只金色羽毛的鹰,我一生只在西边雪山见过一次这么大的鹰。遇到的时候,它已经死了,我用那一双健壮的鹰腿骨做了一对笛子,你和阿勒则各一个。”阿勒则是他的小外孙,居住在另一个牧场。 我不由低头握紧手里的笛子,再看这只鹰,稳稳站在阿根斯爷爷手臂上。它的利爪紧紧抓住厚手套,眼睛快速转动,发出啾啾的叫声。它如此神气,像一个王,掌管草原的一切,仿佛对一株草的拔高都了如指掌。 这些往事,它们像是发生在昨天;而今晚,我和祖父下马走进蒙古包,见到的阿根斯爷爷虚弱无力,面色苍白,斜着半个身子靠在床头,消瘦的手像枯萎的树枝缠住我的手,和祖父打招呼。 他的身子蜷缩在一起,像冬天牧场沉睡的老鹰,在寒夜中喘着粗气,说话十分吃力。我的眼泪禁不住流下,他勉强握紧我的手,干裂的嘴唇挪动着词语。 “别伤心,我是草原长大的……草原的孩子都有鹰的翅膀,我死后在天空看着,我可爱的孩子们都变成鹰,一点点飞翔,飞到白云最高、蓝天最蓝的地方。” 第二天,阿根斯爷爷躺在床上和我们挥手告别,鹰站在一旁的木桩上,它扇动翅膀,眼睛无神,啾啾叫着,声音凄凉婉转。我出门的时候,又握紧了袋子里的骨笛。 阿根斯爷爷还是没有熬过冬天。听说,那天他和鹰对视了一个上午,让儿子骑马把鹰放回天空,他跟鹰一起飞走了。万物的生命都是草原给予的,在死亡来临一刻,都要把自己偿还给大地。 (有删改)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去阿根斯爷爷家的路上,“月光有些消沉,雾茫茫地照着草原”,暗示“我”的担忧,为下文见到阿根斯爷爷病重埋下伏笔。 B.在对往事的回忆中,慈祥开朗的阿根斯爷爷给“我”讲草原的事和驯鹰的历史,可以看出他对草原深沉的爱。 C.文中插入对草原驯鹰传统的叙述,给故事增添了真实的背景,虽然多次写到了鹰的眼睛和叫声,却没有雷同之感。 D.记忆中的草原,景色优美,生活自由,“我”两次“握紧”阿根斯爷爷送的骨笛,表明自己决心回到草原,传承驯鹰传统。 子夏三年之丧毕,见于孔子。孔子与之琴,使之弦。援琴而弦,衎衎而乐。作而曰:“先王制礼。不敢不及也。”孔子曰:“君子也。”闵子骞三年之丧毕,见于孔子。孔子与之琴,使之弦。援琴而弦,切切而悲。作而曰:“先王制礼,不敢过也。”孔子曰:“君子也。”子贡问曰:“闵子哀不尽,子曰君子也;子夏哀已尽,子曰君子也。赐也惑,敢问何谓?”孔子曰:“闵子哀未尽,能断之以礼,故曰君子也;子夏哀已尽,能引而致之于礼,故曰君子也。” 齐宣王谓田过曰:“吾闻儒者丧亲三年,丧君三年;君与父孰重?”田过对曰:“殆不如父重。”王忿然怒曰:“然则何为去亲而事君?”田过对曰非君之土地无以处吾亲非君之禄无养吾亲非君之爵位无以尊显吾亲受之君致之亲凡事君所以为亲也 宣王邑邑无以应。 韩褐子济于河,津人告之曰:“夫人过于此者,未有不祭者也;而子不祭乎?”韩褐子曰:“天子祭海内之神,诸侯祭封域之内,大夫祭其亲,士祭其祖祢。褐也,未得事河伯也。”津人申楫,舟中水而运,津人曰:“向也,役人固已告矣,夫子不听役人之言也。今舟中水而运,甚殆,治装衣而下游乎!”韩子曰:“吾不为人之恶我而改吾志,不为我将死而改吾义。”言未已,舟泆然行。 孔子曰:“无体之礼,敬也;无服之丧,忧也;无声之乐,欢也;不言而信,不动而威,不施而仁。志也。钟鼓之声,怒而击之则武,忧而击之则悲,喜而击之则乐。其志变,其声亦变。其志诚,通乎金石,而况人乎?”(节选自《说苑·修文》)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田过对曰/非君之土地无以处/吾亲非君之/禄无以养吾亲/非君之爵位无以尊显吾亲/受之君/致之亲/凡事君所以为亲也/ B.