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东省广州市三年(2020-2022)中考化学模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2催化剂的概念、性质与用途
展开
这是一份广东省广州市三年(2020-2022)中考化学模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2催化剂的概念、性质与用途,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简答题,实验题,科学探究题,科普阅读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广东省广州市三年 (2020-2022) 中考化学模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2催化剂的概念、性质与用途
一、单选题
1.(2022·广东广州·统考二模)中国化学家成功研制了一种新型复合光催化剂 (C3N4/CQDs),能利用太阳光分解水,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Ⅰ中产生的气体可用作发射火箭的燃料
B.反应Ⅱ为:2H2O22H2O+O2↑
C.反应Ⅰ和反应Ⅱ中两种催化剂的质量都减小
D.通过该催化反应,实现了太阳能向化学能的转化
2.(2022·广东广州·统考二模)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实验操作的是
A.将一定质量的镁带放在充满氧气的密闭容器中完全燃烧
B.将一定质量的二氧化锰与10mL5%的过氧化氢溶液充分混合
C.将等质量的Mg、Zn分别与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稀硫酸反应
D.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的水中加入氯化钠并充分搅拌
3.(2022·广东广州·统考二模)为探究氧化物对双氧水的分解,进行以下实验。
反应条件:6mL30%双氧水,0.1g氯化物,室温,实验时间为1.5小时。
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氯化物
NaCl
MgCl2
CuCl2
放出氧气的体积/mL
2.0
4.0
420.0
双氧水的分解率/%
0.30
0.60
63.18
由上表可知,双氧水保存时应绝对避免引入的离子是A.氯离子 B.钠离子 C.铜离子 D.镁离子
4.(2022·广东广州·统考一模)下列选项中,利于培养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是
A.变化与守恒:某物质R燃烧后生成CO2和H2O,则R中一定含C、H、O元素
B.模型与推理:碱中含有OH-,所以Cr(OH)SO4是碱类
C.宏观与微观:品红在水中扩散,说明分子总在不停地运动
D.探究与创新:探究红砖粉是否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只需设计实验证明红砖粉能否改变反应速率即可
5.(2022·广东广州·统考一模)我国科学家利用ZnGa2O4作催化剂,在一定条件下将CO2转化为碳氢化合物,转化的微观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B.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分子个数比为1:4
C.反应前后ZnGa2O4的化学性质改变 D.两种生成物的质量比为6:8
6.(2022·广东广州·模拟预测)近期,我国科学家成功研制出天然气在液态锡催化作用下的高效制氢方法,该反应的微观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前后液态锡的质量和性质不变
B.反应物中所有元素化合价均发生改变
C.生成物之一可用于制造高级炭黑
D.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7.(2022·广东广州·统考一模)如图进行下列实验(U型管内为植物油,初始液面相平,装置气密性良好:滴加的液体适量且等体积,试管中固体等质量且表面积相同),U型管内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
选项
药品①和药品③
药品②和药品④
最终现象
A
食盐水和铁丝
蒸馏水和铁丝
左低右高
B
10%稀硫酸和锌片(足量)
10%稀硫酸和镁带(足量)
左右相平
C
6%双氧水和MnO2固体
6%双氧水(不添加药品④)
左右相平
D
10%稀盐酸和NaCl粉末
10%稀盐酸和石灰石
左高右低
A.A B.B C.C D.D
8.(2022·广东广州·统考一模)近期,我国科学家成功研制出天然气(主要成分为甲烷)在液态锡催化作用下的高效制氢设备,该设备发生反应的微观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甲烷是由碳原子和氢分子构成
B.反应前后液态锡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C.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D.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9.(2021·广东广州·统考二模)设计对比实验,控制变量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对比实验不能达到目的是
编号
A
B
C
D
实验设计
实验
目的
探究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
区分硬水和软水
探究铁生锈的条件:氧气和水
研究二氧化锰能否改变过氧化氢溶液的分解速率
A.A B.B C.C D.D
10.(2021·广东广州·统考一模)如图是制取乙醇的反应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催化剂的性质不变
