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浙江省金华市义乌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含解析
展开2021学年第二学期高一期末测试卷
地理学科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 下列能量使用形式直接来自太阳辐射的是( )
A. 太阳能发电 B. 火电 C. 水电 D. 风电
【答案】A
【解析】
【详解】利用太阳辐射可以直接进行光伏发电,因此太阳能发电能量直接来自太阳辐射,A符合题意;火电是燃料矿物燃料而发电,水电是利用水运动能量发电,风电是利用大气运动能量发电,尽管矿物燃料、水的运动和大气运动的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辐射,但这些能量使用形式不是直接来自太阳辐射,排除BCD。故选A。
下图表示某中学生在自然博物馆看到的四块动物化石,甲、乙、丙、丁分别为恐龙化石、三叶虫化石、哺乳动物化石和鱼类化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 关于图中四块化石年龄由老到新排序正确的是( )
A. 甲乙丙丁 B. 丁乙丙甲 C. 乙丁甲丙 D. 乙丁丙甲
3. 与图中丙化石相同的地质年代,陆地上繁盛的植物是( )
A. 孢子植物时代 B. 棵子植物 C. 海生藻类 D. 被子植物
【答案】2. C 3. D
【解析】
【2题详解】
图文信息表明,甲、乙、丙、丁分别为恐龙化石、三叶虫化石、哺乳动物化石和鱼类化石,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可知,恐龙生活在中生代,三叶虫生活在早古生代,哺乳动物出现在中生代后期,但在新生代快速发展,鱼类在晚古生代大量繁衍。因此四块化石年龄由老到新的排序分别是三叶虫化石、鱼类化石、恐龙化石、哺乳动物化石,即为乙、丁、甲、丙,C正确,A、B、D错误。故选C。
【3题详解】
图文信息表明,丙化石为哺乳动物化石,哺乳动物出现在中生代后期,但在新生代快速发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元古代至古生代奥陶纪为海生藻类时代,古生代志留纪至石炭纪为陆上孢子植物时代,古生代二叠纪至中生代侏罗纪为祼子植物时代,中生代白垩纪以来为被子植物时代,因此图中丙化石相同的地质年代,陆地上繁盛的植物是被子植物,D符合题意,排除ABC。故选D。
【点睛】生物进化与环境演变简史中的三条线索:一是地质年代变化: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二是动物演化阶段:动物孕育、萌芽和发展的初期阶段→海洋无脊椎动物时代→鱼类时代→两栖动物时代→爬行动物时代→哺乳动物时代→人类时代。三是植物演化阶段:海生藻类时代→陆上孢子植物时代→裸子植物时代→被子植物时代。
下图为“大西洋表层海水性质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 图中①线表示的是大西洋表层( )
A. 纬度 B. 温度 C. 盐度 D. 密度
5. 对大西洋表层海水性质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大西洋表层年平均密度与盐度几乎没有关系
B. 大西洋表层年平均密度与温度大致呈正相关
C. 大西洋表层盐度与温度有一定正相关性
D. 南半球的海水密度总是低于北半球同纬度地区
【答案】4. C 5. C
【解析】
【4题详解】
读图,根据所学,海水盐度是由副热带海区向南北两侧降低,因此①代表的是大西洋表层海水盐度分布规律曲线,C正确;图中横坐标表示的是纬度,不是①线,A错误;表层海水温度是由低纬向高纬降低的,与图中①曲线不符,B错误;表层海水密度是由赤道向两极逐渐增大的,与图中①曲线不符,D错误。故选C。
【5题详解】
根据所学,在大洋表层,海水密度主要取决于温度和盐度的变化,A错误;读图可知,大西洋表层年平均密度与温度大致呈负相关,B错误;由于,表层海水盐度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蒸发量和降水量的对比,而海水温度高,则蒸发量大,使盐度升高,因此大西洋表层盐度与温度有一定正相关性,C正确;读图可知,10°S海区海水密度就大于10°N海区的海水密度,D错误。故选C。
