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11.2* 与妻书教案
展开《与妻书》教学设计
核心素养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作者采用了抒情、记叙、议论三种表达方式,其中记叙和议论的密切结合,更有力地突出了中心。
思维发展与提升:品味语言,感受革命先驱抛却私情遵循大义的高尚情操和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审美鉴赏与创造:学习革命前辈“为天下谋永福”的高尚精神,树立正确的生死观和价值观。
文化理解与传承:明情明志,激发学生对烈士的敬仰之情,唤起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体会作者高尚的革命情操,培养高尚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难点:掌握抒情、记叙、议论三种表达方式。
教学方法:诵读,讲解,点拨
学法指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
教 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1、导入新课,进入文本
古往今来,圣洁美好的爱情在人们心中有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有的轰轰烈烈惊天动地,有的细水长流天荒地老……但还有一种叫作林觉民陈意映式的爱情,因其超越了日常,升华了自我,因而更显伟大。在林觉民生平写给陈意映的这最后一封信中,可以深切感受到他甘"为天下人谋永福"而将生死置之度外的大爱情怀,而他唯一割舍不下的就是对妻子陈意映的殷殷挂怀。林觉民写在巾帕上的《与妻书》,实为一份奇特的遗嘱,它不仅是一封遗书,还是一封情书。因其文字优美瑰丽,情感悲抑纠结,问世100年来,作为中国历史上最珍贵的文献之一,享有“20世纪最伟大情书”的美称。
2、识背景
1911年,林觉民受同盟会第十四支部派遣回闽,联络革命党人,筹集经费,招募志士赴广州参加起义。他依依不舍地告别家人,率第一批义士从马尾港上船赴香港。广州起义(又称黄花岗起义)的前三天,即4月24日,林觉民与战友在香港滨江楼同宿。待战友们入睡后,他想到自己的弱妻稚子,他和妻子的婚姻虽然是父母包办,但两人感情深厚、琴瑟和鸣。对于即将到来的生死未卜,林觉民在一块白方巾上给妻子陈意映写下这封最后的家书。在写《与妻书》的同时,林觉民还给他父亲林孝颖先生写了一封不到40字的信。起义失败后,有人秘密将这两封信在半夜里塞进林觉民家门缝里,第二天清晨家人才发现这两封信。
3、知人论世
林觉民(1887-1911),字意洞,号抖飞,又号天外生,汉族,福建闽侯人。少年之时,即接受民主革命思想,推崇自由平等学说。1908年加入了中国同盟会,成为第14分会(福建分会)的骨干成员。1911年赴香港,后回福建召集革命志士,策划广州起义。后在广州起义中受伤力尽被俘,当日黄昏时分即从容就义,年仅24岁,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著有《禀父书》、《与妻书》。
国内求学——接受新思想
(“中国非革命无以自强”)
日本留学——参加同盟会
(“中国危殆至此,男儿死就死 了,何必效新亭对泣,凡是有血
气的男子,怎么能坐视第二次亡 国的惨状呢?”)
24岁—— 参加广州起义
25岁—— 黄花岗之役
七十二烈士之一
(“革命前仆后继,决无退却之 说!不可失信于海外侨胞和国 内同胞。”)
(“只有革除暴政,建立共和,才 能使国家富强,则吾死瞑目矣!”)
4、看视频朗读
翻译课文,理解课文
学生结合注释翻译课文,教师答疑,教师适当点拨,帮助学生疏通课文。教师可补充。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等,虚词注意它的用法。注意特殊句式的句子。
5、任务探究一:赏析文本的语言特色
任务导引:《与妻书》是一曲人间至情的绝唱。在这封非同一般的遗书里,林觉民反复倾诉了“吾至爱汝”又“忍舍汝而死”的道理,读后令人心魂为之摇荡,获得不同寻常的美的享受。《与妻书》气势纵横捭阖,情理浑然交辉,既披肝沥胆又扣人心弦,给人以亲切的感染、有益的陶冶。《与妻书》的语言美不胜收,既有鲜明的个性色彩,又挥洒自如,体现出林觉民驾驭语言的深厚功力。
(1)《与妻书》抒的是爱妻之情,明的是赴义之理,理贯于情,情中见理,情理兼具,产生了很强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在语言的形式上亦与之相应,产生了和谐美,既真挚又委婉。《与妻书》长短句交替运用,句意或层层递进,或回环曲折,铿锵之声如金石掷地,深曲之情如冰下流泉,增添了文章悲壮恢宏的气度与政论雄辩的色彩,使感情的迸发与理性的思辨和谐统一。如“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第以今日事势观之,天灾可以死,盗贼可以死,瓜分之日可以死,奸官污吏虐民可以死,吾辈处今日之中国,国中无地无时不可以死,到那时使吾眼睁睁看汝死,或使汝眼睁睁看吾死,吾能之乎?抑汝能之乎?”这两个问句,前句长,流注着作者炽热的血液;后句短,语意委婉。长短句的交替构成了有力的选择问句群,使人处处感到作者的笔势急缓顿挫的速度变化和纵横翻转的方向性,能让人深切感受到作者“泪珠和笔墨齐下”的脉搏和节奏,形成强烈的冲击力。又显得入情入理,和谐自然。和谐就是美的,《与妻书》的语言和谐美准确表露了作者复杂心态和崇高的思想境界。
