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天津市耀华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练习地理试题含解析
展开 天津市耀华中学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练习
高一年级地理
Ⅰ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共35题)
北京时间2021年6月17日9时22分,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并于15时54分与距地400千米的天和核心舱成功对接。18时48分,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先后进入天和核心舱,标志着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下图为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发射过程中( )
A. 会依次经过平流层、对流层、高层大气 B. 气温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再升高
C. 外部空气密度越来越小,气压越来越大 D. 超过50千米后各种天气现象逐渐消失
2. 中国空间站可能面临的来自宇宙空间的威胁有( )
①超强的紫外辐射②极光的干扰
③耀斑的突然爆发④巨大的温差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1. B 2. C
【解析】
【分析】
【1题详解】
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发射过程中,依次经过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A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飞船发射过程中,随着高度升高,气温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再升高,B正确。飞船发射过程中,随着高度升高,空气密度越来越小,气压越来越小,C错误;超过50千米后基本无天气现象,并不是超过50千米后各种天气现象逐渐消失,D错误。故选B。
【2题详解】
从图中信息可知,中国空间站在高层大气中,由于大气稀薄,紫外线强,①正确;极光主要影响地球两极,对空间站影响小,②错误;太阳活动的耀斑突然爆发,会射出高能带电粒子流,威胁空间站,③正确;没有厚厚的大气来起到削弱和保温的作用,有巨大的温差,④正确。综上所述,C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
【点睛】大气层又叫大气圈,地球就被这一层很厚的大气层包围着。大气层的成分主要有氮气,占78.1%;氧气占20.9%;氩气占0.93%;还有少量的二氧化碳、稀有气体(氦气、氖气、氩气、氪气、氙气、氡气)和水蒸气。大气层的空气密度随高度而减小,越高空气越稀薄。大气层的厚度大约在1000千米以上,但没有明显的界限。整个大气层随高度不同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和散逸层,再上面就是星际空间。
浙江卫视超人气综艺节目《奔跑吧,兄弟》2017年12月5日来到甘肃月牙泉(周围为沙丘)上演大漠公主争夺战。读“大气热力作用示意图”和“月牙泉地区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3. 节目拍摄过程中,队员感觉当地昼夜温差明显较大,其合理的解释是( )
A. ①强、④弱 B. ①强、③弱 C. ②强、④弱 D. ②强、④强
4. 剧组工作人员还了解到这里深秋容易出现霜冻,当地农民为了避免所种庄稼遭受冻害,在深秋的夜晚往往在田间点燃柴草。这种做法有利于( )
A. 减小①辐射 B. 增强②辐射 C. 改变③的辐射方向 D. 增强④辐射
【答案】3. C 4. D
【解析】
【分析】
【3题详解】
根据大气受热过程判断可知,图中①表示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②表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③表示地面辐射,④表示大气逆辐射。甘肃月牙泉位于西北干旱地区,降水少,多晴天,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②强,气温较高;夜晚大气保温作用④弱,地面热量散失快,气温下降快,气温低,因此昼夜温差大,C符合题意。故选C。
【4题详解】
深秋多晴天,夜晚大气保温作用弱,气温低易出现霜冻;夜晚点燃柴草产生大量烟雾,有助于增强④大气逆辐射,减少地面热量散失,从而起到保温作用,减轻冻害,D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利用大气受热过程分析农业实践中的一些现象
①我国北方地区利用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
②深秋农民利用燃烧秸秆制造烟雾预防霜冻。
③华北地区早春农民利用地膜覆盖进行农作物种植。
④干旱、半干旱地区果园中铺沙或鹅卵石,不但能防止土壤水分蒸发,还能增加昼夜温差,有利于水果的糖分积累等。