【点睛】在海洋表层,盐度因海区所处位置不同而有差异。盐度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蒸发量和降水量的对比。赤道附近降水丰沛,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盐度稍低;副热带海区降水少,蒸发量大于降水量,盐度较高;高纬度海区温度低,蒸发量小,加之反复结冰、融冰,盐度偏低。在同纬度地带,暖流经过的海区,盐度偏高;寒流经过的海区,盐度偏低。在大陆沿海地区,因河流等淡水注入,盐度降低。
读“南半球某地城市热岛环流示意图”(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6. 甲、乙、丙、丁四地气压大小的比较,正确的是( )
A. 甲<乙 B. 丙<丁 C. 甲>丁 D. 丙>乙
7. 甲代表的地点及甲乙之间的风向为( )
A. 郊区、东南风 B. 郊区、西南风 C. 市区、东南风 D. 市区、西南风
【答案】6. C 7. A
【解析】
【分析】
【6题详解】
海拔越高,气压越低,图中显示,甲、乙两地位于近地面,而丙、丁两地位于高空,因此甲地气压高于丁地,乙地气压高于丙地,因此C正确,D错误;等压面凸起的地方为高压,表示在同一高度上,气压比两侧高;等压面凹陷处为低压,表示同一高度上,气压比两侧低。图中甲地等压面向上凸起,乙地等压面向下凹陷,因此甲地气压高于乙地,A错误;同一地点的高空等压面与低空等压面往往对称相反,因此丁地等压面向下凹陷,丙地等压面向上凸起,因此丙地气压高于丁地,B错误。故选C。
【7题详解】
城市气温高于郊区,城市空气因热膨胀上升,郊区空气因冷收缩下沉,则近地面城市气压低于郊区,即近地面等压面城市向下凹陷,郊区向上凸起,结合图中等压面特征判断,则甲地代表郊区,乙地代表市区,因此排除C、D;由于甲地气压高于乙地,水平气压梯度力由甲指向乙,结合图中标注的方向可知,水平气压梯度力由南指向北,南半球风向顺着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向左偏,形成东南风,因此A符合题意,排除B。故选A。
【点睛】等压面凸起的地方,表示在同一高度上,气压比四周(两侧)高。等压面凹陷,表示同一高度上,气压比四周(两侧)低。同一地点的高空等压面与低空等压面往往对称相反。
海岸沙丘指的是平行于海岸的垄岗状沙质堆积地形。滩和沿岸高大沙丘相连的特殊景观。黄金海岸生成于近两三千年,发源于燕山的河流为这里沙质海岸的发育提供了丰富的沙源。泥沙在强大的盛行风作用下,在沿岸堆积成一道道沙堤。河流不断把泥沙带入海洋,海滩上的沙不断得到补充,滨海沙丘逐渐变得高大、雄伟、壮观。结合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8. 海岸沙丘形成的主要原因( )
A. 流水堆积 B. 海浪堆积 C. 风力堆积 D. 流水侵蚀
9. 形成海岸沙丘的沙源主要是( )
A. 河流入海携带泥沙 B. 潮汐作用 C. 风力作用搬运至此 D. 人类活动导致
【答案】8. C 9. A
【解析】
【分析】
【8题详解】
材料信息表明,泥沙在强大的盛行风作用下,在沿岸堆积成一道道沙堤,因此海岸沙丘形成的主要原因是风力堆积,C符合题意;流水堆积一般形成冲积扇、河漫滩、冲积平原、三角洲等,不会形成沙丘,排除A;海浪堆积一般形成沙滩,不会形成沙丘,排除B;流水侵蚀一般形成沟谷等地貌,不会形成沙丘,排除D。故选C。
【9题详解】
材料信息显示,发源于燕山的河流为这里沙质海岸的发育提供了丰富的沙源,河流不断把泥沙带入海洋,海滩上的沙不断得到补充,滨海沙丘逐渐变得高大、雄伟、壮观。由此判断形成海岸沙丘的沙源主要是河流入海携带泥沙,A符合题意;潮汐作用也能带来一定泥沙,但从材料信息来看,潮汐作用不是泥沙的主要来源,排除B;当地离其它沙源地较远,风力作用搬运至此的泥沙有限,因此不是海岸沙丘的主要沙源,排除C;当地人类活动不能直接产生大量泥沙,因此人类活动不是当地海岸沙丘的主要沙源,排除D。故选A。
【点睛】海岸沙丘指平行于海岸垄岗状砂质堆积地形。是在开阔、且有大量松散沉积物源的海岸地带上,向岸的强劲海风将未固定的沙粒吹到离岸不远处堆积,同时又不断拦截从海滩刮来的物质,不断加宽、加长和加高,从而形成沙丘。
10. 公交车站台应设置在公共交通线路沿途所经过的各主要客流集散点上,一般沿街布局,以下为某城市老城区内的两条双向两车道的主干道分布示意图(箭头代表公交车前行方向,甲处为已规划的公交站台)。为方便换乘则街对面一处的站台最佳选址在(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①处与甲隔街相望,两处的车辆如果同时进站,容易造成交通拥堵。③处位于十字路口,如果在此建设公交站点,会影响过往车辆的行驶以及乘客安全。④距离甲较远,给人们搭乘造成不便。②在甲的斜对面,且与甲错开停车,最为合理。故本题选B。
【点睛】本题考查公交站点的布局,如果平时生活留心观察,也能发现这个规律。