(2)言贵洗练,言简意赅,言简意远,含蓄蕴藉,才能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与妻书》的语言就具有洗练美特质。首先是四言、七言句式的参差错落,洗练而富有韵致,如“巾短情长,所未尽者,尚有万千,汝可以模拟得之。吾今不能见汝矣!”真是字字泪句句情,娓娓道来,不经意处格外传神。其次是巧妙用典,如“太上忘情”、“望夫化石”、“破镜重圆”等,含蓄洗练,既使行文典雅别致,又便于借典抒情,从而使文章语约意丰,耐人寻味。再次是多用叠字,如“低低”、“切切”、“真真”、“的的”、“日日”、“依依”等,这些叠字具有音节的复沓美,又能强化情之真切。这些叠字能很好地传达作者对爱妻的无限至爱,对人生无限眷恋的真情,而且能丰富文章的内蕴,表达自己的丰富复杂的思想。这些叠字,具有鲜明的个性,既通俗又洗练,既浅显又耐读。
(3)《与妻书》的语言也具有逼真传神的形象美。如“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彀?”形象的语言将清朝血腥凶残的统治表现得富有直观感,给人以鲜明的印象,从而加深了对当时形势的了解。再如叙写婚后蜜月生活的情景:“窗外疏梅筛月影,依稀掩映;吾与(汝)并肩携手,低低切切,何事不语?何情不诉?”这里将花月掩映,两情依依,温馨甜蜜,夫妇至爱之情写得既形象、逼真,又微妙、明朗,富有诗情画意。再如“泪珠和笔墨齐下”,“吾居九泉之下遥闻汝哭声,当哭相和也”,“吾灵尚依依旁汝也”,这里形象地写出了悲壮者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对爱妻的无限至爱之情,对生命的“祈求”之情,从而更突出了“吾勇于就死”、“为天下人谋永福”的坚定信念和高贵人格。形象美的语言,不仅给人以真切感,洋溢着作者对清王朝的无比憎恨,对妻子的爱,对生活的爱,而且能引人遐想,从而更好地表情达意。
任务探究二:探究《与妻书》的抒情特色
任务导引:《与妻书》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林觉民在参加广州起义前三天写给其妻子的一封绝笔信。信中表达了作者对妻子的挚爱和对革命事业的忠诚,阐明了个人的幸福要服从革命事业的道理,抒发了愿为革命而勇于牺牲的大无畏精神,作者写这封信时,绝不是要做文章,更无意写一筒流传后世的作品,然而此信却成为一篇"天下至文",近一个世纪以来,感动了几代人,激励了几代人。
钟叔河序叶绍袁《甲行日注》云:"大凡真能爱国家、爱民族,真能为国家民族作出一点牺牲,而不是专门讲大话唱高调的人,于家庭骨肉之间,亦必有真感情、真爱心,我不相信刻薄寡恩的人,能够有民胞物与的胸怀,有对国家民族的真正责任感。"再读文本赏析《与妻书》的抒情特色?
(1)是作者真诚表白,倾诉了纯洁炽烈的夫妻爱情。
文章一开头便说"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俱下......"这一起笔突出了夫妻之间的深挚感情,给人一种"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堪邪"的感叹,立刻深深地打动了读者的心使人未读全文,便先有了一种凄婉惨淡的情感基调。信中回忆夫妻生活情景,再现夫妻"至爱"深情。作者用三个"忆"字引出三件往事:①是夫妻俩关于生死先后的谈论,作者爱怜妻子,想到妻子一定承受不了失去丈夫而寡居孤独的痛苦,所以宁"汝先吾而死"。可是,不想当年所不忍的将寡居孤独之苦留给爱妻的悲剧,今天将要出现了,这怎能不令人肝肠寸断呢!所以作者感叹"谁知吾卒先汝而死乎?吾真真不能忘汝也!"这里蕴含着的爱情是何等纯洁,何等真挚啊!②是新婚月夜甜蜜生活情景,窗外"疏梅筛月影",窗内夫妻俩"并肩携手,低低切切",这种情深意浓,形影相随的新婚蜜月生活,在这永别的时刻,回忆起来,怎能不令人"空余泪痕"呢!③是述说自己瞒着妻子参加革命活动及夫妻最后分手的痛苦,赴死前十日与妻子告别,欲将参加起义的事告诉她,却因她已怀孕,恐其"不胜悲",就欲言又止,这种欲言又止欲告未告的矛盾心理,无法排遣,只得"日日呼酒买醉",借以消愁、由于无所不至地为妻着想。瞒着妻子,独自承受了巨大的内心痛苦,这难道不是对妻子至深至切的爱情所致吗?信中作者通过对死后情形的设想,进一步表达愿与爱妻生死相伴的难以割舍的眷恋之情,作尽情倾诉衷肠心曲,"吾今与汝无言矣",言已尽而情不断,因此"吾居九泉之下通闻汝哭声,当哭相和也,"字字带情,句句悲声。"吾平日不信有鬼,今则又望其真有,令人又言心电感应有道、吾亦望其言是实,则吾之死,吾灵尚依依旁汝也,汝不必以无侣悲。"这是作者超现实的幻感。闪耀着浪漫的色彩,使夫妻俩的"至爱"深情达到了顶峰。
这封信以"吾至爱汝"为线索,将发自肺腑的夫妻'至爱'深情贯穿全篇
(2)是作者坦露胸襟,抒发了为国捐躯的革命豪情。
信中作者对妻子真挚至爱确实是感人的,如果仅仅表达夫妻"至爱"之情,那么,这封信就只是一封情意绵绵的普通情书,停留在儿女情长的低俗层面,决不会成为一篇格调高亢、慷慨激昂、感人心脾的"至情绝唱"。作者写这封信时,已经下定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为国捐躯的决心。作者在信中向心爱的妻子,也是向天下人,坦露胸襟,表明信念,倾吐自己对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以天下人为念"、"为天下人谋永福","吾牺牲百死而不辞"!字里行间无不表现出作者为国捐躯、忠贞报国的强烈决心,也深刻反映了一个民主主义革命战士的内心世界和他的生死观、幸福观。革命豪情壮志溢于言表,字字千钧,气贯长虹!句句掷地有声、光彩照人!