B.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C.该反应前后共有四种分子
D.参加反应的和分子个数比是3:2
11.(2021·广东广州·统考一模)下图为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各表示一种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是反应的催化剂 B.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C.参与反应的甲、 乙分子个数比为3:2 D.丙属于化合物
12.(2021·广东广州·统考一模)乙醇是一种生活中常用的燃料,下图是制取乙醇的其中一种方法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的化学式为C2H4
B.反应后的生成物只有一种
C.为保证反应持续发生,需要不断添加催化剂
D.参加反应的和分子个数比是1:1
13.(2020·广东广州·统考一模)下列实验操作、现象与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向K2CO3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
溶液变红色
K2CO3是碱
B
往稀硫酸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
没有明显现象
稀硫酸和NaOH不反应
C
用燃着的木条伸进某瓶气体中
木条熄灭
该气体可能是CO2
D
把MnO2加入过氧化氢溶液中
快速产生气泡
MnO2能增加O2的产量
A.A B.B C.C D.D
二、简答题
14.(2020·广东广州·统考一模)某研究小组受MnO2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的启发,查阅了不同金属离子对过氧化氢分解影响的实验资料。100℃时,在不同金属离子存在下,纯过氧化氢24h的分解率见下表:
实验编号
离子
加入量(mg•L-1)
分解率%
①
无
-
2
②
Al3+
1.0
2
③
Fe3+
1.0
15
④
Cu2+
0.1
86
⑤
Cr3+
0.1
96
请回答:
(1)MnO2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实验①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
(3)实际生产中,贮运浓度较高的过氧化氢时,使用铝罐(槽)而不使用不锈钢罐(槽),其原因是_____ 。
三、实验题
15.(2022·广东广州·模拟预测)实验室常用H2O2溶液和MnO2来制氧气。为了证明MnO2的催化作用,甲同学通过如图装置来进行实验探究:
(1)图1中加入amLH2O2溶液,然后塞入带有带火星木条的橡胶塞,如图2所示,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再通过漏斗加入bgMnO2,如图3所示,此时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
(2)充分反应后,将图3的混合液进行过滤、洗涤、干燥、______,固体仍为bg,甲同学认为MnO2是催化剂。
(3)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结论不严谨,请你帮乙同学说出理由:______。
16.(2021·广东广州·一模)某同学进行H2O2溶液制备O2的实验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1)向5mL5%的H2O2溶液中加入少量MnO2,立即产生大量气泡。
①写出用H2O2溶液制取O2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②用上述反应原理制备并收集一瓶干燥的O2,从上述装置中选择并组装一套装置,其连接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编号)。为了确保实验成功,在装药品之前需要的操作是___________。
③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应选___________;若要制取88g的二氧化碳,需要10%的稀盐酸___________g。
(2)向5mL5%的H2O2溶液中加入2滴一定浓度的FeCl3溶液,立即产生大量气泡。某同学设计下列实验探究哪种微粒对H2O2溶液的分解起催化作用。
实验
H2O2溶液
加入溶液
实验现象
①
5mL5%
2滴NaCl溶液
无明显变化
②
5mL5%
2滴Na2SO4溶液
无明显变化
③
5mL5%
2滴Fe2(SO4)3溶液
立即产生大量气泡
从上述实验现象,得出对H2O2溶液分解起催化作用的微粒是___________(填离子符号)。
(3)从循环利用的角度分析,MnO2和FeCl3溶液两种催化剂,___________更适合作为该反应的催化剂。
四、科学探究题
17.(2022·广东广州·统考一模)某兴趣小组对氧气制备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1)请写出仪器a的名称___________;检查B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___________。
(2)从“节约能源”角度分析,实验室制取氧气最佳的方法是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若用E装置收集氧气,当___________开始收集。
(3)“氧立得”是家庭供氧气的最新产品,它是利用过氧化钠(化学式为:Na2O2)固体压片和水在常温下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的原理制成的。若实验室用过氧化钠固体压片制取氧气,可采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填编号)
(4)双氧水分解除了用二氧化锰还可用氧化铜等物质作催化剂。
【提出问题】氧化铜是否也能作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它是否比二氧化锰催化效果更好?