下图为“某自然灾害影响路径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 图示自然灾害几乎影响不到的地区是( )
A. 西北地区 B. 长江中下游 C. 珠江三角洲 D. 青藏高原
12. 图示自然灾害对东北地区带来的良性影响可能有( )
A. 阻碍交通 B. 减少病虫害 C. 农业增产 D. 缓解高温
【答案】11. D 12. B
【解析】
【分析】
【11题详解】
读图可知,该自然灾害形成的源地在中高纬度的蒙古—西伯利亚一带,向南侵袭亚洲东部,由此判断该自然灾害应为寒潮。从图中寒潮侵袭路径可以看出,寒潮几乎影响不到的地区主要是我国西南地区,西南地区有我国最大最高的青藏高原,由于海拔高,寒潮很难爬上青藏高原,因此寒潮几乎影响不到青藏高原,从移动路径来看,寒潮对我国西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和珠江三角洲都有较大影响,因此D符合题意,排除ABC。故选D。
【12题详解】
前题分析可知,图示自然灾害为寒潮,寒潮给东北地区带来一系列灾害,但也有积极影响,寒潮带来的低温天气,有可能冻死病虫害的卵,使得东北地区来年的病虫害减少,B符合题意;寒潮给东北地区带来降雪和冰冻天气,从而阻碍交通,但这不是良性影响,A不符合题意;寒潮带来的低温、冷冻天气,可以伤害农作物,因此极有可能导致农业减产,而不是增产,C不符合题意;寒潮出现在冬半年,东北地区冬半年不会出现高温天气,因此缓解高温不是寒潮给东北地区带来的良性影响,D不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入侵中国的寒潮主要路径:(1)西路:从西伯利亚西部进入中国新疆,经河西走廊向东南推进;(2)中路:从西伯利亚中部和蒙古进入中国后,经河套地区和华中南下;(3)东路:从西伯利亚东部或蒙古东部进入中国东北地区,经华北地区南下;(4)东路加西路:东路冷空气从河套下游南下,西路冷空气从青海东南下,两股冷空气常在黄土高原东侧,黄河、长江之间汇合,汇合时造成大范围的雨雪天气,接着两股冷空气合并南下,出现大风和明显降温。
“无水港”是指内陆地区建立的具有港口服务功能的物流中心,货物在“无水港”内完成一切通关手续,相当于把海港搬到了内陆,然后通过以铁路为主、公路为辅的方式将货物运送到沿海港口,直接装船出海。近年来天津港在内地大力发展“无水港”业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 推测“无水港”选址的特征( )
①依托交通枢纽②紧邻货源需求地③内河航运发达④地租水平较高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14. “无水港”业务的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 )
A. 高铁运输快速发展 B. 海运速度不断加快 C. 集装箱运输迅猛发展 D. 河海联运逐步实现
15. 天津港在内地大力发展“无水港”业务的主要目的是( )
A. 减少装卸次数 B. 扩大经济腹地 C. 提高通关效率 D. 减轻港口负担
【答案】13. A 14. C 15. B
【解析】
【分析】
【13题详解】
“无水港”是指内陆地区建立的具有港口服务功能的物流中心,然后通过以铁路为主、公路为辅的方式将货物运送到沿海港口,所以,“无水港”选址的特征是:依托交通枢纽,交通便利,物流成本较低;紧邻货源需求地,货运量大,①②正确。主要通过铁路和公里,不需内河航运发达,③错误。货物在当地储存,要地租水平较低,④错误。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4题详解】
由题目材料可知:“无水港”是指内陆地区建立的具有港口服务功能的物流中心,通过海铁联运将货物运送到沿海港口,直接装船出海。主要得益于当前的货物运输主要是标准化的集装箱运输,使得运输效率大为提高,C正确。高铁主要是客运,A错误。是陆地运输,跟海运速度无关,B错误。主要是铁路和公里运输,跟内河运输无关,D错误。故选C。
【15题详解】
在内地大力发展“无水港”,增加了货物的装卸次数,提高了成本,消耗了更多的时间,在港口的船只等待时间也会增加,无法起到减少装卸次数、提高通关效率、减轻港口负担的功能。其主要目的是增加基建,扩大经济腹地,促进经济发展。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无水港学名称为" 陆港 ",陆港是设在内陆经济中心城市铁路、公路交汇处,便于货物装卸、暂存的车站,是依照有关国际运输法规、条约和惯例设立对外开放的国际商港。高铁、地铁、磁悬浮、城轨等主要为客运,不能促进货物的流通。