任务探究三:探究《与妻书》的艺术特色
任务导引:辛亥革命时期的革命战士、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林觉民,在决心为国殉难前夕写成的《与妻书》,是一篇唱出人民心声、具有动人心魄力量的千秋名作。
明确:①寓理于情,以情动人,则是林觉民的《与妻书》在艺术上的另一特色。《与妻书》议论的是国家兴亡、民族存危的大事,涉及的是救国救民、舍生取义的问题,然而接受教育和启示的是恩爱多年而对国事知之不多的妻子,因而作者不能直接地说教,而应将这些拯国救民的道理蕴蓄于夫妇之间的眷眷爱恋、脉脉温情之中,让“泪珠和笔墨齐下”,先动之以情,再晓之以理,喻之以义,只有这样,才能叩动她的心弦,启发她的觉悟。作者就运用这种叙述抒情和议论抒情的艺术手法,把革命的道理、斗争的哲学巧妙地溶化在夫妇之间的絮语倾诉之中,使作品汇成一种情波飞流、叩心夺魄之势,因而愈发显得娓娓动人,摇人魂魄。纵览全文,虽然没有洋洋洒洒的议论、慷慨激昂的说教,但没有革命就没有出路、没有国家的强盛就没有个人的幸福这样一个深刻的哲理早已和盘托出。
②议论、记叙、描写、抒情手法的综合运用,使这篇《与妻书》主旨精深、情意浓郁,可以说这是作品艺术特色的第三方面。文章中,作者对自己与妻子之间真挚爱情的回顾感人至深,他先用记叙和描写的手法为我们勾画了几幅色彩鲜明的画面。然后,在这些饱含情感的描写、记叙上,或者对污浊现实予以抨击,或者抒发战斗的革命情怀,从而揭示了描写和记叙的真切用意。由于作者把描写和记叙作为前提,因而抒情和议论就有了切实的基石,不仅给读者毫无呆板干枯、矫揉造作的感覺,相反显得十分真挚自然,诚恳动人。又由于把抒情和议论作为记叙和描写的发展和升华,因而那些描写和记叙又显得旨趣高深,用心精妙。记叙、描写,抒情和议论这种巧妙结合,交错运用,终于使《与妻书》产生出美不胜收、夺人魂魄的艺术魅力,焕发出彪炳璀璨的神光异彩。
③《与妻书》的表现手法的运用也有其一定的特色。作者为了淋漓尽致地表现其以身许国的耿耿忠心,万死不辞的凛然正气,较多地运用了反诘句、感叹句、排比句和对偶句,从而使语言显得整齐而匀称,壮烈而有力。全文激情充沛,情感跌宕,汇成了一股汹涌奔腾的文势,直击人心,思想内容和语言形式达到了和谐完美的统一。
6.小结
《与妻书》无论是诉说夫妻的"至爱"深情,还是抒发愿为革命牺牲生命的豪情壮志,都发自内心,毫无矫饰,是用生命的火焰燃烧起来的。作者把抒情和说理结合起来,情中有理理中含情,爱中有志,在抒情中讲生死观。幸福观的问题,把说理溶于抒情之中,这样写既有说服又显得自然。作者的感情如开闸的洪流,高低起伏,自然奔泻,感人心脾,情恸肺腑。林觉民将热血壮阔的舍身救国之心,融入家书的呢喃私语中,令一封兼具家国之爱的家书唤起的情感共鸣至今。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11.2* 与妻书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11.2* 与妻书教案及反思,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人论世,品悟真情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11.2* 与妻书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11.2* 与妻书教学设计,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依据原理,教学设计理念,课前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学年11.2* 与妻书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2021学年11.2* 与妻书教案设计,共1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文本解读,素养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