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江苏省淮安市高考模拟考试地理试题(原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江苏省淮安市高考模拟考试地理试题(原卷+解析版),文件包含江苏省淮安市2021-2022学年高考模拟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江苏省淮安市2021-2022学年高考模拟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2页, 欢迎下载使用。
淮安市2022届高三模拟考试地理试题注意事项: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1.本试卷共8页,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75分钟。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必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一、单项选择题:共22题,每题2分,共44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下图为“3月28日济南(36°N,117°E)的小明在自家阳台飘窗上做立竿见影实验时的照片”。成语“立竿见影”是指把竹竿竖在太阳光下,立刻就能看到影子。实验中用铅笔代替竹竿,经测量站立的铅笔高度为10.38cm。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 此时小明面对的方向( )A. 偏东 B. 偏西 C. 偏南 D. 偏北2. 推测12:12时,铅笔的影长最接近( )A. 5.5cm B. 6.6cm C. 7.7cm D. 8.8cm3. 该日的实验可以用来( )A. 优先确定东西方位 B. 确定12个时辰 C. 估算当地经度 D. 演示四季更替【答案】1. C 2. B 3. C【解析】【1题详解】小明家所在的位置为(36°N,117°E),由图可知,铅笔的影子位于人的偏右侧,且此时为北京时间9:51,经过换算可得此时小明家所在位置的地方时为9:39,此时的太阳位于偏南方位。如果面对的方向偏东,影子应当位于人的偏左侧,A错误;面对的方向偏西或偏北,无法照到上午的阳光,B、D错误;面对的方向偏南,可照到阳光,且影子位于人的偏右侧,C正确。故选C。【2题详解】北京时间12:12时,经过换算此地的地方时为正午12:00。该地位于36°N,计算可得3月28日当天该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角约为55.8°,站立的铅笔高度为10.38cm,由此可以计算出铅笔的影长最接近6.6cm,B正确,排除ACD。故选B。【3题详解】由小题1可知,该日的实验可优先用来确定南北方向,A错误;通过该实验无法确定12个时辰,B错误;已知铅笔的长度和设备所显示的北京时间,通过该实验可以估算出当地的经度,C正确;该日的实验只能反映该日的昼夜变化情况,无法演示四季的更替,D错误。故选C。【点睛】太阳方位的判断:太阳直射北半球时,全球日出东北,日落西北;太阳直射南半球时,全球日出东南,日落西南;太阳直射赤道时,全球日出正东,日落正西(极昼极夜区除外)。下图为“2021年5月3日亚洲东部局地气温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 此时沧州与周口气温差异的影响因素最可能是( )A. 地形 B. 海陆位置 C. 空气湿度 D. 纬度5. 满城地区应对图示天气的农田种植与管理的措施叙述正确的有( )A. 大水漫灌保持土壤湿度 B. 压实土层防止风蚀C. 采用复种增加田间覆盖度 D. 填埋沟渠减少土壤水分流失【答案】4. C 5. C【解析】【4题详解】结合材料信息可知,此时沧州气温34℃,周口气温31℃,沧州气温高于周口气温,沧州和周口地形都比较平坦,不会导致气温差异,A错误;沧州距海近,气温受海洋调节作用强,春末增温慢,5月气温应该低于周口,故不可能是海陆位置造成的气温差异,B错误;沧州比周口纬度位置高,如果是纬度位置导致的,会使气温比周口低,D错误;推测可能是周口空气湿度大,正值阴雨天气,气温比沧州低,C正确;故选C。【5题详解】结合材料信息可知,满城地区气温高,蒸发旺盛,增加田间覆盖度,农作物遮阴作用强,可以减小土壤水分蒸发,C正确;大水漫灌会导致土壤盐碱化,不利于农田种植,A错误;图示天气主要为高温天气,并不是大风天气,B错误;图示天气主要为高温天气,填埋沟渠不能减少土壤水分流失,D错误;故选C。