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选两个且选对得3分,每小题选一个且选对得2分,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2021年5月11日,中国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公布,全国总人口为14.1178亿人。在人口普查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人户分离”现象仍然为统计带来了困难(人户分离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公民的经常居住地和常住户口登记地二者不一致)。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来看,2020年全国人口中,人户分离人口为4.92亿人。我国城镇化率为63.89%,较2010年提高了14.21个百分点,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 造成广大务工人员“人户分离”主要原因有( )
A. 经济的快速发展 B. 旧城的危房改造
C. 教育水平的区域差异 D. 严格的户籍管理
17. 下列关于2010—2020年我国城镇化水平快速上升的原因,正确的有( )
A. 外来务工人员返乡建设农业发展 B. 农村剩余劳动力明显增加
C. 城市建筑、服务业较快发展 D. 发展劳动密集型农业
【答案】16. AD 17. BC
【解析】
【16题详解】
经济的快速发展,为青壮年劳动力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引发人口流动,造成“人户分离”,A正确;旧城危房改造不会改变经常居住地造成“人户分离”,B错误;因为教育水平存在区域差异,不少人选择到外地求学,造成“人户分离”,但求学的大学生不属于广大务工人员,C错误;严格的户籍管理,使得务工人员难以在务工地入户籍,造成“人户分离”,D正确。本题应选AD。
【17题详解】
外来务工人员返乡建设农业发展,不会促进我国城镇化水平的提升,A错误;农村剩余劳动力明显增加,城市建筑、服务业较快发展,城市的劳动力需求增多,促使农村人口进城务工,有利于我国城镇化水平的快速上升,BC正确;发展劳动密集型农业,不利于农村劳动力的解放,也不符合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D错误。本题应选BC。
【点睛】“人户分离”现象反映了我国流动人口多,而流动人口主要是青壮年劳动力。影响人口流动的因素往往是经济因素。
18. 2021年5月22日,随着北京鸿坤广场超级充电站的正式开放,特斯拉在中国大陆的超级充电站数量突破800座。这座全新的超级充电站将为特斯拉用户带来绝无仅有的极速补能体验,同时也意味着领先行业的特斯拉充电技术正快速出现在消费者的生活场景当中。超级电动汽车充电站有别于普通充电站,特征是能快捷充电,但充电成本高。其选址一般优先考虑在( )
A 高速公路服务区 B. 住宅小区内 C. 购物中心附近 D. 工业园区附近
【答案】AC
【解析】
【详解】超级电动汽车充电站应选址在交通便利的高速公路服务区、购物中心附近,车流量多充电需求大,布局在此可满足人们的充电需求,并具有即充即走的优势,故AC正确;布局在住宅小区内一般仅限居民使用,市场需求有限,一般情况下普通充电即可满足居民需求,因此不适宜作为选址,B错误;工业园区距离市中心远,远离市场充电站利用效率不高,不适宜布局超级电动汽车充电站,D错误。本题应选择AC。
下沉式绿地是低于周围地面的绿地,通过利用开放空间承接和贮存雨水,达到减少径流外排的目的,可用于调蓄和净化径流。下图示意下沉式绿地横剖面结构。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9. 下沉式绿地直接改变的水循环环节,主要有( )
A. 地表径流 B. 水汽输送 C. 大气降水 D. 下渗
20. 下沉式绿地给城市带来的影响有( )
A. 提供饮用水 B. 缓解城市内涝问题 C. 提供灌溉用水 D. 美化城市环境
【答案】19. AD 20. BD
【解析】
【19题详解】
根据材料“通过利用开放空间承接和贮存雨水,达到减少径流外排的目的”中的“承接和贮存雨水”有利于雨水的下渗;“达到减少径流外排的目的”可以直接减少地表径流,AD正确。下沉式绿地不能直接改变水汽输送和大气降水,故BC错误。本题应选AD。
【20题详解】
下沉式绿地下沉水量有限,不能提供饮用水和灌溉用水,AC错误;根据材料“通过利用开放空间承接和贮存雨水,达到减少径流外排的目的,可用于调蓄和净化径流”可知,下沉式绿地有利于承接和贮存雨水,减少地表径流,增加雨水下渗,因而可以缓解城市内涝问题,B正确;绿色植物具有美化城市环境的作用,D正确。本题应选BD。