图甲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图乙为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 关于图甲中各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地壳是厚度最大的圈层
B. 生物圈独立于水圈与岩石圈之外
C. 水圈是连续且规则的圈层
D. 大气圈气体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
6. 图乙中a、c之间的虚线是
A. 生物圈下界 B. 地壳与地幔分界线
C. 地下水位线 D. 地幔与地核分界线
【答案】5. D 6. B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地球的圈层及特点。
【5题详解】
图甲中显示了地球的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在各圈层中地壳厚度小于地幔、地核,厚度较小,大气圈的上界到2000-3000千米高度,因此地壳不是厚度最大的圈层,A错误;生物圈渗透到大气圈、水圈与岩石圈之中,B错误;水圈是连续而不规则的圈层,C错误;大气圈气体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D正确。故选D。
【6题详解】
图乙中a、c在软流层之上为岩石圈,c为上地幔顶部,因此a、c之间的虚线是地壳与地幔分界线莫霍面,AC错误,B正确,D错误。故选B。
读下列古生物化石图片,完成下面小题。
7. 含有以上四种化石的地层按照形成的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A. ①②③④ B. ②①③④ C. ③②④① D. ③①②④
8. 四种化石可以推断当时的地理环境,海洋占优势的是( )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7. C 8. C
【解析】
【分析】
【7题详解】
原核生物出现在太古宙,其形成时间最早;三叶虫化石应位于早古生代,其形成年代次之;蕨类植物繁盛于晚古生代,其形成时间再次之;在中生代,一些爬行动物向鸟类发展,始祖鸟化石形成时间最晚。所以含有以上四种化石的地层按照形成的先后排序是③②④①,故选C。
【8题详解】
三叶虫属于海洋无脊椎动物,原核生物也主要生活于原始海洋,②③时期海洋占优势,C正确;鸟类由部分爬行动物演化而来,其形成时期陆地占优势明显;蕨类植物适于生活在阴湿的陆地环境中,①④时期海洋均不占明显优势。故选C。
【点睛】地质年代与生物发展阶段对照表: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 图中所示景观中,主要由流水溶蚀作用形成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10. 下列地貌类型中与图中②图所示千沟万壑地貌景观形成作用相同的有( )
a.长江三峡b.长江三角洲c.冲积扇d.塔里木盆地的沙丘e.喀斯特地貌f.河流下切作用形成的沟谷
A. aef B. bce C. cdf D. ace
【答案】9. A 10. A
【解析】
【分析】
【9题详解】
图中①为漓江山水,属于喀斯特地貌,是石灰岩等可溶性岩石分布地区经流水溶蚀作用形成的,A符合题意;图中②为黄土高原的沟壑地貌,主要是流水侵蚀形成的,这种侵蚀不属于溶蚀,B不符合题意;图中③为沙丘地貌,是风力堆积形成的,C不符合题意;图中④为风蚀蘑菇地貌,是风力侵蚀形成的,D不符合题意。故选A。
【10题详解】
②图所示的千沟万壑地貌景观是流水侵蚀形成的。长江三峡是流水侵蚀形成的,a符合题意;长江三角洲是流水沉积形成的,b不符合题意;冲积扇是流水沉积形成的,c不符合题意;塔里木盆地的沙丘是风力堆积形成的,d不符合题意;喀斯特地貌是流水侵蚀(溶蚀)作用形成的,e符合题意;河流下切作用形成的沟谷是流水侵蚀形成的,f符合题意。综上所述,A符合题意,排除BCD。故选A。
【点睛】河流侵蚀作用包括冲蚀作用、磨蚀作用和溶蚀作用等。河流侵蚀作用按作用方向可分为下蚀、侧蚀和向源侵蚀。流水侵蚀一般形成沟谷、瀑布、喀斯特地貌等。
11. 判断下图中热力环流的正确画法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读图A可知,冷的地方上升,热的地方下沉,其环流与热力环流原理不符,A错误;由于裸地与草地热力性质不同,白天时,裸地升温快,气温高,气流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气压,高空形成高气压,草地升温慢,气温低,气流下沉,近地面形成高气压,高空形成低气压,近地面风应由草地吹向裸地,高空相反,图B中环流与之相同,B正确;夜晚时,谷地因地形封闭,散热不畅,气温较高,气流应上升,而图C中山谷气流下沉,不符合热力环流原理,C错误;由于城市人口产业集中,排放的废热较多,气温高于郊区,城区气流应上升,而图D中城区气流下沉,不符合热力环流原理,D错误。故选B。
【点睛】
12. 能用热力环流原理解释的现象是( )
A. 晴朗天空呈蔚蓝色 B. 山地迎风坡降水多 C.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D. 滨海地区的海陆风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是大气散射作用的结果,不能用热力环流原理解释,排除A;山地迎风坡降水多,是地形阻挡湿润气流,使得湿润气流沿坡面抬升,然后成云致雨,与热力环流无关,排除B;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由地理事物的物理性质决定,这种差异不能用热力环流原理解释,但有可能导致热力环流,排除C;滨海地区的海陆风是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而形成的热力环流,是能用热力环流原理解释的现象,D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
