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中国的地形说课稿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0/14171868/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一节中国的地形说课稿
展开第一节 中国的地形各位专家、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 《中国的地形》,所选用的教材为湘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根据新课程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学方法分析,教学过程分析四个方面加以说明。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中国的地形》是初中八年级上册地理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包括地势西高东低、山脉纵横交错、地形复杂多样,共第3课时。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我国的地理位置、疆域、行政区划、人口和民族等方面的基本国情。在这个基础上学习本章中国的自然环境就顺理成章了,同时一个国家的地势和地形对这个国家的气候、河流乃至经济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学好本节,能为今后学习高中自然地理打下了基础。2、学情分析更初中阶段的学生逻辑思维从经验型逐步向理论型发展,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随着迅速发展。因为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地理基础和探索地理知识的愿望,因此我上课时尽可能的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多说多做,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使学生感受到地理知识的丰富多彩和重要价值。3、重难点分析基于新课程理念和初一学生认知发展的特点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中国地形的特点和山脉分布。教学难点:中国地势西高东低这样一个特点对气候、河流、交通等的影响。二、教学目标分析基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山脉走向的概念,能确认几条重要的山脉走向和位置。(2)掌握中国的主要地形区。过程与方法:(1) 通过学习,初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读图分析,收集处理信息,团结协作,语言表达的能力。(2) 初步掌握评价地理事物的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本节的学习,引导学生从现实的经历和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2)同时渗透爱国主义的思想教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三、教学方法分析本节课对学生有着强烈的吸引力,而且学生也有着相对零散的知识储备和较强的探究欲望,引此本节课我主要采用愉快教学法结合启发式、讨论式的方法,以问题的提出、问题的探索发现为主线,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思考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联想、探索,从真正意义上完成对知识的自我建构。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我还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以直观呈现教学素材,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大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四、教学过程分析本节教学设计,包括: ㈠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㈡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㈢ 课堂总结,完善新知;㈣ 随堂练习,巩固提升。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方案:古诗词欣赏:滚滚长江东逝水;大江东去浪淘尽;一江春水向东流。自古以来中国的文人墨客都喜欢描写水是向东流的,为什么呢?引人主题。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营造宽松的氛围。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探究1:地势西高东低方案:展示图2-1“沿32°N线中国地势剖面图” 学生读图完成课本P20的“活动”。并展示结果。学生读图时,介绍什么是剖面图,地势的含义。 我介在学生展示时,对学生的表现给予积极的认可,并及时纠正不妥之处。 探究2:山脉纵横交错方案:课件展示中国地形图。看一看:中国的地形特点。(多山) 找出我国地形三阶梯的分界线。我在课件上用闪烁的线逐一标示出来,并要求学生在地图册上分别找到并标示出来。 然后读图分析三阶梯各自内部的地形特点。 记一记;让学生自学课本P20的正文信息结合图2-2“中国主要山脉分布”,在图上识记5分钟。展示图 “中国主要山脉分布”把山脉的名称擦除,先让学生看图按,课本顺序尝试回忆。然后,打乱顺序由学生抢答。强化记忆。 知识拓展:让学生阅读“中华五岳”,指导学生在图2-2上找出五岳的位置,所在的省区。请爬过山的同学介绍当地的自然与文化景观。探究3:地形复杂多样方案:我在黑板上画出中国的疆域轮廓,让学生填写我国主要的山脉。要求其他同学用白纸从地图册上描一副中国疆域轮廓,并填写主要山脉。讲评时,要求同位互换修改。并由此引人其他地形的学习。找一找:认识四大高原读图2-9中国地形,找出四大高原的位置,我介绍不错四大高原的地貌特征和自然景观。要求学生将四大高原填到自己绘制的地图中。连一连:展示四大高原的名称及已经打乱的相关信息,让学生讨论连线。我是解说员:认识四大盆地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结合图2-9自主学习课本的阅读材料“四大盆地”、“我国的丘陵与山地”、“三大平原”。各小组派代表为大家讲解。这里我会给学生留出足够的表现空间,对学生的表现,多给积极的鼓励。 教师点拨:学生讲解完后,我要求大家根据刚才的讲解,将四大盆地、三大平原和主要的丘陵填到自己绘制的地图中。 想一想:这些地形单元之间的位置关系。通过小组讨论完成课本P27“活动”中的问题。议一议:我国地势西高东低,这样的地形对我国其他自然地理要素有没有影响?请同学们从气候、水利和交通等方面讨论回答。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提供给学生相应的资料,学生讨论发言后,先由组内补充,然后其他小组点评补充。最后我再点评。设计意图:充分利用教学资源积极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善于动脑思考,主动学习的习惯,通过讨论也培养了学生合作交流能力。课堂总结,完善新知方案:以活动“问问我自己”的方式进行。让学生同位之间相互问答以下三个问题①本节课的课题是什么?②从知识上我记住了哪些?③我学会了什么技能?随堂练习,巩固提升随堂练 我充分的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利用生活经验来解决有关地理问题。课程设计体现了地理课程标准中“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基本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突出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我的说课到此结束。各位专家、老师辛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