【点睛】影响气温高低的因素主要有:纬度位置、大气环流、天气状况、地形地势、海陆位置、洋流、人类活动等;其中,纬度越高,气温越低;阴雨天气多,接收到的太阳辐射少,气温低;同一纬度,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且主要影响沿海地区。下图为“南方某地出露地表的褶皱剖面图”。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6. 确定①②③地层由新到老的是( )A. ①②③ B. ②①③ C. ①③② D. ③②①7. 最左侧的单斜构造的倾角与坡度角皆为30°,煤层在斜坡面上的出露长度为3米,计算该煤层的厚度( )A. 1.8m B. 2.6m C. 2.2m D. 3.1m8. 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 图中煤层不易透水 B. ②处煤炭开采条件好C. ③地岩性疏松采掘煤层难度小 D. ④地向下可以挖到煤层【答案】6. D 7. B 8. B【解析】【6题详解】由图中岩层走向可以判断①②③地层所处的地质构造为向斜(如下图),岩层中间新两翼老,③地层位于向斜的槽部,岩层最新,①地层位于向斜的最外部,岩层最老,因此可以判断地层由新到老的顺序为③②①,D正确,排除ABC。故选D。
【7题详解】煤层的厚度可以从煤层的顶部往下作垂线,下图中的红色线段即为煤层的厚度。最左侧的单斜构造的倾角与坡度角皆为30°,由此可以计算出煤层上部和斜坡的夹角为120°,由此可以明确由煤层厚度线和煤层在斜坡上出露的长度线所构成的三角形的两个夹角的度数,较大的为60°,较小的为30°,根据煤层的出露长度为3米,可以利用三角公式计算出煤层的厚度约为2.6m,B正确,排除ACD。故选B。【8题详解】右侧的地质构造为向斜,而煤层位于向斜的两侧,岩层较为破碎,导致煤层容易透水,A错误;②处的煤层为露天煤层,开采难度小,易于开采,B正确;③地位于向斜槽部,岩层易受挤压,岩性较为坚硬,采掘煤层难度大,C错误;煤层位于④的两侧,向下无法挖到煤层,D错误。故选B。【点睛】岩层新老关系的判读:背斜岩层中间老两翼新,向斜岩层中间新两翼老。下图为“某冲积扇纵剖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9. 虚线处沉积物自下向上分布正确的有( )A 砾石、砂、黏土 B. 角砾、细砂、粗砂 C. 黏土、中沙、砾石 D. 砂、黏土、砾石10. 推测图中新的冲积扇向源头处移动的成因是( )A. 沉积物来源区地壳沉降 B. 沉积物堆积区地壳上升C. 沉积物堆积区地壳沉降 D. 沉积物来源区地壳稳定【答案】9. A 10. C【解析】9题详解】根据河流沉积物的分选性原则,受流水搬运作用的影响,大颗粒的物质先沉积,小颗粒的物质后沉积,故比较靠下的物质,应属于颗粒较大的物质,靠上的物质应属于颗粒较小的物质。砾石、砂、黏土的颗粒大小关系为,砾石>砂>黏土,符合题意,A选项正确;粗砂比细砂更大,其沉积的位置应该更靠下,B选项错误;砾石比黏土和中沙颗粒更大,其沉积位置应该更靠下C、D选项错误。故选A。【10题详解】沉积物来源区为上游地区,地壳下降会使得上游地势变低,整体流域地势变缓,冲积扇位置的沉积作用会更为显著,在沉积物稳定前提下,冲积扇会向下游发展,A选项错误;沉积物堆积区为冲积扇地带,该地带地壳上升会使得上游与下游地势落差变小,使得流速进一步减慢,侵蚀作用减弱沉积作用增强,冲积扇会向下游发展,B选项错误;沉积物堆积区地壳沉降会使得下游地势变低,上下游之间落差进一步增大,会使得此处流水侵蚀作用加强,会形成近似于溯源侵蚀的一种形式,冲积扇向源头方向移动,C选项正确;沉积物来源区地壳稳定,在流水作用基本不变的前提下,冲积扇面积大小较为稳定,排除D选项。故选C。【点睛】冲积扇是河流出山口处的扇形堆积体。当河流流出谷口时,摆脱了侧向约束,其携带物质便铺散沉积下来。冲积扇平面上呈扇形,扇顶伸向谷口立体上大致呈半埋藏的锥形。下图为“亚洲30°N附近某高山局部垂直自然带谱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1. 推测针叶林带与高山灌木林带发生分异的主要影响因素( )A. 坡向 B. 热量 C. 水分 D. 坡度12. 推测高山草甸带下限海拔高度不一致的根本原因( )A. 因阳坡与阴坡的差异 B. 因高大地形影响的差异C. 因降水量的差异 D. 