读下图,回答下面小题。
13. 若此图表示白天海陆间的热力环流,则对热力环流叙述正确的是( )
A. 乙处为海洋 B. 甲处气温较乙处高
C. 该环流是冷热不均引起的 D. 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复杂的形式
14. 若此图表示海陆间水循环,甲处为陆地,则对水循环四个环节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是受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环节 B. ②是地表淡水资源的主要补给来源
C. ③的运动方向受下垫面影响最大 D. ④可以是登录我国东南沿海的台风
15. 若此图表示海陆间水循环,则塑造黄河三角洲的环节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16. 若此图表示某海域大洋环流示意图,则该海域位于( )
A. 夏季北印度洋海域 B. 南半球中高纬海域 C. 北半球中低纬海域 D. 南半球中低纬海域
【答案】13. C 14. D 15. B 16. D
【解析】
【分析】
【13题详解】
由所学知识可知,若上图表示白天海陆间的热力环流,海洋热容量大于陆地,故白天海洋升温慢气温低,风从海洋吹向陆地。据此结合图示,甲处为海洋,乙处为陆地,A错误。甲处气温较乙处低,B错误。该环流是海洋和陆地冷热不均引起的,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C正确,D错误。故选C。
【14题详解】
由所学知识可知,若上图表示海陆间水循环,甲处为陆地,则乙为海洋。则①是大气降水,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小;②是地表径流,该环节是地表淡水资源的主要补给来源,AB错误;③是海水蒸发,其运动方向受下垫面影响小,C错误;④是从海洋输往陆地的水汽输送,可以是登陆我国东南沿海的台风,D正确。故选D。
【15题详解】
由所学知识可知,若此图表示海陆间水循环,则①表示大气降水,②表示地表径流,③表示海水蒸发,④表示水汽输送;黄河三角洲是黄河携带大量的泥沙在入海口处堆积形成的,所以塑造黄河三角洲的环节是②地表径流,B正确。故选B。
【16题详解】
由所学知识可知,若此图表示某海域大洋环流示意图,洋流呈逆时针方向,为南半球中低纬海域大洋环流,D正确。夏季北印度洋海域洋流环流为顺时针方向,A错误。南半球中高纬度海域未形成环流圈,B错误。北半球中低纬度海域洋流环流为顺时针方向,C错误。故选D。
【点睛】水循环:(1)动力:太阳辐射、重力、水的三相变化等。(2)水循环的主要环节有:蒸发蒸腾、水汽输送、凝结降水、径流、下渗。(3)类型: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4)水循环的重要意义:a、维持全球水量平衡;b、更新陆地淡水资源;c、调节全球热量平衡;d、塑造地表形态(5)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主要对地表径流,及对小范围的蒸发、降水环节进行影响,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和人工降雨等是常见的形式。
17. 沿海城市热岛效应和海陆风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海陆风的影响范围可达上百千米。下图为天津市简图,完成热岛效应会导致海陆风势力显着增强的地点和时间是( )
A. ①地;晚上 B. ②地;白天 C. ③地;晚上 D. ④地;白天
【答案】B
【解析】
【详解】热岛效应的原因是城市比郊区气温高,根据热力环流方向,近地面的风从郊区吹向城市,称为城市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导致沿海城市受海陆风的影响,白天吹海风,夜间吹陆风;因此热岛效应会导致海陆风势力显着增强应该为城市风风向与海风或陆风的风向一致;①地晚上为陆风,风向为西南,城市风向从郊区吹向市区,风向为东北,故城市风风向与陆风的风向不一致,①错误;②地白天为海风,风向为偏东风,城市风向从郊区吹向市区,风向也为偏东风,故城市风风向与海风的风向一致,海风的势力显着增强,②正确;③地晚上为陆风,风向为偏西风,城市风向从郊区吹向市区,风向为偏南,故城市风风向与陆风的风向不一致,③错误;④地白天为海风,风向为偏东风,城市风向从郊区吹向市区,风向为偏西风,故城市风风向与海风的风向不一致,④错误;故选B。
18. 图中字母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是( )
A. A B. B C. C D. D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由气压高处指向气压低处。图中A、B、C、D四个箭头中,只A箭头与当地等压线垂直,其它箭头均与当地等压线斜交,因此图中字母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是A,选项A符合题意,排除选项BCD。故选A。
【点睛】