田过对曰/非君之土地无以处/吾亲非君之/无以养吾亲/非君之爵位无以尊显/吾亲受之君/致之亲/凡事君所以为亲也/ C.田过对曰/非君之土地无以处吾亲/非君之禄无以养吾亲/非君之爵位无以尊显吾亲/受之君/致之亲/凡事君所以为亲也/ D.田过对曰/非君之土地无以处吾亲/非君之禄无以养吾亲/非君之爵位无以尊显/吾亲受之君/致之亲/凡事君所以为亲也/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切切而悲”与“嘈嘈切切错杂弹”(《琵琶行》)中的“切切”一词含义相同。 B.“然则何为去亲而事君”与“则有去国怀乡”(《岳阳楼记》)中的“去”字含义相同。 C.“今舟中水而运,甚殆”与“殆有神护者”(《项脊轩志》)中的“殆”字含义不同。 D.“不言而信”与“信可乐也”(《兰亭集序》)两句中的“信”字含义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孔子让子夏和子骞在守丧期满后弹琴,无论琴音愉悦还是悲伤,孔子认为他们都是君子,子贡迷惑不解,孔子对此作了解释。 B.齐宣王问田过国君与父亲哪一个重要,对田过“国君不如父亲重要”的观点和辩解感到很愤怒,后来就不再理会他。 C.船夫问韩褐子渡河为何不祭祀,韩褐子说天子祭天下之神,诸侯祭封地之神,大夫祭父母亲族,士祭祖先,他不能祭河神。 D.孔子以钟鼓为喻强调心诚对修礼的重要性,他认为钟鼓的声音会随着心志的改变而改变,如果心诚就能发出金石之声。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向也,役人固已告矣,夫子不听役人之言也。 (2)吾不为人之恶我而改吾志,不为我将死而改吾义。 声声慢·赋红木犀① 辛弃疾余儿时尝入京师禁中②凝碧池,因书当时所见。 开元盛日,天上栽花,月殿桂影重重。十里芬芳,一枝金粟玲珑。管弦凝碧池上,记当时、风月愁侬。翠华③远,但江南草木,烟锁深宫。 只为天姿冷淡,被西风酝酿,彻骨香浓。枉学丹蕉,叶底偷染妖红。道人取次装束,是自家、香底家风。又怕是,为凄凉、长在醉中。 [注]:①木犀、金粟,皆为桂花别名。下文“江南草木”亦指桂花。②辛弃疾的祖父曾被迫在金朝为官,故辛弃疾少年时能有机会进入北宋旧宫观赏。③翠华,皇帝仪仗中以翠羽为饰的旗帜,亦指皇帝。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句借唐言宋,描绘了诗人幼时所见,宫中花木繁盛,一片盛世景象。 B.上片结尾写徽、钦二帝被囚远方,宫阙荒芜,但见桂树立于深宫之中。C.下片正面描写桂花姿容清冷而不艳冶,在西风寒气中香气却更加浓郁。 D.这首词表面处处写花,实则处处说人论事,词意藏而不露,含蓄蕴藉。15.请简要分析本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6分) 语文参考答案1.(3分)A (“二者互不相干”有误)2.(3分)C ( A项“论证了非时间性的‘古’优于时间性的‘古’”有误;B项“论证了作者……的创作观点”有误;D项“文章用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和比喻论证等论证方法”有误。)3.(3分)D(“只要……就……”有误)4.(3分)A(B项“氢气和氧气,作为可再生能源的‘储存’媒介”有误;C项“目前在产氢大国中国的交通运输、储能、工业、建筑等领域得到广泛使用”有误。