【设计实验】以生成等体积的氧气为标准,设计了下列三组实验(其它可能影响实验的因素均忽略)。
实验序号
KClO3质量
其他物质质量
待测数据
①
1.2g
/
②
1.2g
CuO 0.5g
③
1.2g
MnO2 0.5g
①上述实验应测量的“待测数据”是___________。
②若实验②比实验①的“待测数据”更________(填“大”或“小”),说明氧化铜能加快氯酸钾的分解速率。
③将实验②反应后的固体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若称量得到0.5g黑色粉末,再将黑色粉末放入试管中,________。(简述操作和现象)
【预期结论】氧化铜也能作氯酸钾的催化剂。
【评价设计】你认为设计实验③和实验②对比的目的是_________。
五、科普阅读题
18.(2022·广东广州·统考一模)阅读下列短文并回答问题。
CO2的高效转化利用对缓解能源危机以及实现“碳中和”有重要意义。去年中科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报道了由11步核心反应组成的人工淀粉合成途径(ASAP),实现了在实验室从CO2、H2到淀粉【化学式为(C6H10O5)n】的人工全合成。这项技术成功入选“2021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中科院大连化物所与厦门大学团队合作,首次在180°C中利用二硫化钼(MoS2)作催化剂实现了高效、长寿命催化CO2加氢制甲醇。今年3月中科院大连化物所与广东企业联合开发的全球首套1000吨/年CO2加氢制汽油中试装置开车成功(物质转化过程如图所示)。该技术成果属世界首创,整体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1)上文出现的物质中,属于高分子化合物的是_______(填化学式)。
(2)人工淀粉合成途径(ASAP)的起始反应物是_______(填化学式)。
(3)上文提到的CO2加氢制甲醇的反应条件是_______、_______。
(4)上文中,CO2加氢制汽油的第①步反应是_______(填化学方程式)。
参考答案:
1.C
【详解】A、反应Ⅰ是水在催化剂的作用下生成氢气和过氧化氢,氢气具有可燃性,可用作发射火箭的燃料;正确;
B、反应Ⅱ是由过氧化氢一种物质生成水和氧气两种物质,化学方程式为;正确;
C、催化剂是指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反应速率,而自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不改变的物质;反应Ⅰ和反应Ⅱ中两种催化剂的质量都不变;错误;
D、分析图示:通过该催化反应,实现了太阳能向化学能的转化;正确。
故选C。
2.B
【分析】本题考查图像问题。
【详解】A、镁燃烧生成了氧化镁,固体的质量要增加,故A不符合题意;
B、二氧化锰在该反应中是催化剂,质量不变,故B符合题意;
C、将等质量的Mg、Zn分别与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稀硫酸反应,酸过量因此氢气的质量看金属,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越小,产生的氢气质量越多,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锌的相对原子质量是65,将等质量的Mg、Zn分别与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稀硫酸反应,反应结束后,镁反应生成的氢气多,故C不符合题意;
D、一开始水中不含有氯化钠,溶质的质量分数应为0,随着逐渐地加入氯化钠溶解的量增加,溶质质量分数增大,当增加至溶液饱和时,氯化钠不再溶解,质量分数不变,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本题难度不大,结合具体的化学语境进行分析即可。
3.C
【详解】由图表可知,存在氯化钠、氯化镁时,过氧化氢分解率低于1%,但是当存在氯化铜时,过氧化氢分解率达到63.18%;故双氧水保存时应绝对避免引入的离子是铜离子;
故选C。
4.C
【详解】A、某物质R燃烧后生成CO2和H2O,CO2和H2O两种物质中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反应物氧气中含有氧元素,则R中一定含C、H元素,可能含O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B、碱是指在溶液中电离成的阴离子全部是 OH- 的化合物。Cr(OH)SO4中的阴离子不全部是 OH-,还有,属于盐类, 故选项说法错误;
C、品红在水中扩散,说明品红分子总在不停地运动,运动到水分子中间去了,故选项说法正确;
D、探究红砖粉是否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除设计实验证明红砖粉能否改变反应速率外,还需证明其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不变,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 C。
5.B
【分析】观察反应的微观过程图,分析反应物、生成物,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据其意义分析判断有关的问题。
【详解】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由二氧化碳和氢气在ZnGa2O4的催化作用和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甲烷和水,化学方程式为:。因此:
A、由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化合物,所以该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选项说法错误;
B、由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分子个数比为1:4,选项说法正确;
C、在该反应中,ZnGa2O4是催化剂,所以反应前后ZnGa2O4的化学性质不变,选项说法不正确;
D、由方程式可知,生成物反应的质量比16:2×(1×2+16)=16:36=4:9,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通过给出微粒的模型,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基本概念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6.A
【分析】根据题意,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详解】A、液态锡是此反应的催化剂,在反应过程中其质量与化学性质不变,说法错误;
B、C:-4→0;H:+1→0;两种元素化合价均发生变化,说法正确;
C、反应生成的C可以用作炭黑,说法正确;
D、该反应是一变多的反应,为分解反应,说法正确;
故选A。
7.A
【详解】A. 铁丝与食盐水、空气接触,生锈速度快于右边具支试管中铁丝生锈速度,最终消耗氧气的体积相同,所以U型管内液面最终左右相平,此选项错误;