海水密度是指单位体积的海水质量,其大小取决于盐度、水温和压力。读海水温度、盐度、密度随纬度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
19. 由图可知,赤道附近的表层海水( )
A. 温度低、盐度较高、密度小
B. 温度高、盐度较高、密度大
C. 温度高、盐度较低、密度小
D. 温度低、盐度较低、密度大
20. 下列关于海水密度分布及其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表层海水密度的分布规律是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B. 海水密度的垂直分布规律是从表层向深层逐渐增加
C. 海水最大密度出现在低纬地区的海面
D. 海水密度与洋流运动无关
【答案】19. C 20. B
【解析】
【分析】试题考查海水性质。
【19题详解】
图中纵坐标表示纬度,依据海水盐度副热带海区最高、依次向南北两侧递减,可知②表示盐度;海水温度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可知①表示温度;③表示密度;可读出赤道附近表层海水温度高、盐度较低、密度小,C正确。
【20题详解】
图中纵坐标表示纬度,依据海水盐度副热带海区最高、依次向南北两侧递减,可知②表示盐度;海水温度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可知①表示温度;③表示密度;从图中可看出表层海水密度的分布规律是从赤道向两极递增;海水密度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增,说明密度与温度呈负相关,海水由表层到深层温度降低,可推测海水密度的垂直分布规律是从表层向深层逐渐增加,B正确;海水最大密度出现在高纬地区的海面;海水密度受洋流影响。
21. 澄碧河水库位于广西山区,因热力作用,水库建成蓄水后对局部地区气候产生显著影响,下图是“水库蓄水后库区各月降水差值(该月降水量与水库蓄水前该月多年平均降水量差值)变化图”。蓄水后库区夏季降水变化与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
A. 降水增多——水库降温慢,加强空气对流
B. 降水增多——水库增温快,加强空气对流
C. 降水减少——水库增温慢,减弱空气对流
D. 降水减少——水库降温快,减弱空气对流
【答案】C
【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水库对当地气候的影响。
【详解】从图中看蓄水后库区夏季降水减少,原因是夏季气温升高,水库增温慢,减弱空气对流,所以降水偏少,夏季水库不可能降温,选择C。
【点睛】读图是关键,从图中的信息判断降水量的变化,并且要掌握水库对地区气候的影响。
读“世界某区域洋流示意图(等温线表示表层海水温度分布)”,回答下列问题。
22. 洋流L可能位于右图中(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23. 洋流L对沿岸气候的影响是( )
A. 增温增湿 B. 降温减湿
C. 增温减湿 D. 降温增湿
【答案】22. B 23. A
【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结合世界地图和等温线可以判断洋流的性质,熟悉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2题详解】
洋流L越向北水温越高,属于南半球;从图中看L洋流位于大洋的西部,结合图可知L洋流可能位于右图中乙,B正确。故选B。
【23题详解】
结合图中的等温线可以判断L洋流流经的海区水温高,属于暖流,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作用,A正确。寒流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作用,BCD错误。故选A。
24. 浙江某高中地理老师带领高一学生在山坡观察了某森林土壤剖面,并完成了该土壤剖面的分层划分(如下图所示)。观察土壤剖面后,同学们发表了下列不同观点,其中正确的( )
A. 甲同学:有机层厚度大质地粗 B. 乙同学:腐殖质层颜色偏暗黑
C. 丙同学:淋溶层富含枯枝落叶 D. 丁同学:淀积层色泽呈灰黑色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腐殖质层是土壤腐殖质积累而形成的暗色土层,呈灰黑或黑色,B正确。森林植被下,有机质主要以地表枯枝落叶的形式进入土壤,明显集中在土壤表层,有机层厚度不大,A错误。淋溶层是由于淋溶作用使得物质迁移和损失的土层,不会含有枯枝落叶,C错误。淀积层是土壤物质沉淀、积累的层次,因不含腐殖质,颜色不会呈灰黑色,D错误。故选B。
【点睛】
25. 我国东北平原有沃野千里的黑土,其形成的最主要因素是( )
A.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草木的生生死死,积累了有机质
B. “寻常看不见,偶尔露峥嵘”,火山喷发的火山岩形成的
C. “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流水侵蚀带来了肥沃土壤,在这里沉积形成的
D. “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农民年复一年用粪肥培育出来的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东北平原上的黑土是因富含有机质而肥力很高的自然土壤,是一种地带性的土壤,因土壤的表层含有草木腐败的腐殖质层而使土壤呈现为黑色,A正确;火山岩含有矿物质较多,有机质含量少,B错误;河流形成的沉积物主要是泥沙,腐殖质含量少,C错误;现在普遍使用化肥,农民使有机肥减少,D错误。故选A。
