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历史第17课 明朝的灭亡试讲课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第17课 明朝的灭亡试讲课ppt课件,共2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政治腐败表现,社会动荡表现,均田免赋,材料研读,知识拓展,满洲兴起,清兵入关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
第10位明武宗尚武爱玩乐
第15位明熹宗喜好木工
①皇帝沉迷享乐,疏于朝政
第13位明神宗不爱上朝
② 宦官干政,朝臣结党营私
明万历时起,党派林立,党争迭起。文官斗的你死我活,大大削弱了明朝的力量。
顾宪成等人组成“东林党”
①朝政的混乱,造成中央对社会的控制力不断下降,法纪松弛,各级官吏贪赃枉法,对民众百般盘剥。
刘瑾逐利腐败,任人唯亲。时人称之“立皇帝”。被抄家时有黄金250万两,白银5000万余两。其它珍宝无法统计。
极受宠信,被称为“九千九百岁”,排除异己,专断国政,以致时人“只知有忠贤,而不知有皇上”。
②土地兼并严重,致使大量农民流离失所。
富者动连阡陌,贫者地鲜立锥。饥寒切身,乱之生也,职此之由。 ——《明清史料》甲编
安徽民歌《凤阳花鼓》反映了明朝中后期的怎样的社会状况
天灾人祸使大量农民流离失所。
农业生产遭到破坏;农民流离失所。
政治腐败越发严重;国家财政危机深重;赋税苛重;连年灾荒,饥民遍野;阶级矛盾异常尖锐;
①根本原因: 明朝末年,政治腐败,赋税沉重,阶级矛盾异常尖锐。
1、明末农民起义的原因
(明朝末年)旧征未完,新饷已催,额内难缓,额外复急。村无吠犬,尚敲催追之门;树有啼鹊,尽洒鞭扑之血。黄埃赤地,乡乡几断人烟;白骨青磷,夜夜常闻鬼哭。 ——《豫变纪略》
②直接原因: 陕北连年灾荒
《陕西通志》记载1628年陕西北部遭受旱灾后的情形:民争采山间蓬草而食至十月以后而蓬尽矣,则剥树皮而食怠年终而树皮又尽矣,则又掘山中石块而食。
二、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李自成出身于陕西米脂县的一个农民家庭,童年给地主放羊,长大后当过驿卒。陕西爆发农民起义后,他投奔起义军。由于他英勇善战,被称为“闯将”。后来他成为起义队伍的领袖,人称“李闯王”。
1644 年,李自成在西安建立政权,国号大顺。
①根本原因: 政治腐败,赋税沉重,阶级矛盾尖锐。
意义:第一次把对土地的要求作为一个口号明确提出来,标志着农民斗争进入一个新阶段
“均田”就是平均土地,即把土地平均分给农民;“免赋”就是减免赋税,特别是不纳粮。
当时流行着这样的歌谣:“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朝求升,暮求合,近来贫汉难存活。早早开门拜闯王,管叫大小都欢悦。”
想一想: 广大民众为什么欢迎和拥护李自成的起义军?
①“均田免赋”口号,得到广大农民的支持; ②严明军纪,向贫苦民众发放钱粮。
1644 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城,明崇祯帝自缢。明朝灭亡。
“朕自登基十七年,虽朕薄德匪躬,上干天怒,然皆诸臣误朕,致逆贼直逼京师。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 ——崇祯《血衣遗诏》
目标明确、规模浩大、作战勇敢、深受百姓欢迎。
以民为本、关注民生、以农为本、建立和谐社会是一个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因素。
三、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
①建立政权:1616年,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大金,史称后金。
②更改族名:1635年,皇太极改族名为满洲。
③更改国号: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清。
知识拓展: 八旗制度 努尔哈赤在统一女真各部的过程中,建立了八旗制度,把所属人员编为八个旗,将生产、行政、军事三种功能结合在一起,实行“兵民合一”,军政一体,旗人“出则为兵,入则为民”,大大提高了战斗力,推动了满族社会经济发展。 清朝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以后,旗人享有政治、军事和经济上的许多特权。直到清朝后期,旗人还享有官俸,但他们早已没有了当年的勇猛善战,而是养尊处优,败落无能。后来,人们还把享有特权而又不务正业的人称为“八旗子弟”。
清
朝
满
八
旗
盔
甲
复
原
图
1.概况:明朝灭亡后,驻守重镇山海关的明军将领吴三桂降清,引清兵入关,联合夹击李自成的军队。
吴三桂为明辽东边防部队将领,28岁升为山海关总兵。1644年,李自成攻占北京城,明军主力殆尽,吴三桂几乎成为挽救明朝的“唯一救星”。但李自成触犯了官僚地主阶级的切身利益,吴三桂家产被抄,家父被捕,爱妾陈圆圆被俘,“冲冠一怒为红颜”,与李自成彻底决裂,降而复叛,引清军入山海关,联合清军夹击李自成,其仓皇撤出北京。 ——《崇祯十七年》
吴三桂(1612年-1678年)
2.结果:李自成在山海关交战失利,退回北京,随即离京西行,转战各地,最后失败。
政治腐败土地兼并严重赋税苛重陕北连年灾荒
①皇帝沉迷享乐,疏于朝政②宦官干政,朝臣结党营私。
兼并土地严重,农民流离失所。
①根本: 政治腐败,赋税沉重,阶级矛盾尖锐。
②直接: 陕北连年灾荒
均田免赋(第一次明确提出对土地的要求)
1644 年李自成攻入北京,明崇祯帝自缢。明朝灭亡。
①建立政权: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建后金。
②更改族名:1635年,皇太极改族名为满洲。 ③更改国号: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清。
明将领吴三桂降清,引清兵入关,李自成起义军失败。
以民为本、关注民生、以农为本、建立和谐社会 是一个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因素。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第17课 明朝的灭亡图片课件ppt,共1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明朝的灭亡,第17课,学习目标,先导阅读整体感知,政治腐败社会动荡,李自成起义,清兵入关起义失败,推翻明朝,问题探究,核心素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7课 明朝的灭亡集体备课ppt课件,共2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第17课明朝的灭亡,起义经过,巩固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7课 明朝的灭亡获奖ppt课件,共2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嫌疑人档案,一政治腐败,政治腐败愈发严重,二社会动荡,④朝廷加派赋税,⑥天灾连年灾荒,政治腐败,土地兼并赋税沉重,连年天灾,李自成起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