B. 等体积10%稀硫酸和足量锌片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等于与足量镁带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左边具支试管与右边具支试管中产生氢气的质量相等,则压强相等,U型管内液面最终左右相平,此选项正确;
C. 二氧化锰在过氧化氢溶液的分解反应中作催化剂,只是改变了化学反应速率,不影响生成物的质量,所以等体积、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生成氧气的质量相等,则左、右两具支试管中压强相等,U型管内液面最终左右相平,此选项正确;
D. 稀盐酸和NaCl粉末不反应,与石灰石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则右边具支试管中气体增多,压强变大,U型管内液面最终左高右低,此选项正确。
故选A。
8.A
【详解】A、甲烷是由甲烷分子构成的,此选项表述不正确;
B、液态锡在该反应中作催化剂,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此选项表述正确;
C、该反应是由一种物质分解生成两种物质,属于分解反应,此选项表述正确;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此选项表述正确。
故选A。
9.C
【详解】A、将同种溶质加到等量的不同溶剂中,可以探究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符合题意;
B、将等量的肥皂水加到等量的硬水和软水中,肥皂水在硬水中易起浮渣,在软水中泡沫较多,可以区分硬水和软水,不符合题意;
C、左边试管中的铁钉与氧气和水接触,生锈,右边试管中的铁钉与水接触,不生锈,说明铁生锈需要与氧气接触,无法得出铁生锈需要与水接触,符合题意;
D、将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伸入试管中,加了二氧化锰的,反应速率快,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不加二氧化锰的,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二氧化锰能改变过氧化氢溶液的分解速率,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0.B
【详解】A、反应前后催化剂的化学性质不变,错误;
B、根据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正确;
C、根据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前后共有3种分子,错误;
D、根据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前后各有两个和分子,故参加反应的和分子个数比是2:2=1:1,错误。
故选B。
11.D
【详解】A、根据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乙参加了反应,是反应物,不是催化剂,此选项不正确;
B、根据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两种反应物均为单质,不属于置换反应,此选项表述不正确;
C、根据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可表示为:,参与反应的甲、 乙分子个数比为3:1,此选项不正确;
D、丙分子是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丙物质属于化合物,此选项正确。
故选D。
12.C
【详解】A、由微观示意图可知,一个分子含有2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化学式为C2H4,A正确。
B、反应后增加的是生成物,由图可知反应后增加的物质只有一种,故反应后的生成物只有一种,B正确。
C、保证反应持续发生,不需要不断添加催化剂,催化剂能改变反应速度,不会影响反应发生和停止,C错误。
D、由微观示意图可知,参加反应分子个数为2,个数也为2,分子个数比是1:1,D正确。
故选:C。
13.C
【详解】A、向K2CO3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色,说明K2CO3显碱性,错误;B、发生化学反应时不一定会有明显的现象,验证稀硫酸和NaOH是否反应,可借助酚酞溶液,错误;C、将燃着的木条伸进某瓶气体中,木条熄灭,说明该气体不支持燃烧,可能是二氧化碳,错误;D、MnO2在过氧化氢溶液分解反应中作催化剂,只是改变了化学反应速率,不影响生成物的质量,错误。故选C。
14. 对比 铝离子不影响过氧化氢的分解,而不锈钢中含有铁、铬等,铁离子和铬离子能够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
【分析】(1)根据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书写化学方程式;
(2)对比试验要确定好常量和变量;
(3)根据不锈钢中含有铁、铬、镍等分析。
【详解】解:(1)MnO2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故填:。
(2)实验①的目的是对比,通过对比可知,铝离子不影响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故填:对比。
(3)实际生产中,贮运浓度较高的过氧化氢时,使用铝罐(槽)而不使用不锈钢罐(槽),其原因是:铝离子不影响过氧化氢的分解,而不锈钢中含有铁、铬等,铁离子和铬离子能够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 故填:铝离子不影响过氧化氢的分解,而不锈钢中含有铁、铬等,铁离子和铬离子能够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
【点睛】掌握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探究、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5.(1) 带火星的木条不复燃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2)称量
(3)甲同学没有验证反应前后二氧化锰的化学性质是否改变
【详解】(1)图2中过氧化氢溶液中没有加入二氧化锰,单靠自身的分解产生氧气,速率非常缓慢,所以氧气的量很少,因此带火星的木条不复燃,图3中加入了二氧化锰作为催化剂,催化了过氧化氢的分解,产生的氧气的量较多,所以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2)要证明二氧化锰是催化剂,首先就要证明反应前后二氧化锰的质量没有发生改变,因此需要将图3中的混合液进行过滤、洗涤、干燥、称量;
(3)催化剂的概念是,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但在化学反应前后其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改变的物质,而甲同学仅仅验证了其质量没有改变,而没有验证其化学性质有没有改变。
16.