【点睛】在现代城市规划建设中,面对的主要问题是洪涝灾害的控制以及雨水的综合利用。我国开始倡导海绵城市理念,旨在对城市建设进行综合设计,优化分析水资源,完善城市生态环境。其中下沉式绿地是海绵城市系统建设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下沉式绿地是指绿地系统的修建,它可以有效利用雨水和再生水,减少灌溉的次数,节约水资源。下沉式绿地具有美化城市、提高城市品位、改善城市环境等作用,对绿色城市建设的影响巨大。
徽派建筑是以砖、木、石为原料,以木构架为主的中国传统建筑,在江南聚族而居的村落中,建筑物的密度极大。马头墙是徽派建筑的重要特色,因形状酷似马头,故称"马头墙"。完成下面小题。
21. 推测古人设计马头墙主要目的是( )
A. 遮阳 B. 防火 C. 挡风 D. 防寒
22. 徽派民居大多两层多进,各进皆开天井,雨水通过天井四周的水枧流入阴沟,俗称“四水归堂”,天井的主要功能有( )
A. 排水 B. 养殖观赏鱼类 C. 生活水源 D. 通风透光
【答案】21. BC 22. AD
【解析】
【分析】
【21题详解】
马头墙是垂直90度角,没有遮阳的功能,A错误。马头墙由砖瓦砌成,均是不容易燃烧的物体,墙体厚实,所以具有防火和挡风的功能,BC正确。徽派建筑主要在我国长江流域,当地冬季不像北方过于寒冷,因此防寒不是主要目的,D错误。故本题选BC。
【22题详解】
由“雨水通过天井四周的水枧流入阴沟”可知,天井具有排水功能,A正确。养殖观赏鱼类不是主要目的,B错误。生活水源不会从天井里取,会打水井取水,C错误。天井可以让阳光照射进来,空气流通,起到了通风透光的作用,D正确。故本题选AD。
【点睛】本题考查我国传统民居-徽派建筑,建筑风格都是与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息息相关的。
23. 下图为最佳人口规模示意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P为较低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环境人口容量
B. P′为环境承载力
C. P′为较高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人口合理容量
D. P为环境承载力
【答案】C
【解析】
【详解】读图,曲线最高点,表示生活质量最高。横轴表示人口规模,P为较低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最佳人口容量,即人口合理容量,A、D错。 P′生活质量较高,人口规模较大,为较高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人口合理容量, C对,B错。
24. 由于建筑密度增加,城市空气流动困难,因此加强城市通风廊道规划和建设意义重大。下图示意城市通风系统,其中作用空间指需要改善风环境或降低污染的地区,补偿空间指产生新鲜空气或局地风系统的来源地区,通风廊道则是将空气由补偿空间引导至作用空间的连接通道。以下对城市通风廊道描述正确的是( )
A. 城市通风走廊可以减弱城市热岛效应
B. 城市通风廊道建设应该远离主要道路
C. 规划城市通风廊道,首先应明确城市盛行风向
D. 城市通风廊道可以降低风沙天气频率
【答案】AC
【解析】
【详解】通风廊道是将空气由补偿空间引导至作用空间的连接通道,其作用主要是减少城市对风的阻挡,促进城区内外热交换和污染物扩散,从而缓解热岛效应和空气污染,A正确;通风廊道应以大型空旷地带连成,例如主要道路相连的休憩用地、美化市容地带、非建筑用地、建筑线后移地带及低矮楼宇群等,B错误;通风廊道沿盛行风的方向伸展,靠近上风地带,故规划通风廊道应明确城市盛行风向,C正确;风沙天气主要与大风天气和土地荒漠化有关,城市通风廊道无法影响这两个因素,D错误。本题应选AC。
25. 近日,瑞士冰川学家评估了15年来瑞士“盖被子保冰川”的效果和成本,将厚度为3至4毫米的白色油布盖在冰川上,确实可以减少被覆盖冰川50%至70%的冰雪融化。而也有科学家提出先将流入峡谷的冰川水收集起来,再将这些冰川水制成人造雪,覆盖在冰川上,效果更好。“盖白色防水被子”的举措对当地水循环的影响是( )
A. 蒸发量减少 B. 下渗量减少 C. 地表径流量增多 D. 地下径流量增大
【答案】A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盖被子保冰川”会减少被覆盖冰川50%至70%的冰雪融化。“盖被子保冰川”会降低地表冰川温度,减少冰川融化,因此会使蒸发量减少,A正确;冰川融化减少,则冰川融水减少使地表径流量减少,地表径流量减少使下渗量减少,下渗量减少使地下径流量减少,所以B正确,CD错误。本题应选AB。