因下方自然带的差异【答案】11. B 12. B【解析】【11题详解】结合图中信息可知,针叶林带分布的海拔低,高山灌木林带分布的海拔高,海拔高度不同,导致两个自然带热量不同,推测是热量导致两个自然带发生分异,B正确;针叶林带与高山灌木林带都位于阳坡,坡向相同,故坡向不是导致两个自然带产生分异的因素,A错误;该山地位于亚洲北纬30度附近,针叶林带与高山灌木林带都位于迎风坡,水分条件均较好,故两个自然带产生分异的主导因素不是水分,C错误;针叶林带与高山灌木林带坡度差异小,不是两个自然带产生分异的原因,C错误;故选B。【12题详解】结合材料信息可知,高山草甸带分布的下限海拔高度北坡高于南坡,推测其产生的根本原因可能是因高大地形导致北坡和南坡的降水量与蒸发量不同,同一海拔高度水热条件出现差异,B正确;阴坡与阳坡的热量差异,迎风坡与背风坡的降水差异均是因高大地形所致,不是根本原因,AC错误;下方自然带对高山草甸带的分布影响小,D错误;故选B。【点睛】影响山地同一自然带海拔的因素:山体所在纬度——纬度越低,同一自然带分布的海拔越高;纬度越高,同一自然带分布的海拔越低。户籍在农村,年内从事非农产业6个月及以上的劳动者被称为农民工。下表为“2016年、2021年我国东、中、西和东北地区农民工数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输出地2016年2021年总数跨省流动省内流动总数跨省流动省内流动①629038972393632035782742②535027942556558226692913③4691837385446367003936④603138465634183451 13. 表中符合我国东部地区的农民工流动数据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14. 我国目前农民工特征表现有( )A 人口年龄结构年轻化 B. 就地转移增加C. 总规模变大,增长速度加快 D. 就业由第三产业向第二产业转变【答案】13. C 14. B【解析】【13题详解】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发达,经济发展水平高,工资收入高、福利待遇好,所以东部地区农民人口流动量大,且多就近进入城市务工,跨省流动人口数量少,③符题意,④不符合题意,所以C正确,D错误;①②两地区跨省流动量大,省内流动量小,不符合题意,AB错误。故本题选C。【14题详解】由图表分析可知,从2016年-2021年,农民工跨省流动量减少,省内流动量增加,说明农民工就地转移增加,B正确;表中信息无法判断农民工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A错误;从表中可以看出,农民工流动总量呈上升的趋势,但增长速度较慢,C错误;农民工进城务工,就业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变,D错误。故选B。【点睛】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有:自然环境因素:气候、淡水、土壤、矿产、自然灾害;社会经济因素:交通和通信、文化教育事业、婚姻和家庭;政治因素:政策、战争、政治变革。其中最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千年古镇丙安(左图)因赤水河中游的大险滩——丙滩而得名,曾因川盐入黔途经之地而快速发展,后随盐路改道而发展缓慢。右图为“丙滩及其附近地区地形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5. 拍摄照片的位置位于图中( )A. ① B. ② C. ③ D. ④16. 关于丙安古镇描述正确是( )A. 位于临江而建的滩地,有利于船舶装卸货物 B. 三面临水,有利于军事防御C. 古镇所处位置地质灾害频发 D. 位于河流南岸,流水侵蚀作用强17. 符合丙安古镇建筑特点的是( )A. B. C. D. 【答案】15. A 16. B 17. A【解析】【15题详解】从图当中可以看到,古镇位于正前方的山坡上,而且能够在照片的左侧看到古石桥的侧面。①位置拍摄能够看到山坡上的古镇,而且能够看到古石桥的侧面,符合拍摄角度,A正确;②位于山坡上,拍摄出来的古镇应当为俯视效果,而且古石桥位于右侧,不符合拍摄角度,B错误;③位置拍摄无法看到古石桥的侧面,不符合拍摄角度,C错误;④位置拍摄应当能够在照片中看到赤水河,不符合拍摄角度,D错误。故选A。【16题详解】丙安古镇三面濒临滩险水急的赤水河,航运价值较低,A错误;丙安古镇建在地形陡峭的山地上,背倚陡山峻岭,三面濒临滩险水急的赤水河,凭水为嶂,进可攻,退可守,成为独控一隅的“军事要塞”,是古代兵家必争之地,B正确;古镇所在的位置等高线相对稀疏,地势较缓,地质条件比较稳定,C错误;赤水河自东向西流,流水侵蚀北侧河岸,南侧河岸以沉积为主,D错误。