【点睛】
26. 下图中的P点表示我国某地土壤组成物质的体积分数,据图可知( )
A. 该土壤的水分较少,植物易枯萎 B. 该土壤通气透水,因而有机质含量不高
C. 该土壤此时保温性能可能不够好 D. 该土壤呈现酸性,可能为红壤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理想土壤体积组成是固体颗粒约点50%,其中矿物质占45%,有机质占5%,余下的水分和空气大约占一半。如水分太多,则空气受到排挤,造成土温下降,土壤缺氧。如空气太多,会造成养分和水分供不足,植物枯萎。根据三角标图,P点固体颗粒约占51%,水分约占39%,空气约占10%。因此土壤中空气不足,水分过多,该土壤此时保温性能可能不够好,A错误,C正确。图中不能体现有机质含量,BD错误。故选C。
【点睛】
27. 有关水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塑造地形地貌 ②促进海陆间能量交换和物质转移
③使地球上各种水体不断更新 ④促使全球水资源的空间分布趋于平衡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水循环主要是促进了高低纬度之间;海陆之间的水体运动,但④项水资源的空间分布本来就不均,水循环也无法使水资源的空间分布趋于平衡。故选A。
【点睛】
读亚欧大陆示意图,回答下列两题。
28. 图中自然植被相同的两地是( )
A. A、B B. B、C C. A、D D. D、E
29. 有关图中各地植被或植被特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B地的植被冬季落叶,春季发芽
B. C地的植被为热带荒漠
C. E地的植被种类丰富,垂直结构复杂
D. B地的植被具有耐旱的特点
【答案】28. C 29. D
【解析】
【28题详解】
图中A地为温带海洋性气候,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B地为地中海气候,植被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C地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植被为温带荒漠;D地为温带季风气候,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E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A、D两地气候类型不同,但植被类型相同。选C。
【29题详解】
B地植被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冬季不落叶;C地的植被为温带荒漠;具有植被种类丰富,垂直结构复杂特点的是热带雨林;B地为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制,炎热干燥,降水稀少,故其植被有耐旱的特点。选D。
读我国植被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30. 甲、乙、丙三类植被分别是( )
A. 森林、草原、荒漠 B. 森林、荒漠、草原 C. 草原、森林、荒漠 D. 荒漠、草原、森林
31. 造成甲、乙、丙三类植被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 地形 B. 土壤 C. 水分 D. 热量
【答案】30. A 31. C
【解析】
【分析】
【30题详解】
读图可知,甲类植被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和南部,该区域降水较多,为森林;乙、丙两类植被分布在我国西北地区,丙类植被所在地距海更远,故乙为草原,丙为荒漠,故A项正确,B、C、D错误。
【31题详解】
甲类植被所在地距海近,降水多,为森林;丙类植被所在地距海最远,降水最少,为荒漠。故造成三类植被分布差异的主导因素为水分,C项正确,A、B、D错误。
【点睛】经度地带性也称为干湿度地带性或者由沿海向内陆的分异。受海陆分布的影响,自然景观和自然带从沿海向内陆产生了有规律的地域分异。由于受海洋水汽影响程度的不同,从沿海向内陆,干湿度差异很大,自然景观呈现出森林带、草原带、荒漠带有规律的变化。这种变化规律是以水分为基础的。
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32. 图示植被依次为( )
A. 温带草原、温带荒漠、亚寒带针叶林、热带雨林
B. 热带草原、热带荒漠、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
C. 热带草原、热带荒漠、亚寒带针叶林、热带雨林
D. 热带荒漠、温带荒漠、亚寒带针叶林、热带雨林
33. 与丙植被相比,丁植被突出的特点有( )
①植物种类丰富;②常见板根、茎花现象;③垂直结构复杂;④以松、杉类植物为主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34. 图示植被特点与环境的适应性,正确的是( )
①甲——草类枯黄,适应气候干季②乙——植被以旱生为主,以适应气候干旱
③丙——树叶为针状,以抗寒抗旱④丁——常见板根现象,以适应气候干旱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答案】32. C 33. A 34. A