B C E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E 1460 Fe3+ MnO2
【详解】(1)①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过氧化氢分解为水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属于固液常温型,选择装置B来制取,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且与氧气不反应,可用盛有浓硫酸的装置C进行干燥,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来收集较为干燥的氧气,故连接顺序为:B→C→E;
为了确保实验成功,在装药品之前需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③实验室中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同时生成氯化钙和水,该反应属于固液常温型,选择装置B来制取;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所以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来收集,收集装置选E,故填:BE;
解:设要制取88g的二氧化碳,需要10%的稀盐酸的质量为x
x=1460g
(2)由实验可知,不是氯离子对过氧化氢的分解起到了催化作用,而是铁离子对过氧化氢的分解产生了催化作用;
(3)催化剂比较,从循环利用的角度分析,二氧化锰更适合做该反应的催化剂,因为二氧化锰难溶于水,好回收。
17. 集气瓶 用止水夹夹紧导管,从长颈漏斗注入一定量的水,若在长颈漏斗处形成一段水柱且一段时间后高度不变则装置气密性良好 出现连续并比较均匀的气泡冒出时 B 测量生成等体积氧气所用时间 小 向试管中倒入适量的双氧水,观察到大量气泡,伸入带火星的小木条,观察木条是否复燃,若复燃,则说明氧化铜有催化作用 比较氧化铜和二氧化锰的催化效果哪个更好
【详解】(1)a是集气瓶。检查装置气密性需要形成密闭环境,B可以使用液差法检查装置气密性,具体为:用止水夹夹紧导管,从长颈漏斗注入一定量的水,若在长颈漏斗处形成一段水柱且一段时间后高度不变则装置气密性良好。
(2)实验室常用高锰酸钾、氯酸钾、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其中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在常温下进行,符合“节约能源”。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E是排水法,用排水法收集氧气需当出现连续并比较均匀的气泡冒出时开始收集,以免混入排出的装置内的空气。
(3)过氧化钠固体压片和水制取氧气是在常温下进行的固体和液体的反应,使用装置B。
(4)设计实验:
①比较反应速度的快慢,可以比较相同时间收集的气体量,也可以比较收集相同体积气体所用的时间。根据设计实验“以生成等体积的氧气为标准”可知,待测数据为测量生成等体积氧气所用时间。
②生成等体积氧气所用时间越长,反应速度越慢。氧化铜能加快氯酸钾的分解速率,所以②待测数据更小。
③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能改变反应速率。已经验证能改变反应速率和质量不变,需要设计实验验证化学性质不变。如黑色粉末还能继续加速双氧水分解可说明化学性质不变。可用带火星木条检验是否有氧气生成,所以操作和现象是:向试管中倒入适量的双氧水,观察到大量气泡,伸入带火星的小木条,观察木条是否复燃,若复燃,则说明氧化铜有催化作用。
评价设计:
二氧化锰和氧化铜都能加速过氧化氢分解,且除加入物质种类外其他条件相同,所以目的是比较氧化铜和二氧化锰的催化效果哪个更好。
18.(1)(C6H10O5)n
(2)CO2、H2
(3) 180°C 二硫化钼催化剂
(4)
【详解】(1)上文中提到的物质中淀粉属于高分子化合物,化学式为(C6H10O5)n;
(2)根据题目信息可知,人工淀粉合成途径(ASAP),是在实验室将CO2、H2合成为淀粉,故起始反应物是CO2、H2;
(3)中科院大连化物所与厦门大学团队合作,首次在180°C中利用二硫化钼(MoS2)作催化剂实现了高效、长寿命催化CO2加氢制甲醇,反应条件分别是180°C和二硫化钼(MoS2)催化剂;
(4)根据物质转化过程图示可知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生成了一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4.2 碳测试题,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科普阅读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广东省深圳市三年(2020-2022)中考化学模拟题分题型分层汇编-02催化剂,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九年级上册第三节 氧气的性质课时训练,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