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分)
26. A市某高中地理研学小组春季进行地理实践活动,下列为该组同学调查搜集的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第一站来到大连大黑山,开展“土壤形成与地理环境关系”的野外实习,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绘制了“土壤与其他自然要素关系”(下图)示意图。
(1)影响土壤形成最活跃的因素是____,对土壤矿物质的成分和养分状况起决定作用的是____,决定土壤质地最主要的因素是____。
(2)该组同学在森林地区采集了土壤标本,并绘制了土壤的剖面结构图(右图),土壤剖面中甲为____层。大黑山山脚地带的森林植被类型属于____林,其特点是____。大黑山分布大面积的野生杜鹃花,引起了研学小组的注意,推测____(南、北)坡的杜鹃花率先绽放。
(3)该组同学选取了土壤样本回实验室测量发现,对耕作而言,该地区土壤较南方地区的土壤肥沃,从自然原因角度分析该地土壤较南方肥沃的原因。
【答案】(1) ①. 生物 ②. 成土母质 ③. 成土母质
(2) ①. 淋溶 ②. (温带)落叶阔叶 ③. 夏季葱绿,冬季落叶;叶片多呈纸质,宽而薄。 ④. 南
(3)该地区枯枝落叶多,生物量大;较南方地区气温低,有机质分解慢;降水量少,淋溶作用弱;有利于养分在土壤中积累,因此该地土壤较南方肥沃。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大黑山土壤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土壤、植被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探讨地理知识的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综合思维等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生物是土壤形成的决定性因素,提供有机质,同时也是土壤形成最活跃的因素;成土母质的化学成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土壤中的化学元素和养分,成土母质决定了土壤矿物质的成分和养分状况,对土壤的质地其决定性作用。
【小问2详解】
根据土壤的剖面结构图,并结合所学可知甲位于腐殖质层和淀积层之间,颜色较浅,是淋溶层。由材料可知该地区位于大连,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对应基带的植被属于温带落叶阔叶林,特点是夏季葱绿,冬季落叶;叶片多呈纸质,宽而薄。大黑山位于北半球,南坡是阳坡,光照、热量条件好,杜鹃花先开放。
【小问3详解】
我国南方地区气候湿热,降水较多,土壤的淋溶作用强烈,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低,比较贫瘠。该地区位于北方温带季风气候区,植被属于落叶林,枯枝落叶多,生物量大;纬度高,较南方地区气温低,有机质分解慢,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多;相对比南方地区,这里降水量少,淋溶作用弱,对土壤的侵蚀弱,最终使得养分在土壤中积累,因此该地土壤较南方肥沃。
27.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广西壮族自治区青山寨,有一个建筑风格奇特的村寨,寨子里的房子多数搭建在山沟大小不一的石头上,下部架空,因而也被称为“石上人家”。图1为我国部分区域简图。图2为广西青山寨的传统民居建筑。
材料二:螺蛳粉是广西柳州市特色小吃,主要食材有米粉、酸笋、木耳等。近几年,该市螺蛳粉产业发展迅速,产业链日趋完善,并带动包括大米、竹笋、木耳等在内的50万亩原材料基地建设,覆盖农业、食品工业、电子商务等多个领域,同时发展工业旅游、开发文创产品等,实现第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
(1)图1区域种植双季稻的主要自然区位因素是____,但近几年来,由于____、交通、____和政策等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小城镇附近农田向发展蔬菜、水果、园艺为主体的方向转变。