故选B。【17题详解】丙安古镇建在地形陡峭的山坡上,长短不一的吊脚楼设计适应了当地陡峭的地形,创造了相对平坦的环境,A正确;B为云南傣族的竹楼,底层架空的设计是为了适宜当地湿热的环境,利于通风防潮,与地形关系不大,B错误;C图当中地形相对较为平坦,不符合丙安古镇所处的地形环境,C错误;D为典型的江南水乡风光,建筑大多临河而建,D错误。故选A。【点睛】知识扩展:湘西吊脚楼的建筑原理:依山而建,用当地盛产的杉木。该地多雨,空气和地层湿度大,吊脚楼底层架空,对防潮和通风极为有利。开心果原产于伊朗,分布于土耳其、意大利、法国、美国西南部等地区。我国在唐代就有引进栽培的记载,但直到改革开放后我国才引进优良品种进行培育并大规模种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8. 最适宜引进培育的省份是( )A. 福建 B. 云南 C. 新疆 D. 吉林19. 我国从伊朗进口开心果后在沿海地区加工,主要原因是( )①加工水平高②距原料地近③精准响应市场④适应国人口味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答案】18. C 19. D【解析】【18题详解】开心果原产于伊朗,伊朗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属于偏干旱性气候,其他分布地在土耳其、意大利、法国、美国西南部等地区,这些地区大多数处于亚热带偏干旱地区,说明开心果习性喜光耐旱。我国福建省和云南省主要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偏热偏湿,与开心果原产地差别较大,A、B选项错误。新疆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其所在地区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与开心果原产地气候较为接近, C选项正确。吉林属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与原产地气候差异相对较大,排除D选项。故选C。【19题详解】我国沿海地区产业协作条件好,工业基础好,其加工水平较高,①正确。我国沿海地区距离伊朗相对较远,从伊朗进口在沿海地区加工,并非距离原料产地近,②错误。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多元食品的需求日益增大,开心果之类的坚果市场需求不断上升,③正确。在我国沿海地区加工,更靠近我国消费市场,可以更好的满足我国人民对其口味的需求,④正确。①③④正确,故选D。【点睛】工业区位因素分析:自然条件:位置、土地、水源。经济因素:农业基础、原料、燃料、市场、交通、劳动力、技术。社会因素:政策、个人偏好、工业惯性、社会协作条件、国防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历史条件、政策。环境因素:主要用于微观布局。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是我国在西电东送工程建设中使用的自主创新技术,特别适合远距离输电,具有容量大、损耗低、占地省、经济高效等优势。2017年12月,中巴联合建设的美丽山水电站特高压输电一期工程投运。该工程是美洲第一条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是我国在海外中标的首个特高压直流输电项目。该线路横跨四个州,穿越66个城市,输送距离达到2000多千米,将成为巴西电力输送的大动脉。下左图为“巴西美丽山水电站特高压输电一期线路示意图”。下右图为“美丽山气候资料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0. 亚马孙河流域部分水电站的水库中建浮式光伏发电站的好处有( )①施工难度小②减少水库蒸发③提高水质④弥补干旱期的电力不足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21. 巴西美丽山水电站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建设中可能遇到的主要困难有( )①地形起伏大②热带疾病③水土流失④森林破坏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22. 