【解析】
【分析】
【32题详解】
据图的特征可知:甲为热带草原,乙为热带荒漠,丙为亚寒带针叶林,丁为热带雨林,C项正确,ABD错误。故选C。
【33题详解】
丙为亚寒带针叶林,以松、杉类植物为主,此类植物耐寒性好。丁为热带雨林,植物种类丰富,常见板根、茎花现象,垂直结构复杂,①②③正确,A项正确,BCD错误;故选A。
34题详解】
①甲为热带草原,所在地区在干季降水稀少,植被枯黄以适应干旱的气候,①项正确;②乙为热带沙漠,所在地区全年降水稀少,植被少但耐旱,②项正确;③丙为亚寒带针叶林,树叶为针状,主要是为了抗寒抗旱,③项正确;④丁为热带雨林,植被出现板根现象是因为其所在地区降水多,空气湿度大,④项错误。A①②③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气候与自然带的关系:热带,低纬度:热带雨林带、热带稀树草原带(萨瓦纳带)、热带荒漠带。亚热带,中纬度: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亚热带荒漠草原带、温带阔叶林带又称夏绿阔叶林带、温带荒漠带、温带草原带。寒带、亚寒带,高纬度:针叶林带、苔原带、冰原带。就全球范围来说,自然带的划分,早期主要是根据不同纬度所获得太阳辐射能的差异,把地球表面划分为5个带: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后来又根据各地气候、生物等差异进行了细分。
35. 下图为“海绵城市简图”,2015年4月开始,“海绵城市”建设在我国16个城市开始试点。“海绵城市”通过一系列的“绿色”措施滞水、蓄水、净水和排水。“海绵城市”的建设,将有利于缓解城市( )
①淡水不足②雨季内涝③用地紧张④热岛效应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结合材料信息可知,“海绵城市”具有滞水、蓄水、净水的功能,将有利于缓解城市淡水不足等城市问题,①正确;“海绵城市”具有滞水、蓄水和排水的功能,将有利于缓解城市雨季内涝等城市问题,②正确;“海绵城市”建设需要大量生态用地,因此有可能会加剧城市用地紧张,③错误,ACD错误;“海绵城市”具有滞水、蓄水、净水和排水的功能,将有利于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等城市问题,④正确;综上述,B正确。故选B。
【点睛】
II卷(综合分析题)
3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海水的温度、盐度和密度是海水的基本物理性质,许多海洋现象都与这些性质有关。图1是“北大西洋及周边海域简图”,图中箭头示意洋流流向,图2是图1中某处“海岸地貌景观”。
(1)塑造图2海岸地貌的主要动力是____,列举图2中出现的海岸地貌:____、____。
(2)图示区域①~⑥洋流中属于寒流的有____(写数字),这些寒流使流经海区的沿岸气候比同纬度地区更____。
(3)与大西洋相比,地中海海水盐度高、密度____(大/小),水面比大西洋____
(高/低),使甲海域表层海水向____(大西洋/地中海)流动。
(4)地中海沿岸地区的典型植被类型是____,其植被的特点是____。
(5)乙海域是世界上盐度最低的海域,分析其形成原因。
【答案】(1) ①. 波浪(海浪) ②. 海蚀崖 ③. 海蚀拱桥(海蚀洞)
(2) ①. ①④ ②. 冷、干
(3) ①. 大 ②. 低 ③. 地中海
(4) ①.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②. 主要由硬叶的常绿乔木和灌木组成;叶坚硬革质,叶面常有茸毛或退化成刺;树皮粗糙。
(5)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周边较多河流淡水汇入,稀释明显;海域封闭,与大西洋水体交换少。
【解析】
【分析】本题以某海域洋流模式图和海岸地貌为背景材料设置五小问,涉及海岸地貌的成因,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海水的性质等知识点,考查了学生阅读图文提取信息的能力,对学生的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的素养要求较高。
【小问1详解】
根据图示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海水的运动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有波浪、潮汐和洋流三种基本形式。波浪是塑造海岸地貌的主要动力,波浪的长期作用使崖壁破碎、海岸崩塌,形成侵蚀海岸,图中地貌为海蚀地貌。景观图中可见海蚀崖、海蚀洞、海蚀拱桥等海岸地貌。
【小问2详解】
根据图示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由低纬流向高纬的是暖流,由高纬流向低纬的是寒流,根据洋流的流向可判断暖流为⑤⑥③②四支,寒流为①④两支。寒流因为海水温度低,所以流经的海区温度就低,低温蒸发量就少,洋面输送给大气的水汽就少,大气水汽少,降水就也减少,从而使流经海区的沿岸气候比同纬度地区更寒冷干燥。
【小问3详解】
根据图示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与大西洋相比,地中海蒸发旺盛,海水盐度高、密度大,水面比大西洋低,使甲海域表层海水由大西洋向地中海流动。