D项“重点是化石能源制氢,严格控制可再生能源制氢”有误。)5.(3分)B(“工业氢气产量将领跑全球”有误)7.(3分)D(“决心回到草原”有误)10.(3分)C11.(3分)A12.(3分)B (“对……辩解感到很愤怒,后来就不再理会他”有误)13.(1)(5分)先前我本来已经告诉你了,你不听我的话。(“向”“固”每译对一处给1分,译出大意3分。)(2)(5分)我不会因为有人厌恶我就改变我的心志,不会因为我快要死亡就改变我的主张。(“恶”“义”每译对一处给1分,译出大意3分。)14.(3分)A (“一片盛世景象”有误)15.(6分)①思念故国的愁苦,对国家残破民族受辱的悲愤;②坚守民族气节的无畏;③无奈醉酒中的凄凉。(每点3分,答出任意两点,意思对即可;若答其他,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参考译文子夏三年的丧期结束了,来见孔子。孔子给他琴,让他弹奏。子夏拿起琴弹奏,愉快而欢悦。起身说:“先王制定的礼仪,不敢不达到要求。”孔子说:“真是君子。”闵子骞三年的丧期结束了,来见孔子。孔子给他琴,让他弹奏。他拿起琴弹奏,凄切而悲伤。起身说:“先王制定的礼仪,不敢超越界限。”孔子说:“真是君子。”子贡问道:“闵子骞悲哀不止,您说‘真是君子’;子夏悲哀已尽,您说‘真是君子’。我感到迷惑,请问是为什么?”孔子说:“闵子骞悲哀不止,能用礼来抑制它,所以说他是君子;子夏悲哀已尽,能引导它趋向礼,所以说他是君子。”齐宣王对田过说:“我听说儒者为父母守孝三年,为国君守丧也是三年,国君与父亲哪一个重要?”田过回答说:“大概不如父亲重要。”齐宣王愤怒地说:“既然这样,那么为什么要离开父母去侍奉国君呢?”田过回答说:“没有国君的土地,不能使我父母安居;没有国君的俸禄,不能奉养父母;没有国君的爵位,不能使父母尊荣显贵。从国君这里接收爵位,又献给父母。凡是侍奉国君的,都是借此为父母的。”齐宣王郁郁不乐,不能回答。韩褐子要渡过黄河,船夫告诉他说:“人们从这里渡河,没有不祭祀的,你不祭祀吗?”韩褐子说:“天子祭天下的神灵,诸侯祭封地内的神灵,大夫祭父母亲族,士人祭祖先。我不能侍奉河神。”船夫摇桨,船到河中旋转起来。船夫说:“先前我本来已经告诉你了,你不听我的话。现在船到河中间就旋转起来,很是危险。你整理行装下水游泳吧?”韩褐子说:“我不会因为有人厌恶我就改变我的志向,不会因为我快要死亡就改变我的主张。”话未说完,船就安稳前行。孔子说:“没有形体动作的礼节,是内心的恭敬;没有穿戴丧服的服丧,是内心的悲伤;没有声音的快乐,是内心的欢畅。不说话就有信用,不行动就有威仪,不施与就有仁爱,这是出于心志。钟鼓的声音,发怒时敲击它,就高亢威武;忧伤时敲击它,就低沉悲哀;高兴时敲击它,就轻快和悦。心志改变了,声音也会改变。如果心志真诚,就能通达到金石之声,何况人呢?”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客观题训练-- 练好客观题 高考好成绩(1),共8页。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客观题训练-- 练好客观题 高考好成绩(2),共8页。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客观题训练-- 练好客观题 高考好成绩(5),共9页。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