中巴电力合作建设美丽山输电工程对巴西的主要影响有( )A. 完善国家输电网络,解决电力供需分布不均衡问题 B. 有利于巴西北部铁矿资源的保护C. 带动巴西国内相关产业的发展 D. 带动沿海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答案】20. B 21. A 22. C【解析】【20题详解】在亚马孙河流域部分水电站的水库中建浮式光伏发电站的好处,与陆地上建设光伏电站相比,在水库水面建设光伏电站,施工难度更大,①错误;该地区气温高,蒸发旺盛,光发电板覆盖在水库水面上,可以减少水库蒸发,②正确;光伏电板覆盖在水库水面上,可以削弱太阳辐射,降低水温,减少水库中藻类物质的繁殖,有利于提高水质,③正确,同时在水库水面上建浮式光伏发电站,可以利用当地太阳能进行发电,增加电能,弥补干旱期的电力不足,④正确;据此分析②③④正确,故选B。【21题详解】巴西美丽山水电站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建设中可能遇到的困难要从自然环境(包括气候、地形、河流及其他方面)对工程建设的不利影响角度分析。读图可知,该输电线路沿途经过亚马孙平原、巴西高原、再到沿海平原地形区,地形起伏变化大,不利于工程建设,①正确;沿途穿越热带雨林气候区和热带草原气候区,全年高温,易晒伤、中暑等;施工过程易受蚊虫、毒虫叮咬、疫病、瘴气、野生动物侵袭等威胁,导致热带疾病,②正确;施工过程需要保护热带雨林的原始生态环境,可能会破坏部分的植被,以及引起部分的水土流失,但这不是主要的,因此③④错误,故选A。【22题详解】完善国家输电网络,缓解不是解决电力供需分布不均衡问题,A错误;随着亚马孙流域水能资源的开发,为北部铁矿资源的开发,提供了充足的电力资源,进一步促进巴西北部铁矿资源的开发,B错误;美丽山输电工程的 建设,可以带动巴西国内相关产业的发展,C正确;东部沿海地区,作为电能资源的输入地,经济发达,基础设施完善,该项目对带动沿海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作用不明显,D错误,故选C。【点睛】以西气东输为例分析跨区域资源能源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对输出地区的影响:推动中西部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将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推动天然气的勘探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刺激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2)对输入地区的影响:缓解东部地区能源紧张状况;优化东部地区能源结构(提高清洁能源使用比例);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刺激相关产业发展,促进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改善大气环境;缓解交通压力。(3)加强区际联系,合理配置西部的资源优势和东部的经济、技术优势,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东、西部的协调发展。(4)对环境的影响:改善东部地区的大气质量,沿线农村地区通过天然气的推广,减少植被破坏。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共56分。23.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每年在5月下旬至6月中旬端午节期间,我国部分地区往往会出现持续大范围的强降水天气,这时恰好是端午节龙舟竞渡的时候即“龙舟水”。下图为“2020年5月21日20:00,850hPa环流形势图”。
(1)在图中适当位置绘制锋线____,并说明理由____。(2)说明本次龙舟水形成过程。(3)说出龙舟水造成的自然灾害,举例说明3S技术在龙舟水防灾减灾中作用。【答案】(1) ①. 绘图如下:
②. 该线两侧风向存在明显差异;北侧以东北风为主,南侧西南风为主。 (2)北侧冷空气势力还较强;副热带高压形成,东南季风开始;西南暖湿气流从海洋带来丰富的水汽;冷暖气团在华南交汇形成锋面降水。 (3)强降水、洪涝、大风、风暴潮等;灾前:RS,对天气进行监测预报;GIS评估灾后损失;GIS、GPS救灾中车辆调度等。【解析】【分析】本大题以端午节期间的“龙舟水”为材料设置试题,设计锋面系统的判读及成因、自然灾害、3S技术的应用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小问1详解】锋面系统是冷暖空气相遇形成的天气系统,在锋线的两侧风向存在显著差异,而由图可以判断在贵州、湖南以及江西的南部地区,两侧的风向变化明显,北侧以东北风为主,南侧以西南风为主,由此可以判断出锋线的位置。画图如下:
【小问2详解】由材料可知:龙舟水出现在每年5月下旬至6月中旬的端午节期间,从降水成因来判断,为典型的锋面雨。此时正处于冷暖空气频繁相遇的时期,北侧的冷空气势力还比较强,存在频繁南下的现象;随着气温的逐渐升高,副热带高气压带逐渐形成,东南季风的势力慢慢强盛;同时西南地区的暖湿气流从海洋上带来丰富的水汽,因此来自东南方向和西南方向的暖湿气流与来自北方的冷空气在此相遇,形成锋面雨。【小问3详解】锋面过境会带来阴天、大风、降水等天气,因此此次龙舟水会诱发强降水、洪涝、大风等气象灾害,沿海地区受其影响还会引发风暴潮等海洋灾害。3S技术对龙舟水的防灾减灾作用可体现在灾前、灾中和灾后。灾前可以利用卫星遥感技术来加强对天气的监测和预报;灾害发生过程中可利用GIS和GPS技术对救灾车辆进行统一的调度,提高救援的效率;灾后可以利用GIS技术对受灾的损失情况进行评估。24.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亚洲象是世界频危物种,在我国主要分布于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周边地区,随着环境保护力度的加大,亚洲象野外种群数量从上世纪80年代的180头增加到目前的300头左右。2020年3月,16头野生亚洲象从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一路北上。2021年8月8日,该象群才全部平安回归保护区。左图为“象群迁徙路线图”。右图为“我国亚洲象40年来分布范围变化图”。(1)描述我国亚洲象40年来分布范围的变化趋势。(2)导致亚洲象这次一路向北迁徙的主要原因。(3)针对“人象生存空间重叠”,请提出保护云南亚洲象的有效措施。【答案】(1)分布面积变小;分布碎片化。 (2)象群规模变大,数量变多;栖息地萎缩,生存范围变小,食物短缺。 (3)建设亚洲象自然保护区;加强亚洲象自然保护区缓冲区的建设,控制或减少进入自然保护区的人口数量;合理规划,道路选线和工程建设尽量避开亚洲象栖息地;道路选线或工程建设经过(位于)亚洲象栖息地时,建设生态廊道;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民保护濒危动物、生态环境的意识;建立基金,使当地从管理和保护中获益。【解析】【分析】本题组主要以云南西双版纳的亚洲象保护为材料,涉及亚洲象分布范围的变化、向北迁徙的成因和保护亚洲象的措施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综合分析和区域认知的地理素养。【小问1详解】结合图文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亚洲象分布范围的变化趋势可从分布面积大小变化,分布集中与分散状况变化,分布位置的变化等角度来答,根据右图信息,与1975年相比,2014年亚洲象的分布范围明显減少;分布状况不再大片连续分布,分布碎片化;分布位置还是主要在云南的西双版纳和普洱等地区。【小问2详解】结合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亚洲象种群数量从180头增加到300头左右。象群规模变大,数量变多;人类种植橡胶、茶等经济作物范围扩大,道路和水电站等工程建设,争抢了亚洲象的生存空间,使亚洲象的生存空间缩小,食物短缺;再加上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气温升高,较高纬地区也适宜亚洲象生存,导致亚洲象一路向北迁徙。【小问3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道路和水电站等人类活动区域和亚洲象的生存范围存在交叉重叠,争抢了亚洲象的生存空间,破坏了亚洲象的生存环境。保护亚洲象应该减少人类活动对亚洲象的影响,保护亚洲象的生存环境。