【小问4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地中海沿岸的典型植被类型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其植被为了适应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的特点,主要由硬叶的常绿乔木和灌木组成,叶片坚硬成革质,叶面常有茸毛或退化成刺,为了减少蒸发,树皮一般较粗糙。
【小问5详解】
根据图示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乙海域为波罗的海,盐度低于1%,是世界上盐度最低的海域。原因为主要位于高纬度地区,气温低,蒸发较弱;所处位置是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多,周边较多淡水河流汇入,稀释明显;海域较为封闭,与外界水体交换少。
【点睛】
37. 读下图,图1为“北半球某地白昼等压面分布示意图”,图2为“某日A、B两地气温变化曲线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2中A、B曲线表示阴雨天气温日变化的是____,其变化特征是____,原因是____。
(2)据图1可知,乙地白昼气温____(高/低),用所学知识解释____。
(3)根据等压面特征,在图中用箭头画出甲、乙两地间的热力环流。此时丙地的风向是____风
(4)某学生写的一篇登月的科幻作文中写道:“坐在人造月球仓中,看着流星在空中而过,欣赏着蓝天下白云悠悠”。试指出其中的错误,并说明原因。
【答案】(1) ①. B ②. 日变化小或日温差小 ③. 白天多云,云体强烈反射太阳辐射,气温较低﹑夜间多云,大气逆辐射较强,气温较高。
(2) ①. 低 ②. 下垫面积雪反射率高,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少,下垫面辐射能量少。
(3);西南风 (4)流星、蓝天、白云说法是错误的。流星是流星体与大气摩擦发热发光的现象,蓝天是空气分子散射太阳光产生的现象,白云是水汽凝结的结果。月球没有大气,没有水,上述现象不能形成。
【解析】
【分析】本题以“北半球某地白昼等压面分布示意图”与“某日A、B两地气温变化曲线图”为试题背景,涉及了大气受热过程、热力环流的原理及应用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等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读图可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中B曲线气温日变化小,可能为阴雨天气;白天,云层较厚,对太阳辐射反射作用强,气温较低;夜间多云,大气逆辐射较强,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强,气温较高,所以温差小。
【小问2详解】
本题可从区域下垫面性质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差异分析。据图1可知,乙地下垫面是积雪,反射率高,白天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强,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少,下垫面辐射能量少,气温低。
【小问3详解】
根据热力环流的原理,近地面气温高,空气受热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高空形成高压;近地面气温低,空气遇冷收缩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高空形成低压。水平方向上,近地面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根据等压面特征,图中乙处等压线向上凸出为高压,甲处等压线向下弯曲为低压,所以甲、乙两地间的热力环流为顺时针方向(由乙→甲)。根据热力环流及地转偏向力(北半球向右偏),可知此时丙地吹西南风。热力环流图如下:
【小问4详解】
由所学知识可知,流星是流星体与大气摩擦发热发光的现象,蓝天是空气分子散射太阳光产生的现象,白云是水汽凝结的结果。由于月球没有大气,没有水,上述现象不能形成流星、蓝天、白云,所以关于流星、蓝天、白云说法是错误的。
精品解析:天津市耀华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天津市耀华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解析版),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天津市耀华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天津市耀华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解析版),共2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天津市耀华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PDF版: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天津市耀华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PDF版,共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