(2)图1中柳州市沿河分布,河流可为城市提供____和____等。
(3)根据图2中传统民居景观特征,可推测当地降水较____(选填“多”或“少”),岩石抗侵蚀能力较____(选填“强”或“弱”)。
(4)分析柳州螺蛳粉产业的快速发展对当地社会经济的有利影响。
【答案】(1) ①. 气候 ②. 市场 ③. 技术(第二个和第三个空答案位置可以互换)
(2) ①. 水源 ②. 水运
(3) ①. 多 ②. 强
(4)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岗位,提高人们收入;促进产业多元化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农业的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工业的发展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与解读地理信息,调动与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落实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图1所在区域所处纬度较低,热量充足,气候条件优越,适合双季稻的种植,其影响的主要自然区位因素是气候。近年来由于市场需求的变化以及交通、技术等区位条件的变化,小城镇附近的农业类型向经济效益更高的蔬菜、水果和园艺方向转变。
【小问2详解】
河流可以为沿河城市提供生产生活所需的水源;由于柳州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量较大,河流水量充沛,故可以利用河流发展水运。
【小问3详解】
根据图2信息可知,图中房屋屋顶坡度大,便于排水,推测当地降水较多;房屋底部多放有岩石,以保证房屋的稳定度,推测岩石抗侵蚀能力较强。
【小问4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螺蛳粉需要米粉,酸笋,木耳等多种食材,该地螺蛳粉产业的发展带动了大米,竹笋,木耳在内的50万亩原材料基地的建设,覆盖了农业、食品工业、电子商务等多个领域,带动了相关产业发展,增加了就业岗位,提高了人们收入。同时,当地借助螺蛳粉发展工业旅游、开发文创产品,实现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促使了产业结构多元化,有利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2022-2023学年度浙江省金华市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度浙江省金华市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文件包含浙江省金华市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原卷版docx、浙江省金华市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0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浙江省金华市浦江中学高考三模地理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浙江省金华市浦江中学高考三模地理试题含解析,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Ⅰ,选择题Ⅱ,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2022学年上海市金汇高级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上海市金汇高级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含解析,文件包含上海市金汇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练习地理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上海市金汇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练习地理试题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9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