具体做法:合理规划,道路选线和工程建设应尽量避开亚洲象栖息地,保证其生存空间;道路选线或工程建设经过(位于)亚洲象栖息地时,建设生态廊道,有利于亚洲象活动;建设亚洲象自然保护区,严禁捕杀;加强亚洲象自然保护区缓冲区的建设,控制或减少进入自然保护区的人口数量,减少人类活动干扰;保护亚洲象也是一个公众参与的活动,可以加强公民环境教育,提高公民保护濒危动物、生态环境的意识;建立基金,使当地从管理和保护中获益,激发公民保护的积极性。25.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贵州省铜仁市万山区,地处贵州东北部,因多山而得名,境内多河流,碳酸盐岩广布,是贵州东北部重要交通枢纽。历史上该地区曾被誉为新中国的汞都,开采、冶炼过程中污染严重,目前汞矿开采殆尽,2008年被国务院定为第二批资源枯竭型城市,目前面临转型。历史上红军长征途中经过万山,发生过多次激烈的战斗,2019年3月,万山区被列为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材料二:下图为“万山区汞矿及其附近地区示意图”。(1)描述图示地区地形特征。(2)推测万山区依托优势资源发展的特色旅游业。(3)要实现万山区可持续发展,你认为可采取哪些有效措施?【答案】(1)以盆地(谷地)、山地为主;山地分布在东部;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西南部平坦,东部起伏较大;喀斯特地貌广布。 (2)依托汞矿采冶文化资源,发展工业旅游;依托喀斯特地貌自然风光,发展观光旅游;依托红色革命精神、文化、遗址发展,红色旅游。 (3)优化产业结构;增加就业岗位;增加居民收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生态恢复;防治环境污染。【解析】【分析】本题以贵州省铜仁市万山区为背景,考查等高线地形特征的描述,旅游资源开发的条件分析以及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措施,考查学生对等高线地形图方法的掌握、旅游资源开发以及区域可持续发展措施的分析等相关知识的运运用情况,考查学生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的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考查地形特征的描述,根据途中等高线和河谷的分布特征进行判断,该地地形以山地、河谷为主,地势西南高、东北低,自西南向东北倾斜,其中西南为平地,东北部为山地;西部等高线稀疏,地势平坦,东部等高线密集,地势起伏大;且处于贵州省,多喀斯特地貌。【小问2详解】考查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分析,结合材料可知,该地位于喀斯特地区,喀斯特地貌景观多样,可以依托喀斯特地貌自然风光,发展观光旅游;该地历史上该地区曾被誉为新中国的汞都,开采,水属于资源型城市,因此可以依托汞矿采冶文化资源,发展工业旅游;该区域还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可以依托红色革命精神、文化、遗址发展,红色旅游。【小问3详解】考查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一是结合当前万山区发展存在的问题,优化产业结构,使各产业协调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二是发展相关产业,增加就业岗位,增加居民的收入;三是,还应加强城市各种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四是针对以前矿产开采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进行治理,恢复生态环境和防治环境污染等,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2021年江苏省高考地理真题(原卷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高二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含